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墨西哥城的电报,恺撒马蒂尔德一世中风去世了。”
“马蒂死了……去请太皇皇后过来。”
“奴婢知道了。”
一个襦裙侍女应声而退,匆匆离开了温泉宫养心殿。
朱济世静静地将书合了起来,已经显得苍老的面孔上,流露出了浓浓的悲伤。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离他而去的女人了。最先离开的是淑子女王,她是三十多年前去世的。然后是朱济世到达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女人杜兰夫人,她离开的时候朱济世便非常伤心,闷闷不乐的一个星期。在杜兰夫人之后,皇后罗香梅的身体也出了问题,患上了心脏病,如果放在几十年后或许可以用搭桥手术延长生命,但是在1894年却是无计可施。这位太上皇后还是没有能够成为太后,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
根据罗香梅留下的遗书,朱济世在她去世3个月后册封玛丽亚克莱门蒂娜为太皇皇后。让这位追随自己半个世纪的女人成为了正式的妻子。当然,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成为太皇皇后对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朱国雄是没有任何威胁的。现在的大明帝国早就是民智大开的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国家了,皇位传承自有皇室典范为依据,根本不是朱国雄的那些兄弟们可以觊觎的。
而且当了二十多年北华国王的朱亨也没有展露出多少政治和军事才华,倒是愈发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了。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北华石油公司的运营之上,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打造出了一个不亚于皇室财团的石油帝国,私人财产据说已经超过了200亿华元。真正的富可敌国,日子过得比朱国雄这个皇帝豪阔多了。何苦去图谋一顶根本捞不到手的皇冠?
再说了,现在的大明皇帝已经越来越不好当了。半个世纪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仅让中国从一个封建农业国变成了现在的帝国主义工业国,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而这种改变,并不是对每一个大明百姓都是有利的——至少不一定符合他们的短期利益。
因为来自大中华诸国和大明新领土(指汉地18省外的领土)的廉价农产品。正在不断冲击着大明汉地的小农经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二十二年,来自北美和澳洲的廉价农产品如潮水一般涌来,而大中华贸易自由化原则之下,大明朝廷又无法以关税相抗衡。
结果就是汉地小农一轮又一轮的破产潮——破产之后的农民,要么进入都市成为住在排屋区的贫民,要么远走海外成为大中华诸国的公民。而这些移居海外的原汉地农民用不了几年就会将他们分配到的土地开垦成良田,然后就是又一轮低价农产品的浪潮扑向大明……这几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光是东华、南华、北华、西华四国的可耕地面积(不包括草场)高达250多万平方公里,折合成华亩有40多亿亩,几乎是汉地18省总耕地面积的3倍——这个时空汉地18省的耕地面积没有历史同期多。始终在12亿亩上下,大批的坡地和梯田因为耕种成本过高而被放弃。
每一个移民都能在上述地区免费得到100亩土地!所以四华的家庭农场都是4、500亩连成一片的大农场,普遍使用马耕和农牧结合的轮作法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之低。经营效率之高,是汉地的小农业根本无法想象的!
短短的二十多年间,汉地18省的农村就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破产浪潮!大部分的中农、贫农之家都在这一轮轮的破产潮中倾家荡产,甚至还有不少“百亩农场”的农场主都经受不住四华的“500亩农场”所生产的廉价农产品的冲击而破产,带着累累债务离开了农村。
汉地农村的人口,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约28亿急剧减少到了14亿左右!而在离开农村的超过22亿(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中。移居他国和新土地者大约有12亿人,余下的近1亿人全都涌入了城镇。也让大明汉地的城镇化(大明帝国的城镇人口的标准是居住在城市或人口超过1000的城镇,不直接从事农林渔牧业生产的人口)率从战前的约32%一举突破了60%以上!
这种超高速度的城镇化,也给大明汉地的各大城市带去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的同时,也让贫困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根据大明内阁内政部的统计,截止1899年6月,光是大明汉地18省的不到200座大中型城市当中,就居住着近18亿人。
而其中90%以上的居民……很遗憾,都属于无产阶级的光荣一员!和早些年的英国差不多,由于人口涌入城市的速度远远高于工商业增长的速度,因而就业机会并没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增长。
大约从1880年开始,大明帝国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过剩,而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工资水平的长期地位徘徊和失业率高居不下——虽然在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多重因素下,大明资本家们的口袋日益丰盈,但是他们开给工人的工资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零增长。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在上海、应天、广州、武汉这样的大明汉地大城市中,贫民窟(排屋区)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大,不计其数的穷人拥挤在那里,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多少财产,为了每天不到半个华元的生活费而发愁犯难。
更加糟糕的是,东华、北华、南华和西华等大中华诸国国土上可供分配的肥沃土地已经消耗殆尽,因而各国吸引移民的力度也大大下降,虽然仍然对每一个华人敞开大门,但是免费的肥沃土地已经没有了。现在大明帝国没有办法再将社会矛盾往外转嫁了……社会主义的赤潮,也开始真正在大明汉地城市的贫民窟中蔓延了!
朱济世手中的这本大同论便是一本宣传社会主义的“红书”,而此书作者的大名,朱济世在70年前就已经如雷贯耳。
南海康有为!
在这个时空,康有为不再是公车上书的士子领袖,而是大明议会下院议员,中华社会党的新任主席!
‘我的时代就快结束了,新时代的风云人物一个个开始崭露头角了!真不知道未来的大中华会变成什么样子……’朱济世有些感慨地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闭上眼睛开始想象自己死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没过多久,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苍老的声音响和楠本高子的声音一块儿响了起来。
“妾身玛丽亚参见太上皇。”
“妾身高子参见太上皇。”
朱济世睁开眼睛,看了看同样垂垂老矣的玛丽亚和人到中年的楠本高子。
“都坐吧……高子,你怎么回来了?神盾卫潜科学司那里没事了?”
“太上皇,妾身想多陪陪您。”楠本高子走到朱济世背后,轻柔地替他按摩起了肩膀,“潜科学司的事情不多,有黄飞鸿和王五看着就行了。”
潜科学司其实也没有多少事情,大约是神盾卫里面最轻闲的一个衙门。这些年大的案子就两个——特拉斯专案和徐一凡专案。
前者被查清了底细,排除了“偷渡客”的可能,现在是东华科学院的院士,还拥有一家大型电气设备公司。后者是被潜科学司的调查员王五在绥远发现的,一开始自称是个喇嘛,但是又不会念经,也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而且还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衣服和随身物品,嫌疑很大。现在被关押在潜科学司的秘密看守所里接受调查,不过查了好几年,除了知道此人名叫徐一凡之外,就再没有什么进展——因为这个可疑分子声称要先见到朱济世然后才能坦白一切……
“潜科学司就是没有一点事情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嘱咐了一句之后,朱济世就将目光投向了玛丽亚,“马蒂尔德走了,罗马帝国的定海神针没了!如今的局面,让朕想起了拿破仑三世去世的时候!朕已经闻到火药味儿了。”(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1535章 三种社会主义
从潜科学部跳到了天下大势,朱济世的话题跳得厉害,但内容却让玛丽亚和楠本高子悚然而惊。
拿破仑三世死后不就是一场世界大战吗?难道马蒂尔德之死也会成为一场世界大战的源头?可是现在的大中华帝国已经不是1874年那会儿了。虽然经济实力比26年前增加了几倍,人口也超过了105亿,钢铁年产量突破了5500万吨,煤炭更是突破了10亿吨,石油也高达4800万吨。绝对有碾压整个西方世界的实力。但是拥有碾压西方的实力,却不等于有碾压西方的动力。至少在大明帝国本土,扩张的冲动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眼下占到大明帝国人口多数的无产者们认为,他们没有从上一次的大扩张中得到应有的利益。就如中华社会党领袖康有为在他的大同论中所言:大中华虽有地球之半,但是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者十之*,富者十中无一,对外用兵扩张所得之利,全数为富豪权贵所有,贫民百姓,一无所得!其窘困犹胜于往昔!
玛丽亚和楠本高子互相对视了一眼,玛丽亚整理了一下思路,试探着道:“太上皇,如今大明的内部可不大稳定,而且大部分老百姓都不大支持打仗……”
大明的义务教育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年限也从一开始的4年增加到了现在的9年。成功的教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无产阶级新青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大明和历史上这个时代的日本一样。是个工业化穷国,倒是可以用军国主义去忽悠他们。但是眼下半个世界都姓朱了,还是油水最多的那半个。老百姓日子再不幸福,可就只能从内部找原因了。
朱济世赞同的点头,“是啊!蛋糕已经够大了,如何分配好的确是个问题,这是大中华帝国的隐患。朕的老朋友恩格斯在英国推行的那一套就比较成功,不过未必适用于大明帝国……恩格斯的那套路子搞下去就是民富而国不强,对于英国这样对世界霸权完全失去兴趣的国家或许合适。但是大明和大中华却不能如此行事。因为我们现在是世界霸主了。”
英格兰和苏格兰社会主义联合王国在失去了全部殖民地和爱尔兰之后,绝大部分英国人的生活水平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大提高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在英国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通过公平而兼顾效率的土地重分。社会主义英国成功的建立起了一个以中型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在英国农业合作总社的帮助下,英国的200万户中农不但自己过上了毕竟富裕的生活,还成功养活了超过2300万的城市人口,还为英国的纺织工业提供了50%的羊毛。绝对能称得上成功。
而英国大部分的城市居民。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生活的更加美好。失业问题似乎完全得到了解决,也没有什么人挨饿,童工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城市也变得干净整洁,绝大部分的英国城市居民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
退休金、8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免费教育和医疗、可以用低价获得的住房,还有一人一票的普选权。之前英国人民想都不敢想的福利和权利在他们失去世界帝国后竟然全都拥有了!
而他们失去的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殖民地和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还有几千个拥有了大英帝国绝大部分财富的大资产阶级——当然,社会主义英国并没有废除私有制,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是英国特色的。同时也是恩格斯式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产主在目前的英国都是受到遏制的,遏制的方法是高额累进税和革命选举委员会(委员是由全体公民抽签产生的,专门负责监督选举和排除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候选人)。前者可以从经济上遏制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产主。后者则从政治上遏制他们的影响力,确保选举不被金钱操纵。因此英国的大型工商企业几乎全都是国有的。
而中小型的私人企业,在社会主义英国则是受到鼓励和扶植的。中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样得到保护,他们甚至拥有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英国自由民主党,这是仅次于英国社会党的英国政坛第二大党。
顺便提一下,现在社会主义英国实行的是多党制。该国的议会选举绝对是玩真的。而且标榜社会主义的党派也有两个,温和的英国社会党和激进的英国民意党。前者是英国的执政党。二十多年来的政绩斐然,得到了大部分英国选民的支持。而后者则是赞同俄国民意党的世界革命主张——认为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便通过战争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且民意党还认为保留私有制就是保留资本主义,拥立威廉五世(在德意志帝国称威廉二世)就是投降帝国主义……
不过民意党这种激进的观点在吃够了世界大战苦头的英国民众中的市场有限。因为他们已经尝过称霸世界的味道了,不想再尝第二次了,不管是以什么名义。而且和德意志组建共君联盟后,英国的国家安全也有了保障,不必再维持大陆军或是大海军,只需要一支小而精锐的陆军和一套国民动员体系就足够保护国家了,可以将绝大部分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所以英国民众对于一直呆在柏林几乎很少来伦敦的威廉五世国王居然是颇为拥戴的。
而民意党统治下改名叫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俄国,虽然也是社会主义,但是和英国社会主义却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斯拉夫民意党(原来的俄国民意党)是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唯一政党!
原来的俄国社会革命和俄国社会党在俄国革命取得成功后被先下手为强的民意党强行吞并。民意党的总路线就是世界革命和革命到底!在涅恰耶夫看来,俄国革命、美国革命和英国革命只是世界革命的开始!而首先取得胜利的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力,随时准备向国际帝国主义宣战。
而在国内的经济路线上,民意党则坚持消灭私有制和以农村公社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革命胜利后不久,民意党就宣布实行土地国有,并且将所有的农村公社都纳入了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农业合作总社的管辖之下。而且还实行了农业集体化,但是眼下斯拉夫联盟的外部环境却好于苏俄,涅恰耶夫版农业集体化的代价也小于斯大林版,而斯拉夫工业化的过程也远比苏联要顺利。有英美两个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外援,可以非常容易获得工业社会和技术。而且国土面积的大为缩小,对于建设和管理来说未必是坏事。毕竟在斯拉夫联盟所能控制的土地上并不缺少工业化所必须的煤炭、铁矿石和石油。
不过在国内政治上,民意党的路线和历史上的布尔什维克倒有的一拼,在革命之初就对俄国国内的反动势力,包括贵族、地主、资本家国东正教神职人员进行了最严厉的镇压!而在革命初步取得胜利之后,民意党又开始了一轮一轮的肃反和内部清洗,同时又大力神化涅恰耶夫,最终确立了涅恰耶夫伟大领袖和绝对领袖的地位。
除了英俄这两种看上去截然相反的社会主义之外,这个时空的社会主义还有一个美国模式。
美国革命在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最早取得胜利的,但是美国的革命基础却是最薄弱的,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懂社会主义。所以他们一开始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而是从欧洲取经——同时取来了恩格斯版的英国式社会主义和涅恰耶夫版的俄国式社会主义。一开始执政的是美国社会党,实行的路线和英国差不多,民富而国不强。人民生活倒是迅速得以改善,工农业也迅速恢复元气。
但是美国的俩邻居,东华和北华却发展的更快!二华的人口数量和工业实力总和在不到10年内就大大超过了美利坚,让美国人再一次感到了亡国灭种的威胁。于是民意党又当选执政,而美国民意党的领袖上台之后想学涅恰耶夫搞肃反,结果持枪的美国人又不干了,一边武力抗拒,一边上街游行反对民意党。而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的军队也不受民意党控制,结果美国民意党只得让步。宣布大赦,然后又高举富国强兵的旗帜,走上了一条介于社会党和民意党之间的路线。(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1536章 维护者和破坏者
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整理着自己的思路,虽然已经八十岁出头,但是这个女人的思维仍然异常清晰,没有一点老年痴呆的征兆——朱济世的头脑也同样敏锐,他现在闻到了战争的味道,也就意味着战争多半正在走来。
“世界的和平是建立在大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合作的基础之上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试着分析道,“大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世界帝国,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朱济世赞同的点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中华是世界老大,罗马是老二。照理老大应该不遗余力打击老二以防止其做大,朱济世和宣武皇帝朱国雄也一度打算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不过最后他们却改弦更张,采取和罗马合作的政策。这里面当然有几十年来一贯的亲法思维在起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朱济世非常清楚罗马帝国的潜力有限——被拿破仑三世和拿破仑四世整合的那些欧洲国家在后世被人称为欧猪五国,意呆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全到齐了!这样的老二一万年都当不了老大!所以朱济世也就懒得再起事端了。
而之后二十多年的世界局势仿佛也证明了这一点。带领着欧猪五国的罗马东帝国发展缓慢,重工业方面的实力非但比不过德国和美国,甚至还被墨西哥领衔的罗马西帝国给赶超了——从1890年开始。罗马东帝国的钢产量、煤产量和船舶产量就少于西帝国了。实际上,要不是靠着西帝国的工业实力,罗马帝国老二的位子早就不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