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传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周行文

    2年5月,公司中韩双方不知道怎么就吵起来了,韩国老板认为中方投资人背景不清,贷款的1万也很有问题,决定撤资。跟我们合作了几个月的李裕他们也将回到深圳,临走之前,李裕给了我一个电话,让我如果有不顺心的就去南方找他。

    公司散伙,团队解散,拿到一笔遣散费的我在北关呆了半个月,受不了几个亲戚没日没夜的烦,给李裕打了个电话,就去了广州。

    我先在广州呆了两个月,跟一个原来网上认识的朋友做一点文化生意,后来才做得心里稍微有一点底了,才辗转到深圳。

    在深圳,在一次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聚会的巧合下,我认识了艾琳,开始了我们两年多的交往。

    那一年,我才18岁,艾琳和我同年,也是18岁。

    ****

    艾琳这个名字是带起记忆之链的把手,我很不愿意回忆。所以当我的心中刚刚浮现出这一名字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给张小桐打电话。只有她,才可以让我暂时什么都不想。

    电话通过酒店总台转到远在美国的张小桐的手机上,不到两秒钟即被接听。

    “喂?小桐吗?”我声音嘶哑,寻求那一点让人温暖的声音。

    “是我,行文你怎么了?”

    我趴在床上,头完全埋在枕头上:“没什么,有点累,很想你,我想下个月过你那边去看看,不知道你欢迎不欢迎?”

    “当然欢迎,”张小桐的声音听起来一如既往地温柔,略带一些惊喜,“你要过来?”

    “第二届3,我们好歹重视一下嘛。”我把头抬出枕头,“小桐,现在还会睡不着吗?”

    “偶尔。”张小桐说敏感得一塌糊涂,“行文,你不开心?到底怎么了?”

    我翻了个身,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郁闷:“没什么,跟蔡姐一路来深圳,有点累了。其实就是想你,真想早点过去看看你。”

    “傻小子,国内那么多大事等着你处理呢。”张小桐对这电话轻轻吹气,吹得我心里因为某认生起的波澜渐渐平复,“既然你把我扔在美国了,我也要做一些成绩是不是?”

    我听得心里一阵羞愧,一阵感动:“别累着自己,手上这些东西跟你不能比,我家小桐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蜜嘴。”张小桐听我又开始灌蜜,似乎放下心来,“你要好好保重自己,我可不想看见一个没精神的你。”

    “精神着呢,大小伙子睡一觉就好了。”我开始把张小桐往开心上绕,“最近梦见您次数有所增加啊,比你在家的时候高出三十个百分比来。”

    张小桐最爱听这个:“真的?”

    “真的。”

    我在心里说,真的,我梦里真的都是你,即使我有无法忘记的回忆,你依然是我梦中的你。

    虽然我不能舍弃回忆,但我可以拥有你。

    正因为拥有你,我才能抵抗回忆带来的种种诱惑。

    我仰头看着天花板对张小桐说:“我梦见过你第一次戴上我送给你的耳环,也梦见过我们都老了,一起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消磨时光。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还是想跟你在一起,一样的浪费时间,我还是希望你在身边,有什么事都跟你分享。张小桐,周行文喜欢你,你一定要开心,你开心了,周行文才会开心。这个世界上另一个我就是你,你一定要好,要幸福,要和我在一起……”

    张小桐在电话那边沉默了半天。

    隔了一会,她的声音才慢慢笑出来:“行文,嘴越来越甜了。”

    然而一句话说到最后一个音的时候,已经有点颤抖。

    我闭上眼睛:“真心话,永远都只对你说真心话。”

    “我相信。”张小桐用几尽哽咽的声音对我说,“我永远相信你。”

    然后是沉默,语言的作用永远有限,很多时候,千言万语不及一个拥抱。所以我知道那么多两地分居的情侣最后分手,所以我知道那种永伴身边的心情。

    最后还是我打破沉默。

    “小桐,我给你唱歌吧。”

    张小桐的声音依然带着一点“嗯。”然后又带着一点笑意问道:“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你会唱歌?”

    “五音不全,只敢对你献丑。”

    “不会,你唱的一定好听。”

    我在心头感慨,这种对白,当年依稀以为只会出现在梦里了。

    我轻轻唱起苏芮的牵手,因为心中有一点激动,走调走得异常。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誓言不敢听

    因为承诺不敢信

    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

    去说服明天的命运

    没有风雨躲的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一口气唱完第一段,我自己都觉得走调得不像样子,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正想停下来歇一歇,却听张小桐在电话那边轻轻唱起后半段:“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张小桐的声音和平时一样轻柔婉转,有一点甜甜的,我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到她坐在那里安静的笑容,白皙美丽的脸在我脑海里清晰得不成样子。妈的,这么好的姑娘陪着自己,拚了!

    “所以牵了手得手

    来生还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

    没有岁月可回头”

    这曾经在中国大地风行了很久的老歌停下很久之后,我的眼睛已经不打算继续往窗外看了。大概每个人都是软弱的吧?需要一些依靠才能放弃一些东西。

    ****

    第二天早上,蔡青有点奇怪地看着精神状态已经恢复的我从房间走出来:“不累了?”

    “没事了,我们走吧。”

    我们两个从香格里拉出,又去到宝安的工厂,这次我没再要求蔡青绕路,车很快到了,接到我们电话的姜博士站在门口等着我们。

    今天的事很简单了,主要是说说目前的产品规格和成本规划。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中国起步于1992年美国的p视频压缩格式出现之后,当时安徽的某公司很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技术使得12厘米的光盘可以容纳下一部电影,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花了差不多接近6万美元的研究费用之后,这种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了12厘米光盘上,得以出现。然而当时中国的市场并不成熟,17万美元身家的该公司并不能完全引导市场,先期投入也基本上等于是给别人开了路。当时中国第一批机一共1台,被各大公司买走研究,基本上没有流入到民间。

    这里也必须要说提及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当时国内光盘盗版市场并不繁荣,与机对应的只是几十种卡拉光盘,机暂时火不起来是谁都可以预见的。但当时对盗版的估计也没有达到现在这个高度,大家都以为,正版盗版一起走,能在一年内卖个2万台左右已经不错了。从来没有人想过,1996年开始,盗版的风行导致了机的大面积普及,到1997年,中国机年产量17万台,受惠的厂家多到不能行。

    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徽那家公司并没有为申请专利,这一个制高点没有占领,导致这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出市场的公司最后被更多的后起品牌挤得没法活。

    1994年已经过去了,技术已经成熟了,的市场也已经成熟了。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做机的理由已经很充分,老子投资拍了泰坦尼克,还指望靠这玩艺多赚一笔呢……

    姜博士给我们讲了一下目前他所用的解码芯片的原理,对于这些数据我向来有听了也不昏昏欲睡的本事,蔡青也听得很来精神,让姜博士很高兴。我知道,很多公司高层对于搞研究的人往往不太重视,听报告也不认真,总是一打了之。我们这么精神地听枯燥的数字和原理,让他很振奋。

    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你对他们所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已经是对他们本人的一种尊重了。

    讲解完解码芯片的技术部分,姜博士给我们核算了一下成本,成本大概能低于市面上几种流行的大概15%,而且我们的光头比它们的更耐用,在售后服务保证上可以做得更多。

    机市场很快就会走向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在这之前我不赞成把价格压得太低,甚至我们可以高于同类产品一点,但可以给客户更好的保证,也可以投入更多的广告宣传。

    东风不予周郎便,然而周郎不正是因为东风才成名千古么?我只知道东风,却不是周郎。

    所以姜博士这样的人才是我所搜罗的重点,有众多周郎在,我何愁不能出奇制胜?

    我跟蔡青还有姜博士谈笑风生,偶尔瞥一眼窗外,似乎隐约可见那个月牙般的身影,淡淡的,不似以前那么清晰了。

    ————————

    ps一下:文中的姜博士正是为了纪念中国的先驱姜万勐先生,他是留美学者,曾经在安徽电视台技术部工作,自称“索尼的维修工”。文中诸多虚构,皆是为了照应他的身份。至于后来提到的安徽某公司,也是姜万勐的万燕公司,当然小说里不能出现两个姜博士,所以未能详细提及。在这里说明一下,希望大家表骂我在骗p字数。至于那个牵手,下面给出下载地址,没听过的来听听,听过的再听听。

    无论单身与否,但愿人间有情。

    218413717/pa/pn/as/p3/牵手p3

    ————————————————

    强力推荐:旷世奇材,都市新作。

    链接:

    /sap?b1_=2456

    ( 重生传说  p:///4/4215/  )




第八十六章
    在跟姜博士谈过目前的展方针之后,我们也谈到了新一代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方案。

    在我所知的范围内,中国和并行的年头持续了很久,一直到21甚至22年为止,的用户群依然庞大而且稳定。相比之下,被3和6两大联盟挤压的中国机产业则显得步履蹒跚,充满荆棘。

    3联盟是指飞利浦、索尼及先锋等公司拉帮结派的成果,而6则是日立、松下、东芝、、三菱电机、时代华纳等公司的统称。96年全球格式统一的协议之后产生了这些联盟,这帮人平时没什么事,也就是推广一下自己的技术应用产品,一旦出现敌情,立刻纠结起来跑过去跟人打官司。尤其其中的6联盟掌握了核心技术专利,咬起人来特别的疼,而且毫无倦意。相比之下,国内连专利权都没申请,虽然是属于没有商业意识的表现,却也显得比它们高尚了不少。

    21年之后中国机出口量达到5万台,6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仅来中国对诸多生产厂商放了狠话,甚而还警告个人电脑制造商们,打算连bsp;之后几年里围绕着这个东西官司不断,也让中国的民族工业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专利和核心技术才是展的王道,拿来就用的时代渐渐一去不复返了。

    姜博士说起这几年推行新的光盘格式之艰难的时候,言语之中充满了唏嘘。信息存储方式的日新月异和数字技术的进步都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受不了。

    姜博士显然没想到我和蔡青对媒体技术及其行业也做过不少功课,说起这些他如数家珍的典故居然也头头是道,说着说着就大为兴奋,从技术和展史谈到了对目前全球几大媒体集团的看法。

    说到这里,我不动声色地问姜博士:“姜博士认识那个姓袁的吗?宝石星公司的那一位。”

    我说到袁子春这个人的时候,姜博士的表情已经不仅仅是惊讶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要知道1995年宝石星市值才25亿美元,当年上市之后大面积扩张收购了两家收视指南公司——和sars,他们在此次扩张**花费了1亿美元,而袁子春这个人也因此在美国媒体巨头中名声大振。但显然的,这个公司在中国没几个人知道,大家都忘了这个出生于中国上海,在中国香港长大的数学家,现在的媒体专利强者,他正在面对新闻集团一群老狐狸们的觊觎。

    我有很充分的理由相信,姜博士一定认识袁子春,估计关系不会很好,但肯定互相之间相当了解对方的成就。他们都是靠专利吃饭的人,袁子春比姜博士更热衷于生意一些,成就自然也大一些。

    姜博士的惊讶就在于,他原本认为我们只是一批打算靠盗版家的民营企业家,哪知道越接触越现不对劲,无论从想法还是行动上都表现出肯定不是只打算在机上赚一锤子买卖的人。一直到今天谈起技术理论,谈到媒体展的预想,他才有点明白我的意思了。

    “认识。袁子春这个人很聪明,或者可以说,很狡猾……”姜博士回忆着说,“但是这个人也很有才干,在技术方面,他很强。95年他打算上市的时候曾经来找过我,希望跟我合作,当时我想回国展,没答应他。”

    我看着蔡青,笑道:“看来我还得请蔡姐吃饭,不是她,您这样的人才说不定又在给美国人打工了。”

    姜博士笑了一下:“在哪里都是做,给中国人做事最少心里舒服。”

    蔡青看我的眼色,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对姜博士说:“姜博士,之前我们曾经承诺过,如果新技术得以应用,会给您相应的奖金做为回报,现在看来是我们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姜博士摆摆手:“没什么没什么,这个钱不用急着给我,到量产还有一个阶段,等一切顺利了再说也不迟。其实只要公司能持续提供科研资金,我自己拿多少倒是无所谓的。”

    话是这么说的,我明白姜博士的意思其实是希望我们不要因为机的成功和利益忽略了新一代媒体技术的开。而我来深圳找他,也主要是想给他继续吃一颗定心丸。

    笑呵呵听姜博士说完,我笑着看了蔡青一眼:“蔡姐,你说咱们把宝石星—收视指南整个给买下来怎么样?”

    姜博士听了我的话差点没坐稳。

    蔡青倒是习惯了我这种一惊一乍的方式,淡淡地道:“是我们出资还是让北美太阳集团出资?”

    “北美吧。”我想了想,说,“默多克这条老狐狸已经在跟袁子春讨论收购百分之二十股份的事了,不过他未必肯花这笔钱。只要不到3亿,宝石星公司就能被买下来,我们干嘛不买?”
1...279280281282283...4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