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日常生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戴代
王家父母还是好的,好歹听儿子的劝,有几个学生家长,已经因为这次通考,书院学生得到的冷遇,而忍受不住,跑来直接给儿子退学。
当然,他们也不是吵吵闹闹,毕竟得罪书院的山长。哪怕只是个小书院的山长,也不是件好事,于孩子的名声也有碍。
只是找各种合适,不合适的借口罢了。
杨蕴秋并不阻拦,谁愿意愿意退学。他都高高兴兴地送他们离开,当然,学生自己心里有数,他们知道自己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哪怕再苦再累,也还是愿意受,只是拧不过父母。也不敢违逆,一个个走的时候,如丧考妣,难受的要命。
那两个先生却有些愤愤之意,觉得书院在学生们身上,花费了这么大的心力。还没到最后呢,居然被嫌弃的要命,他们两个哪里会开心?
“行了,好好去上课,不要多想。”
一时间有些人心浮动。杨蕴秋自己看起来云淡风轻,很快,学生和先生们也就不那么在意,恢复了正常状态。
从把试卷送到翰林院,到成绩出来,差不多要用二三十天的工夫,他们书院照常上课,考试过去就算过去,也不用太过惦记。
杨蕴秋虽说不是快把通考的事儿丢到一边儿,却是安安稳稳地等着出成绩,并没有过于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很快,成绩出来。
出成绩的前日,整个书院都处于紧绷状态,结果,红榜张贴,前五百名,没有一个书院的学生在,当时成绩一出,两个先生都傻了,学生也给傻了。
杨蕴秋皱了皱眉,心下疑惑,按说真不应该,他自家学生到底什么水平,难道他还会不知道?你要说有一个两个的,考试没考好,掉出五百名之外,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学的时间短一些……也不对,杂学的考核是当场就给出分数的。
他们书院的学生,都是拿的优评。
再怎么样,成绩也不会坏到如此地步!
但成绩下来了,考卷都是由翰林院选派人手,专门从书院里誊抄好带走,考官多是大书院之外,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名士。
舞弊的情况,不能说完全没有。
可再舞弊,也不至于一下子把他们书院这四十五人全给压下去。
别看只有四十五人,好像和数以千计的学生们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杨蕴秋有信心,这四十五人,一定能力压群雄,至少不会掉到一百名之外才是。
事情发展如此诡异,杨蕴秋也有点儿犯晕。
王祖武等几个学生的长辈,死活要把孩子带走,要退学,只是王祖武说什么都不肯,非要留下不可,父母无法,只能先退去,不过,显然还不死心。
一时间,书院的情况变得很糟糕,如果不采取措施,恐怕也要和大部分倒闭的小书院一样,消失无踪。
杨蕴秋干脆把自家学生的考卷拿出来看了看。
因为只是通考而已,再重视,也是书院自己的考核,并非正式选官,翰林院那边拿走的只有誊抄的版本,学生们自己的卷子,还封存在书院。
他拿出来一看,考得很糟糕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而且,像崔怀信等等一些寒门子弟,反而超水平发挥,写出来的文章,无论文笔还是内涵,都相当不错,杨蕴秋自己是参加过科举,还做过皇帝,他非常清楚,这样的文章,点前三甲,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难道这地方的文化没有想象中那般落后?”
杨蕴秋都有点儿怀疑,是不是他小看了天下英雄,其实洪朝藏龙卧虎,年轻人中出类拔萃的天才有很多。
本来他虽然不甘心,到也没多说什么,结果等到其他人的考卷一公布,不只是他,整个书院的学生都炸毛了。
“这,这……这什么东西!”
王祖武跳脚,“就这玩意儿?别说我的文章了,他连阿玉不如。”阿玉姓程,在书院里年纪最小。为人腼腆,读书方面天分一般,写文章总让人捉急,胜在踏实努力。杨蕴秋到也觉得他值得培养,一直很关照他。
再接着看下去,王祖武一拍桌子,脸上怒红:“我要去敲登闻鼓……”
杨蕴秋一巴掌把他拍回去,失笑道:“别急,别急,肯定是哪里出了错儿,等我想想法子。”
他反而松了口气,要是自己的学生真那么差,那他不教了。干脆书院关门,省得误人子弟,但现在,不是他的学生糟糕,而是可能出了别的什么问题。那到无所谓,一次考试而已,再重要,也仅仅是一次考试。
杨蕴秋觉得,就算自己阅卷的眼光,和那些阅卷的考官大有不同,也不可能所有学生的眼光都出现问题。
而且。只要不是瞎子,全能分得出,到底是谁的文章更好。
想了想,杨蕴秋直接去找了小皇帝吴宓。
有关系不用,他也不是白痴,小皇帝吴宓也正为书院这可怕的成绩浑身冒黑气。气得都忘了掉试卷过来看一看。
杨蕴秋到了,气定神闲的这般一说,小皇帝才缓过劲儿,想起他完全能调阅一下考卷。
结果下了旨意,翰林院那边半天没有行动。又等了一阵子,一直到小皇帝不耐烦派人去催促,翰林院的几个大学士,才联袂而来,一进书房便跪下请罪。
“陛下恕罪,是翰林院保管不当,竟毁损了一批学子的考卷,杨家书院的考卷,全部都在毁损之列。”书院虽然只叫书院,但在正规场合,还是要叫杨家书院。
小皇帝:“…………”
杨蕴秋:“…………”原来卷子还能毁掉,而且更奇怪的是,卷子毁了,竟然也没有人来通知一声?就算过了时候,哪怕有原版的在书院里,也不能再行誊抄,可总要有一个说法才是。
别说那些比较大的考试,在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学校的小测试,也不能说毁了一个班的卷子,就毁了一个班的卷子,事后还没有人理会?
吴宓大怒。
翰林院那帮人,个个满头冷汗,心里发虚,却也无奈。
其实,毁卷子这种事儿,发生的次数并不多,以前却也不是没有过。
每次通考完,四大书院,还有那些大书院的卷子都是有专人小心保存,至于其它书院的,就没那么费事儿了。
天下书院何其多,尤其是还有不少得从异地辛辛苦苦地运送过来,运送途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多得很,有那么几个书院赶不上通考的排名,也不是新鲜事儿。
那些小书院,也不会为了这点儿事找翰林院的麻烦。反正就算排名,他们又能高到哪里去,还不是给那些大树眼当陪衬。
这次,因为翰林院里不小心走了水,情况并不严重,也就没通知陛下,省得闹出事端,翰林院这边自己悄没声地给抹了去。
毁损的一部分箱子,几十份儿考卷,却没有一个是涉及到大书院的,想来也不会有什么达官贵人盯着这一桩,他们干脆就松松手放了过去,也没大在乎。
没想到,此事居然累得皇帝亲自过问,他们现在简直恨不得把那些小吏都给剁碎了吃肉!
吴宓气了一通,直接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之怒,把国内的学子们千金万苦读书,却得到他们这等官员如此轻忽对待,全给说了出来,着实感人至深。
四大书院也就罢了,好些小书院纷纷响应。
一下子,各地都在讨论通考的时候考卷莫名其妙没了的事儿,还有人担心选官考核的时候,会不会也发生类似的情况。
一次通考无所谓,可要次次如此,选官的时候还是如此,人们岂能受的了?一时间,群情激奋。
这种事儿,本就是那类不能拿到明面上说的。
整个翰林院的那些小吏们,全被削了一遍,好在吴宓很理智,知道这里面的事儿,其实和人家大学士什么的无关,他连书院那边的名字都没特意提,就是担心书院里的学生让别人记恨上。
不过,不说那些小书院同仇敌忾,觉得哪怕自家的成绩差点儿,也不能随随便便把卷子毁了完事,就连四大书院的考生们,心里也不舒服,弄得好像他们不能凭真本事取得好成绩,还得靠这等龌龊手段打压别人似的。
小皇帝要求严惩,所有人都支持。
毁损试卷的事情,虽然惩罚了责任人,相信以后那些小吏不会如此离谱,但真正的麻烦还摆在那儿,书院学生的分数出不来,那书院就还得再等三年,才真正可以获得名声。
时间太慢,他有些等不及。
吴宓干脆道:“考官们且不要走,再留一留,便给所有试卷被毁掉的考生一个机会,当殿考试,当殿评分,我想看看,我大洪朝的才子们真正的水平。”
皇帝要当殿考试,那就得当殿考试。
考题是现成的,哪怕不是选官考核,也不会存在只有一套考题的情况。
好在这次毁坏的都是京城一些小书院的卷子,距离都很近,没有什么远方小地方的书院,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拖延多久。
修士日常生活 第一百七十章 思想
总共被毁去的考卷也并不算很多,不过六十余份儿罢了。
六十几个人被集中到大殿上。好些考生都特别激动。
这里毕竟是金銮殿,他们中即便发展的好的,也许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走上来,如今,却莫名其妙地因为一次考试,而亲眼目睹了这个地方,心里的激动可想而知。
就连杨蕴秋那帮学生,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点儿紧张。
一大早天还没亮,就穿戴整齐,别的书院都有统一的儒生装,他们书院也有,不过比较普通,从用料到做工,都很简单。
主要是杨蕴秋觉得学生是来学习,完全没必要惯着他们。
他才是山长,连小皇帝吴宓也没在这种小事儿上提什么反对意见。
不过,所有学生都是一身青色的素色长袍,看起来清清爽爽,毫无粉饰,到也别有一种不同的气质,连领着他们进宫,顺便教导礼仪的太监,也没觉得这些学生的装扮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和其他小书院出来的学生们相比,他们书院的学生,只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值得敬畏,至于金銮殿上的皇帝……
别人低着头,不敢直视龙颜,且在皇帝面前紧张的说话都变音,他们却不同。
同吃同住了这么长时间,有几个还在大校场上和小皇帝较量到眼睛发红,心里发狠,各种应该没礼仪官员称为冒犯龙体的动作也没少做,现在换个地方,小皇帝衣着打扮稍微正式一点儿,他们最多也就觉得——呀,原来真是皇帝,不是假冒的!
紧张当然有,可想要自己变得特别惧怕,恐怕不大可能。
吴宓简简单单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让考官发了试卷和笔墨纸砚。
一群人开始答题。
他们一落笔。就能看出不同来。
周围立着的几个考官,全是当世大儒,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年老的已经到了七十古稀之年。一眼看过去,便发现坐在后面的那些身穿不显眼青袍的年轻学子,一个个神态从容,落笔也轻松自在,目光专注,脸上丝毫没有纠结苦闷之色,和其他人大不相同。
有句话说得好,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们这些人也算见多识广,一个人有没有才华,就算不能单纯从外表看。可当人们执笔书文的时候,就不可能看不出来了。
曾经当了三次选官考核考官的前任御史中丞,方继明方大人,抚须而笑,轻声和他老搭档们咬耳朵:“怪不得咱们陛下这次着急。看来,他是很看好眼下这些学生。”
在场的有好几个人心里都有了打算——眼下这些小年轻出身可能不怎么样,但都显见会前途远大,要是家里有什么女儿侄女之类,赶紧下手,这年头,给姑娘找个好婆家。一点都不容易呢。
只用了半日,殿试结束。
等到阅卷的时候,他们的成绩,果然没令人失望,不只是不失望,而且举世瞩目。
书院所有人的考评都是优等。
而且是优中之优。力压群雄,这等成绩,即使是和其他人一起公布,恐怕也容易造成轰动,如今事情闹大。全国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他们的成绩,顿时变得更加显眼。
方继明方大儒都开口说:“看来,这次参加通考的前百学生名次,有不少都该向后推四十五名。”
这意思,便是他们全部都能排在百名之内。
一开始,还有些书院传出来一些酸言酸语,等到文章一公布,所有人都没了话儿,毕竟一个人究竟能力如何,那只要看看文章,自然就能看得出来。
眼下这四十五人,绝对可排在前百名以内。
这时节,书生们都骄傲,倾轧也有,当然,文人相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过,睁着眼说瞎话的本事,还是没几个人具备的。
一时间,杨家书院的名声大盛。
杨蕴秋不为所动,回头就让学生们收心,继续认认真真地读书,有人想要进入书院,他也只说招生的时间不到,每年九月份才招,让他们到时候自去参加考核云云,就给推却掉。
所有预科班的学生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弟子。
学生们的学习步入正轨。
杨蕴秋把各种知识,把他认为,古典儒家学生,还有其他各家流派学说中好的东西,都整合在一起,教授给学生们。
这个时空的文化,虽说被摧残的不像样,但也有好处,并非儒家一家尊大,各个流派的学说都没有完善,儒家虽说暂时占据优势,却也一样式微。
一片空白的白纸,才更好挥洒,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百家争鸣的情形发生。
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时空,和地球上古代的发展,也许会有很多不同。
虽然打定主意是要休息游玩,可杨蕴秋干活还是很认真的,他打定主意努力培养自家这帮学生,看看这个时空会如何发展。
当然,他可不是那等野心家老师,并没有禁锢并且束缚学生们思想的意思在。
他会把他知道的东西,都教给学生们,在他的门下,寒门子弟和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会接受同样的,平等的教育。
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奇妙的变化。
耳边传来一阵朗朗读书声。
杨蕴秋坐在桌边喝了一杯茶水。
不多时,就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在大校场上开始比剑,寒门子弟,世家子弟,这时候居然开始有些分不清了,远不像刚刚入学时,那种泾渭分明的感觉,眼下大校场上热热闹闹,气氛异常和睦。
有时候,他也会好奇,不知道等他门下的这些学生,真正进入朝堂,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世家子回到世家之后,会不会给日渐腐朽老化的世家,注入新鲜的活力,寒门子弟呢?他们读了书,是会成为新的世家,还是会想要做出改变?
他对这个位面未来的发展真是越来越感兴趣,虽说自己不打算加入这等风云变幻之中,却不反对学生们去试水。
时间一日日过去。
书院的学生们,经过了足足一年打根基的,近似二十一世纪应试教育之后,居然没有二十一世纪学生的那种刻板。
学生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多起来。
说到底,这种类似填鸭式的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填鸭式,学生们的思想,其实是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知识面的广博,杨蕴秋时常讲述的故事,还有寒门子弟本身就知道的这个社会的残酷和真实,各种思想,在这座小小的书院中碰撞。
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渐渐能够互相理解,也开始了解对方的世界。
等他们真正入朝为官,或许有人支持皇帝,进行改革,推翻世家对朝堂的控制,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也许会有人想要世家的统治能够长长久久,限制住皇权,限制住寒门的兴盛,也许会有寒门子弟,既不想做皇帝手中斩断世家大族的刀,也不想做世家的匕首,只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想让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公正一些,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得到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什么,一定很有趣。
小皇帝吴宓还是隔三差五地就跑到书院,和这些学生们一起上课,也越发地相信起他心目中的大能人杨蕴秋来。
吴宓身在局中,他可看不到书院里那些学生们,不同于常人的思想,他只能看到,这些人都会很有能力,而且和他很亲近,会在将来入朝后,成为他的助力。
其实,他想得自然是不错的。
这些学生们不用等将来,现在就经常能给他带来不错的意见。
小皇帝年纪不大,和这些学生是同龄人,相处的久了,自然是信任度暴增,也就偶尔把自己在朝中难以决断的事情拿到书院里商量。
所谓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他有这么多参谋,往往能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案,说起来,这个毛病大概是跟杨蕴秋学的。
杨蕴秋前些时候成立了个学生会,让学生们自己管理学校学生的各项事务,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考试的安排,还有其它学校活动的组织,什么辩论赛,足球赛,弹琴比赛,棋赛等等。
学业虽然紧张,杨蕴秋制定的课表里,却也每十天就要有一堂活动课。晚自习做完作业,也能拿出来举办一些学生们自己的活动。
前阵子,他们就自己举行了画展,别说,还挺不错,听说画作拿出去装裱的时候,人家开价还挺高的,想要收购他们的画作。
学生们别管有什么事儿,就喜欢彼此商量商量,吴宓和他们混得还算熟悉,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杨蕴秋乐见其成,眼下这个古代社会,封建制度还不知道要持续个几百年,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无论学生想做什么,皇帝都是一定要抱的金大腿,打好关系,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显见,书院的那帮学生们,也都不笨,怎么和皇帝拉关系拉得更自然,他们个个都清楚的很。
ps:
ps:今天白天有事,剩下一小章推迟到晚上10点更新。
修士日常生活 第一百七十一章
这日,吴宓照例到学校食堂吃饭,正吃着,崔怀信冲到杨蕴秋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直接就问道:“先生,我朝世家势力庞大,且入朝为官者多为世家,不必纳税,隐户越来越多,税收越发稀少,军费也渐渐开始供应不足,敢问先生,可有解决良策?”
吴宓瞬间抬头。
杨蕴秋一挑眉,失笑:“先自己去想,我教你们读书,是为了你们能敲开朝堂的大门,这种事,你们不自己想出来,老师又教有什么用?”
吴宓顿时很失望。
崔怀信却是个认真的,果然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分析,还有自己想的解决办法,都列了出来,甚至还写出了朝廷应该‘官绅一体纳粮’的建议来,当然,叫法不一样,反正就是削减朝廷官员特权的手段,虽然稚嫩,已经颇有想法。
杨蕴秋对这事儿也不能不管,直接把人叫到眼前,并不训斥,反而肯定:“怀信,你的主意很不错,的确管用,只是,你要考虑考虑现实,我问你,如果真让你在全国推行,你做得到吗?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活动课咱们玩个游戏,你作为朝廷派遣的专门官员,推行你想出来的政策,你的其他同学,则是朝廷官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反对你,或者支持你,看看你究竟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事。要考虑全面。”
崔怀信皱了皱眉,却还是咬牙,信心满满地去做。
小皇帝吴宓也很兴奋。
杨蕴秋只笑着看他们玩。
结果,理所当然,崔怀信发现他想做的事儿并非那么容易,越推演,越觉得困难。
他们都养成习惯了,每次活动,都是先调查了真正的情况。按照真实的情况进行推演,这事儿,越琢磨,越不容易。
一个月后。崔怀信沮丧地跑到杨蕴秋面前,把自己写的东西给要了回去。
“先生,不行的,朝廷官员都是世家大族出身,自己的田产众多,怎么肯纳税?无论什么政策,都是要他们执行,对他们不利的政策,又怎么推行的开?”
事实上,吴宓比这孩子还失望。只是他心里更清楚,此事不可行。
杨蕴秋失笑:“行了,别耷拉着脑袋,其实只要想做,也不是做不成。只是要一步步地来,不可着急,你先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以后有了能力,再慢慢想怎么解决问题。”
伸手拍了拍自家学生的肩膀,“其实,你不是一直希望寒门子弟能有个公平的进入朝堂的机会?现在该最先做的。岂不应该是这个?你想想,选官考核其实就是一项德政,只是范围还是太窄了些,不够公平,能不能让它变得更公平些?要是你想解决这些问题,先得把自己的学问学踏实。步入朝堂之后,才能有机会。”
崔怀信重重点头,老老实实回去读书。
书院里一派和谐,随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家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拿到他们的文章拜读,学生们的名声,自然是逐渐大了,虽说规模还太小,却颇有些和四大书院相提并论的意思在。
以前逼着自家孩子从书院退学的那些家长,一个个的也是万分后悔。
一开始还有好些人抹不开脸,觉得自家孩子上别的书院也一样,结果过了一阵子,眼看着书院的学生们名头日盛,甚至连很多大儒名士都对其赞不绝口,更不用说,他们这才知道,原来皇帝竟时常在书院中出没……
这事儿其实以前就是公开的秘密,不过学校里校规森严,学生们在家也不会多说,家长们到不怎么清楚此事。
能和皇帝关系亲近些,这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奇遇。
这下子家长们哪里还呆得住,没多长时间,那些学生就个个要求返校,按照家长们的说法,提高学费没问题,多出赞助没问题,别管怎样,只要让孩子回去,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