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狱王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山
高五丈,长十几丈,力大无穷,凶残愚蠢,狂海海兽是异兽!一条粗长的尾,身如细长的壳虫,平整、油亮、坚固,一身凸状而优美的蓝黑色硬壳,这是天然的盔甲,刀剑难破,水火难侵。从头到尾,顶上长着一排较大的黑角,身上也有几排较小的黑角,又尖又弯,如同一把把粗短的弯刃。头上长着八根黑色的粗大触角,一双碧绿的眼睛,发出凶狠的光芒。尖嘴,上下颚如刃,满嘴尖牙。八支脚粗大有力,脚趾间长有肥厚的脚蹼,脚指上长着黑色的利爪。
狂海海兽从海里纵起,冲上码头,它们嚎叫着,疯狂地到处横冲直撞,没过多久,就把码头附近的建筑全都摧毁了。人早就跑光了,没有敌人,它们就立刻安静下来,警惕地守在码头四周等着。
登陆船还没到船头,神海国骑兵就冲进海里,如海浪一般,冲到了码头上。
为首的是一位海之神将!
神海国东海将军东沣!
个高,高挑,有些偏瘦,威风凛凛,他穿着海蓝色战衣,一头海蓝色的头发就像海浪一样飘逸,眉清目秀,一脸斯文却不失英气。海蓝色的眼睛里尽是傲气,充满海的热情和奔放。这是难得的美男人,气质不凡,洒脱豪迈。
他骑的是一头怪虎——欢海!奇兽,蓝虎!额头长着一团雪白色鬃毛,它全身长满海蓝色油亮鬃毛,背上、两肋夹杂着血色细毛。尾巴像血滴一样,长着赤血红毛。一双蓝玉一样的兽眼发出凶狠的光芒。长牙巨齿,凶狠无比,美丽无比。的确是老虎的样子,它的身体却像鱼一样,或者说,更像水滴。这是神海国特有的怪兽——海虎。传说,它是海神儿子化成了怪兽,山中是虎,海中是龙。
狂海海兽勇猛直前,摧枯拉朽一般,遇房拆房,遇楼毁楼。东沣带着骑兵,如海潮一般,冲入了万洋城。老百姓四散奔逃,没有一个人敢反抗,全都被吓得魂不附体。
万洋城有五万驻军,分散在全城各处,不用一击,他们就溃败了,不是逃,就是降。还不到两个时辰,神海国的军队就占领了全城。
第212章 国战中的“国战”04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万洋城是好地方,这里出海、入河非常方便。城中有大量钱粮,可以给神海**队良好的供给。天海号等巨舰太大,进不了梦神河,它们成为梦神**队的海上基地。海陆相依,进可攻,退可走,游刃有余。
一部分军队休整,留守万洋城,其他军队立刻进兵。以梦神河为依托,神海国舰队为中,骑兵在左右,兵分三路,迅猛突进。
神海**队占领沿途的大小码头,除了老百姓的渔船、小船之外,征调、没收了所有的商船、粮船、货船等大船。以万洋城为开始,梦神河上全是神海国的战舰和巡逻船,彻底把梦神河封闭。
除去攻打码头附近的重要城镇之外,神海**队不攻占其他地方。梦州各县都有驻军,那是因为全州各地有叛乱。洋州等州完全不一样,长年太平无事,这些地方没有多少驻军,有的州甚至没有军队。海神军的骑兵一到,不要说没有军队,就是有军队也没有用。狂海海兽是攻城利器,不要说城门,就是普通的城墙也抵挡不了它们凶狠的攻击。
城城崩溃,处处瓦解,到处投降。
神海**队如同一把蓝色的匕首,飞快地直刺天机国心脏——玄天城。
离秋莱大婚还有九天。
全城欢天喜地,张灯结彩,在做婚礼最后的准备。
老百姓们就像自己家里办喜事一样,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字,各种有关秋莱和柳蔓蔓的货品在卖,唱戏的把他们编成戏唱,曲曲郎才女貌、百年好合,老百姓互相商量着,给秋莱送一点什么……京城没有别的事了,大家都在等着秋莱大婚的那一天。
女人们又叫又笑,孩子们又跑又闹,冷冷清清的柳家变得热闹非凡,里里外外全是帮忙的。柳安和柳夫人想做点什么,他们却什么也不用操心,只要高兴就行。
忠元王王府内外装饰一新,老百姓恨不得把整个王府都涂成红色。这里是女人的天下,她们把秋莱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弟弟,组成各种队,你们负责这个,我们负责这个,霸占了全府的各项事务。礼部的官员们和太监们闲坐在一边喝茶,他们什么也不用做,做了还要被骂。
为了威慑神海国使臣,天光皇帝已经举行过盛大的禁卫军阅兵式,他还邀请使臣参加秋莱的婚礼。使臣只说考虑,没有明确回复,他就认为,效果达到了。他早就对梦神宫很多地方不满意,那就以秋莱的婚礼为借口,顺便一起办了。他给礼部、工部下旨,一定要好好操办,官员们当然明白天光皇帝的心思,他们竭尽所能地修缮皇宫,顺便处理婚事。
宫里宫外、府里府外、城里城外,人人忙得开开心心。
就在这时,出事了!
神海国使臣留下一封信,大骂天机国卑鄙无耻,借口推脱,然后走了,踪迹全无。
也就在这个时候,紧急军报送到京城:万洋城被攻占。接下来,各地紧急军报如雪片一般,汇集到京城。
天光皇帝惊讶万分,官员们惊慌不已,他们商量对策,却毫无办法。调兵,可是哪来的兵除了京城有五十万禁卫军,附近十几个州几乎无兵可调。从其他州调兵来,哪里来得及
天光皇帝当机立断,一是从外地调兵,来保护京城,二是在京城临时征兵。他先想的是保住京城和自己,其他事再说。
围绕兵权,除了秋莱,各方又开始明争暗斗。有人竭尽所能地表现,同时贬低别人;有人表面不去带兵,暗中力保自己的亲信;有人满口大道理,却没有一点对敌的良策……求战的,求和的,要守的,要攻的……有人力保秋莱的方略,其他五六套方略在争。天天商量,夜夜讨论,却没有一个结果。
秋莱不争,不抢,不说,该说的,他都在方略里说了,不想再说,他更知道,无论他怎么说,无论他有没有理,别人都会反对,不仅是秋丰、秋韵,甚至包括秋山和秋水。
神海国的事不胫而走,老百姓一片恐慌,纷纷跑去找秋莱,要求秋莱赶紧带兵去御敌。他们是不懂兵,也不懂国与国之间的事,但是他们懂生死。敌兵离京城越来越近,再这样下去,京城就危在旦夕。
一切的喜庆、热闹转眼消失,没有人再在意秋莱婚礼的事。秋莱和柳安都给天光皇帝上奏折,请求婚礼延期。天光皇帝并不愿意,他差一点驳回了他们的奏折,因为他不能低头,不仅是对神海国,也是对秋莱。面对如此局势,他还是忍下来,同意将婚礼延期。
天光皇帝终于下旨了!
一是,由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和文书院内阁大学士组成军机府,制定制敌方略,协调兵力布置。
二是,平亲王秋丰、贤元王秋韵、忠元王秋莱和宝郡王秋玉、贵郡王秋金,加入军机府,协理军务。
三是,义元王秋山为左将军王,仁元王秋水为右将军王,统领前方战事,备战、应敌。
宝郡王秋玉、贵郡王秋金都不过刚到二十,模样清秀、俊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人品优雅。他们没有秋莱等皇子有名,却也素有贤名,世称少年英才。这次天光皇帝突然重用这两位皇子,乱局之中又有了众多猜忌。
天光皇帝以为安排得非常妥当,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局势持续崩溃。
由于各州没有多少军队,秋山、秋水要临时招募、训练,各地城防都需要加固,甚至可以说,都要从零做起。
上次公孙无量一心一意对付秋莱,他们对付的都是刚起事的叛军,他们有能力和时间去办。
现在完全不一样!
懂一些兵,懂一些民,却不过是半懂不懂,是有经历,却没有主持过这样的大局,他们没有时间、经验、胆略办这样的大事。他们长在皇宫,居于庙堂,学着秋莱那一套做,却又不敢像秋莱那样快、准、狠,总要遵循礼制、体面、规矩,自然而然只会遵循刻板的行事作风和习惯,无法、不能、不敢突破。
第213章 国战中的“国战”05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强敌压境,人心纷乱,处处问题,处处棘手,面对如此危局,他们能力有限,又惊又慌又乱,决策急躁,一有不顺就狐疑、善变,事事不顺,接连受挫,于是就肆意妄为。
秋山和秋水收人太杂太多太快,其中有能人,也有沽名钓誉之辈,也有平庸之人,甚至有阳奉阴违之徒。有人实心办事,有人说一套做一套,有人硬干、蛮干,有人说得好听却已经准备要跑……真真假假的各种消息令人难以分清真伪,这不仅乱了秋山、秋水,也乱了军民。
秋山、秋水的名望还没有树立起来,老百姓只认秋莱,他们都认为来的一定是秋莱,结果他们失望了。秋莱为什么不来,各种传言满天飞,这就更乱了人心。本来好的政令,得不到有效实施,本来好的办法,办得不伦不类。军民都认为只有秋莱能打败神海**队,秋山、秋水来了,开始军民还有点希望,结果他们办事不力,军民就立刻更加失望,对他们的信任大打折扣。百姓直截了当地请命,要求秋莱来,秋山、秋水自然怨恨,他们的人甚至武力驱散。结果是,你不信我,我不信你,你怪你,我怪你。
秋山和秋水是想做好,他们却不敢像秋莱一样,顶到最前线去拼命。他们退一里,军民就会退十里,他们退十里,百里都会崩溃。秋莱的军队会拼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秋莱总是在最前线,薛飞他们总是在最前线,没有一个躲在后方指挥。身为大帅、统帅,是不能像小兵一样去杀敌,是应该在后方运筹帷幄,可是皇子带兵不一样,来了就得敢上前线,否则反而为人耻笑。就算不敢上前线,皇子们也要能掌握大局,至少手下的人能帮着有效指挥、调度全军。如果两条都不占,还不如别去。将败了还有将,皇子败了,士气更崩溃,总不能败到让天光皇帝来。
碧嫣天海却不会给秋山、秋水任何机会。
天光皇帝对神海国完全不了解,碧嫣天海却对天机国非常了解,有些方面,他甚至比天光皇帝还清楚。
不少重要的州、郡有神海国的人潜伏,他们及时地把各种消息禀报给碧嫣天海。碧嫣天海实地考察了多个州,去过京城等地,不要说行军路线,不要说军情、民情,他对天光皇帝,他对天机国的政局,都有深入了解。如果没有这个准备,他怎么可能远海而来,怎么敢孤军深入
孤军深入,碧嫣天海一直事事小心,不敢过于大胆,生怕其中一环出错,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全军覆没。如果不是这样,神海国进军的速度会更快。
秋莱留守京城,秋山、秋水成为军队统帅,碧嫣天海立刻就猜到了天光皇帝的心思。既然天光皇帝这么帮他,他就带领全军,大胆直插,毫不顾忌。
秋山、秋水是比不了秋莱,他们却是皇子、元王,他们还是将军王,只要碧嫣天海打垮秋山、秋水,他的军队就会更有士气,天机国就会士气瓦解。就算秋莱再领兵来,秋莱也没有多少机会,到时候他再打败秋莱,天机国就会全线崩溃,天机国就会成为他的嘴边肉。
神海**队只占领梦神河的各大码头及附近的重要城镇,这是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却也有不少好处。
攻占的城镇不多,神海**队就可以集中兵力防守,有效保障码头的安全。只要各大码头在,依靠梦神河,神海**队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补给,碧嫣天海就可以快速动机调动军队,各军之间可以互相接应。这不仅充分发挥了神海**队的长处,规避了孤军深入的短处,也能减少钱粮消耗,更能充分发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从万洋城到玄天城,各州都比较富庶,各地有大量钱粮,凭借强大的舰队,又带来了大量的钱粮,这就为神海**队提供了大量、充足的给养。
碧嫣天海严令军队不得扰民,他要的是人心,不是没用的地盘。海神军军队攻城掠地的速度很快,没有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太大的影响。他还减免赋税,用一部分钱粮救济穷困,这就让各地的老百姓没有进行过激的反抗。这样一来,多少保证了神海**队后方的安定。
战略大胆,战术得当,军队强大,后勤充足,各地安定,战事顺利,战果辉煌,碧嫣天海却非常冷静,他知道,这一切都可能是虚华。天机国还有巨大的实力,秋莱还在后方蓄势待发,占领地的老百姓随时都会反抗,钱粮经不起过度消耗……有无数个可能左右着战局,只要局势一变,就可能前功尽弃。
碧嫣天海必须快!他不能给秋山、秋山时间,也就不会给秋莱机会,他也没有时间消耗!这次来打天机国,他打的就是奇袭,就是要一举拿下玄天城,一举击溃天机国的信心、士气,从而以小博大,占得先机。然后,一边经营占领地,取得人心,一边继续从国内调集重兵,一边继续出兵,他要打垮、占领整个天机国。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的,他根本不讲国与国之间的规矩,不要脸面,只要成功。
唯快而不破!
唯快而不败!
要成功,必须不折手段!
京城乱成了一锅粥。
军机府是天光皇帝新成立的权力核心,是制定国战大计的核心机构,其中有各方面的人,自然有各种利益和意见。
兵部尚书于文清是义元王秋山的人,不管秋山做了什么,他都尽办法力保。面对这样突发的国战,他的确懂兵却也慌了手脚,再加上要保秋山,又要想着自保,他自然就更左右不是,难以清醒,无法作出清晰的判断。
左都御史何一新是仁元王秋水的人,他根本不懂兵事,一心一意保秋水,只要对秋水不利的,不管对错,他都想办法证明是错的,也绝不会支持。
第214章 国战中的“国战”06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九狱王朝 ”查找最新章节!
眼见战事不利,于文清和何一新本来互相防着,他们立刻又一起联手,共同力保秋山和秋水。他们认为,保住了秋山和秋水,即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天机国,这是他们必须做也不得不做的事。
礼部尚书张鹏、吏部尚书吴永定、工部尚书高德贞都是天光皇帝的人,他们是文书院的内阁大学士出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有所长,他们是一等一的文人。身为文人,他们的确忠君爱国,一心想辅助天光皇帝打败神海国,成就美名,可是他们有大毛病。
一是,不知道做也做不好。以前他们一直在当天光皇帝的幕僚,都是刚上任不久,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治国的实际经验,真要动起真格的来,需要时间和经验去体会、淬炼。然而现在没有时间!特别是面对生死存亡的国战,他们想做好却无能为力,甚至又慌又乱。
二是,文人气太重。身为近臣,他们不能表现得无能、无知和畏战。没有办法,也要有办法,有了办法,就要争一争。不是想当然,不是以祖制压人,就是以圣贤的道理自居,他们文人气太重,人人清高无比,个个自比圣贤,除了天光皇帝,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在这个危难关头,很多时候,人人没有好脾气,个个没有了城府、修养,总会有争论、不和、不解,再加上你争我夺,气氛更是紧张。遇到别人反对,只要别人语气、态度不好,他们就会小心眼发作,就一定反击到底,就为争一口气,为争回一点面子。
三是,深受天光皇帝影响。他们之所以被如此重有,一是因为对天光皇帝忠心,二是因为讨天光皇帝的欢心。凡是敢直言、劝谏的文人,进不了文书院,当不了内阁大学士,天光皇帝都不会重用。他们了解天光皇帝,说天光皇帝爱听的话,出天光皇帝喜欢的主意。这样一来,他们就习惯了这一套模式,面对国战这样的大事,他们自然而然地“循规蹈矩”。局势如何,战况如何,这是首要问题,他们更要考虑天光皇帝的感受。他们即要办好事,又要说得漂亮,奏折写得华美,心思太多,左右不是。
右都御史田子风在“柴龚案”中立了功,才当上右都御史没多久。他不懂军事,不多话,一天到晚琢磨天光皇帝在想什么,然后就按这个方向去说。别人说什么,只要觉得对天光皇帝有利的,他就赞同,只要不是,他就一定反对,拿不准的,他就一句话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