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谋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粥
况且儿子周岁快到了,他眼下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上面。
像圆圆那样放在宫里的抓周礼是不用想了,长生是男孩子,若他真被承元帝如此重视,那对长生可不是件好事。也幸好,承元帝没那么重视他。
二月初八,璟郡王府席开百桌,热热闹闹地为世子办周岁宴。
被禁足数月的四皇子韶亓芃已在前几日被承元帝下旨解了禁,今日也带着妻儿上门恭贺。
他身形清瘦了不少,但看起来精神头尚好,王氏也差不多如此。
韶亓箫见状,倒是主动上前将韶亓芃迎了进去。
赵敏禾也微笑着将王氏迎过来,她也清楚韶亓芃的无辜受累。对比起没什么交情的韶亓芃,王氏的为人不错,此刻见了她,她也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地将人牵进来。
长生自个儿扶着小几软软地站在榻上,穿着一身大红祥云图案的小袍子,睁着圆溜溜的黑眼珠子看着人来人往的亲戚们。
王氏看他虎头虎脑得可爱,忍不住伸手点点他的额头逗他玩儿。
赵敏禾看他也站了有一会儿了,是时候坐下来了,便走过去将他抱起来,摸摸他的脑袋说道:“长生,这是四婶婶,来,叫一声,四—婶—婶。”
长生仰头看了看母妃,又扭头盯着王氏看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吐出话来:“四、婶婶”。
王氏讶异地道:“都会说话了?长生真是聪明!”
听着王氏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快得人几乎没有发现。
但赵敏禾靠得近,她还是察觉到了。她突然想到韶亓芃被禁足时,长生才只能爬而已,现下孩子都会说话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王氏会叹气,显然这几个月的禁足对敏郡王府上上下下而言,并不好过。
如今韶亓芃虽已出来了,但他身上的官职和俸禄却还没恢复,如今在外行走,只怕也没少人在背后嘀咕。
于赵敏禾而言,她也只能装作没听到她的叹息了。
王氏也极快地恢复过来,又伸手逗起长生来。
*
今日的抓周礼,赵敏禾本以为承元帝不会到场。毕竟承元帝前些日子的表现可不像有心情参加小孙子周岁宴的模样。
但他却还是来了,虽然来得有点晚。
众人行完跪拜礼,圆圆就率先冲到承元帝的怀里。
“皇祖父!”
毕竟是在众人面前,承元帝没有像私底下那样将孙女抱起来,而只是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方才牵了圆圆的手一起过来。
承元帝一来,众人便有些拘谨起来。
承元帝挥了挥手,只叫大伙儿随意,自个儿便走过来,先逗了逗今日的小寿星长生,才依次关怀了几个孙女几句。
其他人都还好,从前怎么相处便还是怎么,韶亓芃的嫡女韶玉婵却不可避免地与皇祖父疏远了几分。
韶亓芃并不在意,在后头轻轻推了推女儿,轻声笑道:“婵儿快去见过皇祖父。”
韶玉婵已经九岁,早就懂事,父王刚被禁足在府时整个郡王府风声鹤唳的情景历历在目,后面虽然好了些,她和母妃也并未被禁足,但这事终究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王氏心里清楚,女儿对把自己父亲禁了足的皇祖父有了芥蒂,适当的疏远是人之常情,不过分反而能引得承元帝怜惜,但过了分却不妥了,容易叫承元帝心中留下裂痕。
于是,她在女儿仰头望着父母时,也对着女儿露出了一抹鼓励的笑容。
韶玉婵很懂事,很快就明白了父母的意思,走上前一步朝承元帝抿嘴笑了笑,嘴角却带上了一丝从前没有的紧张。
承元帝无声地一叹,不偏不倚地也摸了摸她的头,夸了几句。
到韶亓荿的两个女儿时,承元帝歪着头看了看羞涩的团团和活泼的墩墩。
一会儿后,他招手将墩墩叫了过去。
墩墩虚五岁,但实际上才三周岁多一点而已。跟有些怕生的姐姐相比,她活泼得有些过火,皇祖父一招手她便蹦蹦跳跳地过来,一溜烟儿爬到承元帝的腿上,仰起小脑袋对着皇祖父直笑。
承元帝仔细端详了墩墩圆溜溜的杏眼,伸出一指戳了戳她嘴角上方的酒窝,笑着转头对郑家人道:“墩墩小时候还看不出来,越长大倒是越像昭阳姑祖母。”
见墩墩调皮地抓住了他的手指不放,还抱在自个儿肉嘟嘟的小手里嘻嘻直笑,承元帝哈哈一笑道:“性子也像!”
郑家的大家长昭靖侯郑昇今日也来了,闻言也笑道:“阿苒小时候,微臣就看着有几分像她曾祖母,琋儿是阿苒生的,这要像起来想必也是家祖母在天有灵的福佑。”
墩墩的大名叫韶玉琋,是韶亓荿自个儿翻了好多书取的。
郑苒的母亲小吴氏喜滋滋地在一旁直颔首,有了承元帝这番话,她的小外孙女离封爵就不远了。本以为身为次女,墩墩也许要再过几年才会有爵位呢。
这个小插曲过后不久,长生的抓周礼就开始了。
承元帝既来了,将小寿星抱过去放在抓周桌案上的事自然由他接了过去。
他本想将小孙子坐着放在桌案上呢,结果长生蹬着双脚不断踢着,硬是让他没法儿放下来。
赵毅在一旁小声提醒道:“长生会走几步了,他不喜欢坐着。”
承元帝闻言,挑了挑眉,放弃了让小孙子屁屁着地的做法,让他直接站在桌案上。
果然,小家伙这次乖乖站稳了。
承元帝这才放心放了手,笑着催他过去抓上两样东西。
赵敏禾因圆圆几年前抓周时太折腾人了,从好几日前便开始教长生抓东西,是以长生没怎么闹腾,摇摇摆摆地走了几步,蹲下来抓了一本书和一个算盘。
韶亓荿掩嘴笑笑,对韶亓箫道:“七哥,看来长生将来像你,善于理财!”
承元帝大约是看着满屋的孙子孙女,心情比来时好多了,当下还有兴致将长生重新抱下来。
长生蹙着小眉头,显得一张白白胖胖的包子小脸很是严肃。
重生之谋心分节阅读148
韶亓荿突然“啊”了一声,大伙儿纷纷转头去看他,连还被承元帝抱在怀里的长生也是。
却见韶亓荿突然摸了摸后脑勺,一脸后知后觉地道:“我说从前怎么老觉得长生这性情莫名有些熟悉呢,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才发现竟与三皇兄有几分相似——看着是个冷淡不好接近的,其实外冷内热,表里不一!”
厅堂上的氛围募的一静,被他点名的三皇子韶亓茽抽了抽嘴角。
“表里不一”能这么用吗?
☆、第176章
韶亓荿的话叫人不自觉对比起叔侄二人来。别的不说,这一大一小二人之间,脸上微微蹙起的眉头,和不苟言笑的表情倒还真是有一点点相似。
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况且也大约只是巧合——孩子还小,懂什么呢?
众人都没将韶亓荿的话放心里。
承元帝也白了小儿子一眼,径自放下了挣扎下地的孙子,改抱了圆圆和墩墩。
*
这一日抓周礼后,就像小吴氏猜测的那样,承元帝很快就为墩墩晋了郡君的爵位,赐封号福明。
墩墩到底是个小丫头,她的封爵只有与旭郡王府和墩墩亲近的人才为小丫头感到高兴,但在朝中却并未溅起多大的波澜。
能让朝中议论纷纷的,则是承元帝在春猎归来后,将除了韶亓箫韶亓荿之外的四个儿子一次性晋了亲王爵,众人封号皆不变。
此外,承元帝还给诸皇子加了食邑。
走私北翟一案如今已经毫无进展,成了一桩悬案,只能确定四皇子韶亓芃的无辜。但承元帝也不会此事就这么过去。
这一回连韶亓箫韶亓荿两个未进爵的,承元帝都大方将二人的食邑分别加到了四千和三千,对韶亓芃这个四皇子甚至有些补偿似的加到了七千,成为众皇子中食邑之数最高的。反而原先食邑最多的二皇子韶亓萱,这一次却颗粒无收。
承元帝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韶亓萱明言他“身为兄长,却无手足之情”,又道“吃一堑长一智”,命他日后做事“谨慎多思”。
韶亓萱从去年被承元帝训斥蠢笨之后,便一日比一日消沉,身边的众多谋士门客比他更看得清朝中的形势。
当日他一意孤行当廷状告韶亓芃之后,齐郡王府——不,现在应该说——齐王府上的门客倒没当日周氏故意刺激韶亓萱时说的“走得差不多了”那么夸张,但也有将近一半,其中还有韶亓萱原本最为仰仗的杜姓门客;但剩下的一半,也在韶亓萱当众被承元帝训斥蠢笨的消息传开后走了一批,所剩者寥寥无几。
眼下承元帝如此不给这个“皇长子”留情面,所有人都已明白这些话里传出来的信号——承元帝显然已经放弃叫他继任为帝的想法——现下连韶亓萱自己也明白了。
为此,他一时之间变得颓废起来。
与他的颓废相比,韶亓芃这个另一位当事人,从解除禁足后就变得低调起来。
他像是一下子失去了对朝政的热情。从前他还时不时去参与一下士族一派开的小会,眼下除了上衙便只待在家中闭门不出,最多就是陪妻儿出门散散心罢了。
出身士族的官员——尤其是崔、王两家与韶亓芃搭着亲的,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几乎将半副身家压在了韶亓芃身上,如今他不争了,他们虽不至于没用到被打压吧,但原先用从龙之功好叫家族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景却就此泡汤了。
崔、王两家自然是不甘心的。
自己说不动他,只好寄希望于崔惠妃和王氏。王氏出嫁从夫,众人希望抱得并不高,反倒崔惠妃,虽然这些年她这个母妃对韶亓芃很少指手画脚,但只要她说的,韶亓芃很少有不照着去做的。
因而众人摩拳擦掌,传话进了大兴宫里,兴奋地等待着崔惠妃劝动了儿子重新出山。
然而,韶亓芃进宫后,关起门来不知与崔惠妃说了什么,崔惠妃竟也没了音信。
*
大兴宫,承香殿。
自与儿子密谈后,崔惠妃这几日常常静坐着发呆。她不说,身边的嬷嬷和大宫女也不知她怎么了。
直到好几日后,崔惠妃才命人给她梳妆打扮,然后派人传信到明光殿。
这个时间,承元帝刚送走进宫来玩儿的几个孙女,眼下正在侧殿的暖阁里批阅奏折。
待听到崔惠妃亲自送了莲子羹来的消息,他面上只是一挑眉,心里却微微诧异。
崔惠妃进宫快四十年了,这可是头一次主动来此。
如果说林贵妃是谨小慎微到不肯行将踏错一步,崔惠妃则是淑德端庄到不会逾矩一步。承元帝不宣,崔惠妃便从来不会往这处理天下政务的明光殿来。
他放下了朱笔,命人进来。
崔惠妃亲手端了莲子羹,却命大宫女都留在了外头,自己一个人进了暖阁。
即使如此,她行礼的动作依旧娴雅风采,又一丝不苟。
承元帝抬抬手,示意她起身。
崔惠妃言笑自若,端着莲子羹上前道:“去年芃儿孝敬妾身的湘州莲子,妾身想着最近天气渐渐热了,莲子败火,便做了些来给陛下尝一尝。”
承元帝一时不知她来是何意,却也不着急,只看着她亲手舀了一碗递给他。
他低头尝了尝,莲子羹比正常的甜上了一两分,却并不过甜,可见既是顾及到了他的口味,却也考虑到了健康的因素。
承元帝温和地笑道:“不错,你有心了。”
崔惠妃展露出一抹动人的笑容,眼神却迷蒙起来,像是极欢喜却又有些飘忽,只道:“陛下喜欢,不妨多用些。”
二人零零散散地说着话。
承元帝到底也没有多用,只将手里的一小碗吃完便放下了。
“午膳吃的有些多,现在再吃一会儿就该积食了。”
崔惠妃想到今日璟郡王府和旭郡王府的三个皇孙女进了宫,料想是承元帝心情不错,跟孙女们一起方才多吃了饭。
她低头笑了笑,没有说话。
半响,崔惠妃才似下定了决心,抬首轻轻道:“今日我来,是有句话想要问问陛下。”
林贵妃再谨小慎微,从与皇帝的关系上来说,却是比其他人更亲近的,她也很聪明,所以私底下,她在承元帝面前向来自称“我”便是,若用“妾身”二字反倒显得疏远。但于其他妃嫔而言,却向来是“妾身”二字用得比“我”多多了。
眼下崔惠妃从“妾身”的谦称换成了“我”,承元帝便知她今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他也并不讶异,只抬手命暖阁里伺候的宫人都下去了,只留了一个冯立人随时伺候。
崔惠妃露出一抹苦笑,承元帝觉得此时她的表情才算是真实。
“我想请问陛下,陛下一直都不喜欢我,是为何?”
☆、第177章
暖阁中一时间寂然无声。
冯立人将自己的头埋得低低的,仿佛他没有听到崔惠妃所说的任何话。
承元帝抬头,直视着崔惠妃望过来的目光,却没有说话。
崔惠妃带着凄凉的笑意,又道:“我入宫四十年,持躬淑慎,驭下宽和,陛下不喜阴毒之术,我便从不背后害人。皇后娘娘是先皇和先后为陛下选的,我自是不能比。但其他人呢?论性情,我贤德淑良,比跋扈的秦华妃好得多;论气性,我得体大方,胜过畏畏缩缩的皇贵妃不知几许;论才情,我精通琴棋书画,能与陛下博古论今,又比能管庶务的林贵妃差在了哪里?可为何她们一个个都能得到陛下的怜惜,就我不行?”
她的眼中疑似闪过一丝泪光,却依旧问了下去:“就因为我出身在陛下忌惮的士族之家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