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谋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粥

    一样是伯爵位,承恩伯乃是女眷恩及娘家,说到底还是来自内帏,是叫不响的。文庄伯却是实实在在的爵位,两者之间连承袭几代都天差地别。更何况这爵位里还带了一个“文”字!

    诸如文、武、忠、孝、仁、义、礼等嘉字,取字也罢,谥号也罢,是不能随便用的。大周开朝以来,能与这几个字扯上的人或家族,着实不算多。就连当年承元帝为英年早逝的先太子安上了“孝文”二字,暗地里嘀咕先太子是否配得上这个谥号的也不是没有,只是那时承元帝积威甚重,又伤心太过一意孤行,谁都不愿站出来承受承元帝的雷霆怒火罢了。

    按理,赵毅虽没随扈,但他留在京中负责调度兵器,也是大功劳一件,但承元帝却迟迟没有封赏他。

    不过,除了亲近的人家和与赵毅不对付的政敌之外,几乎没人注意到他有没有得封赏。因为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到了二皇子韶亓萱身上,想看看立了军功的他会被赏什么。

    奈何,承元帝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

    承元帝虽在很多场合大力夸赞了二皇子,实在的封赏却一直没下来,只道要众皇子们一起封赏才是皇室的大喜事。

    而后,承元帝也嘉奖了留守在京中的四皇子和五皇子,尤其是在政事上愈发从容的四皇子韶亓芃,承元帝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一时之间,脑子灵活的都清楚了——陛下这是不想叫二皇子一家独大了,才又捧起一个四皇子来。

    这些纷纷扰扰却不叫韶亓箫放在脑子里,他只记挂着承元帝什么时候赐婚。明明先前已经跟他暗示过未来老丈人已松口了的,怎么后头又没动静了?

    他自身上好得差不多后,便常常去明光殿晃晃,承元帝几乎一办完政事就能看见他的身影。

    时间长了,堂堂皇帝也要躲着儿子走啊!

    终于,又过半月之后,承元帝加封赵毅为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虽圣旨中言明只是武散官,只留虚职而无实权,还是不少人酸溜溜的——哪怕是虚职,在这俸禄却是实实在在的,最重要的还是后头的荫封。谁家后代没有个不成器的呢,能补勋位及率府亲卫的荫封,谁不眼红啊!

    赵毅前头谁也有个散官位,却只是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这一下子从正五品上跳到了正二品,皇帝偏心的这么明目张胆,还是明君么?!

    然而,不及御史上谏,承元帝又往忠勇伯府发了一道旨意——便是将忠勇伯嫡女赐婚于皇七子韶亓箫为正妃。

    这下,御史哑火了——皇帝要提提亲家的身份,这个基本与太后皇后的娘家会得个承恩伯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要谏吗?

    作者有话要说:  殿下只记得……自己就看了阿禾一眼而!已!

    ——没错,他断片儿了……

    ps本来是要设定成阿禾老爹得一个勋官的,然而没想到勋官十二转是要上阵杀敌才有份的……我前面资料没查仔细,这里再这么写就有些bug了早知道我就写成老爹上战场了……

    然而有钱难买早知道所以改成武散官,然而时间太紧,我没查到散官有没有荫封……现在就先这么写吧有知道的菇凉麻烦给我说一说吧。

    说了这么多“然而”,在这里再跟大家强调一遍:架空历史,请勿考据然而常识性错误最好还是表有了

    ☆、第109章 进爵

    尘埃落定之后,韶亓箫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本是想当日便去忠勇伯府见赵敏禾一面,奈何赵毅这会儿看他哪里都不舒服,愣是不许他入后院,还美名其曰未婚夫妻之间见面不吉利!

    韶亓箫泪流满面。他与阿禾婚期都没定下,这样下去以后他见阿禾不是遥遥无期了?

    更何况,赵毅还领着他沿着忠勇伯府围墙转了一圈儿,他一见府内五步一守卫的架势,便晓得这是老丈人明摆着在提醒他——我加强了府中守卫,你小子别想再翻墙了!

    而后,老丈人便带着他往练功房去了……

    韶亓箫缩了缩脖子,他自被抓包后,也是有些心虚的。即使老丈人不捏拳头给他看,他近期、至少两个月内也不打算翻墙了。

    现在……似乎好几个月都没办法偷偷来见她了啊……

    见不到未婚妻的韶亓箫很郁闷。

    连承元帝在闰六月里初一并将在世的六个儿子——包括去年在战时就满了十五岁的韶亓荿——一同赐封了郡王爵,也没叫他开心一些。

    前头几个、包括韶亓箫在内的皇子都有了自己的封号,因而只是将爵位从郡公升到了郡王,再添上了数量不一的食邑数,然后已开封建府的几个皇子府上换个牌匾就差不多了。

    韶亓荿得了个“旭”字封号,这与他前世倒是一样的。只是他前世并未去晋州,所以无功可封,仅是按例得个郡公爵罢了。

    再有韶亓箫自己也不一样了。前世他那个样子,自然什么都没捞到,身上仍是郡公爵。后来一直到三十岁才依例晋封顺郡王。而后新帝登极,给他晋了亲王爵,又改了“璟”字封号。

    说起“功”,韶亓箫与韶亓荿两个基本就是长见识去的,俩人在御前只帮着承元帝打打下手跑跑腿什么的,硬要套上功劳也就只有一点点。然而这两个运气也不错——那最后一战,是他两个与赵煦率先察觉端倪的。

    有了这首察之功,他俩得个郡王爵也算顺理成章,也没人没眼色地跳出来反驳。

    到底承元帝只给了他俩一人一千食邑不是?连之前二公主出嫁时得的三千食邑都不及,更别提这回因战功而得了最多的六千食邑的二皇子了。

    群臣没人反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开国之初,太|祖改动了皇子们封爵的规矩,叫自古至今皇子们生来便是亲王的爵位……没了。

    一是当时太|祖当时下定决心削藩,所有宗室王公都拘在襄京城中,这么一来年代长了,子生孙,孙亦有子,不用几代宗室就将达到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控制宗室爵位的品级和数量便是毫无悬念的事,否则光是养活宗室便是好大一笔支出,必将成为拖累国库的负担。

    二是,太|祖即便要抑制宗室的地位,也从没有打压宗室的想法。叫他们自己上进挣爵位挣官位,总比白养着人好。皇子因功而破例进爵,倒可以为宗室们做个表率作用。至于“皇子十五封郡公三十封郡王”的规矩,则是以防皇帝的儿子真的那么没用、只能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太|祖那时没有料到,自他自己与正懿皇后育有宣和帝、安王、宁王三子之后,承德、承元二帝均是单传的独子,连姐姐妹妹都没有一个。承元帝的二公主,更是大周开朝以来韶姓公主中活到成年嫁人的头一个!

    这种情况下,大兴宫北边儿专门划出来留给宗室们造府邸的兴安坊,长年都不满员,好多地方都是空着积灰的!

    所以啦,承元帝儿子多,这时候逮着个理由想叫每个儿子爵位都高些,在朝臣们看来其实也不是大事,反正没碍着谁的利益,国库绰绰有余付得起食邑,兴安坊也空着好多地方。

    韶亓箫和韶亓荿宫外的府邸也定好了,两者相连,并且还在兴安坊的最东边。原因自然是——那里离赵家、郑家所在的建安坊最近,以后陪老婆回娘家十分方便。

    只是朝廷上下还在忙战后整顿的事,工部大约要九月之后才有人手忙活他俩的府邸。

    不过,韶亓箫还是很高兴承元帝给了他自主选择府邸地址的权力的。他无时不刻想跑到赵敏禾身前邀功去。然而这些日子来,岳父大人每见他一回便提他往练功房去一回,他还每回都找不到机会往后院去见她。

    因而直到闰六月下旬,忠勇伯府大办了闵氏生的十一郎和王晴生的五姑娘的百日宴,韶亓箫才找着机会见她。

    此时,距大军归朝那晚,已过去九九八十一日了!

    ————————

    也是凑巧,赵家第四代的十一郎和五姑娘生在同一日。

    杨氏在四月十九那日,晨曦时分抱到她第二个孙子时还失望万分,到晚间王晴生下小五时便是激动得都不会抱孩子了。




重生之谋心分节阅读85
    两个小娃娃满月时,朝中上下还忙着,他们父亲叔父祖父伯祖父也是,因而并未大办。到如今百日了,一家子上下才集中精神给俩小的合办了一场盛大的百日宴。

    闵氏的母亲闵大夫人本还担心三房嫁进来一个士族王家的嫡女,会对身为三房长媳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后头看杨氏与王晴相处虽十分有礼,却缺了一份杨氏与闵氏之间的亲近,这才放了一半的心。再后头,自家女儿如今育有两子,王晴却生了个闺女,那女儿在府中的三房长媳地位便是稳如泰山,用不着再担心王晴在身份上压过了女儿一事。

    然而,过了这么三个月,闵大夫人却发现自己想错了。

    自王晴生下女儿,杨氏与王晴之间的隔阂仿佛消失无踪了似的。

    便如此刻,杨氏是主人家,自然坐在主位,怀中抱着的小团子却不是孙子十一郎,而是王晴生下的小五。她正满脸笑容地逗着怀里的孩子,那小女娃也十分乖巧,一直“咯咯”笑个不停,还笑得口水直流。

    杨氏便一口一个“乖孙女儿”地亲自给她拭着口水。

    到小娃娃开始耍着小手小脚乱动时,王晴上前笑道:“母亲,小五怕是饿了,儿媳抱她下去吧。”

    杨氏伸出一指,用指腹往小女娃下巴点了点,果然见小女娃迫不及待地大张着小嘴“嗷嗷”叫起来,便笑容可掬将孩子小心递给王晴。又嘱咐道:“小心抱好,别摔着我乖孙女儿。”

    王晴撅嘴道:“母亲可真偏心,怎的平日不见母亲这么嘱咐我呢。”

    孩子已移到王晴怀里头,杨氏用空出的手摸了摸王晴的发髻,笑道:“母亲也是疼你!”她又对王晴的母亲崔氏道,“前几日阿晴得了两盒新的香料,我是不懂品鉴的了,不过今日亲家母在,不如就请亲家母过去帮着瞧瞧?”

    崔氏心知这是杨氏寻理由叫她们母女单独叙话,便也不推辞,感激地笑着应了。

    闵大夫人暗中撇了撇嘴。

    瞧瞧!什么时候王晴能在杨氏面前撒娇卖乖了?杨氏什么时候会叫王晴“阿晴”了?又什么时候与崔氏这般亲近过?

    她瞧着杨氏在同别人说话,便凑到闵氏耳边轻声道:“女儿,你休养好身体后,便立马再怀一胎,赶紧生个女儿出来才好!”

    闵氏哭笑不得,只好也小声道:“母亲您多虑了。婆婆喜欢孙女是一回事,但大面上并没做错过的。”

    周围都是人,她不好细说,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些日子以来,即使婆婆疼爱孙女,也没落下过两个孙子。

    如今日,婆婆也是先抱着她生的十一郎见客,好一会儿才换了小五。哪怕抱着小五时间更长呢,到底十一郎已是婆婆第二个孙子了,小五却是第一个孙女,自然更稀罕些,还是六郎赵攸涵的第一个孩子,偏疼些无妨。

    况且在赵家,女孩儿比男孩儿更得疼爱是常理。不独他们三房,大房也是如此的。

    后院那头,崔氏也在同王晴说着类似的话:“你亲嫂嫂连着两胎都是男娃,你也抓紧些。不过现在也别急着怀胎,先将身体养好才行。先开花后结果,翻了年再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出来,儿女双全才是福气。”

    ——都是催着自家女儿再生一胎,只是两个母亲叫生的孩子性别却是相反的!

    王晴轻轻颠着吃完奶后已开始困倦的女儿。

    她也知自己母亲担忧的是何事,便轻轻笑笑道:“母亲,我婆家规矩严,您就安心吧。即使我下一胎还是闺女,婆婆那里也不会叫六郎乱来的。”

    崔氏赶紧“呸呸”了几声,急道:“浑说些什么呢!赵家的家规我自然是知晓的,否则当日母亲也不会比你父亲早一步松了口同意这桩亲事。但你也得抓紧些,早些生了儿子才好安心呐。”

    王晴笑着连连称是。

    似乎是母女二人说话的声音大了些,原本快要入睡了的女娃娃又睁开了双眼,“哇哇”哭叫起来。

    王晴笑骂道:“这小娇气包,睡觉的时候是不准别人发出一点儿动静的。如今连她父亲想在早上上职前去亲亲她,也得做贼似的放轻了手脚。一旦不慎将她吵醒了,就别想轻易哄住了。”

    崔氏手痒地拍了女儿一下,随后满面笑容地将小小的外孙女接过来,柔声细语哄起来。

    女娃娃正是开始可爱起来的时候,不一会儿就咋着殷红的小嘴巴睡起来。即使不是崔氏期盼的外孙子,也叫她喜欢得当成个宝贝似的拍哄。

    她压低了声,对王晴道:“我外孙女乖着呢,就你嫌弃!”

    王晴弯着眼睛笑笑,不再多言。

    作者有话要说:  补好了,下章明天晚上更新

    ☆、第110章 误会

    前院里,韶亓箫终于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溜进了忠勇伯府的后院。

    这一日是战事胜利后忠勇伯府的第一桩大喜事,后院来来往往的女眷不少,因而韶亓箫并没想着在后花园与赵敏禾来个命中注定的巧遇,而是一路避开了行走在后院的各家女眷和丫鬟们,翻进了赵敏禾的院子里。

    下人们大多去前头帮忙了,存芳苑里只留了个老婆子看门,韶亓箫便堂而皇之地坐在小花厅里一个从外边看不见他的角落里。

    他运气不错,等了一刻钟便撞见赵敏禾的大丫鬟之一的拨云回来取东西。

    韶亓箫突然出声叫住拨云的时候,一向稳重镇定的拨云也差点儿魂都散了。

    “七殿下!”她的脸色只有用五彩缤纷才能形容。

    韶亓箫背着手站起身,从容道:“阿禾可是在我姨母那头?”

    见拨云愣愣地点头,他又道:“烦请姑娘传个话,我在这里等她。”

    他目光定定,态度豁达自然,边关历练回来之后身上又自然而然带了几分上位者的肃穆和威严。

    拨云摄于此,下意识听从了他的吩咐往外头走,直到见到守门的老婆子,才扶了扶额。

    她面上不显,朝婆子套问了几句,便知这婆子从头到尾便没见过里面这尊大佛——那位七殿下,分明又是翻墙进来的!

    无怪乎伯爷私底下将他叫成臭小子呢!

    然而人已经在那儿了,拨云只好加快脚步,往三房那头去寻赵敏禾。

    拨云是赵敏禾的贴身丫鬟,主子身上有什么变化都瞒不过她的眼睛。

    那夜她到姑娘房里时,便发现姑娘的嘴唇有些肿,到后来伯爷与夫人来时却好了许多。拨云年纪也不小了,渐知人事,后头情况安定了她便想明白了。

    因而,她后头虽从没从赵敏禾口中证实,但连蒙带猜得出的结论,却也八|九不离十。
1...6566676869...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