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千山记 完结+番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石头与水

    谢莫如给了谢太太完美的理由,更何况,由谢莫如来说这些话,更显体贴与说服力。有了台阶,谢太太自然顺阶而下,她欣慰道,“唉,这两天乱糟糟的,原本你二叔说带你去文玩店,这也没去成。下次他休沐,我与他说,叫他带你出去好好玩儿一日。”

    谢莫如一笑,“谢祖母。”

    其实,如果谢莫如知谢太太所想,她就得说谢太太实在想多了。她打三老太太的脸,今日对李氏所说的话,并没有谢太太所想的诸多深意。她教训三老太太的原因很简单,就如同她对谢柏所言那般,“以后三老太太对她,应该能虚情假意一些了。”

    她从不介意有人对她虚情假意,她已渐渐长大,她不能再容许有人当面羞辱于她。因为那样久了,会人人都以为,她是可以随意羞辱的。

    所以,她方寻个恰当时机,给三老太太一个足够长记性的教训。

    至于离间,不,能被一席话所离间,说明这关系本就已芨芨可危。

    ☆、第20章 行云

    谢莫如几近完美的解决了三老太太事件,谢太太与丈夫说起来都是,“这孩子明理,懂事,同龄人之中,我还没有见过更出色的女孩子。”

    这评价,高的吓人。

    谢尚书听妻子细说后,道,“心胸宽阔,委实难得。”男人的心思与女人不同,谢太太会想着谢莫如离间啥的,谢尚书看人是这样的,倘谢莫如真是纠结于脸面愤恨,她恐怕根本说不出那席话。谢莫如会那般说,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她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手段是手段,心胸是心胸,心胸宽的人,眼光会更远一些。

    谢尚书又问,“莫如,打听方家的事了么?”

    谢太太道,“一字未提,倒是她身边的丫环似是而非的说了一句,莫如对那丫环说,不必再提,之后再未提过。”

    谢尚书沉吟片刻,方道,“这个孩子,是个有心的孩子。她倘要问,你跟我说一声,我会与她说一说方家。若她不问,就算了。”

    谢太太轻摇团扇,空气流动,带来一分微凉,她道,“莫如实在沉得住气。”

    “这于她并非坏处。”谢尚书轻声,“方家血脉委实出众。”

    谢太太脸色微变,默然半晌,也得承认,丈夫的话不错。端看第三代长房子孙,谢莫忧谢兰一系当然也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好在家族显赫,教育各方面延得名师,孩子们知道努力上进,以后也能有一席之地。但这几个孩子都不及谢莫如,谢莫如天性中的明敏锐利,对时机恰到好处的把握,难能可贵的是,谢莫如行事,处处光明磊落,这个孩子,沉默少言,但从不阴诡,她的话,说在明处,她的事,做在明处。正因如此,她的光芒,亦显耀于世人面前。

    方氏这些年不言不语,谢家并没有特别针对谢莫如的教育,谢莫如身边婆子丫环都寻常的很,甚至谢莫如倘能平庸一些,似乎更符合谢家的利益。只是,谢莫如这样的天资,如何平庸?

    方家血脉,的确出众。

    融合了方家血脉的谢家血统,亦无疑更加出众。

    (不要以为古人就不注重血统了,名门,嫡系,说的是什么,都是血统。)

    出众的谢莫如倒没觉着自己哪里出众,她倒是有许多不擅长的事,针线女红就相当平庸,好在,她理论丰富。不论什么绣法,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真正上手就不成了。幸而纪先生不大要求这个,看她在这上头没兴趣,便多指点谢莫忧。还会提醒谢莫忧,做针线时眼睛注意休息,亦要时时用蜂腊护手,万不要把手磨粗,便得不偿失了。

    有纪先生这样琴棋书画女红厨艺样样精通的人,凭谁都不会觉着自己出众了。

    谢莫如再一次觉着,谢家请纪先生入府,真的省了大钱。请这样的先生,真的一位顶六位,最终支付的不过是一人工钱。

    暑日来临,下午上课时间由未初推至未中,课上亦有秾稠香甜的酸梅汤供以消暑。就是在这样让人昏昏欲睡的暑天,谢莫如见到了江行云。

    与三老太太那事,以李氏道歉便划上句号,两府虽略有疏离,三老太爷毕竟是谢尚书的亲三叔,两家断不会因这星点小事便不来往的。

    李氏前些天伤了脸,故而这次带江行云过来的是谢驽之妻于氏。谢家姐妹过去时,于氏正拭着眼角同谢太太说话,“舅太爷的事料理清楚了,我这妹妹也接了来,家里老太太总算放了心,身子也渐有了起色,只是大夫说还需将养。江妹妹来了,老太太说让我带过来给嫂子请安,亲戚们认一认,以后姐妹们在一处玩笑,要更加融洽方好。”




千山记 完结+番外分节阅读17
    江行云微身一礼,谢太太忙道,“好孩子,快坐吧。”

    谢太太和于氏说着话,谢家姐妹也到了,先与谢太太、于氏见了礼,谢莫忧一见江行云先愣了一下,方笑道,“这位就是宋家姑娘吧。”江行云一身素淡衣裙,头上亦不过二三白珍珠串起的花钗,可见是有孝在身。谢莫忧性子活泼,待人亦是亲热,便直接问了。之所以是称人家为姑娘,是因为这位姑娘自三老太太那儿论辈份太高,委实不好称呼。

    于氏笑,“唉哟,这我得分说一下,行云可不姓宋。说来我这妹妹命里有些坎坷,少时多灾多痛,请高僧看过了,只是不能姓本家姓氏,后来高僧给指了江这个姓,便百病全消了。故而,行云是姓江的。”

    谢太太笑,“这就难怪了。”三老太太娘家姓宋,她娘家侄女,正常情况下自然也姓宋,刚刚于氏一说江妹妹,也把谢太太听的稀奇了,原来还有这等缘故。谢太太笑,“我看行云这面相好,是个有福气的。”

    “我也这样说。”于氏笑着给江行云引见了谢家姐妹,“这个稳重些的是莫如,爱说笑的是莫忧,莫如是姐姐。说来你们年岁一样大。”

    江行云道,“表嫂,我是六月生的。”

    谢莫忧笑,“那江姑娘要大一些,大姐姐是八月生辰,我是十月生辰。”

    姐妹两人打一进屋,就只见谢莫忧在说话了。此时,江行云不禁望向谢莫如,想着谢家这位大姑娘怎么一字不言呢,却不想谢莫如也在看她。谢莫如与江行云互相见礼,道,“江姑娘容韵出众,令人心生向往。”

    江行云道,“大姑娘过誉,您才是气度不凡,大家风范。”江行云刚来,尚未知李氏之事,听谢珮说这位谢大姑娘可不是个好脾气的,不过,闻名不如见面,江行云倒觉着谢莫如与众不同。只是,这两位谢姑娘只差两月,谁是嫡谁是庶?感觉谢莫如像是嫡女,只是谢莫忧先声夺人,也不像庶女啊。

    没容江行云多想,于氏又介绍了宁姨娘给江行云认识。

    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匆匆而过,谢太太给了江行云丰厚的见面礼,温言柔声的安慰她,让她好生跟着三老太太过日子,其后,谢太太想留饭,却是被于氏婉拒,说家里三老太太还等着,带着江行云告辞而去。

    宁姨娘亲给谢太太奉茶,笑道,“这位江姑娘生得可真好。”

    谢太太笑,“是不错。”

    谢莫忧道,“就是不怎么爱说话。”

    宁姨娘笑嗔,“难不成都跟你似的,话痨。”

    谢莫忧笑,“江姑娘不像我,倒是像大姐姐。”

    谢莫如颌首,“江姑娘的确很不错。”

    对于谢莫如这种话,谢莫忧直想翻白眼,真不知谢莫如是在赞人家江姑娘,还是在赞她自己了。这就是谢莫忧误会了,谢莫如真不是在赞自己,她完全是在赞美江行云江姑娘。

    江行云的美貌,有目共睹。

    这家里但凡有点什么新鲜事儿,也是传的飞快啊。谢莫如回杜鹃院的时候,张嬷嬷都听说三老太太的娘家侄女过来请安的事情了。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

    张嬷嬷道,“府里都传遍了,那位宋姑娘生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这也忒夸张了,张嬷嬷简直都不能信这世上还有女孩子比她家大姑娘出众。

    谢莫如笑,“是江姑娘。”解释了江行云姓江的缘故。

    紫藤服侍着谢莫如去了头饰,梧桐在一畔打着扇,问,“姑娘,那江姑娘真有那么好看?”

    “不止。”谢莫如随手将宝石钗花放回首饰匣子,看向镜中的自己,道,“在没见到江姑娘前,我都不信世间还有此等美貌。”她相貌按理说也不差,但,那是没与江行云见面之前。

    梧桐看向紫藤,紫藤是常跟着姑娘出门,又是贴身服侍的,“世上还有这样貌美之人?”

    紫藤点头,“江姑娘是生的好,不过,我觉着也没姑娘说的这么好。”

    “那是,我就不信。”张嬷嬷嘟嘟囔囔,哪怕世间真有天仙,她老人家也依旧认为,没人能比她家姑娘更好。

    谢莫如菀尔。

    ☆、第21章 宋家,逸事

    谢莫如其实很奇怪,为什么三老太太会特意让于氏带着江行云过来拜见,毕竟江行云还在热孝,其实不大好出门的。

    谢莫如问张嬷嬷,张嬷嬷道,“这谁晓得,三老太太向来糊里糊涂,她办的事,还能有什么章法不成?”张嬷嬷早就厌三老太太厌的了不得,对这老婆子从无好感,在张嬷嬷看来,三老太太这等神经病,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不稀奇,倘三老太太真干了什么不出格的事,那才叫稀奇呢。

    张嬷嬷又想到一事,给自家姑娘提个醒儿,“姑娘你素来心善,我也是才想到这事儿。那个江姑娘,按理说三老太太那糊涂婆子与江姑娘无干,可她们毕竟是亲姑侄。俗话说的好,养女随姑。就是说,这女孩儿啊,多是像姑妈的。三老太太这样,江姑娘再如何美貌,姑娘也得多留个心眼儿才好。”

    谢莫如笑着点头,“记得了。”哪怕实在看不出江行云与三老太太这对姑侄哪怕有一丁点儿的相似之处,可嬷嬷的叮咛总能叫她感到温暖。

    一时,厨下送来冰碗。暑天总有诸多消暑的法子,如这冰碗,就是用新鲜的莲子、藕、菱角、鸡头米,再配上核桃仁、松子仁、榛子仁,最后配浇上秾稠的酸梅汁,调入一勺糖桂花,暑日用来,最是解暑不过。只是,说是冰碗,像谢莫如年纪尚小,家里不敢给她用冰,冰碗做好后湃在井里,借了井水的凉气,也很不错。

    张嬷嬷笑,“姑娘用一些吧。”

    谢莫如道,“让人给纪先生送一份过去。”

    张嬷嬷笑,“忘不了,已着人去送了。”再没有比她家姑娘更尊师重道的了,她们院里但凡做些特别的东西,总会不忘了纪先生那一份儿。时间久了,不必吩咐,张嬷嬷也都记在了心里。

    张嬷嬷道,“要不要给太太那里送一份。”这些天,太太待她家姑娘亲近了许多。在这家里想立足,到底得仰仗太太。太太既主动亲近,姑娘这里也得孝顺着些才好。

    谢莫如想了想,道,“祖母有了些年纪,不好用这些凉的东西。倒是二叔,当差辛苦,给二叔送一份吧。”

    张嬷嬷迟疑,“二爷还没回来呢。”

    谢莫如将冰碗里的东西拌一拌,“无妨,让墨菊好生放着,不要失了凉意就好。二叔回来,正好可用。”

    张嬷嬷便去打发丫环送东西了,谢莫如用过冰碗,暑意尽去,身心舒畅,心旷神怡,便选了本书来消磨时光。

    谢柏傍晚来杜鹃院时说话,“这天,眼瞅着立秋也不见凉快。落衙回家一身的汗,嘿,这回难得,见墨菊端来冰碗,我还说呢,她们怎么体贴了?后来才知是你送的。”

    谢莫如笑,“二叔惯会说怪话,墨菊素来周全。”谢太太亲自给儿子放在身边服侍的大丫环,何尝会有半分不妥帖。就是杜鹃院消息不大灵通,也听闻过墨菊的可靠。其实,有宁姨娘这样处处周到的,有谢太太这亲娘当家,谢柏院里什么东西过得最不会少。谢柏这样说,无非是要赞她罢了。

    静薇捧上茶,谢柏接了,笑道,“她们虽好,又不管我叫二叔。”

    谢莫如点头,是啊,各人是各人的心意。

    谢柏呷一口凉茶,说起今日新闻,“我听说宋,不,江姑娘来过了。”

    “是啊。”谢莫如听谢柏这口气,道,“二叔认得江姑娘?”谢柏对内宅的事鲜少关心,更不必说用这种语气提起一个远道而来的姑娘了。

    谢柏放下茶盏,叹口气道,“你不晓得,江姑娘的父亲宋如玉宋将军多年驻守西宁关,劳苦功高,宋将军离世前上了折子,其中提及膝下只此弱女,颇是可怜。宋家已无亲近族人,最近的就是三老太太了,如今接了江姑娘来,自当见一见的。”

    感叹一回宋将军,谢柏又问,“江姑娘如何?”

    谢莫如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嬷嬷说养女随姑,但,江行云从貌上看真与三老太太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谢柏反是赞叹,“这也难怪,听说当年江姑娘的祖父,老宋将军就是当朝有名的美男子。据说老宋将军初时是太祖皇帝的侍卫,那会儿太祖皇帝转战天下,有一次刺客行刺太祖,老宋将军上前护驾,那刺客一见当年的老宋将军,当即被惊艳个好歹,直呼‘怎忍此等美人死于刀下’,遂转身离去。”

    谢莫如笑,“我不信,刺客行刺,难道就因人生得美便不杀了。再说,怎么可能是转身离去。都惊动侍卫了,太祖身边难道就一个侍卫,肯定一群人护驾啊。刺客行刺不成,也得是仓惶逃离才对。”

    “看吧,你这丫头就爱刨根问底。”谢柏言之凿凿,捏粒葡萄剥皮吃了,道,“这可是确有其事,太祖立国也才多少年,今上继位不过二十五年,这件事,知道的人可是不少。当然,那位刺客也非等闲之辈,是当年极有名声的天下第一刀,断魂刀季断魂。这位刺客刀下,从未失手,唯此一次罢了。”

    谢莫如又道,“叫二叔说,老宋将军这般美貌,我看三老太太很一般哪。”哪怕现在三老太太有些老了,但一个人年轻相貌如何,总是能推断一二的。

    谢柏偷笑,“别说你,听说当年老宋将军听说家中夫人生产,急急赶回家去,正赶上咱家三老太太落地,老宋将军进去一瞧,当下哭了三天三夜,那哭的是肝肠寸断。”

    “为啥?”

    “笨。”谢柏刷的甩开手中泥金折扇,风度翩翩的摇上一摇,促狭一笑,“丑呗。老宋将军生就俊美,当年娶妻也是有名的美人,两人都是极好相貌,不想生的闺女寻常,岂不伤感。”

    谢莫如听二叔说的有鼻子有眼,哪怕知道其中多为杜撰,也不禁笑出声来。谢柏挑眉,信誓旦旦,“你别不信,我以前听祖父说过,当年给三太爷说亲,宋老将军还提过家中女儿相貌平平。呐,三老太太也就长得那样,中人之姿,不好看,也不算难看,不过,有当年宋老将军以美貌退刺客的珠玉在前,三老太太这相貌就寻常啦。倒是宋将军,虽生得晚些,又常年驻扎西宁关,他不常来帝都,故而在帝都名声不显,却是西宁关有名的美男子啊。我是没见过宋将军,你爹见过,据说比兰陵王还要兰陵王!”

    谢莫如道,“举凡大将,领兵在外,家眷则多在帝都。倒是宋家,一直在宁州吗?”

    谢柏道,“这不相干,你想老宋将军出身太祖皇帝的侍卫,再忠心不过。宋将军乃是继室夫人所生,老宋将军在太祖登基那年就过身了,宋将军尚未弱冠便已在军中任职,当初西蛮人入侵西宁关,宋将军原有一子,不幸失散。宋家人烟单薄,且对皇家忠心不二,如今宋将军这么早过身,亦是憾事啊。”谢柏再次感叹,当真是好人不长命啊,三老太太那等刁钻老婆子还硬郎郎的,宋将军这等国之栋梁反早早过身,唉,这世道,找谁说理呢!

    谢柏问,“那江姑娘人生得俊,脾气可好?”可别又是一个三老太太。
1...1314151617...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