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承誉,本宫问你。武则天正了正脸色,换作了一副谈论公事的态度,说道:这一次你突然决定阅兵演武,是不是因为受到了威胁与恐吓?

    臣没有。薛绍拱手,答道:北疆军事已起,洛水大军随时都有可能赴往边关征讨叛逆。臣兴兵演武,只为操练士卒应备战争!

    武则天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再问道:当真没有?

    薛绍认真的答道:回太后,当真没有!

    武则天微笑,再度点了点头:那你可知,朝堂之上有那么一些人因你突起兵事,而疑神疑鬼风言风语?

    薛绍笑了,臣赤胆忠肝问心无愧。臣更加相信,谣言止于智者。

    说得好。武则天赞叹了一声,这才是本宫欣赏的大气风范!

    谢太后夸奖。薛绍抱了一拳,说道:臣现在知道,臣仓促演武似有不妥之处。臣马上回朝廷,向陛下请罪!

    不必了!武则天坦然的笑了一笑,说道:眼下,大军演远比解释和请罪重要百倍。你只管安心带好你的兵,本宫保你后顾无忧!

    臣,谢太后!

    薛绍拱手一拜,听到武则天的后顾无忧这四个字,他突然就有了一种吃下了定心丸的感觉!




第571章 诈
    薛绍告辞回营之时,武则天当场宣布打道回府。====临分别时武则天挺认真的说,大将军可别忘了,等你大军演结束,本宫还要与你麾下的将士一同射猎。薛绍满口应承,说只要太后有雅兴,臣随时乐意奉陪。

    武则天满意而去。

    薛绍永远不会忘记,武则天是一个纯粹而成熟的政治家。她此行出宫最大的用意,就是想要眼见为实的确定,城外的二十万洛水大军有没有不轨企图。

    武则天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全无保留的信任任何一个人,薛绍无比确信这一点。这其实并非是针对武则天一个人,而是薛绍坚定的认为,但凡站到了某个政治高度的人,都会拥有这样的本性。曾经混迹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大时代的薛绍,和许多人一样不止一次听过这类似的道理。但只有自己真正涉足了政坛尤其是接触到了李治武则天和裴炎这些人以后,薛绍才深以为然的确信——

    政治家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他们肩负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让他们无法顾及太多的感情。在大事件面前,他们只能阉割自己的个人感情来行使自己的政治使命。否则,他们就很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政治家,很有可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与灾害,从而也给自己带来沉沦与毁灭。这样的沉沦与毁灭,远比失去一两个亲人或者朋友要严重百倍。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就是典范。

    可是人们只能用普通人的眼界与心胸与揣度与衡量政治家。于是乎,但凡帝王与宰相这些历史长河之中的闪光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的人们眼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武则天,做为历史上唯一真正登基称帝了的女皇帝,有唐一代对她的评价其实都比较的正面和积极,从理学盛行的宋朝开始她不断被妖魔化,到了近现代女权运动兴起,武则天的形象又有所回升和提高。

    薛绍每每见到武则天,就忍不住回想后人对她的评价。多次之后薛绍总结出一句别人早就总结过的戏言——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言,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产生不同的评价与看法,其实,全在于人们有了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

    薛绍现在对武则天的看法很简单,对自己私人而言,武则天是他的伯乐师长岳母靠山和目前的政治盟友,有时还是他的威胁绊脚石甚至是敌人。

    对这个国家和时代而言,武则天比现在坐在那个龙椅上的李显,更像皇帝。

    洛水行辕一会,表面看来波澜不惊,但是武则天不经意的支言片语对薛绍的内心其实触动很大。比如武则天说自从做了皇后起再也没有亲自参与射猎,至今快有三十年——却叫薛绍组织人马,陪她射猎。

    这样简单的话语,其中传递的亲近与信任之意义,远比射猎本身重要百倍。

    另外,当武则天反复问薛绍是否遭受了威胁与恐吓才决定兴兵演武时,薛绍当时很明显的嗅出了她话里的火药味。当时的情景只要薛绍说上一个是字,武则天回宫之后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废黜皇后韦香儿。由此会引发什么样的政治风暴,薛绍无法预计。往大了想,这很有可能会是一条导致李显下台的导!火索!

    这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但如果不是牵涉到废后这样的重大事件,以武则天的身份岂会亲自出宫主动来找薛绍,并在洛水大军的营盘之外一等就是十天?而且,当她见到薛绍之后马上就打道回府了。那只能证明,武则天真的不是为了散心而来,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她是满载而归。

    如今普天之下,或许也只有薛绍知道,武则天此行真正要的是什么。

    那天在龙光门城头,皇后韦香儿用隐讳的言语试探与怂恿薛绍,让他帮助皇帝铲除太后与裴炎。薛绍当场勃然大怒,离开龙光门就直接回了军营,然后就开始了大军演。

    薛绍深以为然的觉得,相比于武则天韦香儿实在是太嫩了。韦香儿的天真就在于,她以为自己做了六宫之主的皇后,就可以在后宫里为所欲为了。她也不想想,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什么风浪没经历过,她现在玩的一小伎俩都曾是武则天玩腻了不要的。

    龙光门的事情,手眼通天的武则天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她只是没有料到,薛绍的反应会如此巨大。所以,武则天此行离宫的真正用意,是想明确的知道薛绍在她和皇帝之间,究竟会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结果薛绍没有承认遭受了任何的威胁与恫吓,换句话说,他给出的答案是——中立!

    薛绍无法精准的揣透武则天的内心想法。但他隐约感觉,武则天对自己给出的答案,应该算得上是满意。试想,如果自己一口承认了韦香儿的事情,那自己就将成为武则天收拾韦香儿的一竿杀人好枪。

    虽然薛绍对韦后一点好感也没有,但他觉得,武则天身为太后和婆婆,她要废黜皇后韦香儿,可以说是名正言顺。但如果自己傻乎乎的参与进去,被武则天拿来当枪使参与这样血腥的政治|斗争,尤其是身为李家外戚手中却沾上了李家人的鲜血,这绝非好事。

    用一句后世的流行语来说,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薛绍可不想为泄一时之愤或是为了巴结讨好武则天,而犯下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中立,就像曾经夹在二圣中间时一样,薛绍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本宫保你后顾无忧,这句话既是武则天给薛绍吃的一颗定心丸,也是薛绍与武则天之间达成默契结为同盟的标志。

    武则天回到后宫还未及坐下喘上一口气,皇帝李显就来问安请好了,很老实的站在殿外等候传召,扮足了一个儿皇帝的戏码。

    他倒是挺惦记那个韦香儿的死活!武则天冷冷的笑了一声,请皇帝陛下进来吧!

    李显进来了,仍像早些年没有登基为帝时一样,低着头碎着步子不敢抬头直视武则天,进门后低眉顺目的拱手而拜,皇儿特来给母后问安。一别数日,皇儿特别想念母后。不知母后,最近可好?

    好——武则天拖长了声调只说了一个字。

    李显心惊肉跳!

    陛下,最近朝中好吗?武则天平声静气的问道。

    回母后,朝中有裴中书辅政总揽全局,一切都好。李显小心翼翼的道。

    陛下莫非是话里有话?武则天的声音隐约透出一丝火药味,说道,你是觉得裴中书管事管得太多了吗?

    不不,皇儿绝非此意!李显连忙说道,裴中书乃是先帝顾命的辅政宰相,皇儿对他非常的满意!

    那就好。武则天淡淡的道,那另一位顾命大将,你如何看待?

    李显略显慌乱的连连眨着眼睛,母后是指,薛绍?

    那还能有另一位顾命大将么?武则天反问。

    呃李显一时辞穷,只道,薛绍,皇儿对他也是非常的满意!

    但你的皇后,好像对他不是特别满意。武则天的话,冷嗖嗖的。

    李显一听,坏了!——肯定是薛绍在太后面前,说了皇后的坏话!

    母后,这这这其中必有误会!李显慌忙道,其实皇后对太平和薛驸马都非常的有好感。此前,她还曾经提起过想要和太平指腹为婚。反倒是太平和薛驸马,好像对皇后颇有成见。为此皇后虽然知道,但从不以为意。她还多次对皇儿说理当重用提拔薛驸马,只是薛绍屡次不领情!

    武则天笑了,傻小子,经不起诈。

    李显傻眼了我好像中计了!

    陛下,依你说来,你针对薛绍的连番举动,皆是韦香儿背后唆使了?武则天悠然缓缓,智珠在握的说道,包括你要提拔薛绍为宰相?还包括诱使薛绍起兵针对裴中书与本宫,这才逼得他突然兴兵演武以求自保?甚至还包括,事泄之后陛下意图捉拿太平为质,借此要挟薛绍?当然也还包括,今日你匆忙跑到本宫这里来,探问口风?!

    没!!——没有啊!!李显大惊失色,连连倒退三步!

    武则天拍案而起,沉声厉喝:那便是,陛下你自己的主意了?!

    李显几乎是瘫倒在地,完了!

    武则天大袖一挥,皇帝陛下,你太让本宫失望了!

    母母后饶命!李显苦苦哀求起来,其实皇后,真的什么也没有做!

    事至如今,你仍在袒护那个居心叵测的祸国妖妇!武则天厉斥了一声,实话跟你说了,薛绍什么也没有对本宫说。他很好的守住了一位中正之臣的本份,没有做出任何离间之事。甚至可以说他是在以德报怨,想在本宫面前替你保住你的皇后。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先帝的信任,本宫的眼光也没有错。薛绍这样的品行,可谓是社稷之臣的典范。将心比心,皇帝陛下你认为你们夫妇二人做得如何?世上,哪有你们这么不堪下作的帝王皇后?!

    母后,是皇儿错了求你大人大量,饶恕皇儿这一次!李显几乎有了跪倒的趋势,但一想自己好像是皇帝,于是没有真的跪下去。

    你仍是这样执迷不悟!武则天长叹了一声,闭上眼睛连连摇头,如此看来,你的皇妹,你的忠臣,你的母后你的先帝你的江山社稷全部加起来,还不如一个韦香儿重要!!

    李显目瞪口呆,一脸煞白。

    武则天深吸一口气重重的吐出,显儿,你好自为之!



第572章 威如雷霆
    大军演进行到第十八天,二十万大军非但没有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军演而疲惫不堪,反而突然变得热血澎湃激情万丈。

    因为从今天开始,将由薛楚玉扮演游猎民族的假想敌,率领十万大军与薛绍作战!

    薛楚玉是二十万大军公认的第一猛将,除了勇冠三军无人能敌的超强单兵战作武力,更让他享此虚荣的,是因为他超凡入圣的骑战之能。

    薛绍认为,促使薛楚玉在这样年轻的年纪达到这样的高度,主要是因为他十六岁从军身经百战,后来又跟随最擅骑战的恶来程务挺学习了骑战战术。但是普天之下身经百战的人多了;程务挺带过的骑兵将士也不在少数。但万万人之中唯独出了薛楚玉这么一个可以称得上超凡入圣的年轻天才。

    这绝对不是巧合。

    薛绍认为,百战经历与刻苦学习或许起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作用,但恰好是剩下的百分之一,决定了薛楚玉能够与众不同并且超凡入圣。

    这百分之一,就是他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天赋!

    薛楚玉,是真正的战神之子!

    在所有的将士心目当中,薛楚玉是如今大唐最为典型的勇战派代表,或者说勇战派领军人物也不为过。由他来率领精锐骑兵扮演以骑兵战术见长的游牧民族假想敌,再理想不过。

    而薛绍则是卫公兵法的继承者,是继裴公之后的新一代谋战派嫡系传人。与此同时,薛绍与薛楚玉还是形影不离知心知己的同族兄弟。就连先帝都曾将二人唤为左右近将并同赐上元御刀,从此使他二人在军队里有了太乙天官的雅号。

    在将士们的心目中,薛绍与薛楚玉就如同一母同胞同时降生的双子将星。

    现在,将由他二人领军对战较分高下,怎能不让二十万将士满怀激情的热切期待?

    不仅如此,邙山的大军演已经吸引到了洛阳所有人的注目。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对双子将星的对决津津乐道翘首以待。相比之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薛楚玉能够取胜。

    因为薛楚玉麾下的骑兵战斗力实在太强,而且他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对薛绍的了解也远胜所有人。相比之下,薛绍的优势实在少得可怜,也就只有依凭工事防御的地理优势可以依赖。但是薛楚玉并不是真正的异族人,他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这又进一步的削弱了薛绍的优势。

    对决开始后的七天之内,事实也恰如大众预料和期待的那样,薛楚玉三路骑兵连破薛绍七道防线,势如破竹接连大胜。他亲率跳荡精锐骑兵率先突阵,另有两员猛将独孤祎之与沙咤忠义做为他的副手,各率一路骑兵从两翼包抄。薛绍布下的十几处防线因为往来增兵与彼此救援而疲于奔命。但是薛楚玉并未一味的盲目猛攻,他率领的骑兵就像是嗅觉灵敏而狡诈多变的狼群,非常擅长避开薛绍的精锐主力和预先设下的埋伏圈,专挑防备薄弱的软肋进攻,专门攻打兵力稀薄的防御工事。

    勇战派的猛将用薛绍擅长的诡战之法,打了薛绍一个灰头土脸。

    这一局面,在朝廷之上都引起了热议。文武百官对薛楚玉大加赞赏,当然也有人对薛绍的能力提出了一些质疑——既然薛楚玉如此强悍,还要薛绍何用呢?

    但是从第八天开始,局面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薛楚玉因为连战连胜,占领了很多的营盘与军事要塞,不得不分派兵力去把守这些地方。否则,非但是胜果无以保持,还有可能被切断归路落得一个孤军深入的危险境地。

    渐渐的,薛楚玉麾下的兵力被分得稀薄了。以往强势无匹形如三叉戟的三股骑兵,渐渐因为战线拉长精锐力量被分散而锋芒弱去。

    与此同时,薛楚玉还发现了一个最让他不安的事情——薛绍,不见了!

    薛楚玉俘虏了很多敌军将士,其中有他非常熟悉的郭元振。虽然没有用上严刑拷打但薛楚玉也算是费尽心思的审问了他们,但是郭元振也是一问三不知。

    薛楚玉太了解郭元振了,他看得出来郭元振真不装的——现在别说是敌军,就连自己人都不知道,主帅去了哪里。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之前薛楚玉的胜利,一多半要归功于他对薛绍本人和邙山地理军事布防的了解。现在,敌方堂堂的主帅薛绍,居然在临战之时不见了!

    这让薛楚玉,极度的不安。

    他想尽了一切可以预防薛绍偷袭的法子,比如放弃一些营盘用来集中优势兵力,加派兵力固防粮草屯集之地,同时自己的身边也加派了百余名精锐做为贴身侍卫日夜守护以防行刺。

    这些,全都是薛楚玉针对薛绍的诡战习性做出的周密安排。

    薛楚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薛绍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几乎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1...109110111112113...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