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武则天眨了眨眼睛,朕也如此认为。

    陛下,还想问点什么吗?玄云子道。

    武则天说道:朕想知道,你现在的真实想法。你真的愿意,嫁给薛绍吗?

    陛下,这不重要。玄云子淡然道,君无戏言,臣与薛公的婚事早已天下皆知。

    武则天微微一笑,你懂事了。

    道理,臣其实早就懂了。玄云子道,此前臣的种种偏激之举,只是因为内心深处还有些不甘心。

    有何不甘?

    臣不希望自己从出生到老死,这一生都不曾放肆的追逐,不曾灿烂的张扬。玄云子说道,臣发自内心的喜欢薛公,不仅仅是出于男女之情。臣羡慕他能拥有那样波澜壮阔的人生与意气风发的豪情。臣其实更加希望,自己是一个男儿。这样我就能和薛楚玉郭元振他们一样,用一生来追随于他,尽享人间百般滋味。

    你说得对。武则天微笑点头,年轻时不曾飞扬放肆,老了就会十分可怜。因为,就连仅剩的回忆都会是苍白无色。

    现在臣的心愿已了。玄云子微笑道,臣可以安心的嫁作人妇,或是安心的做我的道姑了。

    你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朕的问题。武则天眨了眨眼睛,这么说吧,你究竟是更偏向于嫁给薛绍,还是更加希望继续做你的道姑?

    玄云子沉默了片刻,陛下,一定要回答吗?

    武则天也沉默了片刻,一定。

    玄云子微然一笑,看着眼前苍茫一色的神都夜空,喃喃道:如果真有选择,我希望能和他做一世的知己。

    在你看来,婚姻难道不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吗?武则天问道,你曾说过,你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

    对。臣不否认。玄云子说道,曾经,我不惜一切想要做一些对他有益的事情,希望能够打动他的真心。但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臣认为,并非世上所有的爱情,都必须以拥有做为结局。有那么一些人,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因为,一但他们真正做了夫妻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美好都将在现实中破灭,甚至连回忆都无法存活。如果不曾走到一起,他们却能在彼此的怀念当中,获得真正的永恒。

    武则天早已遗忘了什么是爱情。但在经历现实的摧残与折磨并没有选择的遗忘爱情之前,她也曾经年轻过,感性过,幻想过。

    玄云子的话,勾起了武则天无限的回忆和暇想。这时她仿佛突然想起,原来我也是一个女人。

    年轻,真好。她说道。

    陛下,臣已经不年轻了。玄云子说道,臣比太平公主的年龄,还要略长。

    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武则天颇富玩味的微笑道,但在朕的眼里,她永远是长不大的女儿。你也是。

    玄云子微笑,臣从来没想过,要与太平公主殿下相提并论。

    这或许是有一点牵强。武则天道,但你的美貌智慧豁达与坚韧,都是世间罕有。朕每逢看到你,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朕年轻的时候。从很多地方,朕都感觉你就像是朕的亲生女儿。

    玄云子的脸上泛着一丝奇妙的微笑,沉默了片刻,说道:臣,会忍不住提起一件,令陛下伤心的往事。

    说吧,朕今天心情好。

    玄云子说道:记得我年幼时入宫,代替太平公主殿下入太平观修道。那时就有人对我说,我的生辰和夭折的安定思公主的忌辰,恰是同月同日。

    武则天的表情微微一变,是。朕知道。

    玄云子说道:那时就有传言,说臣是安定思公主的转世轮回。然后上天安排臣再次回到陛下的身边,重续母女之缘。

    武则天沉默,眼神凄迷的看向远方。

    安定思公主,那个死在襁褓中的女儿武则天怎能不想起她呢?

    当时臣年幼,对此竟然深信不疑。玄云子微然一笑,说道,臣甚至怀疑过,自己就是当年那个夭折的安定思公主。但是臣后来弄清楚了,年龄不对。安定思公主大约比臣年长十岁。

    对。武则天说道,你与太平年龄相若,安定思公主比太平年长十一岁。

    玄云子扭头看向武则天,直视她。

    很少有人会直视女皇,所以武则天感觉挺诧异,也凝视着她。

    陛下,臣想问玄云子说道,臣的身上,是否寄托了陛下的某种情怀?

    武则天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呢?

    臣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母亲的模样。玄云子说道,所以在臣初初入宫听到了那些传言之后,就不由自主的把陛下当作了母亲。那时臣年幼,什么都不懂。只是渴望能像别人一样,也有一位母亲。

    武则天稍稍眯眼,眼神变得十分凄迷,朕,让你失望了吗?

    陛下,那只是臣的一厢情愿。玄云子凝视着武则天,表情既像是将要哭泣,又像是在微笑,臣总是习惯了,去干这种一厢情愿的事情

    大非川。

    器弩悉弄骑上了马,看着薛绍。

    薛绍也骑着马,身边站着薛楚玉和姚元崇。不见论弓仁。

    薛帅。我们就此别过。器弩悉弄说道。

    这还是器弩悉弄,对薛绍说的第一句话。代表朝廷与器弩悉弄谈判的是姚元崇,至从被俘以来,薛绍还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交谈。

    大周朝廷的意思,释放赞普与降卒归乡,大周与吐蕃和盟。

    赞普一路保重。薛绍面带微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你是当世英雄。就像曾经的噶尔钦陵一样。器弩悉弄这话,显然诛心。

    薛绍只是淡然一笑,我永远无法和噶尔钦陵相提并论。中原英杰辈出,朝廷名臣如林。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打打仗而已。

    或许有一天,那会由不得你。器弩悉弄说道,你这样的人物,注定要改变一个时代,书写一段历史。

    真如赞普所言,那我已经写过了。薛绍说道,眼下这一刻,就是历史。

    对,你赢了。器弩悉弄说道,不止是在战场上。

    如果吐蕃与大周能够从此和平相处,我们都是赢家。薛绍说道,战争本身证明不了什么。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

    器弩悉弄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点了点头,赞同。

    让一位国家元首对一位俘虏过他的将军,说出这样的话,倒也不容易。

    薛绍点头微笑,赞普的心胸,薛绍佩服。

    这不是心胸,这是妥协。器弩悉弄说道,人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妥协。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才会有心胸。

    薛绍深有感触的微然一笑,我也赞同。

    你给我的感觉,真的和噶尔钦陵很像。器弩悉弄说道,曾经我年幼时,无比的崇拜他,尊敬他。他既像我的父亲,又像我的老师。时至今日我所懂得的一切,几乎全是拜他赐教。

    薛绍笑了,难道我现在,也教会了赞普什么吗?

    很多。器弩悉弄说道,最现实也最重要的一点,只要你还活着,吐蕃和中原之间,就不该再有战争。




第1013章 此一时彼一时
    吐蕃大事已定,除了黑齿常之仍旧驻兵大非川处理善后,薛绍率众将一同回军灵州。一看书·1kanshu·cc

    灵州大都督府治下所有州县村野的百姓,自发出郭而迎,欢庆薛绍的凯旋之师。

    这是一场无比辉煌的胜利。

    河陇今夜无眠。

    薛绍和狄仁杰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将所有从河陇征招来的士兵一一谴散,各自送回了家。有很多人想要跟随薛绍回京从此成为军士战官,也就是职业雇佣兵,薛绍都尽力的劝退。不是薛绍看不起他们,也不是国家不需要这些勇士,而是河陇一带几经战乱,人丁实在太稀薄,尤其缺少精壮的劳动力。朝廷那边一直都在想办法征调一批人口过来,近年流放的囚徒也多大发配到了六胡州,薛绍又哪会再将精壮男丁带走呢?

    抚恤烈士一一到户,劝退兵员厚加补偿。办完这些事情,原本十分富有的薛大元帅变得一贫如洗,想给将领们再分一点战利,也是无从说起了。好在身边的这些将军们都很体谅薛绍,说我们回朝之后自有女皇奖赏。

    上下同心,这是最令薛绍欣慰的事情。这样,他才能在军队里为所欲为,而且不用担心被仇视被孤立。

    谴散河陇兵员之后,薛绍重新整顿兵马。出发时的五万洛水大军,经历数战之后增加到了七万多人。另外战马也增加了将近十万匹。这看起来十分喜人,但是七万人当中有一半是吐蕃的降兵。如果将这批人尽数带回京城,难免会引起朝廷恐慌,或多或少也确实有点安全隐患。

    于是薛绍决定,就地对麾下兵马进行一番人员调整。好在姚元崇就在身边,薛绍与之商议之后达成了共识,让姚元崇马上回朝知会女皇并由夏官发令,要对三座受降城的驻守兵员进行定期换血。一看书·1kanshu·cc

    这个计划,其实早在薛绍的部署之中。驻守受降城的将士常年飘居海外,哪有不思乡的道理?因此很有必要定期让他们轮守换防。但薛绍还没有正式将这些事情办完,就被迫下野了。现在既然收编了这么多的吐蕃降兵,倒是个不错的执行机会。

    于是兵马整顿完毕之后,薛绍挥军北上巡狩北疆。

    临走之时,薛绍又在河陇牧马监留下了五万匹上好的吐蕃战马,然后从银川军屯调用了大批的粮草。薛绍对狄仁杰戏称,咱们这是以物易物谁都不吃亏。

    只有狄仁杰心里清楚,战马的繁衍可比土里长粮食要困难多了。河陇牧马监曾经是大唐最重要的马场,后来被突厥人洗劫了一场,从此一蹶不振。现在薛绍一口气补充了五万匹战马进来,显然是为了长久的军国大计做打算。

    河陇久经战乱,虽然贫苦,但民风骁悍兵员果劲,现在又有了大批的战马做为战略物资保障。如果将来再有战事发起,只需要薛绍登高一呼,河陇随时能够拉出战力彪悍的数万大军奔赴战场。

    藏兵于民勇赴国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才是真正的尚武,这才是真正的汉唐雄风。

    这样的国度,无人敢犯。

    薛绍带着他的军队走了,却把尚武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河陇大地,深植于每一个子民的内心深处。

    出朔方,一路向北。

    这段路实在太过熟悉,薛绍仿佛回到了当年初初执掌朔方军时。但他看了看身边,当初的朔方诸将,还有几人在身边呢?

    除了郭元振仍镇丰州,张仁愿驻守抚云祠,唐休璟远在云州,就只剩薛楚玉和独孤讳之沙咤忠义这三人了。

    战争,带走了很多。一看书要·1要kanshu·cc

    薛绍的大军,在丰州停住。郭元振和张仁愿,飞马来见。

    郭元振跳下马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到了薛楚玉面前,跳了起来将他抱住,二竿子,你没死哇!

    放手放手!薛楚玉大窘,众人大笑。

    不过年许未见,张仁愿明显老成了很多。边关的生活很苦,带兵更是辛苦。

    薛绍设宴款待两位戍边大将,并将论弓仁介绍给他们认识。

    一路走来,论弓仁一直挺沉默,毕竟大周不是他的故国,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但是薛绍身边的将军们都对他挺和善,彼此相处倒也不算困难。论弓仁毕竟是一个简单耿直的年轻人,渐渐也就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的想要融合进这个新的集体中来。

    薛绍向郭元振和张仁愿详细的询问了边防情况,总体来说情况还算不错。但正如薛绍预料中的那样,戍边太久,将士们都有思乡之苦。

    戍边将士定期轮换,看来已是势在必行。

    在丰州等候了数日,朝廷那边终于来了指令,准许受降城兵马定期轮换。这第一次的轮换任务,就由薛绍亲自在前线执行。另外朝廷还下达了两则人事任命,将郭元振与张仁愿调回朝堂听用,改任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分别担新的丰州都督与琴州都督,兼领受降城军事。

    上次薛绍北伐,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立功少,因此未得升迁,奖赏也少。这次击讨噶尔钦陵并大败吐蕃赞普,他们两位总算是一展身手立下了功劳。这次分别擢升为三品都督,虽是地方官但也是手握实权的一方封疆大吏,算是荣升了。最重要的是按照现下不成文的规则,能在受降城这样关键的军事重镇煅炼一段时间,将来再要提拔可主容易了。眼下郭元振和张仁愿,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因此独孤讳之和沙咤忠义都很高兴。他们都曾是朔方军的旧将,但在薛绍走后曾经改投韦待价麾下。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只在夏州混吃等死的当土豪,后来眼睁睁的看着薛绍带出的郭元振和薛楚玉等人,一个个的功成名就前途无量,他们心中只能是后悔加艳羡。现在总算荣升都督,对他们来说还真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跟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薛绍此次北上最为关心的,仍是突厥问题。所以他想率领这支大军重走诺真水阴山之路,去黑沙薛讷那里看一看。但是朝廷那边好像并不乐意薛绍这么做,女皇想要薛绍早些挥师回朝,众将速速前来得勋受赏。

    薛绍心里倒也清楚,自己这样带兵在外四处游荡,也的确不是一件让人省心的事情。从朝廷制度上讲,也是不合适的。于是他打消了去往黑沙的计划,决定换防结束之后,就班师回京。

    眼下最高兴的,莫过于郭元振。

    至从第一次跟随薛绍出征朔方,他就再也没有回过京城。朔方军所有大将当中,只有他还一直没有挪过窝。也亏得是郭元振沉得住气,否则谁能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在苦不堪言的边关,熬守这么久?

    换防进行得有条不紊,两座受降城加上丰州和琴州的边防军镇守军,各自换出三千人,将近三分之一的兵马。另外还有七八千兵马,将会沿诺真水阴山之路,分别去往云州黑沙朔州和代州进行戍边换防。

    诸镇换防,换进去的兵员都以吐蕃降兵为主,总共大约换去了将近一万人。在整个北疆的边防兵力当中,他们还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总数。当然他们也不会永远的镇守在云州和黑沙等地,以后他们还会参与各个军镇之间的不停换防,并隶属于各个不同的地方军府。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分散到九州大地的不同地域,从此各自生根,拥有各自的生活。

    办成这件事情,论弓仁出力不少。虽然他不愿意和麾下的同胞分开,但他心里也清楚,谁也不可能让他和三万吐蕃降兵一直聚集在一起。逐渐分离,各自融合,这才是必然的趋势。

    既然当初已经走出了那一步,现在就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

    北疆换防,前前后后办了两三个月。

    一转眼,又是夏天。去年此时,薛绍正和虞红叶在淮扬潇洒。
1...40240340440540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