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于是薛绍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己的上请书提交给了兵部的顶头上司,兵部侍郎岑长倩。岑长倩看了以后知道这是一件大事,未敢自专,于是提交给了政事堂商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薛绍的上请书,如同泥牛入海。
于是,薛绍就彻底的闲到蛋疼了。
他每天早上在右羽林卫的议事堂里点个卯签到之后,剩下的时间就只能游手好闲到处瞎逛。原本他是很想去千骑营地里去混日子,哪怕是和薛楚玉这些人闲聊也好度日。但是这样又会让右羽林卫的人说些闲话,认为你堂堂的将军不管自己份内之事倒天天和千骑的人混在一起,是不是不把右羽林卫当自己的家,和我们见外?
于是,薛绍很少去千骑。就算是很想念薛楚玉这些人了,也只是在公休的日子里,悄悄的把他们叫到自己家里去喝上一杯。
这是薛绍至入仕以来,最闲淡也最无聊的一段时光。但是太平公主很高兴,因为薛绍有了很多的时间来陪她。经过两人不懈的努力,太平公主终于成功的怀孕了!
这是薛绍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与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
太平公主的妊娠反应很严重,吃什么吐什么见不得一点油腻,除非是有薛绍一口一口的喂她吃些清淡的食物并在旁边讲笑话给她听,哄得她心情极好了才会吐得少一点。晚上,也必须有薛绍亲自陪着太平公主才能睡得着觉。
就这样,薛绍有了理直气壮的借口开始频频请假不去上班,窝在家里陪太平公主。右羽林卫的人也没意见,反正他们都觉得右羽林卫里面有薛绍不多,没薛绍不少。他不在,其他人反倒觉得更自在!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月。
太平公主的妊娠反应终于不再那么强烈,但是关中的旱情倒是越演越烈了。在大唐这样一个科技不发达看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大旱就意味着大灾。今年很有可能关中颗粒无收,农民只能依靠官府开仓放粮的赈灾来度日。再不然,就得举家逃荒,变成乞讨的流民!
长安的城市人口近百万,这么多人不种田却要吃饭,因此米价已经在暴涨。之前十几文钱一斗的米涨到了一百多文钱一斗,而且供不应求。
不光是长安的百姓们缺少口粮,皇宫内廷人口近万再加上驻守皇宫的上万军队,这些人的吃饭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么贵的米,吃也要把内廷吃穷。
于是乎天后当朝提出,迁都洛阳。这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热议与激烈的争论。
洛阳漕运便利,从隋朝开始就是帝国的粮食储备中心。大唐建国几十年了,隋朝储备在洛阳含嘉仓的粮食都没有吃完。至从当今圣上登基之后,频频和天后移驾东都洛阳,有时一住就是两年。
如此看来,迁都洛阳没什么大不了。因此,很多朝臣都同意。因为他们也是拖儿带口的需要吃饭,长安的米价如此飞涨,他们也有些吃不消了。再者,大旱灾带来的大饥荒,有时候就会引发瘟疫大爆发。怎么看,长安现在都不再适合朝廷久留,移驾东都确实明智。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迁都。原因是现在皇帝龙体欠安,他能经得起迁都的折腾吗?再者,皇子皇孙王公贵族满朝文武各级衙门及其家眷再加上内廷上万人皇宫戍军上万人,这几万人大迁徙的浩大工程,岂不劳民伤财撬动国本?
朝廷上下争论得厉害,同意迁都的声音占着优势。
那么总算有一件事情,和薛绍有关了。
如果迁都洛阳,他和太平公主也得一同跟着去。那么去了以后如何安家,就成了一个问题。太平公主的意见是,去了以后可以暂时住在宫里,洛阳的太初宫很大,多的是空余的宫殿可以住。然后,慢慢再买田置地自己在宫外造一座府第。
反正,不差钱!
但是薛绍可不想在皇宫那种囚牢似的地方度日,哪怕是一天也不想住。他说服了太平公主,提前在洛阳买下或者租用一处合适的宅子先住下,哪怕是小一点也无所谓,但一定要住得自由自在。然后,再想办法买地造宅子。
要办这件事情,薛绍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上次在长安买宅时的西市牙人,如今名扬长安的京城名媛——虞红叶。
于是薛绍与太平公主成亲以后,虞红叶第一次来了太平公主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是薛绍再一次见到了虞红叶的第一感觉。长期与达官显贵们的接触与交际,潜移默化之间让她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虞红叶,已经绝对不再是那个被几个西市恶霸欺负上门的软懦女子了。她已是宰相王公的座上宾,她不在官场但是官场尽是她的传说。她是自由出入皇宫内廷的常客,上官婉儿的茶艺都是跟她学的。她麾下的商队举着一片红叶的显亮旗帜走南闯北,把之前达官显贵们才用得起的文胸和肥皂,普及到了平民百姓家。瑶池玉林,已经成为达官显贵和才子仕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没去过那地方的人,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混出了一个人样。尽管那里的一杯清茶,都卖到了御酒的天价。
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底气,造就了虞红叶的光彩照人,举手投足之间自信而内敛,尽显名流风范。
薛绍对虞红叶说,让她帮忙在东都洛阳物色一套房产,以便自己和太平公主搬过去之后,有地方落脚。
虞红叶就笑了,说道:公子,你在东都早有房产,又何须另行物色?
哦?薛绍一愣,我几乎没有涉足过东都,何来房产?
虞红叶笑道:为了方便行商,我已在东都置下了好几处庄院用作商肆作坊和仓库,屯集了大量的货物和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其中也有利于居住的别墅良宅。无论公子何时驾临东都,都可即时入住。公子莫非忘了,你可是红叶商肆的大东家。那些产业,全都是归属于公子的名下之物。
好哇,你居然这么有钱?还一直不告诉我!太平公主当场就叫了起来。
薛绍愕然的做出一副无辜的表情,我完全不知道啊!
我不管啦!你在红叶商肆的东西,现在全部归我了!太平公主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理直气壮的说道,这便是你,送给即将出生的宝贝孩儿的见面礼!
虞红叶忍俊不禁的笑了,公主殿下,驸马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你,为了你们腹中的孩儿!
就是!太平公主眉开眼笑,这是你应该的做的,对吧?
对,对应该的薛绍愕然的咧了咧嘴,好吧,我还只做了一秒钟的土豪,就瞬间又被打回原形了!
第522章 西域狼烟
朝廷终于下了决议,迁都长安。
这天的朝会之上宣布了这件事情之后,薛绍实在拗不过太子李显的反复相请,只好和太平公主一同去了他的府上做客。
太子妃韦香儿表现得相当热情,抱着两个多月大的皇太孙不停的对薛绍与太平公主说,不如我们指腹为婚吧?若是公主殿下生了女儿,就结为亲家;若是公主殿下生了儿子,我以后生的第一个女儿一定嫁给贵公子!
薛绍很想告诉韦香儿,我脑子进水了才和你们指腹为婚结为亲家。不用问,太平公主的心里肯定也是类似的想法。只是碍于颜面,二人哼哼哈哈的应付了过去,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韦香儿当然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见薛绍夫妇二人对结亲一事兴趣不大,也就没有反复坚持了。
李显设宴并做陪招待薛绍夫妇,他对薛绍的拉拢几乎已经写在了脸上。薛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身为大唐的太子,皇帝病重,他接班的日子在一天一天的临近。可是现在,满朝文武都站在天后与裴炎的阵营里,大小的权力牢牢被他二人把控。
一但李显新君登基,他就极有可能面临一个无人可用甚至四面楚歌的境况。李显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太平公主这么一个亲妹妹打小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目前也很受宠。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在军队里打出了一点名堂,现在还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北衙羽林卫将军。
就像是落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李显逮着薛绍不愿松手了,也不管薛绍心里究竟是怎么想。反正在他看来,再过一万年自己也和太平公主是亲兄妹。彼此亲近,天经地义。
太平公主曾经不止一次的对薛绍说过,虽说有句俗语叫皇族无亲情,但是他们几个亲兄妹之间,一向关系都还不错。太平公主的四个亲哥哥,包括已经夭折的李弘和已经被贬废流放了的李贤,从小都对太平公主很是疼爱。
这也是太平公主现在,唯一会给李显几分面子的原因。若非如此,依着她的火辣性子,早就指着韦香儿的鼻子开骂,至少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薛绍心里的想法,可就和太平公主抱着一丝亲情观念的想法,截然不同了。他是了解历史的,他知道李显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窝囊皇帝与绿帽皇帝。而他的这位妻子,目前的韦太子妃,也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韦后,绝对是一个蛇蝎心肠的危险女人。
虽然现在的历史可能已经和原来的轨迹有所出入,但是就目前自己的了解所知,这个韦香儿就算不会变成那个想做武则天第二并且毒杀自己丈夫的蛇歇妖后,至少也是一个水性杨花野心勃勃非常不安份的主。
和这样的人搅在一起,绝对没好处。
更何况,就算薛绍不了解历史也至少明白现在的政治局势。天后也好裴炎也罢,李显没一个能够撼得动,更何况天后和裴炎还强强联手了。在他们面前,李显嫩得就像是他刚出生的皇太孙一样。就算将来他顺利登基,皇帝宝座也绝对坐不稳当。
薛绍绝对不相信,自己这个光竿将军和李显这个光棍太子的光光联盟,能够干掉裴炎和武则天的强强联盟。
覆巢之下无完卵,薛绍可不想给李显陪葬。
东宫之行,薛绍唯一的收获就是从醉太子李显的口中,听说了一些禁中八卦。原来上元节那天皇帝晕厥之后紧急召见太子等人,就是为了商议迁都一事。
那个时候,武则天就已经想要迁都了。理由是,二圣早就说好在封禅泰山之后,要把五岳都封个遍。正巧现在皇帝陛下龙体欠安,不如就去洛阳封禅嵩山。一来这是李治的心愿,二来可以青史留名,再者李治病重之后特别希望能够延长一点寿命,嵩山天师潘师正虽然仙逝了,但他的那些高徒可都精通炼丹和养生之法。李治很想去嵩山道观里住上一段时间,跟着那些道士一起修身养性修道炼丹,希望可以借此长寿。
但当时,裴炎薛元超和刘仁轨三位重臣宰相,都否决了天后的这个提议。理由只有一个,皇帝的龙体恐怕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于是当时,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两个多月以后,一场大旱灾不期而至,让武则天迁都的想法成为了现实。二圣将带着很大一部分官员和军队,赴往东都洛阳。将太子李显留在长安监国理事,把刘仁轨薛元超和裴炎这三位当朝重臣,留给了李显作为辅佐。
名为辅佐,李显知道但凡大事肯定是这三位宰相商量了决定,自己根本就插不上话。所谓太子监国,自己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太子李显今天请薛绍来的用意,其实是希望薛绍能够留在长安不走,率领留守军队辅佐于他。
一但手中掌握了兵权,李显自然也就会有了一些底气。
薛绍当然没有答应,也没法答应。由谁来留守长安统领留守军队,这种事情只能是由二圣来决定,哪能真的由得他这个监国太子来亲自点将?
薛绍夫妇走的时候,李显掩饰不住的失落表情。但他没有一点怪罪的意思,仍是憨憨的笑着,亲自送了薛绍夫妇离开东宫。
太子人不坏,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能追随于他。薛绍这样对太平公主直言不讳。
太平公主轻轻的偎在了薛绍的怀里,沉默不语。
马车走出东宫时,薛绍透过飘起的窗帘看到了前方院墙的转角处,有个熟悉的人影刚刚拐弯走了过去。
李仙童!
薛绍心中很是一凛,这个人消失了有蛮久了,记得并州一案后,他靠着检举自己的父亲李尚旦得已免罪,然后栖身东宫做了东宫率。这是一个四品武官,但是手下没有半个兵卒。东宫六率名为太子卫率,实际上兵权全在二圣的手里握着。
太子的东宫里面,也不是没有人才。薛绍冷冷的道。
太平公主怔了一怔,言下何意?
我看到了李仙童。薛绍皱了皱眉,说道,这个人除了心术不正,其他各方面都很厉害!当初在并州,我与李谨行李多祚和程务挺等人,差点一同栽在他的手里!
太平公主也起了身往车窗外看,但是李仙童的人影已经消失了。她担忧的道:有这样的人留在太子哥哥身边,我真是担心!
你担心也没有用。薛绍摇了摇头,这是天后的安排。
太平公主恍然醒神,莫不是,我母后派他来监视太子哥哥的?
那我就不知道了。
太平公主轻咬嘴唇看着窗外,喃喃的说了一句,太子哥哥,好可怜
安然,不如你进宫一趟吧!薛绍突然说道。
作甚?太平公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薛绍苦笑了一声,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与其等着别人告密,我们不如自己去向天后坦白。
太平公主明白了,叹息了一声点了点头,好吧,进宫。我把我们今天和太子哥哥见面的事情与聊及的话题,都对母后说上一说。
辛苦你了薛绍也挺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谁叫自己现在是身份如此敏感的禁军将领呢?如此私下和太子往来,二圣知道了不可能不多想。
韬光养晦,自然就得防微杜渐。
道理薛绍都知道,但是这些事情做起来总归是憋屈又恼火。他开始无限怀念出征在外,热血豪情的日子。
朝廷迁都数万人的大迁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为此,朝廷至少要准备十天半月,太多的人要分成好几个批次陆续开往洛阳。
薛绍和太平公主当然是与二圣同行,除了先去做准备工作的先头人马,他们第二批次去往洛阳。
太平公主府里开始打点上下,准备出行了。陈仙儿自己主动要求留下来看家,太平公主把朱八戒派给了她当副手管家,料也无妨。
家里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薛绍可操心的。北衙禁军要与二圣随行护卫,于是薛绍这个右羽林卫将军有了一点事情可做,总算没那么闲了。
可是迁都前几日,朝廷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于西域的军情急报。
西突厥十姓部落,造反了!
这一消息,让大唐朝野上下极为震动。但让薛绍的脑子,就像沸腾一样的活泛了起来。他心里已经默念了不下一千遍——我要出征我要出征!
收到消息的二圣当即就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所有的宰相尚书与三品以上|将军,都受邀参加。
薛绍当然也在受邀之列。
众人相商,最先看清了摆在眼前的事实——屋漏偏逢连夜雨。
如今陛下病重,关中大旱,朝廷还即将面临迁都这样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是不大可能派出大规模的王师,远征西域去平定叛乱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