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多谢太子殿下!薛绍与库狄氏一同拜谢。

    李显又是一阵嗬嗬直笑。

    当天,薛绍就与库狄氏带着裴行俭的灵柩,离开了军营去往闻喜县。

    所有的西征军将士,一同列阵相送。

    哀怮的哭号之声,响彻整个渭水河畔。

    与薛绍同行的,只有吴铭月奴牛奔,还有郭安和他麾下的二十名亲随斥侯。

    看着薛绍一行人孤零零的走出大军营,李多祚连连摇头叹息,对他身边的薛楚玉说道:薛将军,朝廷怎会做出如此安排?裴公仙去之后,众望所归,不是应该由薛公子接掌裴公留下的职位与兵权么?

    我不知道。薛楚玉的回答很简洁。

    我隐约感觉,这其中仿佛有侍中裴炎的手脚。李多祚皱着眉头说道,那一日,薛公子本来是要亲往洛阳报丧的。听闻此事之后裴炎就把薛公子叫到了长安问话。薛公子一回来,就没有去洛阳了。现在,圣旨又安排薛公子留守长安听命于裴炎行事,连去洛阳面圣的机会也不再给薛公子。这怎么看,都像是裴炎在使坏!

    这等事情,我从不打听。薛楚玉仍是这样回答。

    罢了,不说了!朝廷上的这些事情,不是我等粗鲁武夫所能理解的。李多祚摇头叹息,只是可叹,任凭我等将士雄心万丈,却只是盼来一场,曲终人散!

    他一定会再回来的。薛楚玉的话仍是简短,但是斩钉截铁。

    李多祚深呼吸了一口,但愿如此!




第535章 隐伏山野
    薛绍还没走出长安地界就打听到,正如薛元超预料的那样,朝廷把西征军拉回了洛阳护驾,兵权直接交还给了中宫。。。与此同时,朝廷给夏州都督王方翼下了一令圣旨命他出征西域,剿平十姓突厥的叛乱。

    关于李多祚的这一手人事安排,薛绍倒是可以理解。首先李多祚的出身很简单,他和已逝的虎将李谨行一样都是靺鞨族出身,在朝中的关系也比较简单,他唯一追随的人就是裴行俭。现在裴行俭已经故去,李多祚不会再牵扯到有太多的政治立场。二圣给他来一个火线提拔予以重任,李多祚感铭圣恩必然竭尽报效,无有二心。

    这是番将最大的好处,当初李谨行得以重用也是这个原因。

    薛绍心想,安西虎师终于有机会杀回他们的成名之地,曾经裴行俭率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这对王方翼等人来说,应该是壮志得酬大展身手的一件好事。可是他们这一走也就留下了一个重大的隐患,大唐在西北边陲的防御与镇劾作用极大减弱。如果北方大漠或者河套一带的胡人乘此作乱,大唐将防不胜防。

    薛绍不由得想到了艾颜,朝廷去年年底的时候派奉宸卫郎将刘冕秘密护送艾颜一行去往北方边境安抚突厥遗民,至今未归。也不知,情况如何了。

    薛公子,何必想太多?看到薛绍心事重重,库狄氏劝道,既然人不在朝中,就不必想那些烦心之事了。这段日子以来,公子也是一直都在疲于奔命忙碌不堪。现在就当是落了清闲休憩一番,有何不可?

    薛绍笑了一笑,夫人说得是。我确是有点杞人忧天了。朝中不乏能人,我在这里一顿空想,确是无用。

    我并非此意。库狄氏说道,公子以军国之事为己任,这一点像极了先夫。只是我不希望公子也像先夫那样忧劳过甚,伤身伤神。若在其位则谋其事;既然不在其位了,何不放开心神给自己一个轻松?

    所言极是!薛绍顿时笑了,夫人,真是豁达!

    这人活着,就是要豁达,要想得开!库狄氏说道,先夫这样的为人固然受人敬重,但是劳碌一生他也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安逸与快乐,临到死也一直都在呕心沥血。他固然是对得起大唐,对得起君王,也对得起他的军队和袍泽。但同时,他又何尝又不是让他的亲人和子女伤透了心?

    薛绍叹息了一声,说道:夫人放心,我会照顾好你们的。

    我并非担心此事。库狄氏也叹息了一声,说道,我是在奉劝公子,忠君报国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辜负了身边的亲人。人一辈子,什么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清史留名又有何用?人都死了,虚名还有用处吗?唯有亲人,才会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彻底的改变一生,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所以,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善待你的每一位亲人!

    我知道了。薛绍深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未亡人库狄氏的这一番话,可算是现身说法的肺腑之言了。

    两日之后,薛绍一行护卫裴行俭的灵枢,抵达了闻喜县的裴家乡村。

    裴行俭为官一生,清廉厚德乐善好施而且乐于助人,哪怕是从来没有和他过任何交集的平民百姓,也发自内心的尊敬于他感激于他。

    十里八乡的人听闻裴行俭逝世,都来祭拜吊唁。

    朝廷也下达了旨令,命令朝中大小官员都要亲往闻喜乡材的裴公故居,吊唁裴公。

    因此,裴行俭的丧事和葬礼,办得十分的热闹。来了很多的京城大官,朝廷也派了专人前来操持。薛绍披麻戴孝在裴行俭的灵前行孝子之礼主持丧事,直到裴行俭下葬。

    那么多的京城大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裴行俭入土为安之时,裴家故居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官场,向来即是人走茶凉。

    世态炎凉,莫过如此。

    薛绍在裴行俭的墓冢旁边,用竹木茅草建了一排茅舍,自己就住在这里为裴公守墓。吴铭与月奴及郭安等人,也一同住在这里。

    薛绍除了每天晨昏之时给裴公上香扫墓,余下闲时大部份用来读书,读裴公留下的那一摞厚厚的黄麻纸稿,薛绍给它命名为《闻喜遗书。

    其中有很多很多关于西域的记载,从风土人情到地貌水文,再有各个部族的民族特性与生活方式,还有治理民生的经验总结和设谋用计排兵布阵的要略。

    可以说,裴公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成竹在胸的确定,平定西域的这一仗该要怎么打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很有可能撑不到西征胜利的那一刻,于是他把所有的要点都写了下来,交给了薛绍。

    其用意,一目了然。

    薛绍每每读这一册《闻喜遗书,时常忍不住内心一阵辛酸和愤慨。如果裴公在天之灵得知,他麾下的西征军甚至没有走出过关中,他的继承人现在每天躲在山野之中默默无闻与山野林泉为伴,他老人家当会作何感慨?

    不过,薛绍总归还是有一件跟军武有关的事情可做——操练斥侯!

    闻喜乡村这里有一大片天然的丛林,另有湖泊和峻岭,实在是天造地设的练兵好所在。

    薛绍把操练斥侯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吴铭,但是他自己也没有闲着。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顶级特种兵,薛绍掌握的很多科技含量极高的现代军事技能,是郭安这些人无法想像也永远也学不完的。甚至当初在三刀旅,他也只是教了一些皮毛而已。毕竟,当时三刀旅的人只是一些新兵,薛绍并未指望把他们训练成大唐的特种兵。

    现在好了,薛绍把自己的一身技能倾囊相授。其中有很多的技能,甚至让吴铭都叹为观止。

    比如,一招制敌的军警搏击术!

    吴铭出身少林,是中华传统的武林高手。他的一身功夫,是练了几十年才算有所成就。可是一招制敌的军警搏击术是在科技的指导之下博览百家之长的大成之术,是最为实用也最能速成的杀敌功夫。否则,现代那些入军不过两年的年轻人,也不可能在没有什么武功基础的情况之下,迅速成长为以一担百的杀人机器。

    薛绍把郭安他们,全都教会了!

    还有许多特种兵必修的野外生存技巧,化学与物理应用,秘码的编译与破译等等许多,薛绍在与吴铭交流切磋之后,结合大唐的实际情况,全都教给了郭安这些人。

    这一批斥侯的特点可谓是古今结合,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他们注定非比寻常,出类拔萃。

    当然,他们再怎么练,也不可能练成薛绍熟悉的那种特种兵。最起码,他们没有与之配套的现代化军工设置。但相同的是,他们和薛绍前世的战友们有着一样的忠诚热血无畏和强大!

    潜移默化之中,郭安等人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薛绍专心读书专心练斥侯,但不代表他不关心朝中之事。隔三岔五,他就要派人去长安或者洛阳,打听消息。就当是实战演练斥侯们的侦察技能。

    在薛绍隐居的这段日子里,帝都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来。他的消息之灵通,一点也不亚于陪侍于帝侧的官员。

    二圣迁都洛阳之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安家定居,洛阳一阵忙碌。在此期间,皇帝李治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公然露面。很多的时候,都是天后在主持大小事务。其实,李唐的根基一直都是深植于关陇长安一带。洛阳东都,则是新锐政治势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武则天到了洛阳,简直如鱼得水。

    这里的很多官僚都是武则天新手提拔的,对天后非常的拥护。很多的寒门弟子都愿意到洛阳来求学或是活动,因为天后一向重视寒门弟子,并乐于亲近与提拔寒门弟子。比如北门学士,早年天后选派他们为自己编书,实际上就是把他们用于智囊参谋。他们当中很多人得蒙重用走上政治舞台,现在官居高位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元万顷,他就曾是薛绍的顶头上司。

    洛阳方面传来的消息,大多是与天后有关。重大之事暂时没有,至少皇帝也还没有挂掉。

    迁都对武则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能够成功的摆脱宰相团体,控制病重的皇帝,从而方便自己大权独揽,提前为皇帝驾崩之后的事情,做下各种安排!

    长安方面,则更为平静。

    裴炎与薛元超刘仁轨三位重臣宰相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既然二圣都迁都洛阳了,重要的军国大事一般都落在了洛阳方面去处理,轮到长安来处理的事情既不多也不重要。这三位当朝最重要的宰相,一同被撇在了军国大事之外。大唐的至高权力,实际上已经落在了天后的全盘掌握之中。

    唯一得了逍遥的,就是太子李显。

    他总算离开了二圣的视线,得已自由。长安正闹饥荒,米价涨到以往的二十倍以上。很多百姓开始逃荒,可是这仿佛一点也不妨碍太子李显的纵情享乐。他经常到禁苑打猎,每天飞鹰走犬斗鸡赌博玩得不亦乐乎。反正政事也轮不到他插嘴全都是裴炎等人说了算,他索性破罐破摔不理这些烦心之事,只顾自己玩乐。

    期间,李显曾经三次派人到闻喜来慰问裴公遗孀与遗孤,每次都带上了大量的礼品和用物。然后,他派来慰问的东宫官员每次都会来问薛绍,何时返回长安?

    薛绍知道,李显是希望自己回去给他搭一把帮手,帮他一起对抗强势的裴炎,希望能够从裴炎那里争取一点权力空间来。可是薛绍对这种事情没有一点兴趣,每次都回复东宫官员说,我心灰意冷全无他顾,只想在这里给裴公守墓。

    东宫官员无奈,只得照实回报。

    李显强求不得,只好依旧破罐破摔,每日飞鹰走犬玩得不亦乐乎。

    薛绍在闻喜山野之间,一住就是三个多月。春去夏至,裴公的新坟之上,都已经长出了很多的新草。

    这天傍晚,薛绍正穿着一身粗糙的布衣在亲自给裴公的坟墓除草,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禁内高手,杨思勖。

    小人不敢打扰驸马。只奉殿下之命,前来给驸马捎上一句,殿下的亲口话语。杨思勖见了薛绍,单膝下跪低头纳拜,很是恭敬,

    薛绍笑了一笑,说。

    杨思勖就真的说了——

    坏人,你的老师不幸去世了,你伤心归伤心,却连妻子都不要了吗?!

    薛绍不禁浑身打了个寒颤,全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话若是太平公主在自己耳边说来,听听无妨。眼下却是从杨思勖的嘴里说出薛绍现在,真的很想揍他一顿!



第536章 少帅回归
    在薛绍看来,相识之初的太平公主的性格就如同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任性之极毫无顾忌。可是成亲已后的太平公主,早已收敛了她绝大部分的任性,她的睿智聪慧与超乎同龄之人的成熟理智就更多的展现了出来。

    这让太平公主,分外的迷人。

    这样的太平公主,也绝对不会在任性与相思的趋使之下,派杨思勖到闻喜乡村来寻夫。否则,当初她就不会在二圣面前说那一番话,代薛绍去肯求二圣准许他出征了。

    所以,虽然杨思勖传来的只是一句夫妻之间的肉麻情话。但是薛绍完全能够体会,其中的深意——太平公主希望薛绍能够尽快去洛阳,那么,一定是洛阳要出大事了!

    既然是薛绍的斥侯都侦察不到的大事,除了皇帝李治即将驾崩,再无其他!

    是时候,回去了。

    数月来,薛绍第一次脱下了那一身布衣麻服,换上了他的公子行头骑上了威龙神驹。然后,他带着吴铭月奴牛奔与郭安等人,一同到了裴行俭的故居来请库狄氏等人,同去洛阳。

    薛公子要回去了吗?库狄氏看到薛绍这一身行头,就当场眼睛一亮。

    正是。薛绍微然一笑,我特意前来,恭请夫人与小公子们与我一同前往洛阳,与我同住。这样,也方便我来照顾。

    多有叨扰,还是不必了。库狄氏婉拒,我还年轻,能够照顾得了三个孩儿。

    不行。薛绍的态度很坚决,我必须照顾夫人和令公子的一切。这既是朝廷给我的差事,这是裴公留给我的责任!于公于私,无可推卸!还请夫人成全!

    我只是担心,我们这一大家子搬了过去和薛公子同住,小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太平公主殿下身怀六甲,于她不利。库狄氏说出了她的担忧。

    薛绍笑了一笑,夫人多虑了。太平公主府极其广大,纵然你们想见到公主一面,也是不易。再说了,若是夫人觉得同住一宅多有不便,我可以另为夫人择室而居。总之,夫人和小公子必须待在我随时可以探望得到的地方。

    既如此只好劳烦薛公子了!库狄氏拜谢。

    郭安,带你的人帮夫人打点行装,即刻搬迁洛阳!薛绍下了令。

    是!

    半日之后,薛绍与库狄氏一家子在裴行俭的墓前拜别,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开出了小山村,望洛阳而去。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莫过于妖儿了,她欢天喜地的与月奴同乘一驹,时不时的摸一把月奴的美胸,声称好想吃大肉馒馒了。

    薛绍看到她这副样子都觉得有点窘,这丫头,怎么老是长不大呢?身体不长也就罢了,心志也一直都是这样!

    杨思勖先行一步,把薛绍即将去洛阳的消息,报知太平公主了。

    薛绍知道,这个消息或许也是二圣现在想知道的。以太平公主现在的智慧与觉悟再加上她与武则天的亲密程度,若非是二圣表露出这样的心迹,太平公主不会私自派杨思勖到乡村来寻夫的。

    公子,我仍想提醒一句,你现在奉命在长安留守。吴铭好心提醒道,如此这般私去洛阳,似乎有些不妥?
1...8788899091...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