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面对着持续恶化的局势,与杨震一同留在星潭军部作战科副科长叶超、侦察科副科长殷杨两个人明显有些沉不住。在简单商议一下后,由叶超劝杨震道:“政委,按照五十二师的推进速度来看,最迟天明将会赶到星潭一线,突破口随时有被重新封上的危险。您看,是不是我们也该撤了。”
“按照五十二师的推进速度来看,甚至不到天亮就能赶到星潭一线。再不走,等到天亮我们就走不了了。我们手头就这么点部队,星潭南边的制高点又在四十师手中。在继续耽搁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叶超的劝说,杨震看了身边被军长留下来,面带焦急情绪的这两个人后,语气却是显得很平静的摆了摆手道:“还没有到火上房的时候急什么?继续等。不联系上周桂生和冯达飞,我是不会走的。”
见到两个人还想劝,杨震身边的李明博将两个人拽出了临时作为杨震指挥所的那间屋子道:“两位科长,你们还是不要继续劝了。一号的性格我比你们了解的多,这个时候是劝不动的他的。他说不联系上南线部队不会走,那就绝对不会走的。”
“而且我有一种感觉,他留在星潭绝对不是单纯的为了收拢后续部队,应该还有别的想法。现在当务之急,是联系上南线部队。只要联系上南线部队,一号也就没有理由留在这里继续冒险了。”
听到李明博的说法,叶超不由的一跺脚对李明博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些没有用的。你是政委身边的警卫排长,对政委的性格比我们了解的多。这个时候,你不帮我们劝说还拦着?政委有什么想法,他是首长我管不到。但是现在,我只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
看着焦急的叶超,李明博不由的笑道:“我说叶科长,你劝不动一号,冲我发什么火?还有你也别太心急。一号在东北比这复杂得多的局面,都应付得了。现在这么一点敌军,他不会放在心上的。”
“再说,一号到皖南只是一个临时任务,在东北还有几十万大军等着他回去。没有一定的把握,一号是不会亲身涉险的。别忘了,一号还是东北军区司令员。事情的轻重他还是分的出来的。要是没有一定的能力,中央能在这个时候,将一号派到这里来?”
“两位科长,正是因为我对一号的性格了解,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先不要劝说一号。因为你们劝不动的。现在最关键的是,还是抓紧时间想办法与南线部队联系上。只要与南线部队沟通了联系,一号就没有继续冒险的理由了。”
实际上对于杨震心里究竟在想着什么,李明博也不知道。对于这个年纪和自己相当的一号,虽然身为贴身,专门负责杨震近身警卫的警卫排长李明博,也琢磨不透他的心思。只是长期以来在杨震身边工作的经历告诉他,这个年轻一号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原因。
虽然猜不透杨震留下来收拢后续部队的原因,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以杨震目前的身上担负的职责来看,他绝对不会为了几个连留在这里孤身冒险,其中绝对是别有隐情。要是这么优柔寡断,那里会在东北那么险恶的局势之下,还打出那么大的一片天地。
听到李明博的话,叶超还想说什么,却被身边的殷杨拉住:“老爷,他说的没有错。军部那么多首长都没有能劝住政委,我们两个更劝说不了。现在还是想办法与南线的部队联系上再说。”
见到殷杨也这么说,临留下的时候,曾经接受军长在形势恶化的时候,就算绑也要将政委绑走的特别任务。但现在却是无计可施的叶超,只能一跺脚:“奶奶的,如果在联系不上,我就亲自去找南线部队。我就不信以冯达飞的能力,他们还能被七十九师那帮王八蛋给吃掉了?”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围的方向
在指挥部里面正在查看地图的杨震,自然不知道外边这一席对话。李明博说的没有错,杨震坚持要留下的原因,的确不是单纯的为了收拢还至今还未联系上的南线部队以及后卫的一个营。
尽管对南线现在已经失去联系的部队也很焦虑,但在关键时刻壮士断腕,舍弃一部保存主力的道理,杨震还是懂的。他之所以留下,说白了就是为了吸引周边敌军的注意力,策应军部以及主力的行动。
其实要想吸引周边敌军的注意力,并不见得非得杨震自己留下。军部的副参谋长、参谋处长,甚至一个团长都可以。之所以自己留下,一是一旦在后续部队未赶到之前,突破口被封闭,自己在可以稳定住后续部队的军心。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以手中有限的部队摆出主力的声势,让周边的敌军以为军部还在星潭,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以手中有限的兵力吸引敌军注意力,这是一个相当难度的技术活。
尽管战局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始终在杨震的把握之中。但进入后半夜后,局势恶化速度之快,却是多少有些让他始料不及。星潭周边的敌军居然一反常态,改变夜间行动缓慢的惯例。不惜连夜推进,而且速度相当的快,这让杨震感觉到有些意外。
眼下的星潭是整个双方争夺的焦点。对于皖南部队来说,在周边敌军云集的情况之下,星潭几乎是唯一的一条生路。而对于三战区来说,失去了星潭,也就意味着整个封锁线将被打开一个缺口。一旦皖南部队进入旌德的天目山区,对于三战区来说,无异于纵虎归山。
天目山面积广大,东西长达二百余公里,南北宽向六十余公里。山高林梅,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向东可进入浙西山地,南可进入绩溪境内的黄山与九华山脉,北可进入苏南太湖流域,回旋余地广大。
如果皖南新四军部队进入天目山区。三战区要想再抓住这支部队,就算将手头的兵力全部用上,恐怕也无异于痴人说梦了。为了堵住皖南部队南下天目山脉,三战区可谓是倾尽全力。几乎所有的精锐,全部调集到云岭周围。
所以在星潭被打开突破口之后,三战区不惜一切代价调集兵力反补很正常。只要抢在皖南部队全部通过星潭一线之前,重新封闭星潭一线,也就意味着整个战场的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中。
而杨震此时还不知道,早在军长集中兵力猛攻星潭一线之时,为了尽快完成对皖南部队的合围,三十二集团军参谋长徐志勖便奉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之命,亲自赶往五十二师坐镇指挥。催促五十二师加快行动速度。
在徐志勖的催促之下,入夜之后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一改之前稳扎稳打的战术。将主力一五四团临时改编为两个加强营,并师直属搜索连,利用赵凌波提供的丕岭一线皖南部队部署情报,渗透进丕岭战场抢占各个制高点。同时将一五五、一五六两个团全部投入攻击。并将副师朱惠荣、师参谋主任邵建中全部下派到两个团指挥。
而在得知星潭一线被突破后,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封闭突破口,还不知道皖南部队已经从星潭一线突围出去多少人的刘秉哲抽调出建制最完整之一五六团,配属迫击炮和重机枪各一个连,绕过老三团的阻击阵地。从榜山一线,向西南方向强行穿插,试图直扑星潭。
而在星潭一线被突破后,四十师长方日英受到了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的严厉训斥。严令他务必调集手头上的所有兵力,在两个小时之内必须重新封锁住突破口。
无奈之下,之前将主力部署在三溪至星潭一线,在榜山一线失守后,更是将部分兵力调回三溪保护师部,在榔桥方向只部署了一个营。此时还不知道皖南部队的指挥部和主力已经渡过徽河的方日英,连自己的师部都顾不得了。
除了留下刚刚赶到归自己指挥的一四八师四四八团一个营,固守星潭以南至三溪一线防御之外。命令四四八团主力不待休整,便将两个营全部投入到星潭一线。方日英这一手,给此时仅有一个营的星潭守军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五十二师推进的速度超过预想,其战术调整也超过预计。四十师在星潭被突破后,不顾一切的调集兵力反击,让局势迅速的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不是杨震当机立断,不待星潭完全拿下,利用四十师增援上来的时间差,让军长带着军部以及主力突破徽河,恐怕等拖到到了凌晨三时就是想走,面对着两个师的南北夹击恐怕也走不了了。
到时候,整个星潭不过周边战场上不过五个团的兵力,面对着倾巢而出的两个师,六个团的敌军,在兵力与装备悬殊的情况之下,可谓是欲战不能欲走无路。打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走,在兵力占据优势的对手面前,突围是需要时间与代价的。
等身后的一四四师、新七师的一个旅、一零八师,以及南线也明显加快了动作的七十九师赶到,连同军部非战斗人员在内兵力不过九千的皖南部队将被合围在徽河以西、坦里口以南、牛栏岭以北、丕岭以东的狭小地域。
此时星潭虽然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但杨震却成功的以一个营的兵力,将五十二师、四十师主力吸引到了星潭。使得军部以及主力在向泾县东北方向转移的时候,两部没有抽调出任何的兵力进行追击。
虽然军部以及主力已经突围而出,但面临四十师砸锅卖铁的反击,让留下来吸引周边敌军注意力,兵力严重不足的星潭立即陷入了危险境地。被留下来的老一团的最后一个完整建制,也是战斗力最强的营,虽然反复冲杀。但兵力对比上的差距,很快的陷入了被动。战至凌晨四时,防守部队已经被压缩至星潭东北一隅。
战至凌晨四时,整个星潭防守的兵力连同警卫连在内已经不足一个半连。四四八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了距离杨震指挥所不足二百米处。面对越来越危险的局面,叶超和殷杨两个人饶是再镇定也沉不住气了。
刚刚才指挥警卫连将冲进来的四十师一个连反击出去的叶超,浑身是血的走到杨震面前道:“政委,前面防守部队已经伤亡余烬,再不撤我们就真的走不了了。政委,算我求求你了,趁着东北面还没有被彻底的封闭赶紧撤吧。”
面对着焦急的叶超,杨震却是镇静的看了看表,又估算了一下主力的行军速度后却是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军部现在已经通过榔桥至三溪的公路,进入高山挡一线了。应该说军部和主力已经是脱离了危险。”
说罢,杨震转过头来对着身边,因为业务水平极高而被军长专门留下配合杨震工作的军部通讯科台长袁德均道:“与南线部队和后卫部队怎么还没有联络上?”
听到杨震的问话,袁德均摇了摇头道:“后卫部队刚刚已经联系上了,他们已经摆脱敌军纠缠,最多还有十分钟就可以赶到星潭。至于南线部队,还没有联系上。我们平均十分钟呼叫一边,但南线部队依旧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派出了多批人力通讯员在熟悉地方情况的地方干部配合之下,前去长坑山一线查找,也没有能够找到。政委,南线部队这么长的时间,音讯皆无是不是出现了意外了?否则即便是电台出了问题,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派出的人力通讯员也该找到了。”
杨震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转过头来问侦察科副科长殷杨道:“牛栏岭一线的七十九师各部队现在到什么位置了,能不能查出来?你们别告诉我,现在落在我们脑袋上的从西南方向打过来的炮弹,还不知道是那个部队打过来。”
听到杨震询问,殷杨连忙道:“政委,现在七十九师已经越过牛栏岭一线,正在向牛栏岭以北发展。不过相对于其他几个方向,七十九师的动作比较缓慢。其二三五团在占领牛栏岭后,并未继续北上,而是就地驻守在牛栏岭一线。”
“其左翼的二三六团虽抢占了官岭、大山一线,但向东发展极为慎重。不过最迟今日清晨可以抵达长坑山以西。只有右翼的二三七团动作比较快,现在已经抢占牛栏岭以东的曾家,前锋已经进抵长坑山一线。被派去寻找南线部队的一个通讯班在长坑山一线与其遭遇。”
“在战斗之中,我军伤亡不轻。牺牲六人,失踪三人。一个通讯班,只跑回来一个班长报信。政委,现在可以确定南线部队已经不在长坑山一线,至于去哪里了,现在我们也不清楚。”
面对着始终无法联系上的南线部队,杨震皱了皱眉头。南线部队携带有两部电台,却始终无法联络上,看来恐怕是凶多吉少。在等下去,目前已经被四十师压缩在星潭一隅的部队,将会被彻底的围歼在这里。
打量了一下地图,杨震丝毫没有犹豫的对身边的叶超道:“骑我的马告诉后卫营,马上跑步赶到星潭。全体上刺刀,准备突围。还有将所有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全部给我架起来,向着星潭东南方向一个点给我猛打。”
听到杨震要集中兵力向东南方向突围,叶超不由得有些犹豫道:“政委,现在整个星潭周围只有东北方向还没有枪声,说明了四十师的援军还未能抵达那里。那里应该是我们突围的最佳地点,您怎么选择东南方向。那里可是敌军的后方,而且之前的战斗中,那个方向的敌军攻势也是最猛的。”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敌与暗敌
对于叶超的疑虑,杨震摆了摆手道:“正因为东北方向没有枪声,我们才更不能向那个方向突围。也正因为西南方向是敌军的主攻方向,我们才要向那个方向突围。原因很简单,没有枪声不代表敌军没有埋伏。”
“在我军正东面、西南、北面三个方向都已经出现敌军大量部队的情况之下,你们不觉得东北方向静的有些诡异吗?的确东北方向是五十二师与四十师的结合部,但结合部并不意味着兵力单薄。别忘了,五十二师的一个团已经绕过老三团的阻击,正在兼程南下。”
“按照原定计划,这个时候老三团已经撤离了榜山至榔桥一线的公路。也就是说,五十二师正面已经没有我军部队进行防御。五十二师的主力现在也应该正在向我们这边压过来。而他们现在究竟到了那里,我们还一无所知。我们手头上的情报,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前的了。”
“在一明一暗两股敌人面前,如果是我我就选择明敌。而且东南方向的敌四十师从三溪一线增援星潭,又与我军激战了半夜,已经极度疲劳,伤亡也不轻。而且经过半夜的激战,星潭东南方向之敌,整个部署态势我们已经很清楚了。”
“选择东南方向突围,虽然也许要经过一场苦战,但是也比可能与一个甚至两个完整建制的团遭遇要好的多。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之下,选择一个已经暴露的对手还是比较恰当的。要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就在听到杨震总算决定撤退的叶超正要出门传达命令的时候,留下来阻击四十师反扑,掩护主力突围的那个营长,却拎着一支大张着机头的驳壳枪面带喜悦的进来道:“政委、叶科长,我们当面的敌军突然撤走了。而且刚刚从星潭背后的马渡桥方向传来了密集的枪声,看样子是有我们的部队打到了马渡桥。”
杨震一听当面之,心中突然不由的一动。立即抓起桌子上的望远镜,马上站起身来对着身边的叶超和殷杨道:“叶超去抓紧时间准备,等后卫营一到马上全军突围。殷杨跟我到前面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等赶到前沿阵地,杨震才发现当面之敌正如那个营长说的那样,所有的部队不仅消失的一干二净,甚至从遗留的大量物资来看,还可以说撤的很慌张。
此时在四十师除了几十个伤兵之外,已经是空无一人的阵地上不仅丢下了大批的弹药,还在阵地上丢下了一挺四脚朝天的二四式重机枪。甚至还丢了几十名伤兵没有来的及撤走。杨震上前摸了摸枪管外的注水套筒,还是热的。
看着一片狼藉的敌军阵地,听了听马渡桥方向传来的枪声,杨震丝毫没有犹豫,转过头对已经赶到的后卫营道:“我把我的警卫连给你,你们全体给我上刺刀,在把所有的轻机枪都带上,向着马渡桥一线给我立即突击。”
“与敌人遭遇,不要犹豫,远的用手榴弹和轻机枪,近的用刺刀。总之就是不管你们当面的敌人有多少,一句话,就是给我猛打猛冲。那里有枪声,就往那里冲。记住,我就在你们的身后。”
听到杨震的命令,叶超微微犹豫了一下后道:“政委,是不是稳一稳,派个部队去侦察一下。您不觉得在四十师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他们的撤退有些莫名其妙?还弄的这么慌张,连重机枪都丢了。”
对于叶超的担心,杨震微微沉思了一下,却是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不顾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对于我们来说当面的这部分敌人都是明敌。只要追着他们的屁股打下去,就肯定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论起来打埋伏,玩伏击战,他们还差的太远。执行吧,最坏也不过是血战一场而已。”
后卫营长听到杨震的命令,也知道情况紧急,没有任何的犹豫将部队除了留一个连作为后卫之外,其余的连同配属的警卫连,一共三个连成三路纵队,枪上刺刀向着马渡桥一线发起了突击。
在后卫营发起突围行动后,杨震将原来部署在星潭的那个营残部集中成一个连。掩护重机枪和迫击炮,为部队的突围行动提供火力掩护。这几挺重机枪和迫击炮,杨震压根就没有想过能够带过江去。子弹连同迫击炮弹,像泼水一样砸向正在向三溪一线撤退的配属过来的一四八师四四八团部队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