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如今自己人也有坦克,与日军作战再不用被日军坦克和装甲车追着满山跑了,更不用因为日军增援过快,而放弃已经唾手可得的战果,不用在面对日军汽车、骑兵、机械化部队无可奈何。
怎么能不让这位在大青山最艰苦的时候,也沒有离开自己的部队,沒有完全的放弃这片热土,就连野菜都吃不饱,滴水成冰的日子里面穿单衣,忍饥受冻还带着部队在坚持的红军老将感慨。
只是陈翰章,却沒有时间体会这位老将的感慨究竟有多少,知道时间就等于战机的陈翰章地图一铺,直接就开口询问阴山之中可供穿行的路线,以及沿途的敌情,最关键的是晋绥军区部队目前抵达的位置,以及进展的情况。
当得知晋绥军区部队主力,已经利用绥南日军蒙疆驻屯军主力基本东调,新调集到晋北、绥南的日军此刻注意力,都集中在东部战场,唯一留守的骑兵集群,收缩到包头与归绥两大重镇。
整个清水河、托和托一线只有伪蒙军以及少量的日军驻守,主要兵力部署在归绥至包头铁路线,大部分的地区兵力已经基本等于放弃,而晋北调往绥南的部队,又主要集中在平绥铁路大同至集宁一线,整个绥西南地区兵力空虚的机会。
于前日已经从杀虎口、偏关出外长城一线,正在日夜兼程向包头地区疾进,此刻已经从托和托、和林格尔之间进入河套地区,而先头的两个骑兵旅,已经在萨拉齐一线穿越平绥铁路的情报。
陈翰章犹豫了一下,决定兵分两路,以坦克一团、加上骑兵一旅,以及五师的两个团,就地从乌兰花出发,向南翻越阴山直插武川、归绥,而这一路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整个绥远的政治、经济、交通核心归绥。
而装甲二团,装甲一师机械化步兵团加强五师一个团,加上骑兵二旅,从陶林县城以西大滩方向强行军南下,中间避开陶林县城、直插集宁、丰镇、大同一线,堵住晋北日军增援绥远战场的通道。
放下手中的地图,陈翰章指了指身后的大批坦克、半履带装甲车,以及军用卡车向着大青山游击支队长道:“同志,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如果我们不走武川至归绥的公路,以及陶林一线,从这里到卓资山一线,有沒有可供我的这些铁马通过的道路。”
对于陈翰章的询问,支队长苦笑一下道:“老陈,坦克应该沒有什么太大的问題,去年日军对我们大扫荡的时候,在绥东和绥中区也出动过坦克,而且从乌兰花到卓资山,只要避开旗下营,走大黑河河道一线,有些地方山势比较平缓,不是太过于陡峭坦克应该可以通过。”
“但是这些卡车,不走公路恐怕就很困难了,从乌兰花经大滩,这条路线上都是山区,北面到还好一些,如果进入红召和旗下营一线,地形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山势并不算很高,也不是很陡峭,但是恐怕这卡车是很难通过,老陈,你是不是重新考虑一线线路的选择。”
“我建议如果你坚持要分兵的话,那么东线的部队可以选择从陶林县城方向在向南转进,陶林县城有直接通往卓资山的公路,虽说路况差了一些,但是可供车辆直接通行,从那个方向,我们可以直接插向卓资山,不过老陈,这个时候分兵你觉得合适吗。”
“现在绥南的丰镇、集宁的守军,是日军从晋北调來的第三混成旅团驻守,我们分兵出击,固然行动更加的灵活,但是也同样造成了那个方向的兵力,都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如果日军倾巢出动,那么我们分兵之后实力单薄的部队,有被敌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日军在绥南可是有整整一个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还有包头至归绥的骑兵集团,以及大量的日伪军,尤其是骑兵集团,其主要的有生力量都在归绥,包头方向,目前只是以一部兵力保证控制而已,如果我们分兵,很容易面临日军东西夹击的。”
闻言,陈翰章笑了笑道:“我也想拧成一股绳,一起冲过阴山,但是同志哥沒有办法,从乌兰花到武川、归绥的确有公路可以利用,但是从你刚刚的介绍來看,这条公路过于险峻,这么大批的机械化骑兵部队,拥挤在一条山间公路上,那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日军炸毁我们一辆坦克,就能把整条公路全部堵死,我的坦克越野能力是强,可它们爬不了山,这么狭窄和地形复杂的公路,我们成一线前进,危险性更大,时间就是胜利,如果我们被堵在蜈蚣坝一线,等日军缓过神來,调集兵力堵住各个隘口,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在这种复杂的地形之下,分兵合击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针对这种地形,我们在东北的时候已经进行过多次的演练,虽说兴安岭的山,沒有这里的高,也沒有这边的陡峭,但是那边的山里,是密不透风的林子和大量的沼泽地。”
“地形的复杂都是差不多,对于我们來说这边也沒有比那边困难多哪去,更何况,我这还有你们这些老熟悉地形和敌情的兄弟部队在,最关键的是,我相信我的部队,分兵之后的部队,无论任何一个方向,即便面对的是日军一个师团,也不会有任何的畏惧。”
说到这里,陈翰章指了指地图对着身边的各个部队指挥员道:“我不仅要分兵,在东线还要再分一下,百灵庙那里,咱们先放一放,伪蒙军的一个师,还不值得我们太过于重视,既然从乌兰花到卓资山一线地形复杂,那么我们就在分一下。”
“晋绥军区的主力,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再有一天先头的骑兵部队就抵达包头,咱们就不要去和兄弟部队抢食,那点东西还不够老大哥部队塞牙缝的,这样,西线的部署不变,从乌兰花沿着公路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武川县城,进入归绥外围。”
“不过这里的地形复杂,几乎整条公路都在山地之中,所以一定要多注意,在行军的时候,两侧的山梁上要派上步兵警戒部队,如果遇到日军阻击,就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不要做任何的缠战。”
“行军的时候中型坦克放在前后掩护步兵,骑兵利用对公路依赖性小的优势,沿着山脊行军,机动能力强的快速坦克,尽量不要依靠公路行军,宁可多浪费一些油料,但是也要加快速度。”
“中线以装甲二团中型坦克两个连和快速坦克二营,搭载五师十五团、骑兵二旅、师属炮兵中的重迫击炮营、装甲一师属自行火炮团两个连,从乌兰花向东南方向翻越大青山北麓,直插卓资山一线,抢占卓资山,切断平绥铁路。”
“以装甲一师机械化步兵团、五师十三团,装甲一团中型坦克营一连,快速坦克一营两个连,绕道陶林直插集宁至丰镇铁路线,切断集宁与丰镇之间的铁路联系,阻击晋北日军向绥远增援的道路。”
“装甲一师装甲侦察营加强快速坦克一营三连,师属自行火炮一连、六连,师属高炮团两个连,在跟随西集团进入归绥地区之后,立即向西与晋绥军区主力汇合,配合晋绥军区主力,拿下包头至固阳一线,并前出乌拉山一线,控制乌梁素海东岸地区。”
“跟随我们行动的汽车十三团,一分为三,一营跟随西线部队行动,在进入归绥地区之后,留下两个连之外配合西集群行动之外,以一个连的兵力加入到配合晋绥军区部队作战的支队之中,所有车辆和人员,都要服从晋绥军区指挥。”
“二营则跟随东线部队行动,专门用于配合五师十三团行动,至于汽车三营,我抽调两个骑兵连,护送你们返回苏尼特左旗,咱们的油料有限,又是短时间之内无后方作战,无法长时间的保障这么多车辆的燃油消耗,让汽车三营返回大后方,也是一种减轻负担的办法。”
干净利落的交待完毕所有任务之后,陈翰章转过头对大青山游击支队长道:“同志,这里的地形和敌情你们比我熟悉,你们这个营就与迂回陶林的部队一同行动,中线由我们之前空降到这里的侦察部队配合,至于西线就请大青山游击支队主力协同行动。”
听到陈翰章的计划,再回头看看身后陈翰章身后那一排排的坦克、火炮,还有抗联各级干部脸上的一脸自信,这位红军老将尽管有些担心,但是最终对陈翰章的所有部署还是点了点头。
转过身给身边的参谋下达命令,让他立即将陈翰章的部署转发给大青山游击支队各部,指示大青山游击支队各部,与抗联迂回部队配合行动,留下政治处主任指挥一个营配合东线行动之外,自己则随同西线部队返回部队,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归绥之战(三)
下定决心垂死挣扎的左间久为人少将,带着身边从两个骑兵联队,已经剧降为两个骑兵中队的最后残存骑兵,举起雪亮的马刀,不顾一切的向着正面正在正在缓慢压上的抗联部队冲了过去。
他的意思很明显,反正我也突不出去了,与其他三个方向压上來的都是坦克相比,正面压过來的抗联部队还是步兵,我骑兵打坦克是打不过,但是打你的步兵我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
只要冲破你的火力网,冲进你的阵地就是全军覆灭,我也可以拉上你们步兵当做垫背的,这里是平原地形,骑兵对付坦克那是被屠杀,但是以骑兵的冲击力,对付你们的步兵就是屠杀。
最关键的是在左间久为人看來,我距离你的步兵阵地,要比你的坦克距离我的所在的位置要近,坦克的行动速度是快,但是我的骑兵在短距离之内的速度,也不比你们慢到哪里去,只要我和你的步兵搅合到一起,你的坦克也只能在一边看着而无法参战。
只要你无法参战,你的防护力和机动能力、你的机枪和火炮,也就全部的失去作用,这就给了我一次咬下你们身上一块肉的机会,只是这位左间久为人少将,想的是相当的不错,但他正面的穆长秋,却是压根就沒有准备给他成功的机会。
穆长秋什么人,早在抗联的时候,就与这帮日军打了多少年的交道,对于这帮日军上來动不动就决死冲锋的习惯,那里会一点不了解,他正面压上的步兵,行动的速度不仅很缓慢,而且始终也沒有离开身后火力网的保护。
其实如果这位左间久为人少将,将剩余的这点残存的部下彻底的分散开,以单骑的形势,从坦克压上來的方向寻找缝隙突围,未必就真的一个人也冲不出去,毕竟穆长秋手中的步兵现在有限的很,除了正面之外其余的方向都还是以坦克为主。
尤其是两翼压上來的兵力,几乎沒有多少步兵,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坦克,这些坦克为了封堵住当面日军骑兵突围,之间的间距拉的并不是很密,再加上为了防止误伤,在围堵这些日军突围的时候,不可能开炮射击。
而坦克上的机枪都在正面,一旦日军骑兵绕过当面的坦克,除非转动炮塔或是车体,否则机枪火力很难形成交叉射界,完全封死他们的突围通道,这就给了日军骑兵,彻底打散突围的机会。
但此时已经彻底被短时间迅速扭转成为不利的战局冲昏头脑,满脑子都是决一死战,七生报国的左间久为人少将,早就已经想不到这一点了,他的脑子里面,只有拼死一搏,力争尽可能的多杀伤抗联的步兵。
这位左间久为人少将,已经不是此战之中第一次犯错,从与穆长秋带领的侧翼攻击部队遭遇一开始,就犯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日军第四骑兵旅团都是骑兵这沒有错,但这个骑兵旅团虽说马上的功夫沒有忘记,但是已经不在是与敌军骑兵厮杀的轻骑兵了,而是乘马接敌,下马作战的枪骑兵。
如果他在与穆长秋的部队接触之后,立即下马作战,结局不见得会这么糟糕,即便是在平原地带作战,他的那四门九四式速射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但是按照日军的一贯作风,以步兵对付坦克,也不见得会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两个骑兵联队就被打垮。
也许考虑到面对着抗联的火力过于密集,以步兵的方式接近,带來的伤亡只能更大,也许面对着抗联的坦克突击,手中缺乏足够反坦克火力的他,在与抗联坦克集群搅合到一起,使得坦克无法发挥自身火力的打算失败之后,还是打算利用他骑兵的冲击力,先解决步兵,在想办法对付抗联的坦克。
所以这位老兄,还是坚定的将更利于马上劈杀的轻骑兵战术运用到底,毕竟下马作战,进度再快,也不可能有骑兵的突袭快,这里又处在归绥周边不多的平原地带,骑兵对步兵的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但他却忘记了,步兵的推进速度的确比不上他的骑兵,但是步兵的目标之小,作战的灵活性,也远非骑兵可以相比的,最关键的是步兵的战术运用,也远比骑兵要灵活的多,即便是面对抗联冲上來的坦克,采取一边防御一边突击,也不是未尝沒有一战的能力。
看着望远镜内举着马刀正在进行最后冲锋的日军残存兵力,冷静异常的穆长秋非但沒有任何的表情,嘴角却是反倒露出了一丝讥讽的冷笑,就好像在他眼前的不是一群群的日军骑兵,而是一道已经烹制好的盛宴。
穆长秋不认为在自己四挺双联装十四毫米机枪,四门双联装双二十三毫米高炮,再加上大量的通用机枪和十二毫米高射机枪,以及全军人手一支的自动步枪组成的火力网,是左间久为人手下仅存的这点骑兵,可以轻松突破的。
当初他两个骑兵联队,自己尚且沒有担心过,现在面对着已经剩下不到两个骑兵中队的这点残存,他更沒有什么好担心的,对自己的部队和装备,他有着无比的信心,别说两个骑兵中队,就是在來上一倍,他也不相信对手可以突破自己的火力网。
穆长秋的自信,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尽管是骑兵,也尽可能在有限的作战宽度,采取了松散型的冲锋,但左间久为人的垂死挣扎,并不能给他带來想要的结果,在密集的交叉火力之下,他的决死冲锋并未比送死好到哪里去。
他的骑兵尽管以最大的马速,试图突破对手的阵地,但他仅存的这些部下,不管如何催促自己的坐骑进行最后的冲刺,却是连他对手阵地的边缘都沒有摸到,便被连人带马打成了蜂窝煤,更有甚者被对方射速奇快的小口径火炮,连人带马打成了两截。
在这么近的距离之内,双连装二十三毫米高射炮,与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对于任何一支冲锋的部队來说,都绝对是最致命的,一发平射的二十三毫米高炮弹,甚至可以在将日军骑兵连人带马一同打成两截之后,依旧保持着穿透力,寻找下一个倒霉者。
而在他的身后,追上來的抗联坦克集群,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连机枪都停止了射击,依靠坦克的冲击力,在战场上來回横冲直撞的碾压他的后卫部队,他断后的那些骑兵,一个个被坦克撞倒之后,又被厚重的履带碾压成泥。
在四面夹击之下,左间久为人的最后垂死冲锋,连一个水漂都沒有打起來,便悄无声息的逝去,而这位左间久为人少将,在最后攻击发起三分钟之后,还沒有等他的战马提起速度來,便被一发十四毫米机枪子弹,在胸口上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
与他那些或是被打成了一堆残肢断臂,或是被碾压成肉泥的部下一样,实现了他七生报国的愿望,只不过这个家伙的那匹纯种的阿拉伯马的坐骑,却侥幸的逃过了一劫,成了这场战役唯一的幸存者,也成为唯一的战俘。
在最后一声枪响落下之后,穆长秋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冷冷的扫了一眼到处都是人马残缺不全尸体的战场之后,却是连战场都沒有去打扫,派人将那匹特殊战俘牵了回來之后,便将所有的兵力,來了一个就地转向,杀奔身后的归绥城。
至于正与十三团激战的残存日军部队,他连搭理都沒有去搭理,自己这边已经解决掉日军的主力,剩下的这几个中队日军,如果在一个坦克连的配合之下,十三团团长还无法解决,那么他的这个团长就该换人了。
归绥城下的穆长秋,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归绥日军主力骑兵第四旅团,而此刻就在归绥城墙上,一直观战的日军蒙疆驻屯军骑兵集团司令官西原一策中将,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面对着一片惨烈的战局久久无语,好半天都沒有缓过劲头來。
曾经亲自出席了去年底华北方面军与关东军联系作战会议的他,对于当时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对这支军队的重视相当的不以为然,在他看來,自己手中的骑兵集团是无坚不摧的。
尤其是原來调拨给了十二军指挥的骑兵第四旅团归建之后,更是让他自信心暴涨了不止一倍,在他眼中别说大青山内那些缺枪少弹的土八路,就是屡次击败强大关东军的什么抗联一样都无所谓。
他的骑兵集群,面对着无论再强悍的对手,也一样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有着日俄战争时期黑台沟会战遗留下來的强悍作风,他的骑兵是无所畏惧的,这也是他在抗联已经突入归绥近郊之后,选择主动出击的主要原因。
此刻肠子都快悔青了的他,现在最后悔的是为什么要派出骑兵第四旅团放弃坚城,冒险出击,结果却是全军覆灭,这一战他几乎丢光了防守归绥的作战主力,剩余的残存兵力,在对手如此强大的攻击力之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城防工事在坚固,城墙在高大、厚实,又能怎么样,这些工事都是需要人來固守的,沒有了坚守所必须的兵力,就算修建在坚固的工事也沒有任何的作用,更何况眼下的对手,也不是缺乏重装备的河套地区的敌军。
战术凶悍、狡诈,装备出乎自己想象的先进,他们的坦克更是坚固异常,居然连七十五毫米野炮弹在近处都无法击毁,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集凶狠、狡诈为一身,再加上先进、强大的武器装备,让西原一策后背直冒冷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