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梵说
邓铮唔了声。尽管听后心里略有些不太舒服,有种被人算计了的感觉,但也没多说什么,只问道:“我知道了。二位过来是?”
顾、李二人闻言一怔,是啊,自己二人过来本来是准备安抚一下邓铮情绪,希望他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回应免得中计的,结果……这像是有半点需要安抚的样子?!
半响,李海洋呐呐了一句:“老弟,你对那个古温怎么看?”
邓铮心里一动,道:“还,不错。怎么?”
顾、李二人对视了一眼,顾伟元肃声道:“老弟你留意一下,这人的文风文字精神思想武侠世界观……皆有可取之处,最难得的是这次这么好的炒作机会也不肯用。是个能静下心来的人。假以时日,绝对会是个劲敌。”
邓铮揉了揉鼻子,竟自无言以对。
……
树欲静而风不止。
邓铮不准备回应,但是却有人想要把火烧得大一些,至少恶心恶心他,南国第一学府——岭南大学原副校长、南国几省中著名的新文化领军人物司浩然再次跳了出来。
这位在南方话语权极重的文化名人,网络上赫赫有名的大公知,似乎一直对金梁不太感冒,当初《神雕》连载正酣时,就曾发表《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心魔与虚妄》的批驳文章,引起轩然大波,这一次,他又发表了《武侠教授p金梁!革金梁的命:绝非虚妄》的文章,旗帜鲜明的支持凌风上人。
“……对于武侠迷来说,活在金梁时代无疑是幸福的。仅仅几部作品,就为所有人创制出一个自成体系的虚幻世界——江湖。在江湖里,有刀光剑影,也有爱恨情仇,有国家兴亡,也由于儿女私情。这个世界从未存在,却直指人心。
但是对于武侠创作者来说,跟金梁同个时代却犹如一个梦魇,无论有怎样的天赋和努力,似乎都会被笼罩在他的阴影里无从摆脱。马诗赋老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侠客小说作者,连他都说读了金梁的作品《神雕侠侣》后感觉很绝望——武侠小说写到这种境界还怎样去超越?这显然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追问,对所有武侠创作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的共同问题。
其实翻开金梁武侠,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总不会脱离“复仇——行侠——艳遇——奇遇——情变”这个古老套路,既是所谓的‘武侠味儿’,也是脱不开的魔咒。
既然是魔咒,那么就有解开的可能和必要。
凌风上人是水木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听说还是教高数的。这种理工科的背景本身就赋予了完全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所以在他的新书《金戈铁马录》中,创造性的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充满命运悲欢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一道缜密的数学难题,一个悲欢悬念,一个巨大的人性之谜团,20几个主要人物,20几个人性和爱情之谜,要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谜团。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知道每个人的谜底是什么。很难想象,一个研究数学的,竟然能够在一本书里同时把握20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而又将人性和爱表达得那么深刻和极致。
他和他的新生代同行们如猫姐、杀破狼、古温正在写一种完全不同于金梁的小说。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武侠小说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庞大而坚定的读者群,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武侠现象。
事实已经证明,一代人如果想超越上一代人,就不能做他们的奴隶。只有革掉金梁的命,才能有新的发展,产生新的大师。
鸿鹄岂可量哉?!
和别人不一样,凌风上人,这个教书育人的‘武侠教授’,选择的是一种硬碰硬的革命方法,像金梁一样的宏大的叙述,像金梁一样深厚的人文背景,但却与金梁完全不同的人性描述和善恶观,在他的笔下,推翻了严格善恶,推翻了金梁的儒侠古典情怀,以数学家的缜密逻辑思维,直接通往人性最深处最真实的世界……
我觉得照现在的势头走下去,革掉金梁的命,他需要的,只是不断创作和时间的认可!”(未完待续。)
( 武侠之父 p:///3/3936/ )
章364 唇枪舌剑不抵连载一回
司浩然作为南国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名气甚大,这一发声,效果自然不俗。
别的不说,单单后面跟着的那一群仰仗其鼻息的末流文人,姑且称之为文人,便上蹿下跳的很是欢腾,从各方面各角度拼命论证司浩然观点之真理性,恬不知耻,摇旗呐喊。
声势是炒上去了,热搜、热议名列前茅,图书销量几乎翻番,但惹来的却是数不尽的口水和骂声。
稍微委婉理智点的,还会劝告大家“诚然,金梁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武林至尊。但客观地说,把金梁当成了权威,圣人,让金梁不食人间烟火,才是对金梁先生的不尊敬。相信以金梁的远见卓识,人情练达,恐怕也不会把这什么革不革命的看成是犯上作乱、太岁头上动土。大家莫要动怒,白白成为别人恶意炒作的帮凶”、“奉劝大家冷静,一切以金梁先生回应为准,他不爽我们便血流成河;他不屑我们纯当狗屎一坨”……
但更多的是义愤填膺,直接短兵相接、措辞强烈地质疑驳斥:
“‘……很难想象,一个研究数学的,竟然能够在一本书里同时把握20几个人的命运’。啊呸,劳资瞬间对这些所谓公知文化人的厌恶感又增加了一成!还岭南大学原副校长呢,还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原来所有的时间都忙着歪着屁股捧臭脚去了,一本百万长篇玩转20几个人他就觉得牛逼了,怪不得在这里大放厥词,我觉得这位司副校长根本看不懂‘射雕三部曲’,因为人物实在太多了。”
“卧槽泥马,又一个拉金梁来炒作的,真不要脸。”
“你吹的那个凌风上人有什么好,水平还不如人家古温呢?人家白送的机会都不炒,做人的姿势可见一斑!”
“且把一切交给时间。有种咱们定个五年之约,看看五年之后,到底谁革了谁的命!”
“要超越金梁谈何容易?说人家是儒侠太局限。你吹捧的这货有本事写个道侠、法侠、墨侠、兵侠……诸子百侠?他写的那些鬼里鬼气的东西根本不是正道,就像一道数学题,明明最简单的算式三两步啪啪就出来了,非得故弄玄虚的设六个常量七个变量再列上八个方程。除了装逼毫无卵用!现在武侠小说市场虽然蒸蒸日上,但有硬货有创造力的作家就那么几位,对不起,您捧的这位还真不在其中。他写的这些东西知道的说是武侠小说,不知道的还以为志怪小说呢。充其量只是‘偏军和伙头兵’,真闹下去,革掉的只能是自己的命。”
“从‘菊花姐姐’到‘武侠教授’,完全相同的炒作手法在一次次上演,媒体对这一类事情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次次地为丑角的诞生搭好舞台。我不得不说,现在大多数媒体寻找新闻的思路,是在‘市场导向’名义下的街头娱乐报的思路,其特点就是对新闻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从而把新闻的价值。从‘第四种权力’,变成第一种娱乐,所谓的‘武侠教授p金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还‘武侠叫兽’呢,我叫你一脸!照眼下的情况,估计很快,什么“武侠辣妹”、“武侠女神”都该出来了。治学为文是条清苦的路,要守得住孤清耐得住寂寞。偏偏有人噱头为上,革命为先,立志要以文立命,似怒又怨欲语还休。让文化无端挨几记粉拳淋数滴香汗。真正受害的是金梁、坊珠四侠这些大师们,有了名头,也成了‘取法乎上’的牺牲品。”
“看前面的评论已经很明显了。其实这话不只对司浩然、凌风上人,对好多人都有用:你以为的世界。并不是这个世界。”
在此期间,邓铮收到了很多朋友关切的来电。大多是劝他消消火,最好不要回应,别人明显是想要捆绑消费他的名气。事实胜于雄辩,纯当对方是个屁就好了。
说实话,邓铮对于凌风上人说的话做的事虽不喜。但并不生气,同行是冤家,总不可能占了大部分声望地位金钱荣誉,还要让人家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然而对于这个三番五次跳出来蹦跶开炮的司浩然却是相当不爽,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明显超出了单纯做学问辩是非的范畴,有种劳资就是看你不爽非要歇斯底里下绊子使坏水儿的感觉……
不过暂时邓铮也没辙,真要打嘴炮的话,只会让对方得逞。索性眼不见心不烦,跟着《射雕》剧组一起,跑到幻萍老家大草原选外景地去了。
倒是气得林小璐哇哇乱叫,联合姜妃、贝格格、和琪,各披数十马甲,疯狂攻击司浩然的围脖,更是直接把司浩然的千度百科资料改成了“岭南大学老乌龟”并进行技术锁定,要不是谈薇拦着,林小璐和姜妃差点就鼓动自己的粉丝发起群嘲模式,在司浩然的师德人品作风道德上加以自由发挥了……
因为邓铮的沉默、邓铮众多好友的一致沉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捆绑消费,不过饶是如此,因为成功挑起了部分粉丝和中立武侠迷的情绪,虽然骂声居多,但司浩然、凌风上人短时间内还是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司浩然各类演讲邀约不断,凌风上人也是身价暴涨,除了一些高端媒体采访外,《金戈铁马录》更是在畅销榜上猛然甩开了《剑气长江》一个身位,开始逼近《神雕侠侣》。
正当二者沉浸在美好现实中,幻想着随着网络纷争进一步发酵达到顶峰,逼得金梁不得不回应双方自此你来我往大打口水战长期霸占民众视线时,《倚天屠龙记》第四回连载了。
这期《神州武侠》杂志发行后的短短一个上午时间,关于“武侠教授p金梁”、“司浩然是谁”、“凌风上人要革金梁的命”、“金戈铁马录好看吗”等名列前茅的热搜热议全都跌得看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倚天屠龙记第四回”、“银钩铁划”、“倚天屠龙功”、“张翠山和殷姑娘”、“字作丧乱意彷徨什么意思”……清一色的《倚天屠龙记》相关。
铺天盖地的质疑讨伐声也不基本不见了,与之相反的是,半天时间里,金梁吧首页置顶的第四回直播讨论帖却是有近400万人次的讨论量。
很多先前有些被热搜热议蒙蔽的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炒作大话都是废屁!一个二个上窜下跳收买水军雇佣无良媒体,折腾得自己跟马戏团大马猴似的,结果呢,人家根本不用出面,只需安安稳稳来那么一章连载,便能秒得你们渣滓不剩!
现在看来,之所以这两天你们挺风光挺出风头的,那还不是因为《倚天》没有新章节连载?这不,新章节一出来,分分钟你们人气全无,连骂你们消遣的兴趣都没有!就好像饭前无聊陪着狗狗玩球,你自觉玩的挺嗨的,但饭一做好,一溜烟全吃饭去了,谁还管你是金毛阿拉斯加还是哈士奇?!
在这第四回“字作丧乱意彷徨”的直播讨论中,争执最厉害的是“张翠山是否主角”。
有说不是,这张五侠出场虽然是华彩亮色的着笔,少年书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有着胸中陈兵百万的豪侠胆色。神气清朗、彬彬有礼,谦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风发意气。俞岱岩有危险,张翠山立即冲动起来硬生生勒住急冲的奔马;发现俞岱岩重伤,悲愤起来便要与人拼命。但终究还是少年心性,心中搁不得事,他的侠义情怀之中,其实缺乏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体悟和见识。
总体来说,不像是个正牌的侠士而更多地像个书生。
他有着书生的热血,也有着书生的单纯幼稚和境界的局限性。在离奇剧变之时他空有一身高明武功却不知所措,缺乏基本的应变和沉着的大气。龙门镖局离奇的灭门杀戮场面让他心惊和战栗,他甚至还不如一个女流之辈,完全不能承担这生与死巨大的震撼……
最重要的是,他的年纪已然不小,二十一二岁无论在《萍踪》《射雕》《神雕》里都绝对是超龄青年,没有多大进步的空间了,不太像金梁主角的样子。
也有很多人说是。
张翠山是个文质彬彬、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面目俊秀,虽然略觉清癯,但神朗气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符合主角气质。
出场铁划银钩,左右手全能,左手烂银虎头钩,右手镔铁判官笔。资质也好,还被张三丰独传了新悟下的“倚天屠龙功”,结合小说名字,这里可以视作一次暗示。
最重要的一点是,张翠山的铁划银钩这种武器在正派人物是比较少见的,和武当、张三丰的气质也并不相称。其他武当六侠的武器也没这么奇葩的,所以这两件武器很可能就是给他后来可以倚天剑、屠龙刀共同使用做的铺垫!要不然为嘛给他个“左右全能”?放眼金梁武侠里左右全能的诸如郭靖、周伯通、小龙女,哪个是平庸易于之辈?!(^)
( 武侠之父 p:///3/3936/ )
章 365 两广豪杰
此外,不少读者还发现这《倚天屠龙记》前四回的回目名跟先前作品有些不同:
天涯思君不可忘
武当山顶松柏长
宝刀百炼生玄光
字作丧乱意彷徨
古色古香,上口押韵,隐隐有些古体诗的意味。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最重要的是,这些回目名细细读来意味深长,极为切合每回的主旨,算得上是小说的一个浓缩。
大感惊喜的书友纷纷跑到邓铮的微博下面留言,问询热议此事。
邓铮这几天一直忙着跟蒋志鹏一起确定《射雕》最终的外景地,还是得到幻萍提醒后,才发现微博上相关留言已经好几万。
实际上,金庸先生之前在《明报》上连载的《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小说的回目都是四个字一回目,《倚天》有一百一十二回,《天龙》一百四十回。后来编纂出书变成为《倚天》四十回,《天龙》五十回。出书前,老先生特意把回目改成诗词,一方面是对小说的一个润色,使得小说更具有古色古香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不断学习进步的结果。
金庸先生其实不能说擅诗词,早年《书剑恩仇录》中写的几首古诗词还闹过一些笑话,以至于编纂成书时,有些还被他主动删去。但老爷子一直是很喜欢这个的,也一直在学习进步,后期为《倚天》《天龙》所写的章回名就被很多人推崇,虽然称不上经典,但他所写诗词句句情真意切,直入读者心门,称得上是小说的一个浓缩。
比如《倚天》第一回“天涯思君不可忘”将郭襄的一片痴情展现无遗,最后一回“不识张郎是张郎”把蛛儿的少女情怀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金庸先生擅长描摹情感,诗词这一形式可以使得他的这种情感描摹更为凝练精致……
“作诗填词我是完全不会的,但中国传统小说而没有诗词,终究不像样。这些回目的诗词只是装饰而已,艺术价值相等于封面上的题签——初学者全无功力的习作。”
想来想去。面对这样热情,不回应些什么似乎说不过去,邓铮便把这句金庸先生写在《天龙八部》后记中的话,拿来作为对读者热情的回应,发在了“作家金梁”的围脖中。
“大金梁你太谦虚了!相比之下,某些人简直爆!”
“别酱紫啊,你这样让那些瞎嚷嚷着要革命的人还怎么活?”
“现在越发觉得。我先前跑去骂‘凌风上人不要脸司副校长跪着舔’简直就是大错特错,简直就是丢金甲卫士丢大金梁的人!萤辉之于皓月。臭尿之于大海,饿了吃饭不吃屎,我儿子的儿子得叫我爷爷……这有什么好争辩的?!”
连邓铮也没想到,偷懒而已发的一条微博,居然再次把凌风上人和司浩然对比成了人人喊打不齿的渣渣……
《神州奇侠》正传八部,邓铮是以“古温”的名字直接投稿的。而且为了跟自己这个“金梁”彻底撇清干系,杜绝麻烦,选的出版社还是“秋雨文艺出版社”。
任谁都知道,他跟“秋雨”可是狠狠闹翻了的。所以安全系数很高。
当然。现在的“秋雨”负责人早已不再是那个打压过顾伟元李海洋的薛玉祥了,那厮早在《首都新报-武侠版》被《神州武侠》碾压过后便被无情拿下了。现在是一位新的领导。
这位新领导其实一开始是《神州奇侠》的,觉得风格太极端太另类,他还是喜欢金梁的风格,所以对于这位“古温”交上来的前四部的稿件,只拿《剑气长江》翻了两章便忍不了了。结果稿件被他读中学的儿子给翻到了,好家伙。一向自律极强两大校花苦苦追求都能以学业为重婉拒的小子,居然一口气读到天明,作业都没做,顶着两只大熊猫眼,偏偏还璀亮的跟星星似的,一下子便镇住了这位领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