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武侠之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梵说

    记者们对此虽然理解,但却不肯轻易服从,不过见校方不是开玩笑走了两位反对声最大的,便只好不情不愿地遵循下来。

    十点四十,剧场大门关上,不允许再进来。

    后台,邓铮也刚刚结束了跟谈薇的通话。

    rsa1的新专辑正在最后的紧张筹备阶段,大家忙得觉都不够睡,实在赶不过来,便给姜妃打掩护,以课程重要为由,向公司请了假,算是作为代表吧。不过谈薇最终还是忍不住抽空躲在更衣室打了电话给他。

    电话调成静音,邓铮调整呼吸,昂挺胸,走上台前。

    舞台之下,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一张张面孔表情各异,远比第一次上课时人多,按理说他应该更紧张才是上次上课最开始几分钟其实心脏还是狂跳的。

    但特别奇怪,小小的阶梯教室里,站在三尺讲台上他有些紧张,但现在一千多人的剧场里,他独自站在舞台中央,反倒是特别平静和自信,一切就像前世无数次演出那样,熟悉和从容沁入骨髓,就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迈步走到台前,只笑了笑,正要开口,突然哗啦啦啦,剧场里的同学们卯足了劲儿,给了他一阵无比热烈的雷鸣掌声。

    既是对他的支持鼓励,也是对农黎、容茂实他们的反击和抗议!

    过了几秒,邓铮摊手,示意大家安静,中气十足,朗声笑道:“谢谢大家的掌声。放心,我不紧张。”

    台下同学们轰然大笑。

    邓铮又道:“不紧张不是因为我心理素质过硬,是因为今天之前,有人骂我没资格来这里教书,简直十恶不赦,有人骂我写的武侠小说糟粕中的战斗机,整个祸国殃民总之恶行累累、罄竹难书,早晚是要下地狱的。都快下地狱的人了,还有什么可紧张的?所以,正式开讲前,我就一句:放马过来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道理我懂。”

    “金梁加油!”

    “老师我们顶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靠太贴切了!”

    “武侠金句王啊有木有!!!”(未完待续。)

    ( 武侠之父  p:///3/3936/  )




章408 就从严肃开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句话最早应该是出自徐克、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电影中,本来带着师弟们准备归隐,从此不问江湖事的令狐冲,却在不经意间又被卷入到江湖厮杀中。影片后面,当令狐冲在埋了师弟们的尸体后,悲愤难平,这时,任我行对他说:“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啊?”

    后来这句话便被简练成了逼格满满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不再提“恩怨”二字,但其中是非、利益、恩怨的意味却比之前更加传神丰满。

    邓铮今天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讥讽的意味很明显别逗了,你们喷我、喷武侠小说绝非是因为文学本身,而是因为涉及“是非、恩怨、利益”!

    台下同学们眼睛大亮,轰然叫好,一些不相干的老师教授、媒体记者也不禁莞尔,唯有农黎、容茂实等一行人脸色不太好看。

    容茂实心道,哼,你就牙尖嘴利吧,我倒要看看你这兴起才几年的武侠小说,到底该怎么讲?到底有什么可讲?!

    邓铮话见好就收,脸打到即止。伸手点下遥控器,舞台上面能放pp课件的幕布放了下来,投影仪闪烁间,幕布上显示出了一行字“第一课、千古文人侠客梦”!

    真的假的,居然还专门准备了课件?!

    第一次上课时不是连片纸都没拿出来,只靠嘴巴讲了一个多小时,因此才会被很多严肃教育者批为‘传销讲师’、‘脱口秀教授’吗?

    难道是迷途知返、拥抱严肃了?可是,武侠这东西,真要做课件能做出什么内容呢?!

    但不管怎样,这一开始,一股子严肃范儿先展露了出来,不少人精神顿时一震,想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是不是也就是咋呼人玩个形式而已……

    台上,邓铮已经开始了:

    “……谈论武侠小说,很难不从‘侠’的观念入手。上节课我们说了很多,狭义也好。引申也罢。说到底,武侠小说是一种讲述以武行侠故事的小说类型。个人觉得,‘侠’是灵魂,‘武’是躯壳。或者说‘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

    “这就难怪研究武侠小说的朋友们。喜欢花费笔墨分辨‘侠’的观念。因为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武侠小说,以及武侠小说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就只能是一笔煳涂帐。”

    “武侠小说目前虽然还未有太多学者研究,但关于‘侠’、‘侠客’却是向来不乏专著。像张如慧最早在《中国大侠记》一书中列举了‘侠’的八种特征;其后,李健在《侠客小说论》中总结‘侠’的十种特征,只有第一条‘尚气任侠,急人之急’与张如慧所讲相符;而王雏鹰在《欧罗巴骑士与中国大侠》一书中列举‘侠’的十一种特征;马如辉在《中国古典短篇侠客小说研究》一书列举‘侠’的九种特征,又都各有自己的说法……”

    毕竟曾经有多年的舞台经验,邓铮的台风比起普通老师可有范多了。而且他在整个述说的过程中,幕布上的课件不断翻页,但他自始至终没看过去一眼。

    全程面向台下,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不紧不慢,侃侃而谈。

    给人感觉,他自己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课件辅助,之所以用这个,是担心有些生僻的字词人名,学生们只听一遍的话未必能弄清楚。所以用来帮助大家直观了解的。

    这种闻所未闻的博闻强识,这种强大至极的实力和自信,以及他整个人在舞台上呈现出的形象气质……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气场。罩得整个剧场内鸦雀无声。

    最关键的是,他讲的东西还真是言之有物,旁征博引,因此,从一开始,就引得大部分人都情不自禁的全神贯注。认真倾听。

    台下不少同学这时已经完全听了进去,并开始沙沙沙沙做起笔记来。

    “……仔细分辨,不难看出以上各位前贤所赖以观察的角度不同,故其结论相去甚远。张先生目的是介绍中国文化中可以统称为侠的这一侧面,包括史书、诗文、小说、戏曲,因此下定义时基本上没有依据古人史书中的看法,更多的是依据我们近、现代人的阅读印象;李先生则先确定‘最早的武侠小说,应当是唐代的传奇’,故依据《太平广记》所收二十五篇‘豪侠’小说来给‘侠’下定义;王先生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更多着眼于中国的‘侠’与西方欧罗巴‘骑士精神’的异同;而马先生的书主要依据司马迁、班固等史家著作,考察的是古代‘侠’的型态……”

    “然而,尽管各家所述都言之有理,但都很难作为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基点。在我个人看来,武侠小说中,包括之前侠客小说中‘侠’的观念,并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以及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

    “因此,我觉得我们这门课最大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考察这种‘融合’的趋势及过程,而不在于给出一个确凿的‘定义’!”

    咦?小子还啊有点鬼门道啊?!

    最后这几句话,使得坐在剧场角落里的端木巍然老教授心中一惊,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作为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的负责人,一辈子跟这个打交道,自然清楚邓铮所阐述的这个理论基点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也是很先进的,就凭这个理念,文学院半数新进的年轻讲师都比不过台上这小子!

    不止是他,过来听讲的很多本来满不在乎只是凑趣打热闹的教授讲师,也都感受到了一股端肃的学术范儿,渐渐收起了轻视玩乐之心,没想到……这课讲得居然超乎预期的靠谱!

    在座学生中,姜妃属于最识好赖的那一批,听了这一小会儿,已经渐渐放下心来,眼睛牢牢锁定台上那个万众瞩目的潇洒身影,黑瞳漾成了一汪清泉儿……

    “……‘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听到这里,从开始一直郁闷到现在的农黎顿时精神大振,好啊,就怕你不从史书这方面追根溯源,你果然耐不住!(未完待续。)

    ( 武侠之父  p:///3/3936/  )



章409 要拿历史开抡
    (新年快乐!提前给大家拜个年!祝朋友们新春快乐,大吉大利!)

    农黎精神大振。陪同他一起来的几位学者也是一下子摩拳擦掌兴奋起来,就好像眼看着追了大半宿的香獐子越跑越快,如离弦之箭却自己一头扎进了篱笆里。

    容茂实严格意义上跟他们本不是一路,但今天这场合立场相同,勉强称得上“同党”。座位也是紧紧相邻。

    他听邓铮的课正越听越奇,越听越惊,突然留意到农黎的异样神色,心中一动,忍不住问:“农主席,怎么,金梁他这样讲不对?”

    农黎嗯了一声,只笑不语。

    旁边立马有人替他解释道:“这样讲自然不错。但是想要以此来替武侠追本溯源,争取‘历史’上的支持,却是从根上就歪了。”

    容茂实‘哦’了声,不解道:“从根上就歪了?”

    那人摇头晃脑卖弄道:“史学界有个说法中国之武道,起于孔子而迄于郭解。汉文、景、武三代,以直接间接之力,以明摧之,而暗锄之,以绝其将衰者于现在,而刈其欲萌者于方来。武道之销亡,夫岂徒哉?”

    容茂实听的直翻白眼,麻痹能不能讲中文?!

    那人留意到农黎也在皱眉,赶紧停下卖弄,细细解释:“主流历史学家早已断言,因为汉文、景、武三朝的高压打击,东汉以后的游侠一蹶不振。司马迁为史记著游侠列传&;,班固追随司马迁,为汉书作游侠传,其中除照录朱家等人事迹外,又增加了萭章、楼护、陈遵、原涉等人的任侠行为,不过叙事观点已有所变化。此后便无以为继,历代史家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了。自后汉书迄明史都无游侠列传,这正可看出自东汉以后游侠已经没落,不再为史家所重视。于是形成了这么一个特殊局面:讨论汉以后的侠客。不能再借助于‘历史’的支持了。也就是说,很难再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了。”

    容茂实眼睛大亮:“这么说,他想要选择从这方面入手其实是在自曝软肋,而他自己却不自知?”

    那人道:“正解。”

    农黎也笑了笑。滋遛滋遛抿着茶水。

    “然则,史学界有种说法,东汉之后,史书无侠。”

    这厢众人正志得意满地盘算着,待会儿怎么狠狠抓着这一点攻讦邓铮时。?一台上的邓铮梳理完前边历史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噗。农黎抿的一口茶水差点喷到了旁边人的脸上,眼睛瞪的跟铜铃似的,脸皮子都在哆嗦,干什么你这是?!我们今天还要找茬的啊,你就不能偶尔按常理出一次牌?!

    容茂实也是一脸活见鬼的表情,卧槽,这么狠?!但后面你要怎么圆来?

    至于旁边那位卖弄帝已经完全懵逼了不是他不明白,是一切变化太快啊!

    邓铮接下来讲的,跟那位卖弄帝讲的大同小异。末了,却话锋一转,道:

    “是的,从后汉书起,史家不再为游侠作传,可这不等于社会上不再存在游侠。魏晋南北朝诗篇、唐代传奇,以至宋元话本,其中的侠客形象,不少带有其创作时代生活的印记。作家之所以将侠客搁在兵荒马乱、藩镇割据或者王朝更替的时代,自然不是偶然的。当然。文学不等于生活,这里掺入许多作家想像的成分。但史书不也不能直接等同于生活,不也掺入史家主观评价的因素?而很少考虑‘已经消失了的、短暂的时间与一份证实那一事件的、保存下来的材料之间的差距’。因而很容易产生一种‘史书迷信’,以为‘史书’就是‘历史’本身。”

    “大胆!”

    “胡说什么!”

    “要尊重客历史。不要信口雌黄!”

    邓铮话音未落,农黎等好几人便争先恐后地出言呵斥,仿佛他刚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语一样。

    倒是在座不少专业搞历史的或若有所思,或暗自点头。

    同学们一看有大争议,精神齐齐一紧。

    媒体记者则是极为兴奋激动,噼噼啪啪。咔嚓咔嚓,键盘声与快门声齐飞,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细节。

    邓铮不理农黎他们,自顾自道:

    “尽管司马迁‘有良史之材’,所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但司马迁照样有自己独立的视野以及阐释眼光。选择‘不轨于正义’并为当朝所诛死的游侠作传,不就隐含着不同于当代主潮意识型态的价值取向?明人柯维骐称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乃自伤身世有感而作:

    迁遭李陵之祸,平昔交游,缄默自保,其视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者何如!其言曰: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盖有激也,此与货殖传同意。

    此前的秦观、晁公武,此后李慈铭、蒋智由,都有类似的说法,都强调遭李陵之难这一事件对司马迁写作游侠列传的潜在影响。

    当然,也有相当不同意者,譬如班固的司马迁传赞&;就认为史记确是实录。”

    容茂实听得心里直卧槽,特么怎么好话赖话正话反话全让你给说完了?你到底想要怎样我们还要找茬啊!

    而台上,邓铮顿了顿,又道:

    “其实这两种说法并没有根本矛盾,‘实录’并非有闻必录,‘有激而作’也不是洩私愤。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包含史实与评价两大部份,只不过评价往往隐含在事件的叙述中因而不易觉察而已。头再看何以从后汉书起,史家不再为游侠列传,就很好理解了。班固虽袭史记体例作游侠传,可在司马迁传赞&;中已批评其‘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后世文人也有讲得更不客气的,如史记辨惑中就称司马迁为游侠作传‘几于无谓矣’,既非‘以善恶示劝诫’,也非‘以技能备见闻’。可见史家之以为无可述,不等于就不存在,东汉以后游侠未必就真的魂消魄散,只不过不再进入正统史家的视野而已。”(未完待续。)p://

    ( 武侠之父  p:///3/3936/  )



章410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奇
    “你,你这也太武断了?”

    “咋不上天呢,你丫这才第二节课,就连司马迁连《史记》都质疑上了?!”

    “貌似片面,实则扯淡。:6…≦,”

    “偷换概念,哗众取宠,简直不可理喻!!!”

    台下一部分的记者、老师、文人骚客们哄然起声,质疑邓铮。

    然则他们的声音越喊越不自信,因为大家嚷着嚷着发现,在座的那些教历史的,或者说懂历史的专家学者,包括早前做过历史系教授的马副校长,脸上呈现的并非是踩到大便的神情,而竟像是看到大便上生着一丛繁茂芬芳的鲜花……
1...187188189190191...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