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董卓之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名武

    “是啊!主公,而且一个个都很严肃,也不知是不是考核出问题了”和安点头道。

    “看来他们是通宵批阅了,走,快去看看”牛辅道。

    “夫君,您的衣服”董仙儿在后面喊道。

    “哦,对,对”牛辅点了点头。

    。。。。。

    不久后,在内堂之中,当牛辅到来后,看着一人拿着一份考卷,似乎没有疲倦,反而格外精神的李儒五人,笑道:“怎么了,看你们都很严肃,是出问题了吗”

    听到这话,李儒摇了摇头,抱拳认真道:“主公,没其他问题,而是我们五人对此次考核的第一名,有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请主公做主”

    “第一名”牛辅微微意外后,顿时一喜,对第一名有争论,那足见人才不少。

    “既然这样,把考卷给本侯看看”牛辅期待道。

    “郑师,您先来吧!”听到这话,五人相互看了一眼后,李儒尊敬道。

    郑玄听后,点了点头,拿着考卷放在牛辅的案桌上,感叹道:“大司马,此乃老朽选定第一名,也是老朽这几年,见过最有才华的年轻人,估计只有季珪可比”

    “是吗”牛辅惊讶道,竟然能媲美崔琰,崔琰可是难得人才,可惜目前在袁绍那里,连忙翻开了考卷后,率先向着姓名看去,上面写着“徐干”二字,这个名字他不认识,但看郑玄的表情,估计应该不会差。

    当牛辅仔细的一字一句看后,脸色顿时一变,这个徐干的确文采极佳,书法超群,估计可以跟王璨比,对儒学的理解,也相当深刻,不过,对于论兵这他最为看重的核心正题,虽然写的气势磅礴,但确虚幻的很,若是当一片赞文,那绝对是第一名,但这确不是他所需要的。

    微微思索后,牛辅看着期待的郑玄,突然满脸笑容的赞赏道:“好文章,真是好文章,此人有如椽之笔,海内罕见”

    听到这话,郑玄顿时露出了笑容。

    “郑师不愧为当代第一大儒,这徐干日后必是朝中能吏,某看他定然可以进入前三”牛辅笑道。

    “侯爷英明”郑玄施礼道。

    牛辅笑着放下后,看向了蔡邕,道:“蔡师,把你的拿来看看”

    他现在有点感觉了,估计郑玄和蔡邕都是以在对儒家经典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选拔的,这样的人,有才不假,但估计难为济世之才。

    “诺”蔡邕说后,将自己选中的考卷递了过去。

    牛辅翻开一看后,脸上露出一丝笑




第五十九章:三才(求收藏,求推荐)
    将考卷翻开后,牛辅看了一眼姓名,顿时目光一变,竟然是蒋琬,蒋公琰,他竟然来了,

    这位他当然熟悉,前世蜀国四相之一,号称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水平不说超过诸葛亮,但也不会差太多。

    诸葛亮曾经对刘禅说过,“臣如有意外,军国大事皆可全部交给蒋琬”

    难怪荀攸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注意力立刻集中了起来。

    “夫论兵者,先论民,民富而国强,国强而兵盛”

    “关中之地,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实乃天赐福地,天子虽幼,但圣明睿智,朝中更有司马坐镇,三公辅佐,大军十万,此真乃文武齐备,大业可期”

    “学生有言,其一:当重用各地士族,拉拢豪门,培养英才;

    其二:当减免徭役,重清赋税,丈量青田,重申法度;

    其三:当裁减军队,实行军屯;

    其四。。”

    当牛辅仔仔细细的将考卷看完后,缓缓放了下去,此时他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看到这一幕,荀攸微微一笑,道:“主公,是否哪里不对”

    牛辅听后,平淡道:“还行吧”

    不是不对,而是让他失望,很失望,这就是蒋琬的本事,不错,里面是说了很多富国强兵之策,但字里行间,透着对士族大家的恭维,完全是让牛辅舔着脸,去拉拢这些人,寻求稳固,这样的事情,何须他人多言,就是个普通士子也知道,在他看来,这不应该是蒋琬的文章,他的文章,应该有翻天覆地之能,改革换元之魄,应该能明白士族乃是朝廷最大的敌人。

    就这,还商鞅,他给商鞅提鞋都不配,也不知道诸葛亮怎么选中如此庸才啊!

    “庸才”想到这里后,牛辅目光一动,立刻看向了依旧带着微笑的荀攸,他都能看出来,荀攸会看不出。

    “公达选择这片文章为第一,说来儒也有些惊讶”李儒这时也道。

    “若诩猜的不错,公达,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贾诩突然笑道。

    荀攸听后,看着牛辅,抱拳请罪道:“主公恕罪,唯有如此,主公才能看出此人之才”

    说完之后,再次从袖口当中,拿出了一片竹卷,道:“主公,您在看看这篇”

    众人好奇一望,牛辅意外的接了过去,打了开来,十二个大字立刻出现在了眼前。

    “均徭役,平算赋,育人口,扩国力”

    “国之大敌,士族豪门也,关中虽富庶,但六成之土地,人口皆在士族手中,剩下四成,虽赐予耕农,但依旧被其所控,纵大军百万又如何,困之以粮草,夺之以权威,实乃司马之大敌也”

    “自古。。”

    只见牛辅越看越惊讶,甚至整个人慢慢站了起来,当轻轻将考卷收好后,转头认真道:“这也是他写的”

    “这是臣写的,不过是他说的,臣其实在几天前,就曾偶遇他,一番闲聊之下,实堪为天下英才也,但考核结束之后,臣翻了他的卷子,里面的内容,同此文的内容,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公,他这是何意,他就是在求稳,因为朝廷如今的情况,虽不说何等强盛,但也有着天下雄兵,非弱秦也,庙堂之上,更是文武齐备,年仅二十有四,确心中如此稳重,顾全大局,不已一时而定胜负,方方面面为大业着想,主公,就算他写的是您手中这篇,您现在敢用吗”荀攸认真道。

    牛辅一颤,他,他确实不敢用,因为还远远不到那个时候。

    再次看了一眼手中的考卷后,牛辅感叹的摇头道:“若无公达在,如此人才,险些埋没了”

    “主公,过奖了”荀攸施礼道。

    “他现在在哪里”牛辅问道。

    “臣来的时候,已经让人立刻将他请入臣的府邸”荀攸道。

    “好,公达心思缜密,让他今天就入府,本侯想跟他当面聊聊”牛辅道。

    “诺”

    牛辅微微思索后,道:“蔡师,郑师,你们也累了,先下去好好休息吧!第一名到底是谁,本侯明天会通知你们”

    &nb



第六十章:谋士定策,而雄主立世
    当贾诩将考卷恭敬的递给牛辅后,牛辅立刻翻了开来,率先看向了名字,他倒想看看,能让贾诩这个毒士如此忌讳的到底何人。

    “郭横”牛辅眉头微微一皱,这个名字他没有听说过啊!

    立刻翻去了后面的“伦兵”。

    “今关中之地,天子之居,带甲十万,民殷而国富,朝有贤臣在侧,军有良将坐镇,实乃天赐之情,然夫用兵者,若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纵天赐,亦无为,司马英明,也终将败于时势”

    “天下之风云,依横所见,未来必起中原及北方大地”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田丰,沮授,审配,许攸等皆智谋之士,颜良,文丑,高览等皆熊虎之将,飞将虽勇,确失忠义,白马虽刚,确无谋臣,定难以抵挡,其必破幽州,吞并州,纳青州,为北方霸主,虎视中原”

    “然袁绍虽能得一时之力,但观其本人,好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可雄霸一方,确无纵横天下之能”

    “北方之外,中原之地,诸侯林立,依横所见,兖州牧曹操,处事大气,果断有明,麾下荀彧,志才等皆当世奇才,有陈,良之能,必能灭袁术,收徐州,成中原一霸,形两分之局”

    “观此种种,依横愚见,朝廷当有三策可安天下,

    第一策:仿秦将司马错,不急图中原,率军平灭汉中,收复巴蜀。

    益州刘焉,纵兵张鲁,造乘舆车具千余辆,有称帝之志,司马得天子授权,可随时出兵,若能得此天府之国,便能大大的增强兵力,人口,土地,资源,待中原有变,便可雄兵悍将出关,以绝对的实力,扫平四野,澄清天下”

    看到这里,牛辅咽了咽口水。

    第二策,为中原,厉兵秣马,先定南匈奴之祸,西凉外域之患,随大军出函古,灭袁术,夺南阳,逐鹿中原大地,剿灭曹操,五年后,对战北方袁绍,若胜,则成就千秋霸业,鼎立乾坤,雄师百万,皆时挥军江南,定荆襄之繁华之地,跨长江,灭江东士族之林,如此天下定然一统”

    第三策: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朝廷可积极休兵养民,坐看中原风云,挑拨南北矛盾,袁绍统一北方后,其必南下中原,谋取天下一统,依横所见,袁绍性格有缺,若有雄主率军据官渡,以守为攻,或会出现惊人转局,皆时便乃是天赐朝廷之千古良机也,一击之下,或可直接定天下大势”

    “兵无常,水无形,论兵便是论天下大势,谋者立策,而雄主定世”

    “学生,郭横拜上”

    牛辅看完之后,缓缓坐回了案桌上,喘着粗气,如果此人不是如他一般的穿越者,那真是太可怕了,所言之事,竟然看穿了未来十年的天下变化。

    “主公”看到这一幕,李儒和荀攸惊讶道。

    牛辅眼神一凝,望着严肃的贾诩,认真道:“此人何在”

    “臣已经立刻派皇城司去找了,应该很快会有消息”贾诩道。

    “不,完全不够,来人”听到这话,牛辅喊道。

    “在”

    “传令下去,立刻封锁长安四门,在榜文没有发出之前,谁也不允许出去”牛辅道。

    “诺”

    牛辅呼了一口气后,似乎放松了一些。

    “主公,不知我们可否看一下”听到这话,李儒有些好奇道。

    “拿去”牛辅递了过去。

    李儒和荀攸立刻打开郭横的卷子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严肃。

    当看完之后,李儒震惊道:“人才,不!若此人所言皆言中的话,当为世之鬼才也,目光之锐利,举世罕见啊”

    “你说什么,文优”听到这话,牛辅面色一边



第六十一章: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当天下午,在大司马府内,一处廊道尽头的雅致凉亭当中,只见郭嘉正同一位仪态轩昂,气度不凡,目有威,形有姿的男子坐在一起。

    “这大司马府的酒就是不一般,起码是二十年以上的佳酿,蒋兄,你真不要”只见郭嘉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点心道。

    旁边的蒋琬看后,苦笑了一下,低声道:“郭兄,这里毕竟是大司马府,还是需要注意仪态”。

    “嘉正准备吃午饭,突然就被公达带着一大群虎卫给领来了,早已饥肠辘辘”郭嘉说后,竟然毫无斯文的打了一个饱嗝。

    蒋琬听到这话,有些动容道:“那看来郭兄的考卷,定然得到了大司马的极大青睐,否则绝不会如此重视”

    “青睐就不会把我们丢在这里,快一个时辰了”郭嘉笑道。

    “这点确实奇怪,我看大司马估计是遇到急事了”蒋琬皱眉道。

    郭嘉嘴角一扬,擦拭了一下嘴巴后,道:“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这一次考核招贤更加让大司马着急的,那就只有一种,关中根基,三辅之地遇到危险了,西凉不可能,汉中张鲁更不容用说,南阳袁术有动机,但不会这么快,且有函谷关在,应该也不会让大司马抽不出这点时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河套出问题了”

    “河套”蒋琬眼神一凝。

    “不错,自从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被镇西将军韩遂斩杀后,凉州以西的羌胡,小月氏等外族,已经难成大气,唯一还能直接对三辅产生威胁的,就只有被安置在河套的南匈奴,以及其他游牧小族,南匈奴分为两派,一派乃是分部在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河套地区,以老王扶正的匈奴本家,一派是以原老单于羌渠之子于夫罗为首的一部,他们经常抢掠并州,河东一代,老王稳重,不会随意对朝廷发起开战,若猜的不错,估计问题就出在这个于夫罗身上”郭嘉眯眼道。

    “郭兄,为何如此确定莫非有洞察未来之能”蒋琬惊讶道。

    听到这话,郭嘉咧嘴一笑,道:“因为我被抓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了百里加急,从北门进入了长安,所以绝对不是关外的诸侯”

    蒋琬顿时一愣,随即依旧敬佩道:“虽是如此,但郭兄嗅觉之敏锐,让人惊叹,如此说来,于夫罗是打算抓住机会,重夺王位”

    “估计还不止,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东起贺兰,西至吕梁,南连长城,北依阴山”。

    “水草丰美,既利于农耕,亦宜于游牧,足以养活数百万人众,如此之地,光靠他于夫罗是绝对不够的,否则也不用等到现在”

    蒋琬眉头一挑后,低声道:“吕布”

    “不错,吕布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但凡有点见识,必定外接袁绍,公孙赞,内安匈奴,外族之患,而如今匈奴老王,左贤王乌维斜,据说早早就上奏朝廷,以表忠诚,若吕布有谋主再侧,其定然纳于夫罗所部,以并州为根基,背倚河套之固,裹匈奴,乌桓、羌胡等十万之众,成霸主之业,虎视中原”郭嘉笑道。

    蒋琬脸色一沉,“于扶罗会听吕布的吗”

    “不是听,而是合作,因为吕布如今是并州刺史,自汉庭衰落,对河套的管辖已经大不如前,并州刺史就是名义上的掌控者,于扶罗是匈奴,纵然他兵锋在盛,铁骑在勇,也不可能占据大汉的城池,河套才是他的归宿,只要吕布派人真心结交,其必定结盟”郭嘉拿着酒杯喝了一口。

    “那朝廷该怎么办呢”

    听到这话,蒋琬一颤,而思索的郭嘉似乎没有察觉出什么不对,冷笑道:“若无大司马坐镇关中,或许还真有可
1...1516171819...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