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名武
大概五天过后,在函古关内,一名传信兵汇报道:“禀将军,袁术没有理会我军的情报,执意要收复陈留,一举拿下山阳,生擒曹操”
听到这话,站在张济旁边的徐庶,摇头道:“四世三公的名头实在太大了,导致袁术盲目自信,我军已经提前告诉他,张邈可能是假意投降,就是为了引诱他,全军北上,破开他同徐州的联系,但他竟然还要北上陈留,其必败无疑啊!”
张济眉头一皱,道:“元直说的是,袁术这个人在去年的阁部会议上,本将就说了,空有虚名也,但没有主公命令,我军也只能望风而叹啊!”
听到这话,徐庶严肃道:“将军,其实袁术败了,也就败了,不管怎么样,都会消耗曹操一部分军力,人力,财力,但如今最重要的是。。。”
“是南阳”对面沈易突然认真道。
“不错,南阳为我大汉第一郡,袁术此次可以说倾巢出动,大将纪灵,张勋、桥蕤等皆被其带走,如果这个时候,曹操联系了荆州牧刘表,让其伺机攻占南阳,那不但会导致豫州的失陷,断了袁术的粮道,更关键的是,我军要是在出函古,就很可能遭到两面夹击,荆州和兖豫二州会向两把枷锁一把,捆住我军出关之路”徐庶担忧道。
张济眼神一凝,“刘表有这个胆子吗”
“庶是从荆州来的,刘州牧虽过于守成,但当年能一人一骑安定荆州,逼死江东猛虎孙坚,岂会看不出这绝世的良机,南阳原本就归荆州所辖,从襄阳到南阳,不过百里之地,骑兵纵横,半天就能来回,荆州富庶,甲兵十几万,他若不出兵,那也坐不稳荆州之主了”徐庶认真道。
“如此,我军可否率先拿下南阳”一名将领道。
“不行”沈易一挥手,抱拳道:“将军,不管怎么说,我军同袁术目前乃是盟军,且如今的胜负,乃是我军的分析,只有五成的可能,若袁术最终战败了曹操后,发现我军背信弃义,夺了南阳,那不但失了名义,也会让袁术气急来攻”
“三,哦!不,沈校尉说的很对,目前夺下南阳不合适,因为若是如此,有损主公的信誉,且荆州刘表也绝不会允许,他会大举出兵,如今巴蜀情况不明,我函古虽然有两万精兵,但同时面对兖,荆二州的威胁,是远远不够的”徐庶赞同道。
“如此岂不是坐视南阳落入刘表之手”陈到皱眉道。
“那倒不一定”徐庶嘴角一扬后,道:“若是曹操主政荆州,那确实很难,但刘表就不一样,其喜稳而少争,崇文而弃武,且袁家四世三公依旧对他有威慑力,如有另外一支军队,借助机会,率先攻占南阳,同时上书刘表请降,则不但可定关中之情,更能顺势替我军拿下这第一郡”
“元直,哪一支军队”张济意外道。
“汝南”徐庶认真道。
“元直说的不是那黄巾将刘辟,龚都”张济眉头一挑。
“不错,将军”徐庶点头后,道:“此二人虽然黄巾,但庶了解过他们,为人豪义,且一直想改换门庭,两人所控军队不低于八千,汝南距离南阳十分接近,若能说服他们,在袁术落败,刘表攻击南阳时,率先出骑兵,纵横百里,拿下宛城,那便破了曹操和刘表锁龙之局,另外就算不成功,若汝南愿意归顺,也等于埋下了一颗暗子,南阳随时是我们关中的一块肥肉”
张济听后,赞赏的点头道;“元直所言甚是,不过他们愿意吗”
“这就要看怎么做了,其一:以天子的名义,暗中赐予二人朝廷官职;其二:派遣可靠能言之辈,亲自赶赴汝南,说明主公之心,以及天下之况,告诉他们,若无进取之心,汝南早晚会被奸臣曹操所吞并”徐庶道。
张济面色一凝,“第一点没问题,但第
第一百一十二章:不容道统
两天后,在汉中南郑,太守府衙内,
一位身着华衣,大概四十来岁,既有武将所具之英气,又有道家清净柔和之势的中年男子,望着摆放在面前的圣旨和书信,面带为难道:“今沈辅和刘焉同时来信,一个册封某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让某不要让路,协助叛臣;一个以沈辅国贼巨奸,野心勃勃,若不压制,必失汉中之地,希两军合一,除奸臣,匡君侧”
“诸位觉得,汉中到底该如何选择”
说话者,真是汉中太守,五斗米道的师君张鲁。
“师君”听到这话,一位满脸虚胖,似乎一直带着微笑,留着一缕山羊须的男子,抱拳道:“属下建议归顺朝廷,其一:刘焉名义上,打着匡君侧的名头,但其实是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报仇,他手中根本没有天子的旨意,我军若冒然出兵,则是叛逆犯上,民心不安”
“其二:师君雄才大略拿下汉中,那益州之人,可一直将主公视为眼中钉,若他们剿贼不成,反而来一个假途灭虢,那师君该如何”
张鲁眉头一跳,这的确是他最担心的。
“杨主簿,真是书生之见”听到这话,只见在男子的对面,一位满脸严肃,气态威仪的儒士站了出来,认真道:“主公,您不但精通道法,也明了史书,如今的沈辅便如当年的秦国,秦国得以统一天下,收复巴蜀和汉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沈辅此人,野心勃勃,他岂会仅仅满足关中,西凉,他的目标是中原大地,是整个天下,如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确迟迟不敢动,为何”
“就因为我汉中和巴蜀在,所以此次不仅仅是刘焉的问题,更关乎师君的未来,因为沈辅若要安心出征中原,那他必须拿下我汉中,彻底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原本属下还担心,关靠我汉中的实力,估计不够,但如今刘焉悲而起兵,只要我们双方合力,就算不能灭贼,也足以损耗他大部分的力量,如今天下大乱,不进则退,师君切切不可因小失大”
听到这话,杨松目光锋利道:“阎功曹,你说的都是沈辅的威胁,那刘焉的威胁呢”
想他身为汉中主簿,大祭酒,杨氏家族的族长,原本辅助张鲁拿下汉中,应该可以为所欲为,但没想到来了个阎圃,不但出生低贱,更出出找他麻烦,同他作对。
阎圃不屑的笑后,道:“刘焉当然是威胁,假途灭虢,这种可能性也自然有,甚至很大”
“那你还让师君开关,莫非功曹已经暗中投效刘焉了”杨松直接问罪道。
“杨主簿别着急,刘焉有想法,难道师君就不可以将计就计,吃下这股益州大军,损耗巴蜀的力量,确保汉中的安全”
张鲁面色一动,“子柔,你仔细说说”
“诺”阎圃应后,道:“师君,我军可以大开阳平关,让巴蜀大军进入,但同时可以派上万精兵驻守定军山,作为监视,若益州大军,正的打算全力剿灭沈辅,则可命其过武都,出祁山,威胁陇右,彻底离开我汉中的范围,而我军则率大军出散关,攻陈仓,成两面夹击之势”
“如此若胜了,师君可率先拿下长安,自此出川化龙,就算不胜,也可安然回来,甚至可封锁武都郡,逼迫出征的巴蜀大军归降,为主公平定益州打下基础,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师君都不会有损失的”阎圃道。
“阎功曹说的好,若能拿下长安,大哥便能入主关中,把控天子,代替沈辅,执掌天下大权”张鲁的弟弟,魁梧健壮,身着铠甲的张卫,激动的支持道。
“你给某闭嘴”张鲁听后,怒道:“什么叫做把持天子,我们是匡君侧,休要胡言”
张卫听后,顿时有些尴尬的低下头。
“师君,将军所言,虽然有些失态,但说的也在
第一百一十三章:天巧之能
为了防备刘焉的出兵,皇城司早早就安排了大批的密谍,冒充商旅,灾民,进入了汉中,打探消息,因此张鲁祭祖师张道陵,准备支持刘焉,共讨关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沈辅的耳中。
这一天,满脸严肃的高顺进入了丞相府。
“伯平,为了这一战,孤在陈仓为你准备了二十万担粮草,你的任务就是率领所部坚守陈仓一至两个月,有没有问题”沈辅沉声道。
“没有”高顺的话语很简短,但确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沉稳。
“汉中百姓,户口超过十万以上,财多而地肥,经过调查,他们起码会起兵六万,而你只有两万,所以为了减少你的压力,孤也为你准备了一些利器,明天会有人带你去看看,你要命令士兵好生熟练,三天后立刻启程”沈辅道。
“诺”
“除此之外,孤还为你准备了四千铁骑,由子龙统帅,这四千铁骑皆乃是我西凉的精兵,他们不是用来守城,是用来反攻的,此战以你为主,以子龙为辅,你要临阵决断,可以的话,把汉中这六万精兵,给孤起码留一半”沈辅冷声道。
“是,主公”高顺目光锋利道。
。。。
第二天,在长安城外的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坡上,一排排,起码数十架,有着四轮推行,体积不小的抛石机整齐的摆在上面。
“将军,这便是我们天巧院研究而出,主公赐名将军炮,以古书记载的抛车为基础,创造而成,共四十五架,由三人施放,可发射三十斤石弹,射程接近百步,足以灭军摧阵”一名年轻的官员望着到来的高顺,骄傲的介绍道。
高顺听后,带着几名校尉,好奇的来到一辆将军炮的面前,仔细看后,有些不解道:“这东西怎么用”
“将军请看”官员一挥手后,一位位士兵立刻丛不远处冲了过来,有序的站在了二十架将军炮的身后。
“准备”只见随着一名伍长大喊后,摆放在旁的一颗颗三十多斤巨石,立刻被安放上了架台。
“准备完毕”。。。
随着一阵阵回应后,官员对着不远处一位手握令旗的士兵,点了点头。
士兵看后,立刻站在高处,快速的舞动令旗。
“这是干什么”高顺好奇道。
“将军一看便知”官员笑道。
过了不久后,突然阵阵的喊杀声响起,只见大批穿着囚衣的犯人,好似脱缰的野马一般,手持着刀剑向着山峰,兴奋的冲了过来
“将军”几名校尉一惊,连忙抽出的配剑,挡在高顺面前。
“别紧张”高顺一把将几人推开后,注目看去。
当这伙犯人,一步步进入了将军炮的射程内,高顺的亲兵校尉全神贯注,手握剑柄之时,只见负责指挥的伍长猛的一挥手,高喊道:“放!!”
嘭,嘭,嘭。。
一声声破空音后,只见大批的石块在高顺等人震惊的目光当中,轰然冲天而起,速度极快向着下方落入,犹如骤雨一般倾泻而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的犯军,呆呆的看着从天而落巨石,还来不及闪避,阵阵的哀嚎之音便此起彼伏,许多的犯人眨眼间便被砸翻在地,一时鲜血四溅,尘土飞扬。
“二放”
“三放”
只见随着命令声不断响起,飞石仿佛源源不绝,仅仅片刻的功夫,被押来做实验的上百名犯人,便死伤大半,其他皆恐惧不已的狼狈窜逃,四下躲避,有些甚至直接往后跑。
看到这一幕,高顺所带来的校尉,顿时被惊住了,就连高顺也咽了咽口水。
“这,这什么东西,竟然能把石块打这么远”一名校尉大喊道。
旁边的官员听后,骄傲而又自信的笑道:“将军,这还仅仅是轻型的将军炮,我天巧院,正在积极研制重型将军炮
第一百一十四章:檄文战
公元193年,二月二十一日,益州牧刘焉正式传文天下,出兵讨贼。
“丞相沈辅,出身卑劣,董魔之婿,一朝上位,不似精忠报国,凡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而道路以目;榜楚参并,而五毒备至;触情任忒,而不顾宪纲,桀虏之态,污国害民,贪残酷烈,于辅为甚!”
“今汉皇后裔,益州刘焉,为大汉社稷,替黎明苍生,统雄军十万,战将百员,出川灭贼”
。。。
“其得辅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
刘焉正式开始出兵了,一封檄文瞬间便激荡起了世间风云。
在长安丞相府内,气氛有些压抑,文臣锁眉,武将怒目,主位上的沈辅拿着檄文,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后,突然大笑了起来,“好文笔,好文章,王璨,徐干”
“臣在”
“如此文章你们可写的出啊”沈辅期待道。
两人听后,皆面色一惊,王璨连忙道:“禀主公,如此叛逆犯上,胡说八道之言,臣不屑”
“哈哈”沈辅高声一笑,道:“别这么说,两军交战,自然不必留情,孤看张松此人,是个人才,未来孤定要见一见”
书写讨贼檄文的正是被刘焉打的张松。
“主公,来而不往非礼也,干愿意回他一封,让天下人明白,刘焉此人,到底何为”徐干冷声道。
沈辅听后,放下了檄文,笑道:“好,益州有俊杰,朝廷也不可让人小看,你写一封来看看”
“诺”
。。。。
两天后,朝廷将徐干所书之“千古罪人-刘焉”火速传播开来。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丞相沈辅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故独领千军出关,安河套匈奴之祸,定西凉苦寒之地,立都护,开丝绸,设丰镐,尊大儒,仁百姓,重吏治,尊律法,而行公正,遂天子纳其妹,百姓呼其德,士子仰其望”
“而罪人刘焉呢”
“名为汉皇后裔,确视朝政混乱如无物,王室衰微以自喜,不已社稷为己任,反废史立牧,致各地诸侯并起,社稷化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
“而其呢据益州之地,天府之国,言天子之气,乘舆千辆,为霸一方,野心勃勃”
“如此无耻无羞之老贼,原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躲险壑之中,藏瓦罐之内,确竟还敢在朝廷面前大言不惨,不明羞耻,叛反作乱,忤逆圣庭,实乃千古罪人也”
。。。
当两篇文章,彻底传开后,天下顿时陷入了口水仗,有人支持刘焉,但更多的人支持沈辅,这主要是因为名义上长安,乃是如今的帝都,各州依旧名义尊崇长安,不管怎么样,也不可随意出兵讨伐,有违忠臣之象,其二徐干提出的废史立牧,不说出来还好,说出来了,很多人便看出了问题,真是因为各地州牧的权利太大,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另外沈辅设立丰镐学院,收纳各地名门望族之士,也收获了一批人心。
而当文章传入益州之后,在绵竹州牧府内,刘焉满脸通红的一把将案桌掀翻了,指着面前的众人,咬牙切齿道:“本州誓要斩杀此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