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秘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梦三城
这个时候,后边传来一阵脚步声,来者呼吸和脚步都很粗重,一听就是那两个导游,想不到这么快就跟上来了,也许是先前绕过来耽搁的时间太长了,两人连忙躲在密宗双修图背后的柱子后面,这柱子十分巨大,刚一躲好,杨毅豪便看见柱子上面也有壁面,居然还是密宗的双修图,而且颜色比墙壁上面的更加的生动,由于隔着柱子十分近,刘超英也看见了那些双修图,脸色更加羞涩起来。
这时候,那两个导游已经进来了,先在洞口对着佛像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手中拿着的一个包袱放在地上,跟着又磕了几个头,包袱被打开了,杨毅豪在柱子背后赫然看见一个用玉石打造的小鼎,那两个导游站起身子来,将小鼎拿了起来,然后倾斜着,往地上倒了一些鼎里面的水,看样子应该是血,一人跟着又跪拜了起来,另一人就继续倒着,当地上的血形成一个图形后,倒血的那个人也跪拜起来,两人跪拜了九次后,才起身,将鼎收到,观看了一下四周之后,居然离开了。
这下杨毅豪觉得奇怪了,这两人不是为了这古城的宝物而来,居然跑到这里倒点东西,然后跪拜,这是哪门子道理啊?见到两人远走后,杨毅豪跟刘超英走到他们先前跪拜的地方,只见地方赫然出现一个日月的图形,看来他们先前倒在地上的真的是血,也不知道是什么血了,那图形的模样十分怪异,月亮在最上面形成弯型,而太阳在月亮的下面,刘超英蹲在地上看了一下,“难道这就是传说之中失传的日月族的标志?”
杨毅豪也蹲了下来,看着地上的图形,听到刘超英的话,抬头看了刘超英一看,本来还想问到底什么是日月族的,不过此刻已经被刘超英的美色震惊的没有问出来了,刘超英真是一个美艳的女人,瓜子型脸蛋,留着过肩的直发,细弯的眉毛下有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微挺鼻梁下那娇艳欲滴的丰厚,身材当然是不用说,的、绵软的柳腰及丰腴滚圆的美臀,配上一双均匀修长的,全身上下每个部位几乎都是那么样地完美,穿一件非常紧身的运动上衣,运动上衣遮掩不住她的身材丰腴而不失苗条,腰肢纤细,丰硕高耸的几乎裂衣而出,里面黑色的隐约可见,敞开的领口露出深深的,令人充满遐想的诱惑,浑圆挺翘的**被紧身的长裤包围住,显出她的高贵的身份和美女的丰韵,一双丹凤眼本来是风情万种,迷人,可是高挑云霄的柳眉却显示出来女强人的性格。
“你看什么呢?”
刘超英发现杨毅豪的目光不时在她丰硕高耸的上面逡巡徘徊,不禁有些心慌意乱地娇嗔道。
“没什么,我只是听到你说日月族的标志,难道就是电影跟小说里面写的日月神教啊?”
杨毅豪耍贫嘴笑道,掩饰自己先前一直在窥看刘超英领口露出深深的。
“亏你想的出来。”
刘超英娇嗔道,“这日月族跟电影小说里面那日月神教可是不一样的。”
“是吗?说来听听。”
杨毅豪笑道。
“这是一支神秘至极的家族,就连最古老的文字都很少记载过他们的历史,传说中他们就是所谓的神族后裔,他们族内的男性俊美异常,天赋异禀,体格奇特强壮,外貌智商体力皆乃上上之乘,并且成年后会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匹敌世界,主宰万物,拥有漫长的生命,并且随着对力量掌握的熟练可以随意控体貌的年龄,而女性天生貌美如仙,倾国倾城,相传轩辕皇帝和女娲就是日月族的人,据传说得知,他们的神族血统来自于两个不为人所知道的神秘而强大的神族,在上古时代,他们一直生活在今天的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并且每一带人数都不多,最多男的五人,女的十五人,他们以日月的标志为崇拜来代表着他们的力量乃是与日月同生,像你先前说的电影小说里面的日月神教,在历史上其实是真的有,据说这日月神教就是这日月族的人创立的,当然具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刘超英缓缓的道来,“很多人认为,日月神教乃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引中的虚构门派,旧版小说称为“朝阳神教”新版小说将其修改为“日月神教”日月神教在书中位于河北的黑木崖,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一个虚构的教派。因教中之人行事诡异,多造杀孽,故被江湖中人称之为魔教,日月教与明门正道的五岳剑派是格格不入的。神教的至高武学为《吸星**》和从华山夺来的《葵花宝典》残本。另创有独门暗器,名曰黑血神针,关于日月教的出处和创始者金庸在书中未曾提及,仔细推敲之下,也惟有《倚天屠龙记》书中的明教与之确有瓜葛。《倚天屠龙记》书的中的故事发生在《笑傲江湖》之前,明教当时的实力并不弱,才过百年怎会凭空消失?无论是江湖上的地位还是教中的职务,何以又冒出如此相似的日月神教来?难道是明教内部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者是朱元璋称帝后为了巩固势力,对明教进行了清剿?或者是清取代明,取缔明教,这才迁移总部改名换姓?此为其一;另外从字面上看,明字拆开为日月二字,“日月”暗含喻明之意,此为其二;明教的教徽是向日葵,而日月神教在旧书中被称之为朝阳神教,教中的一部镇教之宝也叫做《葵花宝典》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此为其三。当然以上只是凭空猜测,毕竟金老说过,此书没有历史背景,虽然书中有岳灵珊“明朝皇帝朱元璋”一句被认为暗指此时为清朝,但是《鹿鼎记》第二十三回中澄观曾道:“古人说道,武功到于绝指,那便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可见,笑傲的确发生在清朝之前。”
说到这里,刘超英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其实虚构也好,真实也好,在前几年出土的文物里面,已经确定有日月族的存在,只是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这日月族到底何去何从就不清楚了,按照考古学家的研究,日月神教其实是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传过来的,而这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就是日月神族的人,又或者是与日月神族有关系的人创立的,据说当地传闻乃是后者的成份。”
听到这里,杨毅豪觉得事情是越来越复杂,居然牵涉进一个神秘的民族和一个神秘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杨毅豪是知道的,重生之前的杨毅豪在网上看过资料,所以相对来说十分清楚,它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 纵横秘史 p:///2/2741/ )
第240章 不断循环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是拜火教、摩尼教之源,在中国称为“祆教”琐罗亚斯德是该教的创始人,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二十岁时弃家隐居,三十岁时受到神的启示,他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四十二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此后琐罗亚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七十七岁时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里被杀身亡。另有说法谓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
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犹太教的先知但以利曾经在波斯帝国担任丞相,深受该教二元论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萨珊王朝期间(约二百二十六年到八百五十一年)被立为波斯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五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公元前二十世纪,原居住在地中亚地区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涌入伊朗高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烦琐的祭祀仪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玛兹达的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早期的原始宗教还没有一个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众神中渐渐发展出了“主神”后来一神教的出现,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内容:密特拉崇拜,有直接的关系,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对象之一,火、光明、太阳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较早具有一神论萌芽的宗教崇拜。有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论,阿肯那顿法老(anan,有时亦译作埃赫那顿)的宗教改革,有来自它的影响,当然证据还不充分。
琐罗亚斯德教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改革过的宗教信仰,到公元前六世纪,琐罗亚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论性质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马兹达成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则被降格为阿胡拉·马兹达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后来伊斯兰教进入波斯时,最负隅顽抗的不是当时波斯的主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执政后,为了统一波斯的需要,独尊阿胡拉·马兹达,力图贬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其后继者塞齐斯等追随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称为阿胡拉·马兹达的使者,声称神的意志通过皇帝宣示人世,据考证,琐罗亚斯德的庇护者维斯塔巴就是大流士的父亲,琐罗亚斯德也独尊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神。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宗教为祭司阶层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马兹达,反对恶灵,对死者实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的《伽泰》联系起来,认为该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时期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琐罗亚斯德教重新兴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萨珊诸王都兼教主,自称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灵魂的救世主等。他们搜集整理希腊化时期散佚的经典,编纂了《阿维斯陀》使该教教义有了具体、明确的内容。五世纪时,该教一部分教徒在玛兹达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四百九十一到五百二十九年之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起义。萨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骗与高压的政策,起义终于被镇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罗马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公元六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诺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
很多人错误地把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拜火教混为一谈,实际这三者同源但教义不同甚至略有冲突。就如同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统计,约有一点七万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从八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与迦巴尔失去联系,至十五世纪中叶后又恢复联系,十七世纪后,他们在孟买附近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统计,帕西人约有十万,大都经营工商业,在印度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
阿胡拉·马兹达(araaa)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欧马兹特(r)阿胡拉·马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里曼(aran)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
创世分为七个阶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动物、人类、火。为了战斗,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按该教经典之一《创世纪》谓宇宙自亘古以来善、恶二神即已存在,中间间隔为虚空,二者相互斗争,于是开始了创世过程。该教神话把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每段三千年,共一万两千年:第一阶段(最初的三千)中,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精神世界,而无物质形式,皆为原型;第二阶段(三千年至六千年)中,双方在物质世界战斗,安格拉·曼纽杀死了原牛,原牛的骨髓产生了植物,其“种”被提纯后产生益畜,后他又杀死原人伽玉玛特,其尸体化为金属,其“种”经提纯后保存,四十年后生了人类最初的一对男女始祖,其状如大黄(多年草本植物)一样,紧密拥抱在一起,并繁衍了人类,但他们受恶神之引诱而堕落;第三阶段(六千至九千年)马兹达与安格拉·曼纽进行了激烈斗争,互有胜负。在第九千年时,依善神的意志,琐罗亚斯德诞生,其诞生标志着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将宣扬该教,率众与黑暗作斗争,抑止恶神;第四阶段(九千年至一万两千年)琐罗亚斯德教将广传世界,继续斗争,为拯救世人,琐罗亚斯德的第三子将于此阶段末降生,成为“义”的化身,即“救主”他将彻底清除恶魔,取得最后的胜利,引导人类进入光明、正义与真理之国,此亦即该教之最高理想,这些神话后来被其他宗教继承,如犹太教之救主将降临、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有雷同之处。
该教主张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人们站在哪一方面,具有个人的自由意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死后之待遇如何,据生前崇拜马兹达之虔诚程度与个人表现而定,佛教亦继承了此种思想,该教还把人生前的活动分为思想、言论、行动三类,每类中均有善恶两种,并将其与天堂、地狱相联系,“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从善者将逐步进入天国,首进天堂之善思天,次进善语天,继进善行天,最后步入光明天,即永恒之天堂。该教还相信灵魂转世,据说人死后其灵魂在其尸体上停留四天,以检查其一生之思、言、行,第四日进入裁判之桥,有群狗守护,如其为善者,将有少女迎接,引至天堂之路;如是恶者,迎之者为女鬼,将其引上地狱之途,永受沉沦之苦。这说明该教已出现世界宗教之萌芽,信徒之得救与否非与生俱来,而是取决于信仰及生前之思想、言论、行动。
( 纵横秘史 p:///2/2741/ )
第241章 二元论学
审判分为两种:其一是人死之后第三天,由一位名为ana的女神带往“裁判之桥”接受审判。ana为良知之意,审判之后,善人进入天堂,而恶人则进地狱,而善恶混杂的人,则进入第三境地,该地阴暗,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
其二是:所有灵魂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
琐罗亚斯德的二元论学说对于以后在波斯和中亚地区流行的摩尼教,中东地区的闪族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中的异端诺斯替派,希腊罗马哲学中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n-asa)又称《波斯古经》是研究波斯宗教之唯一典据。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有善恶两种神,善神为阿胡拉·马兹达,意思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创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恶神为安格拉曼钮,是黑暗、死亡、破坏、谎言、恶行的化身,最后善神击败恶神,成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波斯古经除了记述伊朗的宗教神话、赞歌、礼仪、戒律外,还包括其民族起源、历史、民间传说、英雄史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更为基督教所继承。
阿维斯陀之意与印度吠陀相孩同,乃智识之谓,圣特为注释之义。圣特语,即波斯古圣语,但此注释书圣特却是用帕拉维(paa)语言写成,即波斯语。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以及教义。原有二十一卷,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作战太勇敢,故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二十一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复兴,这一卷《阿维斯陀》被拼凑、补齐成为二十一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
公元三世纪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一世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头流传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萨珊王朝建立后,这项工作又继续进行,在沙普尔二世执政时期最后完成《阿维斯陀》二十一卷,该经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和教义。
现有的《阿维斯陀注释》为九世纪以后用中古波斯的帕拉维语(钵罗婆语)翻译和写作,由若干分散的经典汇集而成,分为六个部分:一、耶斯那,即祭祀书。祭司向神供献祭品时所唱的赞歌,是《阿维斯陀》的主体;其中《伽泰》(意译为《神歌》是整部经的最古部分,共十七章。它所使用的语言、韵律、格式与《阿维斯陀》其他部分都不一样,主要是韵文。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公元前六世纪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的作品,据说《伽泰》是琐罗亚斯德本人说教的记录,因此是教徒日常必读的经文;二、维斯帕拉特,即众神书,也称为小祭祀书,内容是有关对各种守护神等的赞颂;三、维提吠达特,即驱魔书;四、耶斯特,即赞颂书,内容是对各种神祇和天使的赞颂;五、库尔达,也称“小阿维特斯陀”即短的赞歌或祈祷书;六、其他零星和片断的颂歌,从内容看该经是波斯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历史等的汇集,有些在琐罗亚斯德以前就已出现,琐罗亚斯德教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编纂。
此外还有用帕拉维语、波斯语或印度地方语写作的经典和历史文献:《那斯克》为《阿维斯陀》提要,成书于九世纪;《宗教行事》有琐罗亚斯德教百科全书之称,阐述该教哲学、道德和教史等,成书于九世纪;《创世记》描述世界的创成、被创造物的性质、善与恶、末世审判等,成书于九或十一世纪,现存有波斯和印度的文本。另外琐罗亚斯德教徒从波斯迁居印度后用波斯语或其他文字写作的《伊斯兰的神学者》及《塞犍传奇》(现存最早的是一千六百九十二年写本)叙述琐罗亚斯德教的分派和向印度次大陆传播的历史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