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风流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极品石头
文武官员都站着,他陈近南坐?陈近南不傻。高桂更是看到有不少人或明或暗的流露出不满的表情。 这些傻叉。高桂很是瞧他们不起,他一进来就发现气氛诡异,看看像是治丧,实则又不是,那些神情轻松的,多半都是郑克壁这边的人,那些死了老娘一样的家伙,不用说,就是二公子那部分的,按理说,郑克壁此时应该杀鸡儆猴,找个借口弄死一两个二公子那边的死忠派,同时对其他人采取怀柔的手段,恩威并施,将人都归于自己这方。可怎么看郑克壁都有点得意忘形,小人得志的样子。 郑克壁拉着陈近南的手,长吁短叹道:“我二弟……唉,竟然遭此不幸,我已经发派人手缉拿凶徒,但却到现在也没有消息,岳丈来得正好,天地会的人擅长打探消息,此事就交给岳丈来处理了。” 陈近南恭敬道:“我一定尽心竭力。” 汗,当他的老丈人真是……当得一点派头都没,陈近南真杯具。 “这位是?” 郑克壁指着高桂问道。 事实上,高桂一进来,便惹人注目,当然不是因为他帅,而是他的打扮太突兀,试想一个清朝打扮的人出现在满堂都是明朝人的地方,会是怎样一副场景?陈近南的是假辫子,他桂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真辫子。 陈近南微笑道:“这是我的关门弟子,叫作韦小宝。” 郑克壁赞道:“英雄出少年,韦小兄弟千万不要拘束,到了我这里,就都是朋友了。” 高桂哈哈一笑,道:“不拘,不拘,看到大家的装束打扮,哈哈,亲切,回头我就把头给剃了。” 人群中忽然传出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韦小宝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似乎就是康熙那狗皇帝身边的红人吧,鞑子还给韦小宝封了爵位,也不知道是否就是眼前的这位小兄弟呢?” 郑克壁和陈近南同时皱起眉头来。 高桂却是一脸好奇的向说话之人瞧去,只见一个花白胡须的文官,圆圆胖胖,脸上的肉堆起来,一看就他娘的是个贪官的脸。 高桂惊奇道:“二公子,延平王府的太监这么大胆的么?我们主人家说话,太监也能插嘴?” 一众文武掩口偷笑。 陈近南莞尔一笑,心道:张富这老头倚老卖老,脑子不灵光,二公子已死,他没了后台,还在这里乱得罪人,简直是不知死活。 张富怒道:“黄口孺子,睁眼看清楚,老夫是有胡须的,怎会是太监?” 高桂装作这才看到他的表情,诧异道:“方才是这位老大人说话么?我明明听到刚才的声音尖锐,老大人不要骗我了,韦某在北京城鞑子皇帝身边卧底多年,太监嘛,见过的没有三千也有两千了,整天耳朵里都是那种声音,我怎会认错?” 张富是礼部侍郎,官位显赫,生平引以为憾的就是自己这嗓子,年轻时练功走火入魔,伤了经脉,导致声音尖细,最恨的就是别人过多的去注意他嗓音,他勃然大怒,气得直哆嗦,手指着高桂,大骂道:“狗鞑子,你敢侮辱老夫!” 高桂变脸道:“老东西,老子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你敢胡说八道!信不信老子灭了你丫的!” 张富道:“大胆无礼,你别以为仗着是陈军师的徒弟就目中无人,你的事我听说过,鞑子皇帝对你恩宠有加,你瞒得住老夫?狗皇帝封官封爵,你舍得不要?我看你定是狗皇帝派来的奸细。” 高桂冷笑道:“封官封爵就能拉拢老子么?就算是封王给我,老子还是汉人!你那意思,好像是在说,如果鞑子皇帝给你封爵的话,你就会投降咯?” 张富怒道:“我怎会!小子,老夫乃是从思明州就跟随国姓爷的老臣子,对国姓爷忠心不二,岂能投降狗鞑子!” 高桂飞快的道:“你只对国姓爷忠心?你将大公子置于何地?” 心中却是乐开了花,丫的老腌渍,被老子抓住破绽了吧! 张富一怔,道:“老夫对大公子也是一样忠心!” 此语一出,那些本来是站在二公子郑克爽那边的大臣都是恍然,敢情这家伙不傻啊,故意跟陈近南的徒弟争执,借机表明忠心?很是有人瞧不起他腰杆子软,瞧向他的眼神已经变了。 张富却是恍若未见,只对着高桂吹胡子瞪眼,一副要掳袖子上前拼命的架势。 高桂和陈近南交换了一个眼神,高桂道:“大公子乃是国姓爷的长孙,你忠心于大公子也属正常,如今二公子不幸遇难,大公子心伤悲恸,难以料理政务,都要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他扫视众人一眼,往陈近南身后站了一步。陈近南会意,道:“各位,小宝是我的弟子,是我派去在鞑子皇帝身边的内应,大家不必多疑,此事我也早已禀报大公子,清廷自康熙掌权以来,推行新政,此人颇有些才能,今后的形势对我们大明不容乐观,所以,本军师希望大家能够尽弃前嫌,同舟共济。倘若今后谁再结党营私,三心两意,休怪本军师不留情面!” 高桂在旁边板上钉钉道:“我在内地黑白通吃,朋友遍布天下,倘若有谁敢对大公子对郑家对我们大明江山不忠,就算是天涯海角,我也有把握灭他九族!” 配合着自己这番狠话,使出内力,运转于脚底,只听得“喀嚓”一声,地面的砖石立时裂开,呈蛛网状一直蔓延开去。厅上众人一齐变色,这等内力,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王府会议厅上的砖石是完整缅甸青,极为坚硬,一般的内家高手,用力踩踏之下裂开缅甸青不算稀奇,在场的几位武官便可做到,但高桂刚才脚板动也没动,那是完全以内力震碎,此等强悍的内劲,就连陈近南也是自感不如。 见到一张张惊骇的脸,高桂心中满意,恐吓嘛,光是嘴皮子动一动有个球用,得来点实际的才有效。 郑克壁满意的瞧着高桂,越看越是欢喜,开始议事,待六部官员奏事完毕,郑克壁设宴款待陈近南和高桂…… ( 鹿鼎风流记 p:///2/2716/ ) 第193章 历史的末班车 在酒宴上,高桂向郑克壁提出需要一个地方安置沐家的人,郑克壁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但具体安置在什么地方,他自己也说不清,这等养尊处优的宅男小王爷,连台北台南都分不清,便问陈近南。陈近南道:“就在基隆港十里外的平安镇吧,东宁一带是新建之地,空地也多。一面靠近港口,晒盐捕鱼,一面靠山,栽种农耕,平安镇附近那上百亩的地,应是足够沐家休养生息了。” 郑克壁笑道:“岳丈,这样最好,一会儿我让户部的人给沐家送一批粮食和礼品过去,别让沐家的人说咱们国姓爷的后人小气。” 他又向高桂瞧了一眼,道:“岳丈大人,韦兄弟此次劳苦功高,咱们不能亏待了他,给韦兄弟封个什么官好呢?” 陈近南淡淡一笑,道:“这要看小宝自己了。” 高桂心中自然明白,这是郑克壁在拉拢自己,只是这厮今天有点忘形,凡是涉及到权力之争,尤其是皇室,兄弟父子相残,**裸的表现出人性最丑恶的一面,高桂对这种人向来欠缺好感。 他想封官,我就要做么?本大爷连鹿鼎公都没兴趣,更何况是这么一块小地方的官,给人打工的事不干!更何况,自己这件功劳可说是摆不上台面的,怎么封? “大公子,小宝不愿做官,如果大公子不反对的话,我想为大明开疆拓土!” 郑克壁心中一跳,道:“开疆拓土?怎么讲?” 他自然知道自家事,以郑家的军力,守土已是难得,想要收复明室江山,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无论是郑克壁也好,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也罢,谁不想开辟疆域,获取这流芳千古的武功?郑克壁明知是不可能,但还是忍不住想听。 高桂沉吟片刻,道:“大公子,我说的开疆不是指内地,而是说海外。” 郑克壁道:“哦?海外?” “不错,大公子应该知道,英国、西班牙、荷兰这些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和先进的武器征服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并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因为这样,他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他们可以做到,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陈近南颔首道:“从战略意义上看,如果我们台弯能拥有另一个后方的话,大明的基业就更加稳固,小宝的提议不错,可是……” 话锋一转,道:“外国人的火器厉害,我们不及他们,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防备满清鞑子,如何可以抽身出来开疆拓土?” 高桂笑道:“我们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兵贵精不贵多,倘若康熙来攻打我们,我们应该以雷霆之势,集中所有的力量战胜他们,这样做,不但能安抚那些朝秦暮楚的人,给民众信心,而且也是警告康熙,我们不是好欺负的,想要这片土地,是要付出他们难以承受的代价的,康熙和吴三桂的事还没解决好,怎么可能全力来攻,怎么可能跟我们拼个鱼死网破?到时候,清廷很有可能会派人来和议,如果能暂止刀兵,也就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最佳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先攻爪哇,把爪哇岛控制在手里,最好是向爪哇岛大量移民,建立我们大明的州县,就算到时候康熙国内政局稳定,想再来攻打台弯,我们也有退路,大公子,师父,你们觉得如何?” 他知道历史上因为三藩之乱,清廷无力攻打台弯,康亲王以息兵养民上奏康熙,和郑家进行和议,可以不剃发留辫,可以不投降,照属国朝鲜事例,只需要称臣纳贡。但历史上郑经没死得那么早,当时的郑经已经消磨了意志,终日荒,昏庸到又要求得到沿海的诸多岛屿,还要求泉州、惠州、漳州和潮州拨给他军队的粮饷,康熙自然不肯,谈判决裂,导致康熙龙颜大怒,最终郑经死后,康熙令降将施琅统军,攻破台弯。 郑克壁道:“韦兄弟说得有道理,岳丈大人怎么看?” 郑克壁毕竟是年轻人,开疆拓土这等能够流芳百世的美事,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甚至跃跃欲试。 陈近南老成持重,虽然高桂所言他很赞同,这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图,做为当师父的,自然老怀安慰,可是,出兵征战,并不是一件小事,何况爪哇现在还在荷兰人的手中,当年国姓爷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弯的时候,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靠的是人海战术,靠的是拼命,代价太大。而在爪哇,荷兰兵更多,几乎大半个爪哇都在他们的统治下,那是一块很肥的肥肉,荷兰人舍得放手?情况不容乐观。 陈近南道:“小宝你有什么更详尽的计划么?” 高桂笑道:“当然。” 却不继续说下去,陈近南见他不说,也不再多问,向郑克壁道:“恭喜大公子,得此人才辅佐,大明江山再创辉煌之日指日可待。” 郑克壁眉开眼笑,道:“恭喜岳丈大人收了这么好的弟子。” 高桂笑道:“恭喜大公子将成为大明的一代圣君。” 此语一出,陈近南和郑克壁同时错愕,陈近南的脸色变得很是古怪,厉声喝道:“小宝你喝多了,在胡说什么!大公子是咱们大明的忠臣!怎会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高桂掩口道:“该死该死,我一时间忘记了这茬。” 但他神情之中,一点儿悔意和该有的恐惧都没有。 高桂似有意似无意的向郑克壁瞥了一眼,不出他所料,郑克壁表面上作出惶恐的样子,眼神却是流露出惊喜,一闪即逝,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可以伪装,但眼神却很难瞒得了人,尤其是这种只停留一秒两秒的眼神,是最能反应人真实情感的。高桂心道:只要你有野心,那就好办。 离开延平王府之后,高桂和陈近南返回陈府,陈近南再次询问他今后的计划。 他是从郑成功时代起就为郑家服务的老臣子,再到郑经,郑经病殁之后,继续辅佐女婿郑克壁,郑家的军队和舰队是否拥有征战爪哇与荷兰人开战的实力,他最清楚不过。 “师父,记得国姓爷当初赶跑台弯的荷兰人时,当地人对荷兰人有戒备之心,在荷兰人统治台湾之前,相继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都压迫过台弯的百姓,所以,郑成功在夺取台弯时得到当地汉人的很大帮助。所以前车之鉴,我们若要出兵爪哇,必定先要派一批人去爪哇潜伏,和当地人、荷兰人打好关系,并团结当地移民去的汉人,到时候给我们大军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陈近南听得不住点头,道:“这件事交给我们天地会的人去办,他们轻车熟路,不成问题,那么,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征服爪哇的军队,说实话,我们在海上并不占优势,怎么跟荷兰人的坚船利炮斗?” 高桂沉吟道:“台弯的森林资源极多,造船方便,但不论是福船还是广船,都不足以对抗现在的欧洲海上强国,所以,我们必须在未来与荷兰作战俘获一条船来,研究他们的造船技术,争取造出中西合璧的战舰,和欧洲列强争夺东南亚的地盘,建立新的大明王朝。” 在十七世纪,特别是英荷战争期间,是海军和海军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突出表现在舰船、火炮的进一步发展,巨型风帆战列船的出现和海军线式战术的形成。 中国明代在造船业的确有着领先于世界的水平,当时从中国海域一直开到马六甲去,海里面的船,全都是a n na,中国造。可见明朝的航海事业是何等繁荣,郑和下西洋,不但是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更是沟通世界的壮举。可是到了十七世纪的今天,因为清朝的统治者对航海的无知和漠视,再加上海禁,发达的造船业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一个曾经辉煌的东方海上霸主,终于凋零,也正因为这些无能兼弱智的建虏,在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使得一个泱泱大国沦为了谁都可以来欺负的超级弱国,从唐宋开始汉人建立的辉煌,经过元朝的践踏和毁灭,终明朝三百多年的时间来恢复,也没能尽复元气,文明被野蛮的践踏,中国的辉煌文明因此被外国拉近了几百年,之后又被建虏征服,文明再次停步不前,清朝的腐朽统治,直接造成后来晚清时代,中国被列强欺凌侮辱。 高桂深知此时的中国,已经在落后于很多欧洲强国了,这是中国走向强大的末班车,再不重建辉煌,历史的车轮将会继续重演中国近代史的悲剧,一切,就从现在开始!从现在起,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再被人欺负,决不能再让中国成为异族侵略军随意宰割的羔羊! “师父,我们这儿的造船厂在哪里?” ( 鹿鼎风流记 p:///2/2716/ ) 第194章 海外扩张计划 陈近南道:“台弯船厂有两个,一处在禾寮港,一处在安平港。” 高桂道:“师父可否多找些懂得造船的工匠?” 陈近南笑道:“船厂的工匠都懂得造船之术,怎么,需不需要这么急?你一大群妻妾还在基隆港没有安置,是不是应该先办好家事再说呢?” 高桂心中一动,这才醒觉,从到达台弯以来,就一直忙碌不停,没有顾得上和她们多亲热,随即又想,此时此刻,儿女情长的事实在难以兼顾,唯有等到一切都稳定下来,才可以安心在家造小人啊。 高桂的微笑中带着几分无奈,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想舒舒服服的在家里享清福,但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好歹在这世上走一遭,得做点什么……” 高桂忽然不知如何,心中生出无限感慨,道:“我不想什么流芳百世,留名青史,但愿能在有生之年为我们汉人做些事,不要被外族欺负,我们汉人能受到外国人的尊重敬仰,师父,你别小看了我说的向海外开辟疆土的计划,我们大明王朝能否兴盛,能否最终从建虏手中夺回我们的江山,就在此一举了!” 陈近南双目异彩涟涟,欣慰道:“说得好!小宝,你长大了,为师当初收你为徒,只是为了平衡青木堂的纷争,可以说是存心不良,拿你当过桥梯,为师怎么都没想到,你这么争气。说起来,在你跟大公子说出向海外扩张的计划时,为师眼前一亮,哈哈,为师老了,总在想的就是如何应对满清鞑子,想的就是夺回中原的大明江山,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啊,就被你这一句话点醒了。”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2) 鹿鼎风流记(3) 鹿鼎风流记(4) 鹿鼎风流记(5) 鹿鼎风流记(6) 鹿鼎风流记(7) 鹿鼎风流记(8) 鹿鼎风流记(9) 鹿鼎风流记(10) 鹿鼎风流记(11) 鹿鼎风流记(12) 鹿鼎风流记(13) 鹿鼎风流记(14) 鹿鼎风流记(15) 鹿鼎风流记(16) 鹿鼎风流记(17) 鹿鼎风流记(18) 鹿鼎风流记(19) 鹿鼎风流记(20) 鹿鼎风流记(21) 鹿鼎风流记(22) 鹿鼎风流记(23) 鹿鼎风流记(24) 鹿鼎风流记(25) 鹿鼎风流记(26) 鹿鼎风流记(27) 鹿鼎风流记(28) 鹿鼎风流记(29) 鹿鼎风流记(30) 鹿鼎风流记(31) 鹿鼎风流记(32) 鹿鼎风流记(33) 鹿鼎风流记(34) 鹿鼎风流记(35) 鹿鼎风流记(36) 鹿鼎风流记(37) 鹿鼎风流记(38) 鹿鼎风流记(39) 鹿鼎风流记(40) 鹿鼎风流记(41) 鹿鼎风流记(42) 鹿鼎风流记(43) 鹿鼎风流记(44) 鹿鼎风流记(45) 鹿鼎风流记(46) 鹿鼎风流记(47) 鹿鼎风流记(48) 鹿鼎风流记(49) 鹿鼎风流记(50) 鹿鼎风流记(51) 鹿鼎风流记(52) 鹿鼎风流记(53) 鹿鼎风流记(54) 鹿鼎风流记(55) 鹿鼎风流记(56) 鹿鼎风流记(57) 鹿鼎风流记(58) 鹿鼎风流记(59) 鹿鼎风流记(60) 鹿鼎风流记(61) 鹿鼎风流记(62) 鹿鼎风流记(63) 鹿鼎风流记(64) 鹿鼎风流记(65) 鹿鼎风流记(66) 鹿鼎风流记(67) 鹿鼎风流记(68) 鹿鼎风流记(69) 鹿鼎风流记(70) 鹿鼎风流记(71) 鹿鼎风流记(72) 鹿鼎风流记(73) 鹿鼎风流记(74) 鹿鼎风流记(75) 鹿鼎风流记(76) 鹿鼎风流记(77) 鹿鼎风流记(78) 鹿鼎风流记(79) 鹿鼎风流记(80) 鹿鼎风流记(81) 鹿鼎风流记(82) 鹿鼎风流记(83) 鹿鼎风流记(84) 鹿鼎风流记(85) 鹿鼎风流记(86) 鹿鼎风流记(87) 鹿鼎风流记(88) 鹿鼎风流记(89) 鹿鼎风流记(90) 鹿鼎风流记(91) 鹿鼎风流记(92) 鹿鼎风流记(93) 鹿鼎风流记(94) 鹿鼎风流记(95) 鹿鼎风流记(96) 鹿鼎风流记(97) 鹿鼎风流记(98) 鹿鼎风流记(99) 鹿鼎风流记(100) 鹿鼎风流记(101) 鹿鼎风流记(102) 鹿鼎风流记(103) 鹿鼎风流记(104) 鹿鼎风流记(105) 鹿鼎风流记(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