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清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浮世三生梦
黛玉一边细细回想一边慢慢说道:“想来哥哥是从书上看来的吧。你也知道的,他素来看得闲书就多,杂学旁收的,爹爹知道这些,却是不反对的。爹爹说了只要哥哥看那些闲书不会移了性情便好,其他的随意就是云云。”
“至于东瀛嘛,我恍惚记得还是在扬州的时候,有一回说起了唐朝的陌刀,哥哥顺嘴就提到了东瀛。嗯……好像是说东瀛人最是反复无常、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嗯,还有好些词儿,总之就是说那里的人不好就是了。”黛玉蹙着眉说道。她记得那时候说起东瀛的时候,林翰的样子很是激动,带着气愤,甚至是恼怒的情绪在里头,还有些叫人感觉沉甸甸的悲伤。他说了好些话,叫黛玉误以为自家的祖宗是不是曾经被东瀛人怎么着了呢。为了这个,她甚至偷偷去找贾敏套话,想知道自家是不是跟东瀛那边儿的什么人,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世仇啥啥啥的。结果自然是没有的,贾敏甚至根本就不是很清楚东瀛那个地方,她还反问黛玉是如何知道东瀛的,倒是叫黛玉随意扯了一个理由给糊弄过去了。
“我是不清楚东瀛那里啦,不过是听哥哥说的。哥哥说那里的人挺、挺、挺那个啥来着……”黛玉想了想,方才恍然道:“对了,哥哥是说他们挺变态的。”
“变态?”九阿哥很是不解的问道,“何谓变态?”
黛玉拧着眉,手指无意识的绕着帕子,回想着当时林翰对于“变态”这个词的解释,“我记着那时候我也问过哥哥这词儿是什么意思的。哥哥说,变态就是那些脑子有问题,心也很不好的人……那时候,好像是这么说来着的……”
九阿哥敛眉沉思了片刻,心里只疑道:这个林翰,莫不是有什么来历不成?
九阿哥又问黛玉一些关于林翰和东瀛的事情,黛玉只是摇头,说自己不清楚。见状,九阿哥便没再继续问,只是转了话题陪着黛玉聊了一些别的事情。
“对了,太子二哥说了,下个月的十六是太子妃的芳辰。太子妃那里想着下帖子给你,邀你去毓庆宫里参加她的寿宴呢。”九阿哥转着手里的琉璃杯,说道。
自完颜若兰那档子糟心事儿之后,如今的太子妃对着黛玉是愈发的好了。黛玉能感觉出太子妃的真心实意,便也投进了心意与太子妃交往,如此两人之间倒是真处出了几分姐妹之情来。
“哦,”黛玉点了点头,又问道:“可知道那天都有谁过去?”
九阿哥想了想,“兄弟几个应该都会带着福晋过去的,太子妃的娘家人怕也是要请的,几位宗室老王爷家的女孩儿估摸着也会过去……差不多就这些人罢。”
“这样啊……”黛玉轻声说道,抬起盈盈水眸,瞅了一眼九阿哥。
九阿哥一笑,“那天你只管去就是了,带上秦桑绿枝两个人。还有燕嬷嬷她们,你至少要带一个在身边儿,她们有些眼力和见识,多少能帮衬着你一些。”
黛玉默默的点了点头。
九阿哥又道:“至于爷的那些嫂子们,等着真的见到你本人了之后,她们的那些个心思怕是都要熄了的。”
直到如今,三福晋和四福晋也没放弃盘算小玉儿的心思,这叫九阿哥心里的火气愈烧愈旺。这次他会同意太子的提议,答应叫小玉儿出席太子妃的寿宴,多少有些想借机去打击那几位嫂子的心思在里头。因为九阿哥很清楚,在对着小玉儿的时候,同辈人之中,鲜少能有女人不生出些诸如嫉妒忌恨等等此类情绪的,便是那些沾着血缘亲情的,也免不了要生出一些羡慕和戒备之心来。
黛玉打量着九阿哥嘴角处的笑意,突然说了一句:“你的笑好奸诈,瞧着不像是有什么好事儿的样子……你,是不是在算计着什么……”
九阿哥被这话一噎,桃花眼没好气的睇了一眼黛玉,“爷这么风光霁月的,会算计谁?倒是你,小心着些才是,别叫人给算计了去。不然,爷找谁哭去……”
黛玉撇了撇嘴,无奈的瞪了一眼九阿哥,心里腹诽道:这话说的……太没羞没臊的了也……
九阿哥嘴里喋喋不休的嘱咐着黛玉出门要如何如何的小心,要如何如何的注意等等等等,“千万千万要小心着些哦,爷可还等着娶你过门儿呢……”
黛玉小脸儿一红,对着九阿哥轻轻“呸”了一声,一双水眸瞪了过去,端的是娇羞无比,“真是越发没个正形了……”
“你再这样说话没羞没臊的,我可是回去了。”黛玉说着,便起身要离开。
九阿哥见状,自是忙上前去哄着。
两人之间,倒是愈加的情意绵绵。
( 红楼之清莲 p:///2/2670/ )
166 晴雯被撵
as__();
乾清宫里,黄敬在递上了折子之后,便一直静静的等候在那里。
康熙看完了折子之后,将其合上放在御案上,自己走下了御座,在黄敬跟前儿慢慢踱着步子绕圈儿。
“东瀛那里真的有那么多的金银矿吗?”康熙转了几圈儿之后,问着黄敬道。
黄敬躬身道:“回主子爷的话,这事儿是地部十九汇报上来的。他跟着九爷派出去的人坐船去了一趟东瀛,一路跟着那些人看着他们勘探,听着他们说话。地部十九说,这事儿八成是准的。”
“奴才也亲自盯着手下人去翻查前朝,乃至之前的史料,唐朝时的书中确实有过这一类的记载,据说东瀛金银矿藏极是丰盛,有“黄金之国”之称。那时候,东瀛的遣唐使入唐,都携带有着大量的砂金。至宋朝,甚至用铜币、丝绸、陶瓷器等从东瀛换来大量的砂金。《东方见闻录》中甚至记载了,元朝时的忽必烈大汗为了黄金还曾经一度远征过日本的事情等等。”
康熙静静的听着,脸上的神情沉稳中又带着些许激动。
又磨了几圈儿之后,老康低声吩咐黄敬,在九阿哥的身边加派人手,极是监视也是帮衬,这样大的事情,放老九这孩子一个人在那里瞎折腾,这得折腾到什么时候啊。
黄敬退出去之后,康熙的脸上稍稍流露出了些许的喜色,心道:老九这孩子还真是不错,一心想着朝廷,是个有心的。还有林家的那个孩子,也是个有见识的。
想着林翰,老康不免琢磨了起来。对于林如海的这个儿子,老康还是很有印象的。当年南巡到扬州,见着林翰的第一面儿,老康就觉着这孩子极是聪慧。脑子好使,念书也极好。只是如今,林家这孩子的年岁还小。听着林如海的意思,是等着来年那孩子及冠了。再叫他下场参加科举来着。林如海是个老成的,老康心里赞了一声,林翰若是小小年纪便下场,即使中了,自己也不会用他。年轻人嘛,有冲劲,但是没经验啊。那些个大事儿,哪里能放手叫他们这些小辈儿的去折腾呢。倒是林如海的盘算好,叫林翰那孩子去云德书院多念几年书,一个人在书院生活也锻炼锻炼。等着那孩子年岁大一些再科举入官场。自己再看着那孩子历练几年,便可以放手叫那孩子做事了。
若是没有这回老九跟林家那孩子谋算着去夺取东瀛的金银矿,老康真觉着林如海的盘算最是稳妥不过的了。不过眼下看来,林家那孩子不仅仅是聪慧了,那孩子的性子看着也着实稳得很。不是个毛躁的,跟林如海倒是一模一样,晓得做事前要谋划仔细的。
康熙对于林翰倒是越来越满意了。他扬声唤那来梁九功,吩咐人去请太子过来。
这个林翰原是自己预备着留给太子将来用的,如今看着倒是可以叫那孩子下场之后,提前为太子所用了。搓了搓手,康熙紧走了几步坐到御座那里。林家是个好的。林如海本身就有才干,又忠于王事。他膝下一儿一女,也俱是出挑儿的很。听宜妃说,林家的小玉儿不但模样好,性情好,规矩好。连着管家理事什么的也是极能拿得出手的。只是可惜了,小玉儿年纪小,等着选秀还有几年的。老康在心里叹了一声,唉!老九那里还得再等一等呢。
林家那里还不知道,林翰这头还没下场考试呢。前程什么的就已经被乾清宫里高高在上的那位给安排好了。
燕子坞正屋的西厢房里,如今叫黛玉命人摆放起了绣架,没事儿的时候,她便会在绣架上动两针。
“姑娘,你这莫不是打算亲自绣屏风不成?”雪雁看着那绣架惊叹道,这样大的一个绣架,等着绣完了得是什么时候了?“姑娘怎么突然想着自己动手绣这样大的物件儿?累着了自己可怎么好?”
“哪里就能累着了,”黛玉云淡风轻的笑道,“我不过没事儿的时候,玩儿似的动上两针罢了。”
雪雁一脸不信的样子,只是看着黛玉的神色,她也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没有用的。自己伺候的姑娘是个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这要是打定了什么主意,那真是再没人能劝得动的了。雪雁想着,日后自己定要好好看着姑娘,不能叫姑娘真为了做这玩意儿,累坏了身子。又想着,是不是该想个什么法子,叫自家姑娘转了别的兴趣才好呢。绣屏风,这得有多累多伤眼睛啊……
没一会儿,屋外有丫鬟过来传话,说是贾家来人了,贾敏请黛玉到主院那儿见人去呢。
贾家这回过来的人,是凤姐儿。那些陪着凤姐儿一起过来的丫鬟仆妇都在外头候着,只一个人留在屋里伺候。这人也不是旁人,却是晴雯。
黛玉过来的时候,一眼便见着了站在凤姐儿身后的晴雯。
晴雯的脸色不是很好的样子,眉眼间隐隐藏着气恼和委屈,眼圈儿也微微泛着红色,双唇抿得死紧,好像在拼命压抑着什么。
黛玉心里虽说有些好奇,却也只是看了晴雯一眼便作罢了。
“见过娘亲,见过凤姐姐。”黛玉给贾敏和凤姐儿见礼。
“你这孩子,好好的二嫂子不叫,偏偏要管凤儿叫姐姐。”贾敏嗔怪的点了点黛玉的额头。
凤姐儿却是不恼的,只听她呵呵笑道:“姑妈快别这么说表妹了,我呀,听着表妹这么叫,心里只有欢喜的。”
贾敏道:“规矩还是要的。”
凤姐儿一笑,却是说起了别的,“……这回过来,一是来瞧瞧姑妈和表妹可是还好,二来也是有一桩事儿要求到姑妈这里。”
“什么事儿啊,还要你用一个“求”字的?”贾敏笑道,只是她下意识的去扫了一眼晴雯。
黛玉也带着些疑惑的看向凤姐儿,眼角不经意间扫到晴雯,发现她脸色又红又白的。黛玉见了,心下更疑惑了,猜着凤姐儿今儿个过来,可是跟晴雯有关呢?
果然,紧接着黛玉就听见凤姐儿在那里很有几分无奈的说道:“这是晴雯,原是在老太太身边伺候的。听说她以前也来给姑妈请过安的,姑妈看看,可还记得她?”
说着,凤姐儿将晴雯拉到贾敏跟前儿,指给贾敏看。
贾敏眼神闪烁了一下,点了点头,“这样子标致的女孩儿,我自然是记得的。”
凤姐儿叹道:“这事儿说来,真是跟晴雯有关的。”
晴雯低垂下头,眨巴了几下眼睛,努力忍着眼中的湿意。
凤姐儿见状,又是一叹,这才接着说道:“真要说起来,晴雯也是受了无妄之灾。这事儿,其实是宝玉和他身边儿的那个袭人闹出来的,只是平白带累了晴雯。老太太也是无法,不好再留晴雯在府里。只是这晴雯原是赖嬷嬷买来孝敬给老太太的,她也不记得自己老子娘是谁了。真要叫她出府,她也没个去处。还是我跟老太太说的,姑妈最是慈善不过的。这晴雯真要是顶着那样子的名头给打发出府去,怕也没什么活路了。与其叫她沦落到那些下贱肮脏的地方,倒是不如请姑妈收留了她,便是叫她做个粗使丫头也是好的。”
贾敏眉心一蹙,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凤姐儿也不隐瞒,她安抚的拍了拍晴雯的手,接着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说给了贾敏和黛玉知道。只是顾及黛玉一个姑娘家,措辞什么的都说得委婉了一些。
原来这事儿还是发生在黛玉去东府赏梅那一日。
那一天,贾母领着府里的主子小姐们全都去了东府。那天的席面儿上,有一道甜点,叫糖蒸酥酪。贾母见着这道甜点,便想着那个被关起来养着的孙子贾宝玉是极爱吃这个。所以,她便使了晴雯将那酥酪用食盒装好,给送到贾宝玉的院儿里去。
晴雯领命提着食盒回西府往贾宝玉的院儿里去了。之后,贾母也没去在意晴雯有没有回来。黛玉那天是直接从东府坐车回家的,所以她不知道之后发生的事儿。
那天,自东府回去了之后,贾母等人刚进到府里,便有婆子急急忙忙跑过来传话,说是贾宝玉的院儿里闹起来了。
“谁闹事儿了?”贾母阴着脸问道。
“是宝玉少爷,还有宝玉少爷屋里的袭人茜雪和、和、”那婆子拿眼偷偷瞄了一眼贾母,然后才吞吞吐吐的说道,“和老太太屋里的晴雯。”
“什么?晴雯?”
贾母这时候才发现,被自己派去贾宝玉院儿里送酥酪的晴雯,竟是一直都没有回来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太太大怒,厉声喝问道,“你们都是怎么守着那个院子的!”
那婆子见贾母发怒了,心慌意乱之下,也顾不得在场的还有三春这几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了,把那有脸没脸的事儿全都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 红楼之清莲 p:///2/2670/ )
167-168 初试云雨 撞破好事
as__();
贾家的西北角落里有一处院落,原是叫作怡红院的。这院名听着雅致,实际上却是一处冷宫一样的地方,是贾家用来关禁那些犯了错的侍妾姨娘用的。只是如今,这里变成了圈养贾宝玉的地方。
这院子原有些破败荒废,只是因为贾母要把贾宝玉挪进去养着,张氏为了家里的名声计,便做主将这院子给重新整修了一番。她命人将院子里的几间正屋重新收拾出来,做出了几个间隔,又找来匠人重新打制了一些能看得过眼的家具,还特意叫人在屋子里放置了贮书的书架,设了香鼎,置了笔墨纸砚,还供花设瓶,安置了几处盆景。另外,张氏又叫人在院子里挖了池塘,引来活水,移了几块山石堆叠出一座假山,还命人在院子各处重新栽种上了好些的花草植物。整修之后的怡红院,郁郁葱葱一片,叫人看了耳目一新,倒是全看不出原先的颓败荒凉。
贾母在这怡红院整修之后看过一回,心下甚是满意。虽说老太太自己不甚待见这个孙子了,到底这还是自己的骨血后辈,容不得他人轻贱了去。张氏能够如此费心张罗,可见其家教品性确实是极好的。
怡红院里的那些古玩摆设都是贾母私库里的东西。为了不叫老大一家子以为自己私下里偏心宝玉太多,从而生出什么芥蒂来;也为了回报张氏的宽厚大度,老太太在叫人开自己的小库房给贾宝玉屋里添置东西的时候,顺道儿也给贾瑚贾琏,还有迎春探春惜春几个女孩子并几个重孙子添置了一些物件儿。依着老太太的说法,权当是提前将给孩子们的东西分了。便是林翰、黛玉和湘云三人,也是得了贾母不少的好东西。
贾宝玉被挪到怡红院住去的时候,是兴高采烈的,没有半点儿的不情愿。这位仁兄半点儿没觉着自己就这么的被人当作女孩儿似的给养在深闺內帷里是啥天塌地陷了不得的坏事儿。在这院子里,高床暖枕的住着,花红柳绿的围着。胭脂女儿香的熏着,诗词歌赋的做着,还没有贾政再旁边吹胡子瞪眼的盯着,也没人再来跟自己说那些“要留意经济仕途”之类的混账话了。对此。贾宝玉心里倍觉舒泰。只是,他不喜这院名中的“怡红院”三个字,又见这院子里种植着数本芭蕉和一株大大的西府海棠,里头暗蓄了“红”“绿”二字,便更觉这“怡红院”三个字里只说了棠,蕉却无着落,甚是不妥。为了顾及蕉棠二植,两全其意,顽石兄便自顾自的改了这处的院名,叫做“红香绿玉”。更做了章句以题咏——“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腊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红袖添香之下。挥毫泼墨之后,贾宝玉心中愈加的得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