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叨狼
宋主任笑着看着范无病,心说这小家伙虽然年纪小,搞出来的名堂却不少,真不知道是怎么生出来的。见到范无病表态之后,他点头说道,“我去说一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很多人都用过这个东西了,大家一致说好,就没有理由不用它。”
用过这么几天之后,宋主任发现屋子里面的花儿,原本叶子是干涩的,如今也泛出了绿意,办公家具上面的浮沉,平时一摸都会起静电,这会儿也不会了,若是往水里面加点儿天然的香料,满屋子都是很宜人的芳香气味儿,人坐在里面办公,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好东西,就是要大力推广的。”宋主任回过神来之后,如此对范无病说道。
原本在范氏父子来京之前,加湿器的生产就基本上已经定型了,都是普通式样的,电话打回去之后,那边儿就开始紧急生产,终于在五天之后,有第一批货物共计十六个车皮的加湿器运到了首都。
当时北京的主要商场在一夜之间都把新到的加湿器摆上了柜台,当用来做演示的样品在柜台上面开始冒出白色的水雾之后,销售的行情就被引爆了!
经过宋主任的协调,京城各涉外宾馆也配备了加湿器,一时之间,满城都是谈论这款小家电的声音。
销售行情的持续火爆,也让范无病下定了决心,加湿器的广告,也应该做在今年的央视广告预算之中了,至于海外市场,还是要等到自己的高端产品正式定型以后再推出为好。
毕竟海外的消费水平高,不想方设法多赚点儿外汇,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啊!至少在现在看来,自己作为生产加湿器的唯一厂家,这个卖方市场是完全垄断了的!
( 财色 p:///2/2286/ )
第七十八章 风起云涌大时代
范无病和父亲范亨约好了央视广告科的老陈,在北大外围的一家餐厅碰面。+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
碰面自然是要一起吃午饭的,因为时间还早,父子二人就联袂去找正在北大中文系上学的范婷。
范无病一直对北大有种独特的感情,有些说不明白。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双重职能。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尤其是在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日新月异,吸引了当时大批的著名学者前来投效。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校训。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第二个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地精神所在。
父子二人找了几个路过的学生问了一下,便找到了北大中文系的女生宿舍楼。因为快放假了,感觉到校园里面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有些仓促的样子。
“同学,帮忙喊一下范婷出来好吗?就说家里人来了。”范亨对一个正要进宿舍楼地女生说道。
“范婷啊,好的——”那女生有些惊奇,因为都快放假了,按说家里人都很少在这个时节过来,不由得多看了范亨父子一眼。
范婷很快就跑出来了,看到是父亲跟范无病在楼下站着。顿时感到非常兴奋。
“老爸,无病,你们怎么过来了?”范婷并不知道范亨和范无病要来北京,因此在高兴之余也感到非常好奇。
范无病看了看范婷,笑着说道,“老姐,小半年没见到你。好像更漂亮了!”
“呸,这个还用你说啊!”范婷嗔怪地敲了一下范无病的脑袋。
呃,为毛你们都喜欢敲我的脑袋啊?范无病顿时感到非常郁闷,难道他们都嫉妒我天才的智慧吗?除此之外实在也找不出什么别的理由了!
范亨笑了笑说道,“我们过来申请专利,另外就是跟央视谈一谈今年的广告投入的问题,正好借这个机会跟你一块儿回家过年。”
“那太好了!我还有两门课明天就考完了,后天就自由了!”范婷最头痛的就是在火车上一个人闷一天,一听说父亲和范无病可以跟他一块儿回去,顿时大喜过望。
于是范婷领着父子二人在北大地校园里面逛了一圈儿。一面跟他们聊这一段儿发生的种种事情,时间倒也过的飞快。
只是范无病的眼睛四处溜达,在饱览风光的同时,也非常遗憾地注意到,北大还是很有些美女的,只是这些美女们都被厚厚的棉衣包裹起来,实在难以一探究竟,他不由得有些懊恼起来,看来冬天过来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以后得建议一下央视,把这个广告商开会地时间推到穿暖花开的时节才好。天寒地冻的时节,乐趣少了许多啊!
不过范婷在北京这半年,显然没有白呆。
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学生们,实际上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远比报纸上面所提到的要复杂百倍。而通过私下的小道消息流传。住在学生宿舍的范婷。想不知道都没有办法。
当然其中最津津乐道的一条,也引起了范无病注意地。就是中关村的园区搞起来了。
早在一九八零年,中科院的专家陈春生就提出要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的硅谷”,并身体力行成立了“先进技术服务部”。
这个事件在中科院引发了争论,后来上面的领导做了明确批复,肯定陈春先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此举大大推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导致后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中关村园区的成立,陈春先在后来也被誉为中关村民营科技第一人。
如今的中关村已经开始初显繁荣景象。在去年地时候,新创刊的经济日报对陈春先进行了连续的报道,他被塑造成一个勇敢的科技弄潮儿形象,他的实践证明走出实验室地科技人员将大有作为。
于是,在这种主流媒体声音地鼓动下,一批批的科技人员跳进了商品经济地大海。在此前的一年,科海、京海等公司已经相继出现,而到第二年,四通、信通和联想等公司又先后建立。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区,正在慢慢地发展起来。
“看来在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还是要多许多,是时候该考虑考虑了。”范无病的心里面开始琢磨起来,他觉得有必要在北京这边儿设一个联络部,用来搜集各种信息,进行一些基本的事务处理。
三个人逛了一阵子后,就来到了餐厅的包间儿,坐下来等老陈。
也不知道喝了几壶茶水,这才见老陈夹着个皮包,戴着厚厚的棉帽子匆匆赶了过来。
“哈哈,不好意思,来晚了!实在是忙啊,人都有点儿晕头转向了!”老陈陪着笑说道。
“赶紧坐下吧,先喝口茶暖暖身子。”范亨将老陈安顿好,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谢谢谢谢——”老陈接过了茶杯,笑着说道,“正需要暖一暖身子呢!”
寒暄了一阵子后,就开始动手上菜,因为大家都是熟人,也没有什么避讳,吃得比较过瘾,虽然范婷没有见过老陈,可是她跟范无病是聊得热火朝天,姐弟间的话题层出不穷,倒也丝毫不见生涩。
事实上,范亨跟老陈虽然也在聊,涉及到的正事儿却不多,因为一直以来,跟老陈谈判的人都是范无病,只不过此时在饭桌之上,谈论公事实在没有多大的必要。
“最近在忙什么?”范亨随口问道。
“瞎忙呗,最近都是乱拉广告,整个人都没有什么方向。”老陈抿了一口红星二锅头,有些郁闷地回答道。
范无病听到以后,便转过脸来笑着说道,“要是你们都没有方向的话,那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不都抓瞎了?”
老陈呵呵一笑道,“别说,我们台长还专门交代下来,让我找你商量商量呢。”
“找我干啥?”范无病感到有些个奇怪。
“还不是春晚的事情呗!”老陈回答道,“上次你给提的许多意见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上年春晚的导演对你很推崇,多次在我们台长面前说过你的事儿,搞得我们台长都有些晕了,特别交给我一定要请你参加今年的春晚彩排,再挑点儿毛病出来,当然了,要是能够赞助个百八十万的,那就更好了!”
晕,范无病心道,说得好听,原来是看上我的钱了!
不过,如果再赞助一次春晚,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划算的事情,这个独一无二的广告效应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的啊!范无病想到了去年的春晚之后,被打爆了的热线电话,以及销售空气旺盛的单放机生意,就觉得这事儿实在有搞头!
“这事儿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范无病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最近京城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就是新鲜事儿那种——”
老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中关村啊!哪里基本上是什么都有了,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从小到拖鞋袜子,大到彩电冰箱,那里都能找到,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也说不上来,估计他们新闻部的家伙比较清楚。”
晕,老陈这么一提,范无病就回想起来了。
当时他是看过一个系列报道,好像是中国p二十年什么的文章,上面就详细地介绍过联想的起家历程。似乎,联想的第一任掌舵人柳传志,此刻应该已经离开了中科院数学所,来到中关村摆地摊儿来了吧?
作为国内科工贸一体化的先驱人物,作为中国p业成长中最为成功的一批人中的杰出代表,柳传志无疑是一座丰碑,只是在此刻,范无病的心里面感到非常痒痒,如果有时间,他倒是想去见识一下这位卖过拖鞋的前辈的。
“或者,在中关村里分一杯羹,也挺有意思的。”范无病嘿嘿暗笑道。
*********友情推荐一本新书神之微服私访记,书号:
( 财色 p:///2/2286/ )
第七十九章 忙于下海的人们《求月票》
毫无意外的,范无病又跟父亲范亨一道,去了趟儿央视。+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
同老陈花了整整一天,才将广告合同拟定下来,这一次央视的广告合同条目比起上个年度来完善了许多,许多细节问题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因此范无病在看合同上花费的时间也多了一些,总的来说,后来出现的霸王条款还没有呈现在现在这份儿合同上。
唯一令范无病感觉到有些不爽的是,作为持有较多股份的平原厂方面,也要求在合同上面签字,这样的话,范无病等人就无法在春节前面回家了。
可是,这个要求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合同上面通不过,因此范无病和父亲范亨,姐姐范婷,只能继续留在京城里面,等待平原厂的签字代表来京。
“也好,反正姐姐的考试也完成了,我们正好可以四处逛逛,闲着也是闲着嘛。”范无病倒是看的很开,一副我无所谓的样子。
要说心里面不添堵也是不可能的,钱是个好东西,但是钱一多了,麻烦也就随之而来。平原厂由于接到了单放机的项目,一下子暴富起来,领导们的想法也就多了,既然一直都是我们在干活儿,为什么我们只拿这么少的回报呢?
因此这个签字仪式,他们是打定了主意想要过来横插一杠子,以体现一下自我存在价值,为未来谋求更多的利益,至于合作方会怎么想,那就不是他们考虑在内的事情了。
“想签字自然可以,但是有一条,广告费用那就得按照股权比例来支付,这个冤大头我可不当。”范无病是这么说的。
看来是时候另辟门径了,放任平原厂一家独大,对于自己。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单放机市场,都没有什么好处,与其培养出一家不受自己支配的市场怪兽,不如培养出更多乐于为自己服务的绵羊来更为放心。
对平原厂,范无病觉得自己是做到仁至义尽了。做人。要懂得知恩回报,得寸进尺不是不可以,你得有那么大的实力才行。
跟我玩过河拆桥地把戏。那绝对是错误的!范无病这么说道。
范亨也觉得有些尴尬,整个项目都是范无病搞出来的,钱也是范无病自己出的,包括当时的许多重要部件,都是范无病通过香港和日本那边儿地关系弄来的,结果事业走上正轨了,平原厂就开始胡搞。这不是让人心寒吗?
范无病要是有什么反弹。作为父亲的范亨也不好说什么,即便是说什么,也不指望范无病能够接受,毕竟范无病自己很有主见,而平原厂做得事情又太过分。
范无病跟姐姐范婷一道,去了一趟中关村这时候地中关村,还是处于小打小闹的创业阶段,满大街上大约有四十多家科技企业,号称是北京城的“电子一条街”。
中关村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关村,这是一群个性张扬地另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当时地大环境是有关系的。中国科学院正处在膨胀和转型的边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名目的研究所层出不穷,已达到上百个之多。而所开展的各项研究却似乎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比如计算所举全所之力,花了八年时间研制的大型计算机“757工程”宣告完成了,并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但是它拥有的每秒千万次的运算速度与国际水准相比已令人汗颜,而其以军事为目标地研究思路更是得不到市场的响应。
在这种情况之下,精简机构势在必行,很多人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路,因此八四年当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下海”。自谋出路,成为一群不甘寂寞的知识分子地新选择。
比如京海地创建人王洪德在给中科院的报告中,他毅然决然地写道,“无论什么方式,调走,聘请走,辞职走,开除走,只要能出去,都行。”而创办了四通公司地万润南,则到处张扬自己是“民办企业”和“无上级主管”。
跟这些创业者相比,那时还寂寂无名的柳传志则显得要低调得多,善于借力和妥协的个性让他比其他的人都要走得远。从一开始,柳传志就没有完全割断公司与计算所之间的母子关系,他不但不想那么做,甚至在很多时候更希望强化这种若即若离的血缘。
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计算所拨给的二十万元,联想的资产性质是国有企业,柳传志等人的任命都要获得中国科学院的批准,公司的员工可以在计算所内继续享有在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方面晋级的权利,公司可以无偿使用计算所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使用所内的办公室、电话及所有资源。甚至公司从银行贷款,全部以中科院计算所为“合同的申请借款单位”,又以中科院开发局为担保单位,这自然解决了早期的资金来源问题。
在充分享受了国有资源的同时,柳传志则在财务、人事和经营决策的权力上,享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是一种十分混杂的状态,似乎没有人想把它理清楚,只有当联想日后逐渐壮大之后,它的资产归属才变得敏感了起来。
范无病去到联想前身的时候,发现这是一家小小的公司,里外两间屋子加起来也就是二十平米的样子,据说这里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传达室。
很多年后,在中国,它常常与惠普的那个著名的斯坦福车库一起被相提并论。柳传志后来回忆说,它的位置在计算所西大门的东边,房子是砖头砌起来的,外面是深灰色的,里面被隔成两间,水泥地面,石灰墙壁,房子里没有写字台也没有电脑。外屋有两个长条凳,沿墙角一字排开,里屋有两张三屉桌,桌子条凳都不用花钱买,是人家不要的破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