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泼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甲鱼不是龟

    闻言,须菩提顿时笑了出来。

    八百年师徒,这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坏啊。

    ……

    大门内,女娲蜿蜒着蛇身缓缓行至王座边上,转身坐下,轻声道:“说说吧。本宫想听听,你究竟打算如何渡人。”

    “回娘娘的话,贫僧还没想好。”

    “还没想好?”女娲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

    玄奘双手合十,微微躬身,道:“想了很多,却还尚未周全。”

    “你这和尚倒是坦白。”女娲淡淡叹了口气,扶着扶手,靠到椅背上,道:“那你就说你已经想到的吧。如何渡人,如何证道。”

    “贫僧可否先请教娘娘一个问题?”

    女娲随口答道:“你问吧。”

    玄奘又是微微躬身行礼,道:“贫僧在此先谢过娘娘了。贫僧心中一直都有一惑未解,是有关佛经典籍上所载,女娲造人的理念,与佛门极乐的理念,贫僧虽对此有疑,但也无所凭据,所以,贫僧想先听听娘娘当初对这世界构建的理念。”

    这一问,女娲顿时微微一愣,略略思索了一番,纠正答道:“不只是人,是众生。当初本宫创造万灵,本是想着为众生创造一片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人间仙境,只是,未曾想到”

    女娲的话,到这里便顿住了,没再往下说。

    “既然如此,这世间的恶与苦,便不是出自娘娘之手了?”

    女娲微微点头。

    玄奘抿着唇淡淡笑了笑,道:“果然是人性本善啊。既然如此,贫僧明白了。五毒八苦,并非生来有之,而是环境使然。既然众生能由善向恶,便可由恶向善。”

    此时,女娲的脸上已然没有了方才入门之时的那种轻松,转而换上的,是满心的疑惑。

    “既然你想知道的已经知道了,现在,可否告知本宫,你的道是如何?”

    仰起头,玄奘轻声问道:“娘娘可曾了解过佛法?”

    “深知根底。”

    “既然如此,贫僧就用佛门的说法,来说一说贫僧的道吧。”干咳两声,玄奘接着说道:“现如今的佛法,源自佛祖如来,也正是释迦摩尼佛。其佛法,无非是‘利己’,‘修身’,去五毒,除八苦,成佛,达之极乐,修成无我之道。其本身,便是实证。三界之中,但凡佛门子弟,无不奉为盛典。”

    女娲微微点了点头。

    “贫僧却以为,此法甚谬。”

    闻言,女娲的嘴角微微上扬,却并没有笑出来。她低着眉,瞧着玄奘轻声问道:“释迦摩尼用了毕生才悟出的修行之道,最终成就天道,老君‘无为’已失,那猴子的‘无极’也已经没了。当今三界第一人,你却以区区‘甚谬’二字论断……”

    “娘娘此言差矣。”玄奘道:“谁对谁错,谁正谁反,莫不是可用修为高低一概而论?修仙尚且不能说是为了长生,修佛,难道就只是为了修为?”

    女娲不禁有些迟疑了:“那,你觉得佛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微微挺起胸膛直视女娲,玄奘朗声道:“佛经有言,‘一沙一世界’,修成者,自知其中奥妙。贫僧却以为,隔绝了所有,即便‘一沙一世界’,沙,终究是沙。贫僧所求之法,应为水。”

    “水?”

    “对。”玄奘双手合十,淡淡道:“虽无‘一沙一世界’之妙,却有汇聚汪洋之效。修佛者,不应为沙,应为水。绵延流长,聚成江海,看似一滴,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娘娘,这不正是你创世之初构想的人心向善吗?人人向善,世间自融。”

    一时间,女娲呆住了。(未完待续。)

    ps:今天上大封推了,第二次首页大封,连带的还有客户端大封。感谢大家的支持ps:推荐一下《古墓奇闻录》

    ( 大泼猴  p:///1/1684/  )




第六百三十四章 :普渡之惑
    石门外,猴子与须菩提俩师徒一个握着金箍棒,一个拿着拂尘,有意无意地对视着,一言不发。那气氛无比诡异。其余的众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

    石门内,一片寂静。

    女娲的眉头蹙得越发深了,许久,她轻声叹道:“关于水……以前,本宫倒是听过另一个人,也将自己的道比作水的。只可惜,最终也不过……不了了之罢了。”

    “老君?”

    女娲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想起了些往事,那神情之中,透着说不出的无奈。

    玄奘淡淡叹道:“娘娘所言,想必是上善若水吧。”

    “看来,道家典籍你也有所涉猎啊。”

    “贫僧也是急于求成之人啊。众生疾苦,若是可以,贫僧一刻都不想等。普渡之道惠及众生,也不应拘泥于教派。”玄奘无奈轻笑道:“当日,金山寺的藏经阁中也有些道家藏书,贫僧求法无门,便一并看了。本是期望着佛门无解,可否从道法之中寻些痕迹……”

    “那你寻到了?”

    玄奘缓缓摇了摇头:“佛门避世,道家,又何尝不是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其实娘娘说错了,上善若水,老君是真的做到的。若非做到,他又如何修得出无为?只是,此水非彼水。”

    “区别?”

    “老君所言。上善若水之水,乃是润泽万物之水,水往低处流。愿者自上钩,拒者莫强求。说到底,便是无为,汇之一个润字。”

    女娲静静地听着。

    玄奘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贫僧所言之水,却不在一个润字,而在于融。愿者自上钩不假。但那不愿者,莫非真就任其沉沦苦海。视而不见?”

    “所以?”

    “所以,贫僧以为,普渡之道,不是安坐佛位。待众生前来祈法,不是水往低处流,愿者上钩。而是……”

    话到此处,玄奘便没再往下说了,只是微微抿着唇。

    他静静地注视女娲。

    缓缓地,女娲睁大了眼睛,有些错愕地注视着玄奘,深深吸了口气。

    幽暗的洞府之中,几盏烛火微微摇曳着。昏红的火光照在两人的脸上,有一种清清淡淡的感觉。

    片刻,之后。女娲稍稍收了收神,眯起双目叹道:“此法甚妙。此法得证,实乃三界一大幸事。”

    玄奘将目光收了回来,静静地站着,那脸上的神情如同微风拂过的湖面一般,微起涟漪。却格外地祥和宁静。

    许久,女娲睁开双目。轻叹道:“经你这么一说,本宫忽然觉得,这佛法与道法,竟是如出一辙。皆是在跨出最后一步前停了下来……也难怪了。当日,便是老君点化的释迦摩尼,只是没想到,他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怪本宫当日太轻信于人了。”

    稍稍沉默了片刻,女娲又轻声问道:“如何证这渡人之法,你现在可有头绪?”

    “有。只是头绪太多了,贫僧也是茫然。”

    “都有哪些头绪,可否告知一二?兴许,本宫活了几万年,也能给你一些建议。”

    玄奘礼貌性地回以微笑,道:“恐怕,难。”

    女娲微微抬手,示意玄奘接着往下说。

    又是朝着女娲行了一礼,玄奘轻声道:“贫僧西行,说是西行取经,实则西行辩法,所图者,无非是以行证道,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通之路。”

    说到这儿,玄奘又是无奈笑了笑,道:“不瞒娘娘说,究竟能否最终证道,其实连贫僧自己也不知道。正如娘娘所说,佛道二教,皆是在最后一步前停了下来……往前一步是深渊。其实,这般结果,皆因两派修行之法使然。逆势出手,则必然沾染因果,徒增心结,无益于修行。若是道家也就罢了,顶多是修为难以寸进。若是佛门,破佛心,遁入轮回也不足为奇。但,即便往前一步是深渊,也总要有人试着去走,不是吗?”

    女娲静静地注视着玄奘,那眼睛缓缓眯成了一条缝。

    “一路上贫僧处处小心,处处参悟。既然众生皆苦,为何不洞悉其苦,助其脱离苦海呢?”震了震衣袖,玄奘在洞府之中来回踱着步,开始将这一路上的思考娓娓道来:“在观音禅院,贫僧见到了金池长老。他因为贪而迷惑了本心,错漏了佛法真义,贫僧循循善诱,终得善果。”

    “在高老庄,贫僧遇到了天蓬元帅,困于情,千年不得解脱。俗话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却在那里说了一次谎。虽未得善果,但到底是寻出了一条脱离苦海的路,也算是一个交代。”

    “此乃顺境,粗略看去,上至天庭元帅,下至凡人,众生之苦皆有解。可细想之下,却又心惊。三界众生何其多,若每每需要如此搭救方可脱离苦海……贫僧终究不过一凡人耳,总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届时,又有谁来继续普渡大业呢?”

    话到此处,玄奘微微仰头,那目光之中透着丝丝无奈,思绪在回忆的画面之中游走着。

    “从那时起,贫僧开始重新规划西行的方式。凡人寿元有限,这证道之路,贫僧所余不过数十年罢了。况且,说到底,贫僧这一路都有大圣爷守护,方得逢凶化吉。若那后来人没有,又该如何?所以,对于贫僧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渡了谁,又渡不了谁,而是要为后来者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贫僧以化缘的名义,为百姓写信,为百姓治病,都是为了寻出这条路。为比丘。下就凡人乞食以资身,同时却又入世,自力更生。虽说也是不易。但后来者若能按着贫僧的方式,总不至于寸步难行。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乌鸡国,卷帘天将本欲造福一方百姓,到头来,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若不是大圣爷出手相助,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新惑已生。”

    “黑水河。鼍洁为救父行险事,大圣爷迁怒,百般折磨,贫僧却只在一旁看着。此时贫僧面临的抉择。是大善与小善。若行小善,对鼍洁心慈,则西行难为。可若舍小善决意西行,大善可期否?”注视洞壁上自己缥缈的影子,许久许久,玄奘缓缓摇了摇头,无奈轻叹道:“没有小善,大善便只余一页薄纱遮羞罢了。到头来,也是徒劳。”

    “此事本是死局。玄奘足足想了一夜。最终,悟了。蛇与农夫各有立场,本无对错之分。既是无解。何不敞开胸怀,感化众生呢?看似绝路,凭着一颗善心,说不定,还能求得一线生机。”

    “若能感化众生,令众生与玄奘一同行普渡之法。则普渡之法必成”说到这儿,玄奘那面容之上兴奋的神色却忽然消散了。转而换上了一丝忧虑,轻声道:“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贫僧想得太简单了。”

    “车迟国,贫僧怀着善心欲搭救众僧人,到头来,却不过陷众僧于险境,多有伤亡……虽说大圣爷及时归来,众僧得救。最终的结果,也是大好。可,别人或许不知,贫僧又岂能看不穿呢?说到底,那不过粉饰太平罢了。善花,原来也可结出恶果……若是如此,敞开胸怀,可还感化得了众生?莫说渡众生了,贫僧就连车迟国的僧人都渡不了,又如何渡得了众生呢?”

    “若是处处借由大圣爷的力量去普渡,到头来,普渡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算不得什么法,道,更是无从说起。”

    “贫僧不只一次怀疑过,若是众生的苦与恶乃是与生俱来……若是那般,也许贫僧做什么都是徒劳。好在今日得娘娘解惑。不过,如何普渡,正如贫僧方才所说,仍是未解之题。贫僧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相信。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一瞬间,整个石室之中,都安静了下来。

    两个人静静对视着,女娲微微睁大了眼睛。

    好一会,玄奘才好似幡然醒悟一般,连忙收了收神,双手合十,躬身行礼:“贫僧失态了,请女娲娘娘恕罪。”

    “这就是你所说的没想全吗?”

    玄奘点头。

    “那当初,你启程西行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空凭勇气和决心咯?”

    玄奘微微低着头,双手合十,注视着空无一物的地面,一言不发。

    “求不得。”女娲微笑着下了最终的点评。

    玄奘那合十的双手稍稍用力了。

    “这是求不得苦啊。”女娲抿着唇,注视着玄奘的目光温柔得像一位母亲。她轻笑道:“你自己也已身陷苦海,不再超脱了。”

    玄奘静静地站着,紧闭双目,不语。

    “不错。”女娲撑着扶手缓缓起身,叹道:“想得妙,讲得好,这苦海,也陷得恰到好处。本宫懂了。”

    玄奘睁开双目,有些不解地望着女娲。

    ……

    厚重的石门缓缓打开了。

    红色的火光透出门外,猴子不自觉地攥紧了金箍棒,须菩提却是呵呵地笑了起来。

    那石门内,女娲静静地立着,玄奘站在她身后不远处。

    “谈完了?”看到玄奘安然无恙,猴子稍稍安定了些。

    临出门之际,女娲又转过身来对着玄奘道:“你们的西行,是走到女儿国了吧?”

    顿了顿,她接着说道:“需不需要本宫送你一程,回到女儿国,你也好继续原本的行程?”未完待续

    ps:求订阅求订阅往死里求订阅,突破精品在既,求全订

    ( 大泼猴  p:///1/1684/  )



第六百三十五章:长大了
    就在不久之前,猴子还和女娲天上地下战了个遍,这才多久,女娲的立场竟然已经彻底扭转了!

    此时此刻,莫说猴子,就连玄奘都懵了。那在场的其他人等,更是一头雾水。唯独须菩提笑成了一朵花。

    片刻之后,幡然醒悟过来的玄奘连忙双手合十,躬身道:“贫僧谢娘娘好意。不过……有大圣爷他们在,就不劳烦娘娘了。”

    “也不麻烦……不过,既然你觉得不需要,那便算了。难得去一趟女儿国,你们先前也都没来得及走走看看,若不嫌弃,这次回去可以多住些时日再走。本宫自会命人招待。”说着,女娲转身望向了芸香。

    芸香微微一惊,往后退了一步。一旁的猴子也是一愣,那手中的金箍棒不禁又攥紧了。

    “别担心。”女娲斜眼瞧着猴子,哼笑道:“本宫不打算拿她怎么样。虽说芸香先前所做的事确实违背了本宫的期许。但,本宫不也因此结识了玄奘法师吗?论起来,功过相抵,不赏也不罚……若是愿意回女儿国,本宫还可以继续让她当国王。”

    “继续当国王,你会这么好?”猴子微微挑了挑眉头:“别到时候将她给哄回去,又翻脸不认才好。”
1...479480481482483...6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