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到原初

    “皇帝,比天下所有人都要精明,皇帝想要做的事,没有一个人能够拦住。”

    “他赵珙自以为联合其他节度使,能够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殊不知,他的一切动作,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甚至,连赐下一杯毒酒,也是皇帝事先谋划好的。

    “目的就是为了逼迫赵珙这样做。”

    “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节度使跟着一起造法啊.....”

    “他们一旦选择造反,皇帝便有了动手的理由。”

    “到那时,等到皇帝将所有节度使杀完,节度使制度自然不废而废。”

    陇右节度使王武林一边说着,心里突然感到不寒而栗。

    天子的手段,当真神鬼莫测......

    王武林心里十分肯定。

    当天子在皇宫之中,准备给北庭节度使赐下一杯毒酒之时,赵珙的种种决定,都在天子的预料之中。

    以天子的手段,完全能以雷霆之势,荡平北庭。

    但为何要特意赐下一杯毒酒,给北庭节度使赵珙反应时间呢

    恐怕正是为了让赵珙去联系其他节度使啊......

    陇右节度使王武林坐在主座之上。

    他仿佛已经看来,又有几位节度使被赵珙说动,起步造反,然后被陛下迅速平定......

    王武林心里在思索,他究竟要何去何从......

    在王武林看来,陛下动手之意已决,他这个陇右节度使自然也在陛下的动手范围。

    这种情况下,哪怕他王武林表现的再忠心耿耿,也毫无意义。

    ...

    ...

    皇宫。

    长生殿。

    李祀正准备休息。

    李祀当然不知道,陇右节度使心里对他的畏惧。

    对于李祀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大唐稳定,李祀根本不可能这么一个一个的去平定天下节度使。

    澹台伊人端着莲子羹进入长生殿。

    “陛下。”

    澹台伊人微微欠身道。

    “陛下,这是御厨们精心熬制的莲子羹,陛下喝上一口,暖暖身子。”

    澹台伊人轻声说道。

    “放下来就行。”

    李祀摆了摆手道。

    澹台伊人将莲子羹放在方案之上。

    李祀望着澹台伊人,随口问道:“最近朕平定河西朔方两地,你应该都清楚吧”

    “你说说朕这么做的用意”

    李祀饶有兴趣的问道。

    澹台伊人听到皇帝的问话,心里浮现一丝喜意。

    陛下还是第一次跟她说这方面的事。

    如果她能把握这次机会,说不定能让陛下高看她一眼。

    澹台伊人心念起伏,揣测着李祀的心意。

    电光火石间,澹台伊人已经想好如何回答陛下的问题。

    澹台伊人低声说道:“陛下这是准备对节度使动手。”

    李祀闻言,抬头看向澹台伊人一眼。

    这个女人果然不一般。

    普通人见到陛下出兵平定河西朔方两地,恐怕只会认为,河西朔方两大节度使图谋不轨,意图造反,最后被皇帝派兵平复。

    但事实上,李祀平定叛乱是假,真正的目的,却在天下所有节度使身上。

    “你继续说。”

    李祀微微靠在龙椅宝座之上,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奴婢身份卑微,不敢妄言......”

    澹台伊人俏脸上浮现一丝惶恐。

    “朕让你说你就说。”

    澹台伊人闻言,轻轻走到龙案之前,端起莲子羹,吹了一会,喂到李祀嘴边,声音酥软的说道:“回禀陛下,节度使制度让尾大不掉,但节度使坐镇边关,为大唐抵御异族入侵,若陛下直接下令处死这些节度使,必然会引起天下大乱。

    “更有甚者,会让边关不稳,进而导致异族入侵......”

    “因此,在陛下心里,这些节度使必须死,但却得有一个理由。”

    “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

    澹台伊人一边说着,一边将莲子羹喂到李祀嘴里。

    李祀微微多看了澹台伊人几眼。

    这个女人见识确实非同一般。

    许多朝中大臣想不明白的道理,竟然从她口中说了出来。

    如果不是对方太有心计,李祀恐怕真的会将她收入后宫之中。

    只可惜。

    澹台伊人固然说的不错。

    但只说对了一小部分。

    李祀真正的用意,岂是区区一位女子能猜得透

    “好了。”

    “你下去吧。”

    李祀喝完莲子羹,随口说道。

    “遵旨。”

    澹台伊人心中微微激动。

    澹台伊人听出了皇帝跟她说话的语气,不在像之前那么冷漠。

    也就是说,皇帝开始在慢慢接受她......

    想到这,澹台伊人美眸都在发光。

    澹台伊人相信,总有一天,陛下会彻底的接纳她。

    ...

    澹台伊人离开不久。

    近侍太监走入长生殿,躬身道:“陛下,户部尚书在殿外求见。

    “宣。”

    “遵旨。”

    很快。

    户部尚书走了进来。

    “臣见过陛下。”

    户部尚书叩首高声道。

    “起来吧。”

    李祀望向户部尚书,缓缓开口道:“爱卿找朕有什么事”




第182章 三种方法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 ”查找最新章节!

    长生殿。

    户部尚书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去年我大唐粮食产量。”

    户部尚书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双手之上。

    近侍太监上前,将奏折呈递到龙案上。

    “去年的粮食产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动。

    李祀展开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按亩计算。

    玄宗皇帝时期,土地的一般产量是每亩地六斗粮食。

    这代表着大唐土地的一般生产量。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约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尚不足两百斤。

    如果是贫瘠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皱眉。

    一亩地一年的产量不足两百斤粮食。

    这种粮食生产率简直是低的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农户,一般只拥有数亩土地。

    按照一户四人口,每人口两亩地来算,一户人也就八亩土地。

    一亩土地一年两百斤粮食,八亩就是一千六百斤。

    这一千六百斤粮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当做赋税上交。

    最后,一年到头,百姓们攒下的粮食寥寥无几。

    这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万一遇上什么天灾**。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都会颗粒无收。

    这般情况下,朝廷不仅无法收上一分税,还要前去救济。

    例如,李祀刚登基时,蜀地旱灾。

    李祀不仅大开国库,还免除蜀地五年赋税。

    未来五年,蜀地这片地方,无法为大唐帝国提过一点赋税......

    李祀翻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粮食问题,关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粮食的产量,让李祀有些头疼。

    在李祀看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降低赋税。

    这种方法乃下下之策。

    赋税是支撑朝廷运作的基础。

    若是一味的降低赋税,造成大唐国库空缺,恐怕会造成极大的隐患。

    国库一旦空缺,大唐帝国拿不出银子,还如何维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种方法李祀想都没想过。

    第二种,嫁接农作物。

    在李祀记忆之中,农作物通过嫁接,可是实现产量十倍以上的提升。

    然而,农作物的嫁接,需要专业的人才。

    并且需要漫长时间的尝试以及摸索,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大唐帝国,显然没这个条件。

    哪怕李祀现在开始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成效。

    第三种,引进新的高产量农作物。

    这种方法,是最有可能短时间内见效的方法。

    唯一的难点,就是需要对外交流......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陷入沉吟。

    户部尚书微微躬着身子,站在龙案前。

    皇帝没说话,他一个臣子,自然不敢多说半句。

    良久之后。

    李祀放下奏折,望向户部尚书:“朕知道了。”

    “臣先告退。”

    户部尚书立即恭敬说道。

    “下去吧。”

    李祀摆了摆手。

    “遵旨。”

    户部尚书退出长生殿。

    户部尚书离开长生殿后。

    李祀微微靠在龙椅宝座之上。

    不管是嫁接还是引进,都需要时间。

    对于李祀来说,这两种方法,应该齐头并进。

    李祀现在心里思索着,如何培养这种擅长农作物特性的人才......

    ...

    ...

    岭南边界。

    周风周云埋伏在一颗树上。

    “师兄,你说我们待在这里,真的能等到师父要我们抓的人吗”

    周风警惕打量了眼四周,忍不住说道。

    周云神色不变,低声说道:“此处乃岭南通往慈航静斋唯一的路。”

    “只要我们守住这里,一定能等到!”

    周云非常自信道。

    雄霸让他们两兄弟出手,将那位慈航静斋的弟子抓住。

    周云对雄霸的吩咐,可是非常重视。
1...979899100101...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