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级末日症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全部成为F
安德医生只觉得自己就像是试图理解太阳为何伟大的原始人,只能在无知中将其神化,用自己的妄想去编织各式各样的神话来解释自己所无法理解的事物。所有在这个病院里的研究是如此的坎坷,研究者们所知晓的部分距离“病毒”的本质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距离,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种种异常,在无法理解的时候几乎是充满了无可抗拒的摧毁力。
安德医生既紧张又恐惧,无论身心都似乎已经千疮百孔,万分疲劳。他不时会犹豫,觉得这一切磨难都出于他拒绝了和研究小组一起行动的缘故,忍不住去假设,当初接受当事人的邀请,不再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理念,也不独自去追查那三个女孩的下落,以及“高川”的遗物,会不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果。
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的现在,不仅没有找到那三个女孩,而且即便找到了“高川”的遗物,也没能从中得到半点好处。被“高川”隐藏起来的卡牌,似乎并没有研究小组所设想的那么神秘。安德医生在三个女孩的房间里观测那些卡牌的时候,有过极为特殊的体验,但是,那样的体验并没有在“高川”隐藏起来的卡牌中出现。
尽管可以从“高川”遗留下来的讲述其病院冒险的手稿中,去重新感受和剖析“高川”的精神状态,但是,那手稿看起来也并非是多么特殊的东西。反而是自己因为手稿中的内容,陷入了一种难以遏止的混乱状态,那些看似十分自然的内容,就像是引爆炸弹的引子,自己的思维、情绪和感官,都经受了相当可怕的考验。而这样的考验,让人简直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还有那深红色的月光在高塔上留下的奇景……这一切如今回想起来,就像是有某种力量,让自己一步步走入陷阱之中。安德医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恶意,只是敏锐地感觉到了,哪怕自己已经进入了高塔,也不见恶意的减少。当然,仅从直觉上而言,那最直接的会伤害自己的恶意,已经被暂时屏蔽在高塔外了。
可是,这异常的高塔,这异常的红月,都意味着自己所面对的,仍旧是未知的环境安德医生曾经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这座孤岛病院,然而,如今他切身感受到了,其实自己不了解的还有很多。仅仅是这座一直存在于病院里的高塔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它平时显得如此普通,存在得如此理所当然,而让人只能看到其正常的表面。
让自己抵达这里的,究竟是某种意志,还是非意志的命运呢?安德医生的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至今为止发生的一切,看似都是偶然的连锁,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像是有某种意志在用某种隐晦的方式,主导了这场可悲的戏幕。然而,如果真有这样一种意志在主导一切的话,那意志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呢?是某个人类吗?是人类社会中的某个集团吗?亦或者是非人类的智慧存在?又或者已经超出了人类可以想象的深度?
安德医生只觉得自己越来越无知,越来越迷惘,越来越无法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他只是知道,自己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否则会连站起来的力气都不复存在。他平日里并不是什么顽固的,不懂变通的老东西,但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让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冲击,并且,这种冲击不是随随便便用一些人人都知晓的大道理,亦或者他所知晓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安抚的。
安德医生觉得自己正陷入一种矛盾的精神状态中,既疯狂又冷静,在脑海中沸腾的各种思绪、念头和想法,让他迫切想要继续深入其中。
黑暗,寂静,仿佛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只有感受脚下地面的坚硬,以及手中墙壁的粗糙质感时,才能够让他不至于立刻发狂。
安德医生以为自己的眼睛很快就能够适应这里的黑暗,多少可以看到一些朦胧的轮廓,他很想找到一些灯火照明,以便于他翻看“高川”遗物中最后的笔记本。哪怕之前的卡牌和纸张内容,似乎都没有多大的用处,但他仍旧对笔记本里的东西拥有极高的期待感。
“高川”是会写日记的,而且在过去,被他记录下来的每一种记录,都会在之后被病院进行严格的审核,在相应的研究所中,关于高川日记的研究资料,已经堆满了一个房间。安德医生自然是看过那些报告和日记样本的,但很明显,那些日记并没有他如今找到的这一本更加吸引人即便还没有翻看内容,但安德医生已经产生了这样的直觉:查看这本笔记可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这似乎在证明,这本笔记的内容隐藏有符合代价的秘密。
不知道走了多远,但大概不太远,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但也应该不算得漫长。安德医生的眼前陡然有光芒浮现,他又看到了新奇的景象:前方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桌子上陈列着红色的蜡烛,在完全没有感觉到风力的时候,那些蜡烛的火焰也会轻轻地抖动。安德医生陡然觉得,这套桌椅正是为自己准备的,自己应该在这个地方阅读。
安德医生拖着疲倦的精神和身体,尽管有一些警惕,但仍旧只能走上去,否则他还能够去哪呢?在他离开原地之前已经摸索过,没有找到自己进来时的那扇门。仿佛一切都在逼迫着他,最终的归属就是这个地方。
桌子、椅子、烛光……最低限度的阅读条件已经具备了,这就像是有某种意志牵引着他,让他必须到了这里,才能够去阅读“高川”最后剩下的这个笔记本一样。
他完全没有抗拒的能力,也没有太激烈的抵抗情绪,于是他拉开椅子,坐下来,将卡牌和纸张放在桌上一角后,便打量着“高川”遗留下来的笔记本它看起来就像是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笔记本的价值不在于其外表给人的感觉,而是书写的内在。
安德医生怀着忐忑的心,半晌后将笔记本翻开,就看到一行行手写的字迹,有一部分因为事后的修改而显得涂鸦般凌乱。即便如此,继续往后看时,安德医生觉得自己逐渐可以理解末日症候群患者的归宿,另一个他所不知道的,或者说,他不能观测到的“末日幻境”出现在他的眼中。尽管这个“末日幻境”充满了疯狂的味道,看起来就像是一本二流的恐怖意识流,但仍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许多从系色中枢那里得到的数据。
尽管在更早的时候,就确认了中可以保存大量的人格,而这些人格也是活跃着的。因缘际会才莫名成型的,无法人工制造第二个的系色中枢,和所有的末日症候群患者都有着理论上十分紧密的连接,并在病院中也对这个巨大又隐秘的体系,称之为“末日幻境”,但是,像是这本笔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充满了故事性的世界结构,却也是第一次被人知晓。
原来末日症候群患者,亦或者说,特殊实验体“高川”在昏迷的时候,其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吗?安德医生越是阅读这本笔记中的内容,就越是对这个宛如幻觉,却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幻觉的宏大世界生出极大的兴趣。他不禁去想,如果所有的末日症候群患者都最终会看到、进入并存在于这个奇妙的精神世界中,那么,自己会不会也去到那里?
当然,在“高川”这本笔记的描述中,那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充满了神秘性,又即将迎来末日的世界,但是,安德医生仍旧觉得,那并不仅仅是“幻觉”和“梦境”可以形容的,无怪乎“高川”在醒来前后,会对病院现实产生那么癫狂的误解。
不过,从对“高川”的观察,以及笔记中的描述来看,凡是进入了末日幻境中的患者,似乎都会忘却自己原来的状况,无法从病院的角度对自身进行观测。这让安德医生又有点儿迟疑,尽管这本笔记里的内容,让他似乎觉察到了一些末日症候群患者的下场,似乎并不是自己这些研究者所认为的死亡,但是,无法保留病院的认知,必须重新开始,还要承受那种末日降临的磨难,这个“末日幻境”也的确不是什么好去处。仅仅只能说,在病院里观测到的末日症候群患者的死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死亡而已。
安德医生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一些研究理论在这本笔记的故事内容中得到了体现,从系色中枢那里得到的数据中,大量未曾解析的奇怪数据,也似乎可以从中找到某种规律性。这些蛛丝马迹让人不由得展开奇妙的联想,甚至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尽管过去病院已经肯定这种液态物质可以保存人格资讯,并能够从一部分理论上猜测这些人格资讯无时无刻都在产生交互反应,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到了这个程度就无法再深入下去。既无法知晓这些资讯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这些人格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更无法实际观测到具体的情况,哪怕利用系色中枢得到了数据,并通过录入“剧本”的方式,去刺激这些人格资讯的变化,最终得到的东西也有百分之九十九是难以解析的。
硬要形容的话,那就像是需要去破译一个语言体系截然不同,同时也没有参照物的古老语言,这种语言并不是形象化的,更像是是某种密码。地球上未曾破译出来的古老语言文字体系尚有不少,而从病院的研究工作来说,要知晓系色中枢反馈出来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要比完全破译所有地球上已知的古老语言文字体系更加艰难。
“高川”笔记里的描述,看起来当然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觉和想象,是其臆造的虚幻世界,然而,既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找到一些规律,隐隐和现有理论相应和,那便不完全是巧合与臆造了。在这之前,从未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恐怕就是被研究者们对精神病人的固有认知,以及在研究进度受阻的焦躁所阻碍明明显而易见的东西却久久没能被发现,这在研究工作中乃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也并非是罕见的情况,更何况这个笔记里的内容所体现的东西,显然十分隐晦,谈不上显而易见。就算“高川”一直处于被监控的状态,与其有关的事物都会经过再三调查,而这本笔记的内容或许也曾经被什么人看到过,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可以有如今的发现。
安德医生有点儿兴奋起来,在“高川”的遗产中,这本笔记的内容似乎拥有远超另外两者的价值,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价值挖掘出来并变现包括他在内,幸存的人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按住剧烈跳动的胸膛,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下来,他的脑袋里有太多与这本笔记有关的想象,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无法利用现有手段去证明的。他要从那无数的设想中,疯狂的想象中,找到一条真正可行的东西。8910
( 限制级末日症候 p:///1/1883/ )
2074 希望
安德医生专注又热切地审视高川笔记中的内容,不时合上笔记,默默地思量,又打开笔记,去翻阅已经看过的部分,试图挖掘出更深入的内容。“高川”用冒险故事的写法记载了他在末日幻境中的经历,因为其自身精神问题,以及所经历事件的荒谬离奇,让大多数故事充满了意识性的因素,宛如精神病人的突发奇想和呓语,用词造句繁琐累赘,加上末日将近的背景,更是黑暗沉重。这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故事,但抛开那些修饰性的内容,反而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些其本人和其遭遇所暗示出来的真实脉络。
这本笔记中的故事内容,和孤岛病院中已经发生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仅是“高川”自身的故事,更是更多末日症候群患者的故事。
安德医生阅读这本笔记,并不是为了进行娱乐活动,不是为了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因此,故事本身所拥有的足以让普通读者们抗拒的那些缺点,在他的眼中反而是优点。那些让人头昏脑胀的记叙方式,反而让他觉得自己更加明白了“高川”乃至于其他末日症候群患者的状态演变。
有许多疑问,是“高川”自己也已经在故事内容中,借助“我”这个第一人称主角,以及“高川”这个第三人称主角的思考进行提问的,并且,其自身也给出了诸多猜测。而这些问题和答案,对安德医生来说也拥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安德医生有一个相当明确的认知:这本笔记中所提到的“我”和“高川”,并不是真实高川本人的写照,而是其精神活动的一个修饰性的角落。整个笔记体现的“高川”,至少有三个:身为这本笔记作者的高川本人,高川将自身带入其中的“我”,和用第三者的视角去编造的“高川”。而这三个高川都分别代表了“高川”在不同人格意识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和思维脉络,是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一种体现。
或许一般人看到这本笔记内容,只会局限于故事表面的内容,但是,同为末日症候群患者的安德医生反而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感受,“高川”借助这本笔记,到底是想要说什么那些连他自己都弄不明白,亦或者已经无法明白的东西。
甚至于,安德医生时而会觉得,如果不是自己也感染了末日症候群,恐怕也是无法在阅读笔记时产生共鸣的。他也可以想象,其他那些在感染末日症候群后变得古怪的研究者,例如阮黎医生和她的导师,到底为什么会做出那些不可思议的举动那绝非单纯是一种自知命不久矣的疯狂。
然而,所有末日症候群患者都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当自己似乎可以比过去更加理解末日症候群的时候,自身也已经命不久矣,陷入了绝境之中。
安德医生觉得这本笔记让自己突破了视野和思考的局限,似乎已经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真正要说清,自己究竟还能做点什么,却又没有一个更加具体细致的轮廓。他为此感到苦恼,有一种更加沉重的痛苦和绝望,渐渐弥漫在心头。身为人类,如果没有工具,也没有面面俱到的思路,哪怕拥有做事的动力和能力,也无法做到任何事情。
就这么苦恼着,安德医生的脑海中,那始终无法集中去思考一件事的念头中,陡然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会和笔记内容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自己应该跳出故事内容所呈现的表象,直接从笔记本身的存在入手。
“高川”为何能够写下这本笔记?为何会是这样的内容?他在末日幻境中的经历,他在这种奇妙活动中的精神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彼此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安德医生无法阻止自身念头的膨胀,但他仍旧可以强行让自己合上笔记,不再去注意里面的内容,哪怕他还没有看完全部的内容。
出于“人类补完计划”的理论构想,安德医生早就有过重新将中的人格资讯“下载”到“人造新躯体”中的想法,具体来说,高川复制体也是这一理论构想的部分实证的成果,然而,要将理论完全变成事实,需要跨越许多难关。而要确保最终结果具备可控性,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高川日记”的存在,让他觉得又有一部分难关被跨越了。
“还有希望,一定还有希望……”安德医生这么告诉自己,并试图让自己相信,自己所想要相信的“希望”,同样是“高川”从未放弃的理由。
当安德医生再一次合上笔记的时候,他就生出了一种剧烈的冲动,想要立刻返回系色中枢,对那些循环流淌的进行操作,尽管具体的做法仍旧十分模糊,理论上也到处都是漏洞,似乎永远都无法补完,但是,那股冲动让他觉得,哪怕事先没有准备,但只要自己到了那个地方,自然而然就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对中的人格资讯进行操作,逆向将一部分变回人体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人类补完计划,制造出一个理论上才会存在的“完人”,而这个逆向实验最优秀的实验品,毫无疑问仍旧是“高川”。
安德医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但是,这个想法的由来对他而言是有逻辑的,并非是莫名其妙就形成的,当自己试图完成“人类补完计划”的理论时,其实就已经为这件事埋下了伏笔。哪怕没有成为末日症候群患者,自己也会那么干,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今,同样变成末日症候群患者的自己已经无法等到理论完善了。
安德医生越是意识到自己可以这么做,去做这件事的冲动就越是强烈。他用力站起来,绕着桌子来回踱步,就像是磕了药一样的兴奋感和晕眩感,让他恨不得立刻带着高川的遗产离开这里。这片黑暗什么都没有,只有桌椅和灯光,如此简陋的环境,已经不足以让他平复那越来越激动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很不正常,这不是一个正经而严谨的研究者所应该有的想法和心态。然而,就像是中了毒瘾一样,即便理性觉得这样不好,也无法阻止那宛如本能反应般的冲动。
他自觉得大脑转动得越来越快,许许多多的已知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拼接出来,几近真理,所有的压力都在强迫自己去相信,自己真的已经把握到了最终胜利的脉搏。
“高川……必须是高川才行……”他喃喃自语,哪怕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路,更不确定真到了当场,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仍旧无法阻止他这般喃喃自语,“一定是这样的,超级高川。只有先把高川资讯下载重构,以验证人类补完计划的可行性,才能从重构的高川身上去反推末日症候群的本质,对‘病毒’进行逆向解析……是的,一定是这样的。缺少高川的话,所有的理论都会缺乏实践的载体。”
超级高川计划,对,这就是超级高川计划,必须用超级高川的诞生,来证明过去已有的理论,找出正确的部分,剔除错误的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已经十分强烈的冲动,让安德医生不可遏止地去想象超级高川计划成功后会给研究带来的好处,而他根本就数不清这些好处,只觉得利大于弊。甚至于,让他觉得,只要完成仅存于如今自己脑子里的“超级高川”,就能够从之后的研究中,制造出更好的特效药,乃至于针对“高川”这个末日症候群患者个体有效的血清。继而,在“高川”这个个例身上所取得的成果,将能够普及到其受众身上。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至少也是暂缓迫在眉睫的危机。
就像是他自己想到的,又像是被什么迷幻的声音提醒了一样,他又进一步意识到了,系色中枢在过往的表现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蛛丝马迹,并且,只要联系到桃乐丝这个失踪病人的身上,就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而在这些可以想象到的可能性中,桃乐丝变成了和系色中枢一样的存在,并和系色中枢联手推动“超级高川”诞生的可能性,更是莫名地让自己信服。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种逻辑是存在的,可能性也是具备的。尽管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但是,安德医生越是思考,就越是相信“超级高川计划”可以成功,并觉得,早在自己意识到之前,就已经被推动了,他过去仅仅是“还不知道”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