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致富苏红珊韩夜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壶清酒
听女儿这么说,吴母也有些期盼的看着吴父。
自从夫君不是县学院长后,他们家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从大宅院搬到小院子,又从小院子搬到更加狭小的院子,现在住的地方,又因为女儿已经十八迟迟没有出嫁,他们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
有人还专门来他们家里劝他们,说什么女儿大了就要出嫁,不能把女儿拴在身边。
所有人都以为,是他们老两口指望着女儿照顾,所以才迟迟的不给女儿说人家。
而女儿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出了门就被人说嫁不出去。
女孩子家家的,被说嫁不出去,女儿心里头该多难受啊。
如果那个村子,真的有女儿说的那么好的话,她其实是很乐意离开这里,跟着女儿一起过去的,到时候女儿和夫君都有事做,说不定心情一日日好起来,好事也就慢慢近了。
而且听女儿的意思,韩夫人和张夫人感情很好,张夫人又是县令夫人,也认识不少人,说不定到时候也能托她给女儿说个不错的人家。
吴父看了母女二人一眼,目光落在吴阮阮身上,又看了看自己的跛腿。
察觉到父亲的迟疑,吴阮阮赶紧道:
“父亲,您的情况,我都已经同韩夫人说过了,韩夫人说做夫子的重在教书育人,肚子里面有墨水就行,又不用到处走动,那是运动员。”
当时,她搭着张夫人的马车准备回来劝说父亲的时候,还有些担忧父亲的腿不方便,欲言又止想再仔细的问问苏红珊。
苏红珊好似就看出了她的想法,拍着她的肩膀,笑意嫣然的说了那话。
虽然她也不知道什么是运动员,但是韩夫人当时说这话的时候,她听了心里头很是感动。
吴父听后,也有些动容,眼里都有亮光在闪烁。
他是真的有一肚子的墨水,也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传授出去。
只可惜,自从那事之后,他的这个愿望,也只是空想罢了。
现在,却有人说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决定(下)
第三百三十一章决定
是啊,他的腿是跛了,可他的一肚子墨水没丢,他的腿也不是连路都走不了,只要能走动,怎么就不能去给学生们上课了
既然这村学要他,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去。
吴父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想到女儿以后也是一位女夫子了,心里头也由衷的欣慰:
“你是希望父亲去的”
吴阮阮重重的点头:“我想和父亲母亲在一起,那个院子真的很大,每间房都布置的很用心,如果父亲和母亲都去了,我们可以自己开火,也不用再麻烦韩夫人每天给我送饭了。”
吴阮阮说的直白,但吴父和吴母都了解她,知道她不是在意这些小事。
她这么说,真的就只是想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想看着吴父重新站起来,重新开始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已。
吴父看着女儿激动的样子,笑着点头:“好,那咱们就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过去,也好熟悉熟悉。”
“嗯嗯。”
随着吴父点头,不知不觉中,母女两人都流了泪。
吴母默默的背过身去,擦了眼角的流,笑着说道:
“厨房里还有些肉,我去做晚饭,咱们今天在这吃最后一顿饭,明儿一早就去向阳村。”
吴父也笑着说:“向阳村,向阳好名字啊。”
向着太阳的地方,又能差到哪里去。
吴阮阮也跟着重重的点头:
“嗯,那里的村学也叫向阳村学,女学叫向阳女学。”
第二天,一家三口早早的收拾了东西,张夫人派来的马车就已经在外头候着了,一家人一起坐着马车,朝着向阳村去了。
一路上,吴父面上一拍严肃,心里头却是紧张的不行,藏在袖子中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时不时的捏一捏自己受伤了的跛腿。
明显还是在担心自己的这条腿的。
吴阮阮看出来了,吴母也看出来了,她们一左一右,紧紧的抓住了他的大手,无声的安慰,却什么都没说。
即将要去新的地方,紧张是难免的。
可是吴阮阮相信,到了新地方,父母的这份紧张,就会消失殆尽的。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整个向阳村的人对他们的到来竟是那般的欢迎。
远远的,小萝卜瞅见是张府的马车过来了,飞快的跑回去报告,一路跑还一路喊着:
“来了来了”
对着小萝卜的声音响起,村里不少人就都迎了出来。
等到吴阮阮他们坐的马车到村口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列队欢迎,最后面的是村里的村民,前面一些,排着整整齐齐队伍的正是向阳村学和向阳女学的学生们。
而在这些学生们的前面,则是苏红珊韩大壮以及村长和老童生、荣玉芝等五人。
第三百三十二章 欢迎(上)
第三百三十二章欢迎
马车停下,本就紧张的吴父通过马车帘子看到外面的情况,更是紧张的握紧了拳头,可心里却是激动的。
多久了
真的太久太久,他没有被人这么热情的对待过了。
“老爷,你”吴母有些担心的看着吴父。
吴父摆了摆手,强压下心里头的紧张,说道:“我没事。”
吴阮阮已经掀开车帘下去。
她这一露面,立马从那些孩子们口中听到了欢迎的声音。
“欢迎吴夫子,欢迎吴老夫子。”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欢愉,就连站在后面的村民们也一脸的喜色。
村民们对读书人本来就礼让,一方面是这些读书人们有可能在以后会成为当官的,民不与官斗,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而这会儿呢,村民们这般热情,完全是因为来的人是他们孩子未来的夫子。
他们可是听说了,来的人是县学的前任院长。
在县学里都能当院长了,这样的人肯定很厉害,让这样的人教授他们孩子,他们哪里能不高兴。
自从昨晚,村长挨家挨户通知了他们这个消息,让他们今天一早过来欢迎后,就一个个高兴的差点儿没睡着觉。
以前,他们就单单只是因为在村学读书不用交束脩,完全免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窑厂做工的只要有孩子在村学读书,每年都会发放笔墨纸砚,如果没有孩子在村学读书,这些东西自然不会发放。
就冲着这些东西,只要是在窑厂做工的,就都把自家年纪小一些的孩子送去村学读书了。
可那也就最多指望着孩子能够认几个字,以后长大了,去镇上或者县城里能找个活计,说不定还能去做个账房先生什么的,他们就满足了。
可昨晚,在得知县学的前任院长会来他们村学教书的时候,不少人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有这么好的夫子,他们是不是还可以指望孩子考个秀才什么的。
所有人都这般想着,早上就起了个大早,拿出了自家最体面的衣服给自己以及孩子们换上,一早就等着消息过来迎接村学的夫子。
看到这么多热切欢迎的目光,在这一刻,吴父只觉得自己鼻头都在发酸,心里头也一阵阵的暖流滑过。
一大把年纪了,眼泪竟是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女儿说的对,这个村子的人真的很好。
向阳村,果然向阳!
“吴老夫子,吴夫子,一路辛苦了。”
村长上前,激动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
他是事情都确定下来后,苏红珊才告诉他,让他安排今早的欢迎仪式的。
天知道,在听说县学的前任院长将要来他们村当夫子的时候,他的心里头是有多激动。
第三百三十二章 欢迎(下)
第三百三十二章欢迎
这样的人物,以前哪里是他一个当村长的就能见到的。
村长,那是最底层连官都算不上的官了,而人家县学院长,那是实实在在的教出了不少学生的,可能这些学生里都有现在当了官的。
即便是已经做了一晚上的心理建设了,可这会儿见到吴老夫子,他还是激动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这拱着手一脸激动的样子,让吴老夫子的紧张都消散了不少,也拱着手不住的说:
“不辛苦,能来向阳村是老夫的荣幸,我还要多谢村长收留。”
“哪里哪里,我们向阳村能迎来您这样的夫子,那是我们整个向阳村的荣幸。”
老童生也上前道:“吴老夫子,久仰久仰,我是村学的现任夫子,姓刘,吴老夫子叫我一声老刘就行。”
因为是前任县学院长的原因,他的卸任还伴随着腥风血雨,这会儿,他们都谨记着没有唤他吴院长,而是礼貌热情的唤了他吴老夫子。
日后,吴老夫子这个名称也将会伴随吴老后半生。
吴老夫子也都一一客客气气的打了招呼。
目光就落在了边上的韩大壮和苏红珊二人身上,猜测着苏红珊可能就是韩夫人,可在看到她的年纪后,却还有些迟疑。
这时,苏红珊也上前一步,笑道:“吴老夫子,我是苏红珊,这位是我的夫君,韩大壮。”
“是韩老爷韩夫人啊,久仰久仰。”
随着苏红珊的介绍,吴家三口全都看向了她,眼里全都是敬佩和感激,还有一丝丝的疑惑。
似是没想到女儿口中的韩夫人竟然是这般的年轻。
这边迎了人,一路往村里走,村民们也都高兴的跟着,小孩子们也开开心心的跟着,还有在讨论新来的夫子们严厉不严厉的。
而村里已经入了向阳女学的女孩子们则是满是艳羡的看着荣玉芝和吴阮阮二人,只觉得她们的皮肤真白,真是优雅,穿的也好,头发梳的也好,就连耳朵上小小的耳坠都那么好看。
这样的姐姐以后就是她们的夫子了,看上去真的很温柔。
又去看走在前面的苏红珊,又觉得苏东家最好,是苏东家替他们请来了女夫子。
等向阳女学开课后,她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认字,日后去苏东家的作坊里干活,好好报答她。
比起村里的男孩子,女孩子们更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并不实际,他们才不管女孩子有没有才,说白了,大部分人看的都是价值。
女孩子不让读书,是因为她们长大后要嫁人,嫁了人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读不读书和他们都没关系,与其去读书,不如从小就开始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帮着做饭洗衣服减轻家里的负担。
如果是稍微不那么重男轻女一点的人家,女孩子可能只需要做一些家务就好。
可对于一些根本就不把女孩子当自家人的人家,比如以前的老苏家,那么女孩子在家里过的日子,绝对不是做点家务就好,伺候一家人都算是小事,动不动的殴打责骂才是让人崩溃的。
现在,苏红珊的作坊里就要女孩子,而且读过书的女孩子优先,村里人看到了利益,自然不会再把女孩子拘在家里干活伺候一家人了。
而对于从小在村里长大,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们来说,去村里读书,意味着他们逃脱了家里没完没了的家务,和动不动的责骂殴打,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她们才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也更加的感激。
第三百三十三章 姑爷爷们(上)
第三百三十三章姑爷爷们
荣玉芝察觉到身后女孩子们的目光,却没心思去管这些,她的目光落在吴家三口身上,心里有些羡慕。
或许,她也应该回去想法子说服父亲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不过是在她脑海里闪了一瞬,很快就被她暂且压下了。
父亲的性子和吴老夫子不同,父亲那样的性子真不一定会来村学当夫子。
罢了,等过段日子看情况再说吧。
一行人,先去了苏红珊家,坐着说了会儿话,就去了之前商议过打算分给吴家几口的院子里。
只不过在看过院子之后,吴老夫子却表示自己和吴母住一间屋子就成,让女儿继续住她之前选定的院子,没必要他们一家三口就占一个院子。
给他们准备的住宿院子是挺大的,每个院子四个卧房,每个卧房格局都差不多,完全足够日常所需。
吴老夫子坚持不占整个院子,苏红珊和村长无法,也不再多劝,叮嘱了他们有什么需要的一定要去找她,就把空间留给了他们一家几口。
和苏红珊一起离开,村长还扭头看了眼身后的院子,又看看不远处已经比之前大了许多的村学,由衷的感慨:
“一年前,我是想都不敢想咱们村能有今天啊,连以前的县学院长都愿意来咱们村里久居当夫子,还有了女夫子,村里的孩子们不管男女,一大半都可以读书识字”
老童生也跟着点头:“是啊,越来越好了。”
两人说着,就又都同时看向了苏红珊,笑的眼不见眼的:
“这都多亏了苏东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