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向晚非雪
这种协会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在对于名称审查并不是那么严格的美国,这种奖项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很多协会的注册会员,不超过100人,在这些有限的会员里,还有很多并不是以电影为本职工作的“外行”,这群人评选出来的奖项的“公信力”,那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其中,就有金球奖。
和走专业化、职业化路线的奥斯卡不同,金球奖从诞生的那天开始,走的就是一条“外围路线”。
金球奖的举办方是好莱坞的外国记者协会,如果不是金球奖这个名字,这个奖项更应该叫做“外国记者协会奖”。
其协会成员,是工作在美国电影媒体中的外国人。这个协会只有96位成员,而这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兼职的。
换而言之,这也是一个不足100人的群体,里面又有接近70人只在业余时间从事电影媒体工作。所以,他们的品位和鉴赏能力,是不是真的能代表业内人士的标准,这一点非常值得商榷。
也正是因为如此“外行”,所以金球奖是没有技术类奖项的,像是最佳摄影、最佳化妆、最佳音效等等技术奖项,一律欠奉。
又或许是为了增加获奖者名单的长度,金球奖硬生生地把最佳影片奖给拆封成了最佳剧情类影片和最佳歌舞/喜剧类影片两个项目,并在最佳男女主角方面也做出了同样的拆分和调整。
在2003年之前,金球奖的颁奖都会被放在奥斯卡投票之日的前几天举办,而在2003年之后,金球奖就被固定在了每年的一月举行。
也是因为获奖者和奥斯卡重叠太多,人们普遍将其视为奥斯卡的风向标来看待,但是,该奖项因为没有奥斯卡的影响力,更没有太多的公信力,所以金球奖一直以来地位相当尴尬,几乎沦为颁奖季里的“鸡肋”。
但是好莱坞明星对于金球奖依旧趋之若鹜,背后到底有多少原委?
在美国,在奥斯卡颁发之前,会有公关公司对于评委和代理的影片进行“游说”。游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晚宴、有约片、有访谈,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影片,或者是明星的曝光率,增加其获奥奖的可能性。
而在奥斯卡之前,金球奖几乎是唯一一个大型的颁奖晚宴,并且进行电视转播,所以这就给这些游说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关的好机会。
就比如今年的奥斯卡日程安排来说,1月5日奥斯卡提名投票启动,13日截止;而金球奖则在8号颁奖,这就给曝光、公关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窗口。所以,明星出席金球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行为。
其次,好莱坞的这些协会奖,一般只是在专业刊物,诸如《好莱坞报道》、《综艺》上刊发一个名单了事,属于那种“得了也白搭”的奖项。
而金球奖则有一个盛大的颁奖晚宴,这也是制片公司、经纪人,以及演员拉关系,做社交的机会。所以,金球奖的颁奖,更像是一个社交的派对,而不是一个颁奖典礼。
最后,相对于专业影评人协会奖,金球奖背后的评选团队是记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体对于影片的评价。
而且,由于是外国记者协会,更是代表了在美国主流之外的一种非asp(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裔、新教徒)的观点,还是颇有参考意义的。
所以,金球奖虽然不甚关键,但却相当重要,虽然其含金量并不算高,但是江湖地位依旧。
而对于普通影迷来说,金球奖存在的意义,就是降低了预测奥斯卡的难度。因为在近十年时间里,金球奖和奥斯卡的重合率相当之高,在重要奖项上的重合率,甚至一度超过了80%。
尤其在表演奖方面,因为金球奖的双重男女主角的策略,其和奥斯卡的重合率已经达到了95%。
宋铮还记得他重生之前有一年,好像是2013年,金球奖把自己风向标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年的奖项重合上,只有最佳导演奖发生了分歧,金球把导演奖给了本?阿弗莱克,而奥斯卡则给了拍摄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
在所有表演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外语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原创歌曲和配乐上,金球和奥斯卡100%重合。
超过90%的奖项重合率,足以让金球奖变为笑谈,而金球所憧憬的“独立自主”,算是一个很渺茫的期待。
所以,金球奖的组委会虽然一直竭尽全力的想要打造自身品牌,可事实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
那么,金球奖真的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吗?
在宋铮看来,这么说对金球奖真的有点儿不公平,其实,所谓好莱坞式世界电影工厂,每年有多少多少电影产出都是被吹出来了,和中国电影市场一样,美国这边每年也有好些电影拍出来,却得不到上映的机会,最终只能在仓库里蒙灰,能够上映的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每年的好电影就那么几部,有几个奖项发生重合实在是在所难免,纵观最近十几年的得奖作品,起码在最佳影片和导演上,一个电影得“双黄蛋”的几率并不算很高,也就2到3成吧。
据宋铮有印象的,近10年可能就是《贫民窟百万富翁》和《大艺术家》,而且有时候金球评出来的更合他的口味,比如2006年李桉的《断背山》得了金球奖,但奥斯卡上则输给了《撞车》,到现在为止,宋铮也一直都认为《撞车》完全比不上《断背山》,两部电影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
再比如2011年的《社交网络》在金球上大获全胜,但奥斯卡只拿了几个提名和两个小奖,奥斯卡的评委平均年龄都60多,可能比较难接受这种新潮的题材。
但是,在表演奖项上,金球与奥斯卡重合的就比较多,粗略看一下应该超过6成,所以拿了金球影帝或者影后,奥斯卡真的是可以想一想了。
金球奖吃亏就吃亏在比奥斯卡提前一个月举行,如果是倒过来,那奥斯卡是不是也可以叫金球奖的风向标呢?
可以说,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在好莱坞先诞生的是金球奖的话,那么奥斯卡现在的地位恐怕也尴尬的很。
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金球奖是从1943年开始举办,而奥斯卡是1929年,天生在出身上就矮了一辈儿,在大众,特别是中国影迷的眼中,金球奖好像是奥斯卡的一个贴身丫鬟,不知道谁在多年前说的“金球奖是奥斯卡的风向标”,但是,这个定位算是做实了。
其实,这俩奖从评选规则和风格上,真是完全不同,首先从评选规则上来看,奥斯卡是个学院奖,它的名字都是 academy aards,评委都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大部分来自美国。
而金球奖,是由90多名记者选出来的,而且都是国外记者,大多数来自欧洲和亚洲,他们大多都属于一个叫“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非赢利组织。
金球奖为什么叫“globe”?
因为它的评选人来自全球,而且这个“球”,不包括美国。
另外,金球奖从1956年开始加入了电视的评选奖项,而奥斯卡是专注电影,可以说,金球奖算得上是奥斯卡和艾美奖的一个小合体。
还有在奖项的设计上,金球与奥斯卡也很不一样,首先是金球没有“专业奖”,什么剪辑、美工、化妆、摄影,统统不感兴趣,但它有配乐和歌曲奖,由此可以知道金球更关注什么了,就是——“视听感受”!
那些耍笔杆子的记者才不关心一部电影的主创是怎么拍出来的,而只在乎拍出来的好不好看。
而且金球将电影分为剧情类和音乐喜剧类,连男女主角也按此分,奥斯卡从来都不太待见喜剧类演员,可金球偏不,这一点上大多数的影迷都要举双手双脚赞成,凭什么喜剧演员就是登不了台面?
让人们笑,难道不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吗?
所以,那些影响巨大,但不受奥斯卡待见的喜剧演员显然更喜欢金球。
在颁奖风格上,这两个奖更是天差地别,奥斯卡的颁奖的现场庄严肃穆,所有人都盛装出席,往柯达大剧院的观众席里一座,一个个都跟来参加葬礼仪式一样,而金球奖的颁奖的现场就不一样了,在这里明星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性格,场面也更像是一场宴会。
一个是人代会,一个是茶话会。
明星们的心态也是完全不同,奥斯卡正襟危坐,大家脸上虽然不露声色,但得失心极重,毕竟如果得奖,人生将从此不同。但金球奖就不同了,按照《名利场》杂志的说法,金球奖上大家都是等着无限量供应的美酒给灌一个酣醉畅快。
其实金球奖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在1958年以前,金球奖也是很正经的,由记者协会的会员上台颁奖。
但就在1958年,突然来了几个搞事情的,弗兰克?辛纳特拉、小萨米?戴维斯、迪恩?马丁三个男明星提着威士忌和香烟来到现场,他们跳上舞台,抢过主持人的麦克风,开起了各种玩笑。
被三个男明星搅局的颁奖礼大受欢迎,从此将金球奖的画风就完全改了过来,合家欢式的气氛成了主流,甚至发展到后来,主持人都可以拿着酒杯上去主持了。
金球也是个不怕把人给撑死的奖,最典型的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把电视电影都加上,她曾经28次提名金球,并且8次问鼎,是个当之无愧的“球王”。
可不管怎么说,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金球奖在好莱坞,以及全世界都积累了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也曾爆出一些丑闻,但艺人、电影公司、媒体都要买它的帐,甚至在某些人心目中,金球奖的地位还要大于奥斯卡。
就像一位电影评论家说的:“虽然金球奖的评委基本上都是蠢货,不过也总是比奥斯卡那帮人更有品味。”
宋铮可不在乎什么地位不地位的,谁是谁的风向标,他也不放在心上,他只在乎金球奖是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奖项,更够将张婧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他自己,虽然宋铮这次也得到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类男主角的提名,《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甚至还拿到了最佳剧情类电影的提名,可是宋铮自己知道,在这三个奖项的角逐上,他最终得奖的希望微乎其微。
颁奖典礼开始之前,人们一致看好的是凯瑟琳.毕格罗指导的《拆弹专家》,可是,如果宋铮记得没错的话,最终的结果却是,此前横扫各路碎奖的拆弹大妈凯瑟琳?毕格罗,突然拆出哑弹,简直比杀伤性武器意外爆炸还要杯具。
而在她的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拼命掩饰狂喜的笑脸中,人们终于知道,愈发和奥斯卡唱反调的金球奖,到了只看票房,不看演技的无敌境界。
至于卡梅隆用来横扫本届金球奖的神兵利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一《阿凡达》。
前世《阿凡达》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给观众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引发了多大的轰动?
作为资深影迷的宋铮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科幻电影大片《阿凡达》甫一问世,就以其高超的特技、恢宏的场面、出人意表的想象和“普世价值”,迅速冲击了全球电影市场。
让人乍舌的是,仅仅上映20天,全球票房就达到了12亿美元 ,登陆中国市场,就卷走了13亿多的票房,成为前世中国影史首部破10亿的影片。
上映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堪比春运买票,电影院挤满了排队买票的人群,观众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排队,种种场面,在各大城市的影院频频出现,原本100多元的票价,甚至有人说最高都炒到了1500元。
要说现在哪个黄牛党去倒电影票,肯定没人相信,然而《阿凡达》却创造了奇迹,让“电影票黄牛党”重现江湖。
从最初的100元,被黄牛党卖到600元,《阿凡达》的票价,随着人气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购物网上已经被炒到了1500元。
不过针对这个天文数字,绝大部分的影迷都表示难以置信。1500元,也许没有人真的会去买,它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阿凡达》的轰动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无论是动辄几百元的票价,还是排上几个小时的队,都无法阻挡人们观看《阿凡达》的热情,所有看完影片的影迷都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赞赏。
看《阿凡达》了吗?
你买到票了吗?
是imax-3d版的吗?
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这部神奇影片。各大贴吧、论坛,所处可见大家总结的《阿凡达》观影手册,最夸张的是,连看《阿凡达》最佳如厕时间在几分几秒都有详细解析。
甚至到了不看《阿凡达》你就out了的程度,部分观众看过一遍之后,觉得不过瘾,还要二刷,三刷,乃至四刷。
《阿凡达》所带来的这种影响力了,那种横空出世感觉,就像日后苹果在手机界的横空出世一样!
和卡梅隆的《阿凡达》叫板,就算说不上鸡蛋碰石头,基本上也没有多少胜算。
所以,从一开始,宋铮的眼睛就只盯着张婧初所要竞争的最佳剧情类女主角,这次她的对手不算强大,艾米莉?布朗特《年轻的维多利亚》,桑德拉?布洛克《弱点》,凯瑞?穆里根《成长教育》和加伯瑞?斯迪比《真爱》。
宋铮既不太清楚,前世到底是谁拿到了这个奖,不过来美国之后,宋铮特意看过这几部电影,尤其关注里面女主角的表现,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张婧初机会很大。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真正的世界之王
“紧张?”
宋铮看了眼坐在身旁的张婧初笑着问了一句,也不怪他要多这一句嘴,从上车开始,他就发现张婧初有些不对劲了,一开始是不停的摆弄两只手,现在快要到希尔顿酒店门口了,看上去她的身体都要僵硬了。
张婧初连着做了几个深呼吸,想要反驳,可是一张嘴,话都说不出来了,最后只能一脸懊丧的说了句:“我不是你。”
什么意思?
宋铮看着张婧初,他觉得要是不能帮着张婧初放松一下的话,等到了门口,估计这位小姐姐都不知道该迈哪条腿下车了。
“怎么了?在酒店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
因为紧张,张婧初的语气有些不耐烦:“我都说了,我不是你,大场面你是经历惯了的,我可是头一次!”
别看张婧初之前也拿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各类表演奖,可说真心话那些奖里面,真正够分量的一个都没有,说是乡镇企业奖有点儿夸张,可是真要深究起来的话,够得上高大上标准的,还真就一个都没有。
现在她要去的地方可是金球奖的颁奖典礼现场,虽然和奥斯卡相比,金球奖的规格还是要差上一些,但这毕竟是国际a类的电影颁奖典礼,而且距离奥斯卡那么紧,感觉到紧张,似乎也很正常。
“放松点儿,待会儿你总不能这么身体僵硬的上台吧?”
张婧初垂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小声道:“说得就好像我一定能拿奖一样,我~~~我觉得没什么希望!”
真心话?
要是那才叫怪了呢,如果张婧初从一开始就没抱希望的话,她现在也就用不着紧张了,正是因为太过渴望了,所以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反倒患得患失起来了。
想着,宋铮握住了张婧初的手,笑道:“别担心,我说了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
当然,到了这种时候,宋铮也只能尽可能表现的很有底气,该做的,他全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要看协会的那些评委了。
车到了希尔顿酒店门口停了下来,有工作人员上前打开了车门,宋铮率先下了车,而后牵着张婧初的手。
“记住,放松!”
张婧初做了个深呼吸,扶着宋铮的手,迈步下了车,两个人方一亮相,立刻吸引了现场媒体记者的注意力。
虽然两个人都是华人演员,导演,可是在欧美地区的人气可着实不低,宋铮就不用说了,戛纳和柏林的双料影帝,之前拍摄的《真实的谎言》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在欧美地区大受欢迎,更别说,他还曾有过一挑三十的疯狂战例。
张婧初之前就因为《飓风营救》在欧美地区有了不小的人气,这次《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更是让她备受关注。
事实上,不单单是宋铮对张婧初有信心,就连那些媒体记者也是一样,此前,金球奖公布提名名单之后,就有媒体预测张婧初将会成为这一次的最佳女主角,就连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张婧初也是高居榜首。
红毯两侧的媒体记者举起手中的摄像机,疯狂的按动着快门,还有一些记者大声招呼着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摆出各种pose。
张婧初刚下车的时候,还有点儿懵,可是被现场的气氛一拖,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了不少。
正当两人走到红毯中央位置的时候,现场突然响起了一阵嘈杂声,原本正对着他们两个猛拍的记者纷纷调转镜头,重新瞄准了红毯的。
宋铮也转头看了一眼,顿时释然,能有这么强大号召力,影响力的,自然非有着世界之王称号的詹姆斯.卡梅隆莫属。
想到这次自己将要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神作《阿凡达》展开全面竞争,宋铮都没多大信心。
倒不是妄自菲薄,实在是对手太过强大了。
好莱坞的这些演员,导演里面,演员方面,宋铮最为推崇的自然是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在导演领域,宋铮最为欣赏的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或许斯皮尔伯格在业内的名气更大,地位更高,可是,真要说奖电影这门艺术展示到淋漓尽致的,还是詹姆斯.卡梅隆。
斯皮尔伯格的作品更倾向于艺术性,而卡梅隆则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在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同时,卡梅隆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为自己的作品添加深度。
除了在电影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卡梅隆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是让宋铮非常推崇。
谁能想到一个卡车司机居然能够成为电影领域的世界之王?
当卡梅隆还开着卡车,一边为生计奔波劳碌,一边却还在畅谈自己人生理想的时候,大概除了他自己之外,所有人都会以为这个人疯了。
即便到了1984年,《终结者》上映的前一个月,在好莱坞相当一部分人眼里,詹姆斯?卡梅隆这个名字,还是大忽悠的同义词。
一个加拿大人,拎着“一个机器人追杀一个女人”的故事,不远万里,来到洛杉矶,几乎撞遍了贝弗利山所有的南墙。
在那个时候,好莱坞大佬们的坐标是《星球大战》、《蝙蝠侠归来》、《第一滴血》、《洛奇》这样的电影,至于卡梅隆想拍摄的“一副金属骨骼出现在火焰中”的画面,谁会看?
可结果呢?
六百万的投资,带来的八千万的票房,要知道,那可是在1984年,卡梅隆一战成名。
可就在所有人都期待着卡梅伦续写传奇的时候,他们所期待的《终结者2》于第一部上映的五年之后才姗姗来迟,对于好莱坞而言,这是“违反商业道德”的。
那个时候的詹姆斯?卡梅隆已经坐到了暴君的宝座,他有绝对的权利,干出“一共拍摄并洗印了超过一百万英尺的胶片,而最后发行的版本还远远不到它的1%”这种事儿。
在好莱坞相当一部分人眼里,此时的詹姆斯?卡梅隆,仍然是大忽悠的同义词。
“液态机器人”是无法实现的,结果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把《终结者2》,变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最终票房,全球席卷五亿美金。
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部最初以特效惊动了好莱坞的电影,现在看来,其特效仍然没有过时,但令其愈发闪闪发光的,显然远不止是技术。
在时间的浸泡下,《终结者》的一些原本的意义已经剥落,一些新的元素重新生成。现在回过头去,《终结者》仍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可同时,就像第一部《终结者》上映时候,好莱坞所反映的那样,这仍是一部“不合理的电影”。
詹姆斯?卡梅隆差一点儿就成了大家所说的大忽悠,唯一的不同就是,《终结者》成功了。
詹姆斯?卡梅隆最终没有成为大骗子,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家,他知道,怎样让一部电影和它的观众保持适当的距离,于是,他成了天才。
作为天才,詹姆斯?卡梅隆在《终结者》之后,获得了和天才相匹配的权利。谈及成功,斯皮尔伯格说,“恰好,我喜欢的,也是大众喜欢的”,而詹姆斯?卡梅隆则是,“恰好,我知道你会喜欢什么,而我则可以做到”。
他把技术锤炼成了艺术,把商业变成了赞美。
天才和普通人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
詹姆斯?卡梅隆成为历史隧道内少数的突围者,他站在一个适当的距离,目睹自己成为一个活着的天才。
既然是天才,伴随而来的总是少不了诸多争议,在每一篇详尽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几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恶名昭著”这个词。
没错,他在拍摄地是个苟求、专横的“暴君”;在家庭中是个不会体贴,并且见异思迁的丈夫;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是一个偏执狂和烧钱的机器。
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里,这些指责完全无关紧要,它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出于嫉妒的恶意攻击,世界上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无以伦比,无所不能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