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闯汉末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云舒兄
“还有,你三人记住,我们杨家自尔等曾祖父起已经四世三公,经历了多少权臣昔日窦梁何其跋扈,如今安在如我杨家要代代昌盛,一不得弄权,二不得害民,弄权则招嫉,害民则招恨,虽可得一时得意,终会报应不爽!”
听着杨赐的话,杨彪不由低头说道“孩儿虽知晓,但看到张让等人,心中却是愤愤难平。”
“如非如此,我为何要你一直外放你当真以为阳球之事张赵等人不嫉恨我们杨家吗”杨赐哼了一声道“杨彪你给老夫记住,遇事绝对不能图一时之快,日后别说其他权奸欺我杨家,就是在你面前杀了修儿,你也要忍住,只要杨家不灭,那么必然是我们笑到最后。”
“修儿”杨彪被杨赐的话吓了一跳,杨修是杨家第三代最为聪慧之人,如今虽才八岁,但已可读家学,是公认的未来杨家接班人,杨彪从未想过日后杨修会死于非命,他们可是弘农杨家,仅次于皇室的顶级世家。
一想到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会死,杨彪就有一种拿一切去保护他的冲动。
但现在杨赐却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必须以家族为重。
看着杨彪魂不守舍的样子,杨赐叹了口气,这是每一个世家家主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他已经在三公位置上待了太久,也太了解大汉王朝的现状了。
他很清楚,一旦太平道起事,那么大汉王朝的半条命就算没了,除非出现绝世雄主,否则改朝换代就在眼前。
因为太平道能起事并非因为太平道能蛊惑人心,而是因为大汉王朝已经失去了人心。
他已经七十多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已经力不从心,未来如果杨彪不能把持住,那么杨家要么显赫一时,要么就会泯灭在风暴之中。
次日,杨赐正准备带着写的奏章出门,就听到侍从说刘陶求见。
刘陶也是汉室宗亲,不过已经是西汉时的远支了,在杨赐还是司徒的时候当过杨赐的掾属。
杨赐见刘陶这么早就来找自己,必然是有要事,便让他进来,刘陶一进来,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就上前抓着杨赐的衣袖说道“杨公,事急矣,你可听闻了那太平道的谶语太平道将反也!”
杨赐没想到刘陶居然也听到了风声,对张角更加不屑了起来,造反准备到天下人都知道,也是服气了。
“子奇莫急,你看我这奏章。”说着,杨赐把自己的奏章递给刘陶看。
刘陶一看,见杨赐建议朝廷下旨建议各州府简别流人,护归本郡,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不由喜道“此乃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但只怕十常侍不肯,我听闻那张角早已派来亲信,贿赂宫中,连陛下也听过太平道人讲经。”
杨赐也在担心此事,便问道“你有何计”
刘陶说道“联络忠义之人联名上书如何”
杨赐断然否决道“党锢尚在,岂能如此”
刘陶也知道自己心急了一些,走了几圈拍掌说道“吾有计矣,吾近日刚刚斧正完了尚书,已经成书,书名《中文尚书》,陛下听闻必然会召见我,我便可当面陈述此事,杨公以为如何”
杨赐想了想,抚须笑道“如能面言此事,当不怕十常侍在其中使坏,大可为之!”
等刘陶兴高采烈的离去后,杨赐招来一亲信,耳语一番,这亲信便径直的往皇宫去了。
第九十四章 十常侍 上
——皇宫
刘宏此时正在内宫中驾着一辆驴车和另外一辆驴车互相追逐着,一群宫女侍从在边上叫着好,看着对方的驴车居然要超过自己,刘宏拼命的抽打着座驾,终于以不到半丈的优势胜出了。
“赢了!朕赢了!!”刘宏站在驴车上挥手欢呼了起来,四周的宫女侍从也跟着欢呼着,被刘宏赢了的驴车上走下一个人,这个人穿着宦官的衣服,一脸敬佩的看着刘宏说道“陛下不愧是天子,这才几天的时间,微臣就比不上陛下了。”
“徐爱卿不会是让着寡人吧。”刘宏笑嘻嘻的问道。
十常侍之一的徐奉急忙委屈的回身要上驴车说道“那陛下我们再来一局,这次我非得把这两畜生抽出血不可!”
刘宏看的的动作有趣,哈哈笑了起来,说道“行了,行了,寡人冤枉你了,赵忠啊,你这东西献的不错,以后还有什么好玩的多献上了一些,寡人在这深宫都快呆腻味了。”
刘宏对着站在一边的赵忠说着,又在另外一个宦官的搀扶下走了下来,赵忠嘿嘿的点头道“有趣的事物实在太多了,且让微臣慢慢献给陛下吧,必然会让陛下满意的。”
搀扶着刘宏的宦官也笑道“可惜就是这皇宫太小了一些,也不如东西两市热闹,老臣昨日出宫去了东市,就看到了有胡商在卖一稀奇之物,说是天底下最为硬的石头,名为金刚石,可以划金断玉,最珍贵的是此物不仅透明无暇,而且还内有火色,只可惜老臣囊中羞涩,未能为陛下求来。”
“还有此物金刚石宫中也有,但还没有过透明又内藏火色的,这样,阿父等会就去内库取钱为寡人求来此物,内库有钱,你直接去拿便是。”
“能为陛下求宝,是微臣的荣幸啊。”
刘宏运动完了觉得有些乏累,便去休息了,张让、赵忠等十常侍则乘机聚在一起商议事情。
首先要说明的是十常侍并不是真的十个人,而是一个虚指,是指身为常侍的宦官们,这些人常年在十个以上,数目不定,他们之间虽也有矛盾,但对外却保持一致,在朝野中四处安插人手,以便敛财弄权。
此时的十常侍有张让、赵忠、孙璋、封谞、夏恽、郭胜、毕岚、栗嵩、徐奉、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四人,后来成为曹操等人上司的蹇硕并不是常侍,现在还是一个刘宏身边的小黄门。
“今日宫外来报,太平道张角四处收流民为道众,一些人似乎准备拿此事做文章,诸位议一议,此事吾等该如何是好”张让阴柔的看着众人说道。
“哦这些士人又不老实了吗”夏恽哼了一声道“不知道他们准备如何做文章”
“还能如何做,必然是将流民四起的事情安在我们头上,说吾等骄奢淫逸,说吾等子弟在各地危害四方,这些士人,还能说什么”高望看向封谞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太平道到底想做什么又做了什么。”
封谞是十常侍中和太平道最熟悉之人,昔日进宫给刘宏讲经的太平道人便是他安排的,他见众人看向自己,连忙说道“太平道不过是一群道士,还能做什么不过是求财罢了,这些士人拿流民做文章,但这些流民不还是被各地豪族逼迫所致吗”
徐奉也接着说道“封大人说的在理,太平道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恩,有理,我看与其坐等士人发难,不如主动和陛下说明此事,以便反客为主,你们说如何”段珪是十常侍中极有谋略的一人,他出计道“吾等先打探一番,有何人准备上奏此事,再事前说近日各地豪族压迫导致流民四起,外臣想借机对内臣发难,到时候陛下必然不会理会此事。”
十常侍议定此事,便去翻阅尚书台的奏章,发现杨赐已经上书言太平道之事,但在奏章上只言都不说十常侍,张让说道“杨赐,三世三公,必然不会冲锋陷阵,但他一上书,其门下必有人响应,近日有何人欲进宫”
“之前陛下下令刘陶斧正《尚书》,他上了奏章,说已成书,书名《中文尚书》,待陛下检阅后便可发行天下了,想来不日就要进宫说此事。”
“那便是此人了,此人以上谏而闻名于世,待我细细安排一番。”张让摸了一下干净的下巴,眼睛一眯便有了计划。
张让先让刘宏看了杨赐的奏章,刘宏看完后有些疑虑的问道“杨公上书言太平道心怀叵测,尔等如何看”
张让看了一眼封谞,封谞出言道“陛下,不知杨公可有凭证”
刘宏摇摇头道“风闻奏事罢了。”
封谞叹道“既如此,请陛下治了我的罪吧,昔日微臣请太平道的仙师进宫为陛下祈福,想来杨公是为此事发难吧。”
刘宏一听,笑着安抚道“太尉不会如此,你无需担忧。”
张让出列说道“陛下,老臣倒是别有担忧啊。”
刘宏看向他问道“阿父有何事担忧”
“杨公三世三公,忠心为国,吾等都是陛下的家奴,深知内外朝不能相争害国的道理,但唯恐有党人以为有机可乘,想火中取栗啊。”
刘宏眯着眼点了点头,党锢问题是路线问题,不能松懈。
“暂且留中不发!”
这一日,刘宏又驾着驴车玩闹了一番,突然觉得驴车无趣了起来,不由的问道“最近朝中可有什么新鲜事吗对了,什么灾啊难啊的就不要说了,听了心烦,大汉这么大,哪天不有点小灾小难的。”说着,刘宏来到一个亭内,一边搂着一个美人上下其手。
“陛下,既然厌了武事,不如试试看文事,之前刘子奇便上书说《尚书》已成,陛下可召来翻阅一番,也省的那些外臣说微臣只知道让陛下享乐。”
说着,张让憋着嘴,一脸的委屈,刘宏看了不由哈哈大笑道“阿父何必在乎他人言语,尔等忠心,寡人心知肚明,罢了,就召他入内吧。”
古代可不像后世人人有手机,即使是皇上突然想召见一个臣子,也得等个半天才能通知到他,因此刘宏此时还是闲的。
第九十五章 十常侍 下
一边等着,刘宏一边和十常侍说着闲话,张让看了一眼边上的孙璋,孙璋便走出跪倒在刘宏面前,哭了起来。
刘宏奇怪的问道“这好好的,为何哭泣啊难道又是哪个强项打杀了你的亲人”
刘宏这话说的可没啥问题,别看十常侍闹得欢,但士族中不服气的人也多的是,几年前曹操便打杀了蹇硕的叔父蹇图,只是因为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蹇硕地位也不高,曹嵩又从中说和,曹操不久后也被明升暗降了,张让等人这才作罢。
孙璋抹了一下眼泪,然后说道“陛下,非有人打杀老臣亲属,乃是有人欲诛杀吾等老奴啊。”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刘宏听到这话不由严肃了起来,十常侍是他手中的刀,如果没有十常侍,那他刘宏能不能活到三十五也说不清了。
“陛下,之前微臣举荐的郭刺史在幽州平了黑瘟,得了陛下的夸奖,便有人心中嫉恨,近日有人说如今中原流民遍地,便是因为吾等举荐失职之过,陛下,这是要把老臣放在火上烤啊。”
张让等人听着也吓得跪了下来,对刘宏哭诉了起来,皆言自己毫无罪过,只是忠心陛下罢了。
刘宏哎了一口气道“那中原到底有没有流民”
张让拱手道“陛下也曾白龙鱼服,应知这天下何日没有灾荒,有了灾荒,自然是有流民,但天灾岂是人力所为,何况有了灾荒,自有朝廷赈济,外臣办事不力,便想把罪过托在我等身上,实在是项庄舞剑之举啊!”
“大胆!”刘宏拍了一下桌子,然后想了想说道“好了,尔等先起来吧。”
刘宏其实心里也知道十常侍多有不法,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十常侍能不能为自己做事,至于流民,刘宏更是不在乎,因为就和张让说的一样,这个天下就没有什么时候是没有流民的。
从草莽中走出来的大汉皇室,已经失去了对百姓的畏惧之心了。
这边,刘陶带着一车的书正赶往宫中,一人拦住他问道“子奇这是要往哪里去”
刘陶一看,是奉车都尉乐松,乐松是因为工书画擅言辞而为鸿都学士的,因此被世人认为宦官一系,但因为刘陶也喜欢书画,二人关系倒也还不错。
“陛下招我入宫,言斧正《尚书》之事。”说着刘陶便要继续走。
“子奇且慢,吾有要事也!”
“陛下在等,你有何事需现在说”
“大事!汝可知太平道乎我近日得闻太平道欲行不轨之事,本想上书,但官微言拙,想起子奇兄你乃我大汉朝的第一谏臣,故而来寻你商议此事,近日你既然要面见天子,可敢当场进谏”
刘陶听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从怀中拿出奏章道“你看看这是何物”
乐松打开读了一遍,笑道“没想到你我想到一块去了,甚好甚好,且慢,此举岂能让你一人沾光,你我联名如何”
刘陶想起之前杨赐的警告,不由有些犹豫,这时又一人路过,看到乐松正让随从准备笔墨,不由笑道“尔等这是想到了什么佳句,居然要在这里当场作文。”
乐松一看来人,心中惊了一下,这人是议郎袁贡,算是袁家的分支,乐松来到这里本就是张让的安排,一是为了打探刘陶此次进宫的虚实,二是为了给刘陶此行按上结党的罪名。
至于他,张让已经许诺会给他足够的补偿,因此并不担心。
但现在袁贡来了,倒是不好办了,袁家四世三公,即使是一个分支,无论是张让还是刘宏也是不会动的。
刘陶和袁贡关系也不错,便说了前事,袁贡一听,心中暗暗嘀咕了起来。
之前袁绍已经派人传过口信给他,不许在朝中议论黄巾之事,以便日后借此事解除党锢,刘陶是杨家的故吏,刘陶此举会不会是杨家要有所动作了。
如果杨家借此解了党锢,那么必然会压倒袁家,这可不行。
时间紧急,袁贡一时间也没办法找到袁绍商议,最后心一横,说道“既然如此,当也加上我名!”
反正有杨家的人在前面,自己在后面加名字也算是能进能退了。
刘陶看到袁贡要加名字心中暗思,这袁贡乃袁家的人,如能联名,想来可以给陛下警示。
乐松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签了名字。
等二人联名完后,刘陶带着一车的书来到宫内,刘宏拿了一卷看了一会,点头道“爱卿辛苦了,我看此书综合了诸多大家之言,实为不易,可发行天下,以正视听。”
刘陶看了站在刘宏身边的十常侍,猛地拜倒在地,从怀中拿出一份奏章举高说道“微臣还有事启奏。”
刘宏看了一眼刘陶,叹了口气说道“是何事啊”
刘陶说道“陛下,近日中原又大旱,使得流民四出,有太平道张角收拢流民为道众,其心诡异,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觇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各地州郡皆心有忌讳,不敢上言,之前太尉杨公有书上奏言及此事,陛下可知乎”
“杨太尉的奏章我前几日便看了,
刘陶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一请陛下下旨,令四方州郡简别流民,赏土安抚,在诛杀张角所立的渠帅,此乃治表”
说着,刘陶看向十常侍,心一横说道“另请陛下诛左右贪浊者,罢州府之中无能之辈,此乃治本。”
刘宏接过奏章一看,发现果然是联名,心中恼怒,但又想到刘陶毕竟是宗室中难得的人才,而且联名的后面还有杨袁两家,便叹了口气,说道“子奇你乃我皇室中人,我知你心了,望你也能明朕意好了,此事无须再言,我看你还是把心思用在治书上吧,《尚书》既然你斧正完了,接下来就斧正《春秋》吧,下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