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那是神仙打架,我们为何要插手呢?”汤滂氏依然道。
“因为胜利者会是唐太子!我们得站在胜利者的一边!”青鸾道。
······
燕北。
洛国公领。
老铁枪再次披甲。
手握着那支缠铁枪,他也无尽感慨。他很喜欢大唐,也敬佩皇帝李世民。
可最终他选择了起兵,与儿子李超一起。
“父亲可以大义灭亲。”十四岁的李超在一边道。
“我们现在是张家人,皇帝已经剥夺我们的赐姓,我们不再是李家人了。四郎,你要记住,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文远永远是我儿子,也是你兄长。”
张越却不以为然,“他只是你收养的义子,跟我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老铁枪挥手巴掌,狠狠的扇在儿子的脸上。
五个血指印浮现。
张越被打懵了,自己父亲向来庞爱自己,从来不舍得打过自己一下。
这是第一次。
“那句话,我不想听到第二次。文远,永远都是你大哥。如果你再敢那样说,那老子就打断你的腿,没有你这个儿子。”
“爹,我才是你亲生儿子。”
老铁枪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张家没你这种怂货。”
“传我的领主令,召集所有的领地骑士,让他们把所有民兵都召集起来,带到城堡来。”老铁枪对家将道。
“拿出府库的钱粮,招募军士,打造军械。”
“报!”一名家丁进来。
“报告公爷,齐郡王派人前来。”
来的是秦敢。
他不单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千名骑兵。这算是齐郡王秦琼领地的半数精锐了。
“这是?”
“郡王担心会有官军前来攻打,所以特命某带了领地的骑兵前来相助。”
“叔宝他?”老铁枪惊呼。
秦琼的领地也在燕北,但与老铁枪的领地隔了挺远。秦琼领地在张家口外,而老铁枪领地在新修的山海关外辽西。中间还隔着奚族地盘,好在这一次过来,倒也没有人拦阻。
秦琼派兵前来助守,这已经是表明态度了。
“想不到把叔宝也牵连进来了。”
“这是王爷自己的选择。”
老铁枪心头很沉重,皇帝与叔宝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如今他却背弃了皇帝。这个选择,肯定是非常艰难的。
“狼山北的苏将军也举兵了,还有平阳长公主殿下。”秦敢说了一个新消息。
老铁枪摇头苦笑。
“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这乱象。”
“我替文远谢过大家了。”
秦敢笑笑,“我们都只是支持太子。”
老铁枪也笑。
秦敢又道,“说来,程罗牛单诸位,也都是有血性的,倒是李绩,真让我瞧不起。这些年,每一次都是这样。”
老铁枪也知道李绩这次是南征主帅,对他自然也没什么好印象,“当年在瓦岗山上,你也应当知道的,李密摆下鸿门宴,突起发难,宴会上杀翟让,李绩不就向李密求饶吗?”
“算了,不说他了,人各有志。”
·······
扬州港、登州港、杭州港。
一座座大港,都接到了朝廷的最新旨意,禁止海船南下。
这个旨意一宣布,各港的海商们简直是怨声载道。船不能下南洋,那么跑南洋甚至跑泰西的商人,就无法做生意。
每耽误一天,损失都非常巨大。
同样的,各港口里,那些做外贸做运输做进口的那些商人,也坐不住了。
船不出海,他们这些人也一样要完蛋。
仅剩下往新罗往东瀛的那条航线,能有多少市场。
“这样下去,咱们全得完。”一名船商激动的道。
“我的船还是贷款买的,还没还清贷呢。”
“李记贷的吧,还个屁啊,李记钱庄都没了。”
有人道,“李记还在,只不过现在主人不是李家而已。现在是朝廷掌握了,你欠的贷,早晚还得还,还能少?”
“听说广州交州钦州那边一点也没受影响。”有船长道。
“我说,要不咱们跑吧。留在这里就是等死,咱们把船开去南边,继续跑我们的船,继续挣钱。”
“可市舶司查的严。”
“咱们一起活动,冲出港去。”
“可船上还有些军官呢。”这名船长说的是商船上指挥护卫们的军官,这些都是现役军人,数量虽不多,可人家是朝廷派在船上的人。
“想办法,拉着他们一起走,我相信,你们平时肯定没少喂他们,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也愿意去南边的。”
······
杭州,因为许多海船已经无法南下,于是乎大量的外贸订单也被临时取消,许多专做外贸的工坊,也突然就停产放假了。
那些丝厂,纺织厂等,一家接一家放假。没有了订单,做的多就亏的多,商人们只能暂时放假。
没事干放假,自然没有工钱的,工人们无所事事,人心惶惶。
挤兑风潮,自汉京一路蔓延过来。
杭州这座繁华商港,这种手工业大城,也越来越燥。
·······
一个夜晚。
杭州港,突然大批的商船擅自驶离港口,在茫茫的夜色下,往南航行。
市舶司接到报告,吓了一跳,连忙派出辑私船追击,可商船上居然放火箭。因为商船太多,辑私船反而吃了亏,被烧掉两条。
辑私队不敢再追,只得退回。
市舶司立即一面上报朝廷,一面求助水师。
可水师接到报告派船过来时,那些商船已经走了一夜了,甚至下半夜又跑了好几条船。水师只是象征性的出海转了一圈,就撤回去了。
·······
汉京。
依然还在戒严,好在朝廷紧急拿出了限购、票证,以及拿出绢、布、粮来兑换百姓手里的纸钞,总算在慢慢稳定局势。
不过户部尚书戴胄却晕倒了,请病在家不去上班了。
朝廷拿出来的是绢布粮钱这些真金白银的东西,而兑换回来的是百姓手里的纸钞,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李记发行的纸钞。
而最让戴胄心痛的还是李记的这些纸钞,真的是纸,他们吸引百姓的那些金银铜钱,大部分神秘的消失了。
这意味着,朝廷一直在拿真金白银换废纸。
而让戴胄直接晕倒的致命一击,则是他们收了许多宝钞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宝钞多的不像话。
戴胄怀疑有人在趁机用假钞,可怎么查,都没发现哪张兑换的宝钞是假的。
结果只有一个。
有人在印钞,用的是真的宝钞模板。印出来的确实是真钞,但这种钞是没有半点发行准备金的。
这种真钞防不胜防,完全没法防。
朝廷要是继续兑换回收宝钞,那结果可能就是他们的绢、布、粮、钱,被源源不断的套走了。
戴胄毫无应对之手,醒来后,干脆就请假不上班了,反正他是没法应对了。
接替他主持工作的是户部侍郎,那位也发现了那问题,也一样毫无应对办法,最后只能下达了停止兑换宝钞的命令。
可如此一来,汉京再次群情汹汹,民愤如潮了!
今天可能就五更了,家里断网了,无奈。谢谢大家花十块钱领的木子粉丝称号,非常感谢!





唐朝好地主 第1241章 不见硝烟的战场
早朝后。
御书房。
宰辅齐聚,皇帝还特别传召户部尚书、侍郎,以及太府寺卿等前来。
气氛有些压抑。
“确定有大量‘假钞’流入?”李世民沉着脸问。
“陛下,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却可以肯定,一定有大量宝钞在流入市场。这些宝钞,与真钞毫无二致,完全就是用真模版印刷的,纸张、油墨等都与真钞一致。所以臣等肯定,这些钞就是李记印钞厂印制的。”
“好狠的招数!”魏征一边道。
“可以甄别吗?”李世民问。
“陛下,那就是真钞啊。”戴胄无奈道。
李超的这一手,击中了朝廷最薄弱的地方。
“臣早就说过,不能让李家开钱庄,更不能让他们印刷宝钞,如今出事了。”有人在放马后炮。
当初谁又能想到如今呢。
若是正常情况下,李家敢乱印钞吗?乱印的结果,就是他们兑付不了,信用破产,然后李家钱庄倒闭。
这是李家更不愿意看到的书面。
可是现在,朝廷把李记钱庄给查封没收了,于是乎,李家很直接的掀了桌子。直接在中原各地投放大量的宝钞,让本就危险的宝钞信用,彻底破产。
“李超这样做,他自己怎么办,在岭南等地,宝钞不也一样得破产?”
“也许李超另有后招。”
“现在怎么办?”
不管李超是不是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手段,现在大家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
朝廷要如何面对呢?
魏征道,“臣以为当废除所有纸钞!”
李世民皱眉,这算什么办法。
废除宝钞,那百姓手里的宝钞怎么办?
就此做废,谁会肯。而要是换,那朝廷岂不成了冤大头。
“戴卿,你有什么办法?”
“宝钞得废除。”戴胄也没有办法了。
李世民摇头。
“不能废。”
“房相,你有什么好办法?”
房玄龄紧皱着眉头,“臣以为,眼下朝廷应当回收宝钞,宣布一个兑换周期,规定时间内让百姓把所有的宝钞兑换掉,过期之后,原有宝钞一律不得再使用。”
“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可兑?”有人问。
“我们用金券来兑换宝钞。”房玄龄说出了一个无奈的办法。
宝钞现在出了大量‘假钱,’朝廷银行发行的金券还没有,那就用金券换宝钞,避免出现更多的假钞流通。
魏征指出一个关键问题。
宝钞换成金券,虽然看似能够防假钞,可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百姓换到手里后,也一样还是假钞。
因为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其本身应当含有的铜钱,李记钱庄库里并没有。没有了准备金,这些钞就是假钞。
到时百姓宝钞换成金券,可银行也没那么多钱可兑。
本来金券能兑,只是调拔问题。可现在,就真的是无钱可兑了。
金券兑换不出金银和铜钱,那拿到市场去买东西,按现在的情况,只能五折甚至是四折,说不定还会贬值更多。
百姓们手里的钱,在蒸发。
这百姓如何不怨,这民心如何安抚?
没有人能回答魏征。
他们也看到这些问题,却一时没法解决。
“限令一周之内回收所有宝钞,换成金券,金券一贯换宝钞两贯。”
“银行暂停金券兑换金银铜钱。”
·······
会议结束。
魏征站在宫门前,回望巍巍皇宫,长声叹气。
“天下要大乱了!”
“天下乱矣!”
········
朝廷的诏令宣布。
汉京震动。
百姓们惊慌,愤怒,一面大声咒骂,一面把家里所有的钞都带上,然后去银行排队,去兑换成金券。
两贯宝钞,才能兑换一贯金券。
虽然朝廷不断的宣传说张超抢走了大家的钱,可百姓哪管那些,他们只找朝廷。要是朝廷不查抄李记,那大家宝钞不用的好好的吗?
百姓们更相信是朝廷把钱给抢走了。
就如现在,两贯宝钞换一贯金券,这是在抢钱啊。
手里的钱,直接就缩水了一半。
而换成金券后,大家并没松口气。
因为朝廷并不给兑换成铜钱。
朝廷已经全面停止兑换金银铜钱了,大家只能拿着金券。
汉京的市场上,宝钞已经绝迹,金券成了唯一的纸钞。但金券也一样在迅速的贬值,金券对铜钱,一折。
贬值十倍。
随着而来的还是物价的迅速上涨。
原来一斗最便宜的早占米,二十钱,如今涨到了五十钱。若是付钞,得付十倍,要五百文金券。
那些小额的金券,几乎已经没用了,根本买不到东西。
与此同时,朝廷将越来越多的物资,纳入票证供应之列。
买粮食买布匹买煤,统统得凭票,而且是定量的。光有钱还不行,得还有票。
市场萧条,工厂放假,繁华的汉京和京郊的一座座商镇,在一天天凋零。
官员的俸钱和将士的军饷,已经改为发放实物,由粮食和布匹等实物组成,加上少量的铜钱。
皇帝已经不敢给官员和将士们发纸钞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本来有不少在流通的金银币和铜钱,越发的减少了。百姓们不肯用这些珍贵的钱,纷纷存在手里,甚至埋藏起来。
大家都想用掉那些不值钱的宝钞。
劣币在驱逐良币。
纸钞当道,可信用全无,价格一贬再贬。
许多百姓一夜之间就返贫了。
他们存在银行里、钱庄里的钱虽然朝廷承认,可朝廷只给他们取钞,不给取钱。取出来,已经贬值十几倍了。
一片混乱。
六扇门全力出动,配合刑部、大理寺以及地方各衙门,到处都在找李记那些消失的金库存钱。
可毫无头绪。
······
汉京郊外。
一座地下金库里,柯庆正与数名部下谈话,他的背后,是整整一面墙的金条。一架架的堆满,金光灿灿。
“教头,朝廷反应很快,他们用金券换宝钞,现在宝钞已经成废纸,不能流通了。”
柯庆却只是笑笑。
“朝廷的反应,早在赵王的预料之中。伙计们,宝钞已经废了,那我们接下来再弄金券。朝廷那些人,也是没长记性,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他们的金券雕版也是由我们的印钞厂帮他们制作的,过去连金券都是由我们代印的。”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
这段时间,他们疯狂的印刷宝钞,然后四处投放。不但买下了无数的物资秘密的屯积起来,而且还让宝钞彻底的完蛋了。
真是爽啊。
现在,金券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
战争,往往就是如此。
“赵王说过,战场无处不在,在那不见硝烟的地方,同样有激烈的战争。现在,我们就是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是在敌方的心脏中打这一仗。”
“伙计们,再加把油,这次把金券搞死之后,朝廷的民生经济就要崩溃了。”
现在金券都已经贬为原来一折的价值了,如果金券也出现大量的假券,那金券就将成为废纸,大唐将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大唐这些年大兴工商,经济总量是相当巨大的,铜钱的铸造量虽然比之过去要多,但大唐总铜钱的拥有量也不会超过一亿贯,相对于现在这个巨大的商品经济总量来说,差的远了。
加上金银币,也远远不足。金银币的总量,其实是很少的,只是充当着辅助货币。
这十几年来,大唐经济腾飞,可以说纸钞功不可没。
而现在一旦纸钞彻底用不了了,那就得回到过去。
就算朝廷钱帛兼行,甚至拿粮食来充当交易货币,也不够了。
钱荒,通货紧缩。
这些问题,将严重打击市场经济,会让大唐的经济全面倒退。
这都是张超跟柯庆说过的,这是不见硝烟的战争,却相当致命。
“教头,纸钞完蛋了,不会影响到岭南吗?”
“放心吧,赵王早就料到这一切,也早做好了准备。岭南等地,早就发行了新钞,兑换了旧钞。而在五岭、武夷山和诸海港,监国朝廷也设立了层层检查,中原的纸钞进不来,进来了也是废纸。不会影响到岭南的。”
“而岭南现在的铸币厂,正日夜不停的铸造金银铜币,百姓们随时可以兑换,只不过现在金银铜币,不能出岭南而已。我们岭南的纸钞信用维持的住,不用担心。”
······
七天,朝廷各银行加班加点,增开窗口,甚至是各衙门派人到乡镇等地去兑换。总算是在规定限期内,把宝钞都收上来了。
收回的数目相当惊人,好在如今朝廷接管了李记的印钞厂,日夜不停的赶印金券,算是印够了数目。
戴胄刚松了口气。
下面禀报。
市面上的金券有些异常,疑似出现了“假金券”。
大量金券在出手,市场上的金券多的不像话,过多的金券在抢购着货物。
通货膨胀出现了。
物价在迅速的上涨,而金券在飞速的贬值。
在换完宝钞的第一天内,铜钱对金券一比十,而在第二天,已经飞到了一比二十。这个势头根本止不住,第三天更是直接一比五十。
金券彻底的失去了信用,大小商铺已经拒收金券了。
许多百姓甚至拿着家里的东西,到市场上以物易物。
“完了!”
戴胄一头载倒在地。
今天还是没网,好烦啊,写作不顺。




唐朝好地主 第1242章 形势一片大好
广州。
广州的衙城,已经成为了太子的行宫和监国朝廷的诸衙办公之地。
内阁。
首相公房。
张超正看着送来的各项情报,越看越高兴。他对面坐着次相马周,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张超的面上表情。
“看来都是好消息,首相可要赶紧与某分享一下。”
张超哈哈大笑。
“确实是喜讯连连啊。”他扬了扬手里的信,“首先,咱们并不孤单,如今有许多人在响应我们的护法行动。苏毗女王已经对外宣布,将支持太子和我们的护法行动,她已经在征召国内兵马,准备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
马周笑笑,“苏毗女王那是你女人,这是预料之内。不过我还是得说,青鸾女王确实是女中豪杰,她对你也没的说。”
“哈哈,我张超的眼光自然不一般,我看上的女人肯定也厉害。”张超得瑟了一下,“不过青鸾能这个时候公然站出来,也是让我很意外的。虽然她也许并非就无私心,若大唐内乱,朝廷就无法控制苏毗,没法过多干涉他们,苏毗也就能更加独立,甚至说不定能趁我们内乱之际,把吐蕃灭了,到时一统高原,与我们平起平坐呢?”
马周摇头,“别把人家青鸾女王想的那么功利。”
“这不是功不功利的问题,而是国与国的利益。如果没这场内乱,朝廷下一步对苏毗是要加紧控制的。到时会派军常驻苏毗,派出使官进驻苏毗王都玉树,慢慢的,苏毗就会成为大唐的一块领地,而不再是一个藩国。”张超道。
“也许吧。但不管怎么说,苏毗女王的这个表态,给我们声援不小。”马周笑着说。
“还有哪些好消息?”
“定方在狼山北起兵了,老程也在陇右起兵了。还有漠南我义父,以及罗叔、单叔、牛叔,他们也都举兵。”
“处默在云南,也劝说了南诏等国,支持我们。”
马周大喜,“嗬,形势一片大好啊。”
“还有一个好消息,十三娘他们都已经安全了,目前只有夏花娘还在东宫,不过也只是被幽禁着。”当初张超第一时间让柯庆去救出家小,虽然早有退路,可也还是很担心的。幸好李世民只是派人围府,并没有马上把人抓走。
要不然,有地宫,也不一定能把人救出来。
现在妻儿安全,他也更加放心了。
形势确实一片大好。
目前已经有十几位贵族起兵响应,而且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苏定方、程处默、张铁枪、平阳长公主·····
还有苏毗、南诏、吐谷浑也都表态支持。
“新罗和百济居然也声称要支持太子,他们为此打着支持我们的旗号,出兵北上,进攻朝廷所控制的原高句丽汉江流域。”
马周骂道,“这些不要脸的家伙,这是想趁火打劫啊?”
朝廷征灭高句丽,用的是釜底抽薪的处置办法,把人都差不多迁走了。虽然也陆续往半岛移民,但一时间人广地稀。
许多新罗和百济的百姓,就跑到这边来占地。
一开始只是些无地的贫困百姓,到了后来,百济和新罗都开始暗地里派人过来,甚至派官过来管理。
现在大唐内乱,他们更是立即迫不急待的就以支持太子为由,出兵大唐的朝鲜道。
“暂时不用理会他们,用不了多久,到时我们就会去教训这些家伙,甚至可以考虑干脆灭了两国。”张超很不客气的道。
·······
李绩已经领兵出京,不过大军过来,还得有段时间。
“如今南边局势还挺稳定的,我以为眼下我们应当多拉拢人心。可以考虑举行一届特科。”
科举三年一次,正常是明年举行第三届新科举会试。
1...513514515516517...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