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咳咳!”
张超咳嗽两声。
承乾面色微微变化,脸上的笑容也变的僵硬了些。
在组阁这样的重要事情上,张超不打算退让。现在退一步,以后长孙无忌更会得寸进尺,那以后什么事情都得扯皮,全部精力都要耗费在内斗之中,根本不可能做事情了。
战争虽平息,但要做的事情还太多。
朝廷要迅速救援南方受灾百姓。
各地遭破坏的经济生产要恢复,朝廷还得让各地常平仓放粮,平抑物价,得尽快把四大银在各地开放,投放新钞。
一些不当的律法要废除。
各地议会得重建。
事情这么多,张超哪有空跟长孙无忌在这里扯皮。
“长孙相国、房相,诸位,我们今天能共济一堂,而不是在汉京城下两军对阵,这是说明我们都是带着求同存异之心,带着捍卫大唐之心。某以为,眼下当尽快结束纷争,不要搞对立。让朝廷中枢尽快的运转起来,让天下重新恢复秩序才是当务之急。”
长孙无忌冷笑。
“既然说要尽快恢复中枢运转,那何必还要这样折腾?”
马周站出来为张超说话,“过去的制度还是有些瑕疵的,而内阁制在此前也得到试行,效果非常好。”
长孙无忌一人对喷数人,毫不退缩。
承乾坐在那里看着。
房玄龄一直没开口,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站出来了。
要不然,两边这样互喷,根本不是解决之法。
“殿下,臣赞成安国赵王的提议,也支持殿下的决定。朝廷可改为内阁和议会制!”
长孙无忌扭头,怒瞪着房玄龄。
他觉得房玄龄在关键的时候,背叛了他。
张超却只是抬头望着承乾。
承乾道,“既然房相也支持,那么此事就此定下。”
“接下来,再商议一下六部和诸寺监的人事调整。”
长孙无忌被重挫,愤愤的坐在那里。
接下来的各项朝廷中枢部衙的人事调整中,长孙无忌已经没有兴趣再争了。没有房玄龄支持他,争也争不过。
等各项人事议定,长孙无忌却又起身开口。
“臣以为,如今并无战事,那么就应当尽快让征召的战士返回乡里。大量士兵聚集,军费开销大,也容易滋生事端。”
在刚才。
张超抢先争下了军方最重要的各个位置的人事任命。
枢密使、兵部尚书、五军大都督,南北衙大帅,还有一个新设的海军大帅。
张超没有马上提出改革军制,这个可以放到太子登基之后,先定下军方各个重要位置就好。
屈突通降为副枢密使、李绩也降为兵部尚书,刘弘基、殷开山、段志玄这些大将,也都改为副枢密使或者兵部侍郎等职。
而南北衙大帅和五军大都督加上新设的海军大帅,张超则都选凭了自己人。
先占据上层顶峰,回头再改军制也要容易的多。
现在长孙无忌提出要解散张超带来的兵,张超岂会同意。
“臣以为,当重新整编军队。”张超也提出一条。
整编,其实就是南军吞并京畿的南北衙军队。
刚刚皇帝已经通过了内阁的组阁,所以眼下坐在这里的两班宰相,实际上只剩下了内阁的九位宰相,其余的要么入翰林,要么入御史台、大理寺,或者入议会,要么成为内阁下属的枢密院和各部官员。
在新的内阁制下,其实张超已经相当于集过去三省长官权于一身。辅相长孙无忌,毫无跟张超对干的权力。
连次相都不能跟首相相争,更别说辅相了。
首相与其它诸相的权力之差,体现在于身为首相的张超拥有票拟之权。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常委会上,张超就是那个班长,而其它的常委可就差远了。
票拟之权,就是朝廷各部衙和地方的奏章,都要先送到内阁。首相张超召集诸相商议,最终由首相张超负责给出处置意见。这个票拟,实际上就是代拟的御批,供皇帝采纳。
皇帝在翰林院学士们的协助下,对内阁给出票拟的奏章做出最后批复。多数情况下,肯定是采纳内阁票拟的决定。翰林院学士里,也有一个负责代笔批红的学士,这就是翰林院长了,其它学士则跟其它宰相差不多,是给意见的。
但翰林院长是代批,批红的大权是在皇帝手里。
所以说,皇帝是最高权力,而内阁首相是朝廷日常运转的主持人。
内阁首相权力大小,最终还是体现在于皇帝对票拟的采纳度。
而眼下张超的票拟,承乾岂能不采纳?
原来李世民时的三院制,是分权制,中枢权力比较分散。而现在,内阁首相票拟制度则比原来辅佐君主处理政务时更加细致、周到。
中枢大权归于内阁,内阁大权归于首辅。
这种制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哪怕皇帝不勤政,甚至不聪明都没关系,外面有内阁,内有翰林院。
君逸臣劳,哪怕皇帝一点正事不干,朝廷依然能够正常运转。
而如果皇帝比较贤明能干,那么内阁的权力也就变弱。如果皇帝不关心政事,那么实际政务还是由内阁决定。
相辅相成。
不过比之明代的内阁,大唐内阁却只有一半的封驳权,议会上院也得到了封驳大权。对于内阁,多了些制衡。
但是,枢密院却是归于内阁统领,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领者,但内阁也是有很大的管辖权。
原来李世民的三院制,分权。
最主要的决策还是在御前三院联席会议,三院二十七个宰相,除不在京的,都是群相议政,然后皇帝拍板决定。
这个制度,皇帝比较累,亲自决策。
而现在,首相张超代皇帝先做出决策建议。
也可以是皇帝与大臣们商议。
无疑,得到承乾支持的张超,现在确实无往不利,长孙无忌一个辅相,除非得到多数宰相们的支持,否则,他根本影响不了内阁决策。
内阁九相,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宁、杨师道那都是张超的人,长孙无忌顶多得到房玄龄、杜淹、戴胄三人支持,五比四,他也占不了多数。
长孙无忌很火。
但在这个鬼内阁里,毫无办法。
内阁不比过去的中书门下,过去中书门下没有枢密院的管辖权,而现在,内阁直接统领了枢密院。
内阁也就拥有了对军事方面的决策权。
张超反对长孙无忌提出的解散南军,而提出要整编京畿军队,辅相岑文本、褚遂良、杨师道、于志宁立即表态支持。
房玄龄很平静的也出声支持。
于是乎,连次相都支持了,内阁里六比一,还有两个没表态。
不需要那两人表态,承乾也知道了内阁的态度了。
“那就由内阁拿出一个整编的章程来。”承乾道。
内阁做了决定,皇帝是有最终否决权的,另外议会上院也有封驳权。可皇帝现在会反对张超吗?
议会上院新上任的院长,是张超的亲家魏征。而且这个魏征,行事向来有些古板,对事不对人。
想说动他让科院封驳内阁的这个整编京畿军队的计划,根本不可能。
第一次议事就此结束。
当天,以皇帝李世民的名义,诏令天下。
改组中枢,设立内阁,给予票拟之权,任命了九位内阁宰相,并授张超为首相、房玄龄为辅相。又设翰林院,授翰林院批红之权,同样任命了九位翰林学士,其中马周为翰林学士承旨,成为翰林院长。
重设议会。
魏征成为上院院长,上院设六科议员,每科九名科议员,握有都督弹劾、封驳大权。
宇文士及出任下院院长,下院也拥有监督弹劾权。
中枢这的些官员五年一任,最高连任两届。
后面又有中枢六部、枢密院、御史台等部衙的重要人事调整。
京师人事大调整。
这道诏令过后,紧接着是皇帝下诏宣布退位,从此皇帝退位为太上皇,而监国太子承乾继位皇帝。
承乾的登基就在十月十一日。
时间很紧,但汉京和张超这边其实早就在做准备了,因此倒也不仓促。
用皇帝的名义下完这两道诏书,皇帝也算完成了使命了。
从今以后,这天下就正式是承乾的了。
当然,京畿许多人在仔细研读了这两道诏书之后,也算是明白了内阁首相跟过去的中书令有什么区别了。
内阁首相比中书令权力大多了。
张超手握内阁票拟之权,马周则握着翰林院批红之权,这对老搭档真正的夺取了中枢大权,而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一个是次相一个是辅相,却是失了势了。
“赵王这次回来,很强势啊。”
“那是当然,从龙之功啊。赵王都成了安国赵王了,硬生生的为太子打出了一个龙椅,又嫁了两个女儿给太子,太子肯定也不会亏待安国赵王的。”
“赵王当了这内阁首相,按制,起码可以连任两届,做十年首相啊。”
“是啊,以后就是赵王辅政时代了。”
“赵王辅政才好,贞观新政,当初可不就是赵王提出的。”
“以后日子好过了。”
汉京百姓,都纷纷奔走相告,好日子来了!





唐朝好地主 第1291章 小龙李显
第五更送上,还有一更,求月票!
从东宫出来,长孙无忌叫住房玄龄。
“房相,上我车里坐会。”
房玄龄知道他想说什么,但还是上了马车。
长孙无忌的脸很阴沉,今天东宫殿上的交锋,他可谓完败。
“房相,你今天算是看到张超的跋扈嘴脸了吧,一手遮天的权臣架式。这朝堂,以后就是他张超一人说了算了。”
房玄龄却摇头。
“也不是这么说,张超的这个内阁制,看起来把中枢权力集中了些,但也一样有分权。只是内阁事权比较统一,可议会有封驳之权,陛下也有批红之权啊。说到底,内阁也只是负责给出意见而已,最后拿决定的还是陛下啊。”
今天,房玄龄一直在仔细思考对比着三院制和内阁制。
发现这个内阁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毕竟并不是哪个皇帝都能跟李世民一样那么精力充沛,且十分勤政的。可就算是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之后,不也经常怠政吗?更别提贞观十四年开始服食丹药后,更是常常不早朝。
中书门下和三院制下,皇帝是很累的。
过去三省六部制,杨坚和杨广父子俩都是有名的勤政,常常宵衣旰食。后来杨广晚期怠政,立即天下就乱了。
李世民也曾经非常勤政,后来怠政,也马上乱了天下。
也不是说这种制度不好,但一个皇朝,开国之君肯定更勤政,也较英明。可后面的君王,肯定会不如开国之君,不论是勤政,还是个人能力,或者个人威望。
张超的这个内阁加翰林的票拟批红制,其实就算皇帝不理政都没关系,朝廷一样能够运转,内阁拟票,翰林批红,议会封驳,不会有半点问题。
而且这个制度,在他看来,还有一个极不错的地方就在于,票拟批红之制,最高权力始终是在皇帝手里的。只要皇帝愿意,那么皇帝大权就不会旁落。
张超身为首相,也不是完全一言堂,内阁九位首相,也还是群议制度。如果张超不占理,也不可能独断专行。
“房公啊,你就是太小瞧张超了,此人野心勃勃。过去,还隐藏的很好,可如今,却是完全暴露野心啊。你看他这次在朝堂上,毫无掩饰啊。他有把殿下放在眼里吗?”
“你也不要相信他那个什么票拟批红了,他握着票拟权,马周握着代批权,陛下还如此年轻,什么朝廷大事,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长孙无忌说着叹气道,“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这整编军队的事情,张超已经用他自己人做了五军大都督和三帅。这次若他再顺利的把京畿兵马给整编控制,那一步,谁能料到他会做什么?”
“万一张超要篡位呢?”
房玄龄摇头。
“张超不敢,也不会。”
别看现在张超权势大,声望高。但那是他还是唐臣,在百姓眼里,张超是那个护**臣。
一旦张超想篡位。
只怕秦琼程咬金这些人,也未必都会支持他。
天下百姓也不会支持他。
“房相,你太高看张超了。”长孙无忌充满了担忧。
如今朝廷毫无平衡可言,张超一言堂啊。
军中和朝堂,遍布他的党羽。
这究竟是李氏天下,还是张家王朝?
“辅机啊,你也别太急着下定论,这满朝文武,也还是有忠臣的。大家也不会看着这李唐天下,变成张氏天下。”
东宫。
议事结束后,承乾留下张超。
爷俩一前一后的去了后面看夏花母子。
夏花脸红扑扑的,甚至长胖了好多,孩子也白白胖胖,非常健康。
承乾很喜欢这个孩子,张超更加喜欢。
这是他的第三代,头一个。
虎头虎脑的小子,还会冲着他笑。
“殿下还没给他取个小名呢。”夏花抱着孩子笑道。
承乾转头问张超,“老师帮忙取一个。”
“孩子是你的,当然你取。”
“还是老师帮忙取一个。”
张超看着这孩子虎头虎脑,想取个虎娃之类的名字,但李虎是李唐的老祖宗,这个得避讳虎。
“要不叫小龙?”
“小龙啊,这名字好。”
承乾哈哈大笑,抱过孩子,“儿子啊,以后你就叫小龙了,将来长大,你就成真龙了。”
这不是承乾第一个孩子,小龙之前还有个庶长子,好几岁了。但身份卑微女人生的子,岂能跟太子妃所生的嫡子相比。
明天承乾就要登基御极,这个小小的人儿,也会被立为太子。
夏花会成为皇后,而若华,会被册封为四妃之首的贵妃。
“殿下替他取个大名吧。”张超从承乾手里接过外孙,轻轻的颠着。明天就要成为太子殿下了,总不能还没有大名吧。
承乾庶长子叫李象,取的是刀字头,张超觉得这名不好,头上一把刀,能是什么好事。
“取名显如何?”承乾沉吟一阵,然后道。
“李显?”张超听到这个名字,低头看着自己的外孙。李显不是武则天的儿子吗,李显算是唐朝最牛逼的一个皇帝了。
为什么?
因为他爹是皇帝李治,老妈是皇帝武则天,自己是皇帝,弟弟是睿宗李旦,儿子还是少帝李崇茂,连侄子李隆基都是唐玄宗。
相当传奇了。
中宗李显是个比较倒霉的皇帝,被他娘武则天玩弄于股掌,好不容易当皇帝了,结果后来还被老婆和女儿给毒死了,这世上还有这么倒霉的皇帝吗。
张超本来想说这名字不好,不吉利啊。
可承乾却很满意,说显字头上一个日,下面一个业。这是要建立阳光普照下的帝国大业。
张超想说,这解释还不错,日不落帝国么,有理想。
既然承乾这么满意这个名字,那好吧,以后就叫李显吧。
太子李显李小龙,非常了不得的名字啊。
李承乾继位的诏书、册封芳华为皇后,册封李显为太子,和册封李若华为贵妃的诏书都已经写好了。
一切都非常顺利。
汉京城的城防、皇宫的守卫,也都由张超派南军将士接管了。
正说着话,小龙对着他外公就不客气的撒了泡童子尿。
张超感觉身上一阵热,已经来不及了。
“这小家伙。”
小龙却还先哭了起来,恶人先告状。
“估计是饿了。”
宫里有奶妈,但夏花坚持要自己喂母乳。
她抱着孩子到后面去喂奶,承乾给张超拿了一件袍子过来换下。
“老师,明日之后,父皇和李治要如何安排呢?”
承乾对他那个爹还是很忌惮的。
他可是经历了皇家的风风雨雨的,他幼时,老爹带兵发动宫变,篡夺皇位,囚禁了他祖父。后来年少时,他祖父又趁他爹西征时,发动复辟,那次他甚至还成了囚徒。
再到这一次,他也是靠兵变才武力夺回太子之位和夺得皇位。
他很担心皇帝,哪怕现在的皇帝废人一个,可谁能保证呢。
张超看着承乾,他相信承乾的意思不是杀掉李世民和李治,现在的承乾应当还没这么狠心。
不过他肯定也是担心夜长梦多。
但是,张超并不想杀李世民。
不管今日他们君臣如何分歧,可毕竟君臣一场,尤其李世民执政这十五年,功劳很大。
推行新政,开拓疆土。
大唐在他手里,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如此开放、富强,是很了不得的。不管怎么说,他的功绩都不容抹杀。
这样的人就算是对手,也是一个可敬的对手。
现在李世民成了失败者,但他依然会尊重他。
“殿下,让陛下在长乐宫休养几年。几年后,也许殿下可以送陛下出京,去澳洲也好,美洲也罢,给陛下一块地方,让他自由自在的过完余生,也是很好的。”
让李世民一辈子囚禁在深宫之中,确实是太残忍了。张超与他,也只是政治理念上有分歧。
皇帝也还年轻,才四十岁。
历史上,他是五十岁出头死的,死于服食丹药。现在,皇帝不再服食丹药,哪怕有点气疾的老毛病,活个六十总不成问题的。
关押一个英明的皇帝二十年,这是犯罪啊。
等政局稳定了,送李世民远渡重洋,让他去澳洲或者美洲,让他自由自在的去异域纵横,在那里潇潇洒洒的过完下半生。
说不定,有朝一日,皇帝还能在那里打下一片疆域,再建一个王国呢。
承乾有些犹豫。
“殿下放心吧,陛下在长乐宫,不可能翻天了。”
“那晋王李治呢?”
“等明年,送他去澳洲。去了那里,基本上这辈子别想回来了。封他一个澳王,澳洲就是他最大的囚牢。”
送李世民去美洲,送李治去澳洲,这两个最有可能威胁到承乾皇位的人,一去之后就再不能回来了。
“老师,待登基典礼过后,就让大郎来迎娶五妹。”
承乾的五妹长乐公主李丽质,早就许给了张超长子张璟。但在今年,李世民悔婚,把长乐公主改许给了同样悔了张家婚的李绩次子李思文。
“殿下,此事要不要问过长乐公主和李绩?”
承乾听到李绩的名字,不太高兴。
“若非老师坚持,孤都要下诏削夺李绩王爵,怎么还可能把五妹许给他家。五妹与大郎的婚事,定下多年,这事肯定不会改变的。老师让五郎赶紧从广州回京,待他回京,挑个吉日完婚。”
既然承乾坚持,张超也就应下来。 (.)




唐朝好地主 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
若华亲自下厨,弄了一桌子好菜。
张超和承乾开了一坛张家鲸鱼沟葡萄园酒庄的红酒。
“明天就是殿下登基御极之日,臣也该改口称呼殿下为陛下了。陛下也要改口自称朕,从此陛下身负天下,肩膀日月,责任更加重大了。”
十九岁的承乾喝了三杯红酒,已经是面上微红。带着点微熏醉意,他笑道,“是啊,明天朕就是大唐皇帝了。”
“陛下,皇帝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责任。陛下以后身上可就干系着亿兆百姓,万里河山。”
十九岁的承乾,做为一个皇帝,他是显得有些年轻的。虽然他的父亲夺位之时,也才二十余岁。但承乾与李世民不同,他没有李世民那么丰富的统兵征战经验,也缺乏主政的历练。
更别说,如李世民一样经历了那么残酷的权力斗争。
可不管怎么说,承乾在张超的眼里,依然是一位非常理想的皇帝,不是因为他年轻好操控。事实上,张超从没有想过,要去操控承乾。
承乾是他的学生,打小跟着他学习,可以说,承乾是能够理解他的理念的。这个皇帝接受了他的许多新思想,与普通的皇子贵族或者士人不同。
而且承乾也不是李治那种养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他打小接受张超的教育,也经常在外面生活,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民间的疾苦,更懂得各个阶层的需求。
张超只需要适当的引导,不需要操控,这是一个聪明的的皇帝。如果张超想操控他,肯定会适得其反的。
两人都是聪明人,只不过如今的承乾毕竟还有些太年轻,他还得依靠张超。
“十年,陛下,十年之后臣就将到任,那个时候不会再留恋朝堂,会回到自己的封地安享晚年。”张超借着点酒意,在这个比较温暖的场合下,向承乾透露自己的打算。
“十年之后,老师也才四十八啊。”
“朝堂之上,官员不适合在一个职位太久,尤其是那些要职。臣厚脸要求当这首相,也是想着再为陛下保驾护航一段,十年之后,政局稳定,陛下也即将而立之年,那时,陛下可以尽量的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理想,想在封地享受就好了。”
1...535536537538539...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