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唐朝好地主 第1547章 心有猛虎
“戒日国人口有两千三百万,这还是戒日国的官方统计,但实际上戒日国信度教和佛教兴盛,藩国林立,分封诸侯众多,因此和我中原过去一样,隐户众多。据我们的分析统计,戒日国真正的人口起码不下四千万之众,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大胆点预计,五千万都有可能。”
锦衣卫指挥使柯雄发在御前会议上,向皇帝和宰相、学士和元帅们汇报。
戒日王溺死,王国内乱,现在朝廷打着支持女王平乱的旗号,召集五个藩属国发兵七万插手戒日内乱。
而朝廷的两个舰队和两个陆战师,以及信度、孟加拉等地的民兵等,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对于大华的君臣来说,信度最吸引大华的是什么?
第一是人口,第二才是土地。
信度的人口是相当多的,仅是北方的戒日国,就有几千万人口。得益于那肥沃的平原,恒河流域拥有大量人口,这人口数量多的让张超都眼红。
大华这些年东征西讨,得人口许多,但那是灭国无数啊。灭吐谷浑、灭突厥、灭薛延陀、灭高句丽、灭契丹、灭奚、灭新罗、百济、林邑、灭琉求灭倭国等等。
但灭了这么多国家,得到的人口都还不来这个戒日国的人口来的多。
更何况,恒河流域啊,那可是信度最肥沃的土地。
一个中南半岛,一个南亚次大陆,现在这两人地方,已经成为大华未来百年的战略核心。
“五千万人口,他娘的,这些人还真能生啊,岂不是说比贞观之初,人口还要多?”陆军总司令苏定方惊叹着道,他最近在请求外放为总督。反正不管哪里的总督,他都愿意去当,不过这个事情皇帝还没有答复。
事实上,道、行省的推行,现在还没有最终实行。
三十六道、八十一行省,还有几百州数千县,这一调整起来,就是不得了的。这个事情,必须得了准备齐全了才能动。
而且到时还会先内后外,一个道一个道的推动区划改革,而不是一次性全都变了。
“戒日国信教的多,而且这些宗教的势力也强,那些寺庙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这和我们以前南北朝时佛教大兴时差不多。想当年,南朝都城,有数千计的佛寺,而北方的北周,居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寺院,几十万的僧尼,还有更多的人口给佛寺佃田耕种,成为户籍之外的隐户。”
房玄龄对这些事情算是有些见怪不怪,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旦成型得势力,更是会成为庞大的利益集团。
当年贞观改革,新政推行之初能够坚持下来,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朝廷先向佛道下手,一个整顿佛道,让朝廷得了无数人的人口和财富。
北周武宗灭佛,也靠灭佛得到的人口和财富,有了实力一举灭亡北齐。
戒日国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然后佛教也大行,两大宗教的势力极大,国内到处都是佛寺不说,这些佛寺还拥有极大的权力。
他们的寺产甚至如诸侯的采邑封地,拥有采邑的绝大多数权力。
既有财又有势,无数的人口为他们耕种生产。
要是哪个信度的国王有那个灭佛灭教的魄力,真的能够立马暴富,实力大增,当然也是要前提能够说的服手下的人跟他灭佛灭教,以信度人过份的崇佛信教的传统,哪个国王敢这样做,估计先被手下人干死了。
当然,大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大华过去是殖民,靠的一手刀枪一手经义,不管是佛教还是印度教,都是大华要打倒并狠狠踩上几脚并吐上几口口水,然后让他们永不翻身的。
这些年,信度领的分封诸侯们,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先抄没那些寺庙,那些金身那些铜像,砸了融化。寺院改做庄园,分给下面的骑士们,把寺庙里的佃户、奴隶这些接收过来,分田给他们租种,然后收租。光靠着这个,一个个的封侯们就赚的盆满钵满,有了在信度立足的资本。
在大华诸侯这种全民灭教、大兴儒学的大势下,如今信度河流域,大华的信度领地内,已经连一座佛寺都看不到了,一个佛教徒一个信度教徒都看不到了。在中原,朝廷好歹还留了点脸面,什么佛啊道的,还留了一点点。
只是管理的非常严格,出家什么的要重重申请,有许多限制。佛庙道观的数量、佛徒道众的人数都严格监管,但是在信度,可没有人管这个。
直接就是摧毁,彻底的摧毁。
一所所的佛寺毁去,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文庙和汉语学校。
“如果我们能得到这五千万人口,那真再不愁用工不足的问题了。”首相马周也感叹着道。
朝廷也有许多国有工坊,比如军械工坊,比如造船工坊,另外还有许多矿冶,什么煤矿、铁矿等,这些可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别说,朝廷还有好几家大型的修路铺桥的企业。
此外,还有边疆的许多大型国有农场。
修路、铺桥、挖河、筑城、运输、驿站、快递、邮局等,大华朝廷现在拥有许多这种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承担着正是过去需要依靠征召百姓瑶役的事务。
修堤挖河,修路铺桥,甚至是采矿、制造军械,以及承担许多物资的运输等等,过去都要靠征召地方百姓承担劳役,而现在,朝廷已经固定了丁税,并摊丁入亩,百姓只需要交税就行。
过去的那些劳役,现在则有朝廷的这些企业承担,也有部份项目会承包给民间。
这种模式,其实有些类似于历史上北宋的厢军。
北宋的厢军,也被称为役兵,基本上是不承担打仗防守的任务的,他们主要的任务还是做役,地方有什么力役,就叫他们做。
大华组建的这许多专门的企业,里面有大群的工人,主要都是各族被征服的蛮夷等,也有许多大华专科学校出来的技术人员。
有专门修路的企业,有专门修桥的企业,有专门筑城的企业,有专门挖河、疏通运河的企业,还有那些专门搞运输的企业,这样分工明确的好处,就是技术方面更加成熟优秀,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干,各公司也拥有更多专业的器械,这样的效率远胜从前。
他们承接各种官方项目,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朝廷立项目,拔预算,而这些公司承接项目,靠着优质的服务赢利。
这些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赢利非常可观。朝廷和各地官府也乐于把项目给他们做,一来都是官家的,二来他们技术好效率高成本还低。因为这些优势,这些企业的收益高,福利也好。
不说那些金子一样宝贵的工匠们的待遇极好,每年收入极高,就是各公司里的那些蛮夷工人们,也一样收入非常不错的,甚至已经让这些蛮夷们都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国家工人的招牌,让他们现在的小日子过的非常舒心,甚至许多蛮夷早就不羡慕那些汉人能够家家分到田和地了。分田授地又怎么样,如今光靠种地,农产品就算有价格保护,也赚不到什么钱,温饱当然没问题,可要过的舒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他们这些国有企业的工人,一人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大家子,甚至学点技术,到时工资还能提升,待遇比起那些汉人自己经营一个农场舒适的多。
尤其是现在很缺人,使得这些工人们的待遇更好。
朝廷现在每年投入在基建上的预算很多,到处修路挖河,又是筑新城又是盖新楼,什么建港口建码头,什么修河堤,烧砖烧瓦,生产水泥、石灰,挖煤炼焦,冶铁炼钢,甚至是水陆运输,也一样是繁忙的不得了。
现在连非洲的那些酋长们,都已经被影响了。
各部落的酋长们,现在也不快乐的跳舞唱歌了,他们开始拿着弓箭刀枪,整天忙着去攻打别的部落,把隔壁部落的人都抓了去跟汉人新邻居们交易,拿黑同胞们换成一样样汉人的商品。
阿拉伯和罗马交战,两国的俘虏,基本上最后都被装上了地中海的船,最后运到了大华的租界港口。
大华每年外贸赚的钱,有不少最后都变成了那一船船的黑叔叔、白大哥,美丽的黑人小妞性感的胡姬,运回中原各地。
朝廷需要很多人口,诸侯们也需要。
反正大华的大扩张背景下,哪哪都需要人。
中原的工坊、矿山,那些庄园,还有诸侯们的领地农场、矿山,甚至是殖民地的种植园和矿山,哪哪都缺人。
大华的人口确实不少,可在皇帝的坚持之下,几千万汉民基本上都分田授地,成为了自耕农。
这些人多数能自给自足,仅有些年轻的汉人男女会出来做工。
没有严重的土地不足,也没有大量的失地农民,这让大华如今的工商发展,主要还是靠那些被征服的异族和买卖来的奴隶。
“这吐蕃等五国联军什么时候能够加入战场,把这戒日的水搞的再浑一点?都有些等不及了啊!”苏定方捏着下巴道。
唐朝好地主 第1548章 最后一次机会
议事结束,李朝恩进来禀报。
“陛下,二皇子求见。”
张超揉了揉眉心,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也都有二子三女了,本来也应当懂事了,可这两年却越来越不像话。
这次,张超也是下定了决心,不把他扔到下面狠狠的磨砺一下,是不会再把他召回来了。
“让他滚进来。”
张珲在伊吾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后,就星夜兼程的赶回汉京。一路上快马进京,半点不敢耽误。
和上次一样,当皇帝的旨意下来后,他才开始后悔。
可后悔已经晚了,皇帝这次对他的处罚无比的严厉,削夺爵位,一贬到底。爵位和封地都没有了,他现在的身份仅剩下了个皇子,连个虚封贵族都不是,因此连贵族院的议员资格也被剥夺了。
数千里地,风尘仆仆的赶到京城,人也瘦了好几斤。
“儿臣拜见父皇。”张珲进殿,有些心虚的跪下。
张超没理会,继续看着手里的奏折,有意晾一下这个儿子。张璟与张珲是一母同胞,甚至还是三胞胎兄弟,可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异卵兄弟,他们两人性格上其实并没有几分想象的地方。
张璟更成熟稳重,而张珲则鲁莽的很,想一出是一出,从不计后果。
而且这小子,是根本不长教训。
张超目光回到奏章上,这份奏章是自己的得意门生程处默呈上的。
身为云南提督,程处默在云南也已经好些年了,从云南都护到如今的云南提督,算是朝廷的云南事务专家。
贞观时的云南还是六诏相争,到后来南诏独大,再到后来朝廷进军云南,然后是南诏王去世,南诏王诸子内战,朝廷以平乱之名出兵,不断的扩大在云南的地盘。到现在,南诏国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真正的云南王是程处默这位提督,朝廷现在云南驻有陆军的两个军四万人,还有两个师的民兵。
手握八万兵马,程处默确实才是真正的云南王。
上一次,刘仁轨进攻阿拉干,程处默就也率兵南下协助。
在上一次的行动中,程处默从南诏地盘借路经过,战后,程处默却并没有就此撤离。
相反,还在南诏的丽水驻扎军队不走了。
程处默的这个行动并没有事先禀报朝廷,不过事后上奏。
枢密院对他的行动也给予了肯定,丽水在南诏的西南端,此时的丽水河边,后世则是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丽水城则是后世的孟拱附近。
从这里往西北,有一条商路,可以翻越那加山,到达东辉国,进入到藏江下游的孟加拉平原。
而若沿丽江南下,则进入骠国境内。
丽水的北边是大雪山,西面是那加山脉,东面则是高黎贡山山脉。
境内有丽江,直下骠国。
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一地联结数国。
程处默久在云南,当然清楚朝廷的战略计划,早晚要征服整个中南半岛。云南方向,首先要打通那加山脉,连通到东辉国,顺藏江下海,取得出海口。将来,还要顺丽江南下,征服骠国。
丽江这样的战略要地,自然得早控制在手。
借着上次出兵经过丽江,程处默本来先是跟控制丽江的那位南诏王子说借道,借了之后就没还了。他还几次增兵丽江,如今整个丽江都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
那位王子见阿拉干亡国,战事结束,便让程处默退兵,可程处默已经控制了丽江各处要地,这时怎么可能退兵,请神容易送神来。
几次不好的交涉之后,程处默干脆把人抓了送给了他的兄长,直接把这位王子原来控制下的丽江东面,怒山西的永昌镇也给占了。
这事情做的比较蛮,也把大华和程处默的意图给透露了出来。
剩下的几位王子也终于明白过来,兄弟几个打生打死,可结果都早晚要为大华做嫁衣裳。
几人一商议,不打了。
他们联名要求程处默退出丽江和永昌,但程处默哪会答应。
于是乎,几位王子一合计,派人去跟骠国国王求援。
骠国国王其实自大华驻兵丽江后,也开始日夜不安。
大华这几年到处东征西讨的,也让他睡不好。尤其是骠国的南面沿海地区,已经好几次被大华的武装商船闯进港口甚至是内河,要求他们租界地方做补给商港。
骠国国王不肯,结果还打了几仗,虽然说规模很小,甚至算不上打仗,因为那些跟他们交战的只是一些大华商人的商船而已。
每次交火,最后的结果都是以骠国向大华租借地方而结束,大华商人付租金,然后租借沿海的岛屿或者内河海口的沙洲做租界。
这些大华商人在海边河口建起码头,建立集市,向骠国商人出售大华商品,也收购他们的一些物资等,几处租界,倒是很快的繁华起来。
有的小镇有上千人,有的更是已经有上万人,那些小岛上也有了城镇,甚至是堡垒。
那些华商,甚至招募了一些雇佣兵。
这让骠国国王心中很不安,现在大华又有几万军队出现在了他们的北方国界,尤其那里还是上游地区。
骠国国王自己并不敢轻易跟大华冲突,可既然南诏王子们愿意与大华作对,他当然乐于看见。
于是乎,现在骠国国王对着南诏王子们的使者一通承诺,南诏王子们还真以为就找到了靠山。
一个个的兴奋不已,派出使者给程处默送信,强烈要求程处默退出南诏,甚至是退出整个云南。
程处默当然不会害怕。
他收到信后,还高兴不已呢。
现在他给皇帝上奏,是希望皇帝能批准他在南诏平叛。他宣称,南诏本是大华的自治领,但现在已经叛乱了,身为云南提督,他有责任和义务出兵讨平叛乱。
当然,骠国做为大华的藩国,居然还公然支持南诏叛乱,绝不可饶恕。
程处默请求皇帝也同意他在适当的必要时候,向骠国出兵。
手握着八万兵马,现在程处默都嫌只打南诏有些太轻松了,准备南诏和骠国一起打,反正早晚要打,那不如一起上。
剑南、黔中等地的改土归流,加上此次程处默的强势,确实让南诏各部都下决心脱离大华。
只不过这些人虽然勇气可嘉,但张超并不认为他们求助骠国就能怎么样。
骠国在中南半岛来说,地盘确实不小,但论实力,甚至远不如真腊,只不过过去周边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因此也算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但现在大王既然猛龙过江,自然也不会再给骠国什么机会。
骠国的军力,跟真腊差不多,以战象为主要战斗力,然后有部份骑兵,其余的都是些步兵。
虽说那边气候和地形都比较特殊,热带丛林,道路艰难,交通不便。可再怎么说,大华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都不是他们可比的。
尤其是程处默手下的这支军队,可不是什么刚从中原征调的府兵,而是在云南驻扎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边水土气候的一支大军。
其实云南这边土族众多,南诏也只是占据着大理一带的较强部族,其余各部,也不过是臣服于南诏,但本质上来说,整个云南,就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部族联盟。
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加入到这个联盟里面。
有一些部族,居于深山老林之中,出入甚至要翻越雪山,可能看似直线距离很近,但到外面来一趟,往返回家,可能却得在路上走上一个月时间。
交通不便,运输更是只能靠人背货物。
有许多地方,甚至每年还有封山季节,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不能与外面联络。
在云南作战,其实只要把那些主要的城寨攻占就行了,至于周边其它地方,根本不用管。
慢慢来就行了。
提起笔,张超给程处默回复,让他自己便宜行事。
“如骠国不主动出兵越界进入云南,则暂不急着对骠国宣战出兵。先扫平南诏,控制云南,然后再谈骠国。”
批复完,张超放下笔,抬头,张珲还老实的跪在那里。
张超靠在椅上,对张珲道,“起来吧。”
张珲精神一震,连忙起身。
“在同一个坑里摔两跤,你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吗?”
“不是瞎子就是傻子,张珲,你说你是什么人?’
张珲也不吭声。
“朕今天连骂你的心情都没有,因为你让朕太失望了。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记住,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
“朕授你为陆战第七师独立团团长,你自己去招募兵员,组建这独立团三千人马,军费开支都是由你自己出,说白点,朕就是让你带着这三千人到孟加拉去,自己去建功立下,你若是能打下地盘来,到时朕会考虑再给你授爵封地,若是你连自己开拓的本事都没有,那你这辈子都不用回中原了。”
“朕给你一年时间,一年内,你若打下一百里地来,朕给你十里封地。你若能打下一千里地,朕给你一百里封地。朝廷不会给你兵员补充,也不会给你物资补给,一切全靠你自己,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
“听明白了吗?”
“儿臣听明白了。”
“既然听明白了,那就滚吧。”
看着张珲狼狈离去的身影,张超长叹一声。
让儿子去印度,还给他开出这样一个条件,也算是他最后的态度了。既然这小子野心那么大,那么不安分,那就让他使劲去折腾。
折腾的出来,那是他的能力。
若是折腾不出来,那他以后也不要再折腾了,这辈子就当一个庶民好了。毕竟野心再大,也得有相应的能力匹配。
光有野心却没有能力,那最终只会害了他自己.
唐朝好地主 第1549章 皇太孙张大鹏
“皇爷爷!”
“大鹏。”
三岁的皇太孙步伐轻快的进了御书房,远远的就向着张超奔跑过来。张超见状,起身张开双臂迎接如乳燕投林般扑来的长孙。一把抱住孙子,张超拍了拍他的脑袋,皇太孙咯咯笑着,“皇爷爷,今天我又学会了一首诗。”
皇太子东征之后便还没回过汉京,皇太子妃以及其它东宫妾侍也都去了扶桑。如今的太子按皇帝之意,将扶桑这块太子采邑当成了自己的试炼之地。在那边用心经营,大展拳脚。
他离开时,皇太子才一岁,张超让太子夫妇将这孩子留下,两年来基本上都是他亲自在带。孩子如今已经开始进学,在徐惠的宫中幼儿园里读书,小小的年纪却已经展露过不错的天赋。
十分的聪明,而且很好动。
虽然有点调皮,但张超却喜欢这孩子的机灵劲,太老实的孩子其实反而不那么讨喜。
皇太孙张晟早早被立为太孙,大华也算是首开双储君制度,第二代继承人在扶桑试炼,第三代接班人也早早确立了。对于年幼的张晟来说,现在还并不明白这些。
不过张超却是早早的就开始亲自教育这孩子,不让张璟带他去扶桑,也是因为出于这个考虑。
有了张珲这个反而典型,现在张超对于张晟是越发的关注。
张晟张大鹏就和张超住在甘露殿里,每天早上张超亲自叫他起床,叫上他一起晨练,晚上又给他讲讲童话故事或一些历史小典故哄他入睡。
张晟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不经通传,就直接进入御书房的人。不论什么时候,张超都不会拦着这个长孙。
张超给这个长孙取小名大鹏,意为大鹏展翅之意,希望他将来能够鹏程万里。张超笑着问长孙又学了什么诗,听着大鹏得意的摇头晃脑背诵新学会的诗,夸奖了他几句,张超带着他坐到御案后面。
“来,替皇爷爷批阅奏章,皇爷爷来念,你来写。”
张大鹏非常喜欢帮张超代笔,高兴的拿起御笔。
挑了一本奏章,张超先让大孙子念一遍,有他不认识的字还给他讲解一下,然后把奏章的意思跟他大致说一下,有时还会考量他一下。
不过三岁孩子的思路总是跟大人不一样的,有时说出的话很让人好笑。
“这个就批朕知道了。”
这四个字张晟都会写,而且也是代皇爷爷批阅奏章时写的最多的四个字,提起御笔,蘸上朱砂,便在奏章后面一笔一划的认真批阅起来。
四个字费了好一会功夫才写成,字有些歪斜,可却一笔一划很认真,细看看,还挺有童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