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成舍我和张恨水是老相识,此次要创办新报纸,他不仅邀请张恨水当主编,而且还希望张恨水能投钱做股东。
张恨水前几年都住在北平,但周赫煊还真没见过,干脆跟着成舍我一起在南京下关火车站下车。
从上海坐火车到南京,距离虽然很短,但却足足用了六个小时,以前的老式车头更是要八个小时。两人抵达南京下关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都快落山了。
周赫煊准备在南京住一晚,等明天再坐轮船过江,到浦口火车站买票继续北上。
车站月台,张恨水挥手大喊:“老成,这边!”
成舍我快步走过去,跟张恨水来了个拥抱,转身笑道:“心远,你看这是谁?”
张恨水扶着眼镜仔细打量,顿时喜道:“周先生!”他连忙走到周赫煊跟前,热情地握手,“哎呀,哎呀,周先生你好,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
“张先生,久仰大名!”周赫煊笑道。
成舍我乐呵呵地说:“两位都是界的大师,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不如我们找一家茶馆坐下聊。”
三人结伴而行,路过一家书店时,周赫煊笑道:“我去买一套《啼笑因缘》,请心远兄签名。”
“那正好,我也去买一套《神女》和《狗官》。”张恨水笑着说。
走进书店,周赫煊直接问:“老板,有《啼笑因缘》吗?”
“有有有,续集都有。”老板答道。
《啼笑因缘》前22回在三年前就写完了,由于悲剧结尾让读者很不满意,因此而诞生的各种续集就有十多种版本。张恨水实在顶不住读者的压力,终于又续写了10回,在今年初完结出版。
关于《啼笑因缘》续集,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逸闻。
土肥原贤二对亲日的中国文人,亲而不敬,犹如猎人养狗。反倒是对那些仇日的文人,土肥原贤二刻意讨好,礼遇有加。
比如有个叫管翼贤的家伙(《实报》创始人),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排日言论。由于《实报》的发行量一度达10多万份,居北方各报之首,所以管翼贤的文章影响力非常大。
土肥原贤二不但没有派人暗杀管翼贤,反而各种逢迎讨好,甚至专门在管翼贤的老婆喜欢去的布店,存下一笔可观的钱款。只要管翼贤的老婆来买布,账房就说:“土肥原君已付久矣。”
几年下来,管翼贤终于做了汉奸,成为土肥原进行文化侵略的帮凶,大谈“国民再生论”,还说“南京之陷落,实给中国一般民众以彻底反省之重大机会”。
《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的是抗日义勇军,张恨水也因此进入土肥原贤二的视线。就在一个月前,他请人带着《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去见张恨水,传话说:“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
张恨水把土肥原送来的两本书留下,抽出一本《啼笑因缘续集》,在扉页上写道:“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
这文字游戏玩得很溜,“嘱赠”二字挑明是土肥原求的,而非作者自愿送的,落款只写“作者”而不署名,表明张恨水不愿与土肥原为伍。
土肥原贤二收到“签名”后,果然气得七窍生烟,但却对张恨水更加“崇敬”,请人向张恨水转达自己的敬意,力赞描写抗日义勇军的《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书店的货架上,正版《啼笑因缘》及续集只有两册,但各种盗版续集却足有10多本某些人就靠给《啼笑因缘》写续集为生,可见这部有多受欢迎。
而周赫煊的作品就更恐怖,《射雕》、《神雕》、《倚天》三部曲,《神女》、《狗官》、《狗官后传》、《泰坦尼克号》、《黑土》单行本,以及《大国崛起》等一系列学术著作,整整摆放了大半个书架。
甚至周赫煊还看到一本《周明诚文集》,他好奇地翻开浏览目录,内容居然是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种时评和诗歌。
“老板,这是盗版书,没有作者授权的。”周赫煊翻着《周明诚文集》说。
书店老板笑道:“读者喜欢看,我当然要卖,盗版不盗版,那是出版社考虑的事儿。”
周赫煊问:“这个人的书很好卖吗?”
“那当然,《射雕》三部曲和《泰坦尼克号》买的人最多,一个月起码能卖出五套以上。《大国崛起》、《神女》和《狗官》也能每月卖出一两套。只有他的学术著作不吃香,”书店老板抽出一本《枪炮、细菌与钢铁》,叹气说,“这种书根本就看不懂,前两年还有人买,现在完全无人问津。要是再没人来买走,我都打算把它们下架了。”
张恨水在旁边看得肚子都笑痛了,提醒道:“老板,你再仔细看看,跟你说话的人是谁?”
周赫煊戴着一顶白色男士礼帽,帽檐把眉毛都遮了。书店老板仔细瞅瞅,顿时惊道:“这怕不是周……周明诚先生?哎呀,失敬,失敬。我刚才都是胡说八道,您别在意啊。”
这种风头怎么能一个人出呢?周赫煊指着张恨水:“这位是《啼笑因缘》的作者。”
“张恨水先生!”书店老板惊喜交加。
书店里此时有几个顾客,听到喊声立即围过来,周赫煊和张恨水立即被包围。而且围观者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路过书店的行人听到动静都跑来了。
书店老板喜滋滋地取来纸币,恭敬道:“请两位先生留下墨宝!”
周先生的毛笔字早已今非昔比,提笔就写下四个大字勿卖盗版。
“好字!”
“哈哈哈哈!”
在围观者的称赞与笑声中,老板显得极为尴尬,连忙跑去把周赫煊和张恨水的盗版书收起来。
张恨水就宽容得多,提笔写出“下关书店”四个字,这幅字可以刻成匾当招牌用。
周赫煊和张恨水都没料到,他们两个的题字,使得这家书店生意越来越好。老板虽然死于南京大屠杀,但他的儿子却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开业,经过国营、私营几十年的发展,下关书店竟然被做成了“百年老店”。
周赫煊那“勿卖盗版”四个字,在80年代被人翻出来重新挂上。到了21世纪,网友们截取周赫煊的照片,再配上这四个字制成表情包,专门用来调侃盗版和抄袭行为。
还有各种组合表情包,比如用张恨水的照片配文“周先生说得对”,再用鲁迅的照片配文“我没说过这话”。





民国之文豪崛起 671【合作】
茶馆,包间。
成舍我用碗盖拨弄着水面的茶叶,问道:“心远,《啼笑因缘》的续集写完以后,你有没有创作什么新的作品?”
“正在写一本小说,叫《燕归来》。”张恨水道。
成舍我笑道:“这名字好,听起来又是那种爱情小说。”
张恨水摇头道:“虽然写的是爱情,但我更想把它写成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
周赫煊听到张恨水在创作《燕归来》,立即想起那部小说里的开场诗“红睛恶犬如豺虎,人腿衔来满地拖”、“兵去匪来屠不尽,一城老幼剩三人”。
张恨水并非那种靠写消遣小说糊弄钱的文人,他有自己的追求,后来干脆致力于创作抗战小说和讽刺小说。可惜,他后期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不出名,反而是谈情说爱的小说更受欢迎。
“反映现实好啊,难道是写东北抗日的?”成舍我问道。
事实上,张恨水最初是写新闻稿件的记者,成舍我感觉他的短篇小说很不错,就怂恿张恨水写长篇,于是《春明外史》出炉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没有成舍我的鼓励,就没有《春明外史》,更没有《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
“并非东北抗日,而是描写西北的故事,”张恨水悠悠说道,“我去年走了一趟西北,甘肃和陕西两省犹如人间地狱。那里的军阀横征暴敛,抓丁拉夫,弄得民不聊生,跟十年前的山东、河北没啥两样。”
成舍我惊讶道:“西北的情况那么遭?”
周赫煊心想:西北如果不是那么遭,红军又怎么站得住脚?
“你们知道,在甘肃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什么吗?”张恨水问。
“麦子?”成舍我猜测道。
张恨水摇摇头:“并不是。”
周赫煊叹气说:“罂粟。”
“对,就是罂粟,”张恨水一脸悲怆,“甘肃省内最肥沃的土地,全都用来种罂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些地区在晚清时期,属于甘肃农业最发达的区域。而我去年到那里时,眼中看到的全是罂粟苗,甘肃的农民基本靠种植、加工和贩卖鸦片为生。”
成舍我震惊莫名:“怎么可能?就算当地政府禁烟不力,也不会闹得全民种鸦片啊。”
“因为当地政府在鼓励啊。”周赫煊冷笑道。
“政府鼓励?”成舍我疑惑道。
张恨水点头说:“当地政府确实在变相鼓励种罂粟。南京中央政府号召禁烟,甘肃地方政府趁机‘寓禁于征’,向所有农民征收‘烟亩罚款’。比如在张掖,甘肃省财政厅规定每年当地必须缴纳20万元烟亩罚款,不管你种不种鸦片,都必须缴纳罚款。为了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省财政厅甚至给县长提成,县长收到的罚款可以从中提5%,地方官员自然往死里收禁烟罚款。而农民们不管种什么,都要缴纳烟亩罚款,那还有谁会傻到去种粮食?”
“岂有此理!”成舍我气得拍桌子,“如此以往,农民都种鸦片去了,没粮食还不都得饿死?”
张恨水说:“已经饿殍遍地,土匪横行了。甘肃不仅有烟亩罚款,还有各种苛捐杂税,比如‘柴捐’,老百姓必须按时缴纳定额‘官柴’。有些地方树木尽毁,百姓砍不到柴,只能拆了自家房子,把木料上交政府抵捐。”
“朱绍良该杀!”成舍我咬牙切齿道。
朱绍良在北伐期间就追随老蒋,现任甘肃省主席兼绥靖主任,统管甘肃的军政大权。
周赫煊摇头说:“朱绍良是该杀,但根子还在南京政府,张学良也要担一些责任。自从中原大战打完以后,甘肃的军阀就是一盘散沙,刚开始由东北军控制。但张学良只顾着消化华北地盘,接着又遇到日寇入侵东北,甘肃那边根本顾不过来。后来老蒋派朱绍良接管甘肃,但朱绍良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手底下还要养一堆如狼似虎的地方军阀。他如果不靠鸦片征税,早就被人赶出甘肃了。”
“明诚觉得该如何治理甘肃?”成舍我问。
周赫煊说道:“其实治理甘肃很简单,无非钱粮二字。前几年甘肃军阀叛乱,一个杨虎城过去就摆平了,可见当地军阀的战斗力有多差。不管是以前的张学良,还是现在的朱绍良,只要带着足够的钱粮去甘肃,那些军阀立即就会俯首帖耳。搞定了地方军阀,再认真发展农业,甘肃必然能够治理好。现在甘肃的糟糕局面,都是因为穷,政府穷、军阀穷、百姓更穷,只能依靠鸦片过日子。”
成舍我苦笑道:“南京政府的钱,都拿去打内战了,又怎会用于甘肃建设?”
“唉,这种事不提也罢,说说办报纸的事情吧。”周赫煊转开话题道。
成舍我对张恨水说:“心远,我决定在武汉办报纸,明诚认为应该在重庆办报纸。你觉得哪里更好?”
张恨水诧异道:“你在电报里不是说,要在上海办报吗?”
“上海太危险,两三年内日寇必然入侵,而中国军队是守不住的。”周赫煊说着,就开始讲全面持久抗战,并得出以后四川是抗战大后方的结论。
张恨水道:“我对这方面不太了解,既然周先生说重庆安全,那就在重庆办报吧。”
成舍我无奈笑道:“你倒是不费脑子。”
周赫煊诚恳劝道:“成兄,相信我。”
成舍我仔细考虑一番,说道:“如果心远愿意跟我去重庆,那我就在重庆办报。”
“这个无所谓,我住在哪里都一样。”张恨水很好说话。
“那就这样吧,”成舍我拍板道,“咱们就去重庆,我现在手里只有2万大洋,办报是肯定不够的。你们愿意投资多少?”
张恨水说:“《啼笑因缘》的版税,我都拿去买房了,现在手里就1万多。”
张恨水在北平和南京都有房子,北平那边还是大宅……
“我可以投资3万,如果不够,投5万也可以,”周赫煊说完,对张恨水道,“你北平的宅子还是卖了吧,不安全。”
张恨水点头道:“我会尽快出手。”
成舍我说:“明诚投2万就够了,重庆那边物价低得多,足够我们办报了。”
周赫煊笑道:“没事,就投3万,股份上面我可以少要一些,毕竟你们具体负责经营。”
三人很快敲定合作计划,周赫煊投资3万,占股40%;成舍我投资2万,占股35%,并担任总经理;张恨水投资1万,占股25%,担任报社主编。
报纸名称叫做《立报》,总部设于重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672【采玉章】
周赫煊这次回天津,过程极为坎坷。
他在南京告别张恨水、成舍我之后,本来准备渡江到浦口火车站买票。结果当天突降大暴雨,只能继续待在饭店里,而且这场暴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
从四川到上海,长江全线洪讯,中下游的灾情尤为严重。
南京的长江轮渡直接停运,听说淮河那边也发洪水了,根本不可能再坐火车北上。周赫煊只得从南京返回上海,改走海路前往天津。然而从南京到上海的短短线路,就有七八处铁道被暴雨冲毁。
前后折腾了快半个月,周赫煊终于成功抵达上海。等他买票登上轮船时,全国上下所有报纸,新闻内容全是关于灾害和救灾。
自从老蒋执政以后,这几年的中国天灾频发,好像老天爷都在跟常凯申过不去。
1931年,爆发自晚清以来中国最大的水灾;1934年,爆发自晚清以来中国最大的旱灾。而今年,则是把1931年和1934年的灾害合并了,从春天就全国大面积干旱,到了夏天又是大洪水,洪灾里面还夹着各种旱灾。
此时此刻,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进入灾害模式,干旱的地方连河床都开裂了,洪涝的地方成为一片泽国,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长江和黄河同时泛滥,只水灾波及区域就达241个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这些省份都是重灾区。比如说武汉吧,城市直接被淹90多天,许多人出门上班都要靠划船。
反正周赫煊投资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没法开工了,至少得拖到10月份。
常凯申是真的很郁闷,本来今年中国的经济就糟糕,现在又加上了一层自然灾害。英国那边迟迟不肯借款,美国按兵不动,日本毫不退让,这让胸有成竹的老蒋有些慌了,甚至把德国拉进来想要解决白银危机。
因为有1931年和1934年的大灾经验,南京国民政府的救灾能力倒是大幅提升,政府救灾系统和民间慈善团体以最快的速度运转,全国媒体齐心协力帮着宣传、报道和监督。
这是一种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危难时刻,大部分中国人能够拧成一条绳,众志成城的渡过难关。
面对自然灾害如此,面对外敌入侵同样如此。
只要保有这种凝聚力,中国永远不会沉沦,迟早迎来崛起的那一天。
周赫煊离开上海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专程拜访抗灾募捐。周赫煊听说杜月笙捐了3万元,他也跟着捐了三万,同时拍电报给美国洪门那边,希望能购买20吨玉米运来做救灾粮。
等轮船抵达天津,周赫煊发现天津也淹成一片,海河水涨起来,已经漫到距离三乐堂大门外20多米远。
北平和天津的慈善组织,听说周赫煊已经回津,立即派人过来募捐,显然周先生的慈善美名早已传遍全国。慈幼总会、红十字会、黄十字会、红万字会……周赫煊又足足掏了20万大洋出去。
这次南京政府的赈灾力度很大,或者说,看起来力度很大其实远不如1931年的赈灾投入,因为政府没钱。
但既然是中央政府,那么不管有钱没钱,样子必须做足。特别是赈灾乏力的时候,就更需要做好表面功夫,于是大力褒奖民间慈善人士,各种树典型、宣扬好人好事。
南京政府甚至组织人手,仔细了各大城市的个人历次赈灾捐款数额。比如杜月笙的1935年赈灾数据为:自捐款在5万元以上,奔走劝募在20万元以上。
政府表彰也很给力,特颁发给杜月笙“三等采玉勋章”,并由国家领导人赠送亲笔题词,常凯申题词“乐善好施”,汪兆铭题词“仁民爱物”。
但凡是那些名声在外,又筹款、捐款众多的慈善人士,都获得了中央或地方政府褒奖。只上海和南京两地,“采玉章”就一次性颁发了近10枚,简直跟批发大白菜一样。
一切都表明,中央实在无力赈灾,只能仰仗民间力量。
天津和北平的慈善统计也很快出炉,并在各大报纸上详细刊登。周赫煊以26万的年度捐款额高居榜首,国府派专员前往天津发奖,顺便还带来了常凯申、汪兆铭等人的题词。
那简直就像是一场闹剧,天津街头的洪水还没完全散去,受表彰者就云集在天津市政府官邸,无数记者前来拍照报道。
表彰大会结束后,天津市政府还安排了晚宴。介于老蒋提倡新生活,而且是灾害期间,餐桌上全是素菜,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但周赫煊知道,那位中央特派官员此行赚得盆满钵满,光是受表彰的几位天津商人就送了不少钱,名曰“车马费”。
由于周赫煊没给“车马费”,那位特派专员很不高兴,估计回南京后肯定要说他的坏话。
晚宴周赫煊没有参加,直接带着勋章和领袖题词回家。
刚一进家门,张乐怡就挽着周赫煊的手,喜滋滋地说:“快把勋章拿出来看看!”
“没什么好看的,自己拆开吧。”周赫煊无所谓道。
“我要看,我要看!”
小灵均蹦蹦跳跳地抢勋章盒子,小维烈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
张乐怡打开盒子一看,顿时惊道:“这勋章好大个啊!”
确实好大个,“采玉章”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所有勋章、奖章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这玩意儿是去年底开始颁行的,“采玉”取意《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也有说老蒋的母亲叫王采玉,“采玉章”是为了纪念母亲而取名。
最初的时候,“采玉章”不分等级,只颁发给国家元首(包括外国元首),中国只有老蒋和林森有资格佩戴,就连汪兆铭都没份儿。
现在中央政府为了表彰慈善,居然专门给“采玉章”分等级。一等章颁给国家元首,二等章和三等章颁给民间做出杰出贡献者。
包括杜月笙在内,所有人这次得到的都是三等章,唯独周赫煊获得了一个二等章,估计是老蒋特别授意的。
“配有绶带的勋章,这级别可高了。”廖雅泉惊讶地说。
一般勋章,直接挂在胸口即可。“采玉章”无疑属于最顶级的勋章,配有专门绶带,必须在穿礼服时佩戴,穿常服佩戴是不符合规矩的。
周赫煊带着嘲讽的语气说:“老蒋这回把面子做足了,顶级勋章都批量赠送。你们看勋章中间的国徽,是上等和田玉制作的,寓意‘国家至上,君子如玉’。”
这玩意儿带出去肯定拉风,一个“采玉章”,足有两三个普通勋章那么大,而且很重,完全可以用来当武器砸人。
巴掌大的勋章,就问你见没见过!




民国之文豪崛起 673【准备搬家】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抵制《何梅协定》!”
“……”
天津街头,上百个学生、工人和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正踏着洪水退去后的淤泥愤怒前进。
一些军警紧张地守在路旁,新上任的天津市长程克,飞快赶来组织,他举着铁皮喇叭大喊道:“同学们,同胞们,我是天津市长程克,大家请听我说一句!所谓的《何梅协定》,纯属子虚乌有之谣言,希望大家不要道听途说。中央政府是不会放弃华北的,蒋委员长也不可能置华北同胞于不顾……”
周赫煊一家刚刚逛完百货公司回来,小维烈趴在车窗上看热闹,好奇地问:“爸爸,那边好多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进行爱国游行。”周赫煊说。
小灵均又开始打破砂锅问到底了:“什么是爱国游行啊?”
周赫煊解释道:“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国家有危难了,大家就要一起游行救国。”
小灵均拍手道:“热爱祖国我知道,在学校里,老师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爸爸,我也要去爱国游行。”小维烈转身看着老爸,态度无比认真。
周赫煊把儿子抱着放到腿上坐好,耐心地说:“爱国不一定要游行。你们现在是学生,努力学习就是爱国。等你们长大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这也是爱国。”
小灵均炫耀般地说:“爸爸,我也很爱国呢。上次学校组织捐钱买飞机,我在班上捐得最多,把零花钱都捐了。老师和校长都夸我爱国,还给我发了奖状。”
“我也捐了,我也有奖状!”小维烈不甘落后。
“对对对,你们都爱国,都是好孩子,”张乐怡慈爱地摸着儿子的脑袋,担忧道,“煊哥,这《何梅协定》一签,北平和天津都不安全了,我们是不是该早做打算?”
1...213214215216217...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