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广州官场的三位大佬,周赫煊一个也没见,但他见了另外四人,分别是:致公党党魁陈演生、致公党干事委员会负责人陈其尤,以及洪门大佬黄明堂和欧阳丽文夫妇。
大名鼎鼎的司徒美堂,只是致公党美国支部负责人而已。
致公党的第一任党魁是陈炯明,第二任党魁便是陈演生。陈演生平时都住在香港,并且有自己的工厂,他这次是来广州和汕头联系致公党支部负责人的,为致公党东南亚各支部转运华侨援战物资。
而陈其尤虽是致公党高层,但还有一层身份乃常凯申和致公党的联络人老蒋私人驻港代表。
说起来很扯淡,在七七事变之前,致公党一向是反蒋的,甚至是反孙中山的。致公党内部挂的是五色旗,而非青天白日旗,仅凭旗帜就可以说明一切。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洪门致公党就已经跟孙中山闹翻,并特意推举背叛孙中山的陈炯明任党魁。
而此刻的另外两名洪门大佬黄明堂、欧阳丽文夫妇,则是孙中山的死忠。他们深为痛恨陈炯明,甚至他们的长子和养子都死于陈炯明叛变,连带着对致公党也坚决抵制。但在抵制致公党的同时,黄明堂和欧阳丽文夫妇也仇视常凯申,他们觉得常凯申也是叛徒,完全背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如果日本不全面侵华,这几位还在互怼呢。可国难当头,一切恩怨皆能放下,互相看不惯的三方终于握手言和。
此次会面在黄明堂的家中进行,周赫煊带着两个保镖和女秘书赴会。
“陈会长,陈干事,黄先生,黄夫人,有礼了!”周赫煊抱拳问候道。
“明诚客气。”四人纷纷抱拳回礼。
欧阳丽文招呼众人坐下,亲自奉来香茗,看了眼于珮琛说:“这位是周夫人吧?”
周赫煊笑道:“我的秘书,于珮琛小姐。”
于珮琛点头问候:“黄爷爷好,欧阳奶奶好,我小时候还见过你们呢。”
“哦,这可稀奇了。”黄明堂笑起来。
于珮琛说:“我外公是岑春煊。”
“原来是岑公之后!”黄明堂和欧阳丽文顿时热情了许多。
当初孙中山发起护国运动,岑春煊被推举被护国军都司令,黄明堂和欧阳丽文都是岑春煊名誉上的属下。
这夫妻俩可是老资格革命家,1907年便开始玩武装起义。别看欧阳丽文现在只是一介女流,人家当年号称“双枪女杰”,参加过反清、倒袁、讨陆、伐陈等一系列战斗,连儿子都是在阵地上生的。陈炯明兵败之时,欧阳丽文就已经当上了旅长。
“明诚这次去美国,是要号召华侨捐款吗?”陈演生问。
周赫煊摇头说:“海外捐款有致公党,用不着我操心。我在美国有一批军用飞机,因合同原因不能运回,这次是去找罗斯福要飞机的。”
“那可是大事,中国现在就缺飞机。”黄明堂道。
陈其尤猛拍大腿,愤愤道:“中国什么都缺,可不止是飞机。怎奈还有蛀虫大发国难财!”
黄明堂问:“定思兄指的是谁?”
陈其尤气愤道:“还能有谁?老蒋的连襟,刚刚当上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孔祥熙利用职务之便,在香港大做军火生意,老百姓捐献的血汗钱,不知被他损公肥私吞了多少。”
“此人着实该杀!换做十几年前,我早就亲自带兵弄死他了。”欧阳丽文突然发声,这位夫人一开口就要杀人。
陈其尤继续道:“老蒋让我做他的私人代表,常驻香港负责联络致公党。咱们致公党的海外支部踊跃捐款,那些钱都是华侨的血汗啊,一分一厘从指缝里抠出来的。结果呢?我发现华侨的捐款,被孔祥熙的心腹上下其手,以次充好、以少充多购买战略物资。这些军火物资运到香港,账目根本就对不上,差得也太离谱了。这次我回内地,就是要揭露孔祥熙发战争财的无耻行径,让他这个行政院长立马下台!”
周赫煊劝道:“算了吧,你搬不倒他的。虱多不痒,孔祥熙搞这些早就被曝光多次了,还不是照样官运亨通?”
“搬不倒也要使力,我看不惯!”陈其尤怒道。
周赫煊也不再多劝,求仁得仁吧。
历史上,陈其尤这次揭露孔祥熙贪污舞弊,不仅惨遭老蒋撤职,还被囚禁于息烽集中营,直到三年后才被放出来。
可怜在抗战期间,南洋华侨每年的捐款多达7亿元(法币),美洲华侨每年捐款2亿到3亿元(法币),以司徒美堂为首的致公党高层共捐5400万美元。这些钱有多少用于抗战,又有多少被四大家族揣进腰包?难以统计。
冯玉祥在四川号召捐款,四川人民勒紧裤腰带,当年就捐出7亿多元法币。还有两湖、云贵、两广、陕豫……全国百姓捐出的钱,又被某些人贪污了多少?
想到这里,周赫煊就对募集捐款和寻求借款毫无动力。那些硕鼠连美国支援的军用罐头都要倒卖,给前线将士派发“猪食”,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活该被赶到台湾去!
“这种事不提也罢,实在败兴,”陈演生说,“明诚此去美国,如果能说服罗斯福售卖飞机,那我致公堂的美洲捐款,干脆直接换成飞机运回国,免得遭到孔祥熙的私吞。”
周赫煊说:“我试试看吧。”
黄明堂感慨道:“唉,还是年轻好啊,可以为国效力。我这个老头子行将就木,只能站在旁边为你们摇旗呐喊了。”
周赫煊安慰道:“有心为国即是英雄。”
历史上,再过半年广州就要沦陷。而黄明堂以72岁高龄,带着妻子回广西老家募兵抗日,结果因旅途劳累,走到半路上就一病不起,抱憾而终。





民国之文豪崛起 847【话不投机】
离开广州之前,周赫煊还是忍不住见了吴铁城。
如今广州作为中国进口物资的转运中心,吴铁城和曾养甫整天都极其繁忙。一方面忙于应付日军轰炸,组织抢修铁路和厂房民舍;另一方面忙于战略物资的运输调度,里面弯弯绕绕的事情太多,很多都需要吴铁城亲自过问。
“子増兄,别来无恙啊!”周赫煊抱拳笑道。
吴铁城快速签署了一份文件,才起身说道:“明诚兄,你怎么到广州来了?”
周赫煊说:“奉中央命令,出访美国。”
吴铁城打着官腔说场面话:“明诚乃国之大贤,在西方名声显赫,此去美国定然收获累累。”
“子増兄过誉了,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周赫煊谦虚两句,说道,“我这次来广州,发现一路上都有日机轰炸,广州恐怕不久就要成为日寇进攻的目标。”
吴铁城颇为自信,摆手说:“明诚勿虑,广州靠近香港,是英国人的利益重心。日寇是肯定不敢进犯广州的,否则必然引来英国的干涉。”
“上海也是列强利益之重心,比广州更重要。”周赫煊提醒道。
“那不一样,”吴铁城详细解释道,“明诚兄虽是国际问题专家,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时另有内情。早在淞沪会战刚刚结束时,日寇就准备进攻华南,但因为日机轰炸美国和英国战舰,引起了英美两国的强烈抗议。因此在去年底,日寇怕引起列强干涉,就已经改变了作战计划,敌人在未来一两年内都不会攻打华南。再则,苏联跟中国签署了和平协定,日寇必须派兵在北方防御苏联,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南下。”
吴铁城所说的都是实情,也是从老蒋到余汉谋等各级统率,彻底忽视华南防御的根本原因。
于是乎,老蒋不但没有加强广东防御,还不断从广东抽调粤军精锐北上。福建和广东虽被设为第四战区,但都是样子货,只有一个名字而已,连战区统率机构都没有建立起来。
历史上,在日寇进攻广州的一个月前,吴铁城就向老蒋紧急汇报,说得到了日军要进攻广州的消息。直到日寇攻打广州的四天前,吴铁城又急电老蒋,说香港的英军情报机构发来消息,日寇将在11日前后发动进攻。
老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是日本人的谣言,不但没有指示广州加强防备,反而继续抽调粤军增援武汉。在广州遭到攻击的两天前,老蒋还给余汉谋发命令:“无论如何,须加抽一师兵力向武汉增援。如能增此一师,即可确保武汉。否则武汉将失,粤亦不能保。只要武汉能守,则粤必无虑。切盼吾兄不顾一切,勉抽精兵一师,以保全大局。”
余汉谋没有办法,只能抽调粤军增援武汉,兵还没派出去,日寇就已经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
广州的三位大佬吴铁城、余汉谋和曾养甫,搁在民国政坛都极有能力,至少不是庸碌无为之辈。但他们被老蒋坑惨了,最后还得站出来为广州沦陷背锅,蒋委员长实在害人不浅。
就拿余汉谋来说,抗日名将啊,后来指挥的两次粤北会战打得极为精彩,跟一塌糊涂的广州保卫战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这三人虽然属于背锅,但也难辞其咎,他们确实在广州做了太多令人诟病的事情。以至于,三人后来对广州避而不谈,只大肆夸耀他们其他的成就。
周赫煊感觉自己无法说服吴铁城,只能退而求其次道:“子増兄,不论如何,日寇肯定是要进攻广州的,因为广州乃粤汉线之。中国从欧洲购买的军火物资,都要从广州运进来,日寇岂能坐视不理?即便像你说的那样,广州一年半载之内没有危险,但一年半载以后呢?所以,我恳请子増兄,赶快下令转移广东南部地区的工厂和学校,免得到时候慌乱无促。”
“不可,”吴铁城抬手说,“既然日寇没有攻打广东的计划,我们现在就搬迁工厂和学校的话,必然造成社会各界恐慌,属于自乱阵脚之举。”
周赫煊气得直想发笑,继续苦劝道:“子増兄,战争期间,搬迁工厂和学校属于正常行为,老百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吴铁城叹气道:“明诚兄,实话跟你说吧。广东现在负担着重要任务,必须为前线和中央输送物资。广州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工厂,每天机器连轴转,上午被轰炸,下午就要赶紧复工。为了什么?还不是在为前线和中央生产后勤用品!一旦搬迁,何时才能复工?而在复工之前,又拿什么输送到武汉去?”
周赫煊顿时语塞,他实在无话可说了。
广州如此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此危险的沿海城市,在国府官员的眼中,居然不是潜在前线,而是负责生产输送物资的战略大后方……
强忍着吐血的冲动,周赫煊再退一步道:“好吧,广州的工厂需要完成生产任务,那学校呢?就拿中山大学来说吧,从七七事变到现在,中山大学已经被轰炸了近10次,师生死了好几个。为什么不搬迁?为什么让学生顶着轰炸上课?”
吴铁城耐心解释道:“中山大学是广东最好的大学,社会各界都盯着呢。只要中山大学还在广州,那就表示国民政府没有放弃广州。一旦中山大学迁走,则广州民心必乱。民心一乱,局面将不可收拾。至少资本家们会很担忧,会想着把自己的工厂搬走,整个广州的工业就全毁了,广州的后勤生产任务也没法完成了!”
“你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当儿戏!”周赫煊怒道。
吴铁城正色道:“为了抗战胜利,一切皆可牺牲。”
“我……”周赫煊强忍住怒火说,“那好,中山大学可以不搬,其他学校必须搬走!”
吴铁城也不想跟周赫煊吵架,敷衍道:“我需要先开会讨论,毕竟诸多学校内迁是大工程。怎么迁?迁到哪里?这些都需要慎重考虑。”
开会讨论?
恐怕日寇兵临城下了,讨论都还没有结果。
周赫煊悻悻然道:“那告辞了,希望子増兄把内迁之事放在心上。”
“明诚慢走。”吴铁城态度很好,亲自把周赫煊送出省府官邸。




民国之文豪崛起 848【贸易和战争】
老蒋的一封电报,让周赫煊在广州停了下来等人。
于是乎,周赫煊只能顶着轰炸写,居然把《黑土》的最后一部都快完成了。足足等到五月初,终于等来陈光甫、席德懋和任嗣达等人。
陈光甫,银行家,被誉为“中国的摩根”,现任国府财政部高等顾问,战时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将衔)。
席德懋,金融家,国府财政部平准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务局局长,奉命常驻香港,负责维持法币的国际汇率。
任嗣达,贸易商,主营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欧美各国人脉甚广。
三人被老蒋派来,自然是要到美国寻求借款。就算没有周赫煊,他们也是要去一趟美国的,只不过提前了几个月而已。
历史上,常凯申被资金紧缺逼得心急火燎,不断勒令孔祥熙赶快去国外弄钱。孔祥熙便找到陈光甫,因为陈光甫跟美国资本家摩根交情深厚,想凭借私人关系打开一道口子。
咱们的孔祥熙院长没有任何求援方案,甚至连求援的数目也不明确,但却狮子大开口,让陈光甫至少要争取3亿到4亿美元的借款。
陈光甫心中很想骂娘,借个屁的3亿美元啊,他连借300万美元都毫无信心。于是托病不愿成行,被老蒋和老孔反复催促了几个月,陈光甫才硬着头皮前往美国。
刚开始的时候,陈光甫等人的谈判很不顺利。但随着广州和武汉相继失陷,罗斯福和美国资本家们有些慌了,觉得必须拉中国一把,否则中国被日本平推还玩个屁啊,于是借款合同居然谈成了。
如今陈光甫正是拖着不肯走的时候,孔祥熙对他说:“光甫,周明诚对借款之事有办法。他当谈判特使,你当谈判副使,肯定能够谈成的。你心中没有方案,可以先去问问他啊,相信周明诚必有策略。”
陈光甫心想,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那就去呗……因此比历史上提前两三个月动身。
周赫煊跑去美国要借款只是幌子,他主要是去弄飞机的。老蒋拍电报让他等人,周赫煊还以为是等几个外交人员,结果见面才发现,居然是一群玩金融贸易的跟他汇合。
妈卖批!
众人在广州登船前往美国,对借款之事皆无头绪,只能天天跑到甲板上喝咖啡讨论。
这天风和日丽,海风吹拂。
陈光甫喝着苦咖啡说:“周先生,你是国际专家,你觉得美国真能给援华借款吗?”
周赫煊摇头道:“不可能,美国宣称严守中立,是不会直接对华贷款的。除非……”
“除非什么?”席德懋问。
“除非咱们换个方式,”周赫煊说道,“在美国成立一家贸易公司,通过商业合作,向美国企业寻求民间商业贷款。这就绕开了美国的中立外交政策,让罗斯福有操作的空间。”
陈光甫拍手道:“此法甚好!”
席德懋说:“既然是民间商业贷款,那就必须让美国人觉得有利可图。任先生,你是国际贸易专家,美国最迫切的想要中国什么商品?”
“当然是钨矿!”
任嗣达立即就说道:“钨矿乃工业稀缺资源,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矿供应国。世界第一的钨矿在江西,世界第二的钨矿在广东,此为我国的巨大优势。用钨矿之利来引诱美国入毂,对方多半会同意。”
周赫煊非常熟悉中国近代史,知道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有五次贷款,“钨矿借款”只是第三笔,而第一笔则是“桐油借款”。
当然,周赫煊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并不清楚五次借款的详细内容。毕竟除了专业论文之外,历史书里顶多只顺笔一提,读者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研究细节。
美国的五次对华借款,名称分别为:桐油借款、华锡借款、钨砂借款、金属借款和财政借款。
顾名思义,前三起借款分别跟桐油、锡矿和钨矿有关,而这个先后顺序也肯定有原因。可以就此推测,美国最急需的商品是桐油,其次是锡矿,接着才是钨矿。
周赫煊出声问道:“钨矿最大的进口国是哪个?”
“德国。”任嗣达说。
周赫煊又问:“德国用钨矿干什么?”
任嗣达说:“用处大了,造先进的飞机、穿甲炮弹、轮船发动机……好多东西都需要钨矿。”
周赫煊点头道:“也就是说,钨矿现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制造军事装备。”
“可以这样理解。”任嗣达道。
周赫煊继续问:“那锡矿呢?”
任嗣达答道:“锡矿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特别是在化工领域用处极大。”
“那中国锡矿的最大购买国是哪个?”周赫煊问。
“美国啊,咦……”任嗣达回过神来,“周先生的意思是,用锡矿贸易来寻求美国借款?但问题是,锡矿不是中国独有,美洲和南洋都有大量锡矿,中国锡矿对美国的诱惑力不够啊。”
周赫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现在没有打仗,而钨矿主要用于军工生产,对美国而言并不是最急需的东西。倒是广泛用于化工领域的锡矿,能让美国资本家更高兴。”
任嗣达下意识点头道:“也有些道理。”
陈光甫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把锡矿和钨矿都作为筹码,放在谈判桌上任美国人选择。”
周赫煊又说道:“桐油呢?”
任嗣达摇头说:“我是搞矿物进出口贸易的,对桐油的情况不太清楚。”
席德懋笑道:“桐油遍地都是,价格甚贱,甚至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都用桐油来点灯。又非什么稀罕物,难道还能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不成?”
“是啊,周先生怎么会提到桐油?”任嗣达问。
周赫煊哪里知道桐油有什么用处?他又不是神仙。但历史资料里写明了,美国在终止美日贸易协定前,就急不可耐的和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而非是锡矿和钨矿的贸易合同,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们船上这些人,都是玩金融货币的,只有任嗣达属于贸易商人。可惜是个专做矿物出口的贸易商人,对桐油并无了解,想找人打听桐油价值都找不到。
不仅是陈光甫三人,就连周赫煊自己,也对桐油没啥认知。
在他们的印象中,桐油属于国产贱物,最大作用是拿来制造油漆。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只能点桐油灯照明。当然还可以用来炒菜,但貌似有微毒,而且味道不好,连底层平民都不会轻易食用。
这玩意儿会让美国人稀奇?
当下不再讨论桐油,众人开始商讨谈判策略,打算围绕着钨矿和锡矿大做文章。
在美国登陆后,周赫煊立即花钱找来一个商业顾问,详细询问桐油在美国的情况。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桐油在美国好牛逼啊!
美国人以前制造油漆,最上等的产品使用亚麻仁油,当桐油传到美国后,亚麻仁油立即被中国桐油所取代。发展到30年代,美国油漆业有90%以上都用桐油为原料。
而上海,正是中国桐油最大交易市场。随着上海陷落,美国桐油进口量锐减,已经快把美国油漆生产企业给逼疯了。广州则是中国桐油第二大市场,一旦广州陷落,美国油漆资本家直接就要跳楼。
不但如此,由于桐油具有燃烧性、速干性和耐酸性,是此时生产军舰、轮船、潜艇、飞机、电线和海底电缆不可替代的原料,其他同类型原料都不如桐油效果好。
此外,美国科学家还把桐油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其凝固成胶状,用来作为橡皮的代替品。桐油还可用在医药、玻璃制品领域,并可在工业上代替汽油作为提炼品。
必须说明,桐油产地只中国一家,别无分号。而美国则是桐油的最大进口国,占世界桐油进口总额的75%,如今已有850种美国工业品必须使用桐油!
美国在晚清时期,就开始在本土移栽桐树,但种植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气候土壤问题吧,美国人在30年代初,又跑到南洋大量种植桐树,但依旧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完全不能满足美国工业需求。
一旦中国和美国的桐油贸易被彻底掐断,则美国无数资本家要急得跳脚。
难怪在历史上,广州陷落以后,罗斯福慌慌张张的就要跟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都是被资本家给逼的啊。
支持中国,还是支持日本,这在美国属于资本博弈。
因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当中,对日贸易占43%,而对华贸易只占14%。在投资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投资为3.87亿美元,对中国的投资仅有1.32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输出中,日本占7.7%,居第三位;中国只占1.1%,居第二十二位。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第一贸易伙伴,打起仗来,美国资本家自然是偏向日本的。
但如果中美贸易被彻底断送,那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特别是世界仅有的桐油资源缺失,伤害到太多美国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必须对那些资本家负责。




民国之文豪崛起 849 给老蒋提条件
广播里传来胡适的声音,这是他应邀在哥伦比亚电台做的演讲:
“虽然对于贵国人民追求置身战争外的愿望,我是完全同情并理解的。但是,消极的绥靖主义而没有和平政策为后盾,绝对不足以保障诸位所希望的和平。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的积极领导者,是一个阻止战争、遏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领导者……”
“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就像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革命战争,土耳其的解放战争一样!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为什么能掏出福其山谷,走上约克城的胜利之路?除了艰苦奋斗到底的决心外,还有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对美国的支持,特别是法国对美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坚持抗战的决心,我们也有必将胜利的信心,但同样离不开国际力量的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
1...272273274275276...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