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周赫煊说得很透彻,李书华细想之下,瞬间对教育改革的前景担忧不已。但他还是嘴硬道:“改革矛盾肯定是有的,我们必须坚定决心,才能战胜这些困难。如果教育不能独立,那管理教育的官僚很可能没读过几天书,外行指导内行,贪污腐化盛行,把教育系统弄得乌烟瘴气!”
周赫煊笑问:“你就保证教育独立后,那些当权的学者不贪污?”
李书华支吾道:“学者终归更有底线。”
“底线是什么?我不知道,”周赫煊不屑地说,“我只知道,江浙两省试行大学区制后,浙江大学校长是蔡元培的学生蒋梦麟,中央大学校长是张静江的侄子张乃燕,劳动大学的校长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在中央研究院,蔡云培倚重杨杏佛为左右手,而在即将设立的北平大学院,李石曾又要大肆任命亲信。他们哪个不是在任人唯亲,哪个不是在教育系统划地盘、占山头?”
听完这话,李书华表情显得有些痛苦,他所尊敬的几位长者,竟被周赫煊赤条条地说穿本质。
历史上,李书华是这几派当中,立场最中立和公证的,也积极地协调各派矛盾。
因此在常凯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后,特地把李书华任命为教育次长,因为只有他当副部长,各派都不会表示反对。
周赫煊笑道:“我相信立志教育改革的先生们,人人皆有一颗公心。但也人人都有私心,甚至为了公心而生私心。李宗吾先生前段时间表了篇《社会问题之商榷》,里面有一部分就是讨论人之私心的,用力学阐述心理变化,我觉得有些道理。大学院里的那些先生们,其公心终究要因权利向心力引导为私心。”
李书华叹了口气,抱拳道:“周校长,我会把你的话,转述给石曾先生。但他能不能听得进去,我无法保证。”
“我也不指望他能听,等北方的学校开学以后,他就知道自己的改革有多困难了。”周赫煊说道。
教育改革的流血事件,历史上就生在北平大学区内。
李书华离开的时候,对周赫煊说了句:“周校长,你提及的那位李宗吾先生,此时就在南京。我前两天跟他聊过,此人的理论荒诞不堪,不可尽信。”
“哦,李宗吾在南京,那我可得去见见。”周赫煊笑道。





民国之文豪崛起 244【厚黑教主】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军政、训政和宪政。
“军政”自不必说,就是用枪杆子打天下;“宪政”是最终目的,就是用宪法治天下。
“训政”夹在中间是什么意思呢?
革命家们认为,中国百姓素质太低,大字不识几个,没有能力去承担和运用民权。因此政府就要进行训导,提高国民素质,普及民主意识,为最终的宪政打下基础。
“训政”是在今年开始施行的,如今国党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工作,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党部利用“训政”来揽权,教育系统利用“训政”来进行改革。“训政”本是走向“宪政”的方法途径,现在却成了各方面的办事工具和借口。
不管是党部还是教育系统,都在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实则就是党化教育。
党部那边,还召集全国有名的学者,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三民主义、阐述三民主义,以此来证明三民主义是完美的,是不可或缺的。
李宗吾本来在四川那边搞教育工作,就因为前不久写了一篇《社会问题之商榷》。他在文章里说,三民主义是符合力学原理的,还讨论了孙中山思想的社会分配问题。
好嘛,国党的中央党部一看,觉得这位李先生有前途、有内涵、有思想,快来用你的理论为三民主义添砖加瓦吧。
于是乎,李宗吾就被调到南京,专门进行三民主义理论研究。
让“厚黑学”的创始人研究三民主义,这想想都觉得有点讽刺意味。
李宗吾刚开始还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挥。结果在南京住了一段日子后,他就觉得索然无味。一方面国党的所作所为让他很反感,另一方面自己整天埋故纸堆中,费尽心思拍三民主义马屁,实在是让人难受。
李宗吾可不是个爱拍马屁的人。
他原字“宗儒”,意思是宗法孔孟之道。后来某天大彻大悟,认为“宗儒”不如“宗吾”,宗法自己才能泰然处世。
李宗吾连儒家思想都不宗,他会宗三民主义?
“妈卖批,天天都写写写,哪有恁多思想主义来写哦,写得歪点还说我开黄腔!”
李宗吾把笔一扔,从抽屉里掏出本《狗官外传》来读。
不管是《神女》还是《狗官》,整个西南地区都比较少见,毕竟现在信息流通不达。
李宗吾来南京后,无意中现了这几本书,瞬间爱不释手。特别是狗官梦醒后的《狗官外传》,李宗吾尤为喜欢,因为书中情节很符合他的厚黑学理论。
抽着烟,泡杯茶,看小说,李宗吾就这么悠哉悠哉地度过了一整天。
辞职信,李宗吾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党国四老”之一的吴稚晖,对李宗吾特别赏识。他要等吴稚晖从北平回来,拜访感谢过后,才辞职回四川老家。
“长吁短叹啰,咦哟哦,愁压云鬓损钗环,恨填心头步蹒跚。夜无眠……”
李宗吾口中哼着川剧下班,走到背街小巷里,对凉菜铺的伙计说:“整半斤猪脑壳,多放点海椒面哈。”
“啊?”伙计听不太懂他的四川话。
李宗吾只好改说国(川)语(普):“麻烦整半斤凉拌猪头,多加点辣椒。”
半斤凉拌猪头下烧酒,李宗吾可以吃一个人吃一天。
买好猪头,李宗吾又打了斤散装白酒,悠哉悠哉地唱着川剧曲调回家。
就在家门口,一个年轻人抱拳笑道:“可是宗吾先生?”
“是我,你哪个?”李宗吾问。
“在下周赫煊。”年轻人笑道。
“哎呀,周先生嗦,快请进,快请进,”李宗吾热情地开着玩笑说,“你的鼻子还灵唉,晓得我今天吃好的。”
李宗吾是租住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上厕所必须出门下楼。他显然是个不会收拾的,或者说不拘小节,屋内乱七八糟,不但被子、衣服乱扔乱放,桌上甚至还有不知哪天的碗没洗。
李宗吾也不觉丢人,对周赫煊说:“你等下哈,碗不够,我先洗了再说。”
周赫煊忍俊不禁,坐在客厅里耐心等待。
片刻之后,李宗吾洗碗回来,把凉拌猪头摆好,又弄来两副筷子。他帮周赫煊倒满酒说:“你是稀客,我很早就想见见你。”
“彼此彼此,我也想见见‘脸皮厚、心子黑’的李先生。”周赫煊笑道。
“我不得行,”李宗吾摆手道,“我晓得脸皮厚、心子黑能够混得好,可惜我脸皮厚不起来,心子也不咋子黑。混了半辈子,还是只能当一个穷酸文人。”
周赫煊笑着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嘿,你这两句话说得好,”李宗吾拍桌子道,“跟我的厚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赫煊哈哈大笑:“李先生你是厚黑教主,那我就是卑鄙教主。”
“来嘛,为我们两大教主的相逢干杯,”李宗吾乐得举起酒杯,又说道,“可惜没得凉拌则耳根(鱼腥草),不然吃着则耳根,喝着烧酒,跟同道中人摆空龙门阵,那才安逸!”
周赫煊拿出路上买的炒花生,笑道:“我带了这个。”
“焦花生啊,这个可以的,你不早点拿出来。”李宗吾埋怨道。
两人喝酒扯淡,李宗吾酒意上涌,渐渐说到自己的遭遇:“来南京以前,我还觉得这个政府可以,是能够救中国的。来了以后,狗x的,搞豁(原来)都是些龟儿子。一个小小的编撰室,拢共就几个科员,还尼玛玩争权夺利。有个狗x的靠溜须拍马,居然调去中央党部了。老子写点文章,都要打我的小报告,至于迈?”
“自古官场一个样,何必介意?”周赫煊说。
“那倒也是,”李宗吾无奈地笑笑,“你那个《狗官外传》写得好看,把那些龟儿子写活了。”
“一点戏言而已,”周赫煊问,“李先生今后有何打算?”
“我嘛,等吴稚晖回来以后,我就跟他道个别,然后辞职回四川,”李宗吾吐槽道,“南京这个破地方,比四川都还热,跟个蒸笼一样,简直不是人住的。对了,对了,你那个希望工程搞得咋样?搞得好的话,我也去四川搞搞,还是教书育人有意思。”
周赫煊笑着说:“不如我们合作吧。”
“要得,要得,”李宗吾举杯道,“来,先干杯再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245【封你做副教主】(为盟主“往事成烟”加更)
周赫煊的希望小学,如今还只设立在北平、天津及周边地区。东北太远,山东太乱,河北是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地盘,都还没来得及展开工作。
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晏阳初(陶行知的挚友,两人因教育理念不同而闹翻)先生,是个极为厉害的人物。年初还找过周赫煊帮忙,似乎是想获得资金支持,但因为战乱而作罢。
周赫煊详细介绍了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的情况,李宗吾听了很受启发。他说:“你这个教育基金会,资金获得方式跟乡绅办教育差不多。不过你们的管理更科学,资金使用也更严格,值得推广学习。”
“只要是人在管理,就有漏洞,需要时时监督才行。”周赫煊打算回天津后,立即就开始查账,把教育基金会的蛀虫清理出一批。
李宗吾点头道:“确实需要监督。人之初,性本恶,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教育才开始变善。这善与恶之间,存在着一种力,跟电磁力、地球引力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产生作用。人心处在中间,力是平衡的,就能保证这个人思想健康。一旦向“心”力失去平衡,就好像地球要被甩出太阳系,朝着恶的那一边深渊滑行。”
周赫煊狂汗,李宗吾又在兜售他的“心理力学”了。
民国时代有各种思想怪物出没,李宗吾无疑属于里面的奇葩另类。
他创立“厚黑学”,运用厚黑原理分析社会和历史,认为厚黑学足以和儒道佛地位平等,还自封为厚黑教主。
这些且不说,李宗吾最近几年又整出一个“心理力学”。把西方经典力学、电磁力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佛家思想、三民主义扯到一堆,宣称人的“知(感知)、情(情感)、意(思想)”皆可用力来阐述。
李宗吾宣称,别用儒道治国,也别用法家治国,这两者都有偏颇,应该以物理学治国。
说穿了,李宗吾的物理学治国,就是糅合了儒家和法家的平衡之道,用力的平衡阐述德治与法治的微妙关系。
周赫煊看过李宗吾的全部作品,从那些文字中展现出来的,是李宗吾的眼界还要欠缺。
李宗吾常年地处偏僻西南,又没有留过学,他所能接触到的都是比较陈旧的西式思想。比如《原富》、《法意》这些翻译书籍,沿海或平津等城市的进步人士,早在鸦片战争时就读过了,而李宗吾却只能在辛亥革命前后才能接触到。
这是信息传播的滞后。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五四后才渐渐兴起的,李宗吾远在四川很难全面接触,只能了解一些皮毛。
但奇就奇在,李宗吾通过乱七八糟的研究,自己摸索出一套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理论。
李宗吾说完心理力学,又开始扯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也是赞同社会主义的,中国就像一个大公司,四万万国民都是公司的股东,都应该有权利来管理这个公司的事务。这就是我心中的社会主义,它跟三民主义是一个道理。”
周赫煊哭笑不得:“宗吾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尽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反驳。”
李宗吾又说:“要解决社会问题,就要先分清国家这个大公司,到底什么是公产,什么是私产。地球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是公产,不许私人强力占据,或者是用金钱买卖。脑力生产力和体力生产力,是个人私有物,使用它们,就该给予相当的代价。”
李宗吾所言的地球生产力,就是指矿山、土地等等,而机器生产力,则泛指专利过期的生产发明。
周赫煊仔细一想,还真特妈找不到如何否定这个思想。
但怎么听,都觉得很别扭。
这就一歪才,好好的社会主义理论,被他解释成这样了。
周赫煊只能说:“宗吾先生,我知道上海有个社会主义理论家。他叫张君劢,你在回四川之前,或许可以去找他聊聊。”
“张君劢我知道,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嘛。既然你推荐了,我肯定要去找他摆龙门阵。”李宗吾说。
周赫煊偷偷暗笑,他能够想象到,当张君劢听到自己狂热追求的社会主义,被一个老家伙歪着解释时,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扯了一通心理力学和社会主义公司理论,李宗吾又大谈厚黑学,他说:“常凯申这个人,是脸皮也厚,心肠也黑。我虽看不惯他的做派,但肯定是个能做大事的。自古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曹操脸厚心黑,刘邦也脸厚心黑,朱元璋也脸厚心黑。现在各式军阀,哪个不脸厚心黑?常凯申是集大成者!”
周赫煊好笑道:“宗吾先生,你的厚黑理论,我觉得只能阐述个人发展。”
李宗吾说:“对国家和党派来说,也能行得通啊。放眼世界列强,外交和军事行动,哪个不奉行厚黑原则?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脸皮厚耍赖,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那心肠是往死里黑。”
好吧,周赫煊又有些无言以对了。
想了想,周赫煊才说:“那为什么常凯申和国党能够成功,而同样脸厚心黑的张作霖,却兵败身亡呢?”
“这个嘛……”李宗吾皱眉苦思,一时间难以解释。
周赫煊解释道:“因为常凯申有党派,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了政治纲领,他就能统合知识分子、商人地主、军阀士兵等社会各界的利益和力量。这是民心所向,跟厚黑学无关。”
李宗吾一拍脑袋,说道:“我明白了。张作霖的脸厚心黑,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常凯申的脸厚心黑,顺应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手段问题,大是大非问题。看来我要在厚黑学里面加上这段理论,厚黑并非一味的厚黑,要讲权谋,讲方式方法。”
尼玛,又扯到厚黑学了。
李宗吾大笑道:“你小子说得好,完善了我的厚黑学理论。干脆我封你做厚黑教副教主吧,以后徒子徒孙们立了厚黑庙,你也能在庙里享用香火吃冷猪头。”
周赫煊:“……”




民国之文豪崛起 246【机器和人力的比赛】
本来周赫煊是打算顺江而上,带着张乐怡,坐江轮从南京前往庐山的。但因为人力收割机的事,周赫煊只得再次返回上海,找虞洽卿联系商业合作事宜。
“这就是你们的收割机?”李宗吾稀奇地看着眼前只有半人多高的机器。
机器9o%的地方都为木质结构,只有脱粒轮上的铁环扣、以及内部轮轴为铁质。上方的脱粒轮,用两条皮带连接踏板,人只要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踏板,就可以带动脱粒轮转动。
李书华笑道:“宗吾先生可以亲自试试。”
李宗吾小心翼翼地踩动踏板,上面的脱粒轮立即呼啦啦转起来,他乐呵道:“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李书华在旁边讲解说:“有了这台机器,农民在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割稻,另一个人负责脱粒。只要把稻穗放在脱粒轮上,机器就能使稻谷快脱落,比用传统方法脱粒脱得更干净。我们实验过,使用这种人力收割机,两个人相当于以前六个人的工作量,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更为轻松省力。”
“提高三倍效率?啷格子就厉害啰,”李宗吾咋舌道,“小农之家有一台这种机器,农忙时候就轻松多了。”
小麦好还,稻谷的收割远不是提高几倍效率那么简单。
稻谷成熟以后,只有几天的最佳收割期。收得太早不够成熟,太晚了稻粒容易自动脱落,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还要看天气,夏季多暴雨,遇到雨天收割稻谷,晾晒不彻底会导致稻谷霉变。
有了这种人力收割机,就能在短时间内收获稻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避免天气因素带来的浪费,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收获率。
李宗吾热切地说:“这种机器就该赶快点生产出来,我帮你们联系杨森和刘湘,把收割机推广到四川去。”
杨森去年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因为收留兵败的吴佩孚,从而被国民政府免除军政职务。
国民政府虽然无法收拾四川军阀头子,但却有中央大义在。杨森被免职后,他手下的野心份子立即蠢蠢欲动,郭汝栋趁机自立,范绍增(范傻儿)转投刘湘,从而实力大损,刘湘却顺势崛起。
以李宗吾在四川的名气,不管是杨森还是刘湘,都对他颇为看重,帮忙推广人力收割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赫煊喜道:“若是收割机能在四川顺利推广,那当然最好。”
李书华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商人合作推广度太慢,还是找政府更为合适。”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那就找农矿部合作吧,农矿部部长易培基也在上海,跟去找虞洽卿合作不冲突。”
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是没有农业部和农林部的,名字叫做农矿部,统管农林渔牧等工作。
此时的农矿部长,正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此君不仅担任农矿部长,而且还兼任劳动大学校长,全上海的教育工作都归他管——由于国民政府对教育系统动刀,很快就要在上海设立教育局,任局长恰好是跟周赫煊有私怨的陈德征。
商量好计划,众人立即分头行动。
李宗吾也不等吴稚晖回来了,直接辞职跑回****忙推广人力收割机。而周赫煊则跟李书华前往上海,找易培基、虞洽卿商量官商合作事宜。
张乐怡感到很无奈,这趟南下说是去庐山提亲,可中途要办的事情太多,正事只能一拖再拖。
两天后,周赫煊在上海见到农矿部长易培基。
他没有递名片也没有投拜贴,直接让人把李石曾的墨宝送去。再加上李书华和易培基都属于留法派,初次见面气氛便很融洽。
“周先生,润章,这机器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用?”易培基有些不相信。
李书华胸有成竹道:“不妨先试试。”
周赫煊建议说:“我们可以找一块已经成熟的稻田,在请众多记者和商家前来见证。把稻田分为均等的两部分,一面由收割机负责收割,另一面用传统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这法子好,直观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广收割机,并给广大农民造福,对他而言也是提高名声和政绩的大好事。
……
如今中国广泛种植的还是传统稻谷,生长周期比后世杂交稻稍长。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较早熟的稻田已经一片金黄,晚熟的则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这天早晨,由农矿部官员、报社记者、上海商界代表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上海远郊的金山地区。
“易部长、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记者……”当地富绅孟怀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礼。
孟怀明是金山的大地主,这次收割实验就选在他的稻田里进行。
当地农民纷纷跑来看稀奇,记者和商人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等着看比赛结果。
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被分成两部分,四个长工使用传统收割方式,另外两个长工使用人力收割机。
李书华担任裁判,他打开怀表喊道:“预备,开始!”
最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脚乱,常常顾手不顾脚。慌乱之下,甚至出现把稻杆搅进脱粒轮,导致机器被卡住的状况。
而另外四个长工,则非常利落的使用传统方法收割和脱粒,收割度反而比机器更快。
李书华脸色有些难看,吩咐随行的北大学生去清理机器,而看热闹的农民则议论纷纷:
“这什么破机器啊,弄着弄着就歇工了。”
“哈哈,那些喝墨水的先生,怎么可能会做农活?”
“用机器织布还行,收稻子还是咱们农民更厉害。”
“……”
包括那些商人和记者,都以为机器要输掉比赛。因为十多分钟过去,靠传统方式收割的稻谷数量,已经是机器的两倍有余。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两个长工熟悉机器后,居然渐渐赶上来,非常轻松地实现反。
直至机器那边收割完毕,他们的对手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民国之文豪崛起 247【推广】
一直没说话的虞洽卿,在比赛结束后突然拍手鼓掌:“真是个好机器啊!”
李书华笑着介绍道:“我们这种收割机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主体为木质结构。便于制造,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中等家产的农民也能买得起。”
易培基哈哈笑道:“此物甚好,我会督促农矿部,将这种机器快推广向全国农村。”
周赫煊说:“还需要商会帮忙支持。”
“虞某一定竭尽全力。”虞洽卿立即表态。
1...7576777879...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