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李县男,你站错地方了。”李诚四下看看,天还没亮的,周围的人都看不轻。
“任城王,怎么说?”李诚赶紧请教,李道宗笑道:“我辈都是马背上来的功名,喏!”
说着歪歪嘴,隔着一条马路对面,站着一堆人,正在笑嘻嘻的看着这边。
李诚这才注意到,附近全是一群文人。哦,这是要自己站队啊。
“走吧!”李道宗一点不客气,搂着李诚的肩膀,生拉硬拽的过去了。要说李道宗不后悔,那是假的。当初哪怕在李诚身上多加一点投资,都不至于现在这样。
李道宗也是有儿子的,问题是他儿子想进兄弟会,人家不带他玩啊。好气啊!
李诚被拽过来,看清楚人堆中的李靖时,赶紧过去拱手:“见过卫公。”
李靖笑着摆摆手:“自成,不必客气。”边上有人重重的哼一声,李诚看过去,是侯君集。这位不好得罪,赶紧拱手:“见过陈国公。”侯君集只是微微点头,就算回礼了,正准备教训。
人群中有人冷笑道:“陈国公好大的气派!”侯君集瞪眼看过去,这谁啊?正准备开喷呢,看清楚说话的人,立刻就怂了。“嘿嘿,河间郡王说笑了。”说话的是李孝恭,侯君集惹不起。
“欺负一个晚辈,你算什么本事。”又有人开口了,声音很震撼,就像是耳边开了低音炮。侯君集这一次都不用看,就扭头怼过去:“尉迟黑厮,侯某可没得罪你吧?找事呢?”
都不用尉迟恭开口,有人在一边插话了:“陈国公,道路不平有人铲。欺负晚辈,你很有面子么?”这又是谁啊?侯君集看清楚是李绩之后,心道老子早晨出门看了黄历了啊?
不等侯君集回话,好几个人异口同声:“正是这个道理!”侯君集看一眼,段志玄、刘鸿基、长孙无忌。这下真怂了,这些说话的人,哪一个都能与之刚正面啊。
掰着指头算了算,李靖就不说了。李孝恭、尉迟恭、李绩,这三位哪个都不怂他。这堆人一起上,现场就能给侯君集打个生活不能自理。李世民还没法追究责任。
哼了一声,侯君集退后了,知道自己犯众怒了。刚才那一下,本意是想震慑一下李诚,回头再拿捏一番,不难从他那弄个挣钱的门路。不想才开个头,被一群人围殴。
本以为认怂了就没事了,不料有人过来,冲李诚微微一笑:“自成啊,有空到家里来坐坐。”说完了,这为还特意看一眼侯君集。这一下侯君集更难受了,这是房玄龄啊。
这时候一个文官走过来,很正式的朝李诚拱手道:“自成编写《三字经》一文,可谓开蒙之利器,于国于民,皆有裨益。功在当代,造福千秋,青史留名之举也。”
这人大大咧咧的过来说话,大家居然都不说话,就听他一个人说。这谁这么牛逼啊?
李诚赶紧拱手回礼:“前辈过誉了。”孔颖达笑呵呵道:“自成不必自谦,孔某还要感谢你。没有印刷术,孔某的《五经正义》,刊印天下不知等到猴年马月。今后同殿为臣,有时间去孔某处坐坐。”
能这么说话的,除了孔颖达还有谁啊?李诚可不敢怠慢这一位,人家是孔圣人的正牌后裔。虽然说孔圣人的后裔难免出一些败类,但孔颖达是个至诚君子。
“孔祭酒太客气了,诚乃后生晚辈,诚惶诚恐。”李诚赶紧见礼说话。
孔颖达满意的点头笑了笑:“坊间流言,不足为信。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自成,孔某乃知,诚者自成也。”这个赞扬就很高了,李诚的低姿态,孔颖达很满意。
按说这种年轻人,才名远播,狂一点很正常。但人家真的很低调,举止得体,有礼貌。就这样,还有啥不满意的。
“自成啊,演义话本,非正道也,不妨多读经义。先回去了。”勉励一句,孔颖达虚空拱手,转身走了。李诚赶紧道:“送孔祭酒。”
肩膀上又被人重重的拍一下,疼的紧!李诚正在目送孔颖达呢,遭到突然袭击,本能的一个侧身反击。一手按住肩膀上的手,另一手抓住肩膀上的手,腰一拧,完成了转身擒拿。
“哎哟喂!我的手!”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李诚一看被反拧住的人是黑铁塔一般的尉迟恭。也是楞住了,这老匹夫,我们之间没交情啊。
“竖子,快放手。”李靖赶紧开口,李诚手一松,放开了尉迟恭。
尉迟恭活动活动手臂,上下打量一番李诚才道:“没看出来啊,小子,力气不小。老夫也算是有几分力气了,竟被拧的不能挣扎。”
那是,李诚是挂逼啊!而且这些捕俘拳上的招数,都是千锤百炼的擒拿精华啊。
“抱歉,实在是本能的反应。再者,前辈的手劲不小,小子吃疼了才做出的反击。”李诚赶紧解释,尉迟恭却不以为意的摆摆手:“不碍事,小伙子不错,有空来家坐坐。”
李诚再次眼睛了,小说演义都是骗人的。尉迟恭的黑铁塔形象,不等于他就是鲁莽之辈。尉迟恭晚年闭门谢客,隋末打天下的英雄人物中,能得善终者之一。这人可不能看外表啊!这时候宫门打开了,官员开始入内,李靖冲李诚招招手,李诚赶紧过去,站在他跟前。李靖笑道:“回头进去,就站在老夫身边。”这是公开为李诚张目的意思。别看李靖现在低调,但是卫国公的威名赫赫
,不是谁都能在他面前跳的。
侯君集心里暗叫一声:“晦气!”他是怎么都没想到,事情的演变会是这样。本意就是拿捏一下李诚,摆一个前辈的资格,不料被人围殴。不知不觉之间,李诚居然靠山不少了。
李诚也不是很明白,脸上有点迷惑的样子。李靖在一旁低声道:“谁家不是一堆小子?”
呃,似乎明白了什么。大户人家子女多啊,家家一本难念的经。一般情况下,都是嫡长子最拉轰,继承爵位和财产分割,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但是做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混出个人样子。
李诚的兄弟会就很有特点,就一个嫡长子,还是张大象。仅仅是一个社也没啥了不起的,关键是这帮后生跟着李诚,见着大钱了。这就不一样了。就拿房玄龄来说吧,他的身份和地位,怎么会无端的站出来替李诚站台?很简单,家里那个不争气的老二,现在不用自己担心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个好哥哥带着呢。最近不但挣钱,还没闯祸,这算
是解决大问题了。就冲这个,房玄龄也不能看着李诚被欺负。只是没想到,不等他出手呢,侯君集被群殴了。这让房玄龄有点措手不及,准备撸袖子上阵开片的,发现对手已经被打倒。





书剑盛唐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奸臣
道理是想通的,兄弟那帮人,家家都不止一个儿子。长孙无忌的儿子更是轮堆的。刚才他也开口了,还看见身侧的段志玄、刘鸿基也开口了。本打算把李诚拉身边的,不想李靖抢先一步,长孙无忌暗暗可惜。心里盘算着,家里辣么多闺女,如何塞一个过去。问题是,不止长孙无忌一个人这么想,好些人都在琢磨,家里哪个闺女没定亲的,回头
让人去找李诚聊聊婚姻大事。不说这些武勋了,好些文臣也在周末,要不要丢一个闺女给李诚。至于李诚给皇帝站脚助威,狼狈为奸的事情,大家自动忽略了。道理很简单,皇帝很强势,他要干的事情,李诚能抗拒么?这锅,不该李
自成背,明眼人都知道。
站在李靖身边,就像自带抗拒火环。没人会轻易上前来说话,进到大殿内,李诚不能跟着李靖了,赶紧拱手:“卫公,小子还是去那边站着吧。”
李靖嗯了一声:“去吧,带耳朵,别说话。”李诚赶紧道谢,走到一旁,看看四周都是文人,而且眼神还算和善,李诚松了一口气,四下拱手,找跟大殿柱子,站在边上。
“很久没有起这么早了,好困。”李诚藏在柱子边上,就是打着没人注意的算盘。
没一会,李世民在太监的陪同下出现了,坐在高台上,看着下面。
大朝会自然事情很多,但是跟李诚都没关系,他一个人在角落里安静的呆着。真的只带了耳朵,本想补觉的,觉得这样做会被李世民打死,想想打气精神,偷偷的东张西望。
朝会上说的啥,李诚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就知道好像马周出来说了话。
这是一次风平浪静的早朝,没人出来浪,就自然不会有事端。前后大概一个时辰,说了一堆事情,李诚终于听到大太监尖锐的嗓子在喊:“退朝。”
“退朝”两个字,此刻真是太美妙了,李诚一秒都不想在这里呆,第一个就往外走。不料刚出大殿,有人在后面喊:“自成先生!稍等!”李诚是菜鸟啊,不管是谁招呼,只好站住。
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中年帅哥大步上前,主动拱手:“在下给事中许敬宗,见过李少监。”李诚听到这名字,小心肝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位可不简单,在史书里臭名远扬的奸佞。理由就一条,支持武则天。唐高宗要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一干大臣坚决反对,只有许敬宗站出来支持。并且讲了一番道理如下: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麦,就像换老婆。何况天子要立谁当皇后,跟别人也没关系,何必
妄加议论呢?
理论上来说,许敬宗这话没毛病。但是,不附和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天子无家事,废里关乎社稷”,这才是这个时代正统的价值观。
因为这个,许敬宗颇受诟病,后来又跟李义府一起,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谋反。其实这些都不是后来的文人不爽许敬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许敬宗主持修史,一味迎合上意。各种歪曲事实!在这个文人节操还比较坚挺的年代,你让大家怎么忍?mmp,后来的编修史书的人,一
想到许敬宗干的事情,立刻就丢过去一个词:奸佞!李诚倒是无所谓,历史这玩意不就是个小姑娘么?谁都去打扮一番的。尤其是在现代网络时代,李诚篡改历史,不过是张冠李戴,比起一群简称“良青历”的“有良心青年历史发明家”,许敬宗算是还有点良
知的。
“许编修有事?”李诚还算客气,这个许敬宗贞观十年倒霉了,后来因为有才,差点发配,因为还算有才,又去做给事中编修史书。
“不才奉圣意编撰《武德实录》,即将成书,刊印一事,还请多多关照。”许敬宗找了个理由,李诚一听就在心里骂: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你要印《武德实录》,少府监还敢为难?
“自成,怎么还没走啊。”有人过来说话,李诚看过去,是孔颖达。这货就当着没看见许敬宗似得,鼻孔朝天,拉着李诚就走。李诚赶紧对许敬宗道:“印书一事,不归在下管。”
这就算是厚道了,给个解释。孔颖达可是真不客气,直接道:“自成,此人有才无德,不必跟他客气。”李诚暗暗苦笑,心道你还真敢说啊,大庭广众呢。抛开官职身份,孔颖达碾压许敬宗不说,单单是一个“孔圣苗裔”的身份,孔颖达喷了许敬宗,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其实在李诚看来,许敬宗没那么不堪。他不过就是迎合上意而已,高宗朝,那才是真
正的盛世,只是史书上没说。武周一朝,也还凑合。
看人嘛,换个角度看过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的出入很大。
不管怎么说,许敬宗想套近乎,被孔颖达打断了,心里很恼火,但却无可奈何。
这货倒霉就倒霉在他嘲笑欧阳询长的丑这事情上头了,赶上长孙皇后的丧期。御史弹劾他,李世民怀念老婆的当口,差点给他丢地方上为小官。
这事情怎么说呢?那个御史也不地道,欧阳询长的丑,被人笑话很正常。只不过许敬宗是当面笑,有人是私下笑。为这个事情弹劾人家,可见御史的心态也不对头。
李诚被拽着走远了,孔颖达才站住道:“自成去少府监上任,孔某就不送了。”
李诚赶紧拱手致谢,告辞走人。孔颖达是个君子,这种人其实不好相处。太过方正!
李诚骨子里就是一个俗人,只不过随手抄了一些诗文,又弄出了印刷术,被孔颖达列入了君子的范畴,这可不是李诚最初的目的。
得,我还是去上任吧。李诚没着急走,在宫门口等一会,看见李靖出来了,赶紧上前问候一句。别人嘛,李诚可以无视,李靖对李诚来说,恩情深厚,必须恭敬的对待。
这是很浅显的做人道理,就是知恩图报。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李诚那么想,不然怎么会有“斗米恩,升米仇”的说法呢?大恩如大仇,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啊,受了别人的恩情,还不上或者不想还,就变成仇人了,赖掉就是。更有甚至,直接干死恩人,一了百了。李诚的处世之道则非常简单,知恩图报,帮亲不帮理。
要不怎么说是俗人呢?李诚就没打算把自己朝着君子的方向去发展。
李靖很欣慰的看看李诚,摆摆手:“老朽回去了,自成自便。”李诚拱手告辞,带着三个手下,骑马出发,奔着少府监来了。
窦德素倒霉之后,少府监没了正监,现在就是一个少监在负责。李诚现在的职务是少监,就是所谓的二把手。也就是说,现在少府监李诚的实际职务是最大的。
按说李诚上任,好歹有人来迎接一下,不料到了少府监大门口,鬼影子都没一个。
这是要闹那样?意气风发的李诚超级不爽,四下看看,确实没人来迎接自己。只好自己往里走,心道等下要你们好看。
走几步,一个小吏看见李诚一身官服,立刻冲上前:“见过李少监。”
李诚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怎么回事?少府监没别的人管事了?”
这小吏道:“少监有所不知,窦大人卸任后,少府监诸事,都是独孤少监在管。昨日独孤少监称病没来,群龙无首啊。”
哦,李诚明白了,原来有个少监,叫做独孤什么来着?
“这个,少监叫啥来着?”李诚问了一句,小吏道:“独孤峎。”听到独孤这个姓,李诚就有点头皮发炸,为啥啊?李世民的奶奶,就姓这个。这帮皇亲国戚,换个懂事的,一看皇帝把亲爹软禁了,杀哥宰弟。奶奶辈的亲戚呢,不知道多远是不是?就该安分守己的,低
调做人,求一个平安无事。
偏偏这个独孤峎,好像没这个想法。选在李诚要上任的时候称病不来,你逗我玩呢?
李诚不难猜到,独孤少监是有往上进步的想法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又丢了一个少监过来,增加一个少监,却有不设正监,这不是在给李诚铺路么?
于是,这位心里不平衡了,干脆就不来了。而且,还不让别人来迎接李诚上任。
李诚本来就不打算当正监,心里就算在不爽,遭遇皇亲国戚,也不打算搞事。毕竟要给李世民面子嘛。所以交代一声:“带路,本少监去冶监看看就行,不要惊动其他人了。”
到了地方,负责官员还是没出现,李诚问了一句才知道,冶监出城去了。
冶监管的是冶炼,长安城内只有锻打成型的部分。威名赫赫的陌刀,就是在这里打制而成。李诚叫来一个小官员,让他带路在工棚里走一走,看看实际操作的情况。李诚以前没少来少府监,冶监这一片还真的没来过。真的走进工棚看看,李诚可谓触目惊心,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很多。




书剑盛唐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下基层
衙门不大,事情不少,麻烦很多。各种勾心斗角,不胜其烦。做事的时候看不到人,真的有点啥好处,都特么的出现了。你还不能少他一份,不然就给你使绊子。这就是李诚不愿意做官的愿意,破事太多
,太累了!尤其是心累!
好在李诚跟李世民说了,只管钢铁这一块,所以他还能忍受今天的冷遇。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诚没站在工棚外面看热闹,而是出人意料的立刻转身走人,丢下一句话:“我明天再来。”
李诚的第一天上任,就这么结束了。也不知道是谁编了段子,把李诚今天上任的过程给传出去了,第二天一早,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名满天下的才子李诚,在少府监吃了憋。
人民群众似乎很乐意看见李诚这种名人吃瘪,所以消息穿的很快。
回到家里的李诚,先去看看晋阳公主和李治,然后叫来两个针线好的丫鬟,自己动手画图,交代她们抓紧赶工。这季节正是热死人的时候,穿着官服去干活,能把人热死。
李诚还交代下去,让牛大贵等人做好各种准备,还让他们编了一些草鞋。
下午的时候,程处弼、尉迟宝琪、李思文、房遗爱、李崇真一起来到李家。见了李诚后,看见他在忙着给李治上课呢,很耐心的等了一会。
看见这几位,李诚笑道:“怎么?又有啥事情了?一个个苦大仇深的样子。”
房遗爱一脸的阴沉道:“哥哥,独孤峎好不晓事,为难哥哥。不若我等打上门去,叫他好看。”李崇真则不阴不阳的来一句:“哥哥自有定计,我等只管照着哥哥说的去做就行。”
“噗!”李诚笑了出来,心里挺感动的,这些二代还是有可爱之处的。觉得李诚丢了面子,打算出面找回来。“你们啊,瞎操心。心意哥哥领了,我就说一句话,你们见过哥哥吃亏么?”众人摇头。
“那不就完了么?一点虚名,别那么在意,都回去吧,别耽误我陪公主玩。”说着话呢,看见小晋阳在嬷嬷陪同下出现,赶紧的上前,蹲下身子笑道:“小公主,午睡起来了?”
这几位一看这架势,得,都撤了吧?李世民这边听到消息后,只是淡淡一笑。如果就这么认怂了,那还是李诚么?在李世民的心目中,一百个独孤峎堆起来,都抵不上李诚一根小指头。这种不知死活的皇亲国戚,李世民不介意机会合适的时
候,狠狠的收拾他一顿。不提李诚在家的准备如何,单说独孤峎那边在家装病,听到李诚灰溜溜的走人的消息后,心情大好。拉着心爱的小妾,狠狠的操练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神清气爽,不紧不慢的来少府监上班。独孤峎想当
然的认为,李诚吃了当头一棒之后,正监的位置他坐稳了。
官员都不可能不来上班,昨天躲一下还行,今天还得继续上班。独孤峎来到少府监时,习惯性的先走一遍个个衙门,一路收获不少奉承,来到冶监这里的时候,独孤峎没有像往常那样看见官员们在坐班。只有一个小吏在忙着抄写,甚至都没注意到他进来。独孤峎咳嗽
一声,小吏抬头一看是他,立刻起身道:“见过少监。”
“怎么回事?人都去哪了?”独孤峎打官腔,小吏一脸的苦涩道:“回少监,都下工棚去了。少监要是没有事,小的还要继续抄写。”
“抄写?抄写啥?”独孤峎走过来一看,第一页的抬头写这“冶监生产工作奖惩制度”。
“怎么回事?”独孤峎心中一惊,瞪起了眼珠子。小吏低头道:“李少监安排的。”
李诚?他还敢来?而且还来的很早。独孤峎心中立刻很不舒服,觉得李诚要搞事。“李诚人呢?”独孤峎忍着不安,问了一句。“在工棚呢。”得到了答案,独孤峎的没有皱的更厉害了,冶监的工棚,可以说他根本就不想呆哪怕一息。记得第一次到冶监工棚去的时候,当场他就没呆住,转
身就走了。那里淡淡一个气味,就能让人作呕。
不对啊,昨天李诚在工棚里,不是也没呆一会就走了么?不行,我得去看看。
独孤峎稍稍犹豫,还是决定去看看,走到工棚不远处,独孤峎犹豫了,老远就闻到那股烟火气味,呛鼻的进。“你,进去看看李诚在做啥。”独孤峎下令,让身边的随从进去看看。
工棚里的李诚,身穿一件短衫,裤子的样式也比较奇怪,反正大唐是没人这么穿的。扣子这个东西现在还没有,李诚先用带子系着。脚下是草鞋,官帽子也没戴着。
人们的印象中,本该是一个风流才子的李诚,此刻比工匠还像工匠。
漫长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中,工匠的地位一直很低,一度被视为贱业。在唐朝,工匠的地位也不高,至少少府监这些官员,就没拿工匠当人看。李诚这么一身打扮,身后跟着三个下属出现的时候,冶监的官员全都傻眼了。要不是李诚的兜里揣着官印呢,他们能给李诚打出去。后来,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跟着李诚下了工棚。李诚是少监,是长官
,他都下了工棚,别人还敢呆在办事房里?李诚也不着急说什么指示的话,而是没一个工位都停一下,了解情况,并记录下来。甚至还上去,动手抡了几下大锤子。浇铸箭头的地方,可谓最为恶劣的所在。李诚一点都没有上官的自觉,直接上手,
浇铸了一炉铁水。得知李诚在冶监里的做派,独孤峎直接傻了。这家伙想干啥?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就得到这么一个消息的独孤峎,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止他一个人不好,整个冶监的官员,从冶监到下面的小吏,也都没
一个觉得好的。
李诚的举动,一看就是要搞事,而且还是要搞大事。在工棚里呆了一整天,李诚才灰头土脸的出来,宣布下班。官吏们这才算是长出一口气。被李诚折腾惨了。
一身官服跟着他在里面视察,工棚里是个啥情况?烟熏火燎的,哪个官员不是一身臭汗?李诚也没说大家哪做的不对,也不挑毛病,就是自己带头,谁都得跟着他去做。第一天正式上班会来,李诚记录了整整十几页的内容。都是他发现的问题,材料、技术、安全隐患等等。举个例子,冶监冶炼用的是木炭,这就不是李诚能接受的。必须用煤才行。哪有煤,这还用问?山
西啊!不过煤里含硫比较多,还有各种杂质,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洗煤这个太高端了,不现实。土法炼焦,可以尝试一下。而且煤这个东西,李诚心里很清楚其价值所在。长安城五十万人口都烧煤的话,这是一
1...5758596061...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