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不爱吃草的羊
而且,李良也需要时间适应一下fiba的游戏规则。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八百六十八章 爸爸又要去哪儿
车停在了北京市东长安街的东方君悦酒店,这里是李良的临时住所。
在李良来之情,很多人已经收到消息,所以在东方君悦酒店的大门口,很多球迷、记者在这里等候。
电视台专门派了好几辆电视转播车过来,希望可以采访到李良。
不用说,李良回国,为国效力征战奥运会的新闻,这段时间是一定会刷屏的了。
姚明亲自做李良的保镖,领着李良下车,从人群中穿过。
对于记者们的访问,李良暂时拒绝了,表示今天晚上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在发布会上将明确各项事宜。
李良对国内媒体还是相当友好的,不向对美国媒体那么有攻击性。
当然,国内媒体也没有美国媒体那么毒舌就是了,这和社会舆论环境不同有关。
到了楼上的房间,就是一件普通的单人房,床加长更换了一下。
姚明说道:“你也知道,我们经费使用是有要求的,所以就是普通的房间,你委屈一下。”
李良在美国住的从来都是五星级的套房。
回国以后,从资本主义回到社会主义,肯定要适应国内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了。
李良表示没有问题,让詹森等人把行李搬进来收拾好。
安顿好以后已经一点多了,李良还没吃饭,肚子还是咕咕叫了。
他就在飞机上吃了一点快餐,那点东西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姚明就带着李良去饭店的自助餐厅吃自助餐。
这个点自助餐厅本来该下班了,但为了李良,饭店特意延长营业时间,专门为他做了准备。
姚明问李良,对伙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篮协可以满足。
因为来的匆忙,双方很多细节都没有谈。
姚明背后的压力也不小,因为背后一杆子的利益相关者,想从李良身上捞点好处呢。
但姚明不希望李良这次回国为国效力,变成某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
所以他顶住了很多赞助商、广告商的请求,闭门谢客,只和李良交流篮球相关的问题。
李良表示,“没有特殊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量一定要大。”
姚明点点头,作为曾经的运动员,2米26的超级巨人,姚明知道篮球运动员吃饭那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可是,真到了自助餐厅,两人坐下开始吃起来,姚明才知道,李良所谓的“量大”到底是多大。
今天是李良、姚明等一干人对餐厅的包场。
自助餐厅专门为李良准备了新烧的菜,服务员端上来一大盆的红烧猪脚。
李良看了看,拿了个盘子往里夹了五六个,这量不大。
然后他把盘子递给了姚明,道:“这是你的。”
接着,他指了指这个容器,对詹森道:“詹森,搬走。”
于是,这一大盆全被詹森搬到了桌上,李良还是挺喜欢吃猪脚的。
类似的还有藕节炖牛肉、红烧排骨,都是让詹森直接端走。
“那个不好意思,我吃的比较多,来回跑比较麻烦,所以直接端过去,到时候会送回来的。”李良向工作人员表示歉意。
接着,李良就向姚明展示了一下食量——几大盆的东西,他是一点都没浪费,就着白米饭统统吃个精光。
说实话,姚明的饭量已经非常惊人了,在他没进nba之前,都快把家里给吃穷了。
但看到李良那饭量,还是把姚明给惊到了,真的太能吃了。
难道一个人篮球水平越高,他的饭量就越大吗?
李良光吃饭就吃了一个小时,是真的全程都在吃。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李良在飞机上进系统进行了训练——他锻炼了一下他的下肢力量。
在训练的刻苦程度上,李良真的是不亚于任何一个nba球星,只是他看起来老是在睡觉而已。
吃完后,李良回房休息了一会儿。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打开手机,然后发现手机上的信息是铺天盖地。
有朱姝发来的,作为女友当然要关心一下。
有魏大至发来的,这货一门心思想着大新闻。
还有杜兰特、威少、保罗等朋友、前队友发来的消息。
nba这个圈子说大挺大,说小也挺小。
随着通讯的发达,球员们的联系越发紧密。
为什么兄弟篮球在这个时代变得普遍,和网络通讯发达也是有关系的。
大家很容易成为要好的朋友,自然而然就想在一起打球。
换成70、80年代,没有手机,虽然有电话,但总不能天天往对手家里打电话吧?
球员之间沟通机会不像现在这么多,市场规则也不完善,更倾向于球队。
很多时候球员交易,离开球队更多是因为其他一些因素,而不是篮球原因。
李良这些前队友们都忙不迭的和李良交流感情。
因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今年夏天又要开演了。
李良一个个回复过去,说自己到中国了,中午吃了很多,在中国伙食很好,终于不用在美国吃猪食了。
李良家虽然有厨子,但很多时候还是要和球队一起吃,毕竟要出去比赛。
而且一个厨子负责李良一个人的伙食,也是非常辛苦的。
光回复这些信息,又用了一个多小时,真是麻烦。
对于下赛季去哪儿,李良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首先,肯定要留在西部,最好去加州。
之前已经答应了朱姝,未来在加州发展,不再东飘西荡的。
加州有三只球队,湖人、勇士和国王。
如果李良想实现个人五连冠,那勇士会是最好的选择。
勇士今年夏天有足够的空间签下李良。
但如果李良去勇士,nba就真的毫无看点和悬念了。
今年雷霆已经够可怕的了,季后赛16连胜,前无古人。
但也导致季后赛总场数和收视率创造近年来的新低。
原因无他,比赛没有了悬念,就没有人爱看了。
如果李良是个美国人,说不定会创造迈克尔-乔丹那样的个人神话,引发新的造神崇拜。
但李良是个中国人,对很多美国球迷来说,心里很难接受全美的篮球第一人,长时间被一个中国人霸占。
不过一到夏天,李良又开始要挑下家时,球迷们又开始活络起来,搞各种招募小动作。
除了勇士之外,李良最有可能去的就是湖人了。
当年说好了“我会回来的”,李良的《天使之城书》到现在还有两关任务没有打完,盾牌碎片还没收集齐全。
李良也不急,整个赛季金色盾牌几乎没用过,根本用不着。
回湖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湖人的管理层,一如既往的没有诚意。
总是一副“你要来求我”的姿态。
科比退役后,湖人有了很大的薪资空间,签李良绰绰有余。
目前,魔术师约翰逊、珍妮巴斯都给李良发了短信。
据魏大至说,ej-约翰逊也总是在催他,也不知道他俩现在什么关系了。
至于剩下的国王……说真的,李良过去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落户萨克拉门托的不起眼的球队。
国王这个球队历史并不短,但只在早古年代拿过一个冠军。
那时候的nba冠军和现在完全是两码事。
总体来说这个球队的历史黯淡无光,不过因为21世纪初期那个华丽的普林斯顿体系,给中国球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那只球队冠军梦破灭后,国王就沉沦入了深渊。
到今年,他们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进季后赛了。
按照李良的尿性,他说是扶贫,其实是假扶贫。
去的都是一些本身实力就很强的球队,他一去立马争冠。
像国王这样真正的贫困的球队,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但经过今年的总决赛,李良的想法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了。
站在新的山峰上,他开始看的更远,想要攀登更高的地方。
不让他也不会选择回国,要带领中国男篮征战里约奥运会啊。
躺在床上思考着这些恼人的问题,李良睡了一觉,然后下午四点起来,去参加专门为他准备的记者招待会。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八百六十九章 配得上
下午四点,姚明带着李良一起在东方君悦酒店的招待厅里召开了一场新闻通气会,向各大媒体介绍李良加盟中国国家队的事宜。
这算得上奥运会之前,中国体育界最大的一条新闻消息了。
篮球虽然只是一个项目,而且肯定拿不到奖牌,但作为有重大影响力的集体项目,受到的关注度一向非常高。
国内所谓“三大球”,一直都受到很高的期待。
可惜这两年三大球除了女排,其他都是每况愈下。
今年男篮征战奥运会,入选大名单的都是年轻人,官方声称以“锻炼年轻人”为主。
说实话,这种说法一直属于自欺欺人。
奥运会四年一次,最重要的篮球赛事拿来锻炼年轻人,那你平时干嘛去了?
这相当于参加高考,说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了下一次高考。
那你这次为啥不能考好一些呢?
中国集体项目的青黄不接问题可以说相当严重。
旧的举国体制培养的那批精英逐渐淡去,新的市场化体制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却接不过大旗。
像姚明、易建联、王治郅这批,都是老体制培养出来的顶尖球员,在08年的奥运会上绽放了最后的光华。
这批人退役后,中国篮球就进入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左右为难”。
因为中国在现代文明是一个后发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走向现代化国家,可以说从上到下各个方面都是一边学习欧美先进,一边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体育行业也不例外。
足球就不提了,闹心。
篮球一度称霸亚洲,依靠的是举国体制。
很多人觉得举国体制落后,其实举国体制也是学习外国先进制度的,那就是东欧、苏联。
在篮球界,东欧、苏联一样代表着世界一流水平,在奥运会可是击败过美国的。
举国体制之所以要改变,不是因为落后,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和制度都变了,底层基础变了,体育文化这样的上层建筑当然也要变化。
中国人的志向一向是远大的,作为一个大国,要学咱就学最好的。
所以足球学习西欧,篮球自然对标世界第一篮球强国美国。
但美国的经济基础、校园体育文化、各项配套的制度,中国实在是学不来。
所以到最后搞成了中国特色四不像。
一方面举国体制,地方体育局的影响力还在,各地各自为政,青训制度依旧是重要的供血机制,这点又很像欧洲俱乐部。
一方面仿造美国的商业联赛成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磨练的基地,在战术、赛制、商业模式等各方面都模仿美国。
结果,青训受到了社会环境影响,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层层筛选,把最精英的选出来。
像当年八一队为什么那么强大,就是因为全国各地的部队,一层又一层的向上筛选,把最精英的球员统统集中到一起,能不强么?
中国那么大,十几亿人,敞开了挑人才,还能挑不出适合打球的天才?
问题就在于,市场体制下,反而不能敞开了挑了,青训的基础就受到了影响。
而中国的商业联赛颇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和nba一样弄全明星,搞季后赛,还有名不副实的所谓“选秀”。
中国根本没有深厚的校园篮球文化和基础。
基本就是一个山寨版的nba,但观赏性和竞争性大打折扣。
球队为了战绩,都是以外援为核心,把本土球员当工兵。
篮协为此还制订了各种限制外援上场时间的规则,还区分“欧美外援”、“亚洲外援”。
还有为了强制各支队伍锻炼本土球员,在某个赛季推出了,季后赛球队可以从没进季后赛的球队里挑选两名球员入队(主要是国家队成员),这种违背市场规则,瞎胡闹的奇葩规定。
再比如还有因为某短时间国家队不擅长破紧逼,屡屡被对手的紧逼防守弄得灰头土脸,所以在某个赛季规定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至少有一节使用全场紧逼战术。
这已经不是违背市场规则的,这压根就是违背篮球发展的规律。
这种商业联赛,半商不商,很多时候都靠老板的篮球兴趣和球迷的篮球热情来支撑,形不成大的气候。
在技战术上,更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很少能看到在技战术上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停留在外援个人能力展和意志品质斗争上。
这些问题想要解决,实话实话,没有20年到30年的发展,是不太可能有成效的。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也不是球员的问题,这是一个“势”的问题。
势在我,则万事大吉,势不在我,则回天无力。
如果要靠一个人来改变这个势,或者消除势的影响,除非这个人开挂。
姚明只能算半个开挂的,带领中国篮球走向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辉煌。
现在,真正开挂的人来了。
……
在东方君悦酒店的会议厅里,早就挤满了各路记者。
桌上摆了满满当当的各种话筒,台下摄像机早已就位。
对于这种阵势,李良早就习惯了,毕竟在美国他见识过更大的。
记在几天前,今年总决赛结束后,李良在第四场比赛后接受采访,那阵势可以说前所未有。
毕竟他算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四连冠(科尔那种抱大腿的不算),让这四年成为了彻底的布鲁斯-李时代。
跟着姚明在采访席上入座,李良喝了口水,下面已经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了。
李良拿过话筒,直接了当的对台下道:“各位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会尽量回答。当然,我希望各位的问题可以专业一些,不要问假大空的问题让我跟着放空话,可以问的具体一点,我也会回答的具体一点。”
西方的记者李良见的多了,总的来说美国记者虽然嘴臭,经常刁难人,但水平确实很高。
不会问什么,“你是靠实力赢的吧?”“今天天气怎么样?”“刚刚你尽力了吗?”这种无脑又无聊的问题。
李良也很怕回答这种问题,所以他的开场白就直截了当,给那些习惯长篇大论放空话的记者提个醒。
“请问甘先生,这次回国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心理上有没有什么目标。”
第一个记者的提问还是比较专业的,问的问题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因为李良一向喜欢立flag,大家都想听听这回在国家队,他会许下什么承诺。
“有目标,首先肯定要比北京奥运会更进一步,争取突破前八这个亚洲天花板。如果能拿奖牌,一定会全力争取奖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希望给中国篮球树立一些好的标准,带来一些好的习惯。”
李良这话放的有点大,是他的风格,但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大家都觉得没问题。
第二个记者又问,“你觉得参加奥运会,对你会有哪些挑战呢?与打nba相比。”
这个问题也算中规中矩。
“fiba规则和nba规则还是很大区别的,我需要适应。nba的一些球员到了国际篮联,确实会有水土不服的症状,不是说在nba打得好,在奥运会就能所向披靡。当然,我个人认为,以我的打球风格,问题不会太大。可能fiba的三分线未来需要调整一下。”
和姚明的姚氏幽默不同,李良的回答从来都是甘氏傲慢,但他配得上。
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李良提醒道,“不要问这些给我机会吹牛皮的问题,问细节,细节,你们有必要提高你们的知识水平啊,知道吗?”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八百七十章 被包夹
中国篮球媒体人的姿势水平暂时是提高不上去了,水平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也是接触不到一手资料,很多时候只能吃国外的二手、三手甚至不知道几手的渣滓,当然做不出好菜了。
但李良决定参加奥运会,中国男篮本次的水平是一定会提升一大截的。
李良单核带队的能力是有目共睹,投射能力又强,对球队的加成不可谓不大。
当天就有几位知名的专家撰文分析,“李良能为中国男篮带来些什么。”“前八还会是我们的天花板吗?”“比姚明还要强大的奇迹之人,会给男篮带来什么样的奇迹。”
虽然标题都有些夸张,但还是那句话,李良配得上。
这可是nba的第一人,拳打詹姆斯,脚踢杜兰特,一巴掌扇飞库里,一屁股坐死哈登的人物。
夸张一下怎摸辣?
在新闻发布会上,李良也是透露了一些细节。
比如表示自己会尊重国家队教练组的战术安排。
会和自己的队友们一起训练,而不是单独开小灶。
在训练期间保持封闭,隔绝和外界媒体的联系,所以有什么问题抓紧问。
发布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记者们的问题是问也问不完,毕竟难得的素材啊。
最后问到李良都饿了,才宣布结束这次采访,又去自助餐厅大吃大喝了一顿。
到了晚上,姚明告诉李良,有很多活动他可以参加。
在美国人们喜欢搞派对,而在中国就是各色人凑饭局。
姚明退役后步入更高的阶层,那饭局更是少不了的。
但李良对此不是很感冒,在美国的时候他就有些深居简出,沉迷于系统。
回了国他也不乐意吃饭喝酒,而且晚上朱姝的飞机应该要到了,詹森已经去机场接机了。
所以,李良选择一个人呆在酒店睡觉。
对,这货又开始睡觉了。
然后他进入了系统中,开始练习一项关键的能力——控球。
李良的控球一直停留在马马虎虎够用的水平上。
所谓大巧不工,除非戴上【黑珍珠的礼帽】,否则花活他是一点都不用的。
比如李良突破从来就只有一招,假动作后的直线猪突,杀到篮下百分之七十以急停跳投终结,剩下的要么造犯规,要么简单的利用身体杀入篮下后上篮。
什么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连续变向,crossover,都不存在的。
不会,但一样拿到得分王。
靠的就是简单高效。
不过到了中国队,李良就有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他很可能要控球过半场。
就中国小后卫那个持球对抗能力,每次运球过半场就要消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注意力,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用来过半场后找人,把球传出去,算万事大吉。
以前有姚明在,把球给姚明就行,姚明是个中锋,往里一戳,特别的显眼。
仿佛一个巨大的垃圾桶,你就随便往里扔,扔中的概率都不会太低。
但姚明不在了,需要控卫来组织进攻时,就抓瞎了。
能不失误就很ok了,哪还能分的出精力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进行进攻组织呢?
尤其是面对欧美强队的全场紧逼防守,球队的进攻效率会直线下滑,并且体力消耗大增。
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篮球的趋势就是小型化,全能化,快速化。
而中国男篮还在三大中锋时代的阴影中,没有彻底走出来。
李良进入系统后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六维能力值。
在传控这一项,基本控球还是70点,够用。
但fiba赛场上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球场更小,允许handcheck等等,如果控球水平不够的话,可能会遇到麻烦。
其实控球好不好,看的不仅仅是手上的技术活,而要看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
手上的活再好,无对抗或者低对抗下能玩出花来,可到了高对抗的比赛中,动作就会变形。
中国的后卫控球不行,很多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身体跟不上。
有的力量不够,力量够了,体能可能又不够。
李良是完全不存在体能和力量的问题的。
他这体格,一般国家的后卫上来想防他,那真是牙签防水缸了。
本着谨慎的原则,李良还是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控球,提到80,因为完全没有问题了。
所以,李良选择进入控球任务——他知道,自己肯定又要遇到弗雷泽那个夯货了。
果不其然,弗雷泽又戴着他的帽子站在球场中央在等他。
见到李良,弗雷泽吹了吹口哨,拍了拍李良的肩膀,道:“好久不见了小子,你看看你,壮的像一头牛,你还需要练习控球技术吗?”
“当然了,我的基本控球只有70点,来吧,少废话,有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黑科技,都使出来吧!”
李良不想和这大胡子废话,这家伙话多起来真的是没完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