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在初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后青牛
首先是高层建筑,翠华山一带,毕竟地段有限,所以在房屋的建筑方面,陈丰选择了高层建筑。
其次就是各种教学设施也均需要他去处理,当然这些问题他只是安排了福利的下人去置办,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他的书院里有和其他书院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陈丰的书院里,不仅仅只是一些学术性问题的讨论,更多的还是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包括铁匠,厨艺,木匠一类,在华东书院都可以学习。
面对这一点,很多人心中不解,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技术性的分院是招收不到学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众人认知之中的真理,包括李世民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还刻意派遣李公公前来问话。
“李公公今个怎么有功夫来我这儿了?”陈丰笑盈盈的问道。
“这不是见大司农这边热热闹闹的,陛下刻意命我来问问,看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李公公亦是笑着回应,面对陈丰的时候,李公公总觉得比其他人更加自在,即便那些人同样受陛下重用,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摆着腔调,唯有面对陈丰的时候,好像言谈之间,都轻松了不少。
或许这就是陈丰所特有的魅力吧,也或许是因为即便同样受重用,陈丰在当今陛下的心里和其他人也是不一样的吧,所以连带着他这个陛下身边的人都忍不住对陈丰区别对待了吧。
在陈丰身上没有官架子,好似他和谁在一起说话都是笑盈盈的,一脸笑模样,端是让人难以对他板起脸来。在当今陛下面前都能谈笑自若的人,在面对他一个小太监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重生在初唐 第307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听了李公公的话,陈丰伸出手,拱了拱手,以示对宫里那位的敬重,“承蒙陛下关心,目前并无无法解决之事,还请陛下莫要挂怀。”
“既如此,咱家便如实禀告陛下了。”说着李公公还抖了一下手中的拂尘。
“理当如此。”陈丰亦是笑着应下。
“除此之外,陛下还有一事让咱家待为询问大司农。”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公公上前一步,朝着陈丰凑近了一下。
见着李公公的表现,陈丰便知道,这才是今日李公公前来的重头戏吧,所谓的陛下命他来看看具体情况,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吧。
“公公请讲。”陈丰拱了拱手,不动声色的说道。
“陛下听闻大司农的书院之中,设立了技术类分院,不知所为何意?”李公公看着陈丰小心问道。
“此事啊!”陈丰恍然大悟,确实在古人眼里,很难以想象吗?陈丰再瞧着李公公谨慎的模样,不免觉得有点好笑,“若是此事,公公不必如此谨慎。”
“哦?”不必如此谨慎的意思是这件事情不是秘密吗?
“并无可隐瞒之处。”陈丰似是看出了李公公心下的疑惑,“读书所需要花费的钱财不少啊。”
陈丰感叹的说道,“即便华东书院不收学生们的束修,但笔墨纸砚无一不是要花钱购买的。”尤其是那笔墨纸砚,其实都并不便宜,“能够承担得起这般昂贵花费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
“但是……
”李公公有点犹疑。
“公公的意思,方知明白,只怕所有权贵人家都是这般想的,也正是因为李公公寻常接触的都是权贵人家,遂不明白平民百姓的想法。”陈丰淡然解释,他明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是李公公,而是李公公背后的那个人,真正对这件事情感兴趣的人是当今陛下,而当今陛下如今正是他的衣食父母。
他确实有傲骨,一身傲骨,铁骨铮铮,但是他的年纪毕竟摆在这里,经历的风风雨雨也算是不少了,深知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只有傲骨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审时度势,而现在的情况就正是给他审时度势的机会。
找到一条大腿,在自己做不成大腿的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今,他的大树就是当今陛下。
那自己的衣食父母想要知道的事情,他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所以,在面对李公公一句不解的,“平民百姓的想法?”的时候,陈丰也不厌其烦的继续解释。
“所谓平民百姓,便是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们没有能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依仗着什么,依仗着家里那三亩良田,可若是旱涝蝗灾呢?地里颗粒无收,他们又当如何?难不成当真要朝廷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看着他们饿死吗?”
听到陈丰的这个问题,李公公下意识的摇头,当然不可能任由自己的百姓们饿死,这样的话不要说他说不出来,随便换成是谁都说不出来。
“既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饿殍遍地,那就只能给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出路,而眼前,就是这条出路。”陈丰伸手指着自己身后已经有户部的官员在帮忙筹建的翠华山。
“李公公可知晓什么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陈丰说着,笑着问道。
李公公闻言,又是一惊,下意识的朝着周围看了一眼,随后满脸不赞同的看着陈丰,“大司农这话在咱家这里说说也便罢了,可莫要出去乱说,惹来非议便不好了。”所以这般告诫陈丰,意思就是听明白陈丰话里的意思了。
“李公公不必担心,方知自然知晓这其中的关节,定不会胡作非为。”既然李公公表明了自己的心迹,陈丰自然不能让他失望,亦是对着李公公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当然也是对当今陛下表明自己内心的想法,陛下相信自己,自己自然也是对他全然的相信,不仅仅只是相信,另一方面,他对当今陛下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回报,大唐,终有一日能够走到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高度。
而这样的高度,是陈丰送给李世民的,因为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陈丰大方的相送,当然也是因为这天下的百姓,天下百姓,苦穷困久矣,若不能给他们安定,只怕这朝纲也安定不下来。
天下百姓是什么样的心性,或者没有人能够比上位者更清楚了,他们根本不关心到底是谁做皇帝,也不关心到底谁是掌权者,甚至不关心这个朝代姓什么,这个天下是谁家的天下,他们从头到尾所关心的只有自己一家的衣食住行,只有自己一家的温饱问题。
历数历朝历代的百姓zào fǎn的事情,无一不是因为灾荒,饥饿而引起的,百姓嘛,说是胸无大志也好,说是没有那么高的格局和眼界也罢,事实上他们确实并不会在意这个朝廷到底做了什么,他们只会关心自己最终得到了什么。
“李公公回宫之后,只需要给陛下一个答复,便是一切方知心中有数。”陈丰淡定的说道。
“这?”李公公可是不解了,先说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话来吓唬他,现在又不愿意给他一个切实的答复,怎么觉得陈丰好像也不是原来的陈丰了呢?这个少年该不会也跟着那些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大人们学坏了吧?
“李公公,这天下百姓的眼睛亮着呢,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从前没有人学这些,不过是因为没有门路罢了,如今我既然给了他们这个门路,给了他们这样选择的机会,您觉得他们还会心中有所顾忌吗?”
百姓们心中是否会有所顾忌,李公公是不清楚的,但是李公公很清楚自己现在心里是有顾忌的,而且这个顾忌还不小。
没错,他不相信陈丰所说的,不过看着陈丰面上的自信,也只能寄希望于陈丰这样没头没尾的说法能够说服陛下吧。




重生在初唐 第308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这,咱家回宫到底应该如何向陛下复命啊?”李公公很是为难啊,他并没有听明白陈丰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公公只需与陛下说,便说方知说的,此举并无深意,只不过是给天下百姓多一个选择的机会罢了。”陈丰耐着性子与李公公解释了一遍,其实陈丰心中所想,比此要复杂得多,但最终所说,就只有这么一句话,多说无益,未来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谁都不知道,所以说多了,只会徒增这些人的烦恼和心底无所谓的猜测。
而陈丰和李世民有着一样的心思,他们想要一个盛唐,是真正的大唐盛世,不求能永远昌盛,但求能够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陈丰说此事是为了给大唐百姓多一个选择,自然能够说服李世民。
多一个选择的机会?李公公最终也只能摇了摇头,他的智商真的有点跟不上陈丰的思路,还是没听懂陈丰真正的用意,且他没听懂,就不敢回宫去复命,万一陛下届时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怕自己真实罪无可赦了。
看出李公公的为难,陈丰笑着说道,“公公只管回宫复命,若是陛下怪罪,方知自当一力承担。”如此,应该算是给这位公公一个定心丸了吧。
事实也正是如此,听了陈丰这话,李公公纵算是安下心来,安生生的与陈丰告辞,回转皇宫了。
令李公公万分不解的是,当他与陛下说了“大司农说,此举是为了给天下百姓多一个选择的机会”的时候,陛下竟然也是一脸的恍然大悟,陛下竟然听懂了!
这未免太玄妙了一些吧?不过也能够看得出来,大司农与当今陛下是一心的吧,所以尽管陛下已经能够理解陈丰此举的真正用意,他还是与陛下说明了陈丰当时所说的话,包括哪些表忠心的话,最重要的还是那句他奉劝陈丰不要在外人面前多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听到这句话的李世民也跟着楞了一下,随后释然,他知晓这样的状况,但是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是没有办法扭转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百姓更好的生活,他没有办法压制那些朝廷官员去散财,想要平衡百姓们的心理就只能让百姓跟着富起来,让百姓的口袋里有钱,这样才是最容易让百姓们心中满足的行为吧。
亦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遂李世民队陈丰的行为给与了极大地支持,下令朝廷各部全力配合陈丰的行为,甚至在当天下午就命令李公公又一次前往里翠华山下,当着工部那些官员的面,将尚方宝剑赐给了陈丰。
持尚方宝剑,对不配合的人可以先斩后奏,即便是朝廷大员,也不能免俗。
陈丰自是谢恩接过,在这一刻,华东书院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即便是和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相比,也隐隐有了强势的态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尚方宝剑在陈丰的手中拿着,这就相当于华东书院真正是奉旨而建,不过是为了平民百姓而建立的罢了。
朝堂之上果然在陈丰手握尚方宝剑之后,反对的声音小了不少,甚至还有人主动上前来询问陈丰是否需要帮忙,还有人主动帮陈丰引荐一些鸿儒。
而让这些引荐的官员惊骇的是,曾经陈丰拜访过的那些大儒们,有些人自认为与这些大儒关系比较好,认定了陈丰上门必定是吃了闭门羹的,遂再一次上门替陈丰求情的时候,竟然发现,他们已经应下了陈丰的邀请。
原因无他,只是陈丰给他们画了一个大饼,说服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岂不快哉?”
具体,这些大儒们快不快哉,他们是不知道了,不过听到这句话,这些朝臣们对陈丰的态度也有了改观,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该是何等的心胸,思及此前他们曾经用那样的想法面对陈丰,顿觉无地自容。
甚至有人主动设宴款待陈丰,为此事道歉,对此,陈丰现在忙得很,当然没有时间去和他们闲扯,最终还是有人牵头,寻了杜如晦和高士廉来帮忙,陈丰纵算是不给满朝文武的面子,却也不能不给这两位的面子,那是何等的关系,自然无奈之下只能赴宴。
索性,这醉霄楼的酒菜还是不错的,只是与这群人虚与委蛇,确实不是陈丰所喜。
然,今天的情况令陈丰觉得有些许的意外,这些人竟然不是来同他勾心斗角的,竟然有人对他道歉,这到是有些新奇了。
“这是何意呀?”陈丰下意识的看向高士廉和杜如晦。
“贤侄啊,叔父我是觉得几位大人诚心可见,从前种种,不如就此放下?”杜如晦见陈丰被这群人连翻道歉敬酒给弄得有点反应不过来,遂笑着解释了一番。
“从前种种?”陈丰又是愣住了,什么从前种种?“从前……发生了什么吗?”
瞧他一脸茫然的样子,不似作假。
“从前我等在陛下面前dàn hé过大司农,此时还请大司农莫要放在心上。”御史台的赵州,赵大人开口说道。
“原来各位大人是为此事前来啊!”陈丰这才恍然大悟,双手一拍,“方知还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呢,算了算了,就此作罢!”
“当真?”
“大司农当真是好心胸!”
“好胸襟,好气魄,先前,是我等落井下石了。”
听陈丰这般说,那几位朝臣纵算是安下心来,将陈丰按在桌子上好一通夸赞。
“各位大人谬赞了,不过今日诸位所行,方知当真心下感动。”陈丰做出一副感动的模样来,“有劳诸位大人还记得此事了。”
这般说,就是自己也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忘了,只不过是不愿意计较罢了。
“是我等亦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众人连连表示愧疚,陈丰这般年纪轻轻,这般心性,确实让他们顿觉无地自容,也清楚明白,自己此前对陈丰所为着实过分。




重生在初唐 第309章 怪异的人
“当真料想不到,大司农年纪轻轻竟然已有如此心性,当初大司农初入朝堂,我还心有不服,如今方才知晓,陛下宏图大略,看人的眼光也是狠辣。”赵州心悦诚服的说道。
“这一点,几位大人可就猜错了。”陈丰笑着与众人解释。
“哦,错了?”不只是赵州,其他几位大人亦是一脸的不敢相信,素闻这位大司农胆子大,如今这是在反驳陛下的眼光了吗?而且还是看他自己的眼光,谁都能听出来,赵州方才明着是在夸赞陛下的眼光好,实际上还是在称赞陈丰有千里马之能,结果竟然被他自己反驳了,是不是有点玄幻?
至少他们几人是反应不过来了,到是一旁作陪的高士廉和杜如晦,笑的一脸的神秘莫测。
“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内情不成?”到底是赵州反应怪,瞧着杜如晦和高士廉的反应,就觉得其中应该是有什么他们这些人不知道的事情。
“这也要怪方知自己了。”杜如晦还没有解释,就已经将事情都推到陈丰的身上了。
陈丰闻言亦是满脸错愕,“叔父此言何意?怎的就怪方知自己了呢?”
杜如晦当然不会理会陈丰的反驳和不满,反而对着目瞪口呆的那几位说道,“诸位有所不知,咱们这位大司农,在陛下还是秦王,并未登基为帝之时就已经被盛赞为鬼才了。”
“鬼才?”刘奇楞了一下,之后说道,“大司农种种行事,也着实担当得起鬼才一称。”
关注点到底是不同,赵州口中所言,却是“大司农在陛下登基之前就已经为陛下效忠了?”
“哈哈!”这次倒是轮到高士廉一脸的得意了,“岂止是效忠!”后面的话没有说,也不好说。
然而在场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只这五个字之中,就已经能够听得出其中的端倪了,岂止是效忠?那便是说明陛下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这位的功劳只怕不小。
怪不得!怪不得这位一朝入朝,就得了曾经天策府属臣的那般支持,原来早已经是旧识。
在联想到秦王当初对待太子的态度大变,行事作风也与以前大不相同,甚至在最后关头抢先出手,只怕亦是这位的功劳。
能够说动陛下那般行事,又有着那样的功劳,这位在陛下心中的位置,绝对不低呀!想到最初他们竟然因为陛下重用这位而心有不甘,此时才明白自己到底有多鼠目寸光。
“诸位可曾知晓,陛下当初如何称呼先生?”高士廉又是一脸八卦的问道,看得陈丰一阵尴尬,从前怎的没发现这老头儿竟然是这样的性子呢,怪不得能将高冉养成那个模样。
“方知?”赵州下意识的说道,随后一惊,“不对!”
“方知今年多大年纪?”
“二十又三。”陈丰笑着看着这几人一惊一乍。
“方知最初跟在陛下身边的时候,可才只有十八岁哦!”杜如晦也跟着往出爆猛料。
十八岁!如果说当初才十八岁的陈丰跟在李世民的身边就已经能够有了扭转朝廷局势,改朝换代的本事,那如今?
“十八岁,未曾及冠!”赵州本也是在怀疑这般,既然当初陈丰还不曾及冠,那陛下自然不可能称其为方知,因为当初的陈丰还未有字。
“不知……”赵州有些犹豫,看向了杜如晦。
“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杜如晦却是看向了陈丰,开口问道。
看似没有回答,但其中的答案已然清晰明了,“先生!”
“如今私下里议事,陛下也偶有称方知为先生吧。”高士廉更是在一边添油加醋。
“好了,两位莫要吓唬几位大人了!”陈丰笑着阻拦了两人继续说下去。
然而即便陈丰这般阻拦,却并未反驳。
那也就是说,先生这个称呼是真的了!也对,纵算高士廉和杜如晦在李世民心里的位置再怎么高,也绝对不敢在背后编排陛下不是?所以此事极有可能就是真的。
听到这其中的关键,他们也才明白,为何当初朝堂之上,百官那般诋毁陈丰,唯独曾经的天策府属臣不曾说过陈丰一句不好,也明白了陈丰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能让陛下在一见之下赐官三品,更是明白了为何陛下在陈丰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况下还能力保。
原来这一切,早有缘由,只是他们这些人不曾真正将陈丰放在眼里。他们确实见过陛下唤陈丰“先生”,
只是当时的陈丰不过是酒楼的掌柜,陛下又是微服出行,所以大家也只当陛下是行事低调,却不想,原来陛下是当真唤这位为“先生”的。
“某还有一事不明。”
“赵大人请讲。”陈丰伸手延请。
“大司农既早追随陛下,为何……为何……”
“为何当初陛下登基之时,方知不曾入朝为官?”杜如晦笑着接过来,看着赵州连连点头,杜如晦才说道,“这位一心想着马放南山无战事,刀剑入鞘享平安,念着平凡度日,便谢绝了陛下的好意。若不是当时朝堂之上几件大事迟迟没有定论,陛下亦是没有办法请得动啊!”
原来如此!听闻此言,众人更是没有办法淡定了,原来这位的官职并非是钱财买下来的,而是陛下几次三番上门求来的,陛下好不容易求来的人,他们竟然千方百计的想要赶走,怪不得陛下会发那么大的脾气了。
一顿饭就在众人连翻的称赞和惊叹之中度过,最终将在醉霄楼的楼下与众人分开,陈丰朝着杜如晦和高士廉连连摇头,“下次再有这般的情形,两位可莫要折磨方知了!”
折磨吗?两人亦是苦笑,以陈丰的性子,只怕当真是折磨吧。
正当两人准备和陈丰解释的时候,却发现陈丰的目光朝着一个方向看过去。
“那个人,有点奇怪啊!”杜如晦首先看到了陈丰视线之中的那人,嘴里念叨着。
“是个怪异的人!”
至于怪异在哪里,高士廉和杜如晦皆是没有办法解释。
“不是大táng rén!”陈丰的眼神之中忽然带着点厌恶。




重生在初唐 第310章 欺师灭祖
“不是大táng rén?”杜如晦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陈丰,“什么意思?”
“走路的姿势看,这人应该是扶桑人。”陈丰的眼神越来越冷,看得站在他边上的杜如晦和高士廉一脸懵。
“方知是对这人有所了解?”高士廉试探的问道,说有所了解已经是在给陈丰面子了,其实最初他想要问的是,是不是和这人有什么过节,但是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
“没有,不认识。”陈丰的声音还停留在发现这个扶桑国来使之后的冰冷状态中,即便是面对杜如晦和高士廉也没有办法迅速将自己的态度和情绪转变过来。
“难不成是对陛下的安排有所不满意,如此也可趁着如今还没有定论,先去找陛下说明一番,毕竟现在你手头的事情也不少,临时换人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杜如晦也看出陈丰的心情并不好,当即开口安慰道。
“并非如此。”陈丰忽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只是对这个国家的人没有什么好感罢了。”
“莫不是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杜如晦紧跟着问道,他们在此之前可都没有见过扶桑人,结果陈丰一来就表现出了对这个国家的万分不满意,还扬言对这个国家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感,年纪轻轻莫非就已经有这样的见识?能够知晓扶桑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性格,还是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略微有些了解。”陈丰说话的时候颇有一些咬牙切齿的味道,“平心而论,这个国家的人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人。”这话应该能够算得上夸赞了吧。
“善于学习?”
“没错,他们很乐于学习。”陈丰点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如此,为何方知会对他们没有好感?”两人对陈丰的理解不少,知晓陈丰的为人,对于这种好学的人,应该有数不清的好印象才是,怎么如今竟然好像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好印象呢?能说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岂不快哉这样的话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好学的人态度不好呢?
“不过他们更擅长的是欺师灭祖!”陈丰幽幽说道,这会儿,他的态度已经转变过来了,三人脚下没有停歇,一直跟着那个扶桑人,陈丰是下意识的行为,看见这人之后他就觉得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从前都不曾在长安城之中发现扶桑人,如今正是扶桑使者进京之前,就在长安城之中发现了扶桑人,这一点本能的让陈丰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1...8283848586...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