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色声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狗尾巴狼
夏商皱了皱眉,他虽不在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但有些小角色的画面感太强,过于碍眼,不管什么人心里总有几分不爽的。
夏商正准备做点儿什么,后面又传来了喊声:“夏大人,夏大人……”
隔着老远都能听到这喊声里面充满的真切之情,那卑微的感觉宛如朝圣。
小吏后背一阵鸡皮疙瘩,心说这声称呼堪称集溜须拍马之精华,肉麻程度远远超过自己见到一些大官的时候。
也不晓得礼部衙门里面何时出了这么一个英雄人物,自己应该提早知道的才对。
小吏心中许多疑惑,回头去看,竟是尚书大人一步三踉跄地跑了过来,尽管累得气喘吁吁,但脸上的笑容依旧给人如春风般温暖的感觉,口中还不断回荡着先前那三个字。
“夏大人!夏大人,小夏大人请留步。”
这声音,层层递进,充满激情,完全跟小吏不是一个层面的。
听到这声音,小吏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小吏,而尚书大人却已经是尚书大人了。
今天,小吏是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热情洋溢。
可是,尚书大人喊的夏大人是谁?
夏大人?
翰林院编修夏商?
夏商夏大人?
难道尚书大人是冲着这个夏大人来的?
这不可能!
一个翰林院编修而已,连品级都没有,编外职工,外聘笔杆子而已。
自己虽然是个礼部的小吏,但好歹是有正式编制的,日后下派地方也算是个从八品。
而尚书大人是什么品级?
正二品大员!
能让尚书大人这么殷勤的,天下除了丞相、皇子、皇上,还会有谁?
小吏的脑中思绪如电,飞快地闪过了好多念头,还没等他想明白,自己就被尚书大人一把揪住了胳膊,猛地一把被甩在了后面。
而尚书大人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献媚似的凑到了夏商跟前,嘿嘿笑着:“小夏大人,初次见面,下官实在是鲁莽了。”
小吏被尚书大人一甩的时候没有跌倒,却在尚书大人自称的“下官”二字下,跌坐在了地上。
什么情况?
尚书大人对着一个翰林院编修自称下官?
这根老虎对老鼠下跪有什么区别?
这回是真的刷新了小吏的世界观,这根本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尚书大人为何如此殷勤是猜不透,但小吏隐隐感觉情况不太妙,自己似乎是得罪了招惹不起的人物。
夏商没看小吏,看着面前这位中年官员,有些疑惑:“大人是……”
“下官礼部尚书董国近。”
“原来是尚书大人,不知尚书大人您这是……”
“实不相瞒,下官早就想结交小夏大人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今日得到消息说小夏大人是作为接待大臣要来一起讨论太子婚礼的事情,下官就早早赶来了,没想到还是被小夏大人先来了一步。本该是下官出来亲自迎接的。”
“尚书大人客气了,下官不过一个翰林院编修,哪里受得起尚书大人的亲自接待?”
董国近跑了一通,说话又太快,感觉有些不够气,喘了喘,对着想夏商笑:“大人真是说笑了,当初大人身为都察院首座之时,在朝堂之上与太子针锋相对那是何等的威风?满朝文武都与大人为敌,最后大人不还安然无恙地抽身事外?当时下官就在朝堂上,夏大人的风采可是全都看在眼里的。”
“那是以前,现在已经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了,根本不入品级,连你们礼部的小吏都能呼来喝去的。”
夏商说着,回头看了看后面一点的小吏,“是不是啊?”
小吏隔着一点距离,听不到夏商先前说的话,也不知道对方在问自己什么。
不过看到夏商朝自己笑,也是心虚地陪着笑脸。
这位董大人自然是明白夏商的意思,回头阴冷地看了小吏一眼:“小夏大人放心,这不长眼的东西以后会有的受了。”
夏商本想默认下来,但想着那小吏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惹得自己不爽而已:“不必了。”
“是是是……小夏大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来来来,咱们一起去衙门里面。”
在董国近的亲自接待下,夏商到了礼部的偏厅等候。
正如董国近刚才说的,夏商他们来得早了些,偏厅没有其他人。
董国近也正好借机个夏商套近乎。
外面的小吏不知道夏商的名讳不要紧,堂堂礼部尚书怎会不知道夏商的风光史?
在京城官场,但凡是一线的大人物,没有一个不知道夏商的。
这个小夏大人几乎把皇室成员斗了一个遍,把整个朝堂都得罪了,居然还活得好好的。
这需要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到如此?
要不是之前夏商大闹京城,董国近的顶头上司,上一任的礼部尚书还不会那么早下台,他也没机会上位。
他现在的地位可以说跟夏大人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董国近的心里,夏大人不仅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他的福星,自然是要好好亲近亲近的。
权色声香 第1553章 董国近
第1553章 董国近
董国近以四十岁的年纪当上尚书位置,属于十分年轻的朝廷大员。
属于近年来新生代官员的代表,和当下在朝官员一比,同年的比他品级要低很多,同级的都要比他长二十岁左右。
熟悉官场的人知道,一旦朝堂上出现这样的官员时,便是一朝官员即将换代的开始。
所以在朝的老一辈官员对这样的人物都很警惕,甚至可以说十分敌视。
而董国近又是寒门子弟,至少追溯三代之前,董国近的家族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从爷爷开始踏入官途,然后到父亲,现在到了董国近。
董家为官胜在圆滑,董国近更是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不显山不露水,缓步提升。之前任职礼部侍郎,代尚书职。因上一任的礼部尚书年事已高,经常得病,所以董国近是以侍郎的职位做尚书的工作。
可在此之前,因为夏商带领都察院把上一任礼部尚书的儿子给杀了,所以礼部尚书在夏商入狱后一直想要给夏商安上一个重罪,结果把皇后惹毛了,找了个借口逼他告老还乡,最后这个尚书职位自然而然地到了董国近的头上。
董国近是聪明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知道自己大祸将至。
如今皇上身体状况不稳,太子之选刚刚换人,经过上一次的京城杀人夜,三省六部之中官员空缺很多,老臣们都忙着重新分派自己的人手,一方面算是稳定朝堂,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自己的权力。
礼部群龙无首,其中必然有着其他大臣安插的暗线,他这么一个没有背景的年轻尚书,谁肯放任其做大做强?
到了董国近的位置,已经不是能左右逢源的了,他已经站在了群山中的山巅某处,藏是藏不住了,剩下的只有和敌人争锋相对。
而他的敌人,就是当朝的元老们,他必须开启朝堂换班的第一道岗,只有自己站稳了,才能促进朝廷进行大换血,而那些元老们显然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练手起来对付他这个过于年轻的礼部尚书。
这是一场逼迫董国近的没有退路的战斗,而他从以往的经历开看,似他这样没有靠山的出头鸟都不会有好下场。从历史来看,能开启朝堂换血的人必然有着大家族的支持。可董国近根本不具备这一项最基本的条件。
所以,董国近最近是坐立难安,直到他得知此次朝廷下达的任务中会跟前任的都察院首座相见时,心里才多了希望。
董国近希望得到夏商的帮助,至少能在他感觉到危机的时候拉他一把。
作为回报,董国近会把身家性命都压在夏商的身上。
“夏大人,其实下官对您是仰慕已久了,今日得见算是圆了下官的一个梦想。”
从一开始夏商都觉得这个尚书大人有些浮夸,坐到了位子上觉得更甚了。
“尚书大人,我可担待不起您这般称呼。而且,我也没什么好仰慕的。”
“此言差矣,就以年纪而论,下官曾以为自己以此年纪坐上此位置已是难得,可一见夏大人年轻轻轻就统管都察院十二司,相比之下实在是令人汗颜。”
夏商不太喜欢这样的对话,直接开口道:“尚书大人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不必这么客套,我也不是一个正经当官的,喜欢职来职往。”
董国近尴尬一笑:“那……那下官就直说了。下官这个尚书之位得来实属无奈,如今朝堂之上,各个大员对着下官虎视眈眈,而下官身后却毫无依仗,只有一个有名无实的名号而已。”
“那又如何?”
“在朝为官,重在聚合,只有抱团一起方能在位更久。下官是想跟着夏大人……”
“等等……我现在只是个编修,没品级的,尚书大人的位子需要跟着我?”
董国近再一笑,这一次却多了三分自信:“夏大人现在虽只是编外闲职,但下官敢断定,夏大人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当然是从夏大人大闹京城后遭受的种种待遇来看。”
“怎么说?”
“首先,夏大人掌管的都察院不是一般的衙门,虽然现在不是都察院首座了,但大人在都察院之中必然有着自己的可控力量。正因为这股力量,所以朝堂之上没人敢对大人如何。而且,皇后娘娘十分看重大人,下官研究过大人的种种经历,下官推断皇后娘娘除掉大人的都察院职位,是想换个身份让大人光明正大的入朝为官。
眼下皇后娘娘依靠朝廷各方势力的相互敌视而暂时控制大权,但皇后娘娘终究没有自己的力量,大人很年轻,用来牵制朝中元老最合适。扶持大人是皇后娘娘的必然之选,如果下官猜得不错,此次两国联姻,若婚事顺利举行,皇后娘娘就能顺理成章地给大人一个官职。日后的提拔必然也不会少。跟着夏大人一起,下官自然也能沾沾光。”
夏商看了看这个董国近,心说还真不是一般人,难怪能当上尚书职位。
“等等……”夏商忽然捕捉到了话中问题,“你研究过我?”
董国近鞠了一躬:“哎,下官也是被逼无奈。想要再朝堂上活下去,自然是要多看多想。下官也想过投靠其他人,但现在都是老一辈的人物当权,谁会支持一个将来会推翻他们的年轻官员掌权?
只有小夏大人与众不同,您才是真正能逼迫朝堂大换血的人物。下官能跟在大人背后推波助澜已经十分有幸,可不敢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董国近是真的有些心思,将来肯定不是个一般人物,但夏商是从不随意承诺的,这时候自然不会给对方任何答复。
董国近等不到夏商的表态,外面又听到脚步声传来,知道是有其他官员进来了。
董国近知道跟夏商独处的时间不多,赶紧说:“小夏大人,将来您入朝为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您在朝廷得罪的人太多,很少有人会真心帮您。但下官不同,是朝廷中唯一一个还算年轻的新生官员,你我联合是时势所趋,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权色声香 第1554章 合作之前
第1554章 合作之前
夏商压根儿没想到来礼部走一个过场会遇到这种事情,甚至都不知道皇后削了自己都察院职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光正正大的官职。
但听董国近一说,觉得他的分析有几分道理,琴筝那边还真有可能是盯着自己完成接待大臣的任务后给自己一个位置。
如果董国近说的是真的,琴筝的确是在安排自己入朝为官,夏商还真没做好准备。
首先,夏商现在正处于最迷茫的时期,跟着琴筝的安排当官倒是免去了夏商思考自身的纠结。
当官这件事,本身是没有好坏的,只是这并非夏商一开始所想要的生活。但现在的夏商早就看开了,这时代哪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跟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不过是是随波逐流,跟着天下变更而活罢了。
如果要当官,以夏商现在再朝堂上的名声,那肯定会被当朝所有的官员当成靶子。在朝堂上当官跟在都察院完全不同,朝堂之上,一切将就规矩,照着以前的性子胡来可不行。
夏商是个新手,朝堂之上没有人可不行,虽说他跟丞相有些交情,但也不清楚对方到底算不算朋友,毕竟自己只是个诱骗人家女儿的混账,保不准看到夏商当官,心里还想着阴一把呢。
想到这里,夏商的心思有些松动了,正要给董国近一个答复。
外面一脸进来了五六个人,穿着一身官服,见到董国近之后都是拱手一拜,说了一声:“见过尚书大人。”
董国近是聪明人,不会在这些不入流的官员面前表现出对夏商的热情的,立刻板起脸,恢复了上位者的姿态。
之后就是关于婚礼的事情讨论,虽说不至于大办特办,但总会是一场全国关注的大事。
这其中有很多事情要准备,夏商听到繁琐的事情都觉得昏昏欲睡,好在他不是主要工作人员,只是负责代表大华跟倭国使团进行沟通。
一开始众人讨论的传统礼仪、物资采办、人员安排等等,夏商没怎么听,倒是在最后时刻,由董国近提议,在倭国公主的安置问题上,感觉在这样的时候安排在太子府有些不合规矩,应该送回倭国使团。
这件事让众人都有些吃惊,感觉这个新上任的尚书大人行事是不是太大胆了?
要知道,倭国公主是太子亲自带人给救回来的,又是太子亲口说要让公主住在太子府的。
虽然是不合规矩,但也是皇家的私事,如果说国家颜面,当官的有几个真正在乎国家的颜面?
说到底,此事不合规矩,但跟这里的人无关,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件事去得罪太子。
但是的,董国近却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尽管有人提出异议,他却毫无改变的意思,举着国家颜面的大旗,大有的一副无需商量的意思。
董国近是这里最大的官儿,品级别眼下的人搞了三四等。
既然尚书大人作出决定,在场的还有谁敢反对?
就算董国近在朝中孤立无援,那也不是这些三流官员能左右的。
一个时辰后,各部官员对于太子婚姻的事情的商议已经告一段落。
所有人都分开各自去准备,而董国近也第一时间要去拜访太子,准备将倭国公主接回倭国使团。
要把倭国公主接回倭国使团,夏商这个接待大臣自然是要跟着去。
一开始夏商还不明白董国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总不至于是为了制造跟夏商单独说话的情况吧?
等人都散了,夏商看着董国近忽然又恢复了一脸谄媚的样子,心里才意识到这个人远比想象中的心思深远。
既然是一个心思甚远的人,夏商也就要想得远一些。
思绪在脑中一闪,心里还真猜到了董国近的打算。
这时候去太子府要公主,无疑是跟太子过不去。官场上谁不知道,太子为了留下倭国公主可是跟倭国使团差点儿翻脸的。
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一定要把倭国公主留在太子府,但谁都清楚太子对倭国公主是很看重的。
一个新上任的尚书,屁股还没做热乎就去跟太子刚正面,那可是当今天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这不摆明了是给自己的前途添堵吗?
但董国近这么做还正是为了给自己的前途添堵,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官途顺风顺水。
董国近担心的不是太子,而是那些把他视作眼中钉的上一辈元老,那些还留在各部要职上,将退未退的老人。
他这么做还要给所有人都看看,他董国近不是什么改朝换代的排头兵,他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
先把太子给得罪,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将来的前途不好,就算太子上位后,要更换朝廷官员,第一个也要换掉自己,你们这些老前辈不要一直盯着我。
这办法跟普通百姓应对征兵,自己把自己腿打断的狠人一样。
现在夏商是越发觉得此人不简单了。
正想着,董国近笑眯眯地到了夏商面前:“小夏大人,您想好了没有?下官可是真心实意愿意给小夏大人鞍前马后的。”
“如果没有去太子府要人的插曲,我倒是真有心跟你合作。但尚书大人忽然来了这么一出,让我有些动摇了。”
董国近一听,脸色一变,显得多了几分着急:“诶诶诶……大人,这是哪里的话?下官这么做也是事出有因,并非是下官脑子不好非要跟太子……”
“我知道你的心思。”夏商打断,“但正因为清楚你的心思,所以对你这人就要多观察一下了。毕竟像你这样的人物,有时候的确是很好的助力,但有时候也会反咬我一口。”
“哎呀!天大的误会啊!下官……下官……”
董国近急于解释,但两人已经走到了门口。
刚才的两个小吏看到夏商和董国近一起,表情和之前截然不同了。
董国近知道跟小夏大人深入交流的时间不多,不能总在人面前露出这么一副姿态,只能将一肚子的话埋在了心里。
车马已经停在了外面,只要一句话,队伍就可以往太子府去。
上车之前,夏商忽然开口:“合作可以,在此之前帮我安排一件事。”
权色声香 第1555章 耐性
第1555章 耐性
半个多时辰,礼部尚书的队伍到了太子府门口。
人不多,几个随从,两辆车驾。
队伍在进入太子府的街道时,所有人都下车步行。
而太子府的人早早地得到了消息,派人过来迎接。
只是听说太子不再府上,要董国近等一会儿。
熟悉套路的人都知道,这是太子要把礼部尚书晾一会儿,显然是在得知了对方来意之后应对的手段。
虽说是礼部尚书,但在太子的府上可受不到什么好脸色。
包括夏商和随行的春田在内,所有跟着董国近来访太子府的人都被带到了府中休息。
董国近和夏商被送往客厅等着,两人坐在椅子上,春田站在夏商身后,一直默不作声。
本以为太子只会晾着众人一两个时辰,可转眼间正午都过了,董国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外面却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只是看到今天的太阳是越发晴朗。
在太子府中,董国近没有跟夏商说过话,一直闭目养神,显得很有耐心,连肚子在叫唤都毫不理会,也见不到丝毫着急的神色。
夏商也不急,他有底子,一两天不吃东西也没问题,只是屁股坐得有些麻木了,于是站起身,先活动了一下筋骨。
春田早已经不耐烦,也不站在夏商身后了,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无聊地打着哈欠。
见到夏商起身,春田赶紧拧着眉头过来:“在这里干什么?可以走了吗?”
“又没人逼着你一定要在这里,你等不及了可以现在就离开。”
春田无语,又闷闷地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动静的董国近终于睁开眼睛看了看春田,或许已经从对方的口音中听出了她的身份。
夏商没在理会春田,看向稍有动静的董国近,发现这人已经又闭上了眼睛,那副姿态还真是不等到太子出现不罢休的样子。
接下来,夏商算是真正领教到了董国近的耐性。
不仅是中午过了继续等,这一次居然直接等到了傍晚时分。
眼下夕阳西下,太子府内依旧没有任何动静,随行来的人都已经按耐不住了,整整一天,太子府连口水都不给喝,这谁受得了?
之前被安置在客厅不远的闲置房间休息的人来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劝说尚书大人先走了,这种情况傻子都知道是太子在下逐客令。
但董国近的态度不变,只是回答一个“等”字。
到了这时候,太子府的某处又飘来了肉香,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太子府的下人边走边抹嘴角的费油,可把这些礼部的小吏折磨得死去活来。
客厅内倒还是安静,春田没有不耐烦,那是因为她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夏商心里多少有些不耐,但他很好奇这个董国近之后还会做什么,也就耐着性子继续等。
直到外面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客厅外面终于传来了声音。
“董尚书,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外面,李向阳小跑着冲进屋子,身上的外衣连腰带都没系上,头发也散乱着,显得很着急,同时脸上睡眼惺忪,看上去像是刚刚起床。
董国近马上睁开了眼睛,立刻起身,很精神地对李向阳行了一个大礼:“下官参见太子殿下。”
“董大人免礼。”李向阳很客气地扶住了董国近下拜的姿势,望着客厅的上位走去,忽然看见董国近身后起身的夏商,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显然,李向阳没想到夏商会跟董国近在一起,但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就能知道原因。
董国近负责婚礼的准备统筹,夏商是接待大臣,这两人走在有一起,又同时出现在他太子府并不奇怪。
想明白这一点,李向阳表情逐渐镇定,不紧不慢地到了主位坐下,笑着指了指董国近的位置:“这里不是朝堂上,董尚书不必过于拘礼。”
“谢太子赐座。”
董国近刚回到位子上,李向阳就解释:“实在不好意思,本殿下昨夜失眠,今日睡过了头,下人们不忍心打扰,一直没通报尚书大人拜访。这不,本太子刚一睁眼,就接到消息,匆匆忙忙地赶过来了,连衣裳都没穿好。尚书大人,您没等太久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