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孙福民这话虽然有点呛耳,但道理是没有错的。
你又不知道“珠联璧合”的配方,你怎么知道向南的这种修复溶液的配方,是跟“珠联璧合”一样的?
既然不能确定配方是一样的,那就同样不能确定这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的修复手法!
这是我学生自己琢磨出来的修复手法,荣誉是我学生的!
当然,也是我这个老师的!
孙福民一脸洋洋得意,看着一旁沉默不语的刘其正,眉头挑了挑:
装什么深沉啊!该你给我学生出头的时候,居然装哑巴了。
哼,就这样还想抢我的学生?
门都没有!
也不知道刘其正是知道了他的心思,还是自己想清楚了,这时候他也开了口:
“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已经失传了,所以不管这是不是‘珠联璧合’修复手法,这都是向南自己琢磨出来的,这种修复手法的命名权和所有权都属于向南,这一点毫无疑问。”
齐文超站在一旁,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问题,确实要明确,免得以后揪扯不清。”
“这还有什么可明确的?”
楚天遥向来都看好向南,此刻自然也是向着他,说话毫不客气,“京派绝技谁都知道已经失传了,向南就算是鼓捣出来了‘珠联璧合’,那也是他的‘珠联璧合’,和京派绝技没有丝毫关系!”
熊禀生听了这话,脸上神色颇有些不自在,但是没办法啊,谁让京派自己不争气,没人能把失传的绝技给鼓捣出来呢?
现在向南搞出来了,那毫无疑问,不管叫什么,肯定不叫京派绝技了。
刘其正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便笑了笑,问道:“向南,你来给这修复手法取个名字?”
向南想了想,说道:“既然熊老之前说,这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不如就叫‘珠联璧合’吧。”
本来这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向南也不好真的篡改了它的真名字,要不然,怎么对得起当初对京派传人薛钊博承诺的那句话——“您的不舍,我来传承”?
孙福民一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这不是京派绝技,取这个名字,不是抹杀了你的功劳?绝对不行!”
孙福民都快气死了,这个傻学生,怎么那么笨?
研究出了一种修复手法,这是多大的事?
这可是能够名留文物修复史册的大事啊!
用了别人家的名字,岂不是把功劳拱手让人了?
坚决不行!
打死也不行!
“不如,我加两个字吧。”
刘其正也觉得直接套用有些不妥,便笑道,“就叫——向氏‘珠联璧合’!”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听起来更牛逼(求订阅!求月票!)
“向氏‘珠联璧合’?”
孙福民喃喃了一句,脸上的皱纹忽然笑成了一朵老菊花,“这个名字不错,不错!刘老哥啊,没想到你取名字还有这么高的天赋!”
向氏“珠联璧合”,这名字多高大上啊!
说不得等到下一次文物修复专业的教科书改版之时,直接就记载进去了。
而且,还会有作者介绍:向南,金陵人氏,师从古书画修复专家孙福民……
咳咳咳!
孙福民乐得都有点找不着北了。
向南迟疑了一下,说道:“这不大好吧?”
“这有什么不好的?”
刘其正摆了摆手,阻止了还想继续说话的向南,笑道,“一个名字而已,这么纠结干什么?”
向南只好作罢,心里默默地对薛钊博说了一声“抱歉”。
我把修复手法传承了下来,但没能传承下来名字,这应该问题不大的吧?
正想着,刘其正又问道:“我听小钱说,你打算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公开?”
“嗯。”
向南点了点头,一脸肯定地说道,“我一个人掌握这技术,只能修复一部分文物;可如果大家都掌握了这技术,那就能够修复大量的文物了。”
“咱们文物修复师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如果还把一些技术藏着掖着,不肯传承下去,那么这些技术就会像当年的京派绝技一样,慢慢地都会失传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向南话音刚落,从门外就传来了一阵叫好声,大家转过头一看,只见一位精神矍铄、身形瘦削的老头缓缓地走了进来,他一脸满意地看着向南说道,
“小伙子,你说得太好了!发明技术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给人用的,如果只是藏着掖着不用,那就失去了技术的价值,早晚都会失传掉!”
刘其正一见这老头,顿时就乐了:“老江,你跑我的地盘来干嘛?怎么着,闲着没事干了?”
老者顿时笑了起来,指着向南说道:“我本来没打算过来的,可我听说,我的学生重现了古书画修复中的京派绝技,那当然要过来看看了!”
“你这老头!”
刘其正拿手指了指老江,笑骂道,“之前跟你说向南想拜你为师,你还扭扭捏捏的,现在一听向南这么厉害,就自己跑过来了!”
向南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这老头,原来是江易鸿!
他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江老师,最近一直在忙着修复纸质文物,来了魔都也没能去拜访您,实在是失礼了。”
“呵呵,有什么失礼的?”
江易鸿笑呵呵地摆了摆手,说道,“你要是放着这些文物不管,先去看我老头子,那才是失礼呢!行了,我就是来看看,我那边不用急,等你忙完了,再过来一趟吧。”
说完,他也不多停留,转身就走。
他目的很明确,就是来看看向南,先确定下师徒名分就好了,免得被别人抢走了。
他是国内古陶瓷修复第一人没错,但既然有第一人,那就有第二人,第三人啊,人家的水平也不见得有多差的,这要是听说向南想学古陶瓷修复,跑过来把他给收走了,那自己怎么办?
有时候,矜持也是需要看对象的!
比如向南这种天才,你多矜持一会儿,说不定就不见了。
还是先确定了师徒名分,这样自己才会安心一点。
等江易鸿走远了,刘其正等人又说回了正题:“既然向南已经决定公开了,那就公开好了。不过,我觉得既然要公开,那干脆就隆重一点,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就公布出去了。”
孙福民立刻接口道:“没错,得把国家文物局的领导请来,这可是大事!”
“官方领导是要有的。”
齐文超点了点头,又说道,“但我觉得,那些各派如今的传人,最好也都通知一遍,来不来,就由他们自己吧。”
楚天遥也说了一句:“国家级专家就那么些,都喊过来好了,反正这么长时间都没聚过了,干脆趁这个机会聚一聚,看看这些老骨头还剩几个。”
向南站在一边听着,颇有些无奈。
这事闹的,怎么好像感觉跟我没什么关系了呢?
我才是主角好不好?
我这锅里的水都快熬干了,还让不让人修复古籍了?
他转头看了一眼钱昊良和张铭,这两人也跟个企鹅似的,伸着脖子站在那儿,颇有点不知所措。
现在该干什么?
我们还修不修复古字画了?
谁来照顾一下我们的情绪?
在一群老专家们面前,他们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别说他们了,就是向南这个萌新专家,也有点说不上话。
级别相同?
级别有什么用?这是个讲究辈分的行业!
过了好一会儿,刘其正等人仿佛才刚刚想起他们,他转头对向南等人说道:“我这一兴奋,把正事都差点忘了!向南,你先修复一本古籍书页试试效果,千万别到时候出了问题,闹出了笑话!”
众人一听,连连点头。
之前钱昊良虽然说了,向南用这个方法修复了慈禧太后的一幅画作《大富贵》,但毕竟没人亲眼看到。
还是要先修复一本古籍看看效果再谈其它,可千万不能闹笑话。
“好。”
向南点了点头,招呼常悦等人将锅里的糊状物用容器盛起来,然后拿起毛笔,一张接一张书页,开始修补。
由于之前向南早就跟常悦等人说了要点,三个人也能做这事,说起来也不复杂,做起来就更简单了。
不到一个小时,向南带着三个实习生就把其中一本古籍的书页修补完了。
等到书页上修补上去的纸浆略略有些干之后,向南便用小喷壶将所有书页都喷湿润,再一一在干净的纸张上叠好,放入压书机里压平。
这事说来简单,实际上也很耗时,光是压书,就要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老专家们早早地来到了修复师里,亲眼看着向南把书页从压书机里取出来。
此时再去看时,整张书页完整无缺,甚至连颜色都是一模一样,丝毫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熊禀生见状,又是欢喜又是心酸,这,这就是京派失传已久的绝技啊!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京派的人努力了几十年,都没能复原这项技术,如今却被一个苏派的小年轻给鼓捣出来了。
不仅鼓捣出来了,还把名字都给抢走了。
悲哀啊!
刘其正却是不管他,大喜道:“好!好!这下可以放心把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喊来看看了!”
说着,他又转头对向南说道,“其它纸质文物揭完命纸之后,停留在画芯修补这一步骤,等各方人员到齐之后,再统一操作!”
“好。”
向南一听就明白了,刘其正是想将这批文物当作修复样本,来向各方人员演示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
这样也好,免得到了那个时候,又要专门去找样本,省了大家的事。
刘其正吩咐完向南之后,又转头对大家说道:“通知各方人员的事情,就由我们魔都博物馆来负责,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暂定于11月1日在魔都体育馆进行,这个场地什么的,我们也会派人去协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大家想了想,好像也就这些事了,他们要做的,就是待在魔都玩几天,直接等大会开始就好了。
“全球公开?有这必要?”
孙福民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他皱了皱眉头,问道,“外国人里面,又没有华夏古书画修复师,现在在国外博物馆里面从事这一行的,大多是从国内挖过去的。”
“这个你就不懂了吧?”
刘其正得意地笑了笑:“难道你不觉得全球公开大会,要比全国公开大会,听起来更牛逼一点吗?”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方云动(为盟主二十四橋明月加更1/3)
几个老专家站在一起这么一合计,分分钟就决定了文物修复界里的一件大事。
等事情全都差不多敲定之后,老专家们就离开了修复室,各忙各的去了。
向南和钱昊良,还有张铭三个人相互看了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能说什么?
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让老专家们说完了,还让他们说什么?
向南想了想,最后还是说了句:“先把所有待修复的纸质文物,都揭裱了吧,画芯就暂时不修补了,等那个什么大会开始的时候再说。”
向氏“珠联璧合”……
自己说出来的话,那感觉一定很羞耻吧?
向南摇了摇头,迅速将这可怕的想法甩出了脑海,又吩咐实习生去外面拿一幅还没有开始修复的古字画来。
既然两本古籍现在不能修补书页,那就修复古字画吧,就当给实习生上教习课好了。
这么想着,向南的心绪顿时安定了下来。
只要不闲着,能安安静静地修复文物就好。
其他的事情,管那么多干嘛呢!
……
向南带着三个实习生继续埋头修复剩下的纸质文物,魔都博物馆文保中心的办公室里,却是忙成了一片,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往全国各地打了出去。
孙福民却没有在这里,他跑回了宾馆,给自己泡了一壶好茶,然后挑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拿着手机打电话:
“老钟啊,我,孙福民!”
“什么事?告诉你一件大事,十一月一号,也就是下个星期六,魔都博物馆要召开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
“京派绝技?不不不!是向氏‘珠联璧合’,效果相同,但是配方不一定相同,是那个全国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向南搞出来的!”
“他啊,咳咳咳,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学生!”
“……”
“喂!老柯,我是老孙啊!”
“我通知你个事,我那个不成器的学生,对对对,就是那个向南,他搞出来了个向氏‘珠联璧合’,准备在魔都搞个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
“十月一号,你一定得来啊!”
“……”
不止是孙福民,刘其正、齐文超、楚天遥等人,都在给自己相熟的文物修复界专家打电话。
之前楚天遥说的话没错,趁此机会聚一聚,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天南海北地跑几次?
说不定下一次再聚,就忽然少了几个人了。
当然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也是很能撩动人心的,听到消息的人,都会往魔都这边赶。
……
长安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中心。
一个头发花白,面色黝黑的老头,正拿着放大镜观察一幅古画画芯的纸张纹帘。
这老头不是别人,真是当初参加国宝《千里江山图》修复讨论会的专家之一,陈天寿。
作为古书画的修复师,对古书画的真伪鉴别,也是有一手的。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鉴定水准,不比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鉴宝专家们弱,甚至从某一方面来说,比那些专家还要更权威一些。
此刻,陈天寿正是通过纸张的年代,来鉴别这一幅古画的真伪。
他正看得仔细,忽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紧接着一个轻柔的声音传了过来:
“爷爷,魔都博物馆方面传来消息,那个向南,将会在十一月一日在魔都举行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
“向氏‘珠联璧合’?向南自己研究出来的修复技术?”
陈天寿拿着放大镜的手颤了一下,紧接着伸直了腰,转头吩咐道,“去订两张明天到魔都的飞机票,你回去收拾一下,到时候陪我一起去!”
“好的,爷爷。”
门又被人轻轻带上了。
陈天寿回想起向南当初在京城时的种种惊人表现,那张黑脸也忍不住抽了抽,喃喃道:“向氏‘珠联璧合’和京派绝技有关联吗?这小子,有点意思。”
……
奉天故宫博物院,原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其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华夏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奉天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刻,在奉天故宫博物院里,一个身材高大,长着一张国字脸的老人,正拿着手机在打电话,声如洪钟:
“老刘啊,好久都没听到你的声音了,我还以为你已经下去了呢,哈哈哈哈!”
“你说我?我身体硬朗着呢,一顿饭能吃五个大馒头,外加半斤牛肉!”
“上次京城故宫那边要修复《千里江山图》,我接到电话了,可我老婆子病了,要开刀做手术,我实在是走不开啊……哦哦,不碍事不碍事,就是有点胆囊结石,把胆割了就没事了!”
“你说什么?京派绝技‘珠联璧合’重现了?不是京派的,是向氏的?”
老人原本就很大的嗓门,一下子又提高了八度,“什么什么?还要全球公开技术?真的假的?!你,你等我,下午有飞机的话,我下午就过来!”
挂了电话,老人看了看左右没人,大吼了一声:“小李子!赶紧打电话给我订下午去魔都的飞机!要快!”
小李子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过来:“哎,我知道了!”
老人是奉天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中心的老专家,名叫沈熙文,和刘其正等人都是同一辈分的人物了。
沈熙文名字文绉绉的,人却是显得很粗犷,不管是说话,还是平时行事,都是大手大脚,随性得很。
但实际上,他在修复古书画时,却和平日里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小心谨慎得仿佛是在豆腐上雕花一般。
沈熙文让小李子去订机票之后,独自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忽然他站住了脚,抬手猛地一拍脑袋,颇有些懊恼道:“怎么就给忘了?那向氏,可不就是近日名声鹊起的向南嘛!”
……
蜀省博物馆里,一位老太太坐在沙发上,凝眉沉思。
老太太名叫罗雅琴,今年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她是蜀省博物馆古书画修复方面的老专家,同时,她也是古书画修复蜀派的传人。
就在刚才,她接到了一位好久不见的老姐妹楚天遥的电话,还告诉了她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京派绝技“珠联璧合”重现于世了!
只不过,如今不再称呼为京派绝技,而是向氏“珠联璧合”!
更让她吃惊的是,这个向氏,居然就是前段时间,名震文博界的向南,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
楚天遥说,十一月一日,魔都博物馆将举行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希望她能去参加。
听到这个消息后,罗雅琴已经让人订了机票,准备连夜赶赴魔都,她要趁着大会开始之前,亲自去见一见这个向南。
因为,蜀派也是有绝技的,那就是“借尸还魂”。
这项绝技,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
然而,时至今日,这项绝技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失传了很多年。
向南能让京派绝技重现于世,那么,他有没有可能也让蜀派绝技再现人间?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看起来像傻子吗(求订阅!求月票!今日三更)
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这个消息,以魔都为原点,向着四面八方传递出去。
不止是蜀派的传人得到消息后,连夜赶赴魔都,其他各个派别的传人,诸如津派、杨派和苏派,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第一时间订了机票,要赶赴魔都一睹盛况。
各个博物馆的古书画修复专家们,也都带着人,纷纷朝魔都汇聚。
业界人士关注无比,媒体也是蜂拥而动!
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古书画修复技术?
这种新的修复技术被命名为向氏“珠联璧合”?
向氏“珠联璧合”和京派失传已久的绝技“珠联璧合”有什么关联?
……
这一个个问题,都是文化界里的大新闻呀!
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的编导王俊,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淡然一笑,二话不说,带着一个摄像记者,扛着摄像机,就直奔机场去了。
他去哪里?
当然是魔都了!
上次京城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图》特别展览时,王俊就给向南做过一次访谈节目,在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向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果然,这才分开没多久呢,他就捣鼓出大事件来了!
国内古书画修复行业,一直沿用着古老的人工修复技术,几千年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反而还有些退步。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有些神乎其技的绝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古老的技艺在失传,新修复技术的研究又迟迟打不开局面,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可现在,一个年仅21岁的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是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的向南,居然研究出了一种和京派失传已久的绝技“珠联璧合”同样效果的修复技术,这岂能不让人震惊?
向南是如何研究出这种古书画修复技术的?
他到底经历多少次失败才让这技术完美呈现?
他又为什么愿意将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技术,向全球公布?
“这一定会是一个好新闻!”
在前往京城国际机场的路上,王俊想起向南那张略显稚嫩又棱角分明的脸,脸上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
……
在各方为了参加这次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全球公开大会,而纷纷汇聚魔都之时,向南正带着戴旭刚、康正勇和常悦,在修复室里修复一幅古画。
向南没有动手,而是让他们三个人清洗古画的画芯。
“你们学到哪一步了?”
向南负手而立,一边观察着他们的洗画动作,一边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