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古代没有钟表,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懂得计时,在周代就已经有了计时官吏挈壶氏,他管理的挈壶,便是一种带有提梁的计时器,不过,这种计时器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在古籍当中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说明。
根据史书记载,最晚到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计时器,并且建立了报时制度。
这种计时器,由漏水壶和漏箭两部分组成,通称为“漏”,漏箭上有刻度,表明昼夜时间,也称刻漏。因为漏的形状,最初似壶,又称漏壶,又因为漏多用青铜制,也称青铜壶。
漏的计时,以壶孔不断向外滴水,壶内蓄水减少情况为准,所以也称为滴漏。依据壶内浮箭的下降,读出箭上的刻度便知当时的时间,又可复称青铜滴漏壶。
向南所修复的这件汉代青铜漏壶,就是一件汉代时期的青铜计时器。
实际上,汉代滴漏报时已经有了明确的制度,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
这种刻漏而鸣鼓鸣钟的方式,自汉代以后历代都循此而行。
向南手中的这件汉代青铜漏壶,也许是年代久远,铜质矿化颇为严重,受到重力撞击后不仅变形严重,而且出现了残损,要将它修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将残片粘接起来,而且还要将变形的地方矫形处理,需要费很大一番工夫。
不过,向南就喜欢处理这种有难度的残损文物,反倒是越做越有兴趣,很快就将文物修复研究所生产基地全面启用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开始认真关注地对付起了眼前的这一件残损青铜器的修复。
也不知道在小修复室里忙活了多久,正当向南感觉到手腕酸痛,眼睛都开始有些发花时,小修复室的门被人轻轻敲响了,紧接着被人从外面推开了来,一张俏脸从门后面探了进来,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对着向南说道:
“向大哥,中午了,要吃饭了!”
这人自然就是宋晴了。
自从年前那一次到公司里来过后,宋晴就仿佛“消失”了一般,一次也没出现过,向南过年回家时,还被老妈追问了好几次,问他宋晴怎么没有过来玩。
向南都有些无语了,又不是我女朋友,人家凭什么跟你回家过年?
不过这话他还是不敢跟老妈顶嘴,要不然肯定要被老妈一顿削,“不是你女朋友,你不会抓点紧把她变成你女朋友啊?”
这话,老妈肯定是说得出口的,她想要个儿媳妇,已经想了很久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我看着他挺老实的 (第一更)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你怎么来了?”
向南做事做累了,正好打算歇一歇,他将那件汉代青铜漏壶放在工作台一边,起身来到洗手池那边洗了洗手,拿过一条干净的白毛巾擦了擦手,一边往门口走,一边看了宋晴一眼,开口问道,
“这个春节过得还不错吧?”
“想食堂的饭菜了,就过来了。”
宋晴眨了眨眼睛,嘴角微微上翘,笑着说道,“春节我没在魔都,跟我爸妈去了琼州鹿城,在那边过了一个春节,前几天才回来,那边可比魔都暖和多了。”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嗯,那倒是挺不错。”
“对了,慈善拍卖会这边在年前的时候,已经在西部山区那边确定了十个地方,准备在那边筹建十所小学,各项手续已经办好,跟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已经沟通过了,近期就会开始动工建设。”
宋晴跟在向南的身后,一边往食堂的方向走去,一边说道,
“这几个地方都是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校舍环境也都很差,至于其它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地方,我们准备捐助一些课外读物、体育器材、文具用品等物品。”
“这么快就开始实施了吗?”
向南回头看了她一眼,有些诧异地说道,“那你们这群人的行动力倒是挺强的。”
宋晴受了表扬,开心地下巴都昂起来了,说道:“要做事,当然要勤快一点。”
两个人闲聊着,很快就来到了食堂里。
今天食堂里的菜很不错,有红烧猪蹄,蒜薹炒肉,醋溜白菜,还有一个猪肝汤,两个人拿着餐盘打了饭菜后,找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就开始埋头吃了起来。
宋晴还是跟以前一样,就打了一点点的米饭,吃了两小块猪蹄,倒是很仔细地把蒜薹炒肉和醋溜白菜给吃光了。
“太好吃了,我又吃撑了。”
宋晴伸出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小肚子,一只手端着猪肝汤,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脸上满是满足的神色,她看了看对面正在大口吃饭的向南,开口问道,
“向大哥,我在鹿城游玩的时候,在那边的古玩市场里收了一箱子北宋定窑古陶瓷残片,大概也有好几百片吧,你要不要试试能不能把它们拼合成完整的瓷器?”
“古玩市场里收的?”
向南抬起头来看了看宋晴,一脸诧异,“你能确定它们是真的北宋定窑瓷器残片?”
“应,应该是真的吧?老板看起来挺好的,应该不会骗我吧?”
宋晴看着向南一脸怀疑的样子,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连自己都快听不清了,看起来心虚得很。
向南一脸无语,想了想,说道:“一会儿先去看看,没准你碰到的那个老板是老实人。”
宋晴吐了吐小舌头,小声嘀咕道:“我看着他也挺老实的。”
老实?老实人就不做古董买卖了。
现如今的古玩市场,早已经变得乌烟瘴气了,老实人在里面估计连饭都赚不到吃的。
向南没有说话,继续埋头吃饭,不过速度快了很多。
三下两下将餐盘里的饭菜吃完,向南又将碗里的猪肝汤喝光,伸手抽了张纸巾擦了擦嘴,这才抬头看了宋晴一眼,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道:“走吧,去看看那些瓷器残片。”
“哦。”
宋晴轻声应了一声,也赶紧站起身来,跟在向南的身后,朝食堂外面走去。
向南一边朝前走去,一边转头问道:“对了,你那些瓷器残片现在都放哪儿呢?”
宋晴说道:“就在你办公室茶几上,我来的时候就带过来了。”
“哦,那就好。”
向南点了点头,之前只想着看看这些瓷器残片是不是真的北宋定窑瓷器残片了,倒是忘了问它们在哪了,幸好宋晴已经把它们带来了,要是这些瓷器残片都还在宋晴的家里,那自己不还得跑到她家里去?
进了办公室,向南一眼就看到了休息区沙发中间的茶几上摆放着一个大箱子,开口处用透明胶带层层包裹,封得严严实实的。
“你先坐吧,要喝茶的话,自己去泡,茶叶在我办公桌上。”
向南转头对宋晴说了一声,自己却是来到办公桌后面,打开抽屉翻找了一下,找出了一把小剪刀来。
他拿着剪刀将封住箱子的透明胶带剪断,然后将箱子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厚厚的白色泡沫塑料。
向南将最上面一层的泡沫塑料拿下来后,就看到了下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片片形态各异,造型不一的陶瓷残片,光是这一层,就足有四五十片瓷片,很显然,这箱子里肯定不止一层,那总数加起来,起码也有两三百片瓷器残片了。
向南扫了一眼,发现这里面大多数都是白釉瓷片,只有少量的黑釉瓷片和紫色瓷片。
他伸手拿起一块白釉瓷片仔细看了起来,
北宋定窑瓷器的鉴定,往往从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来进行判断。
第一个特征就是“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窑瓷器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瓷器,唐至五代定窑瓷器并没有这一特征。
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瓷器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个别定窑瓷器的泪痕方向为横向,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明确。
第二个特征则是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上,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
当然,除了“泪痕”和“竹丝刷痕”两个特征之外,定窑瓷器还有其它一些特征可以相互印证考究,比如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而且釉质坚密光润,玉质感很强。
此外,定窑瓷器,特别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特性。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原来你是馋我老爸做的菜 (更新完毕)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嗯,还不错,这些倒真是北宋定窑瓷器残片。”
向南随意从箱子里拿了几块瓷器残片仔细看了几遍,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一下,倒是轮到他感觉有些吃惊了。
他抬起头来看了坐在对面的宋晴一眼,一脸奇怪地说道,
“看来你的运气倒是真不错,到一个陌生地方的古玩市场里转一转,居然还能收到这么多真的北宋定窑瓷器残片。你碰上的那个老板,看来还真是个老实人。”
“是吧?”
宋晴笑得两只眼睛都弯成了两条小月牙,她一脸得意地说道,“听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事实上,这一箱子北宋定窑瓷器残片哪里是鹿城古玩市场里淘来的?这是宋晴耗费了不少时间,托人从定窑主要产地保州市那边的收藏家手里高价收购来的。
当然,这种事自然不能让向南知道,要是让向南知道自己是为了他而刻意去收集这些古陶瓷残片,岂不是要羞死人?
只不过连宋晴自己也没有想到,向南居然这么好“骗”,自己随口这么一说,他居然就真的相信这些北宋定窑瓷器残片是从鹿城古玩市场里收来的。
“多笑一笑,确定挺好的。”
向南随口应了一句,又低下头来看着手里的这块北宋定窑瓷器残片。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定窑白瓷之所以白中泛黄,主要是因为在烧造瓷器时所用的燃料是煤,因此瓷釉中含有微量的三氧化二铁,导致定窑白瓷呈色中带有黄味,釉色柔润透明,被称之为“象牙白”。
定窑以生产白瓷著称,还烧造黑釉、紫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之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曾指出:“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俱出定州。”
“黑定”和“紫定”存世也极为稀少,价值不亚于北宋汝窑瓷器,几年前在米国哥谭市举办的一场春季拍卖会上,一件被称之为“天外飞仙”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wǎn]),最终成交价高达2667万元,其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可惜的是,这一箱子瓷器残片,大多是白瓷残片,黑定瓷片和紫定瓷片虽然有,但数量也极为稀少,想要有足够的瓷器残片来拼合成一件完成的瓷器,这个可能性倒真是不大了。
不过向南依然还是有些兴奋,之前他曾经想过将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残片收集齐全,然后再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将五大名窑不同的瓷器残片拼合出一件完整的瓷器来。
如今最后一个名窑定窑的瓷器残片也已经到手了,这就意味着,他如今手里头已经集齐了五大名窑的瓷器残片,那么接下来,他就真的可以尝试一下,看一看能不能用这五大名窑不同的瓷器残片,拼合出一件完成的瓷器来。
一件拼合瓷器身上,拥有着宋代五大名窑不同瓷器残片,想必也能让人大吃一惊吧?
略有些惊喜地将手中的这块瓷器残片放回到箱子里,向南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宋晴,笑着问道,“这箱子瓷器残片都交给我了?”
宋晴使劲点了点头,说道:“嗯,还跟以前一样,我只要一件拼合瓷器就可以了。”
“那行,这些瓷器残片就先放我这里好了。”
向南想了想,又说道,“不过这次可能没那么快拼合起来了,我这段时间会比较忙。”
“那倒是不着急,向大哥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再拼合好了。”
宋晴轻轻摇了摇手,接着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对向南说道,“向大哥,那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啊。”
“哦,好。”
向南纠结了好一会儿,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趁着宋晴还没走出办公室的门,开口问道,
“对了,宋晴,过两天金陵文物修复研究所生产基地那边要正式启用了,准备搞一个启用仪式,你有时间过去参加吗?”
过了年,向南已经二十五岁了,到了这个年纪,他的求生欲陡然强烈了不少。
为了避免这次回去再被老妈不停地在耳边念着“紧箍咒”,他也只好厚着脸皮问一问宋晴了,看看她会不会一起跟着去金陵,要是宋晴去了,老妈高兴都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再盯着自己不放了。
“生产基地就要开始启用了吗?”
宋晴上次去金陵时,和邹金童也是见过面的,当然也知道生产基地的事情,听到向南的邀请,她当然很开心,压抑着内心里的羞意,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我一个外人,去参加启用仪式,会不会不太好?”
“没事,你要是不想过去,那就不去好了。”
向南原本只是一时冲动,见宋晴不愿意去,顿时大松了一口气,赶紧顺着她的话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就跟工厂开张仪式差不多。”
“我还没去过文物修复研究所的那个生产基地呢,正好这几天没什么事,我到时候跟着一起过去看看好了。”
宋晴一看向南退缩了,顿时气得牙痒痒,她也不管了,直接说道,“正好,春节我都还没去看过叔叔阿姨他们,这次也趁机过去看一看,我已经开始想念叔叔做的炖生敲和松鼠鱼了。”
向南:“……”
原来你是馋我老爸做的菜啊!
那就好,那就好!
宋晴又和向南聊了两句,这才喜滋滋地离开了,准备去找自己的几个闺蜜约着一起喝下午茶。
向南居然主动邀请自己回金陵了,这可是一个大突破啊,没说的,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得跟好闺蜜们分享分享。
宋晴离开之后,向南将放在茶几上的这一箱子北宋定窑瓷器残片收拾好,又放到了角落里,稍稍歇了一口气,喝了半杯水,这才转身走进小修复室里,继续开始修复起那件汉代青铜漏壶来。
修复文物,可比跟女孩子打交道要轻松多了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速度挺快,老手啊 (第一更)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老板,这是又带宋晴回家见爸妈了?”
魔都高铁站,许弋澄和向南、朱熙三个人刚走下出租车,就看到俏生生地立在车站售票厅门口的宋晴正站在一个大行李箱边上,使劲朝着向南这边挥手。
许弋澄瞄了一眼,顿时忍不住八卦的内心,靠了过去,在向南耳边低声笑道,“你这速度挺快的,老手啊!”
“一会儿可别乱说话。”
向南回头瞥了他一眼,低声解释道,
“是我邀请她去参加生产基地启用仪式的,她毕竟也是古陶瓷收藏家,研究所这边接下来的一个研究,是跟古陶瓷修复有关的,旨在研究出一种耐水性耐温性好,固化时间又短一点的粘合剂来。”
“哦,我懂,我懂!”
许弋澄装模作样地连连点头,朝向南挤了挤眼睛,笑道,“你不用解释得这么详细。”
向南:“……”
也对,关你什么事啊,我干嘛跟你解释这么多?
搞得好像我很心虚似的!
向南没再搭理他,和宋晴汇合后,几个人就进了候车厅,没等多长时间,就检票上了车。
一个半小时后,向南一行人就出现在了金陵高铁站出站口,朱熙拦了一辆出租车,几个人坐上去以后,车子就缓缓地朝着市区的方向开了过去。
“我们去哪儿?”
许弋澄转头看了看向南,开口问道,“是去金陵大学那边,还是直接去生产基地那里?”
“先去金陵大学吧。”
向南想了想,说道,“生产基地搞的那个启用仪式,要明天早上才开始,现在金陵大学那边的办公室估计都搬光了,不过孙老师应该还留在学校里,等吃了午饭,咱们再去生产基地那边看一看。”
“哦,你安排好就行了。”
许弋澄将身子往车后座上一靠,长呼了一口气,笑着说道,“这段时间我可累坏了,这次过来我就当是踏青散心了,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向南问道:“博物园那边怎么样了?”
“建筑工程公司已经进驻了,咱们的规划里不是还有个湖吗?现在正在人工造湖,主博物馆也在同步筑地基。”
许弋澄闭着眼睛养神,继续说道,“咱们的主博物馆构造简单,工程量其实并不大,按照这种进度,等人工湖造好了,估计两个月差不多就搞定了,今天九月份之前应该可以开馆了。”
“现在才三月份,到九月份还有半年时间呢。”
向南笑了一下,说道,“不过,半年说长也不长,事情一多,很快就过去了。”
两个人在车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宋晴一直坐在前面低头玩着手机,也没插话,朱熙则干脆抱着手机神情专注地玩着“吃鸡”游戏,这都玩了一路了,一脸的不亦乐乎。
向南瞧着实在不像样子,抬手“啪”地一声拍了朱熙后脑勺一下,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皱着眉头训道:
“你要是能把玩游戏的这股认真劲用在学习文物鉴定上,你现在早就成鉴定大师了,这都几年了,让你分辨一件古画是什么朝代的你都分不清,你怎么还好意思玩游戏?”
朱熙一缩脑袋,小声嘀咕了一句:“游戏好玩啊,要是把文物鉴定设计成游戏,没准我早通关了。”
向南眼睛一瞪:“你说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
朱熙连忙摆了摆手,苦着脸说道,“我不玩游戏了,不玩了成不成?”
没过多久,出租车就停在了金陵大学的门口,向南一行人下了车,便沿着大门朝学校里面走去。
尽管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日子,但学校已经开了学,校园里的大树上的叶子似乎难以承受南方天气里的湿冷,早已经无精打采,只等着春风化雨,滋润它们熬了一冬的干涸的身体。
路边有些枯黄的草地上,倒是有一些心急的嫩草悄悄露了头,呈现出一抹新鲜的翠绿,让这有些萧瑟的景色里,多了一份生机盎然。
向南一行人沿着校园里的小路,很快就来到了孙福民的办公室里。
虽然是周末,但孙福民在学校里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早已经以校为家了,如今儿女又不在身边,与其孤零零地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还不如到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处理处理工作上的事,没准还能为学生解决点难题呢。
看到向南等人来了,孙福民放下手里的报纸,笑呵呵地说道:“这么快就到了?快进来坐吧。”
几个人都跟孙福民打了个招呼后,向南一边熟门熟路地拎起一旁的水壶烧起了水,一边转头看了看孙福民,笑着问道:“老师,文物修复研究所在学校这边的办公室,都已经搬完了吧?”
“昨天搬了一部分,今天差不多就能够全部搬过去了。”
孙福民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道,
“昨天我还跟着过去看了一下,整个生产基地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配套设施也都很齐全,在那边工作生活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的,不过,有个别的员工可能并不习惯这种工作、生活都在一个地方的状态,他们可能更习惯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来,而且,说实话,生产基地那边毕竟是工业园区,无论是生活气息还是繁华程度,跟市里是没得比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么大一个生产基地,别说能不能建在市区里,就算能建在市区,那也得考虑成本问题。”
向南想了想,有些无奈地说道,“不管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实在适应不了,那就没办法了,而且,这么多员工,有人员流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孙福民哈哈大笑起来,他摆了摆手,说道:“这些事,以后就留给小邹头疼去吧,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文物修复研究所的管理,原本一直都是由孙福民来负责的,不过如今搬到生产基地那边之后,向南考虑到孙福民年纪大了,不想让他太劳累,就打算将孙福民负责的这一部分工作,全部移交给邹金童来负责。
这是早就确定好了的事。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木头”开窍了 (更新完毕)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一个原本忙忙碌碌的人,忽然空闲下来了,一时间都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在心里面还会产生自卑感。
1...457458459460461...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