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屠魔工业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修士群撤到这种地方,再疗个伤,很快就把灵气存量再降一个台阶。
太空修炼当灵气密度降低到某个阀值,不但无法帮助修炼,大部分修士的真元存量反而会日趋减少。
地表上稍好些,虽然灵气很少,地壳层持续会有产出,勉强能让真元量维持不变,但中心区的修士继续增加下去,还是会面临类似太空修炼的困境。
超大区域里修士过多时,用聚灵阵法都没用,聚灵阵法说到底只是把灵气聚拢,并不能生成灵气。
大伙仍然会往中心区域退,还是因为该区域里最近出现了更多烧煤产生灵气的奇物。
与三河城外水中巨石上一样的只有两个,还出现了一种新的。
新奇物很像炼铁的炉子,就是用粘土砖和粘土糊起来的,只要在炉膛里烧柴火或别的东西,就会生出灵气来!
这种奇物最先被人发现,是在畔湖镇郊的一家铁匠铺!
修士平时当然不会找铁匠,但是灵气浓度容易感应,打开法眼还能很直观的看出来,这个铁匠铺就是有修士路过时发现附近灵气浓度异常高,才给找出来的。
铁匠也不知怎么回事,仔细询问后得知最近有人帮他修过炉子。说是修过会好用些,正好他家炉子有些裂纹,对方又只要几十个铜钱,就试试呗。
结果修士直接丢下几十两银子把炉子给买走了!
像这样的很难被外人知道,不过类似的事情出得多了,有不少都是好几个修士同时发现,也就没秘密了。
类似的传闻越来越多,甚至有修士跑去野外寻找废弃炼铁炉,居然也发现有炉子被修过,一生火,果然也有灵气冒出来。
短短两个月,传闻至少有数十个奇物炉子被找到,里面大部分被某些门派或世家藏起来,约有二十来个因为一起发现的人太多又没打起来,最后被集中放在几个长期经营的修士市场附近。
经过各方商量,集中起来的炉子被拆掉几个,发现了奇物的秘密……一块金属板。
金属板上有密密麻麻的纹路,看起来好像是阵法。
立刻就有修士照着做,结果做出来的效果一般般,虽然炙烤起来也能产生少量灵气,和原版奇物一比大约只有十之一二。
不过就算产生的灵气少些,可同样是用火烧就能凭空产生灵气,用来小范围改造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东西。与神剑谷销售的劣质灵石相比,新奇物成本好像更低。
这下发达了,学会复制奇物的炼器师坐地收钱,两千两银子一块复制品,不讲价。
卖两千两,还是受低密度灵石的市场价影响,再就是竞争对手有点多,要是几十年前有这种独门生意,非卖出数十万两黄金不可。
这件事上,海边小团队里也有人不理解:“龙元世界跟我们做了几十年生意都没给,就这样把热灵转换放出去,会不会太便宜他们了?”
“是有点便宜他们,但总不能等他们死光了再出手吧。”沈文剑解释着,“而且以他们现在的能力,也就勉强能做到把修士凑到一起。”
此次放出去的热灵转换板,是严重缩水的版本……没错,是猴版。转换率为29,煤粉转换炉的正常版本是66。
该转换率标准计算的是固定温度、固定面积、没有隔热系统的环境下,单位时间内转换出的灵能量。意味着同样的炉型,此次放出的转换板会浪费掉更多热量。
这种转换板是当年升级时的一个失败版本,主要材料组合有问题。如果要用它来做转换炉,即便弄出比本体还大几倍的废气回收系统,由于它的转换启动温度偏高,转换率仍然比正常版的综合转换率低15%以上,差不多能吸收总热值的80%。
用燃料计量,转换板放在炼铁炉里,每吨煤只能产生正常转换炉3%的灵能,完全铺满内壁和烟道,勉强能接近15%。
以道灵界这些修士的水准,想要通过改进炉型在几年内做到50%综合转换率,需要非常大的脑力和资金投入。
总的来说,能用,但会浪费很多燃料。
道灵界人多,人均烧燃料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说白了就是沈文剑拿出来给道灵界人自救的东西,想借着这东西抢生意还早的很,就算他不拿出来,因为已经放出三台储能体充能器,本地修士迟早也会窥到热灵转换的门径,却会错失这东西在人魔大战中的贡献。
有了热灵转换板,人族就能通过改造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容纳更多修士自然恢复真元,也有利于各方力量的整合。
“那煤和货币挂钩的事怎么办?”冷云还帮忙惦记着这事呢。
热灵转换板不一定需要煤,烧木头也是一样的,当然烧木头的炉型积灰更快需要经常清理,极限转换率只会更差。
自从当年把煤和货币挂钩的消息给王家,如今王家大概已经是道灵界暗地里最大的煤矿主,连带其他几个卖灵石的世家也跟着收购了不少煤矿。
沈文剑没自己回答,看向在旁边喝茶的外公。
黄大发见他看过来,放下茶杯对冷云说:“听英俊说,最近一年已经有部分单子私下都是用煤结算的,大概不用主动提出?”
“只要煤的需求稳步上升,早晚会成为大宗交易的替代货币。”沈文剑补充,“现在后手多,煤和货币挂钩也就稳定个煤价,慢慢来就行。”
沈文剑当时想推煤与贵金属挂钩,是当成搞事的底牌,现在神通有了,单棒装置也正在实测,货币系的重要度也在下降。





屠魔工业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造机器人?
基于煤炭或是林木的热灵转换,面临被魔族全面封锁的局势时,能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核能装置则能够在围城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输出,是真正可以用来支撑最终防线的底牌。
不过如果人族真的被打到连搜集木料都十分危险,想反过来全灭魔族搞不好还要先恢复人口,那步调就不对了。
只是道灵界的修士和中原星差不多,面对将毁灭自身文明的敌人都是散沙,明知道各自为战早晚会被一点点拔除,却因利益分配不均总是谈不拢,连行动一致都很难。
地下城和单棒核能装置,都是崩盘期才能体现价值的,不去弄这些,等于把希望全寄托在本地修士身上,沈文剑从没类似的习惯。
海边,某居家空间改造的实验室。
沈文剑和青柳正在对单棒核能装置做第三轮实测。
“过去24小时里,三号机的稳定度最高,温度波动区间小于0.2度,已经和太空版差不多。”青柳拿着一张单子给沈文剑看。
太空里因真空隔热的关系,热积累是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要考虑自动控制失效时各设施需要修复周期,核能装置必须能保证外壳在数十小时内不融化。
实验室里现在测试的几台,装通用框架都处于停机状态,仅仅使用手动逻辑回路操作测试。
表现最差的是已经泡在水里的一号机,24小时温度波动有十来度,这东西一开机就要烧半年,拆又不好拆,只能放在水里等它关机。
二号和三号机根据一号机和之前的冷水反应堆经验,对内部阵法做了微调,就结果看效果不错。
“再观察几天,如果没问题就按三号机做模板,准备三百台。”
“少了吧?”
现在用的版本每小时产出灵能为五千,三百台一天会产出三千六百万灵能,看起来很庞大,但真要用到它时,人族的灵能来源大概会非常缺,要是全部都靠单棒装置维持最后防线,这点灵能也就够每天给一百个真虚境的修士充电,按真虚境中位数算还只能充三成。
“先来三百就行,还要不要做等看看大仙斗法的结果。”
大仙不死光,双方都会有顾忌,人魔大战的冲突力度就会一直保持在某个水准以下,那种情况木材、煤矿还能采集到,就不需要投入太多核能装置。
大仙一旦死光,冲突激化后若魔族占优势,则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各种装置,保证人族最终能平定魔族。
说起来沈文剑神通临近开发完成的时候,是想着用核弹弄死大仙们,但期间还存在几个盲点,很难保证事情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走。
一方面,大仙约战会不会公开?
平时大仙约战只是落个面皮,灵石生产体系出来后,如果魔族不抓住这次机会,再有几十年只能成为案板上的肉,约战肯定要决出一方生死。如果有大仙开打之前就准备投降跳反,大概率会反对公开约战的时间地点。
缺乏全球空地一体监控网,沈文剑拿修士间流传的边界消息都有十几天延迟,若大仙不公开或临走时才吭声,就赶不上投弹了。
另一方面,大仙本身的能级很高,加上一些特别的保命手段,被核弹炸上去不一定会直接死掉。
还是用数字说话,一颗三十万吨级的核弹,释放的总能量换算做灵能,约108亿,即便同时投上好几颗,聚焦在高能区的某些薄弱点上,能级或许只能到百万级。
一百万灵能,不到四千亿焦……数字听起来十分可怕,几十焦的点攻击就能杀人了。但不去区分辐射能、热力、冲击波和灵能,这个数字肯定低于大仙总能级的10%,意味着反应够快应对得当时,大仙的确会有一定存活率。
沈文剑放过一轮只能跑路,抱狐狸去同样不会冒险看结果,所以哪怕能赶上大仙大战的场景,还是不能确保全灭。
总之随着神通初成,各种高水平装置出现,多做几手准备肯定不会错。
“要不把天基网做出来?”
沈文剑摇头:“难,先不说大气内外需要多少东西才能做到实时监控,如果他们出行故意隐藏身份,这些准备就都没用了。”
自从打算用储能体为基础搞事,他考虑过几次要不要天基网,结果都是否定的。即使时间倒流,他带着神通回到刚来道灵界的时候,先布局天基网再搞事……还会面临没钱没物资的窘境。
修士作为生物链顶端的存在集中了大量的世界财富,只有把他们手中得财富重新分配,海边小团队才能从中抠出发展天基网的资源,而要做到这点又离不开储能体——储能体一出现,事情还是会往现在的方向发展,还是没时间弄天基网。
重点是天地一体的监控网其实并不适合监视个体,只在预设场地上才好掌握个体行为,显然大仙们肯定不会听他的建议到某地决战。
青柳对战略方面没什么钻研,听得恍恍惚惚点头,还是明白了大概意思:“照这么说,机器人部队总要有一支吧,不然本地人不给力,就不消灭魔族了?”
沈文剑挠头:“你说得对,不知道时间能不能赶上。”
之所以第一时间没考虑机器人,一个优先级的问题,另外沈文剑不太想重复自己,造机器人要是没忍住又造出几百万来,后面都不知道好不好收场。
商量过后,沈文剑把自己手头的核弹改造工作转给青柳,跟刘湘香师徒几个凑一起还原机器人生产体系。
机器人生产体系的复杂度跟单棒装置不相上下,好在设备母机之前已经弄出来了,生产线的建立倒是不太难,反而是材料生产需要大幅度扩张和调整。
没有大型运输机和其他的强力后勤支持,机器人的能量储备就要大幅度增加,增大体型容易变成靶子,防御也更难,反正沈文剑和刘湘香商量下来,还是得把化合物储能体生产线给整出来。然而从中原星带来的化合物储能体样本表现有点差,还要花心思调整基础材料和工艺。
如此一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
还好灵能武器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之前是准备配发给修士们的,必要时可以启动这套方案,给机器人军团争取时间。




屠魔工业 第一百五十五章 仙盟
接下来的大半年里,人族又丢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
魔族没有全力攻击的情况下,几个月丢掉这么多地方,作战不利只是一部分,不少人都是主动撤到后方的。
至今为止总共丢掉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综合算一算,人族手中的地盘,不计算小世界,能种植作物的地区也只剩一千万左右。
正常战争打到这个地步,早该各方面都撑不住了,可现在是修士与魔族的战争,前方撤回的修士与普通人口,仍然处在承压范围内,没到粮食紧缺烽烟四起的地步……虽然山贼已经不少了,起码还没有冲击城镇的能力。
不想让后代变成不会耕田放牧的野人,这个时候有必要血性一把,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人族修士们总算在一片混乱中稍稍联合了一下,没有意外,名字就叫仙盟。
仙盟的出现……帮助不算大。
虽然把四位大仙所在的门派都拉进去了,但处在草创期的仙盟组织结构很松散,各门派还是主要顾着自家小群体利益,能有效分配的资源、人力都较为有限。
必须承认,仙盟出现后,至少在信息传播方面情况有所改善。
之前前线的信息传播,来自于从前方撤退的修士,以及专门去打探消息的人。前者一般不会说自家被打的多惨,言语中主要突出个魔族霸道,夸大的成分难以避免;后者主要隶属于较有实力的门派,他们搜集到信息后,只会选择性的公开一部分。
仙盟成立后,人魔大战的相关消息通报方式完善了,门派通报不说,针对家族和散修的通报会以布告的形式张贴在各个城镇,会由修士家族守着,避免被普通人看到产生恐慌。
新的消息通报形式,提高了效率,也能保证更高的消息准确度。当然,有人管消息之后,出现重大失败的情报有可能被隐瞒掉,这方面情况不能全指望仙盟,还得看小道消息。
仙盟稍作整合,便忙着建立决战圈,这件事大半得归功于最近冒出来的炼铁炉奇物。
决战圈分两个部分,外围支撑点和核心保护圈。
外围支撑点的定位有点像堡垒,要打下来不容易,但绕过去又会被切后路。
它与现存的防守据点相比,外围支撑点总数更少,同一地点聚集的破劫境修士会更多。
核心保护圈则围绕着三个湖组成的重要鱼粮产区规划,有仿造的奇物支撑,灵脉不用考虑,优先考虑有环境地理优势且能互相照应的点,组成保护圈。
烟火就能大范围传递信号,用仿造奇物制造灵气需要烧柴或煤,不论那种燃料,各防守点日常会产生一个较为平稳的烟量,突然浓烟滚滚的应该是刚刚打过架正在回蓝。防御点建立在海拔落差较大的山上时,烟火等传讯手段,能节省很多来回跑路的时间。
外围的钉子加内层的保护圈所形成的纵深,会让应付小魔头付出的损失更少……大仙们看样子不到绝路是不打算亲自参合了。
大仙也不是只做看客,客观上还是发挥了些作用,不然仙盟就建立不起来,仿造奇物也不能大量布置。
计划不能说烂,马马虎虎吧,就是推行起来步步维艰,主动响应者寥寥无几。
没见过中原星与龙元世界的改变,本地修士们倒是觉得这情况理所当然:杀一两个小魔头大家凑凑热闹还行,现在各地时不时就冒出三两成群的小魔头,可预见的跑去守防线,拿下一组也得付出很大代价。
在一帮自扫门前雪的修士“帮助”下,又过去半年,魔族爬虫的活动范围已经逼近决战圈,这才迫使决战圈建设加速了些。
值得一提的是南境边界。
南境边界是最先被打的,组织起据点模式后,缺乏集群小魔头的魔族显得有些后继无力,虽然有几个城被灭,修士也死了些,但魔族付出的代价更大。
不过随着西线崩盘,南境西段被合围的风险越来越大,也不得不配合决战圈思维做出调整,西段撤出来建设新防线,和原有的南线东侧构成“£”形,北端临近计划决战圈。
南境守的还行,不能完全归功于那批愿意守边的修士,主要还是南境缺乏西界那样值得魔族倾巢而出的战略重地,有神剑谷供应资源,某家大仙坐镇,足够镇住场子。
魔族活动区域逼近决战圈之后,南境构建的交叉防线仍然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地区,反而是决战圈西侧的阳关界压力更大。
在绝大部分修士眼里,魔族一旦拿下阳关界足以影响战争的结果乃至未来几万年的局势。有阳关界这个大后方,不管用来养口粮还是直接培育魔族后裔,都能让魔族实力再升一个档次,或许是唯一值得魔族大仙亲自动手的目标。
到了这个时候,阳关界也不得不表现得强势些,或好言相劝、或胁迫、或直接动手,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决战圈填充起来。
不仅如此,不知阳关界给了天山什么条件,竟然也开始销售低密度灵石。
说是销售,阳关界以每千克三两银子的历史新低价格出手,传闻他们每卖一千克还要倒贴几钱银子,这样的低价,销售目标也仅限于决战圈防线。
有没有人相信阳关界的倒贴传闻不清楚,但这一手棋出来确实发挥了作用,被强制安排在决战圈的各方势力,抵触情绪显著下降。
不算南境重组的防线,决战圈面西的一侧直线长度约三千公里,阳关界从天山捞来的一点产能,平均每公里防区每月只有三百公斤的量,勉强给几个成丹期的修士补充一下,远不及各家一年年慢慢囤积起来的量。
所以低价策略只能说心意到了,表现出相关界的一哥形象,有抵触情绪的势力至少口头上得消停下来。
魔族没有停下来等仙盟整合,然而打到这个阶段,他们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经过前面的拉锯、冲突,魔族杀死了无数手无寸铁之人,可因为有不少势力不继修士只盯着魔族爬虫杀,爬虫的死亡数字即使比人族少些,也少不了一个数量级。
若是弄个统计部门,会发现两族损失都上亿了!
魔族爬虫里有八成都是野兽,被两个农民用草叉叉死都不奇怪,这些玩意别说做炮灰了,只从几千公里外弄到前线,都得死掉一大半。
剩下的部分里,上亿的数字就显得有些大。
小魔头们的打法很依赖炮灰,随着战线越来越深入,炮灰的供应已经跟不上损耗。
身先士卒这种事听听就好,当人族的剑不利了?
大部分小魔头决定缓一缓,至少等到之前战争中吃过人的炮灰成长起来,如果大仙们不开口就多等十几年,两族大战打个上百年不是很正常吗?




屠魔工业 第一百五十六章 技术突破?
魔族攻势再次缓和,人族松了口气。
数月后,由仙盟带头,策划着局部反击。
不是因某些人良心发现,反击仅仅是为了夺回一部分重要资源区,如盐湖、露天铁矿等,收取距离也仅限于决战圈外一千里内。
距离决战圈较近的地方,活动着的基本都是爬虫,反攻行动的风险很小,只是重要资源恢复生产后的防守要费心思。
有人会觉得知道这些资源重要,早干什么去了……这高估了修士们的全局管理能力。
实际上仙盟是在魔族停止猛攻过了两个月,才注意到铁价、盐价飙升了一倍左右,意识到物资真的有些紧缺。
眼前的决定算不错的,至少没有参合进去囤积盐铁进一步抬升价格。
另外,盐铁等物价的大幅上升,为矿井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利润,也在促使决战区圈内增加新矿井,提高现有矿井的产出。但道灵界历史已久,这方面的产能增量少得可怜。
夺回的资源区面临着魔族爬虫的不断骚扰,偶尔还会有其他魔族来凑热闹,防守压力导致产能恢复有限,物价一直无法平抑。
没多久,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仙盟居然走王家的路线,向海边团队求助,希望找到能产出盐铁的法宝。
沈文剑有心不帮忙,但冷云的一句话让他改了主意:
“毕竟是我们促使两族矛盾爆发的,普通人被战争波及到前,没必要让他们受更多苦吧。”
他决定帮忙,却没走仙盟的路子,找来灵石生产圈里的陈家去办,先前他们负责地下城的水泥生产做的不错,这回刚好再把手艺用上。
拿出来的就两样结构图,简易高炉和海盐盐田。
高炉和高炉之间也有区别,沈文剑拿出来的简易高炉,主要针对低品位铁矿做了优化。
此前炼铁都靠铁匠们在小炉子里炼铁,依各铁匠的知识程度,铁矿的品味下降会制造冶铁成功率这个奇怪的问题,炼出来的废铁因炉温不足甚至无法再用。
这回拿出来的简易高炉,虽然是不用纯氧、电力的,也能很顺利的处理铁含量35%的低品味矿。
低品味矿平时售价低,开采的少,如果能顺利冶炼自然会增大这部分的开采量,以达到剩余地盘内铁矿总产能回稳的目的。
海盐盐田说起来比较怪,倒不是道灵界人没有海盐盐田,只是这边的海水盐成分异常,造成海盐质量很差,最穷的人才会吃这种味道古怪的海盐,只占到市场供应的两成不到。
新版海盐盐田会利用沉积池以化学方式解决成分问题,再导入阶梯盐田晒盐,同时也改进了晒盐工艺,不会把盐池完全晒干,剩余的那点成分复杂的卤水则排回海里。
一番改进下来,盐田生产的食盐纯度很容易达到97%。剩下的那点杂质,通过现场管理和工艺的本地化改良,有望再升两个百分点,不过这些都需要很高的教育水平才有实现的希望,沈文剑也不打算自己出教材手把手去教,暂时指望不上。
两种都借陈家的路子交给有需要的人。
1...326327328329330...3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