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三羊泰来
京城,周书仁回家换好衣服,饭菜已经摆上桌了,“今日什么日子,竟然这么丰盛?”
竹兰坐下道:“你儿子秋闱结束的日子。”
“我说忘了什么。”
“真忘了?”
周书仁笑着,“没忘,这小子该回家了。”
“是啊,也不知道成绩如何。”
周书仁对儿子有信心,“不会差的。”
最坏得不了解元。
竹兰将盛好的汤递给丈夫,“我不担心昌忠,我担心昌智,秋闱结束案子要审理,也是反扑最厉害的时候。”
周书仁道:“最近我也问了皇上,皇上只告诉我在整理证据,户部派去川州的官员还要一些日子能到川州。”
竹兰自己喝了几口汤,嗯,蘑菇汤就是鲜,“张景宏过去我也能放心一些。”
周书仁道,“正因他厉害,我才选他去帮昌智。”
他对张景宏有恩,张景宏也是和齐王等人掰过手腕的,张景宏帮昌智他才放心。
两口子吃完饭,现在的气温不错,二人起身去逛园子,竹兰边走边道:“明辉将他整理的册子重新写好了,今日下午交给了我。”
“嗯,等一会回去我看看。”
竹兰笑着道:“今日老三的家书到了,小孙子一切都好。”
周书仁对于没见过的小孙子是惦记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明湖。”
竹兰也叹气,孩子太小了,孩子大一些两口子也舍不得送回来,老三两口子年纪大了,希望孩子在身边。
周书仁又道:“今日皇上提了三皇子的婚事。”
“我以为皇上还为川州动怒呢!”
周书仁撇嘴,“皇上早就知道,最近的怒气全是演的。”
竹兰问,“哦,看来三皇子在工部办差不错。”
否则,皇上才不会多提起,自小忽略会养成习惯的。
周书仁点头,“嗯,三皇子细分了工部改进的各项技术,还评估了能卖的价格,三皇子挺用心的。”
竹兰眼底讽刺,“我听昌义说,二皇子依旧不踏实办差。”
“嗯。”
次日的川州城,昌智醒来有些懵,见到天大亮了诧异,起身穿好衣服见到丁玦,“怎么没叫本官?”
丁玦道:“大人难得睡个好觉,想让大人多休息一会。”
昌智睡了三个多时辰,脑子轻松许多,“本官休息的不错,今日可以审理案子了。”
丁玦压下心里的激动,“大人,今日先审理谁的案子?”
昌智,“......”
案子太多了,整个川州城的官员差不多都入狱了,皇上已经派人来了,新的知府还要等些时日能到。
丁玦问:“大人?”
昌智先洗了脸才道:“先从史知府开始。”
丁玦道:“是。”
昌智的吃食用度全是皇上的人准备,全因他在府衙依旧有要命的东西混进来,简单的吃了早饭,穿上官服提审史知府。
史知府的确谨慎,一旦撕开了口子,反而最容易找全证据,小心谨慎的背后是自大,自大的认为他的保密措施万无一失。
今日知道审案,外面听审的人不少。
史知府被带了上来,这位年过四十,多日的牢狱,史知府没了儒雅的气质,整个人也老了十岁不止。
昌智可没虐待人,他让看守的士兵别为难,也让多注意防止有人畏罪自尽。
史知府站在公堂上,他还没有被定罪,抬眼看着周昌智,他到底小瞧了这位。
昌智第一次审案也不打怵,一条条的罪名和完整的证据,“你可认罪?”
史知府心里颓然,他明白不仅自己完了,整个家也完了,他的儿子女儿都要受到连累,“罪臣认罪,还请大人对家中小儿网开一面。”
昌智,“既然认罪就画押。”
他不意外史知府的痛快,徒劳的挣扎不如痛快的认罪争取宽大处理,可惜史知府的罪名太多,谁也保不了史知府的家人。
随后的日子,昌智上午审案子,下午看考卷,整个人跟陀螺一样,因副主考等人都被抓,昌智借了附近几州的学证官员过来,这才没手忙脚乱影响出成绩。
川州的案子审理的很快,昌智大手笔打了所有人措手不及,证据没被转移,方便了昌智审案。
当然也有不认罪喊冤的,都会被证据甩一脸,最后只能认罪,随着审理一些小鱼也被抓了出来,牢狱都放不下了。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对手
等新调任的知府到川州,昌智身上的担子轻松不少,这个时候派过来的知府,绝对是皇上的人,皇上肃清川州只有放自己的人看管才放心。
剩下的案子由知府审理,他将重心放到秋闱成绩上,他本该一直待在考场,可身上的担子不仅仅是主考,他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川州,主考反而是次要的。
所有的成绩出来,昌智又过了一遍,然后沉默不语。
姚大人心里忐忑,这位可是个狠人,如果不是调令,他是不愿意借调来川州的,“大人,成绩可有不对的地方?”
昌智,“就这样吧。”
他遗憾考题的单一,虽然是他出的考题!
姚大人紧绷的心弦一松,“那就抄录等着放榜了。”
“嗯。”
这一次的川州解元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本来有官员想进言年纪小,对上周大人的眼睛一个字都不敢吭,深怕一个不好入了大牢。
昌智觉得自己现在人见人怕!
晚上,丁玦回来的很晚,丁玦被知府借用了,昌智正看这次榜单学子的资料。
昌智见丁玦回来,“可吃了晚饭?”
“吃过了。”
昌智继续低头看着,“早些休息。”
丁玦没走,案子处理的差不多,他其实并不忙,知府大人也带了人手过来的,“大人在看什么?”
昌智道:“榜单定了,我看前十的资料。”
丁玦也看了一眼,“十五的解元,这孩子心性够沉稳的。”
这次川州大清理,哪怕秋闱继续,还是影响了不少考生,小小年纪稳得住心神还能考出好成绩,丁玦想见见了。
昌智也这么想的,“出身农户之家,真真是天纵奇才了。”
丁玦道:“他也是运气好,正好遇到大人主考又肃清川州,否则,他天纵奇才又如何?”
不是被顶替了成绩,就是年纪太小被打压。
昌智道:“运气也是实力不是吗?哎呀,我小弟有对手了。”
他仔细读了几遍这孩子的试卷,虽没有小弟的资源,这孩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辞十分的犀利,然小弟的成长环境对小弟有很大的影响,小弟有棱角却也有自己的圆滑。
丁玦很少听大人提起兄弟,“大人小弟?”
“嗯,他也参加今年的秋闱,是家里最有福气的,他出生的时候我爹已经当官,等他大一些启蒙的是状元郎,家中榜眼进士都有,你听听他的资源。”
丁玦咋舌,随后道:“公子的压力一定很大。”
昌智点头,“是啊,京城说周侯府专出榜眼,我爹希望家中出个状元郎,这小子被多少人盯着呢!”
说完顿了下道:“这小子已经中了小三元,还算是争气。”
丁玦,“......”
这还算争气?
一转眼到了秋闱放榜的日子,周家京城没有人参加秋闱,因昌智的关系,明辉没亲自去看榜,反而派了小厮等消息。
竹兰见明辉转圈,看得她头晕,“你可别转了。”
明辉心急啊,“奶奶,爷爷说皇上要看孙儿整理的册子,现在全看邵荀的成绩了。”
竹兰,“早知道就不提前告诉你了。”
明辉,“奶奶。”
“好,好,你担心也没用,等着吧。”
明辉见奶奶沉稳的喝茶,“奶奶,你不担心小叔叔?”
“老家离的太远,我想知道成绩也要等,再说你小叔叔的能力你知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明辉一想也是,“四叔什么时候回来啊?”
四叔不回京,他轻易不敢出门。
竹兰沉思一会,“至少要一个月后。”
明辉一听得了,他还是老实在家待着吧。
又过了一会,小厮跑回来,“公子,邵公子中了。”
明辉站起身,“多少名?”
小厮咳嗽一声,“小人听公子的话从后面数的,倒数第十名。”
明辉咧着嘴,“中了就好。”
比他预料的成绩要好一些。
平州城,昌忠在家已经送走一波波恭喜的人了,程翔留下没走,“你得了解元,我也没见你多些笑脸。”
昌忠其实心里松了口气的,全因题目简单,“我只是内敛。”
程翔才不信,“你什么时候回京?”
“五日后。”
程翔笑着,“我一起走,到时候别嫌弃我搭车。”
昌忠心道看来程知府也要调回京了,就是不知道走了谁的门路。
随后陆续又来了几波报喜的,这次周氏一族中了三个举人,昌忠算一个,周氏女婿有两人中举,比例很高了。
送走了恭喜的人就都准备起来了,他们要参加宴席。
时辰到了,昌忠一行到的算是早的,程知府和主考对昌忠热情的很,因秋闱的关系,他们有心见昌忠也忍着,现在结束了能好好说说话。
程知府等人知道的更多,川州的事在官场上传开了,民间反而没传开。
昌忠还真不知道自己四哥干了件大事,京城家中也没传消息给他。
程知府试探几句,“看来,侯爷没告诉你消息。”
昌忠,“什么消息?”
主考笑着,“已经不用瞒着了,你四哥任川州主考将整个川州的官员一网打尽。”
昌忠,“......”
虽然震惊,他却不意外,好像的确是四哥能干出的事!
程知府幽幽的道:“拔出萝卜带了泥,开始只有川州城官员,后来牵连整个州。”
他知道消息的时候目瞪口呆的,这么猛的吗?还是说周侯的儿子都是狠人?他研究过周侯几个儿子,二儿子出使过国外,三儿子在南方,这两位都是不简单的,周世子是老实的,以为最单纯是周四公子,万万没想到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撸了川州大半数的官员。
程知府想到这里,忍不住盯着周昌忠,这位也是滑不留手,他多方试探都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啧啧,周侯真会教导儿子。
昌忠一直干笑着,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最后干巴巴的道:“全凭皇上信任。”
没有皇上的允许和信任,四哥胆子再大也不敢捅破天,就是不知道皇上现在头疼不头疼,心疼他爹了,莫名觉得四哥还是别放出去的好。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子肖父
川州城,昌智宴请解元等人,明明该热热闹闹的宴席,昌智一到整个厅内格外的安静,跟被定身了一样。
李知府噗呲一声笑了,“这是被周大人震住了。”
昌智心里翻白眼,“知府大人说笑了。”
李知府开口道:“都别拘束。”
说了也没用,有的人偷瞄着昌智,昌智感觉到看过去立马转头。
知府一看得了,今日是别想多聊聊了。
昌智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没有要说的,那就由本官考一考大家。”
刚中了举人的众人,“!!”
他们并不想考试。
李知府可不管,他乐呵呵的坐着看戏喝酒,别说川州的酒是真不错。
昌智出了十道题,其中包含了数算,天文,地理等知识。
然后有的人傻眼了,他们只会八股啊,读的书也是关于这些的,杂学一样都没看过。
最后数算大家都能答出来,自从数算的书籍推广,他们也是认真学过的。
其他的题目有的人知道一些,全答上来的没有。
丁玦站在大人身后想着,幸亏案件分担了大人精力,否则今年川州成绩一定精彩,李知府接手会哭的。
昌智一直面无表情的,唯一对解元有些笑容,全因解元答的最多对的最多,“你不错,平时学过?”
杨琇道:“学生先生博学,数算书籍推广后,先生认真专研过,收学生为徒倾囊相授,学生才懂的多一些。”
昌智心道,这是自身天赋高又有个好师父,“不错,本官再出一道题。”
杨琇恭敬的道:“请大人出题。”
昌智出的是数算题,现在推广的数算书籍都是基础和中级,更高深的还没有推广,目前只有工部和户部官员学习。
昌智出题,杨琇回答,最后宴席结束,杨琇这个解元再也无人敢小瞧,哪怕年纪小也没人敢欺负。
这也是昌智的锅,他多番提问又表露出惜才,让众人以为杨琇入了昌智的眼。
丁玦都有这种感觉,“大人要收徒?”
昌智,“嗯?”
丁玦一看知道自己猜错了,“大人对解元十分喜爱,我以为大人想收徒。”
昌智摆手,“我是惜才,但我不会收徒。”
周侯府已经很惹眼了,他可不敢收徒,就连三哥在外多年一个徒弟都没收过呢!
昌智回住处,拿出纸笔给家里写信,过几日张景宏到了,他也快要回家了。
次日,周书仁带了两本册子上朝,众人注意到了,以为是户部的账册。
下早朝,周书仁跟着皇上离开,到了政殿,皇上拿过册子,“这就是你孙子整理的知识点?”
“是。”
皇上示意太子去批折子,他则坐下翻看着册子,“嗯,你家子孙的字都不错。”
“从小练出来的。”
皇上继续翻看着,开始翻的挺快,越到后面翻的越慢,“他倒是有本事的。”
周书仁笑着,“这点随臣的娘子。”
皇上还想说的话卡住了,然后继续翻看着,又过了一会放下两本册子,“的确有推广的价值。”
周书仁心里一动,“皇上。”
皇上抬手,“还不是时候,你家这个孙子怎么没参加秋闱?”
周书仁,“这孩子主意大,上面又有两个哥哥顶着,他说想过自在的日子。”
皇上幽幽的道:“朕的儿子要是这么想就好了。”
周书仁,“......”
这话让他怎么接,他可知道二皇子动作不断。
皇上继续道:“科举考试的确该改一改,今年就算了,明年多添加一个科目如何?”
周书仁语气激动了,“甚好。”
皇上道:“你这孙子挺会整理的,别光整理知识点,对了,还有周明瑞,这孩子也不错,朕给他们兄弟两个一些书籍,他们整理出来交给朕。”
周书仁,“谢皇上。”
皇上觉得周家子孙或多或少都遗传了杨氏的能力,摸着胡子,其他几个皇子妃的人选,他要好好的选选了。
礼部,昌义不是正统科举出身的人,礼部忙春闱,也没人需要他帮忙。
昌义自从手里权力交出去后,他在礼部真的闲,更多的时候都在学习,因四弟他再次被关注。
昌义无视了打量的目光,无语了,这都多少天了,还没看够?
快到中午的时候,柳大人来了,“我就知道你有时间,我请你喝茶。”
“你今日休沐?”
“我这一身不明显吗?”
昌义也不愿意待在礼部,“走,今日我请你。”
“那好。”
二人到了茶楼,柳大人帮着倒茶道:“我是真羡慕你,瞧瞧你多悠闲。”
昌义斜眼,“咱俩换换?”
“我倒是想换,你不行啊。”
昌义,“......”
扎心了,他上升官难。
柳大人哈哈笑着,“来来,喝茶。”
昌义哼了一声,“你来不只是为了喝茶吧。”
柳大人咳嗽一声,“这不是章州也建了药厂。”
“嗯?”
柳大人笑着道:“日后章州药材都送入章州药厂,这我想问问药部是个什么章程,眼看着章州就要收药材了。”
昌义就知道这茶不好喝,“你去药部问问不就行了?”
柳大人,“问了,怎么没去问过,说什么按规矩办。”
昌义,“你找我有什么用?”
他们家又没有在药部任职的!
柳大人皱着脸,这几年药部变动很大,里面的官员换的勤快,以前相熟的官员没用了,“咳咳,老夫人和药部能说得上话,你看?”
昌义以为是求他爹,意外求他娘,好像娘真能说上话问一问!
时间飞逝,又过了几日,昌忠的成绩送到了京城。
早朝结束,卫大人等姻亲纷纷恭喜,“恭喜侯爷。”
周书仁乐呵呵的,“同喜同喜。”
说着,还从荷包里抓出一把糖果,“都沾沾喜气。”
这就能看出周书仁多稀罕小儿子了,以往周书仁可不这样。
卫大人几人拿着糖哭笑不得的,他们这个年纪很少吃糖了,再一看花花绿绿的包装,一时间手里的糖果有些烫手。
温老大人忍不住开了口,“子肖父,这里恭喜周侯了。”
周书仁听着不高兴了,子肖父所以也是个榜眼的命?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留名
周书仁心里气的不行,“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昌忠会胜于我。”
温老大人哼了一声,温家不缺状元,周侯府可缺,“那老夫等着好消息。”
“到时候我一定亲自将帖子交给老大人。”
温老大人脸微不可见的扭曲下,他才不想登周侯府的门,更不想给周书仁孩子东西。
周书仁笑眯眯的,“老大人,您腿脚慢我就先行一步了。”
卫大人,“......”
这就很气人了,这话也就周侯敢说了。
温老大人气的吹胡子瞪眼,戚老大人无语的很,“你招惹他干什么?”
温老大人哼了一声,他就见不得周书仁嘚瑟的样子,想到皇后去世他就病了,太子来府上只说了两句话就走,温老大人脸上的怒容没了,后背又弯了几分。
戚老大人压低声音,“我说的你考虑的如何了?”
温老大人抿着嘴,他心里清楚,太子后院不会再出现温家女,哪怕是族内出五服的也不行,皇上不允许,太子也不愿意。
戚老大人没等到回话,他也不急,反正皇后孝期没过,可以慢慢来,想到这里戚老大人心里雀跃,谁能想到皇后突然就没了,太子为太上皇守孝又为皇后守孝三年,叠加的结果,准备送入太子府的小姐年纪都大了。
戚老大人心里得意,正巧戚家有合适的姑娘。
周书仁回了户部,面对邱延等人的恭喜,将剩下的几块糖分了出去。
邱延乐呵的接了,“这糖我要留着给我小孙子,让他也沾沾喜气,日后给我也考个解元回来。”
周书仁,“一直听你说小孙子,我要是没记错才三岁?”
邱延将糖果放好,“别看年纪小,孙子中最机灵的,现在已经会背三字经了。”
他是真稀罕小孙子,这么多孙子就小孙子瞧着错不了。
周书仁心道,等这孩子能参加科举,科举的科目一定添加了不少,啧啧,这一代的孩子加油吧!
周侯府,竹兰看着为江玲准备的添妆,拿着单子想了想道:“再添一套红宝石的头面。”
清雪听了起身出去,很快将红宝石头面端了回来。
李氏一眼就喜欢上了,“娘,这套头面什么时候打的啊?”
竹兰笑着,“年初时候打的,我寻思多打一些到时候给玉蝶几个分分。”
这些年她收了不少宝石,年初选了一匣子出来,全都打成了首饰。
李氏接过添妆单子道,“那我就收起来了。”
“嗯,江玲成亲你亲自去一趟。”
“儿媳记下了。”
李氏清楚江玲的来历,婆婆又看重江玲,婆婆不说她也要亲自去一趟的。
竹兰又道:“这孩子也没个长辈,我本想让你帮着置办嫁妆,这孩子怕麻烦咱们找了学院女官。”
李氏很喜欢这种知进退的姑娘,“江姑娘将学院当成了娘家。”
“是啊,今年从学院出嫁的不少。”
学院的女孩又多了一种学生,专门来识字学数算,毕业也不准备出去做工,这些女孩家有些家底,因女先生难请想学知识难,最后送来了学院。
现在学院附近成了媒婆频繁出现的地方,全因还有不少女孤儿没有定亲。
周家村,昌忠最近很疲惫,他中了解元回来,宴请全族又见小辈,回来一直忙碌着。
程翔今日到的,“明日就启程了,你都收拾妥了?”
昌忠,“嗯。”
程翔对于进京是雀跃的,他早就想去京城长长见识,可惜爹一直不同意,“那我回去休息,好早些起来不耽误启程。”
“好。”
昌忠等程翔离开,将爹和吴鸣哥出的考题仔细放到箱子里,这些要带回京城的,上面全是他的笔记和吴鸣哥的批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