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三羊泰来
昌忠有了孩子,时间好像加速了一样,竹兰还没觉得如何,今年的殿试结束了。。
明瑞和明嘉二榜进士,两个孙女婿柳源博和于越阳也在二榜上,今年的周侯府喜事连连,不,应该说这几年周侯府都喜事连连的。
明瑞去了荣恩卿负责的部门,明嘉则外派出京, 两个孙女婿柳源博外派,于越阳成了庶吉士。
周氏一族的族人也中了两个, 一个二榜进士, 一个同进士出身, 进士外派出京,同进士留京等待考核谋机会。
周侯府剩下的孙子辈, 明静志不在科举,明辉有自己的打算,明凌和明枫几个年纪还小。
殿试结束, 皇长孙拜师提上日程,周书仁有些意外皇长孙拜师的隆重,没错就是隆重。
太子亲自带皇长孙走拜师礼,周书仁接受拜师礼后,皇上选了个不错的日子在宫中正式拜师。
今日是太子带着皇长孙送拜师礼的日子, 车队从太子府出发, 马车上载满了拜师礼。
周侯府的大门大开, 周书仁带着家中子嗣在大门迎接。
太子的马车停下,周书仁上前相迎, “臣见过太子。”
周老大几人跟着见礼, 周侯府门口还挺壮观的。
太子, “免礼。”
太子话落抱着儿子往大门里走, 身后的护卫等人搬运着礼物。
周书仁与太子先行,周老大几个跟在身后, 周老大几个内心激动, 爹瞒的够严实的,他们只知道皇长孙亲近爹, 现在才知道还有师徒关系, 难怪皇上放任长孙亲近爹了。
今日送拜师礼,皇长孙站在厅中间,声音还带着奶音,“今日送拜师礼,还请周侯收下。”
顿了下又说了一句, “我亲自选的。”
周书仁木着脸看着打开的箱子, 皇长孙送的书籍,这回是真品了,这孩子做到了!
只是周书仁心揪了起来, 拿得越多付出的越多,忍不住看向太子。
太子回以微笑,太子送多少拜师礼都不心痛, 这可是他都没拜师成的周书仁,儿子拜师周书仁他笑都能笑醒!
周书仁能怎么办只能收了拜师礼,今日不是正式拜师,太子没坐一会带着长孙离开了。
周书仁对着大儿子道:“将书籍放到书房,你派人仔细照顾别受潮生虫。”
周老大心道这么多的孤本真迹,这份拜师礼无价啊!
周书仁与几个儿子聊了一会,等儿子们离开,周书仁翻出他给长孙准备的拜师信物,最后扯了扯嘴角,他手里只有太上皇的东西最贵重,玉佩已经送出去不能再送玉佩,今日拜师礼这么贵重,他准备的信物太轻了。
最后拿出太上皇送给他的玉简,这是太上皇给他的两块玉简,一块上定国安邦,一块为太平盛世!
周书仁伸出手拿过太平盛世的玉简,定国安邦留在侯府保命,这块倒是可以给长孙!
竹兰在一旁看着,“真舍得啊!”
周书仁,“舍得,这也是我对长孙的期望。”
今日太子送拜师礼去周侯府传遍京城各府,温家和上官家早有察觉只是没证实,今日得到了证实。
他们得到证实后是惊喜,皇上直白的表达太子会继位。
正式拜师在皇宫,皇上请了所有能叫得上的重臣来见证,宫中还设了酒席。
周书仁到的时候,感觉到了不少眼刀子,有嫉妒有意外,嫉妒皇家对周侯府的宠信,意外周书仁会收皇长孙为徒!
周书仁在各种目光中坐到正中央的位置等着拜师,今日皇长孙穿着长孙正服,皇长孙一出现现场就嘈杂了起来。
等垫子放好,议论声就更大了,长孙为君还穿着正服,这是要跪?
周书仁也坐不住了,这对他是不是太重视了?
皇上走过来按着周书仁再次坐下,“你该受的。”
他原本没打算孙儿跪拜师礼,谁想父皇三周年给他托梦了,他见到了没有周书仁张姓王朝的发展,没有周书仁的存在,户部拿不出银子等等,他看不到更远的未来,空有抱负困于朝政。
百姓的生活没得到多少改善,一幕幕太真实,真实的他后怕了好几日才恢复正常。
皇上觉得爹一定废了很大的力气才能托梦,这是给他的警示,以前爹自己做梦他不能感同身受,他亲自经历过深刻体会到周书仁的重要。
所以今日的师一定要拜,周书仁为孙子的师父,这气运就彻底与皇室连在一起,如果不是老头不希望周家女再嫁入皇家,他都想给孙子定周家女为妻了。
注视着的众位大臣懵了,好半天才回神,而皇长孙已经直挺挺的跪下拜师,胖乎乎的双手举着茶杯,“师父喝茶。”
周书仁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接过茶杯,直接将茶杯里的茶水喝干,随后从怀里拿出玉简,“这是太上皇在世特意为臣定制的,上面还有雕刻了太上皇的印章,玉简刻着太平盛世四字,这是为师对你的期望。”
皇长孙早慧知道与太爷爷有关的都很重要,伸出双手郑重的接过,“徒弟一定不负师父期望。”
皇上看着玉简有些失神,这块玉简父皇亲自雕刻的,再次见到玉简有些恍惚,随后又笑了起来,两块玉简回来一块。
温老大人看着玉简嘴唇紧绷着,周书仁不说谁也不知道太上皇还给了周书仁这样的好东西,有太上皇印章能保命的东西。
温老大人自认温家不差,他现在都不明白太上皇也好,皇上也罢,为何一个个的对周书仁这么重视和优待!
今日拜师让见证的大臣开了眼界,入席的时候还议论着,隐晦的目光看向周书仁,真是让人嫉妒的存在。
周书仁被敬酒,齐王等人也眼底复杂。
今日周书仁有些喝多了,等出宫回家迷迷糊糊的,周老大几个一起进的宫。
竹兰示意几个儿子回去休息,她亲自照顾书仁,小老头真喝多了,乐呵呵的,“竹兰,我想多活几年。”
竹兰应着,“好,我陪你。”
周书仁握着媳妇的手,迷糊的眼里有了一丝清明,“一定要陪着我别先离开。”
竹兰柔声的道:“好。”
拜师结束,皇长孙正式跟在周书仁身边学习,周书仁还是户部尚书就带着长孙去户部。
现在户部不用周书仁亲力亲为,他还挺闲的,第一个课周书仁教导皇长孙认物价,然后带着皇长孙去了国库。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銆?/p>
这边周书仁带着长孙上课,太子选侧妃也正式公布出来。
周侯府,今日玉娇休沐,玉娇与上官璃有约。
结果没到中午玉娇就回来了,这丫头来了主院,竹兰有些意外,“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玉娇,“阿璃在绣嫁衣,我待着没意思就回来了。”
竹兰看着小孙女,“羡慕?”
玉娇摇头,“我才不羡慕,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早成亲有什么好出门都不方便了,还是没婚约在身好。
竹兰失笑,“你想定亲,咱家都不舍得。”
玉娇突然道:“我听阿璃说太子选侧妃,听说戚家有意太子侧妃。”
竹兰不意外,“太子远着温家,戚家与温家是姻亲,太子不会纳温家女只能送戚家女。”
戚家也有自己的心思,戚家依附温家估计早有不甘,太子选侧妃是戚家的机会,就是不知道温老爷子察觉到没有。
玉娇转着眼睛,“为了皇长孙,我觉得戚家女会落选。”
竹兰点了孙女鼻子,“聪明。”
玉娇眉眼弯弯,“这很容易猜,只是有些人被权势眯了眼看不清。”
竹兰幽幽的道:“温家要是为戚家出力,会磨掉皇上对温家最后的宽容。”
玉娇靠着奶奶,“不值得同情。”
温家比宁家差的太多了,瞧瞧宁家的日子,皇上对宁家多信赖。
竹兰笑着问,“最近在书院可好?”
“挺好的,上我课的孩子中有几个有意思的小姑娘,我挺喜欢的。”
竹兰道:“最近又有官家小姐应聘当先生,现在还没选出来,你跟我说说。”
玉娇在书院教书兼职嫂子小助手,“嗯。”
皇宫,皇上沉着脸,温老大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大人膝盖特别的疼,他都不记得有多久没这么用力的跪过,因为疼痛脑子才清醒,面前的是君,是掌控整个张朝的帝王。
温老大人声音发颤,“老臣糊涂了。”
皇上脸更加阴沉,声音冰冷,“你的确老糊涂,太子为储君,他是君你是臣,你竟然敢插手太子后宅谁给你的胆子?”
温老大人,“皇上,老臣糊涂,老臣糊涂。”
皇后去世后,皇上对温家厚待许多,孙子辈调职到不错的位置,他看得清楚皇上对女儿有情,尤其皇上不立后的举动,他心里得意少了谨慎之心。
皇上背着手,“呵,既然糊涂就回家颐养天年,免得脑子不清楚什么话都敢说。”
温老大人心里咯噔一下,“老臣还年。”
“嗯?”
温老大人后悔的肠子都青了,他觉得自己还不老,他还能继续任职,可皇上打定主意让他告老,声音有些发颤,“老,老臣年事已高,还请皇上准许老臣致仕归家。”
皇上声音依旧发沉,“准。”
温老大人跌坐在地上,对于重视权力的人而言,没了权力比杀了他都残忍。
皇上不想看到这个老东西,真是给脸不要脸,皇上心里的气依旧没消,“呵,戚家。”
他让孙子先拜师有敲打众臣的意思,谁也不能威胁大孙子的地位,此次选妃不会选家世高的女子,戚家说动温家帮忙,说明戚家所图甚大,说明戚家威胁大孙子的安全。
皇上越想越怒火中烧,“好,好。”
太子心道父皇许久没这么动怒了,他也很生气,目前他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还在太子妃肚子里,长子占据了他的内心,谁算计长子谁死。
次日早朝,温老大人当朝致仕,让众位大臣有些懵,谁不知道温老头多重视权力。
只有戚老大人缩着脖子,他昨日已经知道经过,感觉到皇上的目光脖子又缩了缩。
周书仁不意外,昨日听媳妇说戚家,他就猜到了结果,今日允许温家当朝致仕,皇上给了温家最后的脸面。
早朝结束,周书仁没走两步,三皇子追了上来,“周侯,我与你一起回户部。”
周书仁,“竟然是殿下亲自取银子。”
三皇子道:“我最近比较闲。”
现在皇家园林修葺到了尾声,他不用过去盯着,工部的差事他又插不上手,跑跑腿也挺好。
周书仁突然问,“三皇妃写的结局什么时候写完?”
三皇子咳嗽一声,“我也再催她写结局。”
周书仁,“我妻子很喜欢三皇子妃的话本,在家日日等着故事结局。”
三皇子哭笑不得,最近催他结局的太多了,没成亲前知道妻子写的话本受欢迎,成亲后才有直观的感触,后又觉得这样挺好,热闹的生活烟火气特别的足。
二人边说边走,没注意到二皇子在身后。
二皇子因皇长孙拜师受到不小的打击,他拉拢人以前还能和他客气,现在直接躲着他!
二皇子直勾勾的盯着三弟真心的笑容,他有些恍惚,难道他真的该放弃了?
想到这里,二皇子回头看着皇宫,目光看向政殿,不知道注视多久,直到身边的大臣都走光了,二皇子才收回目光!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掐指一算,领证可好
太子选妃很顺利,人选早就定好的,两位侧妃的出身都不高,人也都是温和的性子,选这两个人皇上和太子花了不少心思,就怕是个心大的起坏心思。
因为皇长孙的身份尊贵,加上年纪又小,周书仁教皇长孙不是在户部就是在侯府。
时间进入夏季,雨水多了起来,这日周书仁难得不教导皇长孙在家,夫妻二人闲情赏起了雨。
聊天说起了几个孙女,竹兰道:“玉蝶随着源博出京上任,这孩子说一切都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喜不报忧。”
周书仁,“你教导的孙女你该放心。”
竹兰想到源博守财,忍不住笑出声,“源博这孩子也就给玉蝶花银子不心疼。”
周书仁也笑了,“是啊。”
竹兰又道:“玉雯有孕了,我听苏萱说顾昇当祖宗似的伺候着,亲自端茶倒水不算,还请了不少假陪玉雯。。”
周书仁伸出手接着雨水,“几个孙女最轻松幸福的是玉雯。”
几个孙女婿,全心全意将妻子放到心里的只有顾昇,其他几个不是不好,而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责任,尤其是汪蔚为长孙注定玉露操劳一辈子。
竹兰挺喜欢顾昇这个孙女婿,后来者居上压过其他几个孙女婿,“他也是有本事,将自己产业经营的不错,玉雯的婚礼意外的奢华。”
周书仁脸上也有了笑意,“是啊,这孩子不错。”
哪怕成了周侯府孙女婿, 顾昇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走, 守住本心的人不多。
竹兰突然道:“玉娇有个学生叫董雅雅的,你去打听打听董家。”
周书仁,“董家?”
“嗯,我听邵婷说董雅雅的哥哥以前不亲自接妹妹, 最近时常接妹妹下学。”
周书仁悟了, “这是看上了玉娇?”
竹兰,“邵婷看出来什么才会与我说, 我没问过玉娇, 你先打听打听。”
周书仁对董姓有些印象,“我记得今年二榜有位姓董的, 现在在刑部?”
“你知道?名字叫董廖。”
周书仁摸着胡子, “好,我去打听打听。”
竹兰道:“我以为明凌送玉宜出嫁会留在京城,没想到这孩子又跟着董氏回了南方。”
“明凌是三房长子,以前昌廉没带在身边教导, 后来教导舍不得送回来, 明凌也需要父亲教导跟着昌廉挺好,正好能带一带明湖。”
竹兰幽幽的道:“我看昌廉依旧不能送玉娇出嫁。”
周书仁沉默, “有些年没见到老三了。”
这个雨天竹兰两口子印象深刻, 哪怕十年后都清楚的记得。
十年后的同一日, 皇权再次更替, 谁也没想到皇上真的退位了, 还是在身体依旧硬朗的时候退位, 盛辉结束开启新的荣景篇章。
太子顺利继位同时没有异议的立皇长孙为太子, 又一位嫡长子为太子!
这也就造成皇上后宫没几个人大臣们不重视, 反而盯上新太子太子妃的人选。
皇权更替,周书仁的侯爵, 皇上恩赏世袭五代,世袭罔替皇上留给了太子, 谁都看的明白。
周书仁今日参加皇上登基大典,他已经年过七十,后背已经直不起来,大典繁琐他许久没站这么久了。
年过七十的他都意外自己能活过七十岁, 他早已经不是户部尚书,现在的他依旧没成功致仕,官居一品, 他过了六十五岁就很少上朝了,更多的时候进宫与皇上聊聊天, 剩下的时候就是教导皇长孙,不对,现在改叫太子了,圣旨下了就是太子。
周书仁看着坐在龙椅上的皇上,他竟然真的成了三朝老臣!
周书仁侧过头看向昌廉,昌廉去年回的京城,现在的昌廉成了新的礼部尚书, 周书仁收回目光精神有些恍惚,晃了晃头才精神一些。
大典结束后,昌廉忙走过来扶着爹, 语气关心, “爹,您还好吗?”
周书仁不好, 十分的不好, 他觉得精气神好像没了,这种感觉让他意识到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太子走过来,“师父,孤已经叫了太医。”
周书仁点头,“谢过殿下。”
太子亲自扶着,昌廉退后一步跟着。
周书仁能感觉到太子的情绪,这孩子他看着长大的,这些年对太子他没有保留,以前不敢教儿子,因为古代没有超前思想的土壤,现在多年的改变才有了环境生长。
太医看过,“今日侯爷累了,回去要多休息。”
说着开了不少的补药方子。
周书仁听到补药就反胃,这几年皇家深怕他突然没了,平安脉半个月一次没断过。
太子松了口气,“孤送师父回去。”
周书仁摆手,“殿下还有事,老臣三子会送老臣回家。”
太子确认师父没事,这才注视着师父离开。
太子回政殿,皇上问了情况,“周侯没事吧?”
太子语气里沉重,“父皇,师父已经七十多了。”
皇上,“是啊,你多去看看他。”
太子点头,“是。”
周书仁回家见妻子躺在摇椅上睡熟,妻子这两年身子不好,今日进宫都免了,大儿媳带着其他几个儿媳进的宫。
周书仁喊了两声没得到妻子回应,有些急了,“竹兰,竹兰。”
竹兰费力的睁开眼睛,“回来了啊。”
周书仁松口气,“嗯,我们回屋子休息。”
竹兰摇头,“不想动了,你今日进宫我有些预感,我们将家分了吧。”
周书仁笑着,“好。”
他也有感觉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昌廉在一旁听的脑子嗡嗡的,声音沙哑,“爹,娘,儿子才回家啊!”
周书仁等不了了,还好分给儿子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
次日,周家男丁都请了假,出嫁在京城的女孩也都回来了。
竹兰难得精神,两口子坐在主位上看着子嗣,十年的时间,周家重孙子辈接连出生,屋子里早就站不下了,重孙子辈站在院子里。
周老大几个年纪不小了,除了小儿子其他的几个儿子头上都有了白发。
周书仁看着孩子们,周侯府已经这么庞大了,指着分好的产业道:“老大为长子依照律法占七成,剩下的三成昌义你们几个平分。”
顿了下继续道:“分家的宅子早就准备好了,等我百年后你们就搬出去吧。”
周老大几个红了眼眶,“爹。”
周书仁摆手,“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我年过七十该经历的经历了,该享受的荣耀享受过,现在你们都出息,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周老大几个摸了眼泪,他们清楚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爹彻底撒手了。
竹兰的私房很多,她的私房不用依照律法分配,几个儿子和闺女平分了七成,剩下的三成给了孙子辈的,还有一些念想给了重孙子辈。
竹兰交代着,“我们百年后不用奢华陪葬品,陪葬品我和你们爹已经准备好,我留给你们的东西一定要保存好,会是你们未来的财富。”
这话一出相当于遗言了,雪梅和雪晗已经哭的说不出话,李氏几个儿媳妇也差不多。
竹兰两口子对视一眼,他们感到生命的流逝,这种感觉太明显了。
周书仁又拿出册子递给大儿子,“昌礼啊,你是老大,这是爹最后交给的希望你能牢记并约束好咱们这一支子嗣。”
周老大哭着接过来,“儿子一定不让您失望。”
周书仁又看向昌义,“你小子靠着自己有了正统出身,我为你骄傲。”
昌义沙哑着嗓子,“爹,儿子会让您荣耀的。”
周书仁连说好字,又看向昌廉,“你是家中官职最高的,你在外多年已经不需要我教导,我送你四个字,该退则退。”
昌廉,“是,儿子会牢记在心。”
周书仁看向四儿子,“你估计在翰林院出不来了,这样也好。”
昌智红着眼睛,“爹,儿子让您操心了。”
周书仁笑着,“你什么都明白,除了有时候胆子特别大,其他的时候省心。”
说完又看向小儿子,小儿子起点高是好事,同时也是负担,十年升到四品,“我知道你聪慧,我反而最不放心你。”
昌忠吸着鼻子,“爹,儿子不会让您失望。”
周书仁拿出最后的册子,“这个交给你,日后多读读看看。”
昌忠双手接过,“是。”
周书仁又看向几个孙子,可惜大孙子在外当官,周侯府已经够荣耀了,周书仁站起身道:“我希望你们守住本心,如有人犯了家规逐出家族。”
“谨记教诲。”
周书仁又坐下心里想着他现在去世挺好的,正好让周侯府降降热度,也能避开太子妃的纷争。
周书仁又看着两个女婿,“我这个老父亲不能护着闺女了,你们要是对我闺女不好,等着我找你们算账。”
容川和姜升哪里舍得让妻子受气,他们两个已经哭的泪眼模糊。
竹兰精气神没书仁高,她刚才已经小声交代了几个儿媳妇和闺女。
竹兰看着卢嘉清和琳熙,谁能想到他们会成了夫妻,又看向玉娇和董廖,当初玉娇嫌弃董廖霸道,结果缘分注定了。
有些遗憾见不到大孙子几个,看着胖胖的明静,又看看明凌明枫几个,竹兰嘴角上翘,然后突然没了精气神默默的闭上眼睛。
李氏最先发现的,哭喊着,“娘,娘啊。”
周书仁猛的回头颤抖着伸出手,竹兰竟然没了鼻息,周书仁瞪大眼睛随后也倒了下去。
这下子场面乱了起来,周老大手不听使唤,给了自己几个耳光才稳住手,摸过去后哭喊着,“爹,爹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