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风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使奥斯卡
徐乐也只能点头受教,只是心里忍不住有些腹诽。
这是叫玩闹么?两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就只是朝着自家咽喉招呼啊…………稍一不慎,只能让韩约抬着自己回家了…………
在罗敦絮絮叨叨数落步离,还有说徐乐就是和步离在他心中就如兄妹一样之际,那前来报信的梁亥特部汉子就一直目光灼灼的打量着徐乐。
感应到他的目光,徐乐也抬头看了他一眼,这汉子也友好的对徐乐一笑,露出八颗牙齿耀眼程度不比徐乐的差多少。徐乐也是一笑回礼。十六颗白牙交相辉映,让后面韩约宋宝等人直觉得晃眼睛。
这汉子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比徐乐高出半个头,浓眉大眼一脸憨厚模样,瞧这体形也应该是临阵之际一把好手,身上皮袍干净整洁,敞开的衣领中可以看见内藏的甲胄,也是上好的大隋军中制式札甲,也不知道怎样交易到手的。
罗敦介绍道:“这是我族中年轻一代出色子弟梁亥特烈烈,是我们梁亥特部的阿贤设。”
又一指徐乐:“这是我的老友徐敢之孙徐乐,白天城中大战苑君玮和尉迟恭的就是他了。老徐敢的孙子,就是我的孙子,你们该当多亲近亲近。”
所谓阿贤设,就是一族中负责领军的名号。梁亥特一部,也能拉出五六百丁壮为军。烈烈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为阿贤设,出色之处,不必多说了。
至于徐乐,今日云中城一战,就是成名的登天之梯。至少在云中这里,徐乐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说不得这名声还能传到王仁恭,甚至河东关中等处去。
烈烈却没想到,这徐乐在闹出这么大事情之后,不仅没走,还来到了罗敦这里,而他的爷爷,还是自家族长的好友!
罗敦介绍完,徐乐烈烈又抱拳向对方施了一礼,未曾等两人说几句客气话,罗敦就不耐烦的道:“盖达千余越部来找我,到底何事?”
烈烈看了徐乐几人一眼,徐乐反应极快,不等烈烈开口,就对罗敦笑道:“阿爷,今天也实在是累了,还请阿爷给我们安排个住处,我们这便休息也罢。”
罗敦哼了一声:“年纪轻轻,才辛苦了一天,就急着喊什么累?又不是没管你饭吃!烈烈和阿乐你俩留下,其他人到外面警戒去,我们三人说话!”
老爷子真的当徐乐是自己人,使唤号令起来毫不客气。徐乐这一行人早就累得骨软筋酥,听到老爷子这番话,人人心里腹诽,这叫辛苦了一天么?咱们是风餐露宿了十余天,又逃命好几天,和鹰扬兵又大战了一场,真的是不想掺和你们梁亥特部的事情,找个地方给咱们睡觉要紧!
只有徐乐,还是腰背笔直,笑道:“敢不从阿爷之命。”
烈烈目光闪动,只是躬身领命,并不多发一言。
~~~~~~~~~~~~~~~~~~~~~~~~~~~~~~~~~~~~~~~~~~~~~~~~~~~~~~~~~~~~~~~~~~~
当帐中只剩下三人之后,罗敦踢开一地杂物,总算清理出一块地方,盘腿坐下。
徐乐和烈烈只好有样学样,在罗敦下手盘腿也坐了下来。罗敦目光炯炯的看着烈烈:“说吧,千余越部找来到底有什么事情?”
烈烈沉声道:“千余越部族长传令,明日就九姓会盟,决定将来突厥与隋之间行止。”
徐乐心中一动。
今日从罗敦口中听闻,九姓会盟,是等秋日大集之后再举行。一则是九姓不想以会盟之事干扰秋日大集的生意,今年能不能顺利越冬,除了梁亥特这种素称富庶的部族之外,其余好些部族,可都指望这这场大集!
而且决定在大隋和突厥之间选哪边站,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非得仔细观察两方实力对比情形如何。九姓匆匆赶来,马上就改变原来商议的议程,现在就要会盟,这到底是何道理?
难道千余越部那里有变?
盖达千余越部,在突厥与大隋之间,足有七八千帐的规模,能拉出四五千丁壮为军。实力冠绝九姓鞑靼,要是盖达千余越部有什么变故,这九姓鞑靼就别想脱离突厥了,大家老老实实的忍受突厥人盘剥便罢。
罗敦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沉声发问:“是不是千余越部那里有什么变故了?”





盛唐风华 第四十二章 商议(二)
听到罗敦发问,烈烈沉稳摇头。
“千余越部能有什么变故?此来千余越部老王与小王子齐出,随身护卫加上运货之人,足有六百骑,有恒安鹰扬府坐镇云中,突厥人大队不敢前来,谁能动得了千余越部?”
千余越部不称族长,而称王。因为千余越部据说是从西域迁来,是各族之和,所以在九姓鞑靼中堪称最为强大。当然对比起突厥治下成千大小部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千余越部此来六百骑,老王小王子一起到来,这绝对是相当大的规模,常理而言,突厥也绝不可能越过恒安鹰扬府的戒备来影响到千余越部的决断。
而这次九姓会盟,若千余越部不肯参加,那是不可能成行的。
只要千余越部不变,那么九姓会盟之事大局就不会变。烈烈这番回答,已经足够让人安心了。
罗敦却皱着眉毛向烈烈继续发问:“都罗罗部呢?茅女呙子部呢?开道部呢?屋地目部呢?”
罗敦所问,都是九姓鞑靼中颇有实力的部族。而烈烈也早有准备,仍然一副沉稳模样。
“得知千余越部传信明日就开九姓会盟,我就遣人去其余几部联络打探了。其余几部都接了号令,说准时赴会就是了。有几部略有疑虑,我们一起再去千余越部帐落看了一遭,老王王旗依旧,帐落丝毫不乱。小王子还有空出去行猎了,倒是没见着他的旗号。”
罗敦发问,烈烈一切都有准备,而且都有布置,听得罗敦紧皱眉毛渐渐松开。略微有些放心的模样。
别人部族之事,当然身为族长更是心中有数,烈烈又是一副精明强干,将所有一切都安排得妥帖的模样。
照理说罗敦能够放心,徐乐也就该跟着放心。只管安心当好食客就是。
不过徐乐心里面就是觉得不对。
爷爷说过,众人之心最为难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盘算,以什么样的名义,能集众人之心,这个人就有成大事的本事了。
集一村之心,可以安一村。集一县之心,可以为良臣。集一国豪杰之心,则可以更易天下!
但是这是无比艰难的过程,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阴谋,冲突,背叛。每当什么事议于众人,期待众人合力,就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变故。(总而言之一句话,外间太危险了,你乐郎君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神武县听你爷爷的话,当个村闾衙内…………)
这会盟之事早就商议好等待秋日大集之后再行举办,怎么突然就挪到了秋日大集之前?如此大事,突然生变,怎么也该多担心一下罢?
想想自己老爷子和罗敦的交情,徐乐吸了口气,轻声开口:“阿爷,是不是再确认一下?为什么要提前到明天就举行九姓会盟?”
烈烈扫了徐乐一眼:“千余越老王说了,秋日大集之后,各族换了财货粮食,说不定就起了别样心思,回部族过自己日子去了,反倒忘记迫在眉睫之危。就是在秋日大集之前,大家对将来没有底气,才是最好的联合时机。而且九姓一致,秋日大集上,省得汉家商人在各姓之间互相压价,多给部民还能争得点度冬的东西,这也是好事。”
徐乐一笑,对烈烈道:“九姓部族,难道不得大隋支持,就想在突厥与隋之间自立了么?这么快就做了决断?”
烈烈愤然起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九姓部族就该和大隋捆在一起?突厥人要打的是大隋,我们九姓结为一体,突厥人只会来重视我们!倒是九姓投靠了大隋,只怕突厥人第一个就来打我们!你们大隋,现在自家都争斗不休,到时候谁指望得上你们!”
这番话烈烈说得义正辞严,倒是堵得徐乐不好开口。再说什么,恐怕就变成意气之争了。自己毕竟不是梁亥特族中之人,说太多太深,反而不美。
徐乐转向一直在摸着胡子沉思的罗敦道:“阿爷,这会盟事情,我是后生晚辈,你就当我瞎说…………不过阿爷是我爷爷至交,阿爷安危,我要顾着,明日会盟,阿爷就带着我一起去罢。”
罗敦皱眉还没开口,烈烈又抢在了前面:“这成何道理?九姓会盟,万一发现了你这个汉人在,别人对咱们梁亥特部怎么想?没有你这位今日名震云中的汉人大英雄,这些年来,我们梁亥特部汉子,也将族长保护得好好的!”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何况徐乐英锐更过于常人?
罗敦有什么意外,自己回家对着老爷子双手一摊。
爷爷,你精心教我一身本事,我出门一趟,连你老朋友都保不住。以后我还是老实在神武县呆着吧…………
徐乐双眉一扬,就准备和烈烈杠上了。
罗敦却在这个时候开口:“阿乐,烈烈说得有道理,就这般罢!明日如约去参加九姓会盟,烈烈自会护得我周全!”
烈烈得意一笑,徐乐看着罗敦,沉声问道:“阿爷,你信不过我?”
罗敦嘿了一声:“老徐敢的孙子,梁亥特部谁信不过?”
徐乐下意识的就瞟了烈烈一眼,这烈烈就是信不过我…………
罗敦继续道:“只是明日九姓混杂,又是关系九姓部族未来的会盟大事,出现外人,到时候老头子浑身是嘴也分说不清,明日之事,阿乐你的确不能去。”
不等徐乐发话,罗敦就又安抚于他:“…………你阿爷这几十年族长也不是白当的,明日之会,没看见千余越部老王在,你阿爷掉头便走。有烈烈和步离护卫,没人拦得住你阿爷。这几日你就安心在梁亥特部吃住,看看云中风物,不管能不能讨回货物,你阿爷总有预备,不会让你在老徐敢面前没法交代,将来再来阴山玩耍,你阿爷带你去猎雪狐可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徐乐实在无法再争什么了。只能挤出一脸微笑,朝着罗敦点点头表示领命。
这罗敦和自家爷爷真是一样,还真的拿自己当小孩子哄啊…………算了,只要这两位老爷子开心就好。
不过明日谁要是动了梁亥特罗敦,别说九姓鞑靼了,就是突厥始毕可汗王帐,我也给你们闹个天翻地覆!
我爷爷这十几年,真的很孤单啊…………大概也只有罗敦阿爷这么一个好友了罢………
罗敦接受了烈烈意见,又自觉安抚了徐乐这孩子。对明天行止也有了个布置,自觉得一切没毛病。中气十足的喝了一声:“都回去睡觉!赖在老头子这里做什么?”
罗敦一声号令,原来在内帐里不知道做什么的少女步离已经悄没声的闪了出来,按着腰间插着的两把匕首,一双大眼,只是看着徐乐和烈烈。
烈烈知道和步离这个狼女没道理可讲,起身朝罗敦行礼,就告退而出。徐乐也总不好一直赖着做恶客,而且步离目光只是在自家咽喉上打转,也着实让人有点发毛,只是朝着罗敦一笑:“明日就祝阿爷一切顺利了。”
罗敦点点头,舒展双臂,朝着后帐走去。徐乐也掀帘而出。
临出帐门之际,徐乐回头看了一眼,就见步离已经蜷在了内账外面一块毛皮之上,如云长发委地,几乎将她瘦小的身子遮盖了大半。
但步离小脸上的那双大眼,还在炯炯有神的扫视着周遭一切。
这个被罗敦收养的孤女,就是尽全力的在守护着自己爷爷。
就如自己一般…………
可自己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爷爷,还要成为让他自豪的存在!




盛唐风华 第四十三章 商议(三)
刘武周的鹰击郎将衙署当中,一灯如豆。
更鼓响过之后,整个云中城已经完全寂静下来,就连辛苦了一天的恒安鹰扬府将士都轮番回去休息了。
但作为恒安鹰扬府的两位真正掌重权,做决策之人,还远远未曾到能休息的时候。
事情实在是堆积如山,恒安鹰扬府说是二千七百常值鹰扬兵,但是在这乱世已起的日子里,二千七百人就算全是精锐,还是嫌着单薄。要知道恒安鹰扬府可是夹在云中和王仁恭之间!
王仁恭已经将马邑鹰扬府拼命扩充到了万人规模,而恒安鹰扬府自然也不能死守二千七百兵额。再尽力收拢了愿意投效的侠少,在云中一带征募强壮之后,恒安鹰扬兵的规模也勉强扩充到了四千之数。
四千兵就算日常驻扎,吃喝拉撒都是大事情。更不必说恒安府穷得厉害,连军粮都要辗转腾挪而来,还有将这些兵装备起来,调补升迁黜落军将,还要怎样分拨这些兵马南北两面布防,做好打仗准备。
再加上近在眼前的云中大集警戒防范,单单是这些军务上事情。哪怕刘武周和苑君章只是拿主意的,每天都要忙得四脚朝天。
已经开始打三更的更鼓,两人才算是将眼前的事情商量出个眉目。刘武周随手去拿放在几案上陶碗里的饮子,触手已经冰凉,刘武周递给苑君章,苑君章只是嫌弃的摇摇头。刘武周嘿嘿一笑,自己小口的喝着。
苑君章沉默一下,缓缓开口:“……秋日大集,就算是如数征收,也尽数到了我们手里,也不过是添了些财货,这粮食终究是一件大事。万一王太守那里用钱都换不到……”
刘武周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云中城临近塞外,气候苦寒,产粮不多,就算征收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也不够全军吃的。更不必说云中城要直面突厥,军中骑兵少了不行。整个鹰扬府战马驮马,足足有接近三千之数。
马不是光吃草就行,吃草只能活着,长不上膘骨子里也没气力,得用上粮食精料。一匹战马,就顶得上七八个鹰扬兵的胃口。
而整个马邑郡的粮食,都控制在王仁恭手中。现在还因为要恒安鹰扬府顶着突厥,王仁恭没断了军中粮秣供应,恒安府也能凑点钱出来从商人手中买点,勉强还敷衍得过去。
可真到撕破脸的时候,又将如何?王仁恭掐断粮秣供应,恒安鹰扬府再是精锐,军中无粮也得立马散伙。
粮秣一事,就是刘武周最大的心病,平日里也不敢去想那最坏的后果。现在苑君章又点了出来,刘武周一时间却不知道做何回答才好。
看刘武周沉着一张脸,苑君章叹息一声:“这事是躲不过去的,还是要早做预备为好。”
刘武周脸色难看的哼了一声:“预备,怎样预备?现在就挥兵打善阳去?还是抱着王仁恭大腿求放过?”
苑君章静静道:“你我都是寒门出身,毫无倚靠,单凭恒安鹰扬兵,不足为凭,还是要找个靠山为上。”
远在河东的唐国公李渊不必说了,八柱国出身,故旧门生满天下。在大业天子远走江都之后,一旦有心举旗争夺天下,那么不知道有多少人来投,到时候西去争夺长安,只怕关中军将不少人就会来投。
马邑太守王仁恭,也可联络地方守臣,自成一方势力。雄心勃勃的扩充实力准备和李渊一争高下。
原因无他,就是他们有这个出身,地方有势力之人,也都认这个出身。
而刘武周和苑君章,寒门素户出身,靠去高丽搏命,大业天子提拔,才得了这个位置。想更进一步,这些世家出身之人,就得掐死他们!
别看李渊派人前来联络,也不过是利用他们牵制王仁恭。真到恒安鹰扬府窘迫之际,只怕这位唐国公也是乐于见到他们和王仁恭打生打死,自己安安心心去夺长安。
除非自己击败王仁恭,又愿意彻底卖身投靠,从此为唐国公座前忠实飞鹰走狗。才能生存下去,但以后自家生死,还是捏在这些高门世家手中,永远没有和他们平起平坐的那一日!
天下将乱,我刘武周为什么就甘于这些世家之下!
听到苑君章的话,刘武周一向憨厚朴实的面孔,只是露出了一股桀骜之气,反问之辞,锋利如刀,哪里还有在徐乐和云中城百姓面前那个和蔼不拘小节的邻家大叔模样!
苑君章淡淡道:“自然不是朝王太守投降。王太守也绝不会放心用我们,一旦认输,就是死路一条。”
王仁恭心心念念就是吞并精锐能战的恒安鹰扬府,到时候挟此强军,未尝不能和唐国公李渊一争高下。深得恒安鹰扬府军心的刘武周就算服软,抱紧王仁恭大腿,事事听从他的号令,王仁恭又怎么可能放过刘武周?
刘武周冷笑一声:“那就赶紧接见河东来人,指望唐国公李渊帮我们一把?”
苑君章摇头:“唐国公名声太高,麾下世家高门子弟如云,我们就算投效,唐国公也再不会重视我们,说不得也要打我们这支精锐恒安鹰扬兵的主意,到时候我们下场,不见得比投效王仁恭好到哪里,唐国公仁厚,剥夺我们兵权,给个宅子养起来,我们后辈,还是泯然众人,还是要给世家高门踩在头上。”
刘武周冷笑依旧:“左也不能,右也不能,那还寻什么靠山?”
苑君章脸色凝重已极:“就近不就远。”
五个字一出口,刘武周顿时站起,一下带到了面前几案!
陶碗滚落在地,破碎之声,在这安静夜中震人心魄!
苑君章这竟然是建议要投效突厥!
门外军士听见屋内响动,脚步声疾疾响起,就要赶来查看。刘武周暴喝一声:“我这里没事,都别进来!”
屋外脚步声戛然而止。
刘武周脸色铁青,看着苑君章一言不发。
苑君章静静看着刘武周:“近日九姓鞑靼贵人齐集云中城左近,想会盟为一体,自立于大隋与突厥之间。但突厥岂能看着九姓鞑靼脱离治下?必然要有所动作,我们恒安府且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罢,和突厥去年厮杀如此之凶狠,今日先结一份善缘,总不会是件坏事。”
刘武周冷冷看着苑君章,而苑君章神色平静,眼神丝毫未有退让。
刘武周最终摆手:“这些九姓鞑靼,也是外族,我老刘也懒得管!”




盛唐风华 第四十四章 商议(四)
夜色之中,哪怕遥隔数百里开完,仍然有人如云中城这里各方一般,到了此刻仍然未曾入眠。
比之顶在一线的云中城,善阳县就是马邑郡防御体系的枢纽核心。
善阳县坐镇于马邑郡物产最为丰富的桑干河流域,进则可以源源不断支撑云中城一线,退则可以与河东诸郡连接,背后还倚靠着内长城一线,在大隋边塞防御体系中地位之重,其实是过于云中城的。
可以这么说,云中城若是不保,则大隋还只是边疆有警,而善阳若失,突厥人就直接压迫在内长城前面,打开内长城,就是中原腹心之地!
在大隋前身北周,善阳县就是朔州总管府治所,而现在就是大隋马邑郡治所所在。在云中城因为北魏废都而败落之后,善阳仍然维持着一郡中心地位,繁华富庶程度,远过于云中城。
云中城方圆不过三四里,而善阳县方圆七里有余,各色商家均有,城中居民七八千户。晋阳城那里正时尚的东西,要不了两个月就能传到此间。
因为桑干河一带是马邑郡最为富庶的所在,善阳县中积储也极其丰富,虽然经过去年大战,但王仁恭在今年加倍搜刮之后,城中粮秣已经有近两年之积。
大肆征发马邑郡丁壮入马邑鹰扬府之后,王仁恭麾下兵力已经膨胀到了万余人。虽然不及直面突厥的恒安鹰扬府那么精锐,但毕竟也是边地要郡。也和突厥人打过仗见过血的,比起内地军府战力,还是可以傲视。
云中城前方,善阳县后方,两地一表一里,有重将精兵,足可将马邑郡打造得固若金汤,突厥人不敢正眼窥之。可是现在,这马邑郡最重要的两处支柱,却在互相对峙,天知道什么时候会撕破脸交相攻伐,而那个时候,只怕就是马邑郡的灭顶之灾,突厥狼骑的洪流,会铺天盖地而来!
青史斑斑,这样的事情还少见么?遥想开皇天子时的大隋气吞海内之势,只能让人浩然长叹而已矣。
一切不过短短数十年的功夫,这到底是谁的错?
~~~~~~~~~~~~~~~~~~~~~~~~~~~~~~~~~~~~~~~~~~~~~~~~~~~~~~~~~~~~~~~~~~~~~~~~~~~
今夜善阳城中,一片死寂。比之云中城还热闹到二更时分,善阳作为郡治,一入夜便是死气沉沉。
原因无他,将马邑郡兵扩充到万人规模,对治下的盘剥,已然到了空前地步。哪怕是素称富庶的桑干河一带,都已然疲敝不堪,民间萧条。作为马邑郡治所,哪里还热闹得起来?
时年已经六十岁的太守王仁恭,站在太守府邸花园的小楼之上,望着周围黑沉沉的一片,越发厌恶此地。
花甲之年,难道就要终老这边鄙之地么?天下大乱,正是各大世家洗牌争斗的关键时候,还辛辛苦苦在此间为大隋戍边,若家门错过这大好时机,从门阀队列中跌落下来,才是真正的大事!
王仁恭摸着已然花白的长髯,无限感慨。
出身太原王氏,为当世太原王氏十七支之一,虽然长于天水郡,但郡望还在太原郡。祖父都曾为刺史。二十岁就以世家门阀子出仕,为州主簿。然后一路升迁,直到起居八座,开府建节。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门阀世家子弟的成长轨迹,也是这些门阀世家,撑起了这几百年来来去去的王朝,撑起了曾经气吞海内的大隋。
但是从开皇天子始,到大业天子即位以来。两代君王,却想提拔寒素子弟,压制这些门阀世家,最终在开皇天子东征高丽之际,激起了杨玄感之乱。
1...1314151617...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