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使奥斯卡
云中城那个鬼地方,风刀霜剑如割,草原胡族在侧,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幸得大家早早离开了那里!
那领头之人,看着左右那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哼了一声:“都别想着玩乐,咱们还有要事要办!各自去寻城中人头广,交游多的旧识,将消息放出去!”
几名手下纷纷点头,看起来兴致不怎么高昂的样子。一路辛苦而来,现在就要大家干活儿,实在觉得这位带头老大有点不体恤大家。
领头人脸上浮现了一点怒色,低声呵斥:“我们兄弟苦熬这些时日,才算找着靠山。这个时候不卖力,等到什么时候?看到刘武周没有,就是没有世家高门为靠山,哪怕坐拥恒安鹰扬府强兵,还是过得这般窘迫模样!我们跟着的这位刘公,背后站着的可是唐国公!谁要是敢耽误事情,我先一刀捅了他!”
老大发火,几名弟兄纷纷低头。领头人沉着脸从怀中取出几个钱囊,丢给手下。
手下们接过,在手里一掂量,里面至少是上百枚通宝钱在晃荡。顿时人人笑逐颜开。
老大计划就在善阳耽搁三四个三四天,放出消息就走。三四天里,这百余枚通宝钱,足够大家花天酒地,每天晚上都能找个塞种鞑靼的小胡姬!
一名手下忍不住问了一句:“刘公要挑起恒安府和马邑府争斗,这些咱们都能明白。为何又放出是乐郎君为恒安府先锋的消息?这是难得英雄少年,要是因而被王太守破家,也实在可惜。”
老大冷着脸:“这些事情要你多问?刘公吩咐,只管去做就是。想那么多作甚!”
手下垂首不语,那老大又沉着脸扫视诸人一圈:“什么英雄少年,当年我在马邑出道之时,这位乐郎君还不知道在哪里撒尿合泥!老子去了晋阳讨生活,什么尉迟恭,什么乐郎君,一个个都冒了出来,哪一日遭逢,才让他们知道老子的厉害!”
手下们再不敢多说,对望一眼,纷纷散去,各自去将消息放出去。而那领头人物,则是掸掸身上灰尘,就策马向着善阳城中最热闹的地方走去。
以他当年在善阳的人脉,不要一天功夫,就能将消息放出。这位在云中大出风头的乐郎君,就等着后院起火也罢!
凭什么都是马邑乡间豪杰,他一出道,就名动马邑,轻侠少年为之欢呼鼓舞。而他就要在江湖沉浮多年,这个时候才算是找到一个家主投靠?
这家主,还如此看重这位乐郎君!
凭什么?
盛唐风华 第一百零五章 风起(二)
这些时日,王仁恭睡得并不如何安稳。
每当闭眼,金戈铁马就入梦而来。
年少时候的记忆,模糊得连梦中都不大会记起。无非就是世家子弟的典型生活。锦衣玉食,打熬筋骨,磨练武艺,名师传授经艺。章台走马,武陵纵酒。知道不管坐在宝座上的是哪家哪姓,是哪族之人,总有自己这些人专有的出仕之途,然后带着家族的荣光,踏上这个时代的舞台。
等真正走上仕途,才明白身为世家子的压力。
为了家族的传承,为了门第的保持。其他所有一切,都不重要。
在乱世之际,家族子弟必须分投各方势力当中,确保总有一支,会站在最后胜利一方。而这些分投各方的子弟,战阵相见,也只能无情厮杀。
而在承平之时,坐在宝座之上的那位,必然会提拔寒素出身子弟,限制世家出身之人的权势地位。尤其是那位开皇天子,居然开始了科举制度,想变化几百上千年来的制度,然世家从此离开舞台的中心。
然后就遭致了军功贵族集团,关东经术世家,还有南朝传承的那些大家的集体反抗。
大家支持太子,结果就是十八年前的那场洛阳血火。
大家在大业天子出征高丽之际,纵容了杨玄感的变乱。结果就是大隋无可阻挡的衰弱了下去,直到现在这个分崩离析的局面。
身为边臣,王仁恭自然有龙城飞将之志。
可是世家的责任,沉重的压在他的身上。那么多王家子弟,为了家族,已经倒在杨玄感变乱之中,倒在一场场大隋朝明里暗里的风暴之中,倒在过去几百年的中原血火之中。才换来了家门的屹立不摇。
现在这么多世家的共同努力,才换来了杨家即将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换来了几十万支撑杨家的十二卫铁军或者葬身高丽,或者葬身雁门郡,或者葬身在当年杨玄感变乱之中。
身为王家现在掌握着最大军事力量之人,他有什么理由,不参与这场即将到来的群雄逐鹿当中,不为家门争取未来百年的地位?
所以自己联络突厥,所以自己想早日吞并恒安鹰扬府,所以自己放弃了一名汉家边帅的责任。
一切都已经想得很分明了,自己已经做出了决断。
但是为什么还要在一次次的梦境当中,看到突厥狼骑大举南下,整个马邑郡陷入血火之中,整个中原,都陷入血火之中?
王仁恭在梦中突然惊醒,只觉得浑身都是冷汗,又湿又凉,身上关节都在发痛,似乎在提醒着自己的岁数。
而帷幕低垂的床榻之外,能听见值夜的美婢低低的鼻息之声。香炉里上好的洛阳沉香焚烧时的香气,在鼻端缭绕,只是让人烦闷不堪。
这一觉,看来是睡不下去了。
王仁恭轻轻翻身而起,这一点响动,立刻惊醒了训练有素的值夜婢女。
两女婢女掀开帘幕探视,王仁恭微微摆手,示意自己要起身。一名婢女立刻送来了在炉上暖着的袍子,而另一名婢女则跪着捧上鞋履。
两名婢女服侍王仁恭换好衣衫,就被王仁恭示意退下,自己披衣而起,步出卧房之外。
太守府邸中,一片寂静,夜色正浓,应该已经是三更朝后的时分了。
王仁恭的卧房外面就是一个小花园,纯然的南朝风格。在马邑这个地方经营出来,真的是花了大价钱。
花园内是书房卧室,自然都是家生的下人才能服侍。这个时候有人在看着热饮子,有人在外间廊下上夜,人影憧憧,足有十几人在服侍着王仁恭这一枕黑甜。这已经是身在马邑,又临战事,不能享用太过。不然以世家一支家主,一郡太守的身份。这内院当中,就是近百人伺候也只是等闲事耳!
王仁恭突然醒来,披衣而起,走到廊下。这些下人只当自己没伺候好家主入睡,廊下几名下人,纷纷伏在地板上,头也不敢抬。
王仁恭向来有功则赏,有过重罚。治家如治军。往常睡眠不好,气性一大,少不得就有下人被拖出去打军棍。
今日心情却不知道为什么,柔软了起来。随意摆摆手道:“都起来吧,是我岁数大了,好梦难得。你们都是跟随我起起落落,一直到这马邑郡来,突厥人打过来,也都是跟着担惊受怕的…………不必如此,以后在我面前,随意些就好。”
下人们抬头,疑惑的互相看看,不敢多说什么。只当是大家逃过了一劫。
王仁恭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似乎还想和这些下人屈尊攀谈几句也似。就在这个时候,内院外面门口突然传来了响动的声音,还能听见自己大儿子的嗓音:“我要去见大人!这是大事,耽搁不得!”
内院门口值守的下人低声解释着些什么,不敢让身为郡主簿的王仲曾打扰王仁恭的睡眠。
王仁恭叹了口气。
马邑这个边地郡治,哪怕治所官衙,也是这么浅陋。换成自己在洛河边的庄苑,内院门口就算是开兵打仗,响动声也传不到自己卧房廊下来!
这个地方,自己实在是呆得够了…………
王仁恭扬声道:“让他进来罢!大概就是觉得这个孽障要来,我这一觉,才睡得这般不踏实!”
脚步声响起,就见下人提着灯笼,引王仲曾入内。
人还离得有段距离,就能闻到王仲曾身上一股酒气。
王仁恭皱眉,怒道:“喝醉了酒,就到我这里来闹么?真以为自己是我长子,我对你就行不得军法?”
王仲曾忙不迭的站定,深深向王仁恭行礼。
这位王仁恭的大公子,挂着主簿的差遣,但更多还是在这善阳城中寻欢作乐。今夜也是在酒楼中与一帮狐朋狗友高会,听到了惊人的消息。这才赶忙漏夜而来报信。王仁恭喝骂于他,王仲曾真的有点委屈。
他颤抖着声音道:“大人,大事不妙了!善阳城中都传遍了。张万岁在云中被擒。刘武周点齐军马,南下而来!先锋就是出自神武的乐郎君,也就是这位什么乐郎君,擒了张万岁!”
王仁恭冷然站在那里,心中却是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张万岁此去,隐秘至极。自家这个不成器的长子,是根本不知道张万岁出发一事的。
但是现在却从他的口中,得知了张万岁被擒的消息!
适才一点柔软,还有与突厥人联络的内疚惭愧,全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剩下的就全部都是冷硬。
如果自己与突厥人联络的消息真的走漏了,那么就撕破脸干一场就是!
只是有一个问题,这个乐郎君,到底是谁?
盛唐风华 第一百零六章 风起(三)
虽然是一郡之治所,但是毕竟是在边地郡县,善阳城也并不大。
但凡是设在边地的城池,从来都不是大城。这也是为了防御方便,城小而坚,是最难攻克的所在。
短短一日之内,从云中带来的惊人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善阳城中。
刘文静遣来之人,当年在善阳也是出名的轻侠人物。就算是在晋阳城讨生活,主要做的也是通往草原的贸易生意,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能掺上一脚,人脉可以称得上是精熟。
卖力传播之下,一日过来,善阳城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王太守遣大将张万岁,去往云中地界谋什么对付刘武周的计谋,结果被刘武周撞破,张万岁被出自神武的以为什么乐郎君给生擒活捉。
刘武周终于对王太守破脸,就以这位乐郎君为大将先锋,准备南出桑干河谷,直扑善阳而来,要和王太守分出个胜负,从今而后,这马邑郡内,只有一人可以做主!
虽然张万岁去往云中地界,要行什么样的计策,明眼人都心里有数。少不得和草原部族有什么勾结,说不得还是突厥执必部也参与其中。
但是善阳中人,和王仁恭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说那些依附于王仁恭的官吏将士,就是善阳城中百姓在这乱世当中,作为郡治中人,比之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要多一些优越感。
对于张万岁秉承王仁恭意志到底图谋如何,大家只能略过不提。
现下要紧的是,怎样应对这个局面!
对于如狼似虎的恒安鹰扬兵,纵然综合来看,王仁恭尚有优势。但真正撕破脸开打的话,谁也不能等闲视之!
从昨夜下半夜开始,官吏军将,就在夜间被叫起,匆匆赶往太守衙署之中。到了白天,马邑鹰扬府也上了城墙,城中里巷栅口处都有鹰扬兵看守,城中到处都是纷纷扰扰的景象。
不够资格参与太守衙署会议,却又了解一点时局之人,就成了每处街谈巷议间的中心焦点人物。对恒安马邑两鹰扬府的强弱,对王仁恭和刘武周两人的行事风格,对云中和善阳之间的山川地势,都有好大一番议论生发。
说者口沫横飞,听者如痴如醉。
这些话题都说尽了之后,纠缠着的就是一个问题了。这入娘的乐郎君到底是谁?出身于神武,却成了刘武周的大将,还生擒活捉了张万岁。此前却没停过半点风声,到底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钻出来的?
徐乐在神武县虽然有个乐郎君的花名,但这名声却是传不到善阳来。作为眼界甚高的郡治百姓,自然不会去关注神武县的一个小小侠少。这个时候只能由着性子胡乱猜测,一时间不知道给徐乐编出了多少个离奇故事出来。传到后来,简直就是朱家郭解之流的人物,藏身在边地郡县,就为一遭做出点大事来!
市井之中,对徐乐议论纷纷,而在太守衙署节堂之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
节堂上首,王仁恭一身紫袍,端然跪坐。花白眉毛之下,冷厉眼神如电。
昨夜那显得有些柔软的老人景象,早已不知道去了哪里。
在这样冷电一般的目光逼视下,下首文吏将佐,个个都姿态端正,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昨夜得到从王仲曾处传来的消息,王仁恭就立即开始布置一切。
能说出张万岁在云中被擒,这消息的真实性王仁恭已经信了七八成。就算是刘武周不至于到点兵立刻南下与他争胜负的程度,但是自己图谋,被刘武周破坏是一定的。张万岁那个不成器的家伙,现下也一定在刘武周的掌握之中!
这是狠狠打在自己脸上的一记,刘武周这贱种,难道还想用这张万岁来要挟自己不成?
这个时候,只有以硬对硬!刘武周若是真的想撕破脸,那就干脆不顾忌任何事情,将刘武周彻底收拾了而后快!
自己本来还想给恒安鹰扬兵保留一点元气,不管是留这支兵马戍边,还是用来增加自己将来南下大军的实力,恒安鹰扬兵都是派得上用场的。自己也还想在这马邑之地留下一点好口碑,将马邑郡经营成自己可靠的后方。
真要到那一步的话,自己只能用那决然手段了。不管自己在马邑郡的口碑坏到了何等地步!
不过在此之前,先给那投效刘武周之人一个教训,让这些马邑郡内不安分之辈,再也不敢去壮大刘武周的实力!
如此乱世降临之际,软弱就是自取灭亡,还要牵累整个家门。想一路向上的道路,想家族长胜之途,只能用鲜血和尸骸来铺就!
王仁恭冷厉的目光一遍又一遍的扫过麾下将吏,让每个人身上都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冷汗。只有坐在文吏前段的长子王仲曾,神色如常,甚而略有骄矜之态,跟着自己父亲一块儿冷眼看着这些将吏。
寒门素种,就算是平日里勤谨又有什么用?关键时候,也只有血统高贵之辈如他,才能真正派得上用场!
原因很简单,王仲曾虽然自诩血统高贵,但却愿意和善阳城中轻侠厮混。有这些轻侠为爪牙,不管是征歌逐色,还是带队行猎,甚或横行乡里,都方便太多。
而也就是从这些轻侠口中,王仲曾打听到了徐乐的来历——善阳城中,也有来自神武的轻侠。
王仁恭终于沉沉开口。
“一个个不必这般模样,现在还没到和刘武周开战的时候。我谅他也不敢领兵来迫我善阳!无非是想和老夫讨价还价罢了,想老夫投鼠忌器,暂时不会去对付他…………这些留到以后再说,老夫只要有心,有一万种办法,让刘武周这点势力烟消云散!”
众人抬头,正准备附和赞叹一番王仁恭的话。
王仁恭已经一举手制止了他们,眼神越发的凌厉起来。
“但刘武周这厮,善于蛊惑人心。引得马邑乡间那些顽劣之辈,纷纷投效。刘武周就越发割地自雄,不从郡府号令。这还是大隋天下么?老夫还是马邑郡太守么?这些乡间顽劣之辈,必须给他们一个震慑!让他们知道,这马邑郡中,到底是谁人在做主!”
众人屏息凝神,只等王仁恭最后号令。
“…………神武县中,徐家闾内,乡蠹如徐乐。作奸犯科,素来不法。更以下凌上,图谋不轨。着遣郡兵,收治其家,为郡中不法者戒!”
盛唐风华 第一百零八章 风起(五)
刘武周和苑君章站在城头,目送一队骑士,匆匆而出,卷起烟尘,向着南面而去。
这一队骑士,就是刘武周遣出,向名义上他的上官王仁恭上表而去的。
像这样的队伍,刘武周还向晋阳唐国公,向雁门郡太守,甚或向长安监国的代王杨侑都派出去了。
这表章就一个意思,王太守遣大将张万岁勾连突厥,倾陷边臣,到底是什么意思?若诸公以为云中之地非汉家所有,则刘武周请解职而去,不为大隋再做这苦守边疆的孤臣。
若诸公认为刘某人所行之事不错,则请王太守悬崖勒马,请边地帅臣诸公,请监国代王,助我刘某人一臂之力!
眼看着队伍卷起的烟尘越去越远,苑君章长长叹息一声:“这是要捅了马蜂窝啊。”
刘武周沉着一张脸追问:“你觉得各处反应如何?”
苑君章摇摇头:“雁门郡残破,无心卷入这一滩混水当中,表章过去,不过泥牛入海而已。唐国公则必然会声援我们…………”
他嘴角浮现出一丝讥诮的笑意:“……这位国公爷,是巴不得我们和王太守早点打起来,谁死谁活,都不在他心上,只要他要行大事之际,我们这些边地健儿不要给他添乱就好。鹰击你强硬以对王太守,唐国公岂能不欢呼鼓舞,为鹰击你摇旗呐喊?”
刘武周嘴角也浮现出一丝苦笑,喃喃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是各怀私意啊……”
苑君章继续道:“长安那位监国,懵懂小儿而已,大隋对这个天下,还有什么约束力?也只是让人白走这么一遭而已…………至于王太守处…………”
说到王仁恭了,苑君章语声沉了下来,嘴角讥诮笑意越来越浓。
“…………我们这位王太守,从来性子刚严,瞧不上我辈寒门素户出身。居然不乖乖等死,还将王太守图谋昭告天下,王太守焉能不怒发如狂?如果说原本王太守还有什么顾忌的话,现下到了这等地步,王太守是再不肯将马邑郡之事拖延下去了,只想早点解决我辈而后快!”
刘武周嘴角也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这些使者遣出,就是去捅马蜂窝的。王仁恭必然会雷霆震怒,使出最后决绝手段。
这也是他所期待的,僻处云中之地,天地实在太小,他也呆够了…………
苑君章和刘武周并肩站立一会儿,突然又说起另外一个话题:“为何那么轻易放徐乐一行离开?”
苑君章目光炯炯,望向刘武周。
徐乐当日不愿意在城中耽搁,就要带着罗敦以接收梁亥特部的名义离开。消息传递上去,依着苑君章的心思,这个时候一定要将最能惹事的徐乐控制住,让他再也不能生出什么事端出来。
但是刘武周沉吟一阵,还是决定放行。
迎着苑君章的目光,刘武周摇摇头:“这个时候,将这徐乐放在云中城内,才是最不省心的做法。让他离开,任他去搅风搅雨罢。这一次祸害的,可就不是我们恒安鹰扬府了。”
接着刘武周就拍拍苑君章肩膀:“你是不是将这徐乐看得太重了?此子虽然有本事,更阴差阳错的将张万岁送到我手里来,搅动这一局风暴。可他还是太过弱小了,哪怕马邑郡内争斗,他也无法改变影响什么。老苑啊老苑,我们的大敌,始终是王仁恭,将来还会有其他的高门大族,徐乐此子,还远没到让我们这般关注的时候!”
苑君章不语,他知道刘武周说的都是正论。但是在云中城和徐乐短短打交道的时间,总让苑君章有一种隐隐的预感,什么事情,只要有这徐乐掺和进来,总会脱离原来的想象发展。
但愿此次风暴,不要将这徐乐再卷进来。让他安安稳稳接掌梁亥特部,过他的富足日子去也罢!
~~~~~~~~~~~~~~~~~~~~~~~~~~~~~~~~~~~~~~~~~~~~~~~~~~~~~~~~~~~~~~~~~~~~
桑干河谷边上的徐家闾聚落,此时一片萧索景象。
秋藏的活计已然干完,但到手的粮食有一大半去了神武县的库藏当中,然后又会被转运到善阳成为王仁恭掌握的财富。
老太公病重,而乐郎君的商队没有半点消息回来。让这座大概有三十余户人家的聚落,看不出多少生气来。
作为边地村闾聚落,都有寨墙,每天都有村中汉子在寨墙上值守。
今日轮值之人叫做杜充,一家是从雁门郡遭遇突厥兵祸之后逃过来的,已经在徐家闾定居了快十年,这一代兄弟两人,弟弟跟着徐乐去行商,兄长留着看家。
虽然入徐家闾时日比较晚些,但是杜家都是老实本分之人,村中大小事务也相当卖力,在闾中口碑不坏。不然徐乐怎么放心能带着杜家二弟去走这趟行商?
秋日阳光尚在,但晒到身上,已经没了多少暖意。杜充早早就换上了皮袄,缩在寨墙一角,实在冷了,就起身走一圈。顺便瞭望一下村落周围荒凉的秋日收割过后田野景象。
寨墙上值守之人,就他一人而已。随身兵刃就是一张弓力不强的猎弓,一撒袋羽箭,还有一杆长矛而已。
自从刘武周重整起恒安鹰扬府之后,马邑郡腹地内的村闾,就再没了以前夜间精壮俱上寨墙,日日提心吊胆害怕突厥南下侵袭的景象了。
杜充虽然在寨墙上值守,可半点也没想到会遇见什么警讯。心里面琢磨的却是这次太守征发的租庸调实在太狠,家中屯下的那点粮食,眼看是吃不到开春的。就指望乐郎君这趟行商回来,看能不能贴补一些。
自家兄弟,出这趟远门,可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话说自己也都二十五六了,还是没个媳妇儿,倒该怎样设法,去寻一门亲事才好?
转着这样乱七八糟的念头,杜充只是在寨墙之上漫无目的的走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骑从远处疾驰而来,马上骑士,一副轻侠少年的装扮。远远的就听见那轻侠少年大喊:“小门神可在?大事不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