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神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锋戾
他出生于四世三公的家庭,从小就没有挨过任何打任何骂,在外人看起来他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然而今日曹性这个山野村夫,竟然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打他,简直是天理不容,天理不容啊。
“曹性,我杀了你!”袁绍此刻已经快发疯了,想要再度拔出佩剑,然而它的配剑还未出鞘,就被曹性握在了手中,袁绍想要甩开曹性的手,却惊人的发现,曹性的臂力之大,完全不是他可以挣脱的。
不过也就在这时,站在最为中间的那名老头,终于开口了:“曹性,你确定想要在这里zào fǎn不成!”
这个老者的一席话,也让正在气头上的曹性冷静了下来,看向这名老者,虽说身处如此局势,但是这名老者脸上的神色依旧是波澜不惊的那种,很显然他才是这些人中的主导,曹性没有猜错,他就应该是袁绍他们家的家族袁隗,现任太傅一职,同样是四世三公,甚至可以说,在洛阳的世家中,就是以他们袁家为主。
袁隗将他那如鹰隼一般的眼眸看向了曹性,刚想要开口说话,然而曹性却是抢先一步对其说道。
“呵呵,太傅恐怕此言差意把我吵醒,并没有什么谋反之心,我也不想让天下陷入某种混乱的局势,你们若是强行要那封圣旨,需要我将圣旨上面的内容念一遍给你们听吗!”
所有人闻听此言,神色顿时大变。
而曹性看到这一幕,则是冷笑了一声:“到底是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还是自己中饱私囊?这个东西你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不过我觉得这件事,还总要拉一个人来背黑锅,总有人要当上乱臣贼子的,我曹性可不想背上这么一个骂名,现在我就要像你们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董卓这个家伙为何入侵,而皇宫中的那场火又是如何放的?这一切的一切,或许都要问你的那个好侄子,太傅大人。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胁
“太傅大人,或许你不知道,虽说董卓入京,是奉了大将军之命的,但是我也敢打赌,若是现在我们去找董卓当面对质,让他交出大将军的印信,我们绝对可以从中发现一点端倪,这印信虽然是真的,但绝非大将军本人的,若我猜的没错,应该是有人假借大将军之名,招董卓入京的,那个人巴不得洛阳混乱!”
“至于说还有皇宫中的那场大火,有谣言说是宦官十常侍所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杀皇后,但我却不这样认为,不如我们这样……”
对于丁宫的咄咄相逼,对于袁绍的口出狂言,曹性登时就怒了,一口气将这些话全部说出,只因为这些事全部都是袁绍一人所为。
或许袁绍之所以这样干,他的本意或许是想除掉十常侍,但不管怎么说,今日他们的态度实在是太恶劣了,已经烧到了曹性的着火点,既然如此,曹性也不想管这么多了,干脆一次性将这些事情全部抖出来,看这个袁绍还跳得起来不?
不过也就在曹性刚刚要将这一番话说完之时,袁隗的神色却是猛然一变,他眼疾手快的转过身,啪的一巴掌再度扇在了袁绍的脸上,这一回袁绍真的是被打蒙了,先是被曹性来了一耳光,现在又是被他叔父打了一耳光,这两耳光就像两声惊雷一般,在他的耳边炸响,偏偏他还不能还手。
“逆子,我说你没事去招惹曹将军干什么?”袁隗直接看着袁绍怒吼一声,袁绍连腔都不敢开。
不过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曹性,在曹性还未开口之时,就直接说道:“曹性,你的事情我已知晓,你和我侄子似乎有一些恩怨,不过这些都是你们的私人恩怨罢了,现在我就只想问一句,你是否是我大汉的忠臣!”
“当然是了!”袁隗给曹性下套,曹性自然是不会往里面钻的。
“那好,我也知道你今日未将圣旨带在身上,不过三天之后我会再度带着人来取圣旨的,希望到时候你能准备好!”
说完这一席话,袁隗直接转身就走,而丁宫伍孚等人也是怒瞪了曹性一眼,跟着袁隗一起走去,而袁绍则是恨恨的死盯着曹性好半晌之后,才缓缓的退去。
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曹性都是忍不住握紧了拳头,他一直在压抑心中的火气。
“世家啊世家,你就是我曹性的心头病!”曹性真的很想一挥手,号令车武和他的三千士卒,直接让袁隗等一群人走不出军营,但曹性也知道他不能这么做。
以袁隗那个老家伙的精明,绝不会只带这点兵马来到曹性的军营,曹性相信他在外面也还有部署,所以说曹性今日是绝对留不下袁隗的。
更为重要的是,若曹性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成了铁板钉钉的反贼,到时候想逃也逃不了了。
“主公!”而此刻车武和小曼也走了进来,看着曹性那怒发冲冠的样子,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曹性端起酒杯,将里面的酒水一饮而尽,随后将酒杯在地上摔了一个粉碎。
“妈的,这群王八蛋,董卓入京让他们看着不爽,他们直接去找董卓啊,柿子捡软的捏,就捏到我曹性的头上!”
袁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三天之后他会带着兵马来,曹性再不把圣旨交出来,那么那就绝对是乱臣贼子,他就会毫不留情的将曹性斩杀。
车武和小曼正要劝曹性两句,然而就在这时又有一名传令兵,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向曹性拱手说道:“报,将军,军帐外面有一人声称要见你!”
曹性本想不见的,然而在车武和小曼的再三劝说下,曹性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如今正值他曹性的关键时期,绝不能走错一步棋,来者究竟是何人,还要见见再说,于是乎曹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境,让传令兵去把拜访者带进来。
不一会只见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走进了曹性的军帐之中。
“来者何人,找我何事啊!”
“呵呵,曹将军在下李儒,李文优,乃是陇西太守董卓帐下的一员文吏,今日特来拜会!”
当听见这个人自报家门之时,曹性都是忍不住站了起来。
三国时期群星璀璨,无数英雄竞登台,若论谁的智力最高,有人说诸葛亮有人说郭嘉,这个东西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曹性却知道一点,眼前之人的智力,或许不输于以上的两位,他是一个在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谋士。
……
当李儒彻底的走出曹性的军帐之时可以看见,李儒那是目无表情,脸上的神色无喜无悲,送走了李儒之后,曹性感觉异常疲惫,他有些颓废的坐在了位置上。
小曼见状连忙上去帮曹性揉了揉肩膀:“公子,我去打把水,给你提提神吧!”
“不用了!”曹性却是缓缓的站起身来,将眼神望向了外面:“我想出去走一走!”
“不可啊,主公,如今这两拨人才刚刚来,明显对你不怀好意,你现在出去恐遭不测啊,若是一定要出去,我马上带领一队兵马跟随于你!”车武说道。
然而曹性却是摆手笑了笑:“如今圣旨还在我手上,他们能把我怎么样?再说我出去也没别的事,就是想走一走而已!”
曹性脱了铠甲,孤身一人走出了军营,走在茫茫人海的大街上,此刻曹性感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精神上的不堪。
历史上的张让应该是被袁绍等人杀了,袁绍得到了圣旨之后肯定是不会交出来的,然而曹性重活一世,改变了这段历史,现在无权无势的曹性,似乎已经变成了众矢之的,两边人,一边有地位,一边有兵权,无论是哪一边,曹性似乎都不能得罪啊。
别看精日曹性和袁隗等人吼得这么凶,那全部是因为曹性对于袁绍和丁宫的态度实在是忍受不了,所以才彻底发火,但是事后回想了一下,这群人如此咄咄相逼,曹性想不交出圣旨可能吗?
曹性正在无比苦恼间,突然有一人叫做了曹性的名字。
曹性忍不住循声望去,竟然是曹操,更让曹性感觉到惊奇的是,此刻曹操的后面竟然是蔡府。府门修得高大气派,牌匾上面的字更是龙飞凤舞,一看就是书法大家之作,若问整个洛阳,姓蔡得有不少,但是能住上这样高门大户的,或许就只有蔡邑一人了。
“呵呵,孟德兄不知你怎会在此!”
“哈哈,曹性,我也没想到你会在此处,今日正好闲来无事,所以特来听蔡大家讲学,不妨我们一起进去!”
反正曹性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做,于是乎点了点头,和曹操一起走入了蔡府之中,此刻在蔡府里面已经可谓是人山人海,院子中已经摆满了桌子。前方的位置都已经被坐的满满,但唯有后方有几个空位,曹操看到这里就不爽了,坐到后面能听见什么啊?于是乎凭借他官二代的身份,霸气的让前面的两人挪开了位置,而他和曹性坐在了最前方的位置。
过一会儿蔡邑就来了,仍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着底下的莘莘学子,摸着花白的胡须笑了笑,随后开始了他的讲经授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蔡邑虽然是大儒,但是他讲学知识完全不像其他大儒讲课那般如此枯燥,曹性听着都想睡觉,蔡邑每说出一个他的观点,都会引经据典,用历史名人来呼应,正是如此,所以蔡邑的一番言论才显得更加有说服力,曹性听着听着,都有些入迷的感觉,两个时辰的时间一晃而过,蔡邑终于结束了他的讲学。
所有人都是站起来先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有人豁然开朗,有人还是懵懵懂懂,但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很佩服大儒蔡邑,恭恭敬敬的对蔡邑抱了一拳,当做告辞。
曹性和曹操也站了起来,准备拱手告别,然而就在曹性准备走的时候,蔡邑却突然将眼神瞄向了他和曹性:“呵呵,两位曹贤侄请留步!”
曹操和曹性皆是将眼神看向了蔡邑,其中曹性的眼神中还有几分不解。
只见蔡邑走上来,呵呵的看着他们二人说道:“我记得上一次我与你们两位见过面,并且你们两人的回答,让我这个老朽耳目一新,不过今日我看你们两人的样子,全部都是愁云密布的,不知你们二位最近,到底是遇到了何种事情啊!”
曹操,以前本就是洛阳的官吏,蔡邑认得曹操并不为怪,而曹性却是单凭一句话让蔡邑纪住了,所以蔡邑今天看见他们两个人才要多问一句。
不过蔡邑这句话问的,曹性和曹操都有些尴尬,两人支支吾吾的在原地踌躇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而蔡邑却是笑呵呵的说道:“两位贤侄,老朽今日正好闲来无事,不如我们到屋中一叙!”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一百四十六章 本心
蔡邑盛情相邀,曹性和曹操当然不好拒绝,两人只好一同走入了大厅,蔡邑的家中倒是没有外表那么富丽堂皇,到有一种附庸风雅的感觉,蔡邑直接在客厅摆好了三张桌子,大家分主次坐下。
仆人给曹性和曹操东安来了丰盛的晚宴,不过给蔡邑端上晚宴的人,却不是普通的仆人,而是蔡邑的女儿蔡琰,蔡琰如今的年纪不过十七岁左右。貌美肤白,亭亭玉立,长相不说倾国倾城,但也是超一流的水准。
蔡琰将菜端到蔡邑的桌子上之后,竟然就在蔡邑的旁边坐下了,没有下去的意思,曹性和曹操都有些惊疑,蔡琰竟然让他的女儿出来见人了,这倒是很惊奇啊。
如果有一个美人作陪似乎也是好的,就像现在的曹操,看着蔡琰眼睛都不准备眨一下了,曹性也承认蔡琰的确非常漂亮,若是在平时的话,他估计也就只比曹操好那么一点点,但如今曹性忧心忡忡,的确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姿色。
三人端起酒杯各自饮了一杯,随后蔡琰笑呵呵的看着曹操说道:“孟德,我和你认识比较早,有什么困难,大可向伯父说出来!”
曹操闻听此言,整个人的思绪顿时被拉了回来,他连忙摆手说没有没有,同时曹操似乎也看到了,蔡邑眼中那若有若无的厉色,这把曹操吓了一跳,自己这样直勾勾的盯着人家的女儿,做父亲的不高兴也实属正常吧,他赶紧收回了目光,不敢再乱来了。
而蔡邑也是呵呵的笑了笑,又将眼神看向了曹性,不过他没有问曹性最近是否遇到什么事了,反而是说道:“曹性,记得上一次你在我这里所讲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在我的印象中很深啊!”
“蔡大家过奖了,无稽之言而已,蔡大家不用放在心上!”
“呵呵,是吗,不过既然是你曹性说出来的话,那么就应该由你来解答,直到现在我都有一点不懂,你说在这天底下有这样的人吗,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蔡邑的这一句话倒是把曹性问的一愣一愣的,的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嚷,每个人都在为利益的那个方向做着不懈的奋斗,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一些人,他们却不是这样做的,就比如说南宋时期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有恪守法度的包拯等等。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做到了曹性所说的那一点,所以他们才能成为那个时代的焦点,历史上的标杆。
“我相信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不是没有,就比如说汉文帝!”
在后世有人评价,汉文帝实在是太过于“小气”。若问为何,只因为汉文帝身为一代帝王,然而却是勤俭节约出了名的,上朝直接穿着草鞋,龙袍破了,直接让皇后补一补便可。
为了皇宫的美观,有大臣建议修一个露台,于是乎汉文帝招来工匠,问修一个露台大概需要多少银两,工匠回答大概一百金,汉文帝又问一百金,相当于多少百姓家中的钱财,工匠回答道大约十户。
闻听此言,汉文帝大吃一惊,当即决定不修露台,以减免百姓之苦。
虽说这种事情在不少百姓眼里看起来,或许他们也能够做到,但是汉文帝可是一代帝王,然而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勤俭节约,恪守本心,绝不浪费一点东西,所以汉文帝在位之时,为西汉节省下来了大量的财富,也正是有此积蓄,所以才能够让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听着曹性的这一番解释,蔡邑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很快他再度向曹性发问道:“英雄所见略同,老朽也认为汉文帝之功绩,或许不亚于汉武帝,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积蓄,才有了大汉四百年的繁荣,但是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汉文帝明明身为一代帝王,可以过奢靡的生活,但是为何他不这样做呢!”
“本心!”曹性直接脱口而出,只有恪守本心的人,才能将自己约束得如此之好,毫无疑问汉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既然曹性如此认为,你现在也应该恪守你自己的本心啊,正如你刚才所说的那句话,要为万世开太平一样!”
然而曹性闻言,却是笑了笑:“蔡大家说笑了,我曹性不过一介平民,无权无势,在这个世道,只求苟全于性命,为万世开太平,那只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理想,机会太过于渺茫,就算有这个机会,估计也轮不到我曹性的头上,所以让蔡大家见笑了!”
当曹性说出这番话之时,他没有看见,在蔡邑的眼中,闪过了一抹不一样的神色,蔡邑在听完这一席话之后,又是摸着胡须笑了笑,随后说道:“曹性,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啊,你要学会恪守你的本心,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本心,你现在还年轻,就已经学会保全自己了,似乎非常不错啊!”
曹性刚想张口答话,然而就在这时曹性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道灵光,豁然看向了蔡邑,蔡邑依然对他微笑,而曹性的眼中则有一抹不明觉厉的神色。
与蔡邑一番交谈,曹性突然感觉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似乎变简单了许多,的确,曹性现在不求什么闻达于诸侯,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考虑一下,应该如何才能在董卓还有袁隗他们之间周旋,并不用去考虑他们有多大的兵权,有多高的身份。
曹性整个人如醍醐灌顶一般,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蔡邑在故意引导曹性,终于想通了这一层,而旁边的曹操虽说反应慢了那么一点点,但此刻他也开始了沉思,其实曹操之所以愁眉苦脸的原因,那还不是因为自从他父亲回谯县老家之后,他在权力的中心地位,开始变得一落千丈。
甚至曹操估计,自己很快就要被踢出去了,所以他心中烦恼之下,才会来听蔡邑的课,不然若放在平时,他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早就花天酒地去了。
不过曹性也意识到了,之前蔡邑虽然在引导自己,但好像也在套自己的话啊,曹性的心中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看向蔡邑,蔡邑此刻的神色依旧非常淡然,曹性也是笑了笑,随后问了一句。
“蔡大家,刚才是晚辈一时糊涂,没有想清楚事情的关键,多谢前辈的指导,不过前辈是否想听一下圣旨里面的内容呢!”
蔡邑再怎么说也是活了几十岁的人,人老成精,即便他不参与政治斗争,但至少也是多多少少听过一些传闻,曹性拿到圣旨的这件事,估计早就传到他耳朵中了,以蔡邑的精明随便猜一猜,便可将曹性的经历猜一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此刻才循循善诱。
不过曹性的这句话,倒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惊,曹操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曹性,此时的曹操就很想问曹性一句,为什么曹性那里会有圣旨?
而蔡邑则是和他的女儿蔡琰对视了一眼,两人皆是眯着眼睛看向了曹性。
看着三个人已经全部将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身上,曹性笑了笑,最终说出了圣旨上面的内容。
汉灵帝驾崩,最终还是遗留下来了圣旨,圣旨上面大概的内容就是,立刘协为帝,但刘协年纪尚小,不能完全亲政,顾,命蔡邑卢植为辅政大臣,另召回太尉黄琬,一同辅政!
当曹性将这一席话一口气说出之时,可以看见,曹操已经惊得下巴都快掉在了地上,蔡文姬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惊讶,就连蔡邑都保持不住往日的矜持了。
汉灵帝虽然昏庸,卖官鬻爵,喜好女色,但是曹性相信一个观点,那就是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傻子,或许汉灵帝之所以会宠幸十常侍,就是想利用十常侍是削弱外戚的力量,以此夺回权力,只可惜汉灵帝太过于纵欲酒色,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就驾崩了,最终还是没有拿回权力。
不过帝王心术看人都是很准的,汉灵帝也知道,一旦他死后,大将军何进肯定要独揽大权,而十常侍在自己面前乖噜噜的,但背后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因此他命了三个辅政大臣,蔡邑主要就是教导新帝的思维。教导刘协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
卢植可以算是大汉王朝的中流砥柱,能文能武,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有他在,可以震慑住所有的宵小,必要之时还可以对外用兵。
至于说黄琬,曹性倒是不大了解,不过可以猜出一个大概,黄琬应该也是属于那种忠良死节之臣的,并且手中还多多少少有些本事,可对外用兵或者对内主政。
三权分立,汉灵帝的这一封诏书下的倒是挺好的,若是能实现的话,说不定,汉朝也就不会崩塌。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官进爵
汉灵帝所遗留下来的这一封圣旨,里面规定的内容也体现出了帝王心术的独到之处。
能成为皇帝的人,或许治国不行,或许用兵不行,或者两者都不行,但是他总有突出的地方,能成为皇帝,并且坐稳皇帝这个位置的人,他们的心思绝非一般人可以比拟,所以说皇帝看人还是非常准的。
只可惜汉灵帝走得太突然了,没有将身后事全部安排好,这封圣旨最先落到了十常侍的手中,毕竟十常侍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虽说十常侍也不希望刘辩继位,毕竟刘辩的舅舅可是何进,但是话又说回来,十常侍也明白一个道理,就算陈留王刘协继位又能如何?
当朝的大将军依然是何进,而他们十常侍以前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满朝文武都对他们深恶痛绝。
十常侍要想活下去,或许就只有找一个靠山,于是乎他们没有马上将这封圣旨昭告天下,而是拿着封圣旨,当成了和大将军何进的赌注,为的就是希望何进能够放他们一命,但是即便何进愿意放过十常侍,但是袁隗丁宫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正因如此,所以引出了一系列的事情。
曹性的一席话可谓语出惊人,把在场的三个人全部吓了一跳,曹操的惊讶可以不用去管他,毕竟曹性是知道曹操的成长历史,如今的曹操还在懵懂阶段,慢慢的适应着周围的一切,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正常。
而蔡邑一开始则是面露惊讶之色,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最终化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之声,似乎在为大汉王朝的命运而感到可悲可叹。
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曹操和曹性两人站起来向蔡邑拱手辞行,而蔡邑也是笑着点头,让人将曹性他们二人送了出去。
直到曹操和曹性彻底的离开了府中之后,蔡邑才紧锁眉头,而旁边的蔡琰也再也忍不住,向蔡邑轻声问道:“父亲大人。若真按照那名曹性将军所说之言,以你在朝中的身份以及声望,完全可以让他将那封圣旨交出来,由你去昭告天下,这样岂不更好!”
然而闻听此言,蔡邑却是呵呵的笑了两声,轻抚蔡琰的秀发。
“我常年在朝中。大汉王朝四百年来举孝廉,举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官员?我再清楚不过,野心勃勃的袁绍,墨守成规的丁宫,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无数大势力,我若是强行拥立陈留王登基,势必会触动他们的利益……”
说到这里蔡邑便不再说下去了,而是换了一个话题说道:“文姬,如今我已五十多岁,快要到六十岁的人了。然而膝下却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我绝不会以身犯险,做任何对你不利的事情,我这把老骨头只希望在我往后的日子里,能看着你幸福快乐的成长就足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