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神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锋戾
上面以汉献帝刘协的口吻,亲自喝令眭固等人,向他们阐明了,曹性是他安排的九原郡守,若是眭固等人在负隅顽抗,将会被视为不法之徒天下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刚听到这封圣旨上面的内容,眭固等人完全傻眼了,没想到曹性去了一趟洛阳,虽说没有得到他最想得到的东西,但曹性是一个善于将利益最大化的人。
司徒王允让他所做之事不是一件小事,有丢掉脑袋的风险,甚至曹性还又被这个司徒王允阴了一把,所以在此之前曹性也是想好了,既然双方都不是善茬,那么他还不如要价高一点,不仅从司徒王允那里获得了钱财,又从他那里夺得了一封圣旨。
这封圣旨上面的内容,已经将所有的事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也标志着,曹性这个九原郡守才是最合法最正规的。如此一来,曹性也算是真正的立稳了脚跟,曹性封圣旨上面的内容,昭告整个九原郡的百姓支持,百姓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虽说他们只是基层的小百姓,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也深受儒家礼法潜移默化的教化,如今曹性再度拿出了一封圣旨,宣布了它的正统,那么曹性肯定才是真正的九原郡守了,因此许多人都开始与眭固背道而驰。
就连眭固手下的许多官员都摇摆不定,纷纷投向了曹性,毕竟曹性占着大义,占着名分,占据着道理。眭固就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看着自己手下无论是人口资金还是人才,全部流向了曹性那边,眭固彻底的被炸了,此刻他也顾不得什么师出无名师出有名了,直接带着军队匆匆忙忙的打向了曹性。
这一次曹性选择正面交战,眭固手下东拼西凑起来整整有五万人马,而曹性那边应战的,也就差不多只有两万人,自己的人数是对方的一倍有余,眭固自然是信心满满,他顾不得这么多,直接叫自己的士兵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结果让眭固没有想到的是,曹性手下的那群士兵,和他手下的这群士兵完全不同。
眭固所带领的军队和平时大汉王朝的军队,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最多士气低一点,毕竟这只是临时发动的战争,有些士兵都是临时从家中被拉上战场的,显得有些军心不齐,战斗力显得有一些脆弱,但也不会弱到哪里去,毕竟自己这边占着人数的优势。
然而当眭固亲自踏上战场之时,看着战场上一边倒的局势,整个人都完全懵了,曹性那边的士兵。一个个跟疯狗似的,面对眭固的士兵,那是开始了疯狂的tu shā,双眼就直勾勾的盯着敌人的脑袋,拿出一种不要命的趋势,似乎就想要将对方的头颅取下来。
曹性的士兵大多都是一种不要命的状态来战斗的,所以,眭固的士兵与其短兵相接之时,气势上就弱了一筹,眭固的士兵打死也想不通,这些兵士为何如此愿意曹性卖命。
以前他们在战场上,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定要在这场战役中全身而退,毕竟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但是他们殊不知,此刻曹性的士兵对于战斗是多么的渴望,只要一颗人头,一个首级,他们便可告别他们的平民生活,因此他们要努力奋斗,为此他们更愿意拼尽全力。
眭固带兵和曹性打了两仗就完全溃败下来,最终眭固狼狈的带着自己的人马退出了九原郡。之后,基本上就可以说曹性占领了整个九原郡,不过曹性并没有一来就派官吏去其他的五个县城中。
他先是发了海量的文书与批文,告知其他五个郡县中的百姓,若是他们愿意遵守曹性所颁布下来的一系列新政,曹性自然会派人来管理,若是不愿意的话,曹性也懒得接受。
曹性所实行的新政,全部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求之不得,如今曹性竟然玩了这么一手,这倒是让这些百姓有些焦头烂额,纷纷盼着曹性能早日入住他们的县城。
不过对于曹性的这一番话,最为不爽的应该就是那些世家贵族了,曹性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大大的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讲,他们绝不和曹性妥协。
就这样僵持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最终这些世家大族似乎终于有些坚持不住了。
平时,他们总觉得高人一等,那些平民百姓,看见他们也只有绕道而走,毕竟他们是当今权贵,然而,这些日子,却有无数百姓聚集在他们的家门口,不断的闹事,这些世家大猪终于害怕了,以前自己瞧不起的人现在都已经聚众在自己门口,纷纷要求自己表态。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曹性迟迟不愿意派官吏,来接手他们的县城,就和这些世家大族有关,若是曹性匆匆忙忙地派人来接手了这些县城,结果里面的世家大族,凭借着他们强大的力量再度捣乱,到时候又有头疼的了。
最终这些世家大族迫于各方的压力,要么是亲自去找曹性谈和,要么是直接搬出了九原郡,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曹性,终于派官吏将九原郡的九个县城,全部控制了起来。
而九原郡中那些不满曹性的世家,基本上已经被曹性清理完毕,曹性也可以顺风顺水的推行他的新政,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产生了一片政通人和的现象。
百姓每天都殷勤的干活,而官府每天也忙碌的办公,一切状态都显得稳而不乱。
所以说,一个大问题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肯定又有许多新问题,在前期让曹性有些头疼的就是,九个县城,每个县城想要安稳下来,都必须派县令县丞县尉,这三个是最基本的。
然而安排这些人的人手问题,却让曹性显得颇为恼火,以前在县衙中担当要职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世家弟子,然而这些世家之人已经集体搬迁,所以说,这些官吏也跟着他们的家族远走高飞。
奉云将新选拔出来的县令县丞等人的名单,交到了曹性的手上,曹性召见了几个人,感觉颇为头疼,不是这几个人的能力不够,而是这几个人连最基本的识文断字都无法做到。
想想也是,如今是处在一个封建时期,绝大部分资源都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在这个时代,能够读到书就已经是一件幸事了,像奉云贫穷人家出生,竟然能够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
所以说这些从平民中选拔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能够识字的,如果连这一点最为基本的都做不到。那还当什么官啊?
所以曹性当即决定,从边云县选拔出来的十几位能够读书识字的秀才,让他们到各地去讲经授学,那些担任县令县丞,还有县尉等要职的人,曹性最多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时间一过,还不能自主批阅公文,那么曹性可就要换人了。
所以在曹性的主持下,第一批老师从边云县走了出去。
曹性给了这一批老师充足的权力,他们可以按照以前汉朝太学的规模,不断的招生,以此来教导他们,当然曹性也给他们说清楚了,至于说教导的东西,不必是儒家经典。
无论是法家,兵家,儒家,道家,这些书籍,多多少少都可以讲一点,毕竟只有思想开放才能百花齐放,曹性觉得,这样开放式的教育应该会使人才更多一些。
安排完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曹性将大小事务全部扔给了下面的人,随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走到了他以前居住过的一个密室之中,在此期间,就只有小曼曾经进出过这个房间给曹性送饭,至于说其他时间,没人看见曹性,众人都不知道曹性究竟在搞些什么,只是看见小曼每日从曹性的房间出来,都会拿着一张纸,纸张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东西,而小曼将这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又全部送到了曹性的屋中。
正当所有人都有些不解之时,半个月后,曹性终于从他的房间中走了出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中那张有些蜡黄的纸,对准了太阳。
很多人都有些好奇的来询问曹性,他拿着一张纸张想要做什么,而曹性却是笑着对他们说道,从今天开始,所有人在写字的时候,不必再用沉重的案牍,而用这种纸张取代便可。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二百一十一章 造纸与印刷 在三国时期,已经出现了纸张,也就是最早的纸张蔡伦纸。
不过蔡伦纸因为是最早出现的纸张,制作技术非常不成熟,也有些名贵,所以说想要制造出一张洛阳纸,成本还是非常之高的,当时在洛阳又盛行着一句名句,那就是洛阳纸贵。
反正非达官贵人的家庭,绝对是用不起蔡伦纸的,蔡伦纸主要都是遍布在宫廷之中,供那些大臣享用,就算在地方县衙中,曹性都很少拿到洛阳城,最多也就是在张贴告示的时候用一下,其他的时候一律不能用。
所以曹性就想到了,能不能将洛阳纸简化一些呢?后世的纸张,算是轻工业,不过因为时代的限制,曹性估计三国时期连轻工业的水准都无法达到,所以他只好再度向前推,最终想到了宣纸这种东西,宣纸这种东西似乎出现在明朝。
曹性回想了一下宣纸的制造过程,于是乎让小曼去集市上买来了青檀皮,沙田稻草,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还有水。
曹性依稀记得制造宣纸的过程中,需要洗涤,需要发条,需要混合等等工序,曹性也记不是很清了,所以他就在不停的实验。
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融合成了浆,随后曹性就开始在太阳光下暴晒,最终拉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宣纸。
虽说这种宣纸还是显得有些蜡黄蜡黄的,和蔡伦纸相比起来也好不了多少,但是话又说回来,成本比蔡伦纸不知省了多少,其次曹性也将这些制作工艺牢牢记住,这并不算多么复杂,只要雇一些人手,相信很快就可以将他们教会,一旦大家都会了,这种宣纸便可以流行起来了。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曹性的这种宣纸,彻底的在市场上流通起来,价格不贵,大概一文钱就可以买得两张,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官府中的人,也是大感神奇,以前他们写字之时,只能用沉重的木简来写。
但是如今全部被这种宣纸替代,宣纸和木简相比,首先就是成本低出了许多,和书写的字也多了许多。
更为重要的是,宣纸比木简不知方便了多少。拿起来轻轻松松,所以说曹性的县衙,可以说是当dài bàn公效率最高的县衙。
曹性将这种纸张成批成批的拿给了刘弯,让刘弯拿出去可以大肆贩卖,价格自然是越远越贵。
而刘弯心情也是欣喜不已,这种新东西的问世,必然又会引得一众人的疯抢,毕竟纸张这种东西的确好处甚多,这一回出去,看起来又可以大赚一笔,不过在临走之前曹性也嘱咐刘弯,宣纸这种东西的制作方法,一定要保密,至少现在这样东西,曹性要牢牢的掌握。
曹性如今已经制造出宣纸这种东西,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普及整个三国,不过曹性觉得这一点还不够。于是乎他又在自己的密室中沉浸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个时间倒是蛮快的,也就只有三四天而已。
曹性先是找来了一堆木板,这堆木板看上去非常的厚实,曹性叫来两个能够识文断字的工人,让他们在木板上面刻字,但是刻的字却有些奇特,与平时写的字完全是相反的。
虽说那两个工人有些不明白曹性的意思,但没办法,还是按照曹性所说的去做。
当将这些反着来写的字全部刻上之后,曹性拿起小刀一点一点的在上面刻画,最终这些反着来写的字,完全被凸显了出来。
随后曹性将这些反着写的字,沾上了墨汁,最后定在了纸张上面,一排排清晰的文字就这样出现在了纸张上面,就这样,印刷术就此问世。
印刷术最大的作用就是,节省了很多人力,可以批量的印书,曹性将印刷术制造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批量的印造各种书籍,然后将其发放到九原郡的各处。
每本书籍的售价也就只比成本价高那么一点点,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九原郡的集市上,就到处都是卖书的,每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买起,换句话说,即便在家中也能自行识字。
这又是一件极大的造福于民的好事,不过曹性只让印刷术在九原郡中流行,这道不是曹性想藏私,印刷术这种东西并不是很难。
相信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只要思想的禁锢打开了,想要将其制造出来并不来,更何况如今曹性开了一个头,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印刷术在其它地方兴起。所以曹性没必要将其广为传播。
如今一切大问题都解决了,曹性整个人也清闲下来,每日就在校场中练习武艺,这一日曹性拿着一张巨大的弓箭。
他的手缓缓的拉动弓弦,可以看见在这个过程中,曹性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不过最终曹性还是将这张弓拉得如满月,随后射出了手中的箭矢,箭矢在空中急速的飞行,产生一声又一声的呼啸之声。
最终只听砰的一声,箭只不断颤动,最终射在了三百步外的红星上。
看到这里曹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紧接着曹性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内部。似乎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天地中那些稀薄的灵气,竟然开始疯狂的涌入曹性的体内,随后,曹性的身体就传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对此曹性早已厚积薄发多时,今时今刻终于再度突破了一小从,如今曹性的武艺,已经到了武道六重后期的地步。
感受了一下自己双臂的力量,似乎再度增强了不少,曹性又望了望手中的那张弓箭,再度将他拉开之时,竟然变得轻松了不少。
曹性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为引以为傲的资本,就是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弓箭之处,如今曹性所开的弓箭乃是七石弓,在平行的距离上,三百步开外可以命中目标,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曹性也觉得甚为满意。相信在战场上的曹性,也将会变得更加自信。
一次曹性视察他的骑兵部队,看着每一个士兵都骑在马背上纵马冲锋,曹性的心中也不禁感慨,并州男儿果然就是天生的的骑手,统一训练之下,每一个人都显得技术高超。若是在战场上运用得当,这绝对是一把利刃。
不过曹性看着这些兵士骑马,心中多多少少感觉有些怪异,他思来想去之下,最终终于发现了哪里不妥。
打仗这个东西,一靠士气,二靠武器,如今曹性手下士兵的士气高昂不已,更何况有十级军功制的奖励,曹性的士兵,一个个上阵杀敌之时猛如虎。所以曹性如今需要改良的,不过就是装备而已。
曹性直接找到了马伯,画了两张示意图,交到马伯的手上,一开始马伯还有些不知所以,但在曹性给马伯讲述了这两样东西的用途之后,马伯整个人恍然大悟,他直接牵来一匹战马,开始对这匹战马的体型量身打造。
以马伯这种能工巧匠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马蹄个东西就出来了。
其实这个东西就相当于是给马匹打造鞋子而已,马儿踩着马蹄在平原上奔跑吧,将会更加如履平地,毕竟有了马蹄的保护,马儿的脚掌可以不用担心受到任何损害。
还有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马鞍。
马伯也是照葫芦画瓢,按照曹性所给的示意图,最终将马鞍这种东西制造出来了,马鞍这种东西说白了,也就是在马背上套一个坐垫,两边有落脚的地方,正因为双脚有了落脚点,才可以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
马鞍一造出来,曹性立刻让胡车儿上去试一试,胡车儿本就是马背上的战士,感受到马蹄和马鞍的好处之后,整个人兴奋不已。甚至在那里叫嚣,有了这两样神器,他就天下无敌。
看着胡车儿如此嚣张,作为主帅的陈虎心中自然不爽,想要上去教训一下胡车儿,结果陈虎因为不能很好的控制,掌握不了身体的平衡,最终竟然还被胡车儿打下马来。
看到这里曹性等人惊奇不已,按照正常来说,胡车儿是肯定打不过陈虎的,然而如今他却战而胜之,这足以说明马蹄和马鞍这两种东西,给普通的士兵将会带来多大的便利。
所以曹性没有犹豫,立刻让马伯再派一批人手加班加点的打造马蹄和马鞍这种东西,它要让每一个骑兵将士,都将这两种东西配备上。
曹性的部署继续稳而不乱的进行着,九原郡也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
本来日子还算平静,但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因为一封檄文的昭告天下,再度引得天下动荡了起来,这一偏正是著名的讨董檄文。
曹操在老家谯郡得到了他们家族的支持,迅速的起兵,此刻的曹操一心相盼,想要将国贼董卓除之后快,所以请了当代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文章,里面痛斥董卓之过错。把董卓描述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党。
据说当董卓看见这篇檄文之时,直接气的将檄文撕得粉碎,整个人怒不可遏。
这封檄文自然也是送到了曹性的手上,曹性正坐在他的书房中,目无表情的看着这封檄文,随后将这封信递交到了贾诩的手上。
曹操的这封檄文发给的对象是天下手中有势力的诸侯,说白了,也就是手中有兵的诸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伐董贼,共赴国难。
不过在曹性的这封檄文背后,竟然还夹杂着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曹操亲自写给曹性的,曹性打开一看,曹操在最后面似乎只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他和曹性许久未见,甚是想念,希望此次出兵曹性万勿推辞。
曹性看到这封信,呵呵一笑,其实在洛阳,能算得上他朋友的,或许就只有曹操一个了,因此曹性在逃离洛阳之时,还不忘写一封信,交到了曹操的手上。
如今的曹性只不过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枭雄,眼光还没有这么长远,曹性告诉曹操,洛阳是不可能再继续呆下去了,曹操最好的途径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谯县老家,曹操一开始还不信,但是越是到后面,曹操越发觉曹性说的话才是对的。
所以,没有三国演义中的王允赠刀,也没有曹操刺董,曹操就一个人直接辞了官来到了他的老家谯县,在曹家和夏侯家的鼎力支持下,曹操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曹操这回所做之事可以说是不小,所以说曹操自然要拉上曹性啊。
曹性先将书信放在了一旁,随后盯着贾诩问道:“文和先生,不知你对于曹操这次的讨伐董卓有何看法!”
“呵呵,将军在洛阳之时,应该已经见过那些人的勾心斗角,相互角逐,虽说如今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许多人都是听调不听宣,各自招募士兵打造武器,但是势力毕竟太小,无法与董卓那种娇横之辈相提并论!”
“退一步来说,就算大家联合在一起,与董卓相庭抗礼,但是也是面和心不和,但是话又说回来,如今这个曹操盛情相邀,若将军真的置之不理,首先在大义上会被天下谴责,其次也会交恶曹操,所以将军可要考虑清楚啊!”
贾诩的这一番话说的很清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即将到来,但曹性也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将会是个什么下场。这也证实了贾诩的先见之明。
不过,也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若曹性真的置之不理,那肯定会受到无数口诛笔伐,甚至曹操都会低看曹性一眼,所以曹性还真的是不能不去。
因此,曹性在和贾诩商量了片刻之后,最终有了定论。
当曹操的讨董檄文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天下不少有志之士的响应。很多人都在那里高声回应曹操,董卓国贼,当替天伐之,不久之后将带兵亲临,随曹操一起杀贼。 三国之最强神射 第二百一十二章 报门而入 曹性召集了奉云等人,展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兵力的部署,如今曹性掌管了九个县城,摊开地图一看,其中有六个县城,是与外界接壤的,六个县城中,还有三个县城是靠近于北边,随时可能遭到羌人的入侵。
众人对于各地的bing li bu shu,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曹性在统一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最终做出了决定。
以前大汉王朝每个县防守的兵力差不多,也就五百余人的样子,曹性还是按照这个规格不变,其中,中间三个最为安全的县城,基本上不会受到外界的袭扰,最多有一点小土匪在四处作乱,不过在曹性的治理下,百姓人人都有田种,只要努力勤奋,总不会被饿死,所以说,像这种流寇打劫的情况,已经少之又少。
因此,中间的三个县城,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bing li bu shu,最多也就是维持一下当地的治安,所以曹性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给他们三个县城,各自发配了五百兵马。
至于说另外六个与周围接壤的县城,算得上是边防重镇,曹性一个都没有遗落,每一个县城直接派了三千bing li bu shu。
另外,在北边,曹性还修了一个偌大的哨所,只要烽火台一点燃,周围兵营的士兵就可立即赶到,在那里驻守的士兵有整整五千余人,为的就是预防羌人突然入境劫掠。
所以这一边算下来,曹性手中的兵力大概就有两万余人,另外曹性这次一起出征的,曹性直接选了五千兵马,至于说带的将领,则是有陈虎还有周仓。当然还有一个车武。
曹性吩咐众人,在他离开的时候,大家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该干什么干什么,万不可破坏了这些制定好的法律,还有就是他走了之后,这里的军事总指挥先暂时交给钟起,毕竟曹性现在可用的将领已经带走了两个,留下来的将领就只有钟起和胡车儿,胡车儿曹性不大放心,所以这个权力最终是落在了钟起的手上,至少钟起还让曹性放心一点。
安排完了这一切之后,曹性便带着兵马浩浩荡荡的上路了,这一路上陈虎和周仓表现的都颇为兴奋,特别是陈虎,虽说现在已经身为一军主帅,但这一次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边云县,走出九原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三国之最强神射 三国之最强神射(2) 三国之最强神射(3) 三国之最强神射(4) 三国之最强神射(5) 三国之最强神射(6) 三国之最强神射(7) 三国之最强神射(8) 三国之最强神射(9) 三国之最强神射(10) 三国之最强神射(11) 三国之最强神射(12) 三国之最强神射(13) 三国之最强神射(14) 三国之最强神射(15) 三国之最强神射(16) 三国之最强神射(17) 三国之最强神射(18) 三国之最强神射(19) 三国之最强神射(20) 三国之最强神射(21) 三国之最强神射(22) 三国之最强神射(23) 三国之最强神射(24) 三国之最强神射(25) 三国之最强神射(26) 三国之最强神射(27) 三国之最强神射(28) 三国之最强神射(29) 三国之最强神射(30) 三国之最强神射(31) 三国之最强神射(32) 三国之最强神射(33) 三国之最强神射(34) 三国之最强神射(35) 三国之最强神射(36) 三国之最强神射(37) 三国之最强神射(38) 三国之最强神射(39) 三国之最强神射(40) 三国之最强神射(41) 三国之最强神射(42) 三国之最强神射(43) 三国之最强神射(44) 三国之最强神射(45) 三国之最强神射(46) 三国之最强神射(47) 三国之最强神射(48) 三国之最强神射(49) 三国之最强神射(50) 三国之最强神射(51) 三国之最强神射(52) 三国之最强神射(53) 三国之最强神射(54) 三国之最强神射(55) 三国之最强神射(56) 三国之最强神射(57) 三国之最强神射(58) 三国之最强神射(59) 三国之最强神射(60) 三国之最强神射(61) 三国之最强神射(62) 三国之最强神射(63) 三国之最强神射(64) 三国之最强神射(65) 三国之最强神射(66) 三国之最强神射(67) 三国之最强神射(68) 三国之最强神射(69) 三国之最强神射(70) 三国之最强神射(71) 三国之最强神射(72) 三国之最强神射(73) 三国之最强神射(74) 三国之最强神射(75) 三国之最强神射(76) 三国之最强神射(77) 三国之最强神射(78) 三国之最强神射(79) 三国之最强神射(80) 三国之最强神射(81) 三国之最强神射(82) 三国之最强神射(83) 三国之最强神射(84) 三国之最强神射(85) 三国之最强神射(86) 三国之最强神射(87) 三国之最强神射(88) 三国之最强神射(89) 三国之最强神射(90) 三国之最强神射(91) 三国之最强神射(92) 三国之最强神射(93) 三国之最强神射(94) 三国之最强神射(95) 三国之最强神射(96) 三国之最强神射(97) 三国之最强神射(98) 三国之最强神射(99) 三国之最强神射(100) 三国之最强神射(101) 三国之最强神射(102) 三国之最强神射(103) 三国之最强神射(104) 三国之最强神射(105) 三国之最强神射(106) 三国之最强神射(107) 三国之最强神射(108) 三国之最强神射(109) 三国之最强神射(110) 三国之最强神射(111) 三国之最强神射(112) 三国之最强神射(113) 三国之最强神射(114) 三国之最强神射(115) 三国之最强神射(116) 三国之最强神射(117) 三国之最强神射(118) 三国之最强神射(119) 三国之最强神射(120) 三国之最强神射(121) 三国之最强神射(122) 三国之最强神射(123) 三国之最强神射(124) 三国之最强神射(125) 三国之最强神射(126) 三国之最强神射(127) 三国之最强神射(128) 三国之最强神射(129) 三国之最强神射(130) 三国之最强神射(131) 三国之最强神射(132) 三国之最强神射(133) 三国之最强神射(134) 三国之最强神射(135) 三国之最强神射(136) 三国之最强神射(137) 三国之最强神射(138) 三国之最强神射(139) 三国之最强神射(140) 三国之最强神射(141) 三国之最强神射(142) 三国之最强神射(143) 三国之最强神射(144) 三国之最强神射(145) 三国之最强神射(146) 三国之最强神射(147) 三国之最强神射(148) 三国之最强神射(149) 三国之最强神射(150) 三国之最强神射(151) 三国之最强神射(152) 三国之最强神射(153) 三国之最强神射(154) 三国之最强神射(155) 三国之最强神射(156) 三国之最强神射(157) 三国之最强神射(158) 三国之最强神射(159) 三国之最强神射(160) 三国之最强神射(161) 三国之最强神射(162) 三国之最强神射(163) 三国之最强神射(164) 三国之最强神射(165) 三国之最强神射(166) 三国之最强神射(167) 三国之最强神射(168) 三国之最强神射(169) 三国之最强神射(170) 三国之最强神射(171) 三国之最强神射(172) 三国之最强神射(173) 三国之最强神射(174) 三国之最强神射(175) 三国之最强神射(176) 三国之最强神射(177) 三国之最强神射(178) 三国之最强神射(179) 三国之最强神射(180) 三国之最强神射(181) 三国之最强神射(182) 三国之最强神射(183) 三国之最强神射(184) 三国之最强神射(185) 三国之最强神射(186) 三国之最强神射(1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