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两人经过重重宫闱来到禁中的景福宫,但气氛变得尤为紧张,所有的宫人都伏地不起,门口换成的官家的亲从官!这是史无前例的,赵祯心中打起十二分精神。
还没进入大殿就能感觉到如山般的沉重,仿佛某种太古凶兽苏醒,龙就是龙,即使他卧病在床也不是一般人能随便能动的,刚刚还和颜悦色但下一刻就会张开狰狞的巨口把人吞噬。
“太子务要担心,招箭班金枪班在此宿卫只是因为官家最近暴怒异常,也更加惊惧,所以陈琳调来诸班直宿卫以安帝心,这些亲从官都是跟随官家上过战场的,身上有煞气!”
赵祯点了点头,老爹的惊恐症状越发明显了,看来毒素已经侵入到他的脑神经中。
几日不见赵恒整个人又瘦了一圈,一身皮包骨头看的赵祯眼圈一红,毕竟相处了这么久,赵祯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去看待,现在躺在床上的虚弱的父亲让他体会到人子的感觉。
小跑着冲了过去握起赵恒枯枝一般的手掌:“几日不见父皇为何虚弱成这样?!”说完转头对陈琳怒道:“你是怎么照顾父皇的?几日来父皇的饮食如何?”
陈琳苦着脸道:“官家口齿出血已不能进膳,只得以米粥药膳为食……”
“怎会如此?!胡远不是开了药,怎么不见好转反而加重?”赵祯奇怪的问道。
“官家停了胡远的药。”陈琳无奈的说道。
赵恒虚弱的睁开眼睛挥了挥手:“莫听这老货胡说,朕现在舒服极了,但只要吃了胡远的药就浑身难受。”
这是金属中毒的症状,已经侵入脑神经的毒素会让赵恒产生迷幻的感觉,吃了胡远的排毒药,迷幻感减弱当然会感觉到身上的疼痛。
寇准在一旁对赵祯连打眼色,赵祯瞬间就明白了,原来他是请自己来劝老爹的,难怪他会犯忌讳的去东宫找自己,看来官家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宋缔 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话隋唐
宽大的景福宫中已经看不见一个宮人,只有君臣三人和一位忠仆。大殿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寒意,仿佛连秋老虎都害怕这里盘踞的凶兽。
寇准仿佛已经摸清楚了猛兽的脾气,面对赵祯侃侃而谈:“自汉以降,便有了天人感应,人在地上做事上天就会回应,越是位高权重者做就事越发明显,汉儒董仲舒说: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谓之以威。凡灾害异数帝王皆要下罪己之诏以安民心。太子觉得这是为何?”
赵祯看了看斜坐在床上的老爹心中开始犹豫起来,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实事求是的说出来又怕有悖与儒家思想。
“益儿想到什么就说,此处无有外人。”赵恒一眼就看出儿子的小心思,既不想得罪寇准又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儿臣觉得这是士大夫对皇权的约束!”
寇准的眼睛爆发出精光,没想到太子居然一语道破其中的小手段,士大夫们有意无意的宣扬皇权天授,为的就是限制皇权的至高性,太子稚嫩的模样让他暗自感叹,如果继承大统不是圣天子就是无道昏君!
赵恒缺笑眯眯的道:“益儿接着说你自己的看法!”
此时的寇准紧张万分,他怕太子说出无道之言,这将会影响整个大宋未来的走向,即使有时间改变怕也收效甚微。
赵祯看着期待的老爹和紧张的寇准微微一笑,自信的说道:“儿臣以为,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匹夫之权在于劳作,责任便是养家糊口,开封府判官之权利是缉盗除恶,他的义务就是维持京畿之地的平安,寇相公作为平章事,权倾朝野,他的义务是辅佐官家!
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无绝对的义务,就连帝王也是如此,用的好便是水能载舟,用得不好水亦覆舟!”
一旁的寇准已经开始颤抖,两眼无神的望着陈林,他被太子的权利说震惊了,这么简明扼要的几句话就能解释人活着的意义。
简直是生而知之!这话已经近乎于道的存在,说是天理也不为过!
赵恒现在很开心他甚至觉的即使现在去见太祖太宗也能交待了,自己先前犯下的错误儿子一定有能力弥补。
“太子所言一语道破天机,可怎样让人们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呢?”寇准好奇的问到,连一旁的赵恒都看向他。
“无他,律法健全官府秉公!”
寇准失望的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
在赵祯说出答案之前他就想到这个办法,看来也只有这一个解决之法!
“太祖太宗皆云与士大夫共天下,官家更是如此这又是为何?”
寇准的话像一把小刀虽不要命却让赵祯有着钝刀割肉般的痛楚!文官对武将无时无刻的压制让赵祯觉得恶心。
这是病得治!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文官要这样排挤武将,甚至连寇准这样的名臣都不能免俗。
看着一旁似笑非笑的老爹,赵祯瞬间清醒过来,无他黄袍加身者太祖也!他本事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殿前司都点检。
太祖虽然结束了五代时期的乱世,可他自己也是靠兵变夺取的政权,当然对武将更加压制,可大宋官家还要靠武将戍边,只能把文官放在武将之上,再给将门封妻荫子的荣耀。
“寇相公是在逼我表态啊!”赵祯无奈的叹了口气看向老爹。
面对儿子的求助赵恒笑了笑:“你认为寇相是在逼你,可朕却要告诉你隋唐灭亡的原因,皆是因为将门手掌过重的兵权所致,你想想隋唐的哪位皇帝是极为昏庸无道的?”
“隋炀帝杨广啊!”赵祯想都不想的回答。
寇准和赵恒齐齐的摇头,显然他们是不同意赵祯的说法。
“益儿还是史书读的少了点,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隋炀帝北征高句丽是明智之举,他带领拥护自己的军队杀向高句丽为的是凯旋而归,携雷霆之势一扫世家大族!那时的世家门阀已经严重影响隋朝的统治,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邻人发指的程度,而朝堂之中却遍布他们的子弟,这时只能用壮士断腕的手法快刀斩乱麻!”
赵祯呆呆的看着老爹,没想到他对历史的了解居然到了细弱毫厘的程度,这让他佩服的不行,抬手帮赵祯捏了捏肩膀。他这是真正的发自内心,佩服老爹的缜密。
但老爹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震惊:“士大夫和武将,土地和商业两者就如阴阳,互相转换,士大夫强则武将弱,反之亦然,重农则抑商。这就如太极一般阳盛则阴衰,盛极一时则转阴,两者循环最主要的是看你如何掌握!能臣不一定品行端正,君子也不一定有治国之才,益儿你记住圣君不怕奸臣,昏君才怕,你要用好能臣却不能被他带到歧路上!”
最后一句话他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喊出来。
寇准则在一旁默默的点头,他和赵恒是老搭档,一起扶着大宋前进,上过战场,享受过咸平之治,见到赵恒的眼色后他便接口道:“隋炀帝的功绩不可磨灭,京杭大运河为我大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可惜他未能携雷霆之势凯旋。
而大唐也未能消除门阀大族的威胁,唐太宗一代雄主都在灭不了他们,长孙家,尉迟家那个不是乱国之臣?看现在的大宋呢?你可曾看过一个世家门阀,即使有世家大族也只不过是山东的孔氏一族,即使三槐王家也不过只是一个书香门第而已,为了宅邸都让孙女出面,这算的上是门阀?“
赵祯已经麻木,老爹的辩证法,寇准的大局观都站在自己不能企及的高度:”大宋没有门阀是因为收走了将门的兵权,而重商抑农则是为了对付土地兼并?”
赵恒缓了缓精神虚弱的笑道:“嗯,不错,益儿已经很接近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何前朝史书由后朝编写?隋炀帝是昏君嘛?不是,他只不过是个失败者!”
赵祯点了点头这一点是事实,虽然有本朝不修史的惯例,人们都说修史亡国,其实是修了也无用,取而代之的朝代为了维护统治,必将抄没重新撰写!
这是胜利者的权利!也是享受荣耀的时刻,纵观史书开国之君皆是雄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越往后则越混用无能,即使中兴之主也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史书,这就是历史!




宋缔 第九十二章父子协议
赵恒瞧见儿子震惊的模样嘿嘿的笑出声来:“你以为官家是那么好当的?没有广博的阅历,没有运筹帷幄的手段,如何能治理好大宋的江山?”
赵祯尴尬的笑道:“儿臣要学的还有很多嘞!”
“可时间却却是紧迫的很啊!”寇准长叹一口气,这话也让赵恒皱起了眉头,望着大殿中高高的藻井默默不语。
寇准的话他岂能听不懂,现在已经是皇后监国并且是太子自己提出的,看看一旁毫不担心的赵祯道:“益儿已经有了解决之法,你又何必担心?”话虽如此可他依然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担心了。
赵祯站在一旁看着老爹,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和他说,敏感的老爹应该察觉到了什么,可他又不能把刘娥和自己的交易说出来。
“父皇觉得我以进为退的做法错了吗?”
“没有,你做的很好,也符合太子应有的仁孝,可此事不同其他,事关重大!作为将来的人君太不果断强力了些,可朕又不希望你和皇后闹僵,毕竟……她是你的大娘娘!”
赵恒充满矛盾的话显示出了他的无奈,寇准识趣的没有插话,虽然天家的事情外臣也能插手,但皇后与太子之间的问题却不好非议,更何况这是人家父子两人的谈话。
“父皇相信我吗?”赵祯目光清澈的望着赵恒。
赵恒转过头盯着儿子的眼睛,没有想象中的闪烁和怯意,只有单纯和清明,这种单纯让人有着莫名的信任。
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担子,赵恒的身体慢慢的放轻松点了点头:“朕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
坐在旁边身体绷直的寇准也松了一口气,这对天家父子达成协议是最好不过的了。
赵恒的担心是在于儿子和皇后之间反目成仇,这种仇恨如果留到自己身后怕是会出大乱子,到时天家蒙羞,皇权受损,即使他死了也不能安心。
“娘娘已经答应会还政与我!”
他的话让赵恒和寇准相视苦笑,这孩子聪明的很怎么现在变得呆板起来,居然相信毫无价值的口头承诺?寇准看了看自信的赵祯心头充满了疑惑,他凭什么有这样的自信?
除非……寇准猛然间转头震惊的望着赵祯,除非就是太子手中拥有皇后的把柄,而且这把柄是极其致命的,一旦祭出刘娥甚至连皇后的位置都不保!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太子的手段就太可怕了,且不论是什么把柄,就光光是他手握把柄还能以退为进的和皇后达成协议这点便可看出他的手段来,这样的太子如果继承大统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朝堂又会变成什么样?
寇准的呼吸变得沉重,他不敢想象!
“寇相公累了就早早休息去吧!”赵恒对着寇准无力的挥了挥手。
“臣……臣告退。”
看着寇准勉强离开,赵祯的内心开始忐忑起来,老爹是想和自己单独谈谈还是看出了什么?陈琳依然如木雕一般站在原地,仿佛厚重的殿门不是他刚刚关上一样。
“益儿,朕知道你和皇后达成了交易,可朕希望你不要伤害到她,至少让她能在后宫中安度晚年!”
“父皇为何会这样想?儿臣即使再忤逆也不会做出人神共愤的悖逆之事!”
“不要把话说的太满,一个监国之争便闹得朝野沸沸扬扬,将来怕是不会善了,满朝文武都在看着你,到时你自己也身不由己,历朝历代君王在继位的过程中掀起了多少血雨腥风?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血流漂杵!”
没想到老爹还有这么感性的一面,都说帝王无情,可赵祯见到了老爹柔情的一面,在江山和爱情面前他坚持爱情,甚至为了保住刘娥不惜要求自己,这对一个手掌亿万生民的大宋官家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父子之间久久的对视不语,赵祯不知该怎么回答老爹,现在作出的承诺连自己都不相信,他却那么在意?
漫长的沉默后赵恒开口道:“罢了朕不勉强你,只需记住,帝王并非无情人,本心却含天下义!官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大宋的官家,人有七情六欲,官家也有,否则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孤家寡人是什么?独夫!”
赵祯默默地走向门口,陈琳伸手就拉开了厚重的殿门,门轴常年维护并未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长叹一声赵祯回头看着躺在病榻上的老爹:“父皇且安心,儿臣必报皇后娘娘的养育之恩!”
这话就是在变相承认刘娥的地位,毕竟是因为赵祯刘娥才有借口登上母仪天下的位置。
见他终于松口,赵恒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岂能不知赵祯已经知晓了他的生世,但只要赵祯今天承认刘娥的身份,她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他虽不是汉武帝为了大汉江山能毒杀发妻,可也要为大宋的社稷考虑,没有一颗狠戾之心的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赵祯的品性上。
陈琳看着离去的太子背影感叹:“太子真是长大喽!”
大殿中安静的不像话,陈琳知道官家心中苦,每当难受的时候便会把自己闷在被子中,只是不断抖动的被子出卖了他。
过了好一会赵恒掀开被子道:“什么长大了,他才不过十个十岁的孩子!”
“可官家却从不担心太子不是?”
“这小子比狐狸还精明,也不知他那么能忍让的母亲怎么生出他这样的妖孽来。”赵恒话虽然这么说,可嘴角一直挂着笑意,陈琳知道他很骄傲,有这样一个孩子放在哪家都值得吹嘘许久何况是天家?
“太宗是爱江山不爱美人,连小周后那样的天姿女子都视若骷髅,可官家……嘿嘿!”
“你这杀才居然敢编排起朕来了!你去查查最近东京城流传太宗临幸小周后的污蔑之言是从何而起,看来有人开始按耐不住了!”
“官家圣明,亡国之女乃是祸水,太宗避之不及岂会去强占?老奴定然要那些人付出代价!”
赵恒点了点头猛然怒道:“一定要保护好太子!腌臜之人怕是想污蔑太子,别忘了那个王氏的小娘子也被民间百姓唤作倾国倾城!”
陈琳眼中爆射出一道精光:“老奴知道了!皇城司的小崽子们也好些时日没有动手了,此次……”
“杀!人头滚滚也要为益儿杀出条康庄大道来!呼……呼!”
气喘如牛的赵恒抓住陈琳的手怒喝道:“大宋的江山必须交给益儿,有此天授之资是我宋氏之福!”
陈琳拍了拍官家的手:“老奴晓得了!”随即便隐入黑暗之中,天空的乌云如山般沉重,仿佛代表着天子的无穷怒意!




宋缔 第九十三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赵祯并不知道今天和老爹的谈话会关系到东京城的变化,此时的他正在思考老爹刚刚所说的:“帝王并非无情人,本心却含天下义?这话实在提醒我要重视情义?还是说老爹不希望我变成独夫?”
赵祯最怕的就是独夫,什么是独夫?民之贼也!
是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尚书》云:“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连一直尊重皇权的儒家都会对残暴统治者唤以独夫的称呼,可见做个没有情感的统治者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赵祯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会的东西就去请教老师,宋绶和鲁宗道两人看着赵祯久久不语,太子问的问题实在骇人听闻,居然问什么是独夫!
这是所有帝王避之不及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和独夫牵扯到一起,甚至连这个词都不愿提及,赵祯看着他们毛骨悚然的样子开口解释:“今天我和寇相公入景福宫与官家对奏,官家说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就是独夫,而帝王首先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之后才是大宋的官家!如有一个没有情义的人成为官家就是独夫!”
这下鲁宗道和宋绶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原来是官家在提醒太子,这就是在情理之中了,否则太子也不会提起独夫这个禁忌词语来。
“太子殿下没有理解官家的意思吗?”宋绶提笔在纸上写下独夫二字笑眯眯的对赵祯问到,他总是这幅慈祥的样子,赵祯觉得他很容易让人亲近,不像鲁宗道经常板着一张脸。
“学生知道独夫是何意,却不知父皇的意思,难道是让我对皇后娘娘……”
“太子慎言!”鲁宗道急急的打断赵祯话,不管太子要说什么,只要是涉及到皇后刘娥准没好事,现在可是皇后监国,所有关于皇后的话题都不能轻易的脱口而出。
“太子的话没说完你就激动成这样,难怪是个鱼头参政!”宋绶翻了个白眼说道。
大概是因为两人的风格不同,宋绶和鲁宗道经常互相攻击,不过在赵祯看来这种攻击完全是好朋友之间的笑骂,看不出一点生气的样子。
“你懂什么,现在是什么时候,咱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太子殿下,忘了王公之前的交代?!”
提到王旦,宋绶立刻就不吵了,长叹一口气的说道:“太子殿下,官家的意思其实是告诉殿下,一个连身边人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天下人?这样的人就成了独夫。一个没有感情的帝王。”
赵祯终于明白了,老爹的这句独夫是在提醒自己,不能作一个像汉武帝一样的无情帝王,而是要做一个拥有博爱的大宋官家!
转头对鲁宗道和宋绶行礼道:“学生知晓了,也明白官家的意思。两位先生放心我一定不会做一个独夫,至少我现在深爱着王语嫣,也很喜欢妹妹,还有蔡伯俙和晏殊!”
宋绶笑眯眯的点头:“太子有男女之爱,兄妹之爱,友人之爱,这很好,独夫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但是太子现在还是不要过于接近女色,王家小娘子在东宫中已然是太子妃的架势!男人不光要治国平天下,还要治家!太子是国之储君就更不用说了。”
鲁宗道的话让赵祯掩面而逃……
看着赵祯的背影宋绶笑骂道:“你还好意思打趣太子,也不看看你自己,你做到齐家了吗?我可听说你家的那位可是厉害非常,前段时间你去燕来楼……哈哈!”
鲁宗道的脸变得更黑了,怒道:“你好歹是个太子直讲,真是有辱斯文!”
宋绶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的问道:“你还别说,之前的太子直讲张怀政真的和周怀政有些关系?”
“嗯,应该是的,我原先也认为两人只是同名不同姓而已谁知吏部的记录显示两人是远亲。”
“难怪张怀政被皇后娘娘训斥。周怀政可是个小人,咱们可要小心不能让他和太子有所接触,我听说周怀信来找过太子,但并未有什么图谋。”
“反正还是小心点好,这个周怀政不是什么好东西……最近的东京城可不太对劲!”
鲁宗道的话让宋绶一惊:“我最近也感觉到了,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的!”
哼~鲁宗道端起茶杯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从鼻子中发出一声轻哼道:“你也不想想,东京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这么大胆起来,居然敢说太宗临幸小周后!还有就是把当年金匮之盟又翻出来了!连烛影斧声这样大逆不道的传言都开始冒尖,你说这不是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还能有甚?”
宋绶毫不在意的笑道:“这是蠢!你担心什么?”
“嗯?此话怎讲?”鲁宗道坐直身子的问道。
“说你是鱼头参政还不服气,你想想这些造谣之人除了被官家以雷霆手段诛杀还会造成什么别的影响?兄终弟及已经是事实,覆水难收,难道还能让给太祖一脉不成?再说赵元俨他是谁?他不也是太宗的子嗣,这样的传言对他没有一点好处啊!”
“不是八大王那会是谁呢?”鲁宗道在听完宋绶的分析后思索起来。
微微一笑,宋绶轻轻的咳嗽一声,在鲁宗道看向自己后指了指茶碗。
“你这老匹夫休要卖关子,想喝茶自己倒!”鲁宗道的脸瞬间轻松下来开始笑骂。
宋绶捋着胡须用手点着他:“你就一点也不肯吃亏,咱们这么想,谁之前和太子有过节?出言诽谤太宗又对谁最有利?”
鲁宗道站起身下意识的说道:“当然是辽人,辽人!”
“对!就是辽人,他们可是被太子收拾的不轻,也被人嘲笑了许久,张俭是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个不肯吃亏的货色,为了辽朝卖命许久,怎么能不替他的辽主找回点面子来,还有嘛……”
“别在那装腔作势,我给你倒茶就是!”鲁宗道端起茶壶给宋绶满上。
“这就对了,请教就要个请教的样子,你想想最近又出来了关于王家小娘子的传言,说她倾国倾城大有小周后之风姿,你说呢!”
砰的一声鲁宗道拍案而起怒道:“定然是辽人无疑!”
“诶!不可武断,我却觉得可能是朝中的某位所谓,别忘了后党可是对太子……”
“你的意思是说丁……”
“慎言!”宋绶一个哆嗦差点把茶泼了去,这个鱼头参政嘴上也没个把门的。
“你怎么不担心?”
“担心什么?没见皇城司的恶鬼出来了吗?是他最好,省的脏了咱们的手,不是也无所谓他能安稳几天,何乐而不为,咱们现在就是要静观其变,这是寇相公的话,叫我转告与你就是怕你擅动……”
“那你不早说!我还说你怎么一下通透起来,原来是得了寇相的指点!”
宋绶揶揄的笑了笑:“你这脾气啊……”
1...2728293031...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