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谁也不知道,罗马教廷之所以如此嚣张,胆敢和亨利三世争夺权力,争夺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权,最主要的原因不光是格里高利七世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
赵祯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时好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死后能上西方的天堂,但赵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在损害罗马人的同时,也在阻碍西方的发展为东方争取时间。
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毁灭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是要毁灭塞尔柱帝国,他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让西方更为混乱。
十字军东征已经不能满足赵祯的预期,一群官方组织的土匪和强盗能够给敌人造成多大的创伤?
资助罗马教廷挑起内战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而挑拨神圣罗马帝国与塞尔柱之间的关系又是另一件让人觉得美妙的事情!
大宋从来都不缺乏机会,因为宋人会自己创造机会,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坐山观虎斗才是渔翁得利的最好办法。
西方的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能给大宋带来多少的好处赵祯不知道,但有一点赵祯却知道,犹太人的以色列王国会被保住,最少会被暂且放过。
战争时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类恐惧战争的同时,也在需要战争。
看似矛盾的事情,却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真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华夏先祖早已参透的发展哲学。
赵祯不会拒绝战争,他要为大宋保留下拥有战力的精锐军队,人口的增加,种族的融合使得大宋王朝军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人数并非是一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相反精锐程度和配合程度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重要所在。
大宋军队中最强大的战力不再是上四军,或者说不再是禁军,相反而是十六卫,这是一种军力和战力的转移。
边军老兵是大宋的精锐,但他们驻守四年之后便会回到地方,虽然加入到了地方上的十六卫,但训练不会随之停止。
每年还是有集训的,每月有操练,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他们的战斗力,而这也是赵祯下了严旨执行。
说到底,十六卫才是赵祯留给自己的最后底牌………………
宋缔 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锐的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就在赵旭继位的半个月后,大宋的百姓逐渐习惯了新天子的赵旭。
而赵祯已经准备好了西迁的事宜,国库中属于天家财富的那一部分赵祯给了赵旭,毕竟原本国库告急的时候赵祯用内藏库填补亏空也不是一次两次,而这些钱财原本时需要归还内藏库的。
但赵祯并不打算把这些钱财带走,事实上他打算留给赵旭的想法也是不太现实的,就算是名义上留给了赵旭,实际上三司也会想尽办法的截留下来。
原因很简单,这些钱财已经被三司计入了国帑之中,想要动那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倒是每年可以向内藏库支付利息,这些钱财便算是拿的理所应当。
作为皇帝的赵祯没有办法行文三司去要钱,而赵旭更不会去要这笔钱。
内藏库中的珍惜宝物自然是给后宫挑选一部分,剩下的赵祯也没有打算带走,这是汉家人的传统思想,财富就应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越积越多,越积越厚,至于要积攒财富作何用,天家却和一般人家不通过。
内藏库其实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同时还要为国库作为补充,后宫采买用度,赈灾修缮等等都是要从内藏库中出一部分钱的,如此才能和体现天家体恤万民的仁爱。
当然即便如此,赵祯从内藏库中带走的财物也是相当庞大的,毕竟蔡记和碧雅轩这俩个大宋最赚钱的行当每年都会上缴大量的钱财。
即便是缴纳税收之后也有万巨之财汇聚到内藏库中,为此三才征用了一列火车作为运输工具,而赵祯的目的地就是在西面宁夏路的兴庆府。
兴庆府作为曾经西夏的国都,地理位置极好,当年李德明派遣能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
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后李德明子李元昊继位后,又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并于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的政权。
兴庆府作为西夏王朝国都的便利条件很明显,这里时宁夏平原中最为富饶的土地,也是河套地区的重要所在。
若是按照当年的军事地理形势看,西夏原来的根据地银、夏一带,东南是北宋王朝领土,东北为强大的辽国,不但向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周围靠近宋、辽边防重镇,军事上易受威胁。
而兴庆府地域,水草丰美,地饶五谷,宋、辽势力无法对这里进行有效控制。
交通位置三兴庆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势比银、夏一带优越得多。
至于经济上,相比中原兴庆府周围地区农牧业比较发达,但工商业不行,最大的好处便是这里乃丝绸之路的要道。
黄河流域相对稳定的引黄灌溉农业,可以保证城市的军需民食。除了原有的唐徕、汉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在元昊活着的时候又修建了贺兰山东麓冲积平原上长达二百余里的“昊王渠”。
这条水渠彻底使兴庆府四郊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发展,成为西夏境内的粮食基地和重要牧场之一。
李元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看上的地方也是有着大量地理优势的存在,赵祯自然准备把自己的行宫迁都到兴庆府。
那里有现成的皇城,规模还不小,同时又是丝绸之路上西去的交通要到,来自西方的消息传递极快,也较为便利。
随着赵祯的西迁,神都城中也开始忙活起来,毕竟这是一个繁杂工程,而不是简单的搬家那么简单。
政治基础时不会动摇的,赵祯也不允许他们动摇,大宋的文武官员一律不得跟随赵祯,即便是蔡伯俙也要老老实实的去往衙门中点卯当差。
更别提其他的官员了,何况赵旭继任天子之后,便是新君临朝,谁不知道这时候才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繁杂的政务也是多的不行根本就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文武官员不动,神都城政治中心的地位就不会改变。
但民间商贾却开始转移,虽然总号没有变动,可谁都知道兴庆府以后的地位将会随着太上皇的抵达而水涨船高。
有分号的商贾自然是要大力建设的,而没有分号的商贾则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兴庆府去买地,买店铺,开设分号。
赵祯这位太上皇已经成为大宋繁荣的代名词,任何人都不会放过紧跟官家的机会,随着商号的大量涌入,地方上的经济也开始了复苏。
原本最缺乏商业和手工业的宁夏路便立刻开始了繁荣的前奏。
嗅觉最敏锐的人便是商人,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商机的存在,他们虽然不知道太上皇想要做什么,但却觉得太上皇迁都之后的兴庆府自然是商机最多的地方。
大宋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商业中心,北方自然是神都城,大同府,而中部则是东京城,西南有成都府,东南有江宁府,而东南沿海之地更是有广州以及泉州,福州三处商业繁茂之地。
唯有西北一直没有出现庞大的贸易运输中心,而西北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所在,这一点自然是早已被人发现的。
既然现在太上皇移驾兴庆府,那便说明西面的发展机遇到了,谁也不希望错过这次机会。
而赵祯移驾兴庆府,自然也使得大宋的西京产生了变化,只不过西京一直是洛阳,暂时也不好改变,折中的办法便是把兴庆府改为兴京。
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兴京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模样,赵祯自己也不知道兴庆府的未来会是一副什么模样,他只是想要把大宋的商业中心变得更加平均一点。
他知道每当一个地方受到中央的重视后,那里的发展便会超乎寻常的快,而此次迁都兴庆府虽然是为了以后经略西方更为方便些,但同时也顺带着发展一下西面。
兴庆府距离新疆路不远,同时距离青海路也不算远,这俩个地方相对大宋的腹内之地较为遥远,而恰恰兴庆府距离腹内之地不算远也不算近。
兴庆府的发展会给这些地方带来新的活力和契机,也更加方便自己对西方世界的干预和了解。
宋缔 第两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资卓越的“可怕”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若是排除其他因素,兴庆府最大的优势便是在于交通的便利,当初赵祯和朝堂中的朝臣们在夺取兴庆府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修建了一条从大同府通往兴庆府的铁路。
这条铁路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修建起来的,当时的三司几乎掏空了家底,并且调遣了军队帮助修建,这才在短短的三年之内修建完成。
这样的速度对于大宋的其他地方来说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公路在战时便已经开始修建,大宋对西夏的攻伐时间并不早,虽然西夏比辽朝先一步灭亡,但大宋是先拿下燕云十六州后,才开始对西夏动手的。
甚至于李元昊都没想到赵祯会突然杀他一个回马枪,这是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战斗,来的快结束的也快,宋军几乎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结束了战斗,西夏便灭亡了。
而大宋之所以那么快的修建铁路,其根本目的就是在于牢固的统治河套地区,并且使得党项人没有脱力控制的可能。
当然,随着铁路的建设完成,另一个巨大的“福利”也接踵而至,大宋的丝绸之路前端非常通畅,大量的货物可以通过便捷的公路以及铁路源源不断的向兴庆府运输,抵达兴庆府之后再用别的办法向西方继续前进。
可以说想要在大宋挑选最齐全的货物,那兴庆府必定是最佳的选择。
但那里是一个中转之地而非商贸之地,主要原因便是交易在抵达兴庆府之前便已经结束,往往是货物运送到那里罢了。
可现在赵祯的皇驾即将抵达兴庆府,于是这个大宋最大的货物运堆放之地便成为了商贾趋之若鹜的地方。
他们都知道这位太上皇帝不光是能征善战的君王,不光是文治超群的皇帝,更是一位活财神,只要跟着官家,那就没有不挣钱的道理。
一个蔡记其实并不算什么,但蔡记养活的商号却不计其数,即便是大宋的官营买卖也有许多都是给了寻常的民营商贾去做。
大宋的产业链已经在悄然之中形成和壮大,几乎到了谁离不开谁的程度,各行各业之间都有联系,而这一切都是赵祯早早规划好的事情。
没人比更清楚产业链的重要,所以但小尼克向他请教的时候,赵祯露出和善的笑容否认了“产业链”的存在。
开玩笑这种先进的技术经验怎么可能会告诉神圣罗马帝国未来的君王?
大宋的智慧乃是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赵祯心中清楚它的价值,至于小尼克在无意中发现大宋的“秘密”,赵祯当然无耻的装作不知道。
但同样的,赵祯对小尼克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事情已经有些超出他的预料,一个孩子的智慧应该是拥有极大局限性的,但小尼克在大宋学习的极快。
他仿佛拥有远超同龄人的逻辑思维和见识,虽然同样受到认知的局限性所影响,但却并没有放弃思考,但这些都不是小尼克给赵祯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最让赵祯惊叹的是他的自律性。
即便是跟随赵祯乘坐火车前往兴庆府,这孩子依旧能够在车厢中保持当初晏殊给他制定的作息时间。
赵祯自己便是一十年如一日,个自律的人,儿子赵旭同样如此,所以赵祯知道自律的人有多么的可怕,这样的人几乎能够做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赵祯明白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坚持三年以上,那他就能在这件事上形成可怕的习惯以及高人一等的智慧。
所以赵祯的飞白体出神入化,而对经史子集的理解也超越了寻常的儒者。
至于大局观更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人,因为赵祯从做皇帝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大局观,这是一个漫长且枯燥孤独的过程。
他没有办法对任何人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相反他要把这个秘密牢牢的隐藏在心中,只能交给自己最信任的继承者。
于是赵旭便成为赵祯“家学”的最大传承者,赵祯不光给了他可以改变的“指导思想”更是给了他一个庞大的大局观和世界观。
这样的影响可以说是长远的,也是代代相承的。
至于小尼克这样天资过人,拥有完整思维能力的孩子,赵祯是既惊讶又担忧甚至还有一丝恐惧和嫉妒。
回想起历史上亨利四世的能力,赵祯也就释然了,毕竟他若是没有现在的天分,也不足以与老谋深算的格里高利七世对抗。
火车在雪白的蒸汽烟雾中滚滚向前,不时的有黑色烟灰伸起,这样的景象在大宋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小尼克来说每次都有说不出的震撼。
火车的速度并不比骏马奔驰快多少,但却有着强劲的动力和耐力,平稳的更是让人说不出来。
这样的“运输怪兽”对于小尼克来说不光充满震撼,同时也在驱使他的好奇心,不断的向赵祯请求进入火车头一看究竟。
但即便是一次又一次的请求,赵祯都还是以“安全为重”拒绝了他,火车时大宋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强大的力量。
大宋的每一台蒸汽机都是在官府备案的,都是有专人守护的,一旦出现损坏,也只有格物院的匠人能够修复。
寻常人不得掌握其中的机械原理,同时也无法靠近蒸汽机。
远远的便能在河套平原上瞧见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和中原最大的区别便在于他的城防,和一般的大宋城池不同,兴庆府的城池高大无比,已经到了可以媲美东京城的规格,而内有驻军,外有吊索,墙上尽是火炮八牛弩之类的城防利器。
原因无他,这座城池的战略地位重要,而其中的财富更为重要,大量的终于按货物在此堆积,等待商队运送到遥远的西方国家,而同样也有大量的的货物和财富回流到这里,准备运往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是除了东京城之外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整个大宋最大的货物储存之地,谁也没有估算过兴庆府的府城之中有多少财富…………
宋缔 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兴庆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兴庆府的城池就在眼前,只不过出乎小尼克意料的却是这座城池的模样和宋帝国的城池完全不同,甚至是从外墙上就能看出奇怪的地方。
这里的城墙是采用一种凹凸不平的构造,城墙从远处看过去是平面的,但到了近处就会发现有许多凸出的墙体。
这些便是马面墙,一般的城池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马面墙,而这里却有许多,为的就是方便阻击敌人的登城作战。
小尼克的疑问很快便得到了三才的解答,这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他年纪太小还没有接触过而已,三才当然不会在这件事上有所隐瞒,是事实上官家叮嘱过自己,只要是小尼克提出的问题,在他能够解答的范围之类都可以告知。
三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也教不了一个君王,所以痛快的毫无遮拦的告诉小尼克:“殿下,这些马面墙的作用便是在敌人登城时从侧面对敌人进行攻击,兴庆府地处平原,所以城池必要坚固,为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尽量的争取时间以待援军,越是庞大的城池所需要的防御便越强大,而攻陷这样的城池所要付出的代价便越大。”
小尼克点了点头,瞧见边上赵祯露出的满意表情,不自觉的便把这些话给记了下来。
对于他来说,战争已经是以后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坚定的相信,要想让皇权超越教权,要想让皇帝永远的凌驾于教皇之上,就必须依靠武力来争取。
正如宋帝国皇帝所说,皇权从未至高无上过,所以教权才敢于和皇权一较高下,否则出了另一个强大力量的崛起,皇权无人能够撼动。
火车已经抵达了兴庆府城外的车站,这里是一个巨大的装卸场,高大的龙门吊在把各种各样的货物吊起装配到马车上,而在这车站不远的地方便是一座规模不小的要塞。
兴庆府没有火车进入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加强城防,同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成为有一道宽阔约十丈的护城河拦住了去路,火车想要穿过必须要在护城河上架设铁轨,但火车的重量太大,工程太过复杂,耗费更是万巨,兴庆府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而朝廷也不希望兴庆府变得再次易守难攻,于是这项计划便被搁置下来。
最终,兴庆府的火车站便建设在了城池之外,而边上不光有庞大的卸货场,还有一座坚固的要塞。
如今修建一座坚固要塞实在是花不了多少钱,而这座要塞的费用要远远少于修建专供火车通行兴庆府府城的钱。
要塞中虽然只驻扎了千余名士兵,但所配备的装备却是相当精良,守住这座要塞,便等同于守住了这座火车站。
而火车站,要塞,以及神都城之间已经形成了外城的模样,毕竟往来那么多的马车商机处处都是,卸货场的劳力也是需要近一点地方住的,火车每天不分昼夜的从远方运来货物,这里几乎是一座没有休息的地方。
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几乎都是人声鼎沸,人们因为火车的到来而变得忙碌,经济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其他人在这里看到的是繁荣,但赵祯在这里看到的是大宋的制度以及经验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是一个相当要命的问题。
每当一个劳工被累瘫在小山一般的货物旁,每当有人被货物砸伤抬着就医,甚至看到医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赵祯的心便狠狠地抽在一起。
他知道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但这样的场面实在是让他难以当作没瞧见,人们一边疯狂挣钱发家致富,一边又在不断的挥霍自己的身体。
具赵祯所知,卸货场这边从来都不会要求劳力加班加点,因为这里从来都不缺少劳力,只要是身体足够强壮的人,就能在这里谋一份差事。
是走是留都是随便你自己选择的,所以在这里的人流动性也是极大,工钱都是按日结算,按照数量结算,只要你一身好力气,不愁来钱慢。
但就是这样却使得寻常人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最终把自己累垮,即便是没有累垮的人,在长时间出力之后多多少少也会落下毛病。
这还只是兴庆府外的一个装卸场,大宋和这里一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财富的吸引力永远都是巨大的,而赵祯却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进行限制。
因为在赵祯看来还不是时候,大宋的原始资本积累看似进行了很久,但在赵祯眼中依旧不够强大。
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算是过去了,而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却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原是资本的积累就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这个装卸场养活了多少的人家?又养活了多少商贾?还养活了大宋多少的产业?这些都是现在没有办法统计的。
但赵祯知道虽然劳力受到了伤害,可他依旧不能停下,放下马车的车帘,赵祯默默不语,边上的三才不敢说一句话,他知道官家现在已经相当的愤怒,小声的开口道:“官家,要不要奴婢让兴庆府管管这些事?”
谁知赵祯却挥了挥手:“算了,此事不可为,一旦开了口子,由朝廷下了规矩,这里的劳力会有一大部分吃不上饭,而卸货场也会变得运转不济,堵不如疏,这是一个过程啊!”
三才有些听不懂,边上的小尼克就更不知道了,他不明白为何宋帝国的太上皇会把自己安排在他的马车上,更不知道为何“爱民如子”的他会拒绝侍者的提议。
但有一点小尼克清楚,这个男人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着“智慧”。
马车在进入兴庆府后便很快向行宫转去,兴庆府中的皇宫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个李元昊修建的庞大建筑群早已被改变成大宋的风格。
没藏黑云已经认不出这里,甚至连兴庆府的模样她都不认识了,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仿佛完全是另外一座城池。
唯一让她熟悉的只有城池外的护城河………………
宋缔 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迁居兴庆府这是大宋的一次重要转移,是经济上的转移,同时也是政治重心上的转移,大宋的朝堂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在对待西方事物方面开始逐渐的转变心态。
大宋王朝毕竟还是汉家王朝,对内的态度相当明确,从立国之初便开始追求统一,到了赵祯这里几乎已经达到了所有汉家王朝的巅峰。
最根本的心态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大宋的经济,文化,政治,土地面积等等已经全面的超越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汉家王朝。
这一转变是能用肉眼所看到的变化,许多官员和百姓都发现了这一点,大宋开始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原本所有人的目光都会盯在大宋的国内,可现在却不同,许多人开始着眼于更远的地方,比如南海之地以及遥远的方丈洲,可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放在了西面。
大宋的货物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其根本的去处便是西方世界,从西方运回来的财富逐渐增加,甚至到了令人麻木的程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