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百姓们也越来越乐意把钱财存进钱庄之中,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而地方州府的建设也会加快脚步,同时商贾们也不会担心借不到钱以作周转之用了。
兴京之中最先建设的地方便是钱庄,之前的钱庄规模太小,不适合以后兴京的金融业务,于是一座庞大的钱庄拔地而起,这做钱庄的规模甚至超越了神都城中的钱庄,十分惊人。
原本的城墙也被向外扩建,没有足够的土地如何吸引并安置越来越多的人口?
和当年的东京城一样,原本的城池变成了内城的城池,外城的扩建正在开始,赵祯的车驾在离开兴京的时候,外城的建筑已经开始了建设。
大宋四周已经没有了强敌,不可能出现在兴京被敌人袭扰的可能,所以先一步建设外城,带外城建设好,最后再建设城墙,如此一来便会避免许多麻烦和问题。
赵祯虽然走了,可兴京的建设却没有任何停滞,相反更为热闹起来,原因无他,赵祯后宫中的女人们“站了出来”…………
这些身份尊贵的皇太后,皇太妃出现在了兴京之中,百姓们能够常常见到她们的车驾,兴京说到底便是太上皇的行在。
官家的家永远都在神都城,但兴京乃是官家现在住的地方,太后,太妃们都在这里,并且不像原本在神都城那样闭门不出。
虽说不是抛头露面,但在兴京之中却能经常瞧见车驾,这位尊贵的女人当然是在按照官家的旨意来监督兴京的建设。
其实也并非如此,她们是按照赵祯的旨意在监督不假,但同时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知道赵祯的后宫中可不是一群漂亮的“花瓶”,即便是薇拉也有自己的过人的学识。
更不用说母仪天下的皇后以及曾经君临天下的萧挞里,当然其中还有曾经掌握西夏兴衰的没藏黑云。
这些女人完全是有实力和才能的,赵祯相信她们的能力,并且给了她们展现才能的机会,走之前已经交代了兴京建设的主要需求,剩下的便是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句话给了这般女人以最大的鼓舞,无论大宋如何的发展,女子的地位都不是很高,当然除非抵达一些特殊的高度,比如赵祯后宫中的女人们便不一样。
赵祯的马车缓缓穿过正在建设的外城,但在一座高台上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赵祯知道萧挞里的不舍,但依旧微微点头,看着怀中赵仁稍显稚嫩的脸庞道:“你的母亲还在担心你,此次只不过随朕出去见识一下西方,便让她如此不舍,你若是后悔朕便送你回去。”
赵仁的眼神中虽然充满了不舍,但依旧别过头道:“母亲常说躲在雄鹰翅膀地下的小鹰远远也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
赵祯拍了一下赵仁的脑袋:“这些话好生没有道理,只有被护佑在雄鹰的翅膀地下,小鹰才能逐渐的成长起来,否则早就被猎人给杀了,朕就是那只雄鹰,你母亲最多算是护崽的母…………算了不说了……”
“父皇,西方真的像尼克说的那般奇怪?”
赵祯严肃的摇了摇头:“不,比他说的更奇怪!”
这段时间小尼克一直试图向赵仁描述一个完整的西方世界,但结果必然是让赵仁“盲人摸象”,碎片一般的东西几乎无法凑成一个完整的描述。
并且在逻辑以及思想上没有交代清楚,所以赵仁才会用上“奇怪”二字,赵祯并没有去阻止小尼克对赵仁描述神圣罗马帝国以及西方世界,即便是有错误的地方也不会刻意去提醒,赵祯更希望儿子自己看清楚这一切。
赵仁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举一反三的本事也有,何必要去刻意的引导?小尼克的话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而很快就会被赵仁发现。
但赵仁并没有当场说出来,而是在私下里悄悄的询问赵祯,所以说逻辑是一个好东西………………
马车滚滚向前,而高塔上的那个美丽身影消失了,赵祯长舒一口气,其实这次把赵仁带上,赵祯自己还是有些负担的,毕竟这孩子的岁数还小,而未来他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
可以说赵仁的开局可要比赵旭以及赵昀两位兄长要艰难…………
宋缔 第两千五百四十三章开局不太好的赵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从兴京开始一路西去就不似之前在大宋腹内之地那般的快速了,没有了火车远距离的路途会变得更加遥远和艰难。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赵祯也不例外,当然对他来说是极为享受这段旅程的,这在赵祯看来就是一场带着儿子的远游。
大宋的名山大川不计其数,而西去这条路也并非是没有风景,一路上的景致相当不错,当然还要有漫长的旅行和各种各样的典故等等。
这一路上虽然走的没有之前快,但赵祯觉得这是自己和小儿子相处的最多时间,作为一个父亲,赵祯觉得自己在这个小儿子身上的付出实在是太少了一点。
但对于赵仁来说,这却是一段极为幸福的旅程,之前他一直没有父亲,没有享受过父爱,萧挞里作为母亲只能给予他母亲的关爱,但少年人谁不想有一个伟岸的父亲?
后来他知道自己的生父就是赵祯,并且到了大宋之后听说了太多关于父亲的传闻,甚至知晓母亲与父亲的一些过往,当然也知道母亲的“前夫”乃是鼎鼎大名的辽朝皇帝耶律宗真。
只不过这些对他并没有造成打击和困扰,孩子的理解是最为单纯和简单的,赵祯和萧挞里是在耶律宗真死后才有的自己,自己的血脉中流淌着的是契丹人和汉人的血液。
母亲无疑是伟大的,而父亲更加强大,他战胜了契丹,拥有了母亲,自己是他们两人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在神都城的后宫中,自己得到了大娘娘和一众小娘娘的关爱,所有人对待自己都如同对待大宋的皇子一般,即便是贵为储君现在是大宋皇帝的兄长赵旭,也是对自己爱护有加。
这样的亲情在赵仁的心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至于那些流言蜚语,赵仁完全不在乎,父亲曾经说过,“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说的话要自己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赵仁从来没有在乎过别人说什么,他只是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契丹的女皇萧挞里,自己的父亲是大宋的君王赵祯,自己的血脉无疑是高贵的,没有人可以亵渎。
以往在后宫中常年见不到父皇,但即便是偶尔父皇回宫了也必定会来看望自己,考校自己的学业,所有赵仁一直努力的学习,在每次父皇回宫之后都会给他大大的惊喜和欣慰。
在赵仁看来,父皇的肯定就是对自己努力最好的回报,而每一次父皇回宫都会带自己玩耍,并且讲述许多道理,留下诸多思考让自己去解答,待父皇下次回宫之后必定不会忘记上次留下的考题,让自己回答。
这便说明父皇早已把自己刻进了他的心中,不会忘记…………
自己这次回答了父亲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安于现状的留在母亲身边,将来成为大宋的一位亲王还是跟随他前往西方长见识,以后入主西方成为与大哥二哥一样的人,赵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父皇,您还记得仁儿第一次入资善堂,您就问仁儿的问题吗?”赵仁看着车窗外的大片胡杨林,忽然回头对赵祯开口道。
他的话让赵祯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当然记得,吾儿第一次入资善堂可是把师傅们都惊到的,朕便问你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你的内心中追求的是什么,不需要当场回答,只需要你自己明白自己的答案便是。”
赵仁笑了,脸上的笑容如释重负:“父皇,孩儿当时想的就和现在的选择一样!”
赵祯苦笑着点了点头:“朕早已看出来了,你是宫中孩子中溜出皇宫次数最多的,也是方法和手段最多的,偌大的一座皇宫,戒备森严,但对你来说却总能找到其中的漏洞,而为此赵力与李酒二人可是受了你大娘娘数次责罚,连带着陈彤也跟着吃挂落!”
赵仁腼腆的笑了笑,但脸上依旧是兴奋的神色:“父皇,您之前一直说仁儿身上有一股子冒险精神,仁儿那时候不知,可现在知晓了,仁儿就是向往无拘无束可以任由自己发挥的地方,就是想做前人不敢做没做过的事情,许多想法在仁儿的脑袋里憋着,总有一天要把他们都实现!”
三才和陈彤吃惊的对视一眼,在他们看来赵仁作为官家最小的皇子,几乎是宫中最听话,最聪明的孩子,当然也是资善堂各位师傅口中最为规矩的孩子,谁能想到他居然会有如此大胆和放肆的念头。
但赵祯却知道,赵仁的性格与自己很像,他的大哥赵旭虽然同样聪明,但却更为守规矩,而二哥赵昀天资聪慧也更为大胆,但却没有一股子冒险精神,他都是在自己有把握之内才会去做。
相反赵仁却不同,他天生乐观,积极向上,小脑袋里的智慧比他的两位兄长还要高强,同时还兼具了冒险以及创新的谨慎,在思维上也更为跳脱,绝不会被固有的方式所束缚。
赵祯甚至感叹他比自己还要强……………………
轻轻的拍了拍赵仁的肩膀,赵祯笑道:“朕知道你的选择,你需要的不是一个安乐窝,而是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更大舞台,眼下朕就是在护你上台啊!角厮罗这个人你已经摸清楚了吗?”
赵仁点了点:“孩儿已经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而我大宋能够给他什么!”
赵祯看着儿子认真的表情,微微笑道:“哦?你倒是说说大宋能给角厮罗什么?”
“一个安定的后背!大宋现在看是什么都没给角厮罗,但这却也是给了他最大的好处,吉慈尼地处高原之西,塞尔柱之东南,塞尔柱窥伺吉慈尼久矣,吉慈尼本身并不难对付,但角厮罗攻伐吉慈尼却冒犯了塞尔柱人的利益,此去最大的敌人就是塞尔柱并非吉慈尼!然我大宋已经入主高原,若是前后夹击,角厮罗必亡矣!”
赵祯重重的点头:“说的好!说的好!我大宋此时不攻伐角厮罗,便是对他最大的帮助,至于他能否从塞尔柱人手中夺得吉慈尼,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宋缔 第两千五百四十四章远攻近交?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的肯定让赵仁十分兴奋,这证明他之前的猜测与推断是完全正确的,但还有一个问题他始终不明白。
赵祯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缓缓开口道:“此次朕前往伊斯法罕与图格鲁克会盟,为的就是表明我大宋与角厮罗并没有联系,知道这是为何吗?”
赵仁有些不解的摇了摇头:“父皇,此事本就没有必要向塞尔柱的皇帝解释…………”
赵祯拍了一下手道:“没错,就是没有必要像图格鲁克解释,所以朕才会专程前往。”
这下不光赵仁摸不着头脑,边上的三才也是有些吃惊,是啊!按照赵仁的说法根本就不需要前往塞尔柱的都城伊斯法罕去会盟,而且陛下说的话也有些前后矛盾了不是吗?
赵祯指了指桌子上的四个傀儡棋子道:“这白色的三个便代表了大宋,塞尔柱,以及角厮罗,而这个黑色的便代表了吉慈尼,仁儿你觉得现在如何让大宋获得最大的利益?”
赵仁看着眼前的四枚傀儡棋子有些出神,当然段时间内他是无法想到其中利益往来的,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有着许多变化,而大宋是其中的一个,获得利益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赵祯笑了笑道:“朕可不打算去伊斯法罕,大宋的位置相对特殊,地位也不一样,虽然是最为强大的,但却同样需要朋友,还记得朕给你讲过秦始皇在一统六国时的策略吗?”
赵仁毫不犹豫的开口道:“远交近攻?!”
赵祯点了点头,却又摇头道:“但这一法则在眼下的局势上却对大宋没有效果,相反朕要用的不是远交近攻,而是远攻近交!”
赵仁有些惊讶道:“可父皇,咱们与塞尔柱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和他们交好对付大秦国是否有背信弃义之嫌?”
赵祯大笑道:“背信弃义?朕可未曾与任何一个国家结盟,即便是现在要去塞尔柱结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发生不是吗?”
赵仁有些发愣,而赵祯继而解释道:“孩子,这世界上没有盟友,也没有你可以百分百相信的人,有的只是无穷的利益交换和羁绊,所以你要的是掌握最大的利益,让自己处于利益博弈的优势一方,所以有的时候你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
这些道理对于赵仁来说太过复杂,需要他消化一段时间,而赵祯打算利用这场西行对赵仁进行一场真正的教育。
赵仁向赵祯一礼便在三才的扶持下退回到自己的马车中,刚刚父皇讲的东西有许多他并不明白,只能慢慢思索。
而赵祯在锦榻上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便躺下休息。
这马车坐的可远没有火车来的速度,但却也还不错,虽然西北之地无法建设耗费巨大的铁路,但公路的建设却从未停止。
这不光是朝廷在出资建设,西北之地的地方州府也在投入大量的钱财建设,这其中王安石的功劳最大,他是第一个发现交通对经济影响甚大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大宋提倡修路致富的人。
他所去过的州府无一例外不是以道路建设为吸引投资的主要手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这一想法的正确性。
唯有如此才能让地方州府快速的富庶起来,当然朝廷在其中的投入同样也不少,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加强中央的统治,才能使得货物更快,更平稳的抵达边关。
所以现在的西北之地并不缺少通常的交通,而这些漫长的公路建设需要大宋的水泥以及劳力,如此也为大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产业链循环,也是基建带来的红利与好处。
赵祯斜靠在锦榻之上,微微感叹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聪明才智,而他自己也根本就没有前往伊斯法罕的想法。
那里距离大宋实在太远了,作为大宋的君王,即便是现在已经成为太上皇帝,赵祯也没有离开大宋太远的打算。
最好的地点在何处?当然是在铁门关外,也在塞尔柱的人国境之外,在瀚海之中的一处绿洲,那里是两国之间的一处中立地带,无论是距离大宋还是距离塞尔柱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并且还能让两国皇帝都带上士兵进行护卫,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意外的发生。
当然最主要的是把两国之间的利益处理好,在那里,赵祯和图格鲁克两人可以做到真正的畅聊,并且还能进行私下里的利益交换………………
赵祯并没有出卖角厮罗,而是希望利用角厮罗对吉慈尼的侵略增加自己的筹码,这是一个五本买卖,在表面上看似是大宋对角厮罗的支持,但实际上他是在增加对塞尔柱的“补偿”。
补偿的最佳方法就是向塞尔柱出售“军械”,大宋可以大量的生产塞尔柱人所需要的武器以及盔甲,而塞尔柱人需要付出的则是金钱。
对外出售军备是赵祯计划许久的,这是大宋收集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谁都知道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才是最增强的。
为此图格鲁克甚至愿意与大宋进行“友好”的谈判,当然这场谈判也涉及塞尔柱帝国的东方疆土安全。
赵祯知道图格鲁克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担心在塞尔柱对抗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大宋从背后捅他一刀,一旦大宋与神圣罗马帝国联手,那时候的塞尔柱便要东西两线作战。
这对于图格鲁克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当然他也知道,宋帝国有多么的强大,所以他千方百计的避免与大宋的战斗。
而这时候赵祯表明愿意帮助塞尔柱并与之联手的想法,使得图格鲁克在怀疑之中又有着极大的期盼。
大宋当然不会与神圣罗马帝国联手,当初便拒绝过亨利三世一次,这一次也是同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赵祯接受了亨利三世的请求,保护了他的儿子亨利四世。
培养亨利四世是赵祯的手段,帮助塞尔柱帝国同样也是赵祯的手段,这两个国家都要打压,同时也都要扶持。
只有这样大宋才能从中获取所需的利益。
所以对于大宋来说,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盟友也只是赚钱的途径而已,虽然这样看似很无情,但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不是吗?
宋缔 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采用远攻近交的策略是正确的,毕竟塞尔柱的土地不是大宋的,这不是华夏王朝的统一之战,而是一次关于大宋王朝的利益之战。
与其说是远交近攻,不如说是“锄强扶弱”,对于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赵祯还是颇为忌惮的,因为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相当强大,吞并了拜占庭王朝之后,整过国家的力量都在恢复。
亨利三世在做的事情是他之前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统一整个罗马帝国!
自从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再未统一,而曾经的罗马帝国有多么强大?
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恐怕是世界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
通过几次与亨利三世的书信往来,赵祯早已知晓了他心中的宏伟计划,他是要恢复一个鼎盛时期罗马帝国的版图,再现曾经的荣光。
这个野心有多么的庞大?曾经的罗马帝国受制于诸多因素以及不成熟的政治体系,最后被逐渐的瓜分和撕裂。
但现在却不同了,眼下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看上去也是分裂的,各种诸侯国以及贵族领主的分封制,但他们在对外上却几乎是一致的,即便是罗马教廷也不能干涉对外的战争。
这就相当于一个强而有力的跳板和杠杆,让亨利三世有着一个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帝国也不再是如同之前那般的一盘散沙,前提是他要有一个强大的敌人以及一场对外的战争。
十字军的东征就是最好的机会,这是一个整合神圣罗马帝国力量的机会,而现在亨利三世成功的获得了各诸侯国以及领主们的支持,并且还给他们带去了巨大的财富和利益。
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覆灭意味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开始扩大,这样的辉煌成果令亨利三世的地位和实力大涨。
法兰克尼亚王朝的力量几乎到达了巅峰,赵祯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将会开始攀登巅峰,攀登那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西方皇权并非是如同东方一样至高无上,赵祯在马车中不断的翻看着三才递过来的书籍,这些书籍中记载的内容不是华夏汉室的,而是西方。
从赵祯登基开始之后,就对西方的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态度,他修建的智慧宫就是在不断收集西方的书籍资料,广罗西方的人才。
通商这么多年下来,大宋积攒下来的西方书籍以及人才不计其数,这其中不光有科学技术,还有丰富且庞大的历史资料。
赵祯能够通过这些东西获得一个完整的西方世界发展史,当然翻译的人才也必须把每本书进行翻译,同时进行校对和整编。
有按照时间线进行的整编,有的按照王朝更迭进行整编,甚至有些是按照文明更迭来进行整编的。
赵祯从来就没有减少对智慧宫的投入,同时对那些人才也是采取优厚的待遇,给予他们相当于大宋六品官的待遇,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行为,以至于每年都要从内藏库中抽调不少的经费。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收获是惊人的,而赵祯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读书,这是他的习惯,也是“复利”所带来的好处。
而赵祯发现,东西方的皇权之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中国的皇权,是集权,集权就是把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是一个极为少数的阶级身上,由一个人来分配资源!有一个阶级来进行统治。
欧洲的皇权,却并非如此,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欧洲只有王权,他们的王权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上,以封而制,诸侯林立,皇帝的权利极为分散,只是被所有诸侯以及领主尊为共主而已。
当然集中的皇权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如同昙花一现,即便是最为集中的皇权时期,国内依旧是诸侯林立,领主遍地。
而赵祯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自秦以降华夏王朝的皇权统一已经经历了千年,秦、两汉、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再到现在的大宋,汉家文明的皇权已经持续了千年。
天赋皇权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早已刻进了每个人的骨子里,从出生开始就知道皇权是上天授予皇帝的,皇帝是天子。
但在西方世界却远非如此,他们的皇权从一开始就是分散的没有整合与统一的皇权。
所以一切的根本就是就是皇权,而亨利三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把皇权整合在一起,在神圣罗马帝国重建一个全新的皇权体系,一个皇权高于一切,类似于东方文明的至高皇权。
只不过赵祯微微有些惋惜,亨利三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把自己的改革进行下去,这就是一个命不久矣的人做出的最后挣扎。
他期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把皇权建立起来,这样一来便能令皇权走上至高无上的巅峰,给自己的后世之君留下另一条全新的道路。
赵祯微微感叹,亨利三世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能够在欧洲这样的皇权上走出一条新路实在是不容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