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焰火璀璨
噗,一句话好悬没把人逗笑,这话说的太过市井了,哪里应该是王轩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说的话,不过……太特么在理了!
平日里大家引经据典的,无非就是狡辩而已,事实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
“之前朝廷的税是每亩二十税一,还有其他的苛捐杂税,以后,咱们福建,所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全部取消,你们也别给我瞎摊牌,每亩地还是十税一,但是只收银子不收粮食。”
王轩话音一落,所有人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气,事实上,若是真的只收粮二十税一,那大家拿出去的比现在还真多不了多少,仔细说起来,还真没多大损失。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最讨厌的是各种苛捐杂税和劳役,像是明末,也就是未来四十年,三大响,禾苗响,各种加派才是最重的。
“当然,话也说回来了,回头你们也别把心思都打到佃户那边,可以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未来一旦开始开发小琉球,到时候肯定缺乏劳动力,若是你们亏待了佃户,到时候别人家给拉走了,那就别四处喊冤了。”
哈哈,哈哈,凡是被王轩目光扫过的都不免乾笑起来,原来他们就是这么想的,此刻被王轩一杆子给撅出来,自然免不了尴尬。
这个说话是特么够直接的……
“说完了粮税,咱们再说说商税。”
王轩话题一转,立刻让这些经商的一个个心都揪起来了,直觉告诉他们不是好事,一边说要收税修路,一边又给农税减负,另外上缴朝廷的还不会降低,那没的说,肯定是要在商税上做文章了。
环视一圈,王轩这才继续说道:“太祖朱元璋的时候给大家顶了三十税一的政策,而且,为了保护被元朝迫害的商业环境,很多产品都是免税的,可,这特么已经过去两百年了,是时候改一改了,我不管别地方怎么样,在咱们福建!”
“商税十五税一起步,部分商品十税一,出海产品统一十税一,特殊商品五税一。”
“什么!”
“这……这也太高了!”
“不行,绝对不行!”
一下子便有人蹦了起来,这些都是经商为主的大家族,而且全部都是跟王轩关联甚深的人,毕竟一下子从不收税变成最低是十五税一让人接受不了,更何况其中还有十税一,五税一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就相当于,原来不花一分钱,随便卖随便赚,现在忽然一年要交税几万两银子,多的要十几万两,实在是太让人接受不了了!
会场一下子再次闹了起来,而那些以土地为主的,刚刚还在心疼的要死恨不得跟王轩拼了家伙却在幸灾乐祸。
毕竟,自古以来,税收主力都是粮税,大家都以为自己要损失惨重,哪里想到……嘿嘿,看热闹的感觉真特么好。
一个个憋着笑,憋的都很辛苦。
“轰!”一声巨响,顿时木屑纷飞,一下震的所有人耳朵嗡嗡直响。
王轩一掌拍碎了面前的桌子,脸色阴沉起来,这一发火,立刻让人们想起了这是在面对谁!
他今天的地位可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一瞬间,刚刚还跳脚蹦跶的这些人立刻浑身冷汗涔涔,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个嘴巴子,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在这位杀神面前大吼大叫起来。
“妈的,喊个屁,不愿意的给老子滚!”王轩眼睛一瞪直接破口大骂起来,在座的那个不是身价巨万的世家家主,却被骂的一个个低头不敢吱声,虽然心里极度的不痛快,可真让他们为了面子摔门而去……
呵呵,活着,其实挺好!
这位七大家族和唐王都敢灭门,他们多了个啥,就算长两脑袋恐怕也不够砍的!
那些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这位有多狠,他们这些人难道还不知道,特别是兴化、泉州、漳州三地的世家,当时王轩屠戮过七大家族之后也没收尸,就那么拜访在七家府邸之内。
事后这些家族都是派人去查看过的,特别是这些家主,即便害怕也是去现场看了看,任何一个家主人口都是庞大的,七家的府邸里到处都是尸体,任何一家都被杀了几百人,最后给七大家族收尸还是他们这些家族。
毕竟,尸体太多,放在城内起了瘟疫怎么办!
所以,滚是不可能滚的,打死都不可能滚的!
“若论经商,你们一个个跟我比得了?”
“把你们全加起来都赶不上老子,要交税也是我交的最多,你们算个球,十税一怎么了,不愿意做可以不做,老子逼你们做了!?”
“就是他妈的把一个煤炉子卖到北方,都可以获利翻倍,咋地,收你们十一多了呗,谁不愿意干你站出来,以后都特么别从老子这里进货了!”
“当老子是皇帝那个shǎ bi吗,一个我这里产的钟,运到南京或者北京,最起码三倍以上利润,咋地,不愿意做啊,不愿意做你说啊,把你们定的货都退喽!”
“咋地,当我自己不会卖吗!”
王轩这一发火,把这些人骂的跟孙子一样,却没人敢吱声。
刚刚大家也只是惊讶罢了,事实上,让谁放弃手里的商业渠道谁都不会乾的,就跟王轩说的一样,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别的不说,即便是最便宜的布匹,运到北方都是四分以上的利润,即便被收了十一也是有不少赚头的。
越是这些人越是知道,经商这玩意,只要有好东西好渠道,利润比种地大多了。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四百一十五章:我需要的‘儒’学
说白了,在场没有外人,大家身份相同,谁也不比谁高贵,被骂了也算不上什么丢脸的事。
而且,这种内部事情,谁会忘外宣传,说句不好听的,一般人,想被王轩骂还没资格那!
被王轩这么一骂,大家也都清醒了过来了。
“皇帝收不到商税,什么原因大家心知肚明,那是皇帝无能,但是,在福建这一亩三分地,是我王轩说的算,再说,我都带头交税,你们还敢透漏,怎么着,你们比我更厉害呗。”
王轩目光环视一圈,“那个觉得自己比我强,你可以站上来说话,来来来,我把位置让给你!”
下面一群人忍不住心中腹诽,这特么是说让就能让的吗,没有绝对实力谁敢站上去,怕不是马上被群起而攻之。
“告诉你们,这税不白交,且不说别的,单单是咱么福建省内道路修的好,运费上你们都能节省出来这一成的利润。”
“更何况,咱们福建今天这么好的经商环境是哪里来的?”
“这是特么是杀出来,别的不说,就说上次宁波商人的是,人家足足派了2000多伪倭寇,1000真倭寇,一个不好咱们这好日子就没了,难道养军队不需要花钱啊!”
“上次是我免费给你们出头。”王轩伸手点了点在座的几个海商,“这点,你们心里要有数,难道你们以为,没有强大的实力,这货品就是可以随便卖的!”
“单单是那些真的假的海盗就打的你们不知道姓什么!”
“这还单单是咱们大明,若是想安全地把东西卖到倭国,你们难道以为就不需要打出一条血路!”
“赚钱,谁不知道海贸赚钱,但是,那每一两银子都是沾满鲜血的,就算现在让你们往倭国去,你们敢吗,船没等到就能让你们全部葬身海底。”
“还有小琉球,真以为是那么好开发的,你们以为岛上没有土着吗?那些居住在山林里的少数民族就是那么和善的?没有强大武力的震慑,你们种的那点粮食都不够人家抢的!”
“再说了,单单一个小琉球你们就满足了?小琉球再往南,那边有更大一片岛屿,可开发的耕地更多,安南,同样如此,无论是去佔领土地还是卖商品过去赚取高额的利润,哪个不需要武力的保护!”
王轩这一通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各大家族的人都没想到,王轩还有这种想法,想往南,往西继续佔领土地,可想到若是未来有一天,自己家族能有良田百万,奴仆无数宛如一个王国一般的生活,一个个呼吸又变得粗重起来。
事实上,有王轩的武力威慑,交税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加上王轩给大家描述的前景彷彿香饵一般诱惑着大家,现在,也没什么人再有反对的意思了。
毕竟,那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切实可行的,毕竟,在小琉球,大家是看到那片土地了的,而大家对王轩的建城的本领和武力也充满信心。
这偌大而繁华的新城便是王轩从无到有两年多时间建造起来的,而军队的战力,最起码前段时间的倭寇事件让大家看到了结果。
在座都是老狐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忽悠的了的,大家也是看了到实例的。
“好,我昌家支援五洲先生。”
“我邢家也支援五洲先生。”
“我姜家同样支援五洲先生。”
“我施家……”
“我董家……”
“我魏家……”
“我蒋家……”
一个个家主脸红脖子粗地站了起来,表示支援,在场所有人无一人有反对的意思。
王轩这才满意点头,高声笑道:“这就对了,咱们全福建齐心合力,还怕未来闯不出一个美好明天吗!”
“相比于江南各地,水土肥沃,我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可江南人这些年已经过的太安逸了,他们已经失去了斗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福建九分山水一分田,虽然富庶之上不如江南,可我福建人有闯天下的决心,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超越江南那些人!”
“对,让那些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的江南人看看!”
“对,让他们看看!”
会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颇有一种群情激奋的感觉,这让王轩忽然有种自己在特么干传销的感觉。
不过无所谓了,趁热打铁,王轩又继续说道:“说起这个,现在满天下的官员,江南人佔一半,而朝中高光和内阁阁老,江南人佔八成,这还是皇帝为了平衡南北势力故意扶持了北方人的原因,这样可不行,对咱们为来发展不利。”
“特别是江南现在流行的东林党学说,更是我等开拓的大敌,这两年,我福建越来越有钱了,也需要在朝堂之上有我们自己的势力,而未来,要开发那么多海外土地,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学说支援,这一点,我希望在座各位统一意见,在我福建必须兴起一个新学派,为我等行动正名。”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无论古今,都讲究个名不正责言不顺,一个海外皆蛮夷之地,擅起边衅的罪名就够烦人的了,虽然王轩不觉得大明有实力派兵打到福建来,可单单是舆论上各种拖后腿也是很让人讨厌的。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王轩讨厌现在这种腐儒思想,除了禁锢思想,让人变的故步自封和软弱可欺毫无骨气之外,一点看不到好处。
在他心里,大汉时期的儒学思想才是最好的。
王轩的一番话,听的所有人有些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是有几点大家还是明白的,福建一系在朝堂之上力量过于分散且没什么竞争力,一直是江南几大家族的附庸,这对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我等有些不明白,还请五洲先生言明。”
“这么说吧,要扩大在朝堂之上的力量,一来防止江南人拖后腿,起码一点,一旦小琉球开发出来,那边盛产的粮食也是要卖的,若是大规模运送到北方,肯定会冲低粮价,到时候,江南这些粮食商人可不会干看着不管的!”
“二来,有我们的人,我们的学说支援,能更大规模地调动福建和整个大明的力量,我说的各位明白了吗?”
说道利益上的事情,这些家伙便一点就通了,若是真开发出上千万亩良田,特别像王轩说的一年能三熟,那对粮食价格必然产生冲击,到时候利益纠缠之下,不闹起来就怪了。
而事实上,哪里是上千万亩,若是计划顺利,单单是安南就可以开发耕地便达到一亿四千万亩啊,而且都是一年三熟的土地。
这可是全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国,若是安南被开发出来,就能让大明人口轻鬆再次翻倍。
“五洲先生说吧,我等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让族内的读书种子改变思想!”
“这如何改变?”一群人直接懵逼,儒学就是玩意啊!
看一群人的样子,王轩只能说的更细緻一点,“这儒学可不单单是现在这种解释,何为儒?咱们就说说儒学的来历。”
‘亻需’为儒,意思便是人们需要的就是‘儒’,孔圣人那时候走遍六国却没能推广开儒学,为什么?便是儒学并不能让当时战国时期的六国强大,所以推广不开。
到了汉朝的时候,经过前期的修养生息,汉朝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想灭与匈奴开战,可但是的社会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所以,武帝下诏徵求治国方略。
董仲舒在着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讚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
至此,使儒学成为华夏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这才是儒学真正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其原因便是,符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也就是‘亻需’,而那时候的儒学,可没有善待外族,这不争,那不抢的规矩。
这些规矩还是从宋朝开始,便是因为当时‘大宋得国不正’而引起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之下,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举措,宁可赔钱给辽国也不愿意打仗。
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开拓海外土地,这才有利可图,不然单单憋在我大明範围之地,靠这九分山水一分田,福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而江南人不同,若是大明保持现在这种状态,那么,未来几百年都会是江南人说的算,因为湖广熟天下足,因为赋税七成出自江南,因为即便是皇帝,也不敢那江南怎么样,江南乱责天下乱。
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拓海外,然则,我们需要人才,需要哪种上马为将下马为相的人。
也同样需要这种学说支援我们的行动!
这么一说,大家便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而要说对读书人的影响力,这些大家族确实最大的,说白了,大部分读书人都出自这些家族,即便是那些差一些的家族,也要受到这些顶层家族的影响。
就算是真的贫民出身,真有才学的也会收到各个家族的支援,既然是利益相关,那黑的白的还不是任大家分说。
读书人这张嘴,怎么说都特么有道理,开疆拓土是他,好大喜功是他,无非还是看利益罢了。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四百一十六章:瞎胡诌,金币上的头像
这个事情也是简单,只要这些福建真正的上层人物统一了意见变好,具体的事情自然有哪些高贵的‘读书人’去做。
这就跟当年汉武帝求治国策略一样,董仲舒‘唰’一下跳出来,“武哥,你说吧,你想咋地,兄弟我都给办了!”
汉武帝就直接告诉董仲舒,“俺爷和俺爹,他们搞‘黄老学说’,‘苟’了这么久,再也不是建国初期那么穷困潦倒了,现在家底老特么足了,我这么有钱,现在就想彻底收拢地方权利,搞中央集权,知道吧。”
“另外,当年‘匈奴人’老特么欺负俺爷爷和俺爹,现在,俺就想干他们,一直干到丫老家去,灭了这帮王八犊子,但是那,‘黄老’那套,不咋合适,所以,小董,就看你的了。”
董仲舒一拍胸脯,“没毛病,看我的吧!”
回过头来,董仲舒便从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学说之中找合适的理论,“天人感应”、“大一统”、“君权神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哢哢哢’这么一组合,一套合适的治国思想就整出来了。
最后统一都给这些东西塞进了‘儒学’里面!
至于为什么要叫‘儒’,一来,这就是‘亻之需’,二来,无论是‘法家’‘兵家’‘纵横家’各种学说都有自己‘领袖人物’的书写的宝典,比如法家,韩非写的《韩非子》、商鞅写《商君书》,比如兵家,孙武写《孙子兵法》,孙膑写《孙膑兵法》、姜子牙写《六韬》等。
唯独‘儒’学有操作空间。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也就是说,这‘儒家’,孔圣人除了重新修订六经之外,并没有什么著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除了在家乡鲁国做了一段时间的代理国相之外……就没有然后了。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事,有喜色。}
而在董仲舒之前,所谓‘儒学’也根本就是‘隐学’,就是隐世学问,而‘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
就是说‘儒学’的兴起,完全是汉武帝的需要,然后董仲舒总结,为了让这门学问显得高大上一些,然后往上追述了这么两百你那,最后一看,哎,其他的各种‘子’都有自己的著作,就‘孔子’没有,这就很合适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春秋》,就是孔子修订的鲁国历史,有‘春秋笔法’一说,这很符合统治者的意思,直白点说就是——拍马屁+弄虚作假。
话说,这才是‘儒学’一脉的根本dà fǎ……
春秋笔法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
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笔”和“削”。
“笔”是在原来《春秋》的记录上加添,“削”是对原来的《春秋》的记录删减。
公羊家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其笔法有三。第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庄子·天下》}这就是说,在编书时,涉及到尊者,隐也。《春秋》中所记的八百多起事件,除了记载日食、地震、天灾、风霜等一百零二条外,其余七百多条无一不是记录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重大活动。
当时,奴隶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处是“寇盗充斥”,“盗贼公行”。这些直接危害奴隶主统治的重大事件,概不记入《春秋》。
好吧,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上位者都是完美圣人,缺点是不可能有缺点的,只要理由找的好,缺点也能吹成优点,若是实在找不到优点……那就编,反正死也是不能有缺点的。
{好吧,以上,都是作者胡诌八咧,实际上,: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不过,确实,在汉武帝之前,没有一个朝代和统治者凭藉‘儒学’做到国富民强的,反而商、兵、法强国者比比皆是。}
……
现在,福建事实上的统治者就是王轩,而在座的这些家族就是王轩的支援者,所以,这些人定下的论调,后面自然有读书人去总结,再有福建上层力量在推波助澜,可以想象,未来,福建会颳起一股‘新儒学’之风。
对于,拉大旗作虎皮,这一套,王轩玩的很六,反正‘儒学’也不是第一次被人拉出来当挡箭牌了,你们用得,我王轩自然也用得。
“好了,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回头大家把意思都传达下去,咱们来说下一件事,你们也别觉得这些事都跟开发小琉球无关,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福建才是我们目前的根基,不把福建打造好了,怎么外扩发展!”
“我等明白,五洲先生说吧。”
下面一群人也纷纷表示理解和赞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是不知道这样好,而是没有领头人物,很多事情,即便再如何好,也做不下去,这就叫蛇无头不行。
“咱们再说说这钱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我大明缺‘钱’,无论是‘铜’还是‘银’,我大明产量都地下,而且民间流通的钱也中是不够,便是这银子的成色问题也总能引起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单单是火耗一项就有太多的空子可钻,这也导致行商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误差。”
这一点,在座的很有体会,先是铜钱很多怕破烂不堪,再是碎银子不好统计重量,三是成色不足最后导致亏损,反正麻烦事太多太多,可这一点,上千年也没解决。
这会听王轩这么一说,大家倒是来了兴緻,往日里王轩的神奇大家也见多了,若是能解决这个事,他们是从心底里高兴的。
王轩说完,便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哗啦啦倒出来一堆‘钱币’准确的说是‘硬币’!
铸币,特别是压制现代版硬币,其实挺麻烦的,先是要调整银比例,掺和其他金属进去,确定重量,最后还要制作模具,还有压制的机器,工艺其实挺复杂的。
这也是前段时间才彻底成熟的技术,正好借这次机会推广开来。
猜你喜欢